第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小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和写作技巧。本文针对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分别从备课要有创意;阅读教学与作文写作相结合;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引导写好作文等五个方面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教学 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就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从教的经历,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 1 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
二、阅读教学与作文写作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很多,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并未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我们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呢?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讲,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才能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写作能力。”①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只写过日记而没有其他写作基础,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教师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提高其写作能力,使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例子要学生能够举 2 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②因此,我认为在小学三年级的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训练指导。根据语文教材特点,精心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方法有三: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以进行模仿说写和创造性说话。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的课后练习题三中,要求用所学新词“询问”造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读一读文中的原句,最后仿照原句造句或者进行创造性说一句话。有的学生就这样造句:今天,医生到病房询问小明的病情如何。爸妈每月询问一次我的学习情况等等。
2、指导学生用学过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仿照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练习题五中,要求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写作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家乡的一座名山,石头、树木、建筑物等,各是什么形状?晴天时它是什么样子,雨天时又是什么样子,阴天呢?先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进行小组交流,再个别口述,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让学生把口述的内容按顺序、有条理的写出来。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例如,同样是三年级语文下册,在第三课《庐山的云雾》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比喻句,分别把云雾比作庐山山顶的绒帽、山腰的玉带,说它是山谷的大海、山峰的天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说、写时,可采用“„像„又像„,„是„又是„,”有的学生就这样说:弯弯的月牙儿像小船,又像眼睛上的眉毛,十五的月儿圆又圆,是一盏明亮的照明灯,又是人们心中的夜明珠。
因此,在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好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有利于今后取得较好的作文成绩。
此外,应采取多样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讲读结合中积累知识。例如鼓励学生多看书、多读报,遇到好的词句便分类摘抄下来;在每天第一节语文课前自选内容进行“一分钟演讲”,可以讲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说一段名言警句,以及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等等。如此日积月累,学生不但写作水平提高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方法很多:
1、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这是诱发孩子写作兴趣的关键因素。记得有一次,我在批阅三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时,发现一个男生的日记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昨天放学回家时,我把小妹妹背过了河,妈妈知道了,高兴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好样的!像个男子汉!”我阅后心里很高兴,于是,在 4 写作课上,我表扬了这个男生,说它日记写得好,感情真实。从此,这个男生的写作兴趣之火被点燃了,他每天都主动而又快乐地写日记,往往视角新颖,佳句迭出。
2、教师重点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的灵感,鼓励他们将一日之内身边的人、事、物、景,不拘形式,不限长短,自拟题目的写下来,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及时收阅,面批日记,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否定,通过日常的一言一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种植物,要抓住它的特点来描写。当时正值阳春三月,柳絮飞扬,万物丛生,于是我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的植物。他们用眼看,用手摸,用嘴尝,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观察和发现,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到的一切都写进了文章。有的学生写道:“微风吹拂,柳条就像小姑娘的辫子似的甩来甩去。”有的则写道:“柳絮到处飞扬,就像弹棉工人弹出的棉花。”对于写的较好的文章里的佳句妙语,我还进行了适度表扬,重点启发学生要善于发现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灵感。
3、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可以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 5 好习惯。
1、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童年的生活充满活力、五彩缤纷。然而却有不少学生缺乏对这种生活的感受和观察能力。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提高其写作整体能力的最为基础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首先要从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开始。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可要求他们多观察人物、景物,通过认真观察,加之教师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又丰富了生活,学会了写作。如:小学五年级下册习作一的《二八月,看巧云》就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的习作,通过观察天空的云之变化,发挥想象力,培养细心观察的良习。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直观性很强,适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教师必须把作文教学和相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我在要求学生写《记一次拔河比赛》时,事先向学生说明写作文的目的性,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拔河比赛时各种活动变化,如同学们的表情变化,赛场气氛活跃程度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请体育老师做裁判,让其他班的学生做观众,一切程序真实、生动。学生对这场比赛回味无穷,观察得也特别认真仔细,把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作文,这样,比赛时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日记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取材广泛,表达形式灵活多样,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积累作文素材、练好笔头均有裨益。因此,把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是从二年级开始写日记的,其中真正能够主动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却为数不多。那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
首先,启发学生明确观察的意义,使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和写观察日记的好处,懂得写好作文,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勤观察、多练笔,从而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忠于观察现实生活和写观察日记的兴趣。
其次,指出观察领域,教给观察方法。我告诉学生观察的领域极其广阔,大到天体宇宙,小到花鸟鱼虫,无一不是观察的对象。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应以观察图画、静物和学生感兴趣的单个事件为主,重在培养兴趣,培养观察习惯和观察顺序上;中年级小学生则从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为主;高年级小学生则要不断开拓观察领域,深入调查研究,观察转向深入掌握事物本质、特征、开展丰富的想象、联想、开拓出新意。
观察方法要结合课文教学和观察范围的深度进展,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程序和方法。例如,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先局部后整体的观察法。
再次,指导学生将观察与表达结合起来,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整理、思考,按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的表达出来,小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练笔头,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定期检查,并通过讲评促进观察能力。讲评学生日记方法很多,例如可采用:①用范文对比讲评,说明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指导学生能独立写日记;②同一内容优劣讲评,向学生指出努力方向;③同学互评,小组读、听、评,读后选佳作交老师批阅,在进行全班讲评;④选用优秀学生观察日记作为范例朗读讲评,以他山之石攻玉,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还以《二八月,看巧云》为例,进行讲评。在讲评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作品中观察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观察顺序有无问题。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知晓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改之,7 力争作文水平迈向更高层次。
五、引导写好作文
“伟大科学家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梁启超也曾说过:‘教人当以方法为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训练学生写真话。初学作文,重要的是有话可说、可写,小学生每参加一项活动,进行一次表演,学到一样本领,得到一次表扬,心里总是非常高兴的。一个梨、一只小鸡、一件电动玩具、一条小鱼„„孩子们都会觉得那么有趣,充满了吸引力,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因此,作文前应组织学生亲身实践和操作,让学生亲眼去看、去摸、去闻、去体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同时,引导他们观察的方法,如何去抓事物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习作《老师,我想对你说》,在训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言之有物,动之有情,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感受。
2、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发现富有深意的东西。比如我在以《寻找》为题的写作教学中,先提示学生: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的人,即使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也会有许多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的有意思。然后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寻找,再集中起来,让同学们说一下观察到了什么,寻找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七嘴八舌述说自己观察到的和寻找到的,但都是发言片断,没有顺序。于是我抓住机会引导。首先让说的最多的学生说,要求他按观察的顺序,说出寻找到的物体,有详有略地说,教师帮助精练句子。例如,李函同学说:春天,我在小河边玩耍,河边长满了嫩绿的草。我拨开小草,惊喜地发现一群蚂蚁正在造新家,洞口有一堆新土。那土 8 一粒一粒的,像细细的沙。又如,张舒娴同学这样说:我在山坡上发现小草发芽了,山坡变绿了!等等,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按顺序写下来。
3、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这样就会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先使学生明白修改的内容,如中心是否明确、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前后是否照应等。每次训练都要和单元重点结合,始终注意字、词、句、标点正确应用的基本功训练。在学生自改作文的实践中,要求他们做到“狠心删”、“细心增”、“大胆换”,通过读给自己听,小组修改或师生同改等形式取长补短。这样,经过多次实践,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此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作文教学,还要有亲自写作的习惯,这样,指导学生就会得心应手。因为教师自己有这方面的实践,会更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字词、标点的应用到主题的确定与表现都是如此。而且,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会自然的多批少改,详批略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而批语也往往会写得更具体中肯,因为教师懂得写作中的甘苦与艰辛,善于呵护学生创作的激情。有成功的教师才会有成功的学生,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直接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第二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精选)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xxx小学 xxx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使作文为生活服务。
(三)、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作文教学既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又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只有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写文章是客观事物和道理在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和道理是作文的材料。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猎取的素材。对事物视而不见或不了解事物的特性,写出的文章定然没有内容,平面化;对事物无所感受或感受肤浅,写出的文章定然无味,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写出好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认识能力
鲁迅曾经说过:学习作文,第一须观察。这就明确地指出学会观察对写作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培养认识能力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以下几种观察方法不能忽视:
(一)观察要全面,点面要结合。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事物各部分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观察时,既要看到事物的全貌,又要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区别和本质特征。比如教学课文《植树》,要求把看到的内容用一两段话写下来。怎样才能写好这一两段话呢?第一步要看好图。图是作文的基本内容,要掌握好基本内容,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整个画面,图上是一群学生在郊外植树,有的扛树苗、有的挖树洞、有的把树苗放在挖好的洞里、有的给小树培土、有的浇水,和同学们一起植树的还有老师。这些只是画面上的基本内容,凭这些还难以写出一两段生动、具体的话。因此,在学生粗略、笼统看好图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即锐意搜索、洞察事物的细微,启发学生从劳动场面、劳动过程中捕捉细节。通过人物的表情、行动来窥探其内心世界以及不同性格、不同情绪等,这样写出的文章既有内容又生动。
(二)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要全面、细致地观察某一事物就不可能一览无余,不管是由面到点或是由点到面都要有一个顺序,逐步地、一处一处地、一样一样地观察。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容易被事物的新奇吸引,听凭主观的兴趣,东看一眼,西看一眼,走马观花,没有次序,结果写起来就杂乱无章。所谓顺序是指观察时的先后次序,观察的顺序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之分。观察静止状态的事物要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至里或从里至外,或按东西南北方位,依次进行观察。如观察校园,可让学生先观察校门口,再观察校门口的中厅,接着观察中厅侧的操场,然后再观察教学大楼等。
(三)观察要注意比较、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说明事物的重要方法。将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直观地发现事物的差异,发现差异,才能正确地认识、表达、观察,对象的个性(本质)特征或其变化的根本规律。对小学生来说纵比和横比两种方法较适用。纵比,是一事物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比较;横比,是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事物相比较。
二、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越充实。《大纲》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可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首先,大胆引导学生接触自然、社会,让学生从所见、所闻、所经历发展到所思所感。例如,组织学生郊游,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开展学雷锋活动;植树美化校园;搞各种比赛、庆祝活动等等。总之,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有益活动的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就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分析事物。
其次,注意积累间接材料,扩展知识、,开拓眼界。积累间接材料主要是多看书、勤写笔记、写心得体会。例如让学生把课外书中、报纸上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有哲理性的见解,好的成语、典故等等都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还可以事前布置作文题,让大家早作搜集间接材料准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从大量的材料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写作时就会觉得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再次是结合阅读来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写好文章,除了了解生活和有正确的认识外,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阅读。阅读文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作文水平。阅读各类文章,对一作文来说,就是揣摩文章的做法。古人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经验之谈。可见文章的做法实际上都体现在无数范文中。
三、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许多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渐渐变得生动而有意义了,他们的作文材料充实了,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第四篇:阅读教学方法与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阅读教学方法与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广水市外国语学校 易华君 432700
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阅读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事情。一些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成效不佳,直接影响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认真究其原因,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字词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分析
1、阅读目的。Marilyn Lewis 在其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一书中提出“Reading in a new language has two main purposes,Students read because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and books,and they read as a means of learning more language.”可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①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②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③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④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⑤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⑥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二)、篇章课文教学方法
篇章课文具有最悠久的历史、最丰富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篇章课文教学方法,供老师们参考。
1、讲析方式
讲析方式强调学生对篇章课文的语言知识的理解,采用从课文开头按照篇章顺序讲到课文结尾的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辅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讲析,学生造句等。
2、能力控制式导读方式
导读方式的课文教学就是老师事先编制导读材料,让学生在导读材料的引导下自己阅读学习课文,然后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能力控制的导读就是导读材料的设计是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的,比如按照听力理解、口头报告、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设计导读材料。导读材料通常是篇章背景材料和练习题。
3、测试控制式导读方式
这种导读是按照测试要求设计导读材料,比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做一系列的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测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特别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高测试能力。
4、自学讨论方式
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课文,包括使用课文的词汇表、材料中的课文注释、英语词典、教学辅导书、练习册等,然后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就课文内容、语言点的理解运用、练习题的解答进行讨论。
5、篇章课文整体教学
这是将课文看做一个整体,要求学生首先通读课文,通过事先给学生的问题或老师的提问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篇章的段落结构,然后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大意,最后老师讲解语言点。
6、课型转换方式
即将篇章课文转换成对话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形式理解课文,然后老师再讲解语言点。
7、重点背诵方式
有的老师在课文教学之后,从篇章中选取若干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并能直接将背诵部分翻译成汉语,或者根据汉语将背诵部分翻译成英语。
8、板块式
这是课文整体教学法的一种变化形式。这种方式先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板块,然后以听、说、读多种形式对各板块进行教学。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英语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认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学生上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他们阅读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方法适合初中生呢?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呢? 笔者在英语学习和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作业(homework)”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sted? 为例,具体讲解本模式的操作。
1、读前(pre-reading)。很多老师不太看重pre-reading环节,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读前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节阅读课的效果。Pre-reading 环节一般包括两项主要内容:warming-up(热身)和leading-in(导入)。
①、Warming-up(热身——激发兴趣)本课建议1:观看NBA视频精彩片段。本课建议2:师生问答。
②、Leading-in(导入——架设桥梁)步骤1:读图(课文插图的介绍和猜测。)步骤2:介绍(Basketball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we can see many people playing basketball everywhere.Yao Ming and Yi Jianlian are both famouse Chinese players in America’s NBA…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
步骤3:引导(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例如: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预测文章内容。
步骤4:概括(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领悟阅读的奥妙。)例如: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2、读中(while-reading)。方法就更多了,阅读中可分为计时阅读,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通过几个层次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强化读取信息的意识,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也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讨论、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促进合作学习的意识。
步骤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步骤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 例如:
⑴Who invented basketball?
⑵How many rules do we have when playing basketball? ⑶Why has basketball become a popular sport?
步骤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基本事实以及总体过程脉络;例如:
(1)How many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world?(2)Who invented basketball?(3)What is the aim of basketball?(4)When did basketball first became an Olympic event? 步骤
4、细读: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有针对性的解决语言点,(语法一定要讲,但必须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讲),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步骤5、学习小组活动:分小组完成教材P75的3a,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3、读后(post-reading)。读后是由一系列的任务组成的,包括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小组(集体)讨论、加深对细节理解的复习巩固以及锻炼英语表达的复述课文。
例
1、小组(集体)讨论:学生们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一些与本文有一定联系又高出本文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
(1)Name som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teams and some top players in America’s NBA.(2)Yao Ming is an NBA top player from China.Talk as much as you know about him .
例
2、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往往是一篇根据原文改写的文章,要求学生不看书填空,以检测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及记忆。
例
3、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练习了口头作文,是阅读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复述课文的过程是输入向输出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的过程。我们一般用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原文顺序可以打乱,重新设计。例如:
P1.History of basketball:Over 100 years old—100 million people—over 200 countries—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an Olympic event.
P2.the person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the reason for inventing it:James Naismith—at college—invent a new game—a game to be played on a hard wooden floor.
P3.rules of playing basketball: divide⋯ ⋯ into⋯ ⋯ —get ⋯ ⋯ into⋯ ⋯ —a net hanging from⋯ ⋯ —shoot⋯ ⋯ — use backboard⋯ ⋯ —move⋯ ⋯—throw⋯ ⋯
P4.Popularity of basketball:a popular sport—young people⋯ ⋯ —dream of⋯ —America’s NBA
4、作业(homework)。阅读课后的作业布置,既要求学生复习当堂所学内容,又要求学生扩大相关内容的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理解力。例如:
(1)Read the tex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
(2)Make a list of good and difficult things about being a basketball player.以上所述是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应有所变化,切忌生搬硬套,同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有效地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积极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主动地从作者提供的书面材料去寻求理解的线索,是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口语训练,克服母语干扰。初级阶段很多学生读英语文章时都要把读的英文翻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并记住。这就是语言专家们所说的“刀枪不入”的“假读”。读完一篇文章后,面对老师的问题“What’s the passage about ?”用汉语学生都会回答,但继续要求“Please tell me in English.”,好多学生都张口结舌,基本说不出来。这就说明他们在读文章时,在脑海中把英语转化成了汉语。“母语干扰”造成了读英语,记汉语。因此在七年级入学后不久就要开始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口语在听说读写中是在大脑里产生语言刺激最强的办法。我在每节课前都安排有3分钟的Free-talking,全班轮流一天一人,说什么内容自定,随意发挥。The speaker说完后,教师针对其演讲向全班发问。这样就利用口语和大脑里的汉语做斗争,让汉语给英语让路,让英语进入大脑,训练并逐渐形成英语思维。
(二)、注重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的高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放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度来认真对待。
1、教学生学会如何用眼。正确用眼的第一步是在阅读时,应该使眼球沿着书行活动,而不是眼球静止,靠转动头部来达到移动目光的目的。要做到正确用眼,还要注意在阅读时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而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按意群阅读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理解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还需要保持眼睛与书本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这样才能既保证提高阅读速度又不致使眼睛太疲劳而导致理解力下降。
2、教学生避免指读。所谓指读就是指阅读时用手指、笔或尺子之类的东西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这种做法对于初学阅读的儿童可能会有帮助,但对于想尽快提高阅读能力的人是十分有害的。首先,这种做法会降低阅读速度。其次,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不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上。为了避免“指读”,教师可提醒甚至强迫学生将习惯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品远离读物。
3、教学生不要声读(vocalization)。有的人喜欢在阅读时把所读的内容读出声来,也有的人虽然不发出声音,但他的喉部肌肉仍然是活动的。这两种习惯都会限制阅读速度。普通人的讲话速度,在正常情况下,是每分钟150个词左右,而阅读是250-300个单词。经过训练,阅读速度可达到400-500个单词,而最快的讲话速度不可能超过280个单词。这就是说,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
要克服声读的毛病,一开始可采取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点东西等办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从思想上认识声读的坏处,不断自觉地去克服这一毛病。
4、教学生克服复视(regression)。很多人在阅读时都有复视的习惯,尤其是读到难以理解的文章时,读完一个长句或是一段,都会回过头去再读一遍,以此来期望加强理解。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复视来以求理解,因此养成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克服复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改掉复视毛病。
5、教学生谨防心读(sub-vocalization)。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不良阅读习惯。心读时身体的外部看不出动作,但是学生的内心始终自言自语。这是一种矫正起来比前几种都难的坏习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是克服心读的唯一有效的好方法。因此,限时阅读法对克服心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而不仅是“教学生英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首先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阅读技巧包括:
(1)、掠读(skimming)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
(2)、跳读(scanning)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辩认的过程,让学生很快能抓住主旨句,并能对生词作出推测。
(3)、精读(close-reading)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时间和速度限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但教师最终的任务是除了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形成独到的个人观点。
2、阅读技能包括:
(1)、学会推测词义。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而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挑战性的阅读。告诉学生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出现几个生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词根、语境等推测词义。
(2)、学会整体阅读。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掌握句子的含义。如:It’s clear that 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我们可以把句子分成三部分来理解:It’s clear that/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停顿阅读。
(3)、学会用英语思维。整体阅读的要义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文本与大脑之间建立的直接联系,即英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阅读时要把母语抛在脑后,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而非母语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我们教师要在阅读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英语课程标准》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那么我们该如何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呢?
1、讲解文化。
当教材中有涉及到具有文化特性的内容时,教师应加以解释、说明,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这些讲解的针对性强,教学效果比较好。
2、比较文化。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培养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比如:中国人用红色来形容青春少年甚至是太阳,英国人就没有这种文化传统,《红楼梦》中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译成英语就不是“red boy”而是“green boy”。另外,在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非常容易”的习语“a piece of cake”,在汉语里,表示同样意思的“小菜一碟”,而不是“一块蛋糕”。
3、推荐阅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
4、组织讨论
讨论是学习外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的氛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其获取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在学习Christmas Day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圣诞节的知识,这样一来,课文中与此相关的文化知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5、体验文化
教师可以在初级阶段经常给学生播放英语卡通,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到了高年级还可开设调频广播英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和获得信息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并懂得如何根据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达到有效的阅读目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能力便能逐步提高,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
参考书目:
1、Diane Lapp & James Flood 《成功英语阅读策略》
2、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虹光《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交通高教研究
5、张文府《英语学习论》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6、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7、Mailyn Lewis 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Palgrave
第五篇: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建议
2015——2016学(上)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建议
古典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换词对比,体会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 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⒊ 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亦无妨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形之式美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还有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等,除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需深入探究外,一般学生不求甚解亦无妨。
4.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总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学习,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