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企业基层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党的十八大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执政党的组织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党组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针对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积极研究探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所属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提升了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
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矿业公司,曾长期发挥中国金属矿产品进出口主渠道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五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实现了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目前,公司主要从事金属矿产品的勘探、开采、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科技等业务,经营范围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7.7万员工,控股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2 400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五矿在国资委年度与任期考核中全部获得A级。2012年,中国五矿实现营业收入3 250亿元,在《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单中位列第169位。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经营规模不断增大,兼并重组企业不断增加,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基层党组织数量和党员队伍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集团公司党组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根据中央和国资委党委的要求,针对所属企业生产经营和党建工作的实际,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以党建工作的成效保障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促进企业的管理整合与文化融合,推动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目前,集团公司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直接管理着40多个直属基层党组织和双重领导的企业党组织。为适应集团公司加快战略转型新形势的需要,公司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组的要求,积极开展思想理论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为集团公司沿着高端绿色创新之路实现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和组织保障作用。
厘清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情况和问题
在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党组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情况和问题。
集团公司党组结合工作实际,研究认为目前公司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迅速,党组织规模迅速扩大,党员数量大幅度增长,党建工作的任务不断增加,压力不断增大。截至2013年末,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基层党组织数量从“十一五”初期的600多个增加到1 500多个,党员人数从11 000多人增加到35 000余人,其中在岗党员25 000多人。二是由于集团公司主业多元化,近年来并购重组的大批生产型企业,其所在产业、所属行业、所在地域,以及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企业的原有性质和党组织隶属关系多样化,党建工作基础差异明显,党建工作成效也大相径庭。三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不断深化,业务管控架构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机构设置和人员调整变化频繁,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既要解决自身的组织体系、工作机构、骨干队伍问题,又要面对企业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繁冗复杂的实际问题,工作难度日益加大。
根据上述情况,集团公司党组织明确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需要解决的三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全系统党建工作领导管理体制;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党建日常工作机制建设和制度化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力度。
围绕企业发展实施党建工作
新举措
针对集团公司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情况和问题,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一是结合深化改革夯实组织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按照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同时”原则,根据集团公司整体改制过程中业务架构与管控模式调整的实际,及时设置调整基层党组织。集团公司成立了党建工作部,统一负责全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于新成立的总部各业务中心和直管单位,抓紧理顺党组织关系,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成立基层党委,建立工作部门,明确职责、落实人员。目前,集团公司总部新设立的五个业务中心已经有四个成立了基层党委。集团公司还就各业务中心设置党群工作部门,以及配备人员、明确职责等专门下发文件提出了要求。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党组按照国资委党委关于双重领导的企业党组织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京外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切实加强对京外生产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的同时,推动新成立和重组的京外企业健全党的基层组织。
二是着眼体制机制强化制度建设。为确保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基层党组织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化建设。按照中组部和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有关文件精神,党组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集团公司有关直属和双重领导的企业党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形成由直属基层党组织和双重领导的企业党组织两方面管理制度为内容的、较为完善的基本工作制度体系。
在健全组织和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党组进一步推动了全系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对所属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原则、内容、方式和方法,确立了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汇报沟通、建立交流平台等日常性的工作机制。同时,集团公司党组要求所属企业党组织大力推进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量化考核的方式方法,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党建工作检查评价体系。
三是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建活动。集团公司党组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紧密配合完成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面向全系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争创“四强四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打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队伍。近三年来,集团公司党组表彰了50多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30余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中多个先进集体和多名个人作为中央企业“一先双优”,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表彰。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带头引领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切实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持续严峻的市场经营环境下,有力保障和促进了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全面完成。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党组还通过组织专题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党务工作培训等各种类型的主题党建活动,不但增强了所属企业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在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的同时,还有效推动了集团公司各企业间的管理整合与文化融合。
当前,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形势,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党组正在按照十八大以来中央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具体措施,努力提高集团公司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推动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发挥党组织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罗志荣)
第二篇: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公安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加强五大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安机关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能力,真正担负起在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玉屏中的重大政治社会责任。这就是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党的建设的新成效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
一、明确主要途径,不断探索创新
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努力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我们党在执政60年之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确保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除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中心组学习等形式,还要以检查落实自学理论书籍任务、调研和撰写文章、做好工作经验总结、跨行业跨地区挂职锻炼等方式整体推进,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改进心智模式,不断提出和实现新的共同愿景。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要坚持制度的科学性,经常对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新鲜经验、新鲜做法总结提炼并上升为制度,以保证制度有效性。用群众语言、简短篇幅来制定本组织制度,以保证其易行性。要兼顾制度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条例的前提下,基层党组织要针对本地实际制定与之配套的程序性规定,以利于制度实施。要坚持制度的权威性,充分运用网络、监督电话、暗访等手段,强化日常检查,确保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觉遵守执行党的制度的良好风气,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与群众多见面、多交流、多商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正确认识规律、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说实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出实招、求实效,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党的建设,如通过网络加强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网络推进党务公开,通过网络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方法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是要始终不渝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十七大报告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当前,一些党员在党员意识和党的观念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党员意识不强、党的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背弃宗旨、丢掉信念,走上党和人民的对立面,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公安机关的形象。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不少党员就是从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化开始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扬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把解决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放在首位,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民警,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信念,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当前,要紧密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开展“思想大练兵”活动这个契机,围绕“牢记宗旨使命,铸造忠诚警魂”这个主题,组织开展重温入警誓词活动、“防策反、防渗透、防窃密”教育活动和“心系群众、反对特权”集中教育整改等系列活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强化广大党员、民警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特别要强调以“忠诚”为立警之本,切实增强
党员、民警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力弘扬“服务发展、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玉屏公安精神,确保公安队伍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永葆公安机关的政治本色。
三是要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十七大要求,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国以人治,政以才兴。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切实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政绩突出、民警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不断健全、完善干部的培养、教育、配备、考核、调整、交流等方面的机制和制度,对每名领导干部实行全程管理,促进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增进团结协作,不断提高班子的合力和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
四是要努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要以加强“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开展好“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增添措施,强化保障。要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规范使用《党委(总支、支部)工作手册》;要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保证新党员的质量;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公安机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党务干部的培养教育,关心党务干部的成长进步;要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其依据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公安机关是一支准军事化的纪律部队。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作风,就不会有坚强的战斗力。各级党组织要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结合开展“反特权思想,树良好警风”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和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警风建设。广大党员民警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增强三种意识的根本要求,不断提高从政从警的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和品德作风修养。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以执法为民为核心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新格局;围绕解决执法环节和队
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以强化领导干部和执法过程的监督为重点,建立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大查处违纪案件的力度,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三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维敏
(2015年11月)
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迅速展开,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既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更有高校内部的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一次深刻的变革,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改革意识,主动融入改革大局,不断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办学治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密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能力上的不适应,机制上的不完善。我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主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市场对接,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要紧紧跟上产业振兴、1
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加强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2014年,我院经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两心”地位(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建设“两个基地”(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对阿经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个提升”(实现“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这个思路符合我院今后发展的实际。
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缓解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等问题。综合来讲,要实现以下四个创新
一是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要积极联合各级有关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各中职学校,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搭建全市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争使恒丰纺织、吴忠仪表等大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员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要借力办学,学院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项财政支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今年,我院抢抓机遇,争取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总投资5.24亿元,计划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贷款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 3
全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本着“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详细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企业招收职员,学院招收学员的“两员”模式试点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推行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的资格证书。
三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教学内容,把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做中学、学中做”。学院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相 4
关专业学生1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力求实现“三对接”,即“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我院来说,施行“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紧密围绕吴忠市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顺应全市清真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拉伯经济贸易等民族特色专业群。采取措施,先行先试 “两员”教育模式,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
二是设置特色课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的转换机制,把企业、行业、社会用人标准与教育 5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借助中阿博览会、中阿校长论坛、回商大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约旦的阿杰隆国家大学、苏丹的蓝尼罗河大学、《古兰经》大学、卡萨拉大学、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学、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深层次合作,就学校领导互访,推动合作交流,教师互访互学,大力推进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面向迪拜等中阿合作重点区域,义乌、广州与阿拉伯地区经贸合作等领域,大力培养阿语+商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逐步提升学院办学档次。
三、实现和谐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科学治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证学校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 6
力。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不分管财务、人事工作、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坚持做好“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结合学院实际,明确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由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四是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积极推动管理重心由学院向系部下移,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院从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划拨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7
把相关的权力和日常运行经费下放到院系,同时也要把相关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并确定事后评价体系和方式,实行效能目标考核,确保院系恰当地使用权力和资源,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把系部一级的办学活力激发起来。
五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工作研讨论证机制。围绕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事先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深入论证和征求意见。将重点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院公布。成立了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三个督察组,定期对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年终述职述廉会、教代会会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作为学院的基本制度,完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公开台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四篇:提高军队党建科学化水平
提高军队党建科学化水平
军队党建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三个环节上下工夫、见成效,以军队党的建设的科学化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
以科学理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胡锦涛主席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军队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工学相融”的新理念,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反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力求把握精髓、融会贯通,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要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扬长避短,去粗取精,纳入现行党的各项学习教育制度中,不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更加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指导地位。要按照胡锦涛主席“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重要指示,始终抓好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
和领导干部的教育示范作用,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忠实履行使命。要建立健全组织考学、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奖惩等激励机制,努力形成用科学理论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良好局面。
以科学制度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依法管党、治党,把党组织建设引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坚持科学决策。在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决策本领的同时,重视发挥专家教授、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辅助决策作用,善于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要坚持民主决策。正确处理好尊重民意与党委集中的关系,实行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不搞极端民主化。要坚持依法决策。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强化依法办事的意识,保证党委每项决策都有法规依据;严格按《军队党委工作条例》规定的八个步骤决策,做到遵守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同时,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透过部队看班子,透过基层看机关,透过任务看建设,综合评定干部政绩,细化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切实形成用制度选人用人的机制。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为推进党的科学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以科学方法提高党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方法是加强党建的必要手段。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坚持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研究问题。要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加注重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要坚持科学的决策方式,在做好当前工作决策的同时,更加注重前瞻性决策;在做好重要的事务性决策的同时,更加注重方向性决策,切实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加强科学管理,尤其要加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广大党员特别是对党员思想教育和基层组织生活制度等重要环节的科学管理,以党的科学管理促进科学化建设。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官兵调查研究,问政于官兵、问需于官兵、问计于官兵,合理采纳基层官兵对党组织建设和部队建设的意见建议。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现代科学方法,不断丰富党的科学化建设内涵,拓展建设视野和途径。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利用三级指挥自动化网,创建各级党组织网站,开设富有特点、高效实用、群众喜爱的栏目,努力使信息网络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阵地、党员学习成才的重要平台。
第五篇:强基固本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强基固本 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蔚盛斌
2011年第2期 ——党的建设
“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努力方向,是有效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场所议事”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大构架——实现基层党建组织体系有机统一
“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本质内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完善组织体系。“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明确,是对基层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结果,体现了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的理性把握,带有根本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导向性。面对社会结构体系准入门槛的提升和生存竞争的考验,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首先要求健全完善组织体系。
(二)实现全面覆盖。当前,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大量出现的“两新”组织中,党的组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发展的形势,基层党建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地介入,造成工作覆盖的空白点,影响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明确提出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区域内所有单位共驻共建全覆盖、结对共建所有建制村全覆盖、党员作用发挥全覆盖。具体来说,针对点上工作,立足党的组织全覆盖,做到“应建尽建”;针对线上工作,立足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应派尽派”;针对面上工作,立足实现群众根本利益,做到“以人为本”,努力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织、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党建工作格局。
(三)构建协同关系。协同关系是指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要素活则整体活、要素优则整体优。“五个基本”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其中健全基本组织优化组织结构是基础,建强基本队伍提升整体素质是关键,开展基本活动丰富活动载体是抓手,完善基本制度推进机制创新是根本,落实基本保障夯实工作基础是保证,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共同构建了一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大融合——推进基层党建运行机制良性互动
“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各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呈现出同向性、共生性和多赢性三大特点。
(一)同向性。抓“五个基本”建设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要健全和完善“七个体系”。从目的范畴来看,坚持“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其基本价值取向是始终把打基础、管长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抓问题、破难题,始终把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抓考核、重激励,始终注意发挥好考核评价和表彰激励的杠杆作用,从而使基层党建工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形势相适应、与实践相协调,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共生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立足实际,将一定区域内的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有效整合起来,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各领域、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呈现出一种连续、对称性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单是保持彼此的独立性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保持互为依存、互相促进的互融关系,为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空间、更宽的领域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创造了条件。
(三)多赢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基层党建工作在谋划和提升中,必须以多赢为着眼点,实现基层党建效益最大化。“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坚持系统谋划全面,找准要害抓要素,以基本组织为依托,以基本队伍为主体,以基本活动为载体,以基本制度为根本,以基本保障为前提,科学利用和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各种资金和资源向基层聚集,既可实现政治效应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促进经济、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确保党建工作良性发展。
大发展——开辟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广阔空间
枝江市坚持用“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在实践中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落实举措,努力开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内涵式提升。结合枝江实际,坚持走内涵式基层党建发展之路,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抓队伍。进一步深化“领头雁”工程,切实加强镇村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多渠道培养选拔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通过各种形式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二是抓质量。大力开展软弱涣散村治理工作,解决“特色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基层组织“空心村”的问题。选派党组织书记和党建联系员,实现“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扎实开展“共建和谐社区、共创美好家园”活动,努力探索区域化党建格局,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开展争创“六型机关”活动,切实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外延式拓展。积极适应信息化趋势,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创新党的建设,建立“网上党支部”,实现“四个功能”:一是公开功能。对党组织动态和党员信息实行“网上公开”,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透明度。二是联系功能。建立党支部博客空间、社区论坛、流动党员QQ群,实现党员在线“互动式”交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三是培训功能。开辟“网上党校”,实现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网上自主学习。四是服务功能。通过开通“手机党报”,定期向党员编发“红色”短信,立“党员诉求”专栏,创建“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参加党内活动提供便捷化、人本化服务。
(三)渐进式推进。落实“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使之逐步由点向面推进、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由党建工作单个要素向综合要素推进。一是以凝聚人心为重点,着眼于“立足”。以建立“一制三会”(党代表提议提案制度,定期召开党员群众恳谈会、市党联办例会、相关单位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为重点,深化党代表“和谐社会志愿者”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二是以统一考评为重点,着眼于“扎根”。结合实际,分类制定《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工作考评实施细则》,强化考核,根据评分结果,对各部门、镇(街道)统一进行排队,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实际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作者系中共宜昌市委常委、枝江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