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2018湖北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之道
破解2018湖北公务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之道
省考申论考试过程中,考生常常对一种题型存在畏难情绪,这种题型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综合分析。近几年综合分析的考察的综合分析难度在加大,越来越难以把握答案要点且材料或者题干理解起来变得更有难度,这是一种命题的方向。但是我们很多学员在作答此类题目时常常无从下手。因此,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这类综合分析题目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审题是前提。
在作答综合分析类题目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审清楚题目,题目当中既包含题干当中的作答对象、范围、问数,也包含作答要求中的字数、其它要求。在这些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作答对象与作答范围。比如,我们2017年省题目当:结合资料 3、4,谈谈你对企业发展速度的认识。要求:分析透彻,表达准确,不超过 150 字。通过阅读题干明确出是评论型综合分析:(1)题干中的作答对象主要是对企业发展速度的认识,作答起来似乎难度并不大,我们能够从中把握到关键词——企业发展速度(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来材料中可能会涉及企业发展速度快或者慢,以及进一步带来的结果等)(2)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4;(3)字数主要是不超过150字(字数较少一共6行,所以选择要点上要慎重、精简);(4)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表达尽可能准确,用材料中的关键字词。
(二)找点是基础。
我们要想将这一题目作答好主要是我们要去材料中将与作答对象有关系的答案要点去材料中进行获取,将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回归综合分析作答的本质,即归纳概括加一点逻辑。那么下面我们可以回到我们的给定材料来看看我们的材料在讲述什么。给定资料3一共有两段,第一段主要讲述企业发展需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理念让企业强大;第二段主要通过举例讲述企业发展注重速度但遭遇挫折及其原因。给定资料4主要继续举例讲述
企业死守模式放弃快速转型也会导致失败;以及举例告诉我们要发展要脚踏实地、降速为跳跃发展做准备。
(三)加工是关键
在整理答案要点过程中我们需要把以上杂乱无章的答案要点进行进一步从的逻辑梳理,先亮明观点,再分析,再得出结论;我们可以把通过材料得出企业快速发展确实需要速度,但是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这样的观点放在答案的第一部分;并且我们可以把企业注重速度的积极影响以及过度注重速度带来的影响。可以放在一起作为我们分析的内容;并且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作为我们的结尾部分。按照这样的逻辑将我们的答案进一步梳理即可。
(四)书写是保障
在书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卷面、逻辑。此题的答案:企业发展需要速度,但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企业发展需要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理念。但一味追求发展的速度,会使企业遭受挫折。同时,企业死守模式放弃快速转型也会导致失败。因此,企业发展既要重视速度,抢抓发展机遇,也要脚踏实地,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为跳跃发展做好准备。
所以,各位考生在进行综合分析题目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把握我们的作答对象,在深刻理解作答对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寻找答案要点,并且将我们的答案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加工。其实这一种题型作答并不是很难,本质主要是归纳概括,并将我们的答案要点在加工合并的基础上调整逻辑。大家在把握的基础上也要多加练习才能全面把握这一题型,才能真正取得高分。
第二篇:2018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题作答
2018年江西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题作答
在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能力作为必考的能力之一,受到广大考生的广泛关注。综合分析能力通常的考法都是给出事物请考生谈看法。考生的价值观,看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表达过程中的逻辑性和层次感,都是考察内容。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以一道题为例,简介该能力。
【题目】
多年前,国家颁布了“限塑令”,使塑料袋满天飞的“白色污染”很快得到改观。但今天,各地的集贸市场上超薄塑料袋随处可见,超市的蔬菜摊位和散货区,免费塑料袋也任人使用,“限塑令”仿佛被人遗忘了。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参考答案】
“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塑料袋泛滥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合法销售的塑料袋更是给“限塑令”带来了“限塑”变“卖塑”的尴尬。对“限塑令”的执行难问题,有关部分都应认真反省,积极行动,避免“限塑令”继续尴尬下去。
归根结底,“限塑令”施行不畅的主要原因可以归咎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限塑令”尚处于仅“限”不“罚”状态,各地工商部门对非法生产,销售超薄塑料袋查处不严,即便查到也多以教育整改为主。违法者违法成本过低;二则在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大多数人都能认为市场上提供免费塑料袋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需要为塑料袋买单,花几毛钱也无关痛痒,尚未意识到塑料袋带来的危害;三是尚未有更合适的塑料袋的替代产品,环保塑料袋和纸质包装对于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商家来说成本过高,推行困难。
在我国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有关部门不能让失效的“限塑令”继续尴尬下去,一方面应该“严打”超薄塑料袋,严格管控生产环节,坚决取缔黑作坊,对违法生产企业进行惩处和管制。另一方面是从教育,宣传等方面加大环保科普力度,从意识上提高人们对资源环境的爱护,建立人人主动的资源管理意识。此外,政府应更好地建设起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制度,使更多塑料及塑料制品能更低成本地回收利用,减少其对环境产生污染。
可见,综合分析能力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明确的论述观点。需要有说服力,让听者能够认可你的观点。这需要频繁练习才能掌握该种能力。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应当予以重视。
如何在2018江西公务员面试中得高分
第一步:审题要明确:在答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审清题目,在答题的时候只是凭自己直觉去答题,所有的题目都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去作答并没有很好地根据题干要求去答题,甚至有些同学审题的时候把题型审错了,在答题的时候非常的混乱,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题型和题干,根据不同的题型用不同的作答思路进行作答。建议同学们要多练习审题,形成条件反射,保证在考场紧张的情况下答题思路的正确。
第二步:答题要有针对性:在模拟练习的后期很多同学会出现答题套路化,思维模式固化,进到考场之后会存在想要快速地答完题目的心态,这个是要克服的心态,在答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知道答题的思路,总是很盲目的进行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都熟记于心,以便答题的时候能够更有针对性,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讲过的题目烂熟于心,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便可以很快地完成答题,而且对于自己模拟过和知道的题目也要做到非常的熟悉,以便帮助自己在遇到生题完全没见过的题目的时候至少有话说,不至于让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自己有话说的时候就不会特别紧张,让自己能够很好的表现。
第三步:考前的冲刺:在考前学生们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且有的同学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放松心态、调试心情,在考场上要面带微笑,因为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答题的时候面带微笑,自信、从容地坐在考场里。
面试的结果是由你的努力程度决定的,你的面试成绩和你的努力是成正比的,要和时间赛跑,在有限的时间里,超越自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希望大家能够努力一把,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完美的转身。
第三篇:北京申论答题技巧: 201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综合分析题作答“三步走”
北京申论答题技巧: 201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分论点可规避序数词
申论答题技巧:文章没有中心不行,但若只有中心也万万不行。中心思想也就是总论点,一句话就能概括,而其他的篇幅就需要靠各分论点来填充。通常,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都会昭示或总结文章的总论点,而总论点离不开分论点的支撑。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谈一谈如何写好文章的分论点。
1.分论点支撑总论点
分论点是从属于总论点并为阐述总论点服务的,它们的价值就在于让浓缩在总论点中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分论点一定要支撑总论点。中 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总论点是抽象、概括的,分论点就要具体、详细。分论点不可高于总论点,更不可与总论点平起平坐。
【示例】
总论点: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政府部门应当转变城市建设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
分论点:
以人为本要求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
以人为本要求完善城市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公众意愿。
以人为本要求重视公众在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分析】
文章总论点提出了解决城市建设问题的总体要求,即“转变城市建设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城市的和谐”。三个分论点据此从三个角度提出具体措施,对总论点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2.分论点间界限清晰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分论点之间划分清晰,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每个分论点只讲一个角度,不能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角度放到一个分论点中论述;二是分论点在内容上不能有交叉,即分论点间不能存在包含或被包含的情况。
【示例】
分论点1:从立法上规范稀土产业秩序,加强监管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2:合理规范稀土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论点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分析】
从角度来看,第一个分论点涉及两个角度,一是立法,二是监管,而且从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监管不是立法要规范的问题。事实上,“监管”层面可以从属第二个分论点。第三个分论点从技术层面提出措施,划分则较为清晰。此外,第二个分论点并非具体措施,而是对稀土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其明显要高于第一、三个分论点,在内容上它是囊括另外两个分论点的,因此,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混乱。
3.规避序数词的使用
在申论文章各主体段的段首使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是,二是,三是,四是”、“1.……2.……3.……4.……”、“①……②……③……④……”等序数词或者序号。这种表示方式在现今申论文章写作中都太过“俗套”,会给阅卷人留下“万能模板”、“套路化”的直观印象。若想区分、彰显各个分论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可考虑在各个主体段段首以凝练语言概括文段核心意思的方式,此外,还可能对分论点的形式加以修饰,比如尽量保持分论点句式、字数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如此,亦能让阅卷人一眼分辨出分论点所在,更能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
【示例一】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第一,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
第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
第三,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
第四,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
【示例二】
总论点:
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分论点:
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是前提。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关系是关键。
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是重点。
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是补充。
【分析】
文章总论点很有气势,读罢示例一的分论点,“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使用却充满生硬感,给人套路化的嫌疑。示例二中的分论点对其进行了修改、完善,既规避了俗套,又使得分论点的条理特别清晰,效果明显好于前者。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申论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beijinggongwuyuan/yueduziliao/shenlun/
第四篇:2018公考申论作答技巧:综合分析题答题思路
2018公考申论作答技巧:综合分析题答题思路
总体答题结构: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具体题型:
一、解释分析:谈谈你的理解/认识/本质/实质
(一)常见题型:解释某句话、解释某现象
(二)作答思路:
1、提出观点:阐述某句话含义、某现象本质;
2、论证观点:分析表现、原因、影响、现状等;
3、落实观点:做出总结或提出解决办法。
以2014年吉林省考甲级为例:“给定资料5”中提到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出观点:费孝通的这句话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有成分的认识。
论证观点:各美其美是指对本族文化的推崇与认同;美人之美是指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追捧;美美与共是指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天下大同是指多元文化的融合。
落实观点: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应有选择的继承和吸收,全面否定和细化都是不可取的。
二、评论分析:谈谈你的见解/看法/分析
(一)常见题型:评论某现象、评论某观点
(二)作答思路:
1、提出观点:阐述评论对象,亮明观点;
2、论证观点:阐述理由,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作用等;
3、落实观点:提出正确观点或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的措施。
以2013年吉林省考甲级为例: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你怎么看?
提出观点:社会发展与身体素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中国进入未富先病的境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表现在青少年的身上。
论证观点:(原因)家长健身意识淡薄,过分溺爱;体育设施、器材不达标、体育教师
也严重不足;无硬性指标评价。
落实观点:全社会应一起行动,建立健全青少年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长效机制。
三、启示分析:谈谈你的启示/教训。
(一)常见题型:国内案例启示、国外案例启示
(二)作答思路:
1、提出观点:找出成功做法或失败做法
2、论证观点: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提炼做法的精华部分,即共同性、普遍性;(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有时可以合并为一步进行)
3、落实观点:将成功或失败做法转化成启示,即对策。
以2011年吉林省考乙级为例:给定资料2中百步亭社区专业协调员陈立昌的工作方法很有代表性,请谈谈这件事给你的启示。
提出观点:陈立昌作为社区协调员,成功调解了600余起纠纷,为社区的安定和家庭的幸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工作对其他的社区协调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落实观点:
第一,积极处理,对发生的时间进行分类处理。第二,社区居民利益无小事。
第三,处理纠纷事件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第四,要懂法、守法,按照法律规定办事。
第五篇:公务员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主要是考当今政治、经济、重大新闻。
a,于丹心得,名家名言,诗词等
说个例题,先自己尝试不看答案尝试答题,然后对着答案找出不足,注意()里面我对答题方法的总结,这很关键。以后的例题都这样,我就不再提醒了。()里的内容我也只说一道题目,其他留给考友自己去“套公式”。
前面帖子里提到过考场里有张白纸和一支笔放着的,那是给你打草稿用的,进去先看题目,然后考官会让你答第一题,你要迅速想出要点在纸上写下来,话别太多,两三个字就好,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然后你说:现在我开始回答第一题。接着回答。答完第一题你要报告一声,第一题回答完毕。接着考官会给你念第二题,你就利用这个时间又在稿纸上把第二题要答的要点写下来。如此答完所有题目。以上这些不经过实战是不知道的哦,早知道有个心理准备就是优势。免得像很多人在考场里不知所措以致超时。至于那点宝贵的时间里该写下哪几个要点,那就是以后要慢慢在帖子里讲解的了。
例 有人说:“在其位某齐政”,你对这句话如何看待的?
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一题,我对这句话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这句话起的作用是总起,给考官一个你沉着冷静的印象,同时也使自己调整进入状态。需要注意不要说从以下三个方面四个方面来看待等,不要说出具体有几点,答题时思绪随时有可能变化,也许能想出更多更好的答案,也许因为紧张突然忘记某点答案,所以只说“从以下几个方面”。在答题说第一。。第二。。第三。。千万别说首先,其次,再次然后之类的,如果有个五六点你会把自己都弄晕的,给考官一个你说话无条理的印象。嘿嘿,第一句话就有这么深的奥妙。物有所值不?不信你自己练练,保证开口就是首先,那是我们大家的通病,是自己难发现的缺点)
第一,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在哪个岗位就应该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此类题第一点都要指出题干中所提观点的本意。为什么要提?没有为什么,照做!那样你能拿高分)
第二,我认为 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按照职位要求,把本职工作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促使本岗位的工作得到发展。(论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先论述一个方面,通常是肯定其积极的一面)第三,同时应该认识到,应遵循职业取向,不能越俎代庖,不能超越职位权限行事。如果本职工作做不好,去议论其他职位的工作,对他人工作指指点点,会造成同事间关系紧张,造成单位管理上的混乱。(论述对这句话另一方面的看法了,通常是消极面活反面)
第四,对这句话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从职位职能来说是值得肯定的,需要将职位上要求的事做好。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公务员,不管在不在位,都应该为单位发展多出谋划策,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使本单位、集体的工作有新起色,上新台阶。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不在其位也要某齐政。第一题回答完毕。(这一点就是将上面2点做个总结,同时也可以注入自己一些新的看法,如觉得还不够,可以另加一点论述,这就看个人的思维、语言功底了。注意结合下公务员的工作谈谈,即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如何如何云云。)
这题就说到这里吧,如果考友觉得有更好的答案那当然更好,自己组织整理一下,然后大声的说出来吧,记得开口哦。这个答案是那个培训老师随口说的,我还是蛮佩服他的,牛人一个,不拿任何教材教案,纸都不带一张,全部信口说来的,据他自己吹脑袋里装了三千多套题。就是念答案的速度惊人的快,还抱怨我们写得太慢,偶也是很辛苦的写下来的。都是人脑,难免也有不足,所以如果答案有不尽完美之处考友自己完善就是了,关键是答题方法。
本帖接着讲综合分析题。开始之前我还要提醒下大家,不要信其他地方说的做好应对考官时的自我介绍等题目了,那些题目不会考,包括自我介绍、过去经历、远景目标、优点缺点等,不会考。
开始正题。出道例题,结合上个帖子的方法,自己总结归纳答题方法,我就不总结了。
例:温总理:“公务员除了是人民公仆外,没有任何特权。”,你怎么看待温总理这句话。
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温总理的这句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
第一,温很精辟地对公务员本质做了阐释,公务员就是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勤务员,服务是本质。
第二,这句话准确阐明了公务员和人民的关系,公务员是仆人,人民是主人,主仆关系永远不能颠倒。第三,这句话对公务员职责和使命做出了精辟解释,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政府带来的实惠。绝不能权钱交易,永远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第四,应对公务员出发点、立足点准确定位,应以人民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五,如果这次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我将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不辜负党、人民、父母的培养,也不能辜负各位评委对我的期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第N题回答完毕。
b。主要是时政、社会的热点问题
说个老师给我们出的题,我面试时居然这题目就在其中,汗一下。还是那句话,关键是答题方法。自己先回答下再参照答案,感觉会很不同。
2006年我国股市大涨,如何看待?
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个现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
第一,我国股市形势看好,从一定层面上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好,取得了长足发展,成就巨大。第二,炒股是一种风险投资,股市有涨必有跌,股市不可能一直处于牛市,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第三,要正确引导股民投资炒股,特别是一些证券公司应该加强对股民的引导,克服盲目炒股心理,要明确有涨必有跌,有赚必有赔。
第四,2006年我国股市离奇走红也证明了我国股市的运营、管理体制上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在政府宏观管理之下,学习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
第五,针对目前股市投资资金多于银行存款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如增加存款利率等措施,促使人民将资金适量从股市撤出,存款保值,以防范金融风险。当然,政府只能引导而绝不能限制人民群众炒股。
再来几题,还啰嗦句,注意答题方法。
你对当前少数地方政府利用社保资金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炒股等现象如何看待?
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个现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
第一、这充分暴露了我国社保资金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不确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要依法查办。
第二、对于已发现问题的地方,要建立审计、监察社保的部门,组成社保清理小组,积极追回挪用资金,并通过媒体曝光。
第三、针对这种现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社保资金的征缴、支付、使用必须加强监督,特别应由人大、审计部门进行监督,不定期公布社保资金情况,实行政务公开。审计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平时的监督,使挪用资金等非法行为消灭于萌芽状态,防范于未然。增强依法管理意识,使社保资金管理步入法治轨道。第四、国家应尽快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使社保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第N题回答完毕。
当前有很多富人超生现象很严重,对此你如何看待?
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个现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
第一、当前社会中出现富人多生超育现象,虽是少数地方少数人。但是这一问题非常严重,必须旗帜鲜明
反对,采取强有力措施整治。
第二、要认真分析原因,富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抚养更多的孩子,他们往往出于传宗接代的思想,加上目前处罚力度不够大,因此应该指定强有力的措施解决。
第三、富人和穷人都是公民,没有任何特权,在法律面前、在党和国家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法规都要受到严厉惩罚,社会对此也应予以谴责。
第四、多管齐下,严肃惩处富人超生多育案件,目前征收社会抚养管理费标准对于富人超生应该提高,加强媒体曝光。从制度上约束,法律上惩罚,经济上从严制裁。
第五、适当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条例,富人与原配多生处罚,富人离婚又结婚反复超生情况应禁止,这样才能做到标本兼治。第N题回答完毕。
例: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人出钱卖健康。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可有的地方宁愿牺牲环境去换取经济发展。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个现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
第一、现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身体健康也格外关注起来,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渴望。
第二、环境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人民群众也呼吁应保护好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三、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应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利于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好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提醒我们不能仅考核GDP,更要考核绿色GDP。
第五、现在提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按照五个统筹,以人为本,妥善处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社会更加和谐。
例: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下面我开始回答第N题,对于这句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的。
第一、本意就是美酒不论在何地都会吸引很多顾客。
第二、以辨证眼光分析,在自给自足的年代,商品经济不发达,这是行得通的。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应注重宣传,树立好的品牌效应,才能够促使产品更好的销售,所以不能完全借鉴这句话。
第三、对做人有启示,如果人的素质高,各方面较好,是金子放到哪里都发光。单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应该适当推荐自己。
第四、如果这次我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一方面我应该保持低调,以谦虚谨慎的作风去工作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应该向领导、组织适当的推荐自己,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智,做出最大贡献。
以上几题基本涵盖了这类题目的主要类型,各位考友好好把握一下答题方法吧。题目不在做得多,而在于精,这几道题就像几道公式,以后看到类似题就直接套吧。
1.一次。有一个厂长向你抱怨,他的总工被别人以5000元的月薪挖走了。你对这件事如何看?假如现在南方有一家公司高薪聘请你,专业又符合你的要求,你会辞职吗?
【参考答案】
首先我觉得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我觉得应从厂长身上找原因。在我看来,总工一般是高级人才,一般情况下对物质利益并不是特别看重,他们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们这样做,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各种因素限制了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如体制的限制,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二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认同,而社会认同的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又有很多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假如总工为工厂创造了几百万元效益,你只让他每月拿1000元,他肯定会感到不平衡,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得到物质利益的认同。三是作为一个人,势必离不开社会生活,个人的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可能是出走的原因之一。因此我觉得作为一个厂长,首先要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心情舒畅,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有前途,分配方式要使他们的劳动能够得到物质机制的认可。如果能做到这些,我认为他们一般是不会离开的。假如现在有一个南方企业高薪聘请我,我觉得我不会动心,因为,每个人有追求自己价值实现的方式,作为一个公务员是我很长时间以来的梦想,我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不会辞职。
2.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首次突破百万,报名与招考的比例创下了78:1的历史最高纪录。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对于这件事,我有3点看法:
(1)这说明随着国家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制订和实施,公务员,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这一职业在人们心中的认同度、满意度和自豪感在日益增强。
(2)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当前就业压力之巨大和就业形势之严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教育实行改革,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各大学纷纷扩招,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高达几百万之众,直接加剧了就业压力。
(3)国家公务员报名与招考人数比例悬殊,这就为国家遴选真正有用的人才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所以从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能有幸考上国家公务员的都是各方面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人才,我相信,通过我自身的努力,在公平、公正的竞争下,我一定会成为这幸运儿之一。
3.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以“过节、庆典、招商”的名义,花高价请来歌星、影星到场献艺,票价高卖不出去,就进行摊派。老百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政府搭台,明星唱戏,领导露脸,百姓买单”。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对于这种现象,我谈4点看法:
(1)这种现象是在过去一段时问内,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服务为本职,从而导致插手市场、插手经济,不依法行政的特有现象。
(2)地方政府的主观目的是好的,是想通过明星造势来吸引人气,从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想牺牲老百姓的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但由于不顾实际,所以可能人走茶凉,赔了夫人又折兵。
(3)不管是为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也好,还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也好,一切应该让市场说了算。
一个成熟的政府应该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守夜人的角色而不是掌管一切的上帝,应该默默无闻地为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环境,扫除一切障碍而不是直接插手甚至赤膊上阵。
(4)我相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角色的转换,这种现象会成为历史。
4.某省会城市一街道办事处,将20多位科级以上干部的姓名、照片、所在单位与职务、家庭住址等信息在社区内公开,以便社区群众对这些干部的“八小时之外”进行党风廉政监督。此举一出,便引发争议。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看到这个题目,使人们容易想起最近几年一直争论不休的党政领导干部财产是否应该公示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涉及特殊群体的个人隐私权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的博弈的问题。
(2)由于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贯彻者和执行者,更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所以,领导干部这个特殊群体不能等同于一般群众,它首先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能借口个人隐私脱离人民群众的监督。但也不能忽视和践踏这一特殊群体的隐私权,因为领导干部也是国家公民,拥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利。
(3)具体到本题中,我认为可以将这些领导干部的姓名、照片、所在单位与职务予以公开,但不宜将家庭住址一同公布。
5.科学家在研究A物质时无意中发现了B物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1)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所以这首先揭示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哲学原理,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是必然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2)这说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是落后于事物的发展变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但这种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世上没有永恒的真理。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视角,完善制度,甚至改革现有体制。
(3)这也说明世间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莫不如此。解决了个人崇拜,推行了实事求是,却出现了思想保守、体制僵化;打开了国门,对外开放,却飞进了西方苍蝇;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却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弱势群体;反哺了农民,却引发了新一轮通货膨胀;发展了经济,却要为天价环保埋单,等等,举不胜举。
(4)既然B物质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要求我们科学家、设计师在研究A物质时能高瞻远瞩、通盘考虑,B物质如果有利,就要加速它的出现,扩大它的影响,B物质如果有弊,就要尽量延缓它的进程,减少它的副作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付,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