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定期抚恤定期补助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完善定期抚恤定期补助工作的通知
津民发〔2008〕93号
各区县民政局:
为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定期抚恤定期补助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观念、简化办事程序,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相关优抚政策规定,改进我市现行定期抚恤定期补助工作机制,使符合享受定期抚恤定期补助优抚对象的生活切实得到更好的保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享受定期抚恤人员的条件
(一)无生活收入、无劳动能力(男满60周岁、女满 55周岁),或因身体残疾无法靠自身劳动生存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配偶、抚养人(抚养7年以上)。对虽有收入,但收入低于我市定期抚恤标准的,按标准为其补齐差额部分。
(二)未满18周岁,或虽满18周岁因在学或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
(三)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弟妹。
(四)无工作和生活收入来源且无劳动能力的烈士配偶再婚,继续履行赡养抚养义务,可根据其家庭生活困难程度和其他具体情况,视情给予定期抚恤。
二、享受定期补助人员的条件
(一)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是指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包括抗日联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有退伍手续或确切证明,被批准确认身份的。
(二)在乡老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持有复员军人证件或经组织批准复员,并已确定其身份,没有安置过工作的复员军人,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复员军人(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复员军人(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1949年10月1日至1954年10月31日期间入伍的复员军人。
对原精简下放职工中在民政领取补助费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其补助费低于我市同期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标准的,本人自愿申请,可改领同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在原单位领取的人员,其补助费低于我市同时期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标准的,本人自愿申请,可为其补齐差额。
(三)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包括:
1、1988年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之前退出现役的,本人档案或其他材料中有在部队患国家规定范围内的慢性疾病的原始记载,有两名以上同在一个部队(部队番号或代号相同)战友证明,退出现役后接受当地民政部门指定医院检查,目前,所患慢性疾病同在部队所患疾病相符,并影响劳动能力。
2、1988年8月1日施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之后退出现役的,要有部队团以上(含团级)卫生机构出具的原始病情材料,本人档案或退伍证有记载,退出现役后接受当地民政部门指定医院检查,目前,所患国家规定范围内的慢性疾病同在部队所患疾病相符,并影响劳动能力。
3、2004年10月1日施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之后退出现役的,要有军以上单位指定医院作出的相关医疗结论或者原始病历,本人档案或退伍证有记载,退出现役后接受当地民政部门指定医院检查,目前,所患国家规定范围内的慢性疾病同在部队所患疾病相符,并影响劳动能力。
4、部分1964年至1996年期间在原8023部队服役,及其他参加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中,确认身份后,经体检不符合评残条件,但患病且生活困难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的人员。
(四)“参战”部队退役人员,是指在农村的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曾参加国家认定的14次作战行动的退役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本人服役期间部队番号或代号同国家认定参战部队番号或代号相符,或本人档案中有参战记录,或有已认定参战人员身份且与本人同在一个部队(部队番号或代号相同),同时、同地“参战”人员出具的证明。
(五)“参试”部队退役人员,是指部分1964年至1996年期间在原8023部队服役,及其他参加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中,经体检,身体无异常指标,不符合评残和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本人服役部队必须同国家认定的“参试”部队番号或代号、参试时间相符;或本人档案中有原始的“参试”记录;或由于退役人员档案丢失,没有“参试”的记载,可以由已认定身份(需有部队番号或代号相符或有原始“参试”记载)的两个以上战友出具证明,证实与自己同时“参试”、同地“参试”、同一个部队番号或代号、同属一个营级单位的“四同”办法来证明。
享受定期抚恤、定期定量补助的农业户口人员,因国家征用土地或因购买商品房等原因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可改领城镇定期抚恤或定期定量补助。
三、改进定期抚恤定期补助审批手续
为方便优抚对象申报,缩短审核审批时间,简化定期抚
恤定期补助的办理程序和审批权限,按照民政部和我市的相关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由区县民政部门负责审批。区县审批后,按照新增人员的录入方法(填表日期为转年的-5-1),将新批准人员信息录入优抚软件;每年11月底将新增人员花名册由区县民政局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市局优抚安置处备案。优抚软件所录入的新增人员要同上报花名册人员情况相一致。
四、享受定期抚恤、定期补助时间的界定
(一)定期抚恤金的发放时间应按照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烈士家属定期抚恤金从何时计发问题的复函》(民办函[2004]192号)的规定,从批准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之日起,向符合享受定期抚恤条件的遗属计发。
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因伤口复发死亡或病故后,其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定期抚恤金从确认为伤口复发死亡或病故之日起计发。
(二)定期补助金发放时间为批准之日的当月开始计发。
(三)与原单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参试”、“参战”退役人员及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应在领取失业保险期满后领取定期补助金。自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之日起取消其定期补助的待遇。
五、申报程序和所需提供的材料
(一)当事人持本人书面申请、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及相关证件(如退役证)、证明书(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证明书)和其他相关材料等到户籍地所在居、村委会申请。
(二)居、村委会负责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审核,并填写《优抚对象享受定期抚恤金审批表》或《优抚对象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审批表》(一式三份)后上报区县民政局。
(三)区县民政局对提出申请的人员按政策规定进行严格审核,并提交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认定审批。区县自行打印证书(证书由市民政局统一印制),证书需加盖区县民政局公章,在相片处加盖区县民政局优抚专用钢印。
(四)审批后,需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居、村委会进行7天公示。公示结束,确认没有举报情况,由区县民政局办理登记发证手续,落实相应待遇。
(五)全市各区县使用市民政局统一制式的《优抚对象享受定期抚恤金审批表》、《优抚对象享受定期定量补助审批表》、《优抚对象享受定期抚恤金人员花名册》、《优抚对象享受定期定量补助人员花名册》。以上表格可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版块中下载。
六、工作要求
各区县在定期抚恤定期补助的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上述规定执行。对街、乡镇主管领导和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严把申报初审关。对不符合政策,材料不齐全的申请人,基层工作人员要耐心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要制定严格的申报审批公示制度,严把审核认定关。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市民政局、财政局将随时进行检查,对违反政策,不按规定条件办理的,一经查出,立即取消申请人享受资格,对经办人员要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篇:优抚定期补助申请材料
带病回乡申请材料
1.个人申请
2.原始病历或退伍档案中记载患有慢性病的退伍军人登记表 3.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4.退伍证复印件
5.村(社区)证明(证明有病)
6、近期一寸彩照一张
7、《安徽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审批表》(一式三份)
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申报材料
1、个人申请
2、退伍证复印件或退役军人登记表复印件(加盖武装部或主管单位公章)3、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信息采集表
4、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5、近期一寸彩照一张
60周岁烈士子女申报材料
1、个人申请
2、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3、近期一寸彩照一张
4、烈士证复印件(原件镇要查看,复印件上盖镇政府公章)或记载烈士的证明材料
5、申请人与烈士关系座谈会并加盖政府公章(村书记、镇分管负责人、调查人及参会人签字)
6、错杀被平反证明材料
7、《部分烈士(含错杀人员被平反人员)子女信息采集表》
参战参试人员申报材料
1、个人申请
2、身份证、户口本、退伍证复印件
3、档案参战记录或参试部队番号
4、参试档案记录
5、《安徽省部分军队参战参试退役人员审批表》
退出现役的军人申报补评残、调残的必备材料
评残的必备材料
(一)退出现役的军人申报补评残、调残的必备材料
1、个人评残调残书面申请。内容包括:入伍时间,退伍时间,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在部队未评残原因等情况或残情加重情形。个人申请须由本人亲笔签名或盖章(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2、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出具的书面意见。必须注明的负伤时间、地点、部位、原因及详细经过和残情加重的情况;
3、两个以上战友提供的能够直接证明其因战因公负伤情形的证明材料;
证明人必须与申请人在同一部队(一般指同一连队战友,在证明材料中要予以说明)并提供退伍证、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及证明人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其身份的证明。证明人提供的书面证明必须为原件,由其手书或亲笔签名,所有复印件须加盖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章。
4、申请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及身份证复印件;
5、因战因公致残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
“档案记载”是指个人正式档案中由其所在部队作出的法定有效的涉及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的书面记载。其中,职业病致残须有直接从事该职业病相关工作经历的记载,医疗事故致残须提供军队后勤卫生机关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原始医疗证明”是指军人服役期间由其原所在部队军以上单位指定的军队医院出具的能说明其致残原因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正式病历或者正式的病情检查、实验分析记录。原始医疗证明中,除精神病患者外,不仅要有负伤事实记载,且须有能认定的因战因公受伤的情形表述。现行残疾部位与原始记载的致残情形不符或没有必然联系的,不予受理申请。
材料的获取途径。原件:档案记载或原始医疗证明应尽可能提供原件,且应注明材料来源。是申请人个人提供的,县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函调或外调等方式获取申请人个人档案加以验证;若退役军人档案记载或原始医疗证明缺失,应由县级民政部门采取函调或派人调取等方式,向申请人原所在部队或军队医院调取档案记载或住院存档病历原件;个人档案需加盖档案专用印章及档案主管单位印章。复印件:由复印单位注明,此材料与复印件一致,并加盖档案保管部门及档案主管单位印章,《关于进一步加强评残工作的补充通知》(皖民优字〔2015〕46号)。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申请人的原始医疗病历复印件存在造假现象,甚至原件都存在前后治疗部位不一致,治疗过程不衔接的问题,各级民政部门应仔细审查申请人原始医疗证明材料,一旦发现可疑之处,针对复印件须组织专人赴原始医疗证明存档医院进行现场审查,针对原件可申请笔迹和书写时间鉴定,严肃追究造假者责任,最大限度杜绝造假行为。
6、《退伍(转业、复员)军人登记表》;
7、县级民政部门《受理通知书》;
8、《评定、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一式四份。表内须有市级民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残疾情况的检查诊断结论以及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职业病鉴定由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作出,精神病鉴定由省荣军医院作出),该意见必须由三个以上医疗卫生专家签字,并加盖医疗机构印章;
9、近期(申请评残之日起6个月以内)对应残疾部位的医学检查材料(如X片、CT片、B超等);
伤与残的关系:残疾分为伤残和病残两种,伤和病均是残的原因。伤和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治愈,只在少数情况下才留下组织或器官的不可恢复的永久性残损和后遗症,这就是残或残情,残情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正常功能的缺损或障碍就是残疾。这说明伤情不是残情,更不能等同于残疾,只能构成残情和残疾的基础,起到认定残疾性质的作用。认定残疾的性质后,再用《标准》去衡量残疾的程度,评定等级。总之,伤或病决定残疾性质,残情决定残疾等级,这是一条原则。而近期的医学诊断对于残情的认定非常重要,必须提供。
10、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须有原批准残疾等级的申报审批材料、档案记载材料和原残疾证件,本人认为残疾情况与原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医疗诊断证明;
11、县级民政部门的评残调残申报审查书面综合报告;
12、市级民政部门评残调残申报审查书面综合报告。
第三篇:遗属定期生活补助申请书
遗属生活补助申请书
永胜县片角镇中心学校:
我叫xxx,系已故职工xxx的妻子,今年x岁,因长期在家务农,体弱多病。如今,年岁已大,患有xx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医疗费用都是由丈夫的退休金来承担。今年 x月x日,丈夫因病不幸去世,家里没有了生活来源,医疗费用没有了保障,家庭生活出现了困难,特申请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望组织给予批准为谢!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016年 月 日
第四篇:遗属定期生活补助申请书
遗属定期生活补助申请书
尊敬的斗里乡人民政府领导:
我叫谢文兰,系已故职工石明新的妻子,今年61岁,因长期在家务农,体弱多病。如今,年岁已大,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冠心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医疗费用都是由丈夫的退休金来承担。今年9月6日,丈夫因心脏衰竭不幸去世,家里没有了生活来源,医疗费用没有了保障,家庭生活出现了困难,特申请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望组织给予批准为谢!特此申请!
申请人:谢文兰
2013年12月5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通知
吉卫发【2011】171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2011年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通知 县直各医疗机构、各乡(镇)卫生院:
为做好2011年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加强医师执业管理,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州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昌州卫发„2011‟3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卫生系统实际,经卫生局研究决定委托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负责我县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现就2011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工作职责范围
(一)卫生局:
1、负责医师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
2、将考核机构的考核结果记入《医师执业证书》的“执业记录”栏,并录入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库;
3、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实施暂停执业活动等处罚措施;
4、对考核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5、履行其它相关职责;
6、履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二)考核机构
1、负责制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度和考核方案;
2、负责本机构医师和委托考核机构考核医师的业务水平测评;
3、负责本机构医师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考核医师的定期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结果评定,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委托其考核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考核工作情况及医师考核结果;
4、负责对医师执业注册所在机构的评定意见进行审核,对参加定期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试并在《医师定期考核表》上签署意见;
5、负责对执行简易程序的医师资格进行审核监督;
6、负责对按照一般程序考核医师名单的统计上报工作;
7、负责试卷在考核机构的安全保密工作;
8、完成卫生行政部门部署的其他工作。
9、承担本单位及所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我县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个体诊所、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三)医师执业注册所在机构
1、负责制定医德考评制度;
2、负责本单位参加考核医师的资格初审工作;
3、在规定时间内将执行简易考核程序的医师申报考核机构批准;
4、负责本机构考核医师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的评定;
5、完成卫生行政部门部署的其他工作。
二、考核范围
2011年医师定期考核的范围为:2008年12月31日以前依法取得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近两年的执业情况。新进医师进入考核机构不满两年的不参加本次考核。
考核医师类别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三、考核方式
1、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执业注册所在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由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村卫生室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负责,个体医疗机构由卫生局负责,并做好考核人员统计汇总工作。
2、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按执业类别组织实施。采用个人述职、专业技能考核和卫生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综合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3、同一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使用相同考核试卷,分数线不同,助理医师60分及格,执业医师75分及格。
四、考核程序:考核工作由接受定期考核的医师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由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通知医师本人。村卫生室、个体医疗机构考核对象分别由乡镇卫生院、卫生局负责通知。医师定期考核程序分为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
1、符合下列条件的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易程序:
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在考核周期内有良好行为记录的;
具有12年以上执业经历,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者,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
行为记录的;
医师离退休后由单位返聘,在考核周期内无不良行为记录的。
2、简易程序为本人填写《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易程序申请表》,同时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撰写述职报告,执业注册机构在《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易程序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后,将表格及相关资料报考核机构审核。
3、符合简易程序的考核人员提供:
考核人员须提供的材料(以下材料用A4纸张复印,按顺序装订):
(1)医师资格证复印件三份;
(2)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三份;
(3)医师职称证复印件三份;
(4)医师定期考核执行简易程序申请表》一式三份;
(6)一寸免冠照片3张。
4、其他医师采取一般程序考核。一般程序考核人员提供以下材料:
(1)医师资格证复印件三份;
(2)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三份;(3)一寸免冠照片3张。(4)医师定期考核表三份(5)医师身份证复印件三份。
5、医师考核理论考试时间和实践技能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6、考核费用按县物件局审批费用收取。
六、考核范围
(一)法律法规考试范围: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合理用药、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适用于(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适用于公共卫生类别。
(二)专业知识(分临床、口腔、中医、)考试以三基知识为主。公共卫生以计划免疫相关知识、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为主。
(三)技能操作: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环甲膜穿刺术、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清创换药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术等适用于(临床、口腔、中医)类别,其中心肺复苏术是必考项目,其他操作任考一项。公共卫生类别技能操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
七、考核工作要求
1、参加考核人员务必于10月20日前将参加医师定期考核人员相关资料报考核机构。
2、考核机构抽调专家组负责制定实践技能考试标准,出理论考试试卷,并将专家(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组名单于10月20日前报卫生局医政科。
3、试卷由卫生局组织专家人员统一出题。附件1:医师定期考核表(一般程序)附件2:医师定期考核申请表(简易程序)
二一 一年十月十日
吉木萨尔县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