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和问题研究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和问题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期、新阶段的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要认真的、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强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和问题研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平稳快速发展.确保两个文明双丰收..深刻认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进一步深化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的认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这对于有效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利于加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完善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机制;有利于强化监督,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如果不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听任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就会严重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削弱党的执政基础,降低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切实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抓紧抓好,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强调,“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在坚决惩治腐败、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同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努力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改革不到位,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只有狠抓治标、严惩腐败,才能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只有着力治本、注重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教育、制度、监督贯穿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个环节,切实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
第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速奋力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客观要求。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只有解决好腐败问题,才能端正党风政风,树立社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形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机制上保证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
展,从源头上解决党性党风、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勤政务实,营造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之经验问题研究
2008年3月5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公布了过去五年中国与腐败作斗争的实绩,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厅局级930人、省部级以上35人。大案要案占立案数的比例分别从2003年的46.8%和6.3%上升为2007年的58.3%和6.6%。同期审结贪污、贿赂、渎职案犯罪案12万件,同比上升12.15%,这提醒人们一个事实:我国反腐败力度得到了加强,同时还告诉我们我国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反腐倡廉建设任重道远。总结我党反腐倡廉和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分析近几年揭露的重大腐败案例,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干部犯错误,每个高官落马,都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观当然是根本,但客观原因也不可忽视。温总理在2008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特别要解决权利过分集中问题和缺乏制约问题。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干部监督虚置、监督缺位,监督缺乏全过程、全方位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此,本文拟就围绕这个问题谈几点拙见。
一、开展经常性教育,不断提高素质
从辽宁穆马大案到陈良宇、郑筱萸、王昭耀等一些高官落马,我们可以看出,放松世界观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堕落腐败的根本原因。许多高官落马后都谈到,之所以走到人民的对立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自觉接受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久而久之,原有的思想防线很容易被突破,在权力、金钱和美色面前败下阵来。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偶尔收点红包、赌点小钱无碍大局,不容易引起注意,因而放松了要求,最后一步一步走入歧途。如辽宁省铁岭市财政局原副局长景治忠深知五千元是红线,于是以生日、年节、婚丧等名义收个三四千元成了家常便饭,结果量变引起质变,最终陷入深渊。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发生腐败堕落的根源在于思想的蜕变、自律意识的淡薄。因此党风党纪、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根除这种毒瘤的良药,而这剂良药并非一朝一夕即可见效,需要长时期不间断的服用,才能达到疗效,最终做到标本兼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是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的根本之策。所以,我们每个党组织、纪检监督部门必须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反腐倡廉的经常性教育,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积极探索廉政教育的新形式、新内容,不作表面文章,而是切合实际,将教育工作做到领导干部的心里去,使其始终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牢牢守住廉洁自律、遵规守纪这条底线,做到警钟长鸣,使领导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二、瞄准重点岗位部门,强化权力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秉公用权,为民谋利,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滥用职权,牟取私利,必将导致个人身败名裂,更将危害社会,损坏党的形象。而在那些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腐败多发易发的部位和领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屡有发生,腐败涉及的资金动辄千万上亿。因此反腐监督的重点岗位和部门,往往是人财物权力比较集中的位置,是管钱管物管项目岗位。然而,一些部门和单位对这些重点部位的监督往往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甚至监督缺位,并没有真正深入其中。瞄准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和部门,就是要在监督其行使权力的全过程上下功夫,将其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纳入监督体系之中。要加强群众、媒体、人大、制度等方面的监督,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不被滥用。自去年开展的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对重点部门的监督。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查处商业贿赂案件24879件,涉案金额61.56亿元,有力的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遏制了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同时,必须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对权力集中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定期交流。纪检监察部门应参与监督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用、金融资本运作、土地使用权出让、行政审批权运用等工作的全过程,力争每个环节都规范透明,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三、关口前移,苗头问题不放过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领导干部发生腐败也不是一蹴而就。如果发现得早,及时提醒教育,不仅可以避免损失,更可以挽救一名干部。在这个方面,香港对腐败现象就实行“零容忍”政策,哪怕贪污一元钱也要一查到底。可是我们有的单位领导在对待反腐倡廉工作上,思想认识不是很到位,对领导干部的腐败苗头重视不够,这在客观上是对腐败现象的一种“适度容忍”,长此以往就会纵容甚至助长腐败行为的发生。这样的反面事例很多,也着实让人痛心。如海军原副司令员王守业在自我忏悔反省中,感到最痛心的就是自己刚开始出现违纪问题苗头时,没有人给他拉拉袖子提提醒,以致最终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再如原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义和,早在1994年包养情妇之初,有关领导就曾找其谈过话,但教育监督缺乏全过程,在他包养情妇并违法违纪谋取利益的十三年间,并没有真正实施严格的考核制约措施,以致于其职位越升、堕落越深。其实,有些干部犯错误,就象是在开快车,前面明明有沟有坎,却还要高速行驶,不知道刹车减速,结果只能翻车掉到沟里去。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实际上做的就是刹车减速的工作,目的是教育挽救干部,不至于等到落水了再去打捞。
对权力运行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要求前移监督关口,在坚持事后监督的同时,尤其要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无论发现党员干部在经济、生活作风上有任何犯错误的苗头,都要通过诫勉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早提醒、开展批评、责令其改正,做到防微杜渐。要关口前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尽管看似不构成违纪,但也要
认真查实,追究到底,千万不能等到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后再去查处。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管理,必须把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都纳入到监督的范围中来,努力做到干部的权力影响延伸到哪里,组织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最终要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有监督和无监督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在职和离职一个样,顺境和逆境一个样。
四、突出“一把手”,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督网络 党政“一把手”在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负有全面责任,对社会的发展、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乃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手”所处岗位、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现实案例中,郑筱萸、陈良宇、段义和、王怀忠等等,都是掌握实权重权的一把手。“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危人群,说明我们的监督制度仍然存在问题,不是没有监督,而是监督不到位。
要解决这个问题,途径之一是要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对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不搞一言堂,严格按规定程序运作。其次是要科学分解权力,变一人负责为多人、多岗位和多部门交叉负责。进一步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领导班子要按照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实行班子成员责任制,明确各权力层次、权力主体的职责和权限,不要对“一把手”赋予过重的权力。三是对“一把手”的权
力范围进行科学界定,尤其是项目决策权、财务处置权、设施使用权、机构设置权、人员使用权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处置权,都必须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同时,建立权力与责任相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一旦决策或权力运作失误,不仅要追究行使该项权力当事人的直接责任,而且要追究“一把手”的领导责任。
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对一把手定期进行巡视、了解。实践证明,对领导干部的巡视和考核是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也是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线索的重要途径。陈良宇、徐国健、李宝金、王武龙、杜世成、荆福生等人的问题,都是通过巡视发现的。可以说,及时监督检查一把手,及时发现纠正一把手的问题,对我们端正党的作风、加强反腐倡廉、挽回经济损失、树立反腐信心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也是提供调查线索、揪出腐败分子的重要途径。2007年七八月间,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童外元遭情妇网上举报而落马的案件就曾在互联网上沸扬一时。然而,现实中,作为监督者的广大群众却处于弱势地位,担心打击报复、思想上有顾虑成为普通群众举报的主要障碍,而缺乏强有力的保护举报人的有效法律更是反腐败制度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应着力研究保护举报人的法律法规,形成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将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八小时之外也纳
入到群众的眼睛里,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防范一把手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五、加大查办力度,进行震慑性监督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更好地发挥惩治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如果仅仅把查办案件理解为就是惩处违纪违法人员,就办案而办案,就处理而处理,就会失去查办案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查办案件更是一种监督手段,可以使党员干部认识到腐败的后果和下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打击腐败的震慑效应。要力争“查处一案,教育一片”,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惩治,避免腐败分子产生侥幸心理,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每年给予党纪处分的党员约占党员总数1.6‟,严肃查办了一批省部级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如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江苏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长徐国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有杰、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均因严重违纪被立案查处。其中,王怀忠、郑筱萸被依法判处死刑。200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央纪委《关于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些案件的查办处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
设、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严肃了党的纪律,纯洁了党的组织,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可以说,查办案件,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有力武器,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监督。我们要以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为目的,把查办案件中发现的规律性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进行震慑性监督。如节假日期间,领导干部有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收受红包的现象;在机构改革、人事调整、突发性事件到来之时,党员干部容易出现跑官要官、挥霍公款、擅离职守的现象。针对特殊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分析掌握违法违纪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能使监督的关口前移,监督的重点突出,加大监督管理的针对性。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发展,一些案件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复杂,办案难度明显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增强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重视人民群众信访举报在揭露腐败、提供案件线索乃至澄清问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200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有46.2%来源于信访举报。福建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长荆福生案件,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案件,安徽省原副省长何闽旭案件,就是根据信访举报查清的。通过接受信访举报,查办案件,不仅能及时发现线索和问题,也能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掌握违法违纪案件新动向、新成因、新形式、新手段。我们要让党员干部清楚地认识到:无论腐败发生在哪个单位、哪个部门,不论其职务多高,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绝不手软,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组织人民的监督和党纪国法的惩处。
六、健全机制,坚持执行制度的严肃性
反腐败的历史进程,在很大意义上,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制度建设,科学配置权力,有效监督,把以权谋私为主要特征的腐败行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我国现行反腐败法规制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禁止性条款,如禁止收礼受贿等;二是防范性条款,如人事任用回避等;三是惩罚性条款,对过失、犯罪进行制裁等。应该说,我们的制度是健全的,问题出在制度的执行不力,缺乏严肃性。要将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诫勉谈话、任前廉政谈话、民主生活会、函询、询问和质询等制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对违反制度、规避制度的行为,要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美国学者阿米尔泰有句名言:“清除腐败,不仅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而更应该检查放置苹果的筐子。”所谓的“筐子”,就是我们建立的各种制度。制度如果不执行不落实,会像筐子装不了苹果,成为摆设。有些领导干部,不把制度放在眼里,我行我素,例如中央早已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借机敛财的行为作出了限制,并规定了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但借婚丧嫁娶大摆宴席借机敛财的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有些领导干部,表面上对制度十分在意,背后却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相的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还有些领导干部,带头违反制度,以为法不责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过关„„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制度执行不力,即便违反了制度,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和处分,多为下不为例,不了了之,制度的严肃性也随之消失殆尽。可见,制度的价值,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督促检查工作是确保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一个关键环节。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抓制度落实的主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对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厉查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加强对党员干部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要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制度,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坚持全过程、全方位的长期监督,制度执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制度的严肃性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当好人民公仆,来源于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来源于加强世界观改造和党性锻炼的高度自觉性,也来源于纪检监察部门长期不断的宣传教育和督促检查,深入推进惩防体系的建设,必须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愿监督这把利剑能永久堵住腐败之路,为党的事业保驾护航。
小结
以上就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经验和问题研究的观点未必全面准确,但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向全党提出来,要求全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表明我党总结吸取各方面经验决心更加旗帜鲜明的继续推进反腐败斗争,更有力于我们今后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坚定对反腐败斗争的必胜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中在科学发展
观的统领下积极主动的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刻苦攻关,我们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纪检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在服务发展上下工夫。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来建设。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中,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工作之中,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解决妨碍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对策措施,该修订的要修订,该充实的要充实,该强化的要强化,使各项举措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工夫。胡锦涛同志指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途径。”要始终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不失时机地着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司法体制等各项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从
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为有效预防腐败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要在发挥教育、制度、监督整体效能上下工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各有侧重,不能偏废;三者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教育为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的切实有效奠定思想基础;制度为巩固教育和监督的成果提供有力保障;监督为教育的持久深入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必不可少的硬性约束。因此,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整体推进,更好地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
总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关系到反腐倡廉工作全局,是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大业成败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篇:0509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
西部工作委员会党群管理科科长 常显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无比辉煌的成就,但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陆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效应,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譬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严重、物价上涨过快以及官员贪污腐败等问题。尤其是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到了社会诚信与公平,冲击着社会伦理道德底线,而且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危及到党的执政基础、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为预防惩治贪污腐败,中共中央于1997年3月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2009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中央纪委2009年工作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2010年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正式发布实施,预示着中央把预防惩治贪污腐败工作放到了更为重要的日程。
油田人物的孙青春同志学习,学习他“耐得寂寞名不图,甘于清贫利无争”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踏实认真、尽职尽责的敬业信念,学习他坚持原则、忠于使命的职业操守,学习他直面挑战、永不妥协的顽强意志。要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远山的红叶》、《暖秋》等廉洁教育纪录片,促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走正直的道路才是持久的、幸福的、有前途的,才能赢得职工群众的尊重。
(三)反面教训,不断强化腐败可耻意识
要注重教育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和新任职领导干部充分汲取反面典型的深刻教训,要定期组织领导收看反腐倡廉警示片或到监狱接受现场警示教育,让腐败分子的惨痛下场、悲惨结局长鸣在党员干部的耳边。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贪污腐败犯罪给社会、给企业、给家庭、给个人所带来的毁灭性危害,牢固树立腐败可耻的思想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尝试体验式警示教育。模拟监狱或被“双规”后情景,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让领导干部置身其中,去切身感受失去自由后的无奈、犯了错误后的屈辱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使之铭刻于心,坚决与贪污腐败划清界限。
二、建设过程监督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监督环节是关键。没有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腐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有能力正常行使。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
重点岗位敏感人员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的监督,加强资金运行和流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效能。努力形成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监督机构。要注重引导领导干部自愿接受群众监督。“绝对的权力必定导致腐败”,领导干部要坚决遵守“三重一大”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党”或少数人说了算,要坚决执行厂务公开制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的监督,群众的监督不仅仅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爱护。
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企业的和谐,任重道远。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行使权力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领导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勤学习、勤修炼、不忘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桃源)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研究
桃源县地方税务局
摘要:本文在探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具体做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地税部门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路:从构筑地税部门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部约束防线及源头治腐的外部制度防线两方面来落实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经验,深刻揭示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基本规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我们地税部门要按照这些新要求,把握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规律,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求真务实,积极构建具有地税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具体做法 惩治和预防腐败既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又要紧紧围绕组织税收收入中心工作,努力探索构建符合地税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既遵循税收工作自身规律与特点,又体现继承与创新、原则性与可操作性、当前与长远等三个相结合。
(一)狠抓落实,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为保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到实处,应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齐下,狠抓落实,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一是积极组织协调。每年年初需召开全局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该年构建惩防体系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二是明确分工。每年年初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按业务分工细化,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印发至各科(室)厅、分局贯彻执行。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每年年初印发局党组和党组成员、局机关及分局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体责任内容,强化领导干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责任意识。四是召开联席会议。每年召开聘请特约监督员参加的构建惩防体系源头治理联席会议和教育、制度、监督联席会议,明确工作任务,研究讨论落实措施,并提出具体要求。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平时加强对各科(室)、分局完成构建惩防体系工作任务的监督检查,并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所承担的分工任务,认真检查分析。
(二)突出亮点,重点抓好源头治腐工作 源头治理,是搞好地税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关键。我局源头治腐必须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净化税收环境,升化行风评议,从内务规范、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税务稽查、绩效评价、监督问责、结果反馈等七个环节,建立涵盖内部财务管理、税收征、管、查等监督和问责全过程的税务“两权”监督管理体系。
二、提高认识,继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意义重大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矛盾交织凸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意义重大。
(一)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促进地税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地税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遏制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提升地税良好社会形象,推进依法治税和征管改革,有效地发挥税收在经济社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从而推动科学发展。
(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全面推进地税部门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广大地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有利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设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党员、税务干部队伍;有利于广大地税党员、干部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和“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各项制度,提高地税部门党的建设整体水平,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地税部门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地税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反腐倡廉若干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居于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坚持惩防并举,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对于坚持统筹推进,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对于坚持重在建设,不断形成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解放思想,进一步完善地税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地税部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地税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个方面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构筑地税部门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内部约束防线
一是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地税干部廉洁从税意识。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广大地税系统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把学习和遵守党章作为重要教育内容,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深入进行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教育,把广大地税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章上来,自觉按党章办事。大力推进地税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地税干部坚持为国聚理财、务实清廉的工作宗旨。
二是完善反腐倡廉相关制度,为反腐倡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完善“两权”监督机制,优化办税流程,深化纳税服务,净化征纳环境,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完善税收民主决策机制,提高税收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税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积极推行税务行政公开,保证各项行政权力始终公开、透明地运行。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做到关口前移、防范在先。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税务部门组织体制和程序规则,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强化税务部门内部制约机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形成科学有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构筑源头治腐的反腐倡廉外部制度防线
税务部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源头治腐工作。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依法治税理财,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监督严密、运转高效的税收行政运行体系。
一是要增强约束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首先,着力抓好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约束力。其次,着力抓好监督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监督的约束力。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大监督”格局,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三,着力抓好预防制度建设,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约束力。坚持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效的预防腐败制度。第四,着力抓好惩治制度建设,增强惩治腐败工作的约束力。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与此同时,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增强执行力,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严肃性。一是坚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制度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三是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制度规定,发挥模范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四是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三是增强创造力,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系统性。要及时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新任务,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同时,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理论研究,把握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实现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有机统一,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借鉴国外防治腐败的有益经验,不断推进制度系统创新,从而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第四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如何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古今中外,腐败是历朝历代,是所有的政权和执政党所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深入,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十五大提出,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十六大针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坚持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
近年来,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度发展的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家各级领导冲锋陷阵在最前沿,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留下了可乘之机,这让国家各级干部面临着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至诱惑的考验。
作为企业,查处违法犯罪行为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惩治难道就是解决腐败最好方式和处理办法吗?其实不然,多年以来我国在反腐过程中查处的贪污腐败官员也不计其数,但仍有官员走向腐败落马之路。因此,在近年来的反腐斗争工
作中,反腐仍是成效与问题的并存、防治力度不断加大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期望值不断提高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态势。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力度持续加大的同时,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现阶段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更加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努力把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程度。现就以上观点做几点浅谈:
一、建机构、强队伍、重教育、让腐败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患于未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以企业责任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安排部署反腐倡廉工作。
作为企业领导人,不仅要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还要发挥领航作用。领导人应全面把握反腐败体系建设,把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跟企业的安全生产、市场营销、综合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应成立以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企业反腐倡廉领导小组,从上至下推动廉政体系建设,为新形势下的反腐斗争工作形成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强化企业反腐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1.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人员,是主要战斗在反腐斗争的最前沿,为此,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清正廉洁、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队伍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广大纪检监察党员干部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和执法监察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建立科学严密的业务流程,严格规范执纪办案行为,坚决防止用执纪权谋私问题发生;再次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要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和培训力度,坚持内部轮岗交流制度,避免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可能带来的不超脱、不能秉公办事等问题,要严格工作纪律特别是办案纪律,对于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作出应对有效解决。而对不适宜在纪检监察岗位工作的要坚决调离,对违纪违法人员要严加惩处。
2.建立健全机制体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是我们党预防腐败的深刻总结,只有当企业形成一整套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机制体制,才能真正意义上有效地杜绝发生大面积腐败的可能性,建立规章制度的目的是按章办事,防止腐败在其源头的发生,而不
是事后惩治,如三重一大制度的施行就是一个很好制度例子。同时,在形成强有力的制度条件下,作为执行人员要不择不扣的将制度执行到位,不能知法犯法,徇私舞弊,才能发挥出机制效用。
(三)注重企业职工思想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消除企业职工的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从而树立不敢腐的思想。
随着知识结构的改变,也让反腐斗争的道路中出现了多元化形式的发展趋势,面临浮躁的社会气息,也让不少人为了仕途和金钱而放手一搏的局面。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又有效地保护了企业辛苦培养起来的党员干部,加强企业职工思想反腐教育,也成为了企业每年定期组织进行的教育学习。一是每年制定教育学习方案,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从政道德、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加强企业职工的勤政廉政和警示教育,从而提高民主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二是严格执行企业的三重一大制度,对于重大项目的决策、重要人事的任免等工作要依章办事,监督部门要履行好监督、监管工作;三是在反腐倡廉教育形式上应有所创新,可通过廉洁文化长廊、诫勉谈话、主题头脑风暴、评选“廉内助”、网络廉政、廉洁文化警示短片等方式来警示诫勉,不断净化的心灵,爱好不断朝着良好生活情趣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员工抵御外界形形色色诱惑的能力。
二、抓管理、严监督、强惩治,标本兼治,扫除腐败“死角”,构建和谐工作氛围。
(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针对所管辖业务范围查找关键点和薄弱环节。
我们要以每年的领导班子分工、岗位预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等等工作开展把责任明确并层层分解,做到履行职责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形成逐级管理,责任明确的反腐体系。各级领导要用好一切机会,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对分管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反腐教育,对职工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管好自己及下属。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影子”和“眼睛”的作用,认真组织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合理调配,对于重要岗位部门和重要岗位人员要加强沟通,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协调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明确责任主体,评估风险等级,量化考核。
一是可通过第三方实地考察、现场调研、专题座谈、查找落实、归纳总结。把监督工作融入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对各岗位进行腐败风险分析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分类筛选定级,形成最终报告,提出指导意见,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规定管理的责任和内容;二是可通过自查方式,分析查找出本岗位的风险点;三是要进一步优化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
范工作的效能,进一步修订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对于新出现的风险点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对廉政风险实行动态管理,量化考核明细内容,加以公示进行宣传。
(三)对于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养奸。
建立反腐投诉平台,加强监管力度。设立举报箱、监督举报电话、网上投诉专栏、举报QQ平台、信访来访办公室等方式,来收集反腐信息,定期整理收集,在收集到的反腐信息和线索时,要成立专案组对其进行深挖源头,形成最终报告,对于违法乱纪人员要按照处罚条例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地方司法机关。对于捏造事实,诬陷他人的人,也要对其进行处理惩治,树立监督部门的权威性。
在面临企业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的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体系工程,面对人员多、岗位多的大局形势下,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惩治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要想做好反腐工作,还要从思想教育、完善制度、有效监督来下手来增强人的拒腐防变能力,同时通过对违法违纪人员严惩达到警示,这样就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第五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
2008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此规划是继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性部署,其出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对今后5年里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总体安排,更主要的是集中体现了对党的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反腐新智慧。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定位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此次制订并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发展战略。同时,2007年9月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显示中国政府正着力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这个5年规划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通过具有纲领性的特征。会议强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是今后5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委要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实施。各级纪委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协助党委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认真抓好本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狠抓任务落实,务求取得实效。《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的通过,为我党今后5年反腐倡廉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其纲领性的地位。其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具有全局性的特征,其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新形势,提出了惩治与预防两手抓的观点,明确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全党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把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改革与完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第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具有全面性的特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前提,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是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保持我党优良作风,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工作规划》定下的虽然是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项目标和安排,但归根到底是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维持社会安定和团结,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党风正了、清了,腐败行为减少了、消失了,国家才能保持和谐,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将向前跨越一大步,取得新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