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开小学2018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南开小学2018年食堂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
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8年5月15日13:00 培训地点:南开小学会议室
培训对象: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 培训内容:
一、培训目的
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是学校食品卫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操作者,加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是不断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使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与工勤人员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卫生、膳食营养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遵守相关的法规和食品卫生操作规范,落实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措施、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二、岗位基本要求
1.食堂管理人员
(1)热爱师生,敬业爱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健康合格证,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3)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2.食堂工勤人员
(1)热爱师生和本职工作,热心为教育事业服务。
(2)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具有食堂工勤人员健康合格证。
(3)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4)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参加岗位业务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三、从业人员健康卫生要求
1.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食堂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工作衣帽。
4.食堂从业人员操作时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吸烟、不吃零食、不佩戴饰物。
5.从业人员穿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上岗工作。6.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每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
7.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并佩戴一次性手套。
8.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应洗手:
A.开始工作前;B.处理食物前;C上厕所后;D.处理生食物后;E.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F.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G.处理动物或废物后;H.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I.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
四、加工过程管理
1.食品原料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食品原料。
2.不使用经过保鲜剂等药物浸泡的芹菜、豆芽菜、杏鲍菇等蔬菜。
3.严禁采购加工以下食品:
(1)亚硝硫盐;(2)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3)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禽、畜肉类及其制品;(4)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预)包装食品;(5)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4.食品原辅料在使用前认真检查感官性状是否正常。5.动物性、植物性、水产品食品原料应当清洗;各切配区不同色标的刀具砧板不得混用,砧板立式存放。
6.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存放,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7.加工的食物每锅都必须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 OC,烹调后至食用前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
8.学校食堂不得供应凉拌菜、菌类、四季豆、发芽土豆、麻辣烫、油炸、有色肉制品等食品。
9.剩饭剩菜做到顿顿清,严禁继续出售或加工后再出售。
10.留样冷藏冰箱必须专用,标志明显,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每餐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有专人看管并做详细记录。
五、场所设施的清洁要求
1.地面清洁在每天完工或有需要时进行,使用扫帚、拖把、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等物品。清洁方法:(1)用扫帚扫地;(2)用拖把以清洁剂、清毒剂拖地;(3)用刷子刷去余下污物;(4)用水彻底冲净;(5)用干拖把拖干地面。
2.墙壁、天花板(包括照明设施)及门窗清洁每月一次,使用抹布、刷子及清洁剂等物品。清洁方法:(1)用干布除去干的污物;(2)用湿布擦或用水冲刷;(3)用清洁剂清洗;(4)用湿布抹净或用水冲净;(5)风干。
3.工作台及洗涤盆在每次使用后清洁,使用抹布、清洁剂及消毒剂。清洁方法:(1)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2)用水冲刷;(3)用清洁剂清洗;(4)用水冲净;(5)用消毒剂清毒;(6)风干。
4.工具及加工设备在每次使用后清洁,使用抹布、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清洁方法:(1)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2)用水冲刷;(3)用清洁剂清洗;(4)用水冲净;(5)用消毒剂清毒;(6)风干。
5.废弃物暂存容器在每天完工或有需要时清洁,使用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等物品。清洁方法:(1)清除食物残渣及污物;(2)用水冲刷;(3)用清洁剂清洗;(4)用水冲净;(5)用消毒剂清毒;(6)风干。
6.废弃物暂存容器应加盖、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
7.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六、消毒要求 1.餐具消毒应以热力消毒为主,化学消毒仅限于不耐高温餐用具。
2.热力消毒按除渣、洗涤、清洗、消毒、清洗的程序进行。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OC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 OC保持10分钟以上。
3、学校应有专人负责消毒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对象、消毒方式、消毒药品及浓度、操作人员及检查人员。
第二篇: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资料(二)
谢塘镇小食堂管理及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二)1、食品的含义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物,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有种错误观念,就是不把酒当作食品,众多销售商认为酒尤其是定型包装酒不需要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就可以销售,这是错误的、违法的。
2、食物中毒的含义
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是许多食物中毒的共有症状。
3、食物中毒的种类
可分为五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引起;(2)真菌性食物中毒,摄入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常见霉变甘蔗、霉变甘薯;(3)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摄入河豚鱼、蟾蜍等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引起;(4)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桐油、大麻油、木薯、苦杏仁,发芽马铃薯等。(5)化学性食物中毒,如油脂酸败、有机磷农药中毒,或者把非食品、食品原料当作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引起。
4、食物中毒的特点
(1)潜伏期较短,即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发病;(2)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中毒表现,症状相似;(3)发病和吃某种中毒食品有关;(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5、发生食物中毒时的处理
(1)要保护好现场;(2)对中毒患者积级组织急救治疗;(3)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4)搜集可疑中毒食品及患者呕吐物、粪便、洗胃液等送验或留样交给卫生部门调查人员。
6、发生食物中毒时急救
(1)要立即排出毒物,可以催吐、洗胃、清肠、导泻、灌肠等方法;(2)阻滞体内毒物的吸收,保护胃粘膜;(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
家庭发现食物中毒时,要视病情适当处理,主要方法有:补充体液,防止因上吐下泻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如开水、钾、钠及葡萄糖,或一些透明液体;避免酸制剂;体内毒素排出后再止泻;饮食要清淡。发生食物中毒时,最好是就近去医院救治。
7、食物中毒的预防
(1)食物要烧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类食品;(2)食品应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吃剩的食品应及时冷藏;(3)注意清洁卫生,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加工食物用的各
种工具和容器要清洗干净,保持洁净;(4)不吃超过保质期限、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感官性状异常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以及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未经检验的畜、禽、兽及其制品;(5)不吃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食品;(6)不吃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7)及时向卫生部门反映情况。
在外就餐时要选择卫生合格的饮食场所,如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服务人员要有健康证件、有清洁的水源、有消毒设备、食品要新鲜无毒、有防蝇防尘设施以及周围环境要干净整洁等。
孕妇、老人和免疫系统受到损伤的人要避免食用生稀奶酪和未煮熟的食品,避免食用苜宿苗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果蔬汁等;哺乳期婴儿要注意配奶的奶瓶要洗净并消毒,吃剩的奶或果汁在奶瓶中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有肝脏疾患的人要避免食用生牡蛎。
一、食品原料的采购和贮存
1、把好食品原料的采购关,采购的食品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规定,不得采购掺假、掺杂、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或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
2、以销定购,采购食品及原料时应对食品原料的外观及包装标识内容进行检查,保持原料的新鲜。
3、批量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或原料时,应索取相应的卫生检验合格证明和供应商的卫生许可证。采购肉类原料必须索取检疫合格证明,采购水产品必须新鲜,如采购冷冻水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采用的果蔬原料必须新鲜、无病虫害,无腐烂,干制果蔬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无虫蛀。
4、必须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并按照国家标准GB2760的卫生要求进行的使用。
5、食品分类妥善保存,并做到先进先出;冷冻禽畜肉类、水产类原料应贮存在-18℃以下冷库内,食品冷冻、冷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冰箱或冷库应及时除霜,定期清洗消毒;常温库要注意防鼠和防潮。
二、烹调加工卫生
1、原料要新鲜,不加工腐败变和有毒有害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
2、冷冻的禽畜、水产品在烹调前要彻底解冻,进行粗加工时,肉、禽、水产品所用的工用具、容器及水池应与蔬菜瓜果的分开,清洗后食品原料应放置于货架上,易变质食品原料及时冷藏保鲜,防止腐败变质。
3、蔬菜瓜果按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工序操作。
4、食物要煮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特别是隔餐食物或和大块食物,食物中心温度应达到70℃。
5、生熟分开。防止熟食品与生食品、直接食用食品与待加工食品的交叉污染;加工用的容器和用具应标上生熟标记,严格分开。
6、不得过早烹调食物,煮熟的食物保存在室温条件距离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必须存放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
三、餐用具的清洗消毒
按照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对餐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当餐使用完的用具、容器应及时清洗,隔日未使用的餐具要重新清洗消毒;食用具消毒后应放入密闭的保洁柜内,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防止交叉污染。
四、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和健康状况的要求
1、从业人员应持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餐饮业卫生管理员应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从业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餐饮单位卫生管理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检查,并督促其保侍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操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专间人员戴口罩),勤洗手等。
3、从业人员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在下列情总况下必须洗手、消毒:(1)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前;加工时间过长时,中间应随时洗手;(2)处理食品原料后;
(3)接触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后;(4)上厕所后。
清洗消毒基本知识
★所谓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消毒的方法
1、物理消毒法
(1)机械除菌
用机械的方法从物体的表面,如水、空气、人和物品表面除掉污染的微生物,虽然不能将微生物杀灭,但可以大大减少其数量,常用的方法有冲洗、刷、擦、抹、铲除、通风和过滤。日常清扫工作中,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时清扫为宜。通风是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稀释、清除。
(2)热力消毒
如干烤、烧灼、煮沸、蒸气等消毒。
(3)辐射消毒
如紫外线消毒法。
(4)超声波、微波消毒等。
2、化学消毒法
利用化学消毒剂(如酒精、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
☆预防性消毒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应该是经常地采用一切可能应用的处理措施,杀灭、消除食品生产过程所接触的一切物品,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和所处的生产场所存有的可能污染食品的微生物。而通常,在没有发生较严重的食源性疾病,没有发生较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一般不重视这种预防性消毒,由于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很难引起警觉,对消毒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1、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
对食品生产场所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消毒措施。
日常打扫卫生,搞清洁,就是清洁消毒法,虽然它不用消毒剂,但也可消除大量微生物,如果在其中加入洗涤剂,消毒效果更强,它包括生产车间本身如地面、墙壁、天花、窗台等,也包括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容器等。
有检验报告显示,完整、干净、平滑、干燥的墙壁、天花板,用琼脂平板接触法检查细菌数,每25平方厘米有2—5个细菌,一般不超过10个,但生产场所多潮湿,而且是与高营养物质接触的地方,其细菌污染的程度比一般墙壁、天花板要多得多,因此必须经常性进行清洁工作。
地面上污染的细菌数要比墙上严重得多,约为墙上的100倍。
清洁方法应采用湿式扫除,例如用湿抹布擦拭各种物品,用湿拖布擦拭地面,可使表面大部分细菌除去,特别是使用洗涤剂清洗,消除效果更好,清洗后在生产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经过2小时左右细菌数又可以恢复到原有数量,所以应经常性清洁地面。
2、从业人员手的清洁
(1)手的污染
洗手是从业人员卫生最基本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手与其他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因而手部皮肤上存在的细菌无论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较身体其他部位要多。
污染手指的细菌与食品卫生有关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的鼻腔分布较多,因而当手接触鼻部或鼻涕时,手指必然受到鼻腔细菌的污染。而肠道菌大多来自粪便,最常见的问题是大便后手的处理。根据大肠菌群的浸透效果,大便时使用各种卫生纸要多层叠用,特别是水样便腹泻时,薄卫生纸要5次折叠,叠成32张,如果不使用这样叠层手纸,水样便中的细菌就能透过卫生纸污染手指。
据调查,平均有30.8%的食品从业人员手上出有大肠菌。
(2)洗手和剪指甲
据调查显示,健康人的手掌中央每平方厘米有450000个嗜氧菌,0.01克指甲中的细菌数为120000个。由此,要彻底的洗手,消毒。在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
工作开始前、大小便以后、休息以后、打电话后
接触生制品及不干净的容器包装材料之后等
另外,在头发、鼻腔、口腔、耳朵等处也有很多细菌,所以在工作时,绝不能用手接触。这些部位也能检出各种致病菌。要求每周至少剪一次指甲。
3、服装和卫生习惯
食品生产过程中为预防工衣及其他外用品污染食品,要有专门设备存放工作服、帽,并禁止穿工作服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为防止头发及头皮落入食品中,应有清洁的帽子、头巾。为防止唾液、鼻涕污染食品,加工场所应要求戴口罩。
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有卫生的和不卫生的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卫生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
食品从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关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些不好的习惯应要求一定克服,如手拿着东西无意识地拢头发,接触鼻下部和嘴周围,这时各种微生物便可污染食品。
第三篇:食堂培训资料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培训材料
食堂无小事,安全大于天,为了确保我学校饮食卫生安全,不断提高师生生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几点关于食堂管理方面的要求。
一、要坚持“一个原则”、狠抓“四个规范”、严把“五个关口”落实“六个到位”、做到“三勤”、保持“三白”。
1、坚持学校食堂保本零利润的原则。
2、规范食堂财务管理、规范食物采购、规范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规范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3、关口:储藏关、加工关、质量关、销售关、体检关。
4、六到位:物、具、器摆放到位,各处卫生到位,表册、制度悬挂到位,穿戴整齐到位,督餐到位,食品留样到位,5、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衣冒和口罩,做到衣白、冒白、口罩白。
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相关要求
1、食品的采购。食堂采购员必须定点采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索票。(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质检报告)索证时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印章(或业主签名)并在有效期内的卫生许可证及检验报告复印件,复印件上应载明“与原件一致”字样并加盖公章;生肉类还应索取当次的检疫合格证明或复印件(业主签名)。索票时应索取供货商当次的售货凭证(能够满足食品溯源所需要的有效凭证,包括发票、收据、供货清单、信誉卡等)凭证上应载明所售食品的规格、数量等索取的证、票分类后,按时间顺序装入索证、索票档案。及时查验所索证件的有效期,到期要重新索证。索取的证、票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使用完毕后6个月。建立进货台帐,及时按售货凭证登记每次采购食品的品名、供货单位、生产厂家、规格、数量、到期时间,做到先进先出,缩短贮存期限。登记人、验收人要在台帐上签名。食品入库(使用)前须进行验收,检查是否腐败变质、经过检疫、超过保质期等,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库(使用),防止购进假、冒、伪劣产品。
2、食品的储存。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4、食品加工。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 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我们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5、食品的销售。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进入操作间销售食品。销售食品前必须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净手。操作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不得对着食品咳嗽、打喷嚏。加工制作好的成品一律放在销售间(无蝇室)内;冬天要有保暖设备(保温售饭车)。操作间要每餐一清扫,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必须保持操作间(无蝇室)清洁卫生,“三防”设施健全,并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做到无苍蝇、无蟑螂,无关杂物一律不准放在操作间内。
6、食品的留样。学校餐厅为学生提供的每餐、每样食品都必须由专人负责 留样。按要求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好(或盖上),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要求统一用小碗加盖保鲜膜贴标签)以免被污染。食品留样必须立即密封好,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专用留样冰箱内。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期、食品名称,便于检查。(食堂操作人员操作)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到满后方可倒掉。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他食品。
三、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经健康体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 动。同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臵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四、食堂管理人员档案整理
1、制度档案。
2、食品卫生安全安全档案。
3、伙食账档案。
第四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材料
2016年 月 日
日常操作规范
一、原料采购卫生要求
1.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禁止采购的食品:
a、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b、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c、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d、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建议不采购的食品:
黄花菜、四季豆及亚硝酸盐腌制的食物
2.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生产厂家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复印件等。
3.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12个月。
二、食品运输贮存卫生要求
1.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2.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库房内要建标立卡,各类食品应建立标签,标明编号,产品名称,过期时间,采购时间等。其中编号应与索证资料相对应。
3.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指为保鲜和防腐的需要,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以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冷藏温度的范围应在0~10℃之间。
冷冻:指将食品或原料置于冰点温度以下,以保持冰冻状态的贮存过程,冷冻温度的范围应在-20℃~-1℃之间。
a、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原料:指供烹饪加工制作食品所用的一切可食用的物质和材料。半成品:指食品原料经初步或部分加工后,尚需进一步加工制作的食品或原料。
成品:指经过加工制成的或待出售的可直接食用的食品。
b、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c、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成品和半成品应尽量使用密闭容器保存,也可用保鲜膜进行覆盖。d、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三、粗加工及切配卫生要求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3.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肉类、熟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6.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7.加工用容器、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四、烹调加工卫生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6.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7.四季豆和豇豆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五、备餐及供餐卫生要求
1.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在备餐专间内操作卫生要求应同凉菜间。2.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3.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4.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
5.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6.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六、食品再加热卫生要求
1.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熟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2.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3.加热时中心温度应高于70℃,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得食用。
九、餐用具卫生要求
1.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有明显标记。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3.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4.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5.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材料
年 月 日
卫生管理
一、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要求
1、餐饮业经营者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应设置卫生管理职责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卫生负全面管理职责。
3、应设置食品卫生专兼管理员,但不得由加工经营环节的工作人员兼任。
二、食品卫生管理员主要职责包括: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培训;
2、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6、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
7、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三、应制定内部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每次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
四、环境卫生及场所设施管理要求
1、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
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材料
年 月 日
一、设备及工具卫生管理
1、应建立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
2、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3、采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
4、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5、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二、清洗和消毒卫生管理
1、应制定清洗和消毒制度,以保证所有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禁止使用过期消毒剂和洗涤剂。
3、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三、杀虫剂、杀鼠剂、清洗剂、消毒剂及有毒有害物管理
1、杀虫剂、杀鼠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均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专人保管。
2、各种有毒有害物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使用目的、使用区域、使用量、使用及购买时间、配制浓度等。使用后应进行复核,并按规定进行存放、保管。
四、食品添加剂管理要求
食品添加剂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并有专人保管。
每次领用应进行登记,注明使用环节、领用人员、数量等。
五、留样要求
1、每天所有菜品应留样。
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3、配备专门的留样冰箱。
第五篇: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资料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一、《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我国现行关于餐饮服务监管方面的四部法律法规名称和生效时间:
《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生效)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5月1日起生效)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于2010年5月1日起生效)
(一)、人员管理与培训
1、建立健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般来讲,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对本单位的食品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场所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卫生管理、清洗消毒管理、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加工操作管理、投诉管理、关键加工环节食品操作规程、食品留样、卫生检查计划、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方面进行规定。
2、加强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二)、索证索票
1、所谓索证索票,就是指采购食品原料时应当索取供货方的有效许可证件和所采购食品的有效票据。建立健全索证索票制度一是为了保证食品来源正当,质量可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食品来源的可追溯性,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可以迅速、准确地查找到问题食品的源头,从而帮助执法部门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2、餐饮服务单位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卫生管理
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1、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2、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3、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4、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5、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6、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者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9、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
10、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
(四)、配合相关部门检查工作
一是配合监督检查,二是配合抽样检验。
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过程控制要求
(一)、采购验收要求
1、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2、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
3、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二)、贮存要求
1、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2、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对变质和过期的及时进行清理销毁。
3、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
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
(三)、粗加工与切配要求
1、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
3、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5、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6、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7、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四)、烹调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2、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3、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5、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6、用于烹调的调料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五)、备餐及供餐要求
1、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2、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3、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六)、食品再加热要求
1、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
2、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
3、加热时中心温度应符合规定,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
(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并有详细记录。
2、食品添加剂应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3、食品添加剂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应标识 “食品添加剂”字样,盛装容器上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
(八)、餐饮器具清洗消毒保洁要求
1、餐饮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饮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识。餐饮器具保洁设施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2、餐饮器具应按《餐饮器具清洗消毒推荐方法》的规定洗净并消毒。(附后)
3、餐饮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九)留样管理要求
1、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做好记录。由专人负责留样。
2、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3、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三、食物中毒的预防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分类及原因
常见食物中毒分为两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调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如蔬菜中农药、猪肝中瘦肉精等。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工时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毒蘑菇、河豚鱼。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三)、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四)、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
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四、食品安全事故处理
餐饮服务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服务单位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
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方法
严格按照“除残渣、洗涤剂洗、清水冲、消毒、保洁”的顺序操作。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应至少采用“一冲刷、二消毒、三冲洗”的程序进行。
一、清洗方法
(一)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饮具表面。
3、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较多的,应用手工方 法先刮去大部分后,再进入洗碗机清洗。
二、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注意:严格按消毒柜指示时间消毒,定期检查并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三、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专用密闭式餐饮具保洁柜(间)保存,避免再次受到污染。保洁柜内外洁净、干爽,不得存放其他物品。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定位存放。
二食堂签字:膳食处
三食堂签字:2013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