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3货币政策
端午节前的几天,中国的银行同业拆息率开始突然上升。虽然拆息率似乎已经见顶,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银行表示他们将审慎处理因信贷快速扩张而带来的流动资产风险,这场风险已经造成了中国股市暴跌。
该声明告诫其他银行应该减少在影子银行市场的风险活动。面对现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并依赖央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央行还指出,银行整体流动资产状况尚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今年前5个月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了16%,比政府的年度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那么,为什么银行系统充裕的货币供给依然不能满足现金需求?银行曹姓发言人说,银行系统运作存在不协调的地方,现金没有流入需要的地方。
曹还说到影子银行贷款类产品的增长在总贷款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
20%。影子银行资金的规模约为20万亿美元。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严重性,为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表示现在愿意放缓经济增速并接受经济短期内遭受影响。
第二篇:货币政策专题
我国货币政策浅析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简单探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有效性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进一步的深化,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制定各种政策。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国货币形势与国际货币形势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1、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3年以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货币政策目标规定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5年3月,公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把这一货币政策目标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这样就从本质上坚持了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1998年在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分四类: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二是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三是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到2000年底,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业务总量中,中央银行贷款占45%。四是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2、我国货币政策现状
2012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呈缓中趋稳态势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出口增速有所回升。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速趋稳。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5.3 万亿元,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政
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根据流动性供给格局的变化,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满足银行体系合理的流动性需求,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优化信贷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
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中国仍处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转变。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尽显疲弱,国内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在结构性及周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需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和结构性变化把握好宏观调控工作,同时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释放长期增长的潜力。
3、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2012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主要有以下七项内容: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适度和运行平稳。根据不同时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科学安排逆回购操作规模和频率,适时适度增加流动性供给,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四、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六、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七、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4、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是各国中央银行关注的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灵敏有效是货币政策有效的基础。
货币政策传导的经济基础是企业和居民的行为。金融机构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金融市场建设和中央银行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基础和政策因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央行需要强大,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能有效地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系起来,并能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放款业务。
第二,在金融市场方面,要求一个市场容量大、信息传递快、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跃持续的货币市场和一个规模较大、竞争充分、市场一体化程度高、运作效率高、市场预期良好的资本市场,要有比较完善的金融机制。
第三,在金融机构方面,要求商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企业真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约束,以客户为中心。
第四,在微观经济主体方面,要求工商企业是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居民个人具备较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中介
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的间接传导体系。但在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存在的诸种障碍却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微效。这里仅就中央银行层面上的障碍做简要分析。
货币政策传导在中央银行层面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但同时实行利率管制,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我国虽然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的上限控制、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但是我国仍然是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同时,使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难以发挥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此外,在公开市场上,由于资金宽松导致央行收回资金容易,投放资金困难;在外汇市场上,外汇储备受贸易逆差影响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约束,央行只能被动地买卖外汇,银行结售汇差构成了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数量限制,导致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控制乏力,利率机制作用难以发挥。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有专家专门就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分析,他们从固定汇率制下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入手,根据M-F(Mundell-Fleming)模型,得出结论:在固定汇率制下,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大。从而进一步推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将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降低。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建立和完善适应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准确把握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在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以提高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立主从制度上创新,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2(11).[2]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1999-08.[3]崔建军.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J].[4闫庆悦.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J].济南金融2008(3)
[5]丛明.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2010-12-8
[7]戴根有.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2,(08).[8]李石凯.从货币供应量变化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J].中国金融,2010,(23).[9]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03).
第三篇:货币政策专题
1、央行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实现功能的工具有哪些?
答:①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产出和就业的持续增长②金融稳定
工具:货币政策、流动性供给、金融监管 在经济稳定时期主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央行已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工具,可使经济或多或少的在增长和通胀两方面取得平衡。金融危机时,央行最典型的做法是扮演最终借贷人的角色,这也是央行所使用的传统工具。还有第三种工具,即金融管制和监督,也是多数央行都具有的工具。【两个根本性的工具,即银行的货币政策和最终贷款人职能。】
2、Baghot法则。答:恐慌期间,央行应自由地放贷,无论谁上门,只要他有抵押品,央行就该给他钱。而在银行业恐慌期,央行也必须持有那些优质的抵押品,确保未来可拿回自己的钱,抵押品除了优质的,还可以此为依据对贷款额进行打折,比如对方只能借相当于抵押品一半价值的钱,还要支付惩罚性的利息。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试图从混乱局势中渔利,如果他们愿支付略高一些的利息,就表明它们确实急需要钱。【在金融危机时,银行应当慷慨放贷,但只放给经营稳健、拥有优质抵押品的公司,而且要以足够高的、能吓走非急用钱者的利率来放贷。必须要有抵押物,担保品必须健康,要有惩罚性的利率。】
3、金本位的缺点有哪些?
答:浪费资源、人力②央行没有太大的范围调控货币,央行不能灵活的调节,缺乏弹性,顺周期没法逆经济周期③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剥夺了国家独立管理的权力④质疑黄金储量与货币不对等,有可能遭受到投机者的攻击,黄金自身价值的变化,有可能出现通胀或通缩。⑤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与黄金的输出入;⑥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的增长。
劣势补充:作为金本位还存在其他一些更严重的金融和经济隐忧,其一便是金本位对货币供应的影响。金本位一旦确定了,货币供应的规模也基本定型,那么央行就没有太多空间利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由于实行货币供应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央行失去了在衰退时降低利率或在通胀期提高利率的弹性。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因一系列坏政策等等的原因出现突然震荡或调整,与这个国家货币挂钩的其他国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金本位下经济体中货币数量根据黄金数量等因素而变化。
优点:创造了货币的稳定价值。
4、伯南克如何评价美联储在大萧条中的表现?
答:就货币政策而言,基本结论是,美联储因众多原因未能如大家所期望的在经济深度衰退时放松货币政策,因为它希望阻止股市的投机,因为它希望维持金本位制。出于多种原因,美联储未能放松货币政策,或至少放松得不是很多。因此我们未能获得货币政策本应提供的那种对经济下滑的抵消作用。②美联储责任另外部分的内容当然是充当最后贷款者。美联储再一次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它对银行挤兑反应不充分,放任银行系统随着众多银行的倒闭急剧衰退。结果全国出现银行倒闭潮。
5、伯南克如何评价罗斯福? 罗斯福在处理衰退问题上得到了民众的充分授权。他采取了一系列不同措施。他做的两件事情很大程度抵消了错误即美联储所犯的错误。第一件事是1934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创建,现在如果你是普通的储户,如果银行倒闭你仍会拿到你的钱,所以就不会发生银行挤兑了。事实上,一旦建立存款保险政策,本质上使倒闭银行由数千家降至零。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政策。罗斯福做的另一件事情,尽管他遮遮掩掩的做的这件事,但他本质上是抛弃了金本位制。通过抛弃金本位制,他使货币政策得以放宽并允许增加货币供应。这结束了通缩并导致1933年1934年短期经济反弹,所以罗斯福做的两件成功事情抵消了美联储未能尽职而引发或加重的问题,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成立、放弃金本位基本上抵消了美联储引发的问题
第四篇: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重难点汇总11—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一、何谓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在西方国家比较概括的提法是: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四、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五、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三、直接信用控制 其手段有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四、间接信用指导 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中国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四、利率指标
五、货币供应量
六、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七、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二、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四、“复归”与“启而不动”
五、“软着陆”
第五篇:货币政策
09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就必须改变多年来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为投资提供资本,为拉动消费增加资金,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力保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促进物价稳定(不通缩)、经济增长。
1月6日闭幕的央行工作会议奠定了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尤其是会议强调要大力发挥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的作用,释放出将执行旨在扩大信贷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适当增加信贷投放总量的信贷政策信号。
事实上,通过担保公司融资、集资,地下钱庄放贷,乃至高利贷、私人借贷等民间融资,一直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这种途径融资以应急用。央行肯定地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民间金融获得民间资本,甚至可以公开通过以前不允许或不鼓励的渠道借来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中小企业的信贷渠道,缓解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紧缺的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的,货币政策涉及银行利率的调节,现阶段,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国家降低了银行存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国民消费和减轻大中企业的贷款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在生产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出口锐减,因此要不断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保八,拉动内需,等都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的目的!也是今年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
效果: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19元。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2009年天量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泡沫、资产质量等风险。
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协议有效期为3年。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00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9]24号),提出继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或参照其定价。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有效期3年。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 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2月23日,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6日至27日,召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4号),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原《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与《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合并,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3年。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9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汇发[2009]14号),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5号),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有效期3年。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进一步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开展。
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5月6日,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平衡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
5月14日和6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分别批准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银行(中国)两家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40亿元和30亿元。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6次例会决定,对福建等12个省(区、市)辖内39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27亿元。
5月27日,发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登记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09]78号),明晰贸易信贷登记管理职责,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稳定外需。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二季度例会。
6月29日,银行间市场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9〕第10号,公布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规范试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防范相关业务风险,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7月3日,为贯彻落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银发〔2009〕212号)。
7月13日,为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有关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事宜,便于试点企业和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汇综发〔2009〕90号)。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引导其注重贷款平稳适度增长。
8月5日,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9〕第14号,明确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债条件,规范两类机构的发债行为。
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7次例会决定,对辽宁省辖内5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额度为4亿元,对四川等9个省(区、市)辖内2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5亿元。
9月9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9〕284号),要求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三季度例会。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政策二司。
11月11日,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11日,为促进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的合理竞争,进一步提升我国个人兑换服务的整体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9]54号)。
11月1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8次例会决定,对四川等11个省(区、市)辖内22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40亿元。
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386号),提出金融业要保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合理的资金需求,着力扩大内需、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