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新标准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件链接]继国务院副总理汪洋6月10日指出国家食品安全存在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后,6月11日,国家卫计委借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契机,展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部署。将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整合,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形成标准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
“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标准的目录也已公布,覆盖了数千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2015年底,就是“十二五”结束的时候,1000多个标准就基本都有了。鉴于现行的标准中,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中占比最重的一部分,所以食品添加行业受到的影响将会更突出。
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由于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标准制修订工作基础研究滞后、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未来有关部委将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
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
风险评估规划胎动
完成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全套清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是风险评估及风险监测的发力。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层面,部委将强化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即有计划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毒理学计划工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和评估方法学研究。
有关部委将在继续细化年度风险评估计划的基础上,着手制定2016~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目前已经在2142个县区设置了食品污染物的监测点,2013年共监测42万件食品样品,涵盖了307项监测指标,获得监测数据493万个。监测结果表明,因环境污染,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以及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或禁用物质的情况还存在,这些依旧构成食品安全的隐患。
行业将迎重大调整
落点到行业的微观层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整合工作,波及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是食品添加剂行业。
基于上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既有研究成果,国家针对含铝添加剂作出了重大调整。面粉、馒头、油条是我们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而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年龄越小的人群相对摄入量越高。根据国家要求,从7月1日起,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接下来,有关部委将专门针对食用植物油、蜂蜜、粮食、包装饮用水、调味品等产品,制定公布新的一批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尤其是富氧水等具体产品(有些包装饮用水中加入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调节水的口味而不是具有补充矿物质的功能),未来将迎来更加严密的规范标准。
[专家解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 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 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 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
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
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军转网 详细出处参考:http:///jzg/
第二篇: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食品安全新标准 - 副本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件链接]继国务院副总理汪洋6月10日指出国家食品安全存在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后,6月11日,国家卫计委借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契机,展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部署。将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整合,基本解决现行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形成标准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
“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标准的目录也已公布,覆盖了数千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2015年底,就是“十二五”结束的时候,1000多个标准就基本都有了。鉴于现行的标准中,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整个标准体系中占比最重的一部分,所以食品添加行业受到的影响将会更突出。
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由于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标准制修订工作基础研究滞后、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未来有关部委将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
风险评估规划胎动
完成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全套清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是风险评估及风险监测的发力。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层面,部委将强化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即有计划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毒理学计划工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和评估方法学研究。
有关部委将在继续细化风险评估计划的基础上,着手制定2016~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目前已经在2142个县区设置了食品污染物的监测点,2013年共监测42万件食品样品,涵盖了307项监测指标,获得监测数据493万个。监测结果表明,因环境污染,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以及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或禁用物质的情况还存在,这些依旧构成食品安全的隐患。
行业将迎重大调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落点到行业的微观层面,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整合工作,波及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是食品添加剂行业。
基于上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既有研究成果,国家针对含铝添加剂作出了重大调整。面粉、馒头、油条是我们最主要的铝摄入来源,而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年龄越小的人群相对摄入量越高。根据国家要求,从7月1日起,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接下来,有关部委将专门针对食用植物油、蜂蜜、粮食、包装饮用水、调味品等产品,制定公布新的一批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尤其是富氧水等具体产品(有些包装饮用水中加入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调节水的口味而不是具有补充矿物质的功能),未来将迎来更加严密的规范标准。
[专家解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仅在2012年上半年就出现了诸如“毒胶囊”、“果冻中添加工业明胶”、“苹果套农药袋”以 及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餐桌等问题,还有前几年曝出的关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成色低劣的白燕添加硝酸盐染制成血燕、毒馒 头、毒豆芽等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这种现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的阴 影。坊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生产加工那类食品的人绝对不吃某类食品。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降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对于外出就餐,甚至是家庭餐桌都存在着不信任感。食品安全本应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最低限度的保证,但是事实正好相反,食品生产加工行业难以保证最基本的食品安全,直接损害了社会
其二,食品加工行业危机四伏,形成企业乃至行业株连的情形。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不仅危及出问题的企业自身,还直接危及整个行业。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查出,往往并非是一个企业的违规操作,而几乎是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刀尖上起舞,并且集体讳莫如深。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已经变成了十分敏感的问题,只要曝光一例,必然产生波及效应,严重地影响整个行业。所造成的直接恶果是伤害消费信心,消费者陷入了整体失望,觉得只要涉及食品安全领域,什么都无法信任,也不值得信任。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似乎已经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很难让消费者去相信无良企业家,而且并非只是少数人缺乏最基本的良知,而是几乎整个行业的人,无人去找回自己的良知。
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力,政府监管缺位。食品安全的监管应当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既包括事前的监管,也包括事后的监管。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监管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往往是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才会溯及食品监管的追责。不论是事前的防范还是事后的追责,都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诸多不足。食品安全领域中政府监管无力及缺位现象直接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诸多问题的发生,且一旦查出便是整个行业的大问题,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监管重复和监管盲区并存的尴尬。监管重复是由于食品生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产流通环节众多,监管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明。监管盲区则是因为负责前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职能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沟通,这样就导致了既有可能发生重复检查的行为,又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别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现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略显滞后,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就能使我们找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补充。由此而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实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军转网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jzg/
第三篇: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城市治理问题
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城市治理问题
【材料】 逃票、群租等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往往关系到公共资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一刀切”的整治方式往往容易激发矛盾。实践证明,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除了建立起各项现代制度与科学决策机制,还要以城市理性推动城市进步,让管理行为与城市精神、价值取向相向而行,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治理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上海轨道交通的逃票人数下降50%。这跟上海提高逃票处罚力度和率先实施诚信记录系统密切相关。过去,处理逃票者的手段不多,除了教育,只能象征性地罚一点款,根本管不过来。
有一种建议,是把逃票者的照片张贴出来“示众”以儆效尤,有些地方已经这么做了,据说效果还不错。不过,经过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后,上海没采取这种办法,而是采用了上述方案。引入一个第三方加入治理结构,突破了“警察抓小偷”式的直接对立关系,从刚性的行政处罚过渡到柔性的机制约束。市民开始自发关注诚信档案的问题,在议论中树立起了正确的观念。这种方式,没有直接处罚他们,不冒犯逃票者的个人尊严,用看不见的行为机制约束了“私德”失范,顺应城市价值取向,容易取得市民支持与理解。
与逃票相似,群租问题也一直是社会治理难点。上海8年前就讨论过,通过地方立法来管好群租。然而,当时市民各有看法,重视程度不一致。大多数市民抱有“只要不发生在我住的楼道里就无所谓”的态度,房东和房客只想维护自身利益,物业部门也有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的心态。因此,用了各种行政管理手段,但效果总是不如人意。直到群租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引发邻里矛盾和安全事故后,市民才逐渐认识到,群租已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可能跟每个人都相关。在这个民意基础上,上海适时推出《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严格认定了群租标准和相关各方的安全责任,再针对群租多发地区进行查处和整顿,使群租市场迅速降温。看起来互相矛盾的各方,找到最大共同利益所在,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专家解析】
城市理性,倡导开明睿智,表面上看降低了效率,但这是形成共识和追求最大公约数必须付出的成本。身处利益诉求多元化时代,依靠单方面权威推进社会管理,效果在减弱,隐患也很多。要协调好各方利益,顺应人们的合法权益和真实需求,更加注重以价值规范和精神引导来推动城市理性的进步。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第四篇: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资金”问题
[键入文字]
【时事目击】
日前,辽宁锦州掀起一场低保核查风暴,细细“筛”一遍之后,主动退出低保的超过两万人。其中,有因人情关系或其他原因受特殊照顾的,也有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之后不再适合享受低保的。“‘富人开着私家车领低保,穷人流泪盼救济’的现象一旦出现,就难免遭到群众的批评”,当地领导干部的一番话,颇值得回味。无独有偶,此前在湖南耒阳市长坪乡谭南村,低保乱象令人震惊。一个村支书,为本村的12人违规办理了低保,其中竟然有8人是其亲属,甚至包括已经去世的父亲。与此同时,村里的贫困老人却常年无法得到救助。
【专家解析】
如何看“民生资金”问题让那些中饱私囊、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人付出应有代价,才能让民生资金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这些新闻折射的问题值得深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主要是病残老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群体。虽然每月只有一两百元钱,却关乎一个家庭的生存维系,关系政策能否执行到位,影响重大。然而在一些地方,“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频出,低保金成了各色人等的“唐僧肉”。骗保和错保,也就意味着漏保,困难家庭享受不到政策惠泽,生活日益艰难。低保不能雪中送炭,症结在哪里?
翻阅相关制度,低保并非没有周全的制度设计。中央层面,有1999年出台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今年“五一”开始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各地也就低保申领作出了严格规定。然而,有着日臻完善的程序,日益严格的条件,为什么骗保漏保还是屡见不鲜呢?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低保资金能否发放给真正有困难的家庭,担负执行和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是一个关键变量。如果执行上不能秉公守法、正道直行,而是怀着“能骗一笔是一笔,能咬一口是一口”的心态损公肥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多的低保资金也会填不满欲望黑洞。如果监管上不能恪尽职守、严格把关,而是拘泥人情关系,工作懈怠懒散,再完美的程序也会因监管缺位而走样,以至于正常的民主评议变成了一言堂,正常的信息公开变成了走过场,正常的监管审查变成了糊涂账。
执行走样、监管缺位,一定程度上是民生政策遭遇的共性问题。近年来,各类民生优惠和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推出,涵盖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就业、农业各个方面,总体上看,发挥了托底线、救急难、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但也应正视,民生资金源源不断输送到基层,也产生了跑冒滴漏等问题。这种对中央惠民政策的肆意截流,不仅让好政策口惠而实不至,更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不少案件显示,不单是低保,征地拆迁款、农机补偿款、扶贫资金等,也常常面临“雁过拔毛”“苍蝇分食蛋糕”等困境。民生资金因此而流失,民生政策因此挂空挡,“便民服务不便民,民生保障难保障”的问题因此凸显。一些群众热切盼望着,眼巴巴看着,可救命钱要么下不来,要么打了折扣。因此,打通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管好民生保障的钱袋子,就要在狠抓落实、从严监管上下功夫。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这就意味着要动一些人的奶酪,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然会遭遇各种阻力。打好这场攻坚战,有赖于加强社会监督,有赖于强化监察和审计,更有赖于完善问责机制,加大惩处力度,让那些中饱私囊、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人付出应有代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破窗效应”,让民生资金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五篇:2014军转干部考试申论热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键入文字]
【背景链接】
中国民航“失信被执行人识别与拦截系统”自7月1日开始运行以来,累计有效拦截10.8万人次,臭名昭著的“老赖”难以逍遥,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初次显示出强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
【焦点热论】——社会共治打破“信用信息孤岛”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公众的基本规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础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屡禁不止,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突破社会诚信底线,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权益维护的重大难题。比起“扶不扶”的道德困境,诚信不彰的问题更为严峻,影响更为直接和恶劣。近年来诚信建设虽然提起重视,但社会失信频发的形势却并未得到遏制。究其原因,与失信成本低、惩戒轻密不可分,更与社会信用资源不成体系、各部门“九龙治水而水不治”大有关系。
正因为这样,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央文明委近日也出台《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不仅将诚信建设制度化、法治化摆上重要位置,而且更加强调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共治。这无疑切中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害。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数千万个企业法人单位的国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涉及的内容和数据以海量计,政府一家不可能“包打天下”。如果各地方、各部门、各行业之间欠缺沟通与协调,社会征信系统即便能够建立起来,也很难发挥出失信必惩的强力震慑效应。惟有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联合打破“信息孤岛”,让任何失信信息都不被疏漏、都必然受到严厉惩戒,社会失信行为才不会因为肆无忌惮而泛滥不止。
诚信社会里,人人都是受益者;一个不诚信的社会,谁人也无法独善其身。由此而言,构建信用体系,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担负着直接义务。比如,建立联合激励和惩戒制度,健全严重失信黑名单和行业禁入制度,需要法院、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税收征缴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政府要牵头,各行业也要积极参与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而加快建立诚信宣传教育制度,则需要中央文明委有更多担当,更需要全民付出共同努力。
当前亟需做的,是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尽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让信用信息尽快发挥起作用来。
事实上,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工作,早已提上日程。国务院从2012年即着手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由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为牵头单位,包含中纪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高法院等35个部门在内的工作机制,中央文明委也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虑出发,对诚信建设进行统筹协调。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应当对这些机制和机构给予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决策地位,以更好地号令各方,齐整步调。
坚持多方共治、统筹协调,把各项制度落细落小落实,我们一定可以又快又好地建立起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形成一个“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