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

时间:2019-05-14 21:2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

第一篇: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

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

【摘 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受列宁主义的影响,充分把握我国国情、分析革命实质和特点,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它引导了革命的胜利,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将其中国化。

【关键词】列宁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烽火飘摇的年代里,为中国革命和发展将何去何从指明出路。毛主席之所以提出这个科学理论来指导大革命的胜利,得益于他对列宁主义的学习、吸收和超越,并将其与我国当时实际巧妙结合。

一、产生影响的历史背景

列宁主义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及我党共产党人的重视,并将其视作解放的武器,不外乎以下几个背景条件:第一,20世纪初的俄国与近代中国的国情惊人的相似:两国面临多重残酷的压迫、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集合点。第二,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让共产党人意识到历史潮流的变化,看到真理的曙光。第三,在帝国主义阶段,列宁继续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其不断革命理论深刻影响着毛主席。

二、毛泽东对列宁主义的运用

毛泽东把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革命领导权

1905年,在关于俄国民主革命领导权的议题上,列宁反对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具有依赖性,并且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假使资产阶级掌权,也不会革除旧制度,反而改走改良的路线,这无益于无产阶级的发展。而无产阶级因其一无所有,而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因而列宁主张无产阶级不仅要参加民主革命,与广大农民结盟,还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进行阶级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的这一论断,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他在分析阶级性质时深刻意识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依附性、妥协性和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而资产阶级的二重性也决定着他们时刻有可能变为革命的对象。“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两大基本任务,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 [1],虽然资产阶级和农民也是革命力量,但只有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担负得起领导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

(二)革命发展阶段及性质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性质不同,前者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后者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列宁在审视俄国现实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的理论,创造性提出俄国革命两步走理念,让民主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积蓄力量。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毛主席正是从这个事实出发,明确中国当前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及随时可变为敌人的大资产阶级,进而明确我国的主要矛盾。毛主席很明确,如果不打到列强,实现民族独立,推翻封建压迫只是一句空话,因而这个革命既不完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但又非传统的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出发点是挽救民族危亡,但最终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显然,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列宁主义关于革命阶段认识的理论。

(三)工农联盟

早在列宁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提出系统的工农联盟理论,列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的进行,在革命进程中,发展和实践工农联盟理论。那个时代的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而是附庸于富农大地主,是没有土地的长工,尽管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尽管俄国卷入资本主义的浪潮,农民阶级只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他们极其贫困,成为社会最最底层的人士,而这个最底层占到了俄国十之八九的人口。列宁在分析农民问题时,深刻认识到农民被压迫、被剥削的严酷性,反抗性和革命斗争性,“只有农民群众加入无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战士。” [2],列宁对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予以肯定,十月革命前夕,他坚决主张工人与农民结合,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革命才能进行到底取得胜利。而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对农民地位和工农联盟作用的肯定。

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产业工人以达到一千万,却仍采取与农民阶级紧密结合以争取革命胜利。而我国,在同时代仅有三百万产业工人,对于革命队伍来说,力量还很小,展开革命会面临诸多困难。这些产业工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农民,他们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亲密性。此外,农民阶级达到人口总数的80%有余,他们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其中还有80%的人无法养活自己。农民的一无所有和被剥削、压迫,决定着农民阶级革命的彻底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天然同盟军,如果将其发展成革命队伍,其力量非常可观。毛主席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在国内传播及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深刻认识到团结农民的重要性,认识到农民是我国革命的主要承担者,是我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和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毛主席本身也出自?r民家庭,深知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带领农民打倒地主,分土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而工农联盟也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

(四)武装斗争

暴力是“助产婆”,能催生出新社会,武装斗争是彻底粉碎旧社会的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应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和政权。在“流血星期日”事件后,列宁开始反复、大量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革命的作品。在“三大”召开后,列宁提出要把武装起义放到革命任务的首位上。他认为,武装斗争是革命的最高形式,是夺取革命胜利果实的重要手段,是争取政治自由的唯一方式。正是通过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对该理论的成功实践,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的准认识,用武装斗争来改写中国的命运。

我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和运用的道路是坎坷的,大革命初期,党的领导人因不重视武装革命,放弃对它的领导权而致使大革命惨败,损失严重。直到南昌起义,我党才揭开武装斗争的序幕,在随后大大大小小的起义、战争中,逐渐摸索进步,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毛主席认为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是革命的最高形式和核心任务,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3]尽管如此,我党也接受其他斗争方式,因为我国的国情特殊,我国首先是个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完整的主权;其次,内忧外患: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压迫;另外,我国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他们与工人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斗争要与各种群体相结合,形成第二条战线,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我国革命的特征和长处。

三、评价

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把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为我党和广大知识分子、有志青年欢迎、理解并信仰,更是被当作理论准则来指导我国革命的进行。列宁主义为毛主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理论来源、为革命实践提供指导方针、为我国民族独立探索提供指导。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在对列宁主义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毛主席从我国最大的国情出发,将列宁主义与我国现实结合,提出的战略退却理论、生产合作社、建党学说、无产阶级文艺方针、实践论、矛盾论等以及革命进程中逐步形成战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更加系统的学习,深化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国情的结合,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将我党建设成为最先进的政党!

【参考文献】

[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3-674,191.[2]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6.

第二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包含;1.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2.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的范畴;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工农武装割据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毛泽东活的思想的三个方面;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即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理论;第一,提出了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道路;第二,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扶的原则和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步骤;第三,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第四,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想结合;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的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理论;第一,将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对官僚买办资本应对暴力剥夺将其没收变为国有资产,利用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引导其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二,党和政府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等一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和平赎买。第三,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第三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结果。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48年4月毛泽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经过长达26年最终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3)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对广大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动力;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力军,更不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的特点和优点使它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无产阶级要保持领导权,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二是时代条件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四是革命的目标与前途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导致一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一种过渡性质的,但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必须采取的国家形式。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有益于社会的发展。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对农民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后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延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国是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下,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全国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领着中心城市。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正确处理了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统一战线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首先,中国革命中敌人的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远远超过革命力量的,而且中国又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其次,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革命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

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两个联盟的关系是: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巩固和发展第二个联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镇压。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只能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强调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斗争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其他斗争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

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在思想上入党,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条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4.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目的,即要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放在优先和首要的地位,这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是手段。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篇: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浅谈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的背景下催生的。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路爱国人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义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于是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领导着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范围内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了无产阶级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形成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如果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如果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如果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理论的理论;如果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和理论。试想如果党脱离了实践、没有以实践为基础;如果党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对实践经验的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会有人民迎来曙光的幸福的一刻。

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相比有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了起来。政治上,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是与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任务相适应的。要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就必须要联合各阶级的力量,而革命胜利的成果需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各革命阶级都能分一杯羹,这也是争取和笼络阶级力量以反帝反封建的必需手段。新民民主义革命是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阶段,也是必由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只是中国共产党的阶段目标,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最终目标。经济上,要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封建地主所有制度极不合理,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广大农民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靠租地遭受地主残酷的压榨和剥削,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同样的,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也造成了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村贫穷和落后。于是进行土地革命极为重要,党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文化上,必须要有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外来文化,要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要抵制一切封建和迷信的思想。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最后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的前提下,有效地运用这三个法宝,于是得以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五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压是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三座大山,但,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政党充当领导者。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曾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如何选择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

回答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

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

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力的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

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

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

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

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

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

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可以说,没有

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

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

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

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

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下载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列宁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简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A.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 B.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和矛盾 1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 2 中国名族资本主义始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习题

    思考题: 1、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 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华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式半殖民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两大历史......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第三章 思考习题1.......

    论信息化时代背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论信息化时代背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理论如何实现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代表的......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xiexiebang推荐)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把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解决中国革命的发展走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基本条件 1.社会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特点:① 政治:列强划分势力范围,侵占中国领土并扶植代理人,使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