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先争优调研文章__开展创先争优___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本站推荐]
开展创先争优 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部署,创先争优活动已于今年4月有组织有步骤有目标地全面展开,势头良好、效果明显。创先争优活动既是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党建工作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切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并使之进入新层次、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创先争优活动把建立健全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基层组织能否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否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人民利益实现与否。在党的建设历史上,一直注重加强党的支部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坚强党性的党员队伍,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保证了革命事业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现在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着力培养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将有力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形势任务在变化,党的组织在调整,党的成员在更新,这就使得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党的各项建设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形成保持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和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相互影响最为直接,面临的各种考验更为复杂多样,尤其需要探索和建立切实可行、科学管用的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建立健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这一活动的开展及持续,将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促进保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形成新形势下的长效机制。创先争优活动的形式、标准、实施内容等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逐步完善,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实践要求,使得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必然、成为常规、成为制度。
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创先争优活动着眼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为总体要求,要求基层党组织切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举措,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先争优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统一于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落实到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组织保证,目的在于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体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任务的高度统一。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深入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力解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创先争优活动以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为目标,抓住了党的建设一个根本性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各种社会职能,从事着多样实际工作,先进性建设不可能单独孤立地进行。如果脱离了党的中心任务,先进性建设就缺乏动力,内容和标准就是空洞的。正因如此,创先争优活动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标准,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动力。这样,就保证了党的中心任务有力地牵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有力地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二、创先争优活动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有机统一起来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志所在、生命所在、力量所在,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条件,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和长期任务。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加迫切、更加艰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得到体现和丰富,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在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中得到落实和深化。基层党组织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管理不易,先进性建设落到实处需要下很大功夫。就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素质状况来看,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但也存在不少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党组织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意识不明显,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加以解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导向,本身就是激发先进性的有效实践。通过这一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动力不足、标准不高、行动不力、效果不佳的问题,将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执政方略要通过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的执政体制包含着基层政权党的领导问题,党的执政方式要深入到基层党组织发挥功能层面,党的执政能力以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为基础。因此,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扎实,基层党组织不坚强,党群关系不融洽,党的执政能力就缺乏支撑,党的执政地位就不够稳固。创先争优活动同时也是把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建设得更加坚实的工程。活动要求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形象的一面镜子,群众看得最直观、最清楚。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升了党的形象,提高了党的威信,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在党建工作中使二者相互促进,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基层党的建设而言,这二者的关系更为直接、密切、具体,可以说,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同一项工作,前者以后者为目的,后者以前者为条件。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其要旨就在于探索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一种方式,同时这种方式又具有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功能。无论是农村党组织结合深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的创先争优活动,还是街道社区党组织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到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无论是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党组织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发挥党员作用,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注重引导和监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等,这载体那载体,承载的都是先进性的品质和执政力的内涵。创先争优,创出争出的是层出不穷的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同时也夯实了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着力解决如何以科学制度、科学方法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党的执政使命在基层的实现。要通过基层党建的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而且这种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是适合基层需要且简单易行、切实管用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基层党建的一项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这一制度和方法尽管需要完善、需要各级党组织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自己的活动方式方法,但正因如此,它可以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吸引力、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将基层党组织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党建的根本问题、根本任务上。
三、创先争优活动把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组织与党的成员是密不可分的,党组织是党员的组织,党员是党组织的成员。党组织与党员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状况,党员队伍的状况又制约着党组织建设的状况。这一特点决定了党组织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必须统筹安排、相互促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遵循组织建设的内在规律,把基层组织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来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以党员素质的增强来保证党组织建设的水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围绕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等项任务。创先争优活动既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也是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大举措,这一活动有机地把二者的要求包含在内。创建先进党组织与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是同一项活动,党组织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是同一项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组织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活动步骤、组织领导是一致的,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相得益彰。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提升素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而且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本身就是在培养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增强先进性准备了人员条件,而一个基层党组织内部如果缺少一批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很难创建成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与优秀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在实践中统一起来,互为前提、相互提高,满足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主体的需求,也满足了党员发展进步对环境的需求。
四、创先争优活动把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激励机制与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营造良好风气有机统一起来
创先争优活动是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创先”和党员的“争优”,表彰先进、奖励优秀,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从而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评选表彰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适时评选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先进县(市、区、旗)党委,这就把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激励机制与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营造良好风气有机统一起来。
新世纪新阶段,人们价值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党员队伍也是如此。在要不要创先进、争优秀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需要纠正的倾向。一些同志保持先进、追求先进的动力减弱,得过且过,混同于普通群众;一些同志沉溺于生活享受、看重物质财富,心中缺乏对高尚的尊重、对优秀的向往、对荣誉的珍惜;一些同志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面前随波逐流,不再坚守道德的底线和维护人格的尊严;一些党组织原则性、公正性、战斗性缺失。因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正确导向的评价准则,如何强化以精神荣誉、社会尊重、群众认可为价值准则的动力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创先争优活动弘扬的是先进的价值,推崇的是优秀的品格,这就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确立了为之努力的追求目标,塑造了先进文化的引领机制;创先争优活动强化的是荣誉的力量,树立的是学习的榜样,这就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形成了勇于和乐于当先进、争优秀的文化氛围。通过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大力培育先进的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在全党造就先进优秀、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良好风气,进而引领全社会的良好风气。
第二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维敏
(2015年11月)
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迅速展开,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既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更有高校内部的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一次深刻的变革,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改革意识,主动融入改革大局,不断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办学治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密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能力上的不适应,机制上的不完善。我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主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市场对接,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要紧紧跟上产业振兴、1
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加强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2014年,我院经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两心”地位(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建设“两个基地”(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对阿经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个提升”(实现“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这个思路符合我院今后发展的实际。
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缓解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等问题。综合来讲,要实现以下四个创新
一是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要积极联合各级有关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各中职学校,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搭建全市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争使恒丰纺织、吴忠仪表等大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员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要借力办学,学院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项财政支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今年,我院抢抓机遇,争取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总投资5.24亿元,计划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贷款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 3
全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本着“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详细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企业招收职员,学院招收学员的“两员”模式试点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推行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的资格证书。
三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教学内容,把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做中学、学中做”。学院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相 4
关专业学生1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力求实现“三对接”,即“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我院来说,施行“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紧密围绕吴忠市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顺应全市清真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拉伯经济贸易等民族特色专业群。采取措施,先行先试 “两员”教育模式,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
二是设置特色课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的转换机制,把企业、行业、社会用人标准与教育 5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借助中阿博览会、中阿校长论坛、回商大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约旦的阿杰隆国家大学、苏丹的蓝尼罗河大学、《古兰经》大学、卡萨拉大学、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学、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深层次合作,就学校领导互访,推动合作交流,教师互访互学,大力推进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面向迪拜等中阿合作重点区域,义乌、广州与阿拉伯地区经贸合作等领域,大力培养阿语+商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逐步提升学院办学档次。
三、实现和谐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科学治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证学校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 6
力。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不分管财务、人事工作、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坚持做好“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结合学院实际,明确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由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四是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积极推动管理重心由学院向系部下移,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院从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划拨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7
把相关的权力和日常运行经费下放到院系,同时也要把相关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并确定事后评价体系和方式,实行效能目标考核,确保院系恰当地使用权力和资源,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把系部一级的办学活力激发起来。
五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工作研讨论证机制。围绕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事先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深入论证和征求意见。将重点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院公布。成立了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三个督察组,定期对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年终述职述廉会、教代会会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作为学院的基本制度,完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公开台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文章
坚持科学发展 服务人民群众 争创一流法院 ——xxx法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结合法院工作特点和实际,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党的建设”为主题,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析认真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求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推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现将有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科学发展、把握好三个重点工作
一是重点把好“主题”关。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这个主旋律,继续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解决影响和制约司法为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模式,建立完善高效、开放、科学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二是重点把好“制度”关。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工作规范化运行,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考勤制度及着装管理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规范了业务流程,进一步强化了规范化管理,使考勤工作和法院日常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依,按章办事。三是重点把好“目标”关。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先争优的总体目标,分解活动各个阶段的目标。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法院机关党支部建设,发挥好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实践中的作用,确保在争创活动中实现法院基层组织“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目标。
(二)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做好为民服务工作 xxx法院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教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坚持加强干部职工勤政教育,提高为民服务意识。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领导讲授与正面宣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院干警,全面学习勤政廉政、法纪政策知识,狠抓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并开展的“两讲一树”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和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暨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促使法院干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和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健全服务制度。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文明服务制度。对办公环境、服务态度、仪容仪表、工作纪律等各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服务文明用语,简化了办事程序。使岗位职责划分更加合理、岗位权限更加明确、办事程序更加简洁,从制度上保证了文明服务积极开展。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置了法官岗位公示栏,公布了每名法官的岗位职责和服务承诺;张贴了楼层示意图,标明了各科室办公区域、工作人员和联系电话。统一为各办公室购置了电热水器、茶叶、茶杯和群众办事桌椅。确保了群众前来办事,有椅子请座,有热茶暧心。四是推行党员示范岗。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培育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争做党员示范岗活动,总结、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文明标兵不断涌现,办案法官面对群众笑脸相迎、积极热诚,首问一口清、首办一手清,业务过硬、不推诿扯皮,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全院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五是打造法院形象品牌。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全面美 2 化和亮化办公环境,办公室干净整洁,布置美观。在审判工作中对农民工、无职失业人员等弱势困难群体办事给予特别关照。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法院党组织和党员共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近70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6件,共落实帮扶资金33000元,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49件。
(三)做好三个“结合”,争创一流法院
一是做到创先争优活动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做到一手抓“创先争优”,一手抓干部作风建设,以争做“敬业先锋”、“创业先锋”及“服务先锋”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五比五创”活动:比学习,创一流水平;比团结,创一流素质;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二是做到活动与廉政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政务和党务公开,对规章制度、职级评审、工资福利等热点工作实行公开和公示制,确保廉洁公正。三是做到创先争优活动与全院工作相结合。结合阶段性总结,主动找出与兄弟县城法院工作和各部门间的差距,在“创先争优”中找准位置,在对比的基础上相互促进。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认真梳理xxx法院以上做法经验的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工作中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院“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影响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政策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运用方针政策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在把法院职能置身于全区工作的大局去谋划、去思索上有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认识有偏差,部分干警认为学习政策理论是“软指标”,完成工作任务才是“硬指标”,学多学少、学深学浅一个样。二是有时在工作中看问题 3 的高度不够,不能把具体工作实际与上级方针政策很好的结合,对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三是政策运用能力不够,处理问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处理实际问题与上级方针政策有偏差,影响了工作开展。
(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一方面,少数同志存在深入一线调研不够,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不多的现象,对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力度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在进行调研时,往往就问题谈问题较多,深入思考少,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局限于理论方面的“听”、“说”、“写”,缺乏实际工作的“看”和“做”,对基本情况了解和掌握的不细致不全面,对本质的东西思考不透、把握不准。二是在处理群众来访的问题上,个别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有时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有时群众反映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督查跟踪办理不及时、协调力度不够,造成有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有意见,法院的服务形象和威信也受到一定影响。三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个别同志对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能很快适应,对如何推进工作整体开展、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如何做好服务大局的新要求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影响了法院整体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对干部教育和提高素质的方式方法少。在法院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较少,较大规模组织干部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活动偏少,对干部提高素质、拓宽视野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对干部管理和要求不够严。有时存在好人主义,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够,对个别工作不认真、纪律松弛的同志,碍于情面不能及 4 时批评教育。三是团体协作意识还不强。班子成员之间、各科室之间经常性沟通不多,偏重于自己分管的工作,相互建议、相互提醒、共同提高的氛围还不浓。四是还存在自律不够、要求不严的问题。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意识与过去相比有所淡化。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同时还有体制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习制度坚持得还不够好,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计划难以落实,学习制度流于形式。法院干警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忙于事务性工作多,主动挤时间学习少,存在重干轻学、以干代学的现象。平时泛泛地读书看报、上网浏览多,通读、精读、深读、研读少,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真正领会精神、把握实质不够。二是理论和实际联系不够紧。在学习中,过分注重理论的学习,没有很好地联系工作实际,不能真正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将党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很好地和自身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公仆和民本意识不够强。不能很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没有完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落脚点,关心群众、深入群众、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得还不够,还需进一步架实、架好法院与基层群众的连心桥。
三、解决对策及途径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法院在今后工作中,以“创先争优”活动“七个强化”为主要载体,强化措施,狠下功夫,通过加强党员自身建设,深入学习科学理论,来摒弃落后于教育形势和教育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带头做学习者、实践者、思想者。以 5 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推进法院“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一是强化主题,紧扣工作主题。创先争优,说到底是要把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干好工作,保证全院各项工作决策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推动社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使活动主题紧扣工作实际和科学发展,牢牢把握活动的正确方向。在确定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时,要围绕工作主题来进行,努力使活动主题听起来通俗易懂、抓起来得心应手。
二是强化领导,确保活动成效。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对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指导,及时进行点评,推动活动开展。特别是主要负责领导要重视、支持和关心党的工作,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自觉尽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要抓好督导检查,采取明查暗访、专题调度、汇报交流等形式,督促抓好工作落实。要强化舆论宣传,积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开展活动的强大声势。
三是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的第一需要,坚持注重党性锻炼,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不断提高法律、政策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用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驾驭能力。
四是强化垂范,做到以身作则。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示范作用,带动单位和全院干警创先争优,形成比发展、做贡献、争优秀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把本职工作做优秀、做出色,使党员的形象树起来。法院党组织要围绕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重大任务落实。作为 6 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和大局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带头做好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五是强化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指导党支部按照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有利于取得实效的原则,注重回应群众的关注点、回应党员的兴奋点、回应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结合点,设计贴近工作实际、独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使活动更富有感染力、吸引力。
六是强化自律,保持良好形象。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正确对待金钱、名利,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廉洁自律,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追求享受;在思想上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七是强化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需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大胆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将本职岗位作为实践党员先进性最直接的舞台,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不因循守旧,永葆工作蓬勃生机,不安于现状,大胆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已有工作经验,提出新思想,拿出新举措,注意发挥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创先争优工作的常态化,干出新业绩,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xxx法院
2012年x月x日
第四篇:浅谈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浅谈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命题,是党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总结六十年来执政经验所得出的新经验、新举措。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时代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笔者在此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党建科学化,即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高度重视探索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高度重视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坚持长期实践形成的有效制度,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创新,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继承和发展成功方法,不断创新和丰富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一、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科学的理论体现的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发展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结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更是明确指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基本规律。这些思想和理论都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科学理论。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和领会,积极总结和创新党的指导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理论成果作为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的核心要务来抓,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首要任务。党建科学化要求党员干部能够依照规律办事,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去总结去领会。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建立健全自我发展机制,培养师生党员主动学习的动机、态度及能力,形成良好学习理念。针对目前提出的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先创优的活动,基层党组织更应该组织党员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师生党员的思想,不断提高师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同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同时要结合师生党支部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将党的理论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党的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促进活学活用,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党建特点、规律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科学制度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如何建立、健全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长效工作机制,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实施,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与创新,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不断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重要前提。要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严格遵循党建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创新设计,在党的理论、组织、人事、生活、作风、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突出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和选人用人制度;加强基层党建制度;改进作风制度、创新联系群众制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使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要增强全体党员的制度意识,切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科学方法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坚持科学方法是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也要积极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还要借鉴国外政党的有益做法,努力形成科学的思维、科学的领导、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管理。要善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在内容、形式、载体上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方法科学化,特别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着力:
着力创新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实效性。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紧密围绕学校和本单位事业发展,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且开展的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实效。将党员日常思想教育与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党建活动与学科专业发展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实际活动场地与网络虚拟空间相结合,使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及活动载体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
着力创新活动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的创新,应紧紧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展:一是理论学习方面,主要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党性意识而组织开展的相关知识竞赛、理论学习、问题研讨、参观学习等为主。二是教学科研方面,主要以提高党员专业知识的业务水平,组织开展学术研讨、联合攻关、“传、帮、带”、教学技能培训等为主。三是教书育人方面,主要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组织开展学生学业辅导、考研辅导、就业帮助等为主。四是社会服务方面,主要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组织开展的科技服务等为主。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灵活多样的活动载体,使基层党组织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着力创新活动方式。一要继承发展传统方式。对于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如大规模集中学习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加以运用,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二要探索运用网络方式。开展网上党建理论研究、党建论坛、党建报刊、党建数据库、网上党校、网上党课、网页信箱、支部QQ群等活动,大力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红色网站的积极作用,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党建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三要建立健全培训方式,完善基层党务干部的培训和轮岗机制,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探索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实现自我教育的新途径。
着力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引领育人的新途径。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建立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重点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紧紧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抓好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大学生党支部
在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情况,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引领育人的新途径。
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测评方法。要善于借鉴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测评研究,克服党建工作重定性、轻定量,只讲投入、不讲效益的片面性,使高校党建工作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更加合理。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为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和完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五篇:浅谈如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浅谈如何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朱继华
【摘 要】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阳朔县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具体抓实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实现基层党组织创优升级目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关键词】 基层组织建设 村级党组织阵地 民主管理
近几年来,阳朔县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机制创新抓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我县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文主要分析我县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有益的参考。
一、我县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做法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县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结对共建、先锋同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志愿者服务行动、“创十村”和打造“百里党建示范带”等活动,深入开展“五大行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开展。一是实施典型示范带动工程。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县委对阳朔镇党委等50个基层党组织、莫金养等100名共产党员、莫冰等30名党务工作者、何维钦等10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致富、乐于奉献“十佳”共产党员予以表彰,分别授予“先进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致富、乐于奉献‘十佳’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二是落实党员承诺制度。仅去年,全县701个基层党组织承诺事项2656项,已实现2420项,10940名党员承诺事项达18109项,已实现17560项。三是以“农事村办”为切入点,将各级党组织打造成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型”党组织。全县共计设立服务站点57个,在党员中心户设立“农事村办”服务户320户,目前,全县各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共为群众提供民政、建房、身份证、计生等业务办理3200多人次。四是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全县共登记党员志愿者1826人,成立了科普教育、医疗救助、社会公益、法律援助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05支,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50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020件。五是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仅去年,全县共有126个机关党组织、1125名党员干部与114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125名党员参与“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开展同上一堂党课114节次,召开座谈会114次,开展联谊活动135次,慰问基层贫困党员、老党员共805人,送去慰问金10万多元、慰问物品折价5.6万元。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累计为基层办实事好事342件,落实帮扶资金230万元,帮扶物资折价158万元,让基层党员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二)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全县新农村指导员积极配合县委推广“农家课堂”、“党员中心户”、“党课讲师团”、“科技宣传小分队”等成功经验,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村“两委”干部大培训、农村党员大培训、农村党员技能大培训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素质和“双带”能力。扎实开展“双培双促”活动。同时,利用县乡党校、农广校、农家课堂、远程教育系统等平台,对农村经纪人进行市场经济、法规政策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业务培训,先后举办各类经纪业务培训15期,培训党员、群众2530人。就去年而言,全县共投入“三大培训”经费70.7万元,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10班次,培训人数54000人次。
(三)实行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工作制度。县委继续从县、乡直各部门(含中、区直单位)抽调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负责指导所联村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去年就共下派232名指导员(其中市派7名,县派107名,乡镇派118名),分成9个工作组分别进驻全县9个乡镇114个村委(社区),指导员驻村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完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管理意见》,健全县领导挂点、后盾单位包村、指导员驻村、工作队实行例会、指导员调研和宣传报道、工作队考勤管理和请销假、督查通报等七项制度。仅去年,各指导员针对挂点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实际困难等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认真填写了《阳朔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公开承诺事项表》。据统计,各指导员共为驻点村办实事1200多件,落实帮扶资金400多万元,帮扶物资折价300多万元,调解矛盾纠纷244起,举办科技培训班430期,培训群众近10万人次。“六•一”儿童节期间,各后盾单位还投入资金12万余元对所联村的学校师生进行了慰问;“七一”期间,各后盾单位党组织组织慰问基层贫困党员、老党员共792人,送去慰问金8万多元,慰问物品折价19.6万元。
(四)扎实开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按照“有组织抓规范、无组织抓指导,有党员抓组建、无党员抓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各个领域的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发挥好党员的主体地位三个重点和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党员活动方式和发挥主体作用。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新的党建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运用远程教育网、党建网站、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网等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在支部上,将支部建在互联网上,将支部书记连在手机上”的新型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加快推进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在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实施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启动现代化办公、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系列举措。深入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村干部等初学者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推进全县村级办公电脑化的进程。如去年6月,白沙镇党委针对村级党员干部电脑和网络知识较为匮乏的现状,组织全镇村级定工干部、五大组织成员共106人,参加为期15天的计算机操作职业技能培训班,为该镇村级党组织阵地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支部建设环节薄弱。一是支部班子建设迟缓。在村支部建设中,支部成员多是经党员提名,乡党委考察,通过任命产生的,没有经过广大群众投票选举,只要村内稳定,支部班子一般不会调整,安全系数较高。因此,某些村委会干部在村委换届前强烈要求进支部班子,以稳定自己的干部位置,这样以来,村支部就成了某些村干部的避风港。二是党员发展不优化。部分村支部书记存在狭隘思想,怕丢失自己的“江山”,不发展“外姓”党员,不吸收村内优秀青年、致富带头人、拔尖人才,致使党员队伍不断老化,缺乏活力。三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制度是务虚的,用于迎检,没有实际意义,常年不组织党员学习,不开党员会,不如实公开村务、财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级组织的信任度。
(二)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会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大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导致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水平不高,而决策能力、工作能力一般影响班子的战斗力。一些基层干部也不了解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导致工作手段弱化,表现为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不善于用引导、法制等综合方式去说服农民,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紧张。二是村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中还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农村工作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一般较少,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对农村工作“素质高的不愿干,素质低的干不了”,大部分有文化、有头脑的青壮年劳动力宁可外出打工,也不当村干部,“两委”换届时只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三是有些村干部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漠,认为“理想、信仰是虚的,挣钱才是实的”,甚至于部分党员干部参与非法宗教、传销、赌博等活动。在涉及惠民方面,则是只管自己不管集体,高举着“村委干部”、“市、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的牌子向当地党委、政府施压,在无任何资质的情况下要求承揽各种惠民工程,稍不满意就会撂挑子、给当地党委、政府出难题。四是在村委会“海选”过程中,一部分村民受直接经济利益、教派、宗族思想和地方黑恶势力影响,民主意识扭曲,投“族头票”、“亲戚票”、“关系票”、“金钱票”、“妥胁票”致使有的“选举”产生出的基层组织干部成为教派、宗族和地方黑势力利益的代表。这样的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私心,缺乏集体观念、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凭感情办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甚至在工作中背离了党的政策,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强烈的不满。
(三)部分村支委关系不和。一是书记、主任“两层皮”现象。支部和村委会各行其事,各干各的工作,互相扯皮,形成“两套人马”,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他成员的作用,严重影响班子的协调和稳定。二是脱离支部领导,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一些村委会认为,村委会是自治组织,其干部是通过村民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不需要别的组织来监督管理,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因而部分村委会往往出现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呈现出我行我素,不服领导的现象。三是全局观念差,服务意识薄弱。有的村干部是靠家族势力当选的,所以工作中缺乏全局观念,不是为全体村民服务,而是为个人利益服务,为家族利益服务。更有甚者,班子搞内耗,支书告村长,村长告支书,相互拆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损坏了经济发展。
(四)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为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很难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党员学习教育力度不深,有些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很少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平时开会出只是部署工作,导致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有的党员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做了群众的尾巴,鼓动村民与村班子作对,给现任村班子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致使村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五)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组织建设新的尝试与探索,这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县虽已基本实现远程教育的全覆盖,但是远程教育的终端学习却基本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面上,而且乡(镇)党校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学习功能,更别说形成基层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
(六)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县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三、政策建议
(一)创新工作载体,探索支部建设新途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要进一步理顺村支两委的关系,形成村支两委高度统一,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决杜绝村“两委”两张皮的现象,民选村干部要有大局观念,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克服片面的群众观念,充分发挥本地人办本地事的优势,不越级,不越权,诚信办事,为民办事,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推行村支部换届,增强支部活力。严格程序,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每三年进行一次村支部换届工作,通过支部换届,把那些德高望重,群众基础牢,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党员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改变某些村干部把党支部当成避风港的想法,真正树立为民干成事,干实事的人才能立住脚的良好风气。三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要突出发展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村党员发展不平衡、村组干部中党员偏少的问题。四是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无职党员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同时也加大对流动党员管理力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有效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流动党员定期书面思想汇报等形式,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视线,切实改变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甚至不交纳党费的“四不”现象。
(二)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村级民主管理。以实行依法治村、村民自治为目标,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民主管理。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基层组织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和村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村干部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首先要考虑有无法律依据,是否违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要实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加大村务公开监督工作力度,规范公开办事的程序,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职制度,保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和决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四是加强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村干部的内部自我监督。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集中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
(三)转变工作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民,其一言一行往往更能代表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基层干部要转变工作方式,抓好示范服务。农民不会干的要指导农民干;农民不敢干的干部要作示范;农民干不了的要带领农民干,以亲身实践让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懂得怎样做。要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建设成为服务型基层组织。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因地制宜,调查研究,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引导村干部转变观念,增强素质,及时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对事物发展的判断力。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三是加强政策法规、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指导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完善乡村干部培训制度,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学历教育、业务教育、农业示范基地等方式,采取定期轮训、集中调训等措施,使乡村干部培训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升乡村干部综合素质。四是采取“远程教育+党校”、“远程教育+农业示范基地”、“远程教育 +党员示范户”的“1+3”教学组织模式,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其发展农村经济和驾驭农村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
(五)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解决好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看,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问题。要保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继有人,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一是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的知识型“苗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预选对象,从基层公务员队伍中预选村级后备领导干部;二是从致富能手中优选管理型人才,把那些农村致富大户和致富能人列入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从农村科技骨干和技术“秀才”中筛选科技型后备干部。
(六)切实发挥村级组织阵地的作用和功能。我县各基层党组织因基础条件不同,差异极大,在阵地建设上宜立足各村村情,在面积大小、建设风格、规模标准上,不能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搞“千村一面”,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宜。要全面谋划,统筹考虑,区别不同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列出建设计划和要求,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经济条件较好但目前还没有活动场所的,要加大建设力度;对已经有场所的要抓好达标升级;对于建好活动场所的,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各级党组织在对村级活动场所的帮扶力度上,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考核工作中,要分类确定指标,既要看建设成效,也要看基础条件和建设难度。
(七)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化保障激励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待遇保障。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适当待遇留人、稳心、鼓干劲。不断完善村干部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让村干部“干有所为、病有所医、退有所安、老有所养”,从而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着力加强权利保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扩大基层党员的参与面。三是着力加强情感关怀。生活上随时了解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温暖。工作上要保护他们,为敢抓敢管的农村党员干部撑腰,让他们放心、放胆、放手去抓工作。要进一步做好特困党员和老党员的关爱活动,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帮困等各项工作中给予特困党员、老党员优先考虑,使农村党员在生活上不忘党,思想上不脱党。
四、结语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目前工作的需要,也是这个历史时代的需要,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使党永葆青春与活力。本文正是从加强我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论点展开,通过分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新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指导性措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略指导作用和核心地位,将党的工作不断的提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