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答记者问
必须从严惩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两高有关负责人就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杨维汉、陈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3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了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裴显鼎、副庭长苗有水,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就两高出台这部司法解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案件大幅攀升不法犯罪分子顶风作案
问:两高在司法解释中为何要对食品安全犯罪作出如此严厉的惩治规定?答:刑事审判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在这个司法解释里,我们重点在“从严”上下足了功夫。所以司法解释通篇都体现了严惩的态度。必须看到,也必须承认,食品安全形势确实非常严峻,不可等闲视之。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数量大幅攀升。近三年来,法院审结这类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012年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同比增长分别为179.83%、224.62%;生效判决人数同比增长分别为159.88%、257.48%。二是重大、恶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犯罪分子顶风作案,例如相继出现的瘦肉精、毒奶粉、毒豆芽、地沟油、问题胶囊、病死猪肉等系列案件。
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也可定罪
问: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危害极其严重,司法解释对打击此类犯罪有哪些突破?
答:为依法惩治此类犯罪,司法解释首次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二是基于国家禁用物质具有的严重危害性,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三是基于当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易发多发的特点,如在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危害严重的“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在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等,明确规定对此类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惩治生猪屠宰“黑窝点”严防“病死猪”
问:生猪屠宰黑窝点与病死猪生产加工关系密切,司法解释对此类行为如何惩处?
答:司法解释用了专门的条款依法惩治非法从事生猪屠宰、经营行为。地下生猪屠宰窝点是当前病死、毒死、死因不明以及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流入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依法惩治私设生猪屠宰窝点、非法从事生猪屠宰经营活动是确保猪肉及其制品安全的重要一环。我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未经定点,除了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
因此,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私设生猪屠宰厂(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等经营活动,依照刑法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从严惩处食品滥用添加行为
问:食品滥用添加是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司法解释对此如何规定?
答:为依法惩治食品滥用添加的犯罪行为,司法解释首次从三个方面明确了相关法律适用标准。一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流通、贮存环节的添加行为,将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细化为“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环节,以此实现对食品加工、流通等整个链条的全程覆盖;二是针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中的滥用添加问题,明确刑法规定的“食品”除加工食品之外,还包括食用农产品;三是基于滥用添加的食品依照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明确食品滥用添加行为,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应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
司法解释还首次明确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或者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纠正以罚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
问:在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中,检察机关如何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答: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而不受理,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要依法进行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今年3月开展了“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目的就是要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危害民生犯罪案件,尤其是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切实防止和纠正以罚代刑、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放纵犯罪的行为,推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形成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合力。
第二篇:北大学生答记者问
6月19日,日本共同社记者小泽一朗到北大进行突击采访。
在南阁(国际合作部)门,小泽一郎采访了一小个子男生(后证实该男生为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纳海?)以下是原版真实问答记录:问:你支持抵制日货的这种观点或行动吗?
答: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是自由的。我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也无权制止别人的行动.2 问:你如何定位中日关系?
答:客观定位,平等互利关系。
3问:从学生的角度看,你认为两国关系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显然,日方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错误的言论和举动,而这是我们不能接受和容忍!一句话,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日方正视历史,拿出善意和诚意。
4问:你个人使用日货吗?
答:有,马桶。(在场学生大笑)
5问: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日本的马桶会比中国的好?
答:在中国,这种话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公共场合提论这种话题是很变态的。(笑声)当然,我不知道是你有这样的嗜好,还是贵国有这种习惯。(笑声)
6问:关于历史问题,中日两国是否有途径可以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
答:请注意你的用词!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说法。你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在诬陷中国。从古至今,中国从不存在什么“沉重包袱”。中华民族是心胸开荡,豁达前瞻的优秀民族,宽厚待人,睦邻周边是中国的美德。因此我们正视历史,但绝不以怨抱怨。包括对待日本。请问,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包袱是什么?中国人民做过对不起日本的事吗?问题恰恰是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正视历史,在中国烧杀掠夺。。?
7问:我也经常看新闻,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生产事故频发,死亡率想必不会低吧?答:同你们国家一样,每人死一次。(笑声、掌声)
8问: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学生自杀频繁发生、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
答:事实上,学生自杀最多的是在你们国家。许多稀奇古怪的自杀方式就是你们国家的自杀一族发明的。在联合国公布的相关资料中,日本的自杀率排名世界第一。我不知道你手上有什么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我国的校园自杀事件。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你做客观真实的报道。对你刚才提问中使用的词语我有必要纠正.在中国汉语语法中,“频繁发生”和“屡禁不止”是重复累赘,用词错误。而且,你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掌声)
9问: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非法窃取日本的机密情报,你知道吗?
答:我无法核实你的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种荒唐说法就跟布什打伊拉克是因为萨达姆偷了布什家的高压锅一样可笑。(现场大笑)
第三篇: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稿
吉林省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记者问:这次公选共拿出1262个职位,请问这些职位是如何确定的?
答:这次公选拿出的1262个职位,这些职位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省市县三级党委在分析测算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在确定这些职位时,重点考虑“三个需要”:根据吉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需要,安排一些职位,选拔一批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根据领导班子换届需要,安排一部分职位,为换届储备一批干部。现在确定的这些职位中,既有正职职位、又有副职职位,既有部门领导职位,又有地方领导职位,既有高等院校的领导职位,也有企事业单位高管人员职位,还有部门中层职位,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涵盖了厅、处、科各个职务层次。
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职位资格条件上是如何要求的?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突破?
— 1 — 答:按照省委的要求,我们这次公选要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襟选拔干部,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振兴吉林的伟大事业中来。所以在报考资格条件上,我们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坚持“三重三不唯”,即重年轻不唯年轻、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资历不唯资历。在年龄要求上,我们重年轻但不唯年轻,除了一部分职位因为结构需要重点选拔年轻干部外,多数岗位年龄要求放得比较宽。以50个省管职位为例,要求选拔40岁以下干部的职位安排了17个,其余都针对不同班子的情况,要求选拔45岁或50岁以下的干部,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在学历上,我们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对部分专业性较强职位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大学本科,有的高校职位还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体现向高知识层次干部倾斜,但多数职位不要求第一学历,强调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给每个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参与竞争的机会。852个公选职位中,要求一般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05个,仅占总数的12%。在任职资格上,我们重资历但不唯资历,适当打破资格条件限制,对报考副职职位的,要求任下一级正职1年或下一级副职4年以上。特别是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注重选拔事业
— 2 — 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应工作经历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报考;另一方面,注重选拔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对直接服务群众的村和社区的优秀干部,打破身份限制,允许报考乡镇和街道的领导职位。
记者问:这次公选对选拔“三方面”干部有哪些倾斜政策?
答:省委对选拔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历来十分重视。这次公选,核心是选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干部,同时,也注重领导班子结构的改善,专门拿出一部分职位面向“三方面”干部。在省、市州、县(市、区)管852个职位中,专门选拔女干部的81个,专门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的68个,专门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48个。
记者问:请介绍一下这次公选的大体时间安排? 答:这次公开选拔分5个阶段、14个步骤进行。总体时间安排是:从现在开始,计划到12月中旬结束。其中,7月上旬至下旬进行报名和资格审查,7月底至9月上旬进行笔试、面试,9月中旬至10月末进行考察,11月上旬决
— 3 — 定任命,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进行岗前培训。5个阶段、14个步骤的具体时间安排,以省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和公告为准。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没有指定复习资料或考试范围?
答: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第三章第十六条的规定:笔试、面试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如果应考,考试大纲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的参考。但公开选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不仅要考察领导干部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对报考岗位的适应程度。而且这次考试命题,首次采用按岗位命题的方式,如果应试者想取得好的成绩,仅仅靠短期突击复习可能是不够的,更多的要靠日常的积累和工作经验。
记者问:这次公选中,如何体现竞争择优的原则? 答:公开选拔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择优的机制。这次公
— 4 — 选,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坚持强化竞争,把比较择优贯穿始终,实行全程差额,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提名、差额票决。面试人选按1∶5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按1∶3的比例确定,拟任人选按1∶2的比例进行差额票决。通过竞争,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上来。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在加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方面,有怎样的考虑和打算?
答:这次公选,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能否得到各方面的认可,让广大干部群众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督是否到位。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强化监督:一是下发“八严禁”纪律规定。既对公选组织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每名参与人员严明了纪律。对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员,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比如,其中规定,对公开选拔工作组织领导不力、出现问题造成较大影响或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限期调离岗位,并对有关问题严肃处理;对在公开选拔过程中欺骗组织、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的人员,立即取消人选资格,并记录在案,今后不再提拔使用。二是成立专门纪律监督组。不仅从省委组织部、省纪委抽调
— 5 — 骨干力量,而且聘请“两代表一委员”任公选监督员,配备专用举报电话,全程参与和监督公选工作。三是实现公选全过程监督。报名审查现场设立监督举报席,命题过程、试题押运派员监督,分数核定等关键环节审核把关,面试现场全程录像,邀请公选监督员列席省委常委会议和省委组织部部务会议,并由上级派出检查组对下级公选的笔试、面试等关键环节进行巡视监督,确保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有效监督之下运行。四是加大举报受理查核力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开通12380举报网站,在举报网站上开辟公选举报直通车,形成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安排专人负责受理群众举报,对举报的的问题“随接随办”,并加大问题查核力度,涉及省级公选的举报,组织力量直接查核;涉及市县公选的举报,采取转办、督办或直接查办等方式办理,切实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记者问:这次公选在考试方面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答:考试环节是这次公开选拔创新、突破的着力点之一。与以往相比,这次公开选拔考试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考试测评方法新。在这次公开选拔考试的总体设计上,打破了以往“笔试一张卷”、“面试结构化”的定式,— 6 — 实行“三关九试”。“三关”,即笔试、面试、测试三个阶段;“九试”,即每个阶段分三个环节进行。与以往相比,笔试增加了“领导能力测验”方法;面试增加了“领导实践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测试的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三个环节在我省公开选拔考试中都是首次采用。
二是按岗位命题。为了落实省委提出的“干什么考什么”和“人岗相适”的原则,这次笔试、面试命题公共科目分省市县三个层级命题;专业科目按照岗位命题,省市县三级的852个公开选拔岗位,分级同岗合并后,仅笔试环节就需要命制公共科目试卷6套、专业科目试卷200余套。
三是部分科目开卷考试。这次考试的命题方向是考素质、考能力、考潜力、考岗位适应度,不考简单记忆和纯理论性问题。为了减轻应试者的复习压力,对笔试环节的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实行开卷考试,考生可以携带并当场查阅纸质资料。据我们掌握,公开选拔开卷考试在全国尚属首次。
记者问:可否介绍一下“三关九试”的具体内容? 答:考试内容和方式历来是应试者最关心的问题。我
— 7 — 在这里尽可能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笔试全省统一时间进行,时间为1天。上午考两个公共科目:基本素质测验和领导能力测验。基本素质测验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占笔试成绩的20%;领导能力测验为公共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30%。考试时间各90分钟。下午考一个科目:专业素养测验,题型为专业类主观题,占笔试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面试采用三种方式,即“半结构化面试”、“领导实践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半结构化面试”重点测试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领导实践模拟”重点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占面试成绩的40%;“无领导小组讨论”重点测试组织驾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占面试成绩的30%。
测试主要在省管岗位中进行,采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领导经验测评(人机对话)、心理素质测评和岗位适应度测评。成绩当场向本人公布,但不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组织考察的量化评价指标之一。为了发挥各市州、县(市、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测试阶段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方法。
记者问:请问在提高这次公选的公开透明度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这次公选,我们确定了全程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做到凡是能公开的都进行公开,及时让广大干部群众周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信息公开。具体做到“六公开”,即总体设计和阶段安排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情况公开、笔试面试测试方式和成绩公开、组织考察办法和人选公开、人选信息和政绩在考察范围内公开、决定任命程序和结果公开。另一方面是加强新闻宣传。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辟宣传专栏、录制访谈节目、制作专题片、录播面试实况等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公选情况。这次公选,我们计划召开4次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公选工作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和总体成效等。同时,还设置了热线电话,随时为干部群众答疑解惑,听取意见建议。总之,我们将通过信息公开和新闻宣传,着力提高这次公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记者问:请问这次公选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怎样报
— 9 — 名?如何方便外地考生报名?
答:这次公选6月25日发布公选公告,7月5日正式开始报名,7月11日报名截止。应当说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发布的范围比较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以及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都发布了公告。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公开选拔,特别是让省外干部充分了解吉林的省情、职位的情况,有比较充足的考虑时间,使更多的优秀干部参与到公选中来。这次公选报名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不受理现场报名,主要是考虑为报名人员节约时间、节省开支,特别是方便外省人员报名。
第四篇:新版规则答记者问
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配套
制定、修订业务制度的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3年12月30日 17:
321.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本次发布的业务规则有哪些新内容?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和修订后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配套修订、制定和发布14项业务制度。
其中配套制定的业务制度有8项,包括“股票转让细则”、“股票发行业务细则”及四项指引、“证券代码、证券简称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境内企业挂牌有关事项的公告”。主要内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明确了市场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规则;二是明确了股票发行业务的规则和流程;三是以公告的形式明确了境内企业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有关事项。
配套修订的业务制度有6项,包括“基本业务规则”、“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公开转让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挂牌申请文件内容与格式指引”、“股份公司申请公开转让、股票发行的审查工作流程”和“股票发行业务指南”。主要内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根据《非上市公司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基本业务规则中公司申请挂牌程序、股票发行程序等方面的条款;二是修订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将自然人投资者的准入标准从“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300万元人民币以上”调整为“名下前一交易日日终证券类资产市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本批次业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上位法相衔接并支持市场运行和功能实现的市场制度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面向全国接受企业挂牌申请工作将同步启动。
2.证监会提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发展、资本投入与退出服务,不是以交易为主要目的”,对此应该如何看待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今后市场将有哪些交易方式?其中做市商制度何时能推出?
答: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主要是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股权集中度高,交易需求相对偏弱;另一方面,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致力于发展专业投资市场,投资人大多数为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资本等专业机构,以长期投资为主。交易需求决定制度供给,挂牌公司和投资者结构等特点决定了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股票交易不会有主板市场的高换手率。但适当的市场流动性是交易场所发挥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的基本前提,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将致力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改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定价和资源配置的功能。首先,放宽挂牌公司股票限售规定,增加市场可流通股票的数量;其次,降低单笔报价委托数量,将最小交易单位调整为1000股;第三,丰富交易方式,通过协议、做市和竞价三种方式,满足挂牌股票多样化的流动性需求。
做市制度方面,全国股份转让系统采用传统竞争性做市商制度,即:股票进行做市转让,必须有两家或两家以上做市商愿意为其做市;做市商应在全国股
份转让系统持续发布买卖双向报价,并在其报价数量范围内按其报价履行与投资者的成交义务;做市转让方式下,投资者与做市商成交,投资者之间不能成交。企业与做市商之间的选择,主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做市商的初始库存股票,可以通过股东挂牌前转让、股票发行和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买入等方式取得。做市商制度的推出,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次创新尝试,为防范风险,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做市商的报价、库存股管理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监管,并对可能出现的违规报价、串通报价、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情形进行重点监察。目前做市商制度的各项技术系统准备正在紧张进行,后续将根据业务、技术准备情况尽快推出。
3.挂牌企业如何进行融资?
答: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致力于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不断丰富融资方式和融资品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挂牌公司可以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公司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资,也可以通过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搭建的服务平台间接融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支持企业在挂牌前、挂牌时和挂牌后施行融资。
就目前而言,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主要通过股票发行融资。特点有以下方面:一是程序简化、融资快速、事后备案;股票发行没有财务条件,挂牌公司可以自主掌握发行的全部流程,只需在发行验资完成后,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提交备案材料,不会因为事前审批而拖延发行进度。二是公司自治、按需融资、不强制限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股票发行的新增股份不强制限售,对每次发行间隔也不作强制规定,公司可以实现按需融资。三是定价方式多元化;挂牌公司可以通过路演等方式推介、通过询价等方式确定发行对象和发行价格,也可以与特定发行对象协商谈判确定发行价格。四是认购形式多样化;发行对象除可以用现金认购外,还可以用其他非现金资产认购。
4.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境内注册的境外上市公司可以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发行优先股,对此,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将如何对接与安排?
答:《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证监会公布了《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证监会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非上市公众公司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相关制度,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也在制定配套的业务规则,并将统筹考虑境内注册的境外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的具体落实。
5.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设计的主要考虑是什么,此次为何将个人投资者门槛调整至500万,今后投资者准入的门槛是否会调整?
答: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整体上属于专业投资市场,须建立与中小微企业风险相匹配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中小微企业业绩波动较大、经营风险较高,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二是多元化的专业投资者结构是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和市场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市场功能的创新;三是发展专业投资市场符合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自律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培育理性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市场文化。
针对自然人投资者,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从财务状况、投资经验、专业知识等维度严格准入条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扩大试点后挂牌公司的社会关注度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风险外溢的波及面更广,需要更加审慎地控制市场风险;二是着眼于深化市场功能和提高市场效率,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将加大力度,需要以严格的准入管理为市场创新的风险控制留出空间;三是机构与自然人标准趋同,更有利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执行。经过系统测算,将自然人
投资者的准入标准调整至500万元证券类资产符合市场发展和风险防控的要求。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正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人队伍,鼓励和推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引导和鼓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出定向投资产品。达不到“500万元证券类资产”标准的自然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上述定向投资产品参与市场。
投资人准入门槛也非一成不变,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将根据市场发展阶段、投资人队伍的成熟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做出相应调整。
6.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交易系统何时能上线?
答: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正抓紧推进交易支持平台建设,计划于2014年年中上线运行,首先实现挂牌股票的协议转让,根据市场准备情况再逐步实现做市转让、竞价转让。在交易支持平台正式上线前,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交易结算相关事项仍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过渡期股票转让暂行办法》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过渡期登记结算暂行办法》执行。
7.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如何向沪深交易所直接申请上
市交易?
答:按照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可以直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上市的前提是挂牌公司必须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股票上市条件,在股本总额、股权分散程度、公司规范经营、财务报告真实性等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坚持开放发展的市场化理念,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条件,自主选择进入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根据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如挂牌公司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向其他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挂牌公司应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申请暂停转让;如中国证监会核准挂牌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其他证券交易所同意挂牌公司股票上市,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将终止其股票挂牌。上述规则已为挂牌企业转板做出了相应的程序安排。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充分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畅通与交易所市场的有机衔接机制。
8.区域股权市场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之间是否存在便捷转板通道?
答:根据国务院决定,在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进行股权非公开转让的公司也可以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必须符合《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的规定;二是股份公司必须符合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条件。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鼓励满足上述条件的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挂牌公司申请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原则上,运行发展规范的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挂牌公司可更为便捷、高效地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将根据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和中国证监会的部署进一步研究更为便捷、顺畅的衔接机制。
9.扩大试点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审核标准、程序、流程有没有变化? 答:扩大试点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挂牌企业的审核标准没有变化。根据“国务院决定”和新公布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对涉及与中国证监会衔接的程序和机制做了相应的修改。
今后,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证监会豁免核准,不再进行“事前”审核,也不出具批复文件,由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进行自律审查,企业审查通过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直接出具同意挂牌的函。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在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文件后,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申请办理挂牌手续。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但也不仅限于中小微企业。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全国范围内凡符合挂牌准入条件、满足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内容基本要求的企业,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原则上都将同意其挂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在挂牌审查中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引导挂牌企业如实披露信息和依法合规经营;挂牌条件不设置财务指标,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不对挂牌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作判断,引导市场中介机构和投资人自主选择。
根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及相关细则指引,挂牌准入的审查标准包括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业务明确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治理机制健全且合法规范经营、股权明晰且股票发行和转让合法合规、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申请挂牌公司符合基本标准的,原则上同意其挂牌申请,在此基础上完善信息披露。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挂牌前须完成股份制改造。所有申请挂牌的企业须有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备案从事推荐业务的证券公司(主办券商)推荐,同时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专业意见。
10.扩大试点后,企业申请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是否会形成排队现象?
答:为迎接扩大试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已经在组织建设、工作流程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和优化。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精干的员工队伍,完全能保证挂牌审核等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已建立起简易、高效的审核流程。据统计,2013年新规则实施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从受理材料到出具审查意见通常在30个工作日左右。加上中国证监会出具核准挂牌公司公开转让文件的时间,从申报材料至挂牌完成一般不超过40个工作日。为便于市场各方参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正在加紧推进“电子化报送、网络化沟通”的办公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不做规模限制,也不做节奏调控。扩大试点后,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会继续提高审查工作效率、简化审查流程,企业挂牌不会出现排队现象。
11.持续督导主要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要由主办券商对挂牌公司进行持续督导?
答: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实行主办券商制度,主办券商需要在公司挂牌期间履行持续督导义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指导和督促挂牌公司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其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审查;二是指导和督促挂牌公司完善治理机制,提高规范运作水平;三是对挂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进行培训;四是对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五是在发现挂牌公司存在不规范行为时,及时向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报告,并视情况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将发布主办券商持续督导工作指引,明确和细化主办券商持续督导职责。
要求主办券商对挂牌公司进行持续督导,一是发挥市场的培育功能,帮助挂牌公司尽快熟悉资本市场,为其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主办券商通过持续督导可以优先为挂牌公司提供融资、做市、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服务,建立主办券商权责利相统一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主办券商推荐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挂牌,与中小企业共成长。
12.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退出机制如何考虑?
答:“有进有退”、“新陈代谢”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为挂牌公司提供了市场化的准入途径,也提供了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根据业务规则,挂牌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终止其股票挂牌:
(一)中国证监会核准其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证券交易所同意其股票上市;
(二)终止挂牌申请获得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报告或者半报告的,自期满之日起两个月内仍未披露报告或半报告;
(四)主办券商与挂牌公司解除持续督导协议,挂牌公司未能在股票暂停转让之日起三个月内与其他主办券商签署持续督导协议的;
(五)挂牌公司经清算组或管理人清算并注销公司登记的;
(六)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导致公司终止挂牌的情形消除后,经公司申请、主办券商推荐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公司股票可以重新挂牌。
退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将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根据企业意愿,我们可提供非公开转让、登记托管等相关服务;市场规模拓展到一定阶段,我们也将根据需要在市场内部进行分层管理。
第五篇:四项监督答记者问
最近,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以下分别简称《有关事项报告办法》、《“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离任检查办法》)。在上述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颁布实施之际,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请您介绍一下颁布实施这四项监督制度的主要背景、过程和目的。
答:2002年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从两年来开展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看,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仍然比较突出。
为此,中央组织部组织力量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从2007年起正式会同中央纪委研究起草《责任追究办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先后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于2010年3月7日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央组织部同步研究起草了其他三个办法,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于2010年3月9日由中央组织部印发。颁布实施这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就是要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问:这次集中出台四项监督制度,在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答: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二是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四是改进了监督视角,完善了监督方法,不仅要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要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低这个结果,这对于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表面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风”的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问:监督制度一般都具有预防功能,这四项监督制度在发挥警示和预防作用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答:坚持惩教结合、注重预防,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方针,这四项监督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责任追究办法》列出了应当追究责任的39种主要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处理措施,使各类相关人员都清楚地知道,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哪些行为会受到追究,从而树起“警示牌”、架起“高压线”,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虽然实施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后”,但它会激励、约束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选人用人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对规范选人用人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离任检查办法》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本身就是一项事前把关和预防制度。制定和实施这四项监督制度,不仅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而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筑起了一道防范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防火墙”。
问:《责任追究办法》在界定责任主体、划分责任情形上是如何规定的?
答:《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将责任追究对象划分为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等5个大类;对每一类责任追究对象,针对其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职责和权限的不同,分别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主要情形,共39种。这5大类责任主体和39种责任情形都比较具体,用人上出了问题,有没有违规失责情形,应当追究谁的责任和怎样追究责任,规定得比较清楚,在解决责任认定难的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问: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调查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责任追究办法》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责任追究的实际情况,《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纪检监察机关在受理举报、查办案件等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对应当进行调查处理而不进行调查处理的,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也要追究责任。
问:发现干部“带病提拔”如何追究选人用人责任?
答:少数干部“带病提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干部“带病提拔”,有的是由于“带病提拔”的干部问题隐藏很深,在提拔任用前没有发现;有的则是由于选拔任用工作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用人失察失误。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责任追究办法》设立了“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规定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其中,对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方式有哪些?
答: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责任追究的方式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5种措施。纪律处分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作出。其中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问: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影响期是如何把握和规定的?
答:鉴于选人用人中的违规失责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影响期坚持了从严的原则。规定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纪律处分的,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影响期。同时受到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问:《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规定这12种报告事项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其中有些是容易产生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问题,有些是容易让干部群众对用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的问题。12种报告事项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事项,包括越级提拔干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等5种情况;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事项,包括破格提拔干部,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被问责领导干部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等7种情况。通过实施报告制度,实行事前把关,以有效地强化对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防范用人上违规现象发生。
问:对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情况,发现之后将如何处理?
答:按照规定报告有关事项,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条重要纪律。对应当事先报告而未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项,《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凡违反本办法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应当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将此列为责任追究情形之一,明确对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将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问:《“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中,为什么要设计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答: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干部选得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逐人进行评议,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的延伸,以具体到人求深入。将两项评议结果进行对照、综合分析,有利于客观评价一个地区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有利于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
问: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是否也要开展“一报告两评议”?
答: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或者考核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也就是说,凡是有干部任免权的地区和单位党委(党组),都将普遍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
问:按照规定普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后,各地区、各单位每年都将形成一个评议结果,对这些评议结果将如何运用?
答:用好民主评议结果是“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每年“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结束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及时向各地区、各单位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并将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按照规定,对民主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予以表扬;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要按照《责任追究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问:实施《离任检查办法》,如果离任检查的民主评议结果较差,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答:对此,《离任检查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离任检查民主评议中,干部群众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对其任职地区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经组织考核认定,要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提拔使用的资格。
问:离任检查发现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如何处理?
答:按照《离任检查办法》规定,检查发现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问题的,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要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属实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对于拟提拔使用的,先取消其提拔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问:如何保证四项监督制度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答:抓落实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抓具体、使狠劲,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中央组织部针对每一项制度的要点和特点,分别研究提出了抓好贯彻实施的若干具体措施。比如,为抓好《责任追究办法》的贯彻实施,将推动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尽快开通网上举报,健全完善全国组织系统信访举报、“12380”电话举报和网上举报“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认真执行立项督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举报查核工作责任制,做到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必查,实名举报必查,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督促各地区、各单位制定和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办法,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同时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定期将实施责任追究情况特别是对“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情况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发现落实制度不到位的,将及时进行纠正和问责。要以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记者 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