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21:2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

第一篇:2018年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

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实现价值!

《十九大报告》新表述与政治教材主要知识点表述对比一览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材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材表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十九大新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温馨提示】新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基本路线

【教材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九大新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温馨提示:增加“美丽”二字,指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国家”变为“现代化强国”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教材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十九大新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温馨提示: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关于“发展”

【教材表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十九大表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温馨提示:增加“基础”二字 6.关于创新

【教材表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九大新表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7.教育的地位

【教材表述】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十九大新表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人才的作用

【十九大新表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9.文化的作用

【教材表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十九大新表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温馨提示:新增文化自信 10.依法治国的地位

【教材表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十九大表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温馨提示:依法治国变为“全面依法治国”,同时新增一句地

11.依法治国的要求

【教材表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九大新表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材表述】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十九大新表述】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材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九大新表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志。【十九大新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5.思想道德建设内容

【教材表述】在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十九大新表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16.两个“一百年”

【教材表述】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九大新表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7.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十九大新增内容)

【十九大新表述】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

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实现价值!

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读】“十九大”中考怎么考?怎么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5.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④坚持新发展理念;⑤坚持人民当家作主;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7.七大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8.“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0.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11.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12.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3.“六个任何”

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14.发展先进文化

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过程中,小秦摘录了“报告”的两段内容,供大家合作探究。

摘录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内容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摘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3)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答案:(1)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3)①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③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等。

解读刑罚的种类

一、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国的刑罚包括主刑与附加刑。

刑罚是人民法院针对犯罪人所使用的制裁方法,而不是行政机关,这也是和行政处罚的区别。

二、主刑

主刑是指只能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主刑的特点大家要重点掌握,只能独立适用,即在五个主刑中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处罚。

(一)管制

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

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实现价值!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是不实行关押的,让其在社区中进行正常生活,但是个别地方不允许随便出入,比如之前是因为在网吧打斗而判刑,那么管制期间一般不让其随便出入网吧。另外,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

(二)拘役

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拘役是短期剥夺剥夺人身自由,因为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考生在备考时,要注意拘役与行政处罚中的“行政拘留”不同,做题时不要混淆。

(三)有期徒刑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有期徒刑一般考查较少。只需要掌握其刑期特点,即幅度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一般为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一个罪一次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15年,最低不能低于6个月。

(四)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五)死刑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

大家在复习务必重点掌握死刑适用的限制对象,分别是(1)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2)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3)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需要考生注意的是第三类对象,容易出判断题。

三、附加刑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既可以附加于主刑适用,又可以独立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附加刑。

附加刑的特点和主刑的特点一般会混淆出题,大家备考时要清楚,附加刑的适用非常灵活,既可以跟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此处容易出多选题,一般以“下列选项中,既能够附加适用又可以单独适用的刑种有哪些?”的问题进行考查。

(一)罚金

罚金是一种刑罚方法,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考生要注意罚金不等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容易出混淆项。

(二)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这个考点一般会出一道选择题,问:某人被剥夺政治权利后,不再享有下列哪些权利?考生复习时要知道,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下列4项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③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④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三)没收财产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四)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是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

考生复习时,要知道驱逐出境是针对犯罪的外国人。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的种类有:

一、主刑(一)管制

1、限制自由刑、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刑期,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三年。(二)拘役

1、短期剥夺自由刑

2、刑期: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公安机关执行(三)有期徒刑

1、剥夺自由刑

2、刑期: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二十五年。

3、强制劳动改造(四)无期徒刑

1、剥夺自由刑

2、强制劳动改造,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五)死刑

1、死刑适用的对象限制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审判时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但是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2、死刑核准与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的,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通报最高检 死刑缓期执行的,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

3、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考验期内没有故意犯罪的,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考验期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二年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考验期内故意犯罪的,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二、附加刑

(一)剥夺政治权利(二)罚金(三)没收财产(四)驱逐出境

2018年中考政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很多同学在做政治单选或者解答题的时候,很容易因为一些类似的表述扰乱自己的思绪,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初中政治易错和易混的知识点,易混知识点的第二行才是正确答案哦!易混知识点 人民当家作主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民

2、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

3、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8、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直接”删去

9、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

1、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

中国走向世界

1、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

3、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

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实现价值!

动力。× 改革开放

4、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原则,不是根本任务)

6、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裕。×

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共同富裕、公平正义、科技成就、人与自然

1、党和国家的各种措施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共同富裕

2、党和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的绝对公平与正义。× “绝对”删去(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

3、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部分(某些)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4、我们要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法治的国家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基本方略(治国方略)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公民)。× 广大人民群众

3.最有效、最可靠最重要的规则是道德。× 法律

4.依法治国和以德国(法律和道德),依法治国(法律)更重要,更有效。×

两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5.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都要 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 只有严重违法行为才是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受刑罚处罚,但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6.违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违法。× 不一定 一定

7.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广大人民

8.法律由全体人大代表(人民、公民)制定或认可。× 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法律靠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本质特征(最重要的特征)×

国家强制力(如:法庭、监狱、公安机关、军队等)10.法律对全体人民(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全体社员成员

11.名人、官员知法犯法,要从重处罚。× 依法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1.我国各民族血脉相连,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和文化趋向同一,各民族的差异正在消失(各民族和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2.我国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5.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核心利益、根本利益)√

6.“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前提、原则、立场和基础是“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8.两岸和平统一已经没有障碍。× 还有台独分子和外国势力干涉的障碍;

两岸和平往来交流频繁,我国国家的完全统一将指日可待。×

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0.我国在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人民高度自治。×

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管理本民族事务,享有自治权。11.考点区别: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香港、澳门、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12.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统一香港、奥门和台湾。×

“社会主义”删去

13.香港、奥门和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享有高度自治权。√

14.海峡两岸人民的互相来往有利于增强两岸互信,实现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两岸的和平统一

15.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6.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完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完全”删去

精神文明、文化建设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与科学

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教育和科学。× 思想道德建设

3.精神文明是基础,为其它文明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物质文明

4.物质文明是魂魄,为其它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

5.弘扬民族精神为其它文明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科学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6.精神文明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

7.民族精神产生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产生于

8.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民族精神

9.艰苦奋斗(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10.爱国主义精神(雷锋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具体表现)。

展望祖国未来

1.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

2.民主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3.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总体上的小康

4.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到2050年即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 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6.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全面小康(共产主义)。×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

7.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指: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富起来)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

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实现价值!

6.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7.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

其它

1.只有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2.我们的理想只有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变成现实。√ 3.只有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才能享受现代文明。√ 4.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5.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合作。√

6.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7.只有严重违法行为(只有触犯刑法)才是犯罪,才要承担刑事责任√

8.有了艰苦奋斗精神(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合作),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一定”删去

9.奉献社会帮助他人是我们的法律义务。× 道德义务

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部分

1.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2.法律的显著特征: 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 ⑵保护作用

4.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5.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1)诉讼手段(2)非诉讼手段(3)法律服务(4)法律援助 6.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

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7.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

(1)非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有效手段);

(2)诉讼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八年级部分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的核心是善。

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4.法定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道德义务是公民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5.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

6.人格尊严权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7.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重要武器)。刑事法律手段是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锐利武器)。

8.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和积极承担责任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九年级部分

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环境和场所的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 3.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不同的责任,要学会选择责任,责任伴随人的一生;

4.谁对我负责,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的素质;

7.承担责任的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当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

中表现。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12.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 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1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18.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9.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0.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3.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24.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2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3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其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

3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4.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作用);

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地位);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作用)

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

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勇攀高峰,实现价值!

3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6.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7.我国现在达 到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8.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39.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同学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要等到考试错了再来看!

第二篇: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如何树立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针对国家或者某地应如何发展的问题均可参考以下答案)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同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注:为使答案更全面可适当加上民主政治建设,法律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二、针对国家或地方做某某事情的意义或者作用可参考以下答案: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注:视情况采用,假若题目说的是某一方面的问题,例如环境保护问题,则最好在环境方面的意义多着笔墨)

三、凡是涉及应如何做,如何防止某些不好事情的发生可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组织答案。(视情况选择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

国家——制定完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四、关于对某事情的认识、看法或体会的问题——可按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及应怎样做的思路组织答案。

关于某事情(漫画或者图表)说明了什么的问题——简要概括说明的意思后要加上应怎样做的答案。

五、关于举行某活动的发言提纲:

1、举行此次活动的目的;

2、举行此次活动的意义;

3、我们在此次活动中应做的工作;

4、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根据题意说)

六、其他一些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某某问题或国家在某方面加大力度的原因。(专题P2“为什么要重视三农问题”)

国家、农村或某地发生巨变或取得某成绩的原因。(专题P5“家乡巨变的原因”)

对取得某项成绩(如神

6、申奥、三峡工程、基因工程)的认识。(专题P6神州6成功发射的原因)

为什么要科技创新?如何科技创新?

为什么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如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专题P5)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建设?

如何发展民主政治?

我国的国情问题(主要矛盾、人口、资源、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关家庭责任、学校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的内容。

有关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与青少年权利相关的法律有:《宪法》(规定我们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婚姻法》(规定父母要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总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社会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公民在履行义务时应做到: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对2008年奥运会主题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认识。

1、实行对外开放市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口号体现了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的历史潮流。(同一世界中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和平与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经贸交流与合作问题)

3、口号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福娃”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表现了我们多民族大家庭的文化特点,请你谈发展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3、任何先进文化总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连的。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人身权

1、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身体不受非法搜查、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们的权利受侵犯应如何做:

1、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2、权利被侵犯,要告知父母和老师;

3、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婚姻自由(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2、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1)未成年人有受父母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

(2)成年子女对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慰籍)

1、子女有请求父母履行义务的权利;

2、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得到合理解决

1、一般由有关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由法院判决;

2、对拒绝赡养父母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和法律制裁

受教育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分别应承担的责任见提纲)家长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可采取一下措施:

1、积极向父母宣传义务教育法;

2、寻求居委会(村委会)帮助或行政干预;

3、用法律手段维护。

消费方面的权利 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最基本)

消费者对商品真实情况的知悉权

对商品的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依法求偿权

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与生产者或销售者协商解决;

2、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

3、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

4、向法院提起申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合法财产权 占有权(拥有财产)使用权(使用财产的功能)

收益权(获得收益)民事法律手段(最普遍):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打击抢劫、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

政治权利和义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批评建议权

言论自由权

游行示威权

结社自由权 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2、给有关国家机关打电话,写信;

3、向新闻媒体反映情况。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不能硬拼蛮干,要用最少的损失来制止违法行为。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110”电话,保护好违法犯罪现场和各种证据;

2、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有力武器。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初中知识点总结

Ⅰ、我在成长

一、认识自我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懂得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1.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3)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2.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①向老师、家长、亲友等寻求帮助。②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协调发展,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

(2)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对人也有消极影响。

(3)调节情绪的方法:①注意转移法、②合理发泄法、③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4.正确对待挫折。

(1)挫折具有两面性。①挫折一方面使人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2)战胜挫折的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地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对应方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开拓进取;④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⑤请求帮助。

5.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1)意志坚强的作用:①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作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②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③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战胜学习、工作中的惰性,从而成就大业。

(2)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①树立明确的目标;②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③应善于管理自己;④要自觉地、主动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二、自尊自强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3)珍爱我们的生命: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

2.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善于尊重他人。①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做到:A、善于欣赏、接纳他人;B、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C、理智地尊重他人。

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②增强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③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表现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2)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4.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生需要自立,学习自立既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3)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立能力:①拒绝和摒弃依赖思想,走向自立的人生;②明确自主与自立的关系,学会独立地生活、学习,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③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5.发扬自强精神,做自强不息的青少年。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的作用: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②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③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炼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强的精神:①树立坚定的理想——自强的航标: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三、交往与沟通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往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克服消极逆反心理,与父母平等沟通。

(1)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和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因消极的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不仅是惩罚了自己,也是对父母的伤害。

(2)与父母进行平等沟通,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①彼此了解是前提;②尊重理解是关键;③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④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⑤沟通的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

(3)如何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②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1)意义: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①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②积极交往,友谊之树立才会枝繁叶茂;③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的方法:①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②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③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的能力。④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还应该做到严格自律,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不做违背道德法律的事。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2)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③原谅教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教师的错误是对老师的尊重;④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等。

4.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礼貌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5.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

(2)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①“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②我们应在与他人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③“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3)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①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②在合作中竞争的目的是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③在合作竞争要勇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四、交往的品德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关心、尊重、宽容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1、孝敬父母长辈。

(1)父母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为家长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待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2、努力做诚信的人。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②诚实的核心是践约守信。③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2)怎样才能做个诚信的人:①遵守诚信的守则:第一,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第二,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第三,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②讲究诚信的智慧,把理解诚信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选择。③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例如,不撒谎、不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不作弊、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

(1)人生来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尊重他人,尊重社会。(1)尊重他人,要求我们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2)尊重社会,主要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5、理解、尊重和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差异?①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②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继承。③珍爱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保护、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五、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学会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1、正确认识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

(1)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助于学习、思考以及科学发现;

(2)众心理,我们要认真分析,不能随意盲从。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理智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1)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①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②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3)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应该做到: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③增强自身实力。

3、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个人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表现: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千方百计的努力,为集体排忧解难;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Ⅱ、法律与我同行

一、学法用法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

1.什么是法律?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国家生活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违法行为

(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制责任。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

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4.如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1)国家、社会角度:A、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国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C、政府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高雅的活动场所。D、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学校角度: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C、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D、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与设施

(3)家庭角度:A、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B、还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青少年:

一、加强自我防范,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二、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斗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A、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益手段B、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5.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列为严重不良行为。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电子海洛因”,侵蚀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如何抵制不良诱惑: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⑤联想后果法;⑥请人监督法

二、权利与义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监督不做。

2、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维权途径: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者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①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非诉讼方式:a.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b.寻求当地居(村)民委员会帮助;c.寻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或者妇联帮助;d.寻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帮助。

(3)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机会。

①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是: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c.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两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人格权的首位。

(2)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

(3)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国家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4)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具体做到: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②在患病时及时医治;③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5)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①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②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果实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③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4、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1)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维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3)如何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权:①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②需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

(4)如何尊重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①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a.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b.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c.与当事人协商和解;②通过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加把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④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6、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1)在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当我们的经济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7、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各项权益。(2)如何培养消费着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①消费者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②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3)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①非诉讼方式: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c.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②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遍法律更严格。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和建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3)公民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与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违法行为时,有举报、揭发的权利。③当我们自己或亲人、朋友遭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有依照法律规定讨回公道的权利。

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权利。III、承担责任

融入社会

一、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从而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要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

(2)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理智地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程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价值观念;③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公平。

3.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4.提高辨别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

(1)含义: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②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

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5.做有正义感的人。

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6.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2)责任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3)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承担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特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2.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含义: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结论: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为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台独”;②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主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4)我国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科学发展观点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必要性:①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怎样实施: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③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严峻的资源形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观点: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4)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怎样实施: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6.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①我国科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③有利于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4)怎样实施科教兴国:①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5)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要主义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b.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c.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d.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四个尊重”:

(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④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4.依法治国:

(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①才能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巩固党的地位;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和公民该怎么做?

①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政府:要依法行政

重要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先进文化:

(1)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②我们要继承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③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包出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女里,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1)艰苦奋斗精神:①艰苦奋斗的精神又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的精神;②艰苦创业精神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③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崇高思想境界;④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距离。③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④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⑤贫困人口为数还不少;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夜里增大。⑦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年个斤毫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⑧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总体来说,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5.我们的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二者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第三篇:政治初二下册重要知识点

政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现阶段,人民的构成3、公民的权利和基本权利的含义

4、人民与公民的区别(含义不同、性质不同、范围不同)

5、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6、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及种类

7、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证书

8、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

第二课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3、公民法定义务的含义

4、公民道德义务的含义

5、道德义务的意义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二十个字)

7、公民要忠实义务

8、我们既要享受权利由于忠实义务

第三课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2、人身权利的内容

3、人身自由权的内容

4、生命健康权是首要(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5、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的必要性

6、为什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给予特殊保护

7、法律保护公民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

8、公民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内容

9、维护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我们的权利和责任

10、每个公民不得侵害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第四课

1、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2、名誉的含义和作用

3、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

4、名誉权的内容及必要性

5、依法维护人格尊严权

6、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含义

7、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

8、依法维护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

第五课

1、隐私的含义和内容

2、保护隐私的意义

3、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4、树立隐私意识的必要性

5、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6、侵害隐私权的表现

7、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8、增强对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六课

1、教育的含义

2、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意义

3、公民受教育权的含义

4、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

5、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不被侵犯

6、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7、珍惜学习机会,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第七课

1、财产的分类

2、个人合法财产的含义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4、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方式

5、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的含义及条件

6、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含义及区别

7、在遗产继承中,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智力成果的含义及作用

9、智力成果权的含义

10、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11、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第八课

1、消费和消费者的含义

2、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

3、消费者需要保护

4、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5、消费者要履行的义务

6、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7、树立维权意识

8、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第九课

1、正确认识公平问题

2、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3、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4、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5、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的必要性

6、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意义

第十课

1、正义的必要性,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2、正义制度的作用

3、我国相关制度体现了正义

4、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5、正义对社会的重要价值

6、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原因

7、非正义行为的危害

8、对非正义行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9、正义感的具体内容

10、要有正义感的原因

11、对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要求

第四篇:成考政治重要知识点

易考问答题知识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区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基本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简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是物质派生的;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4、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体现量变、巩固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7、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三种情形

含义: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和过程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8、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简述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①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②从认识到实践,既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③认识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0、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②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无完全同步性。③每一种形态的社会 意识都具有自己纵向的历史继承性。④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2、简述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改革是在同一种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的某些环节及部分,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运 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社会主义改革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13、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既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问题

③“三个代表”要思想: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中国共产党的五条路线?

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道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农业合作化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社的途径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改造结合起来。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基本纲领: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共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及特点。

内容: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特点:①我国的发展战略注意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②我国发展战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③我国发展战略既坚持实事求是,又有雄心壮志。④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

6、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8、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 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落后贫穷的状态; ③从改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引起整个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9、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怎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②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垄断行业收入。

10、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制 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1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并论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策: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2、怎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①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②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③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④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⑤积极推进农业机构调整;

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13、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③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④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14、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对策

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对策:①优先发展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②全面发展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③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形成工业化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5、怎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⑤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6、简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17、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③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18、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在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 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着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意义:①“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②“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原 则在国内创造性运用的典范。③“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④“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19、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先进性。②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使党保持活力。20、简述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①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建立健全党的思想建设保障机制 ②加强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③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运行机制,加强制度落实。

④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 ⑤加强廉政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

易考选择题的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 “水”是万物“始基”(泰勒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决定精神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二、物质和意识

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4、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6、中共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 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4、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统一: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事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点改革

1.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事例: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两手抓” 2.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对金融危机。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5、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实现的途径:实践

7、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 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8、真理的特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唯意志论和宿命论是唯心史观的两种形式: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作者,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3、人口状况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

4、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5、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6、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7、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8、国家:起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暴力工具。

9、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作用于国体

10、社会意识结构:社会心理(感情、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

1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物质对立、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直接表现

3、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分歧之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社会形态的演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007 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问题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5、“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941 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抗战时期,1339 年到 1940 年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的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 民主主义论》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争、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标志新民主主义论体系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义的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中国革命两步走:第一步民主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国家

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理论 1、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总结了社会主义本质,标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本质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1987 年党的十三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的形成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非对抗性的

3、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2001 年 12 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6、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7、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8、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0、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3、坚持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治国方略)

4、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5、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7、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推动力。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外交政策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1982 年 12 月,把“一国两制”的构想写入宪法,标志“一国两制”构想正式形成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关系的核心和根本保证

3、“一国两制”构想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而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4、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实现。1984 年 12 月,《中英联合声明》,1990 年,七届人大三 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1995 年 1 月 30 日 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人数最多)、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前提、民族团结(政治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物质基础,工作的中心任务)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地位是由: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6、思想建设是党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7、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8、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组织建设的根本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五篇:初三政治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三政治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摘要:如何搞好复习,是一项教学技术只要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复习,相信大家的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初三上册政治知识点,供大家参考!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含义 包含两层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子女,学生,朋友,陌生人,普通公民,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而每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4、自己对自己负责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守时,守信,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自信、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5、自己不对自己负责任的后果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同时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6、正确对待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回报 承担责任,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能积累宝贵的人生经验等。代价: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有时因坚持原则而遭到埋怨,甚至成绩下降。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

7、如何理解“我承担,我无悔”?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第二课复习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4、如何关爱集体?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作为公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2)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3)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2、自觉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第二单元复习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1、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为什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①原因或表现: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① 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发达。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的含义: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的世界交流…)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送温暖活动,为农民工立法讨要工资,…)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7、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课本37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及出发点: 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意义: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我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战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

(3)、坚持改革:.原因:我国现阶段存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4)、坚持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中国已加入了WTO,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4)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5)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可靠的保证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1.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2.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促进的; 3.两个基本点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7)、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2)其中,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是前提。3)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才能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两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6、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7、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8、两岸关系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2、生产力三要: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4、“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根本区别在哪里?(自主创新)应如何提高“中国创造”的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5、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局面。

6、我们该如何做? 1)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积极宣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3)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B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C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资源国情)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

(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总结:初三上册政治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在中考中发挥最好的水平!

下载2018年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9成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区别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中考政治专题知识点(二)

    专题三 促进网络文化大繁荣 1. 网络的作用和我们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 (1) 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愚人国度、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2) 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1国策、战略、理念 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

    中考政治专题知识点(四)

    专题七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1.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具有什么重要意 义? ① 推动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之战。我国 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2014中考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归纳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之间的矛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我国的基本战略有有 4、我国人口......

    苏教版中考思想品德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1.为什么要关心社会?P8 (1)原因: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两者紧密联系。 (2)重要性:①积极关心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

    中考复习初一历史重要知识点

    2012中考复习初一历史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 北京人最早使用天然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 2、禹建立......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十九大的四个重要概念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十九大的四个重要概念 政治是需要多记忆背诵的学科,考生在平时要多掌握政治知识点,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轻松进行运用,下面xx为大家带来,希望中考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