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季度货币政策走势
二季度货币政策走势
1.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http://zzhz.zjol.com.cn/05zzhz/system/2011/05/03/017490741.shtml 预测摘要:第五部分 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当前,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球经济总体在曲折和波动中保持复苏态势,外部环境总体改善。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消费增长空间广阔,城镇化发展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劳动力等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和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总体看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依然充足。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指标较为平稳,仍处在较高的水平上。其中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与上季基本持平,就业预期改善,为2009年以来的最好状况。企业家市场需求预期指数和国内订单预期指数较上季分别提高1.7个和2.0个百分点,出口订单预期指数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回升,较上季提高3.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也普遍反映项目储备多、企业信贷需求旺,贷款仍有扩张压力。需继续把握好宏观总量调控的任务。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较强,改善民生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速下降、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放缓。要更加注意通过结构调整和改革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拓展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在空间。随着经济增长态势进一步巩固,价格较快上涨成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应当看到,货币信贷增速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保持回落态势,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库存充裕,主要工业品供给能力充足,都有助于抑制未来价格上涨。但当前全球货币条件依然宽松,流动性总体充裕,大量资金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经济总体趋好的大背景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持续较快上涨,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上升,加之前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投资规模大幅度扩张,在建项目较多,总需求回升较快,这些都推动全社会通胀预期增强,价格上行压力加大。此外,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服务业领域中劳动力成本涨幅可能会明显超出其生产率增长,导致价格出现上涨趋势,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逐步理顺,这些因素有可能系统性地推高价格水平。宏观政策需要防范结构性和趋势性的价格上涨与通胀预期交织影响,相互推动,从而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有所减弱,显示政策调控正在发挥作用,但总体看通胀预期仍处于较高水平。认为目前房价过高的居民占比较高,是2009年第一季度有统计以来仅次于上年末的第二高值。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意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方面要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同时着力优化结构,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也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巩固和加强前期调控成果,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准备金工具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其运用力度和调整空间取决于多个可变的条件,因此并不存在绝对上限。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二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及银行体系稳健性状况等进行适度调整,继续实施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并激励金融机构自我保持稳健和调整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资产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三是着力优化结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把握好贷款投放进度和节奏,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按照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做好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发展消费信贷,支持扩大内需。继续做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
四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能力,根据“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和基础条件,通过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价格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参考一篮子
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推动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
五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继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持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品质,切实履行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继续推进中国农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全面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继续稳步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进一步做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前期研究工作。
2.2.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外松内紧中回归均衡增长:
第二篇:06年至今货币政策与股票总体走势的关系
06年至今货币政策与股票总体走势的关系1、06-07年:06年总体来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06年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增幅总体上小于前两年的水平,货币市场利率稳定上行。为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央行多次上调了金融机构贷款、存款的基准利率。
07年实施的是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6次调高利率,调高到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4.14%、贷款利率为7.4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上调10次,从9%上调至14.5%。且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上半年GDP增速从2006年的11.6%进一步上升到12.2%,CPI涨幅从2006年的1.5%上升到3.2%。国内及亚洲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使我国要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2007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低0.2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股市由于价值偏低、股改启动、大量的外资流入,经历了一轮牛市。指数一路有1000多点走高至6000点,两年时间上涨了500%。
分析:2006年央行连续推出收紧性货币政策的目的是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信贷规模,而不是调控股市。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于地产股和金融类股票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利好。且基金迅速、大量的注入股市,对于大盘的飙涨起了推动作。另外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重要原因。在宏观调控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股市的融资政策不断放松,吸引了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入场,推动了股市行情持续不断的上涨。
2、08年:08年的上半年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采取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而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之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的是名义上稳健,实际上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上证指数由1月14日的最高点5522一路狂跌到10月28日的最低点166。5522点与1664点相差3858点。开年第一个交易日2009.01.05的1880点。
分析:08年的经济危机使得金融机构受到损失,资金不断地从股市撤出,流通市值减少,股票价格也相应的减少。同时,去年央行多次调高利率,按常理股市应该是下跌。然而07年股市却大涨,这也使得市场里的资金不足,股票市场内外压力都很大。而且07年的股市大涨使得股市价格严重背离价值,所以必然会回归价值。下跌也是对股市疯狂上涨的修正。
3、09年:09年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年定存利率从10 月开始下调,到12 月已经降至2.25%。存款准备金率也相应下调。2009 年1-3 月,每月新增贷款连续超过1 万亿。到3 月份,M2 增速已经达到25%,为近10 年来的新高。2009 年8 月5 日,中国央行发布《2009 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7 月份中国银行业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又较前几个月明显下跌,仅为3559 亿元。
股市今年前七个月的单边上扬走势,沪市股指于7月23日实现自去年最低点1664点的翻倍目标,深市股指则于6月18日实现自去年5577点的翻倍目标。沪市创出年内高点3478点,深市创出年内高点14096点。沪市全年涨幅为72.53%,深市全年涨幅为104.92%,两市涨幅差32.39%。创业板经十年酝酿和充分准备,于10月23日正式开市,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集体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106%。第二批八家上市公司于12月24日集体上市,平均涨幅为45%。截至12月25日,创业板36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03倍,总市值为1574.49亿元,总流通市值为292.07亿元,分别为主板市场的1/137和1/471。
分析: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A 股市场强劲反弹,到2009年8 月4 日,上证指数收于3471 点,上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约为30 倍。但央行“动态微调”的说法使市场大为紧张,经历过2008 年大跌的A 股市场犹如惊弓之鸟,担心宽松的货币政策发生改变,大幅下跌,到8 月31 日,上证指数收于2667.7 点,跌幅超过20%。之后中国政府反复强调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8 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又略有好转,恢复到4104 亿元,市场才止跌回升。11月份M1、M2同比增涨34.6%和29.6%,远远高于过去的平均水平,为货币市场提供了流动性。
4、10年:10年货币政策从抑制通胀角度出发,由侧重于“宽松”转向“适度”。央行开始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步回收市场流动性。在货币市场操作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停滞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12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开始回落,M1和M2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了2.25和2.02个百分点,降至32.35%和27.68%。尽管如此,仍然比上年末分别高出23.29和9.86个百分点。
股票市场在2010年上半年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时期。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基本上已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是世界各大国中最好的,为避免全球经济二次回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我国股市却在3000一3100点徘徊了一段时间后,于4月19日后迅速下跌。截至的6月20日,已从今年l月初的3289点跌至2505点,跌幅达23.8%,成为2010年上半年世界各国股市表现最差的市场之一。而由于2010年9月9日的“禁炒令”,2010年沪指全年跌14.31%。总的来说就是股票市场震荡了一年。
分析:由于货币政策的转向,资金开始回到市场上。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实体经济不断出现亮点,股票市场里的资金相应的减少。从而使得股市振荡下跌。而全年的适度的政策也使得股票市场资金不足,后劲不足。2010年初出台的7.5万亿的信贷规模计划对2010年上半年的股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因为该计划比上一的实际信贷增量少了两成多。但2010年中,随着经济“二次探底”担忧的加剧,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投放了大量资金,股市开始见底并出现快速回升。至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的基调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使正在上升的股市出现快速回调。
5、11年:11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1月份到7月份呈逐步上涨走势,1月份CPI是上半年最低4.9%,7月份CPI是全年最高6.5%,下半年,CPI连续回落,呈逐步下降走势,12月份CPI为4.1%,是2011年全年新低。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猪肉价格的暴涨成为2011年推动CPI同比上涨的主要原因)CPI继续回落为货币政策微调创造条件。2011年上半年,央行曾6次(1月到6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一次调整为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年来首次),型金融机构21.00%,中小金融机构17.50%。
2011年,中国股市走势,不仅创下10年零涨幅的记录,而且被不少财经媒体冠名为“熊霸全球”,因为国内的股指期货从一季度末的年内高点3450点下跌至四季度末的年内低点2295点,累计跌幅达33.62%。
2011年股指期货走势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1-4月,期指从年初的3030点一路上涨至3450点。主要原因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方案出台、通货膨胀初期时企业整体收益增加、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出台后不久导致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等因素刺激。即使国家已经开始动用货币工具来收紧流动性,但是此时出台的对股市本因构成利空的政策,被市场的做多热情所掩盖。
2011年5-12月,期指步入“漫漫熊途”,展开单边下跌行情,从3450点跌至2295点。主要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导致全球金融市场为之动荡,投资者避险情绪的攀升,使其纷纷抛售风险类资产,令资产价格急剧下跌,此外,国内宏观调控措施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房地产市场的增速明显下滑,并且有萎缩迹象,令市场对经济增速的下滑速度产生过度担忧情绪,加之企业的库存再度增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面临资金成本上升和外围市场的不确定性局面,其生存也出现了困难,再度遭遇投资者抛售,甚至热钱也开始撤离中国市场,一时间市场流动性急转直下,股市更是在IPO大行其道之下呈现弱势格局。
分析: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总体部署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控制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因此,股票市场面临的资金环境不可能比2010年更好。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政策的实施和落实情况,从2010年情况看,尽管银行表内信贷增加7.9万亿,接近年初制定的7.5万亿的计划,但银行表外信贷数量较大,以“社会融资总量”计算,2010年与2009年基本一致。如果在2011年将银行表外信贷业务纳入表内计算,而信贷总量依然不变,则资金面必然紧张。
在股价不断下跌过程中,交易量越来越萎缩,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在减少。多数人选择观望,对未来经济或市场趋势把握不准。
6、12年:12年实施有偏紧到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从12年开始,上证指数由2195.58涨至2316.8,深圳诚指由8769.48涨至9852.54,总体来说是振荡上涨。且12新股发行改革,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对新股认购账户的管理、对新股交易特点的信息揭示,成效有待考证。
分析:今年走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来说虽然有震荡但总体上还是上涨的。而且今年国际的市场政策面明显好于去年。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中央也有了预调、微调的基本方针。有政策鼓励,上升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篇:货币政策专题
我国货币政策浅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简单探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有效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进一步的深化,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制定各种政策。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国货币形势与国际货币形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1、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3年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5年3月,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把这一货币政策目标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就从本质上坚持了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四类: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二是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三是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到2000年底,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业务总量中,中央银行贷款占45%。四是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现状
2012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呈缓中趋稳态势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速趋稳。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5.3 万亿元,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政
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根据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满足银行体系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
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仍处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尽显疲弱,国内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在结构性及周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需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和结构性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工作,同时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释放长期增长的潜力。
3、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2012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主要有以下七项内容: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适度和运行平稳。根据不同时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科学安排逆回购操作规模和频率,适时适度增加流动性供给,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四、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六、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七、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4、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敏有效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
货币政策传导的经济基础是企业和居民的行为。金融机构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金融市场建设和中央银行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基础和政策因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央行需要强大,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系起来,并能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款业务。
第二,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求一个市场容量大、信息传递快、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持续的货币市场和一个规模较大、竞争充分、市场一体化程度高、运作效率高、市场预期良好的资本市场,要有比较完善的金融机制。
第三,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求商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企业真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约束,以客户为中心。
第四,在微观经济主体方面,要求工商企业是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居民个人具备较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中介
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的间接传导体系。但在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存在的诸种障碍却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微效。这里仅就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做简要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我国虽然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控制、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但是我国仍然是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同时,使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难以发挥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此外,在公开市场上,由于资金宽松导致央行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困难;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储备受贸易逆差影响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约束,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卖外汇,银行结售汇差构成了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数量限制,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控制乏力,利率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有专家专门就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分析,他们从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入手,根据M-F(Mundell-Fleming)模型,得出结论:在固定汇率制下,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大。从而进一步推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降低。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应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准确把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在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以提高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立主从制度上创新,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2(11).[2]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1999-08.[3]崔建军.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4闫庆悦.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J].济南金融2008(3)
[5]丛明.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2010-12-8
[7]戴根有.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2,(08).[8]李石凯.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中国金融,2010,(23).[9]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03).
第四篇:货币政策专题
1、央行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实现功能的工具有哪些?
答:①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产出和就业的持续增长②金融稳定
工具:货币政策、流动性供给、金融监管 在经济稳定时期主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央行已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工具,可使经济或多或少的在增长和通胀两方面取得平衡。金融危机时,央行最典型的做法是扮演最终借贷人的角色,这也是央行所使用的传统工具。还有第三种工具,即金融管制和监督,也是多数央行都具有的工具。【两个根本性的工具,即银行的货币政策和最终贷款人职能。】
2、Baghot法则。答:恐慌期间,央行应自由地放贷,无论谁上门,只要他有抵押品,央行就该给他钱。而在银行业恐慌期,央行也必须持有那些优质的抵押品,确保未来可拿回自己的钱,抵押品除了优质的,还可以此为依据对贷款额进行打折,比如对方只能借相当于抵押品一半价值的钱,还要支付惩罚性的利息。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试图从混乱局势中渔利,如果他们愿支付略高一些的利息,就表明它们确实急需要钱。【在金融危机时,银行应当慷慨放贷,但只放给经营稳健、拥有优质抵押品的公司,而且要以足够高的、能吓走非急用钱者的利率来放贷。必须要有抵押物,担保品必须健康,要有惩罚性的利率。】
3、金本位的缺点有哪些?
答:浪费资源、人力②央行没有太大的范围调控货币,央行不能灵活的调节,缺乏弹性,顺周期没法逆经济周期③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剥夺了国家独立管理的权力④质疑黄金储量与货币不对等,有可能遭受到投机者的攻击,黄金自身价值的变化,有可能出现通胀或通缩。⑤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与黄金的输出入;⑥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的增长。
劣势补充:作为金本位还存在其他一些更严重的金融和经济隐忧,其一便是金本位对货币供应的影响。金本位一旦确定了,货币供应的规模也基本定型,那么央行就没有太多空间利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由于实行货币供应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央行失去了在衰退时降低利率或在通胀期提高利率的弹性。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因一系列坏政策等等的原因出现突然震荡或调整,与这个国家货币挂钩的其他国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金本位下经济体中货币数量根据黄金数量等因素而变化。
优点:创造了货币的稳定价值。
4、伯南克如何评价美联储在大萧条中的表现?
答:就货币政策而言,基本结论是,美联储因众多原因未能如大家所期望的在经济深度衰退时放松货币政策,因为它希望阻止股市的投机,因为它希望维持金本位制。出于多种原因,美联储未能放松货币政策,或至少放松得不是很多。因此我们未能获得货币政策本应提供的那种对经济下滑的抵消作用。②美联储责任另外部分的内容当然是充当最后贷款者。美联储再一次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对银行挤兑反应不充分,放任银行系统随着众多银行的倒闭急剧衰退。结果全国出现银行倒闭潮。
5、伯南克如何评价罗斯福? 罗斯福在处理衰退问题上得到了民众的充分授权。他采取了一系列不同措施。他做的两件事情很大程度抵消了错误即美联储所犯的错误。第一件事是1934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创建,现在如果你是普通的储户,如果银行倒闭你仍会拿到你的钱,所以就不会发生银行挤兑了。事实上,一旦建立存款保险政策,本质上使倒闭银行由数千家降至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政策。罗斯福做的另一件事情,尽管他遮遮掩掩的做的这件事,但他本质上是抛弃了金本位制。通过抛弃金本位制,他使货币政策得以放宽并允许增加货币供应。这结束了通缩并导致1933年1934年短期经济反弹,所以罗斯福做的两件成功事情抵消了美联储未能尽职而引发或加重的问题,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成立、放弃金本位基本上抵消了美联储引发的问题
第五篇: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重难点汇总11—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一、何谓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在西方国家比较概括的提法是: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四、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五、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三、直接信用控制 其手段有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四、间接信用指导 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中国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四、利率指标
五、货币供应量
六、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七、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二、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四、“复归”与“启而不动”
五、“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