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畜牧工作实际(风险防范经验交流资料)
经验交流材料:
立足畜牧工作实际,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2010.11.1)
自全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启动后,我局对此项工作
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尤在文为组长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及管理。按照区纪委关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畜牧工作实际,在前三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创新理念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畜牧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创新性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加上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畜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畜牧项目逐年增加,投入资金额度日渐增多,畜牧行业的风险程度不断升级,因此,建立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畜牧系统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是保护畜牧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保障我区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局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并下发了《内江市市中区畜牧食品局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四个层面确定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实施范围,即局机关领导班子成 1
员,机关各股室、各股室负责人、各基层畜牧站负责人。为使
大家充分认识、理解和支持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我们通过
集中学习、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含义、主要目的、实施步骤深入人心,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分步实施、立体排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找好廉政风险点是基础、是
关键。我局对风险点的查找,主要按照“对岗不对人”的原则,采取岗位查找为主体、业务工作查找为主线的方法,分三个步
骤来完成:第一步是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在领导小组的指
导下,各股室召开了专门会议,将部门职责梳理、分解到各个
岗位,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相应权限,使各岗位责任
人认识到“权力是为实现责任而配备,权力必须服从于责任”。
第二步是明确各岗位查找重点。领导岗位重点查找重大事项决
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拨付使用等“三
重一大”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中层岗位查找集中在行政审批权、行政评审权、行政执法权、物资设备采购权、项目实施方面存
在的风险点;基层畜牧站查找重点在规费收取、行政执法、市
场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点。第三步是明确业务查找范围。围绕主
要业务工作各环节查找风险点:各岗位对有行政审批权、行政
评审权、行政执法权、项目资金分配权、物资设备采购权、干
部人事任免权的业务工作进行风险点排查。例如生产股对项目
实施中风险点的查找,主要按储备项目申报、项目方案制定、项目备案登记、项目规划设计指导以及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排查。
为使排查出的风险点全面、准确,我们采取立体排查方式进行。一是岗位责任人自己找。全体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点,填写岗位(个人)廉政风险查找情况公示表;二是各部门集中找。各股室、基层站召开专门会议,相互查找风险点,对岗位风险点进行进一步修正,并根据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明确部门风险点,填写单位(科室)廉政风险查找情况公示表;三是领导帮助找。岗位和部门的风险点都由分管领导把关、审核,弥补因为自身认识不到位而造成的风险点查找不全面、不准确;四是组织审定。将查找出的风险点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然后由领导小组集体审定,对查找不准、不全的,提出修改意见,返回个人或部门再次查找;五是干部群众评议。将查找出来的风险点在公示栏中进行了公示,收集、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集中评定风险等级提供参考,确保廉政风险点查得准、找得全。自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来,全系统共查找出风险点103个。
三、制定措施、完善制度
制度是预防廉政风险发生的防火墙,围绕廉政风险点,制定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并把制度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中,是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廉政风险管理第三阶段的建章立制中,我们采取“一梳理二评定三建立四推行”的模式进行。一是将全系统排查出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共确定风险点108个,对照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124条,落实到相应岗位和责任人,在公示栏进行公示;二是领导小组结合岗位实际,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分析,并按照《内江市市中区畜牧食品局廉政风险等级评估办法》,对风险点进行等级评定,确定一般风险点10个,中级风险点66个,高级风险点32个;三是以我区畜牧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目标,对照廉政风险点,明确各股室、基层畜牧站职能职责并上墙,同时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管理制度15个,绘制畜牧主要业务工作工作流程图(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等,为构筑畜牧系统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打基础。四是在全系统积极推行新的规章制度,例如项目备案登记制度:要求所有民办公助项目,必须进行备案登记,经过村、社、镇(乡)政府,当地国土所,畜牧站以及区畜牧食品局签字盖章后的备案申请表,交区畜牧食品局生产股存档,凡是没有进行备案登记的,不得进入项目,享受项目补助,若发现系统内有人违规操作,将直接与年度考核挂钩。通过各项新制度的推行,逐步实现“风险定到岗、制度覆盖全、责任落到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一项创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实施中,我们也是结合工作实际边学习、边实践,因此存在环节不够完善,工作不够深入的问题。
总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我局将在第一纪工委的直接指导下,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深入推进此项工作,为逐步构建畜牧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而努力。
第二篇:防范廉政风险经验交流
**市**区地税局将防范廉政风险作为“以廉治局”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在认真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防范廉政风险机制建设系统工程”,以此作为确保“零发案”、追求“零过错”、实现“零追究”的主要抓手,贯穿于全局工作、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始终。通过防范廉政风险,预警干部职工绝
对不能进入涉及所有风险的“地雷区”,绝对不能触碰涉及法律法规的“高压线”,绝对不能逾越涉及自由裁量权的“警戒线”,明确需要共同遵守的涉及日常管理规范的“斑马线”,力争达到“没有问题早预防,问题苗头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的“禁于未萌,止于未发”的防范目标。其基本作法得到了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的肯定,湖北省、**市地税系统将其列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试点进行推广。
一、以教育为先导,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
**区地税局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注重预防”工作方针,紧紧围绕中心抓教育,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新要求上下功夫,在增强教育针对性上用实劲,在提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上见成效。
强化理念教育的广泛性。**区地税局以“倍加珍惜职业,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和谐地税”为主题,通过会议、网络、专题调研、领导讲话、舆论引导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厚德载物,臻于至善”、“低调作人,高调作事”的“治局理念”,强调作为管理者的局领导、中层领导要“以德育人”,被管理者的税务干部要“以德容人”。弘扬“立足岗位、彰显特色、乐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做人、做事文化,提出把理念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的要求,按照“不断提升,全面覆盖,规范定型”的思路,基本形成覆盖所有岗位、影响全局干部、具有“**地税特色”的“理念提升”教育模式,通过对理念的学习和提升,全体干部知晓岗位行为规范,自觉把岗位行为规范变成廉政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廉政教育模式的新突破。为加强对理念教育的领导,**区地税局召开专题布署会,成立中青年理论调研小组、税政与业务理论调研小组、思想政治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理论调研小组。制定下发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开展理念教育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和完成标准,开展以宣传提升“治局理念”、“治所理念”和“个人理念”的主题教育,初步形成了对防范廉政风险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区地税局坚持把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容易引发和滋生腐败行为的“关节点”和“突破口”,作为警示教育的重点。从最基本的廉政规范、最容易发生腐败的问题和思想认识最模糊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查找梳理出业务、政务和党务三类带有共性的“风险点”745个。其中,业务类413个,政务类248个,党务类84个。按照共性和个性要求,先后对干部进行了“权力风险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算好人生七本账教育”、参观监狱“体验式教育”,组织开展以“秉公执法、廉洁从税;自警自励、杜绝风险;执法服务、勤政高效;争先创优、再铸辉煌”为主要内容的“地税工作人员廉政风险防范承诺签名活动”,组织开展案例和违纪违法“成本”大讨论活动,使广大干部“身临其境”,进一步知道“危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
突出典型教育的示范性。**区地税局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系统内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感动地税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学习先进找差距,争当先进比贡献”的氛围,把学习先进典型的教育过程变成全员受教育的过程。采取设计调查问卷、征询意见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要求每一位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个性观察,结合身边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提出向先进典型学习的计划、措施与建议。机关各科室、基层各单位,针对各自的实际编写“典型范例”。对形成共识的“典型范例”向**区地税局推荐,通过内网进行讨论,发动干部为“身边的先进典型”投票,评选“感动地税人物”,使大家对身边的先进典型“看得到、摸得着,学得到”。
发挥文化引导的渗透性。力求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就延伸到哪里;税务权力行使在哪里,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就渗透到哪里。**区地税局开通网上学习的平台、开设反腐倡廉网页、征集廉政格言、制作教育专题片、举办知识竞赛、开设情景模拟和案例讲座、开设“国学讲堂”、开设“每周一悟”廉政主题专栏、开展“地税新风展版”巡展、开展读书演讲比赛、制作干部个人文化卡、记录干部工作日志、开展“知恩、知足、知责教育”和读书恩廉活动、分批组织青年干部前往贫困地区税务机关新身体验工作和生活情况、组织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到北京大学学习、开展家属助廉和税企、税检廉政共建的综合性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引导呈现四个特点。即:教育对象从群体走向个体;教育内容从抽象走向具体;教育方法从说
第三篇:县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经验交流
2010年10月26日,**高速**至**县**段高速公路顺利通车;11月28日,投资10亿元、年产220万吨的**水泥一期项目成功点火投产;建陶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6户,建成陶瓷生产线13条,实现工业产值6.96亿元;县职教中心、市民中心、冯坊河休闲园等工程捷报频传,相继竣工……这是**县
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真实写照。去年以来,**县针对重点项目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积极探索项目监管的有效方法,将廉政风险防范贯穿于重点项目建设始终,不仅规范了项目管理秩序,加速了项目建设步伐,而且健全完善了体制机制,锤炼了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达到了干部群众普遍满意的效果,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选准切入点,让廉政在项目建设中“生根”
2010年,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宝汉高速和海螺水泥项目同时在**县实施,项目投资20多亿元,规划征地2965亩,补偿资金高达7767万元。县纪委常委会经过分析论证,决定把征地补偿资金监管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切入点,采取“提前介入、主动设防、跟踪监督、适时纠错”的办法,联合县检察院组织涉及征地拆迁的5个乡、29个村、91个组的172名村组干部召开预警教育大会,印发资料3000多份,广泛宣传征地补偿政策和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分期分批举办廉政讲座6期,以会代训,开展风险防范培训,实现廉政风险防范全覆盖,有效增强干群的预防风险意识。
二、找准风险点,让廉政在项目建设中“发芽”
我们把征地面积丈量、核实地上附属物、征地补偿款兑现等关键环节确定为风险点。海螺水泥项目查找风险点51个,宝汉高速项目查找26个。县纪委与县农业局、土地局、财政局、海螺办、高速路协调办、水沟镇、柿沟乡等相关部门签订了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明确了责任要求。县纪委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县纪检监察网开设投诉专栏,按季度公示廉政风险执行、处置、整改情况,增强了工作透明度。
三、捕捉闪光点,让廉政在项目建设中“开花”
为了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和管理,县纪委和农业、财政、国土部门联合下发了《**县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积极推进教育长效化、制度系列化、政务公开化、工作规范化、监测多元化等“五化”措施,实现了“没有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县林业系统在前几年的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中监管失控,项目办先后有5人因贪污退耕还林资金被依法判刑。县纪委把县林业局确定为廉政风险防范制度重点推进单位,指导局党委查找廉政风险度点,清查清理历年陈账,制定防范措施,加大重点岗位人员交流,完善相关制度程序,从根本上扭转了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被动局面,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了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评价。据统计,海螺水泥和宝汉高速项目在征地面积丈量和7767万元征地款发放过程中涉及的29个村均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四、扩大辐射面,让廉政在社会管理中“结果”
我们及时总结廉政风险防范的经验做法,由表及里,以点带面,在全县11个乡镇、30多个县级部门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查找制度监管风险点 278个,制定防范措施164条,不断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落实。7月份,我们在全县召开了反腐倡廉制度推进流动现场会,5个乡镇、3个部门、4个村交流了工作成效。县信用联社结合信贷风险实际,逐级签订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开展了家属协查廉政风险点倡议活动,保证了信贷活动的公正性。县教育体育局开展了制度、财务、考评“三公开”和议事程序、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物资采购“四流程”风险防范制度,有效防止了工作失误和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推行廉政风险防范制度以来,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是必须建在重点项目上。把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贯彻到项目始终,建立项目库和项目建设台帐,将各类风险和分管部门的职能结合起来,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归纳出风险防范的重点项目,有计划有目标地实<莲山 课件>施风险防控的措施,抓住重点和要害,进行管理、检查、考核。
二是必须强化关键点监督。要针对钱、财、物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对干部提拔任用、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
事项,按规定要求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必须结合本业务实际。要把廉政风险防范与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各个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才能查准、找全风险点,制定好防范措施,工作才会有实效,更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检验,及时进行修正、查漏补缺,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切实提高绩效。
四是必须筑牢提前预防线。要落实提前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排除可能发生不廉洁问题的隐患。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及时进行纠错和提醒,防止可能出现或发生腐败问题;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群众有较大反映的党员干部,要采取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整改等方式,进行超前防范和动态监督;对整改不力,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要努力做到没有问题早防范,有了问题早发现,一般问题早纠正,严重问题早查处。
总之,我们推行廉政风险防范制度以来,避免了违纪问题的发生,使干部“干成事,不出事”。尤其是将廉政风险防范建在重点项目上,促进项目建设,维护群众利益,助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许。但仍然还存在着个别部门只查找机关或下属单位廉政风险,不查找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及查找廉政风险点不够准确、全面,制定的防范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延伸到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和村组,并提高该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考核分值,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使这一制度的预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后花园、魅力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
第四篇:立足工作实际 做好帮扶工作
立足工作实际 做好帮扶工作
按照油田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总体部署,本着“帮出干劲、帮出水平、帮出积极性、帮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指导思想,务求实效,积极做好帮扶工作。
一、强化责任,措施到位。于2012年3月20日召开了帮扶工作动员会,宣贯《油田百个基层队、站、库、所、中心帮扶方案》精神,成立了以A同志为组长、各业务科室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做了具体分工,明确了工作责任。提出并落实“五帮”、“五落实”措施,即帮助落实民生建设、帮助优化技术指标、帮助提高管理水平、帮助改善环境条件、帮助提升服务质量;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研究,制定计划。为理清工作思路,确保帮扶工作有序运行,部领导带队,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按照“三基”创建标准条件,对三个帮扶队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制约基层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办公设备老化、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缺少文体活动器材等问题。二是在软件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薄弱、队伍素质差距大、员工思想工作难度大、基层文化设施匮乏等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列出运行大表,明 确责任人、时间点和关键控制点。
三、讲求实效,有序推进。我们根据运行计划,不走形式,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填报《油田机关处室百队帮扶写实表》,将帮扶所需资金分投资、成本编制投入预算,并上报油田“三基”办公室经油田预算委员会审查后实施。具体工作过程中,一是坚持一切从简,讲求实效,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专门安排帮扶成员“进井场、进工地、进现场”,与帮扶单位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通过党课进基层、管理到现场等载体,密切与帮扶队的联系;四是发挥我们部门在AAAA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共享,从软件方面大力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形成了“一帮一,一对红”的良好局面。通过不断努力,三个达标队向优秀基层队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五篇: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了一套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立足于国家的制度体系,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以加强资金管理为主线,以防范资金风险为核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注重抓好基础工作,强化细节管理,针对各个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近年来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我省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保证地方财政资金足额配套难度较大。各级财政为保证农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始终坚持将落实配套资金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工作,省、地、县三级财政资金均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不留缺口。
(二)促进“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
尽管我省不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我省从20xx年开始以国办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为平台,以县为主整合农发、水利、国土资金,平均每县4000—5000万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先后启动了5个县安排农发财政资金75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我省确定了本省的粮食主产县,每年集中70%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和小流域治理,为实现全省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率达到100%。
我省对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非常重视,从年初开始就将有偿资金回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县级财政和农发部门提前做好有偿资金回收的账务清理工作,对于回收确有困难的企业,财政给予先期垫付;对于有偿还能力但不愿还款的,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追缴。财政垫还比例逐年下降,上清下不清的现象逐年减少,每年均得到了国家农发办的奖励。
(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20xx—20xx年,我省共接受国家农发办的两次综合性检查及一次验收考评。在几次国家级检查中,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验收组及中介机构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0xx年的国家验收考评中,验收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纪违规,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较好地防范了资金风险。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针对资金运行及使用中的风险点,风险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我省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地、县为项目配套资金非常困难。我省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将配套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确保落实配套。各级财政也总结出了一些好方法。如XX市从1990年开始就采取先将各县应配资金上汇到市财政农发资金专户,市财政再将资金全额拨到各县农发资金专户,以此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黔南州将预算下达的资金在州级就全额拨入农发资金专户,不再层层下达预算指标,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对于配套资金不足额落实的地、县,省在下资金分配中给予资金扣减的处罚,有效地防范了“资金筹措不力”的风险。
2、资金分配管理。为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公开、公平、公正”,兼顾实际的分配原则,我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将全省财政资金由省统一分配到地区。以当年财政资金的40%作为基数,60%作为因素,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金调剂。资金分配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因素和工作质量因素。并对40个粮食主产县和11个国家千亿斤粮食重点县作为优势资源地区,给予投资倾斜;工作质量因素包括:项目和资金管理质量考评、省级验收结果、地方财政配套、有偿资金还款、事业费安排等。“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跑资金、跑项目的不良现象,得到基层管理部门的肯定。
3、“三专”管理。坚持“三专”管理是实现农发资金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专人管理”方面,我省要求必须配备专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财会人员)管理农发资金;在“专账核算”方面,要求必须分别设置财政资金专账、报账资金专账,而且必须与行政事业经费账务或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账务分设。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偿资金,要求企业要设专账单独核算,以保证项目按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在“专款专用”方面,要求资金必须按特定的用途和明确的使用范围来支出,不得随意挤占挪用。“三专”管理从财务管理的操作环节上规定了人员要专、账务要专、用款要专的问题,防范了“专款不专用”“挤占挪用”,“弥补行政经费”等财务风险。
4、县级报账制管理。从20xx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制定了《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首先,实行工程阶段性报账。报账申请必须有多方签字监管,各县农发项目人员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核实工程量,方可进行已完工阶段报账,拨付下一阶段建设资金。其次,报账所附相关资料附件必须真实、齐全;三是项目竣工后,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
近年来,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了一套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立足于国家的制度体系,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以加强资金管理为主线,以防范资金风险为核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注重抓好基础工作,强化细节管理,针对各个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近年来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我省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保证地方财政资金足额配套难度较大。各级财政为保证农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始终坚持将落实配套资金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工作,省、地、县三级财政资金均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不留缺口。
(二)促进“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
尽管我省不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我省从20xx年开始以国办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为平台,以县为主整合农发、水利、国土资金,平均每县4000—5000万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先后启动了5个县安排农发财政资金75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我省确定了本省的粮食主产县,每年集中70%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和小流域治理,为实现全省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率达到100%。
我省对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非常重视,从年初开始就将有偿资金回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县级财政和农发部门提前做好有偿资金回收的账务清理工作,对于回收确有困难的企业,财政给予先期垫付;对于有偿还能力但不愿还款的,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追缴。财政垫还比例逐年下降,上清下不清的现象逐年减少,每年均得到了国家农发办的奖励。
(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20xx—20xx年,我省共接受国家农发办的两次综合性检查及一次验收考评。在几次国家级检查中,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验收组及中介机构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0xx年的国家验收考评中,验收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纪违规,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较好地防范了资金风险。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针对资金运行及使用中的风险点,风险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我省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地、县为项目配套资金非常困难。我省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将配套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确保落实配套。各级财政也总结出了一些好方法。如XX市从1990年开始就采取先将各县应配资金上汇到市财政农发资金专户,市财政再将资金全额拨到各县农发资金专户,以此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黔南州将预算下达的资金在州级就全额拨入农发资金专户,不再层层下达预算指标,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对于配套资金不足额落实的地、县,省在下资金分配中给予资金扣减的处罚,有效地防范了“资金筹措不力”的风险。
2、资金分配管理。为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公开、公平、公正”,兼顾实际的分配原则,我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将全省财政资金由省统一分配到地区。以当年财政资金的40%作为基数,60%作为因素,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金调剂。资金分配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因素和工作质量因素。并对40个粮食主产县和11个国家千亿斤粮食重点县作为优势资源地区,给予投资倾斜;工作质量因素包括:项目和资金管理质量考评、省级验收结果、地方财政配套、有偿资金还款、事业费安排等。“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跑资金、跑项目的不良现象,得到基层管理部门的肯定。
3、“三专”管理。坚持“三专”管理是实现农发资金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专人管理”方面,我省要求必须配备专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财会人员)管理农发资金;在“专账核算”方面,要求必须分别设置财政资金专账、报账资金专账,而且必须与行政事业经费账务或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账务分设。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偿资金,要求企业要设专账单独核算,以保证项目按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在“专款专用”方面,要求资金必须按特定的用途和明确的使用范围来支出,不得随意挤占挪用。“三专”管理从财务管理的操作环节上规定了人员要专、账务要专、用款要专的问题,防范了“专款不专用”“挤占挪用”,“弥补行政经费”等财务风险。
4、县级报账制管理。从20xx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制定了《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首先,实行工程阶段性报账。报账申请必须有多方签字监管,各县农发项目人员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核实工程量,方可进行已完工阶段报账,拨付下一阶段建设资金。其次,报账所附相关资料附件必须真实、齐全;三是项目竣工后,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
证金,项目验收时报账率必须达到90%以上。同时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资金不能先预付,后报账。县级报账制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套取项目资金,虚报冒领的风险。
(二)注重细节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1、统一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及运用。为了使基层会计人员更好地使用会计科目,我省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作了统一规定,将会计科目规范到四级以下,哪一项科目设置几级,哪一级设置何种科目,作出了明确规定,农发会计科目得到全面的规范和统一,会计核算水平大大提高。
2、统一规范会计凭证。在《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报账凭证的格式及相关要求,附件内容、数量等均作了统一规定。
3、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及久其财会软件。对全省各县特别规定,一是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二是必须使用久其财会软件统一核算。规定了统一的核算平台和统一的核算体系后,全省会计核算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不再出现“五花八门”的现象。
4、强化县级事业费管理。我省规定,凡是县级农发事业费在年初预算中安排,并且达到当年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3%的,在资金分配中给予奖励;达不到3%的,相应扣减资金。20xx年以来,我省各县级农发事业费基本能够足额安排,满足了农发日常工作需要,为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证。
5、细化省级验收评分标准。在省级验收评分标准中,对资金管理进行七大项、十一小项考核,包括:资金审计制度、违纪违规、会计科目核算、资金配套到位情况、实行会计电算化及使用久其软件记账、银行总账余额与对账单、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相符、科技推广费和项目管理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安排情况、验收、审计整改情况等。
(三)创新资金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使用的新路子。
我省将农发资金与水利建设资金、国土开发整治等涉农资金有机整合,按照“以县为主、上下联动、权责统一、合力推进”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组织推进,采取了“因素分配、切块下达、管理下移、权责到县”等到一系列措施,开展了省级整合试点工作,共同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