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8年的货币政策
1998年的货币政策
经济10Q4时敏20103002142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浪潮已席卷了几乎整个亚洲,中国的经济在此次危机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便减轻此次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使我国能在金融危机的迷雾中迅速走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并且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1998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四是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国家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货币政策的合理适当的利用,可以使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是:
一、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二、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三、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1998年,国家通过对经济政策的宏观调控,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使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稳定币值的内在要求。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要控制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货币供应,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央银行运用的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的再次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并朝着平稳快速的方向前进。结合1998年应对金融危机的经历来看,为了应对目前的金融状况,我国应该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货币环境,长远来看,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货币政策
09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就必须改变多年来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为投资提供资本,为拉动消费增加资金,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力保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促进物价稳定(不通缩)、经济增长。
1月6日闭幕的央行工作会议奠定了2009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尤其是会议强调要大力发挥直接融资和民间融资的作用,释放出将执行旨在扩大信贷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适当增加信贷投放总量的信贷政策信号。
事实上,通过担保公司融资、集资,地下钱庄放贷,乃至高利贷、私人借贷等民间融资,一直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这种途径融资以应急用。央行肯定地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使得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民间金融获得民间资本,甚至可以公开通过以前不允许或不鼓励的渠道借来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中小企业的信贷渠道,缓解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紧缺的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用的,货币政策涉及银行利率的调节,现阶段,为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国家降低了银行存贷款利率,目的在于刺激国民消费和减轻大中企业的贷款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在生产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出口锐减,因此要不断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保八,拉动内需,等都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的目的!也是今年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
效果:总体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下降,6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年初下降0.58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19元。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2009年天量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泡沫、资产质量等风险。
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取消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须超过5亿元才可交易流通的限制条件,为中小企业通过发债进行小额融资创造了较好的政策条件。
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协议有效期为3年。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200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09]24号),提出继续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积极推动金融产品以Shibor为基准定价或参照其定价。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协议有效期3年。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 支持春耕备耕 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适当调整完善了支农再贷款政策,同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2月23日,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月26日至27日,召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5次例会决定,对安徽等14个省(区)辖内9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36亿元。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4号),同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将原《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与《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主协议》合并,发布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使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均受统一的主协议管辖。
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有效期3年。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2009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情况的通知》(汇发[2009]14号),适当上调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强调增量部分全部用于支持境内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5号),允许基金管理公司以特定资产管理组合名义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并对其业务运作进行了规范。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有效期3年。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提高金融债券发行审核的透明度,健全市场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进一步规范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开展。
4月8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一季度例会。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5月6日,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平衡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
5月14日和6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分别批准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银行(中国)两家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40亿元和30亿元。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6次例会决定,对福建等12个省(区、市)辖内39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27亿元。
5月27日,发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6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登记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09]78号),明晰贸易信贷登记管理职责,改进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促进贸易便利化,进一步稳定外需。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二季度例会。
6月29日,银行间市场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
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9〕第10号,公布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规范试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防范相关业务风险,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7月3日,为贯彻落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银发〔2009〕212号)。
7月13日,为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有关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事宜,便于试点企业和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汇综发〔2009〕90号)。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7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贷款增长过快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引导其注重贷款平稳适度增长。
8月5日,发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公告〔2009〕第14号,明确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债条件,规范两类机构的发债行为。
9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7次例会决定,对辽宁省辖内5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额度为4亿元,对四川等9个省(区、市)辖内2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5亿元。
9月9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9〕284号),要求加大金融对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做好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三季度例会。
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09年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政策二司。
11月11日,发布《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11日,为促进个人本外币兑换市场的合理竞争,进一步提升我国个人兑换服务的整体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扩大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通知》(汇发[2009]54号)。
11月1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
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兑付考核评审委员会第18次例会决定,对四川等11个省(区、市)辖内22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额度为40亿元。
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9年第四季度例会。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386号),提出金融业要保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合理的资金需求,着力扩大内需、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完)
第三篇: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重难点汇总11—货币政策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一、何谓货币政策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在西方国家比较概括的提法是: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四、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五、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三、直接信用控制 其手段有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四、间接信用指导 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中国目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政策等。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四、利率指标
五、货币供应量
六、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七、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二、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四、“复归”与“启而不动”
五、“软着陆”
第四篇:2003-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2003年初,经济增长较快,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能源交通等瓶颈(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制约,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解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问题,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调整货币供给结构,从而实现了在防范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同时,缓解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和通货紧缩现象。人民银行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个发行日中,以价格招标方式贴现发行17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1950亿元。
另一方面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措施,调整信贷政策,在控制信用过度扩张的前提下调整了信贷的投向和结构,从而实现了在防范潜在金融风险的同时,支持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4年,(背景)经济增长接近潜在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较旺,煤电油运出现紧张;消费物价涨幅上升;失业率升势趋缓。
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布自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上调再贴现利率。已逐步控制经济局部过热迹象。针对外汇占款快速增长、财政库款波动较大等流动性变化的新情况,全年不同阶段分别采取适度从紧和相对中性的公开市场操作,灵活开展央行票据发行和回购操作,有效对冲外汇占款,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利率(P234中间)
2005年,相比于03、04年,05年的消费物价趋于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7年后正式退场,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
2004年底,央行确定2005年M1(广义货币供应量)和M2(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两个层次的货币供给增长率都为15%。
在2005年贷款增长中消费信贷收缩的力度最大。这是因为,首先,受3月份央行调整房贷政策的影响,个人购房贷款增速放缓。其次,由于目前汽车价格持续下跌,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对车贷普遍持谨慎态度。
我国广义货币供应最主要的原因是2005年以来的进出口顺差以及大量游资进入银行体系产生存款增加。在我国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占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国有银行流动性泛滥。
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7月26日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006年(P233),06年07年经济过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全球利率呈现全面上升态势,其首要原因是经济增速加快,同时原油价格持续处在高位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深化。我国上调利率,保持物价稳定。全球利率上升: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加大
2007年(书)07(紧缩性货币政策):
6次调高利率,调高到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4.14%、贷款利率为 7.4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上调10次,从9%上调至14.5%。
2008年(书)08(扩张性货币政策):
五次调低利率,调低至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为2.25%、贷款利率为
5.31% ;08年调整7次,其中调高了6次,一次调低。从14.5%上升到17%。
2009年,(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面对“三农”、中小企业、就业、助学、灾后重建、消费等改善民生类信贷等工作,加大对产业转移、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融资支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货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对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物价跌幅明显收窄,通货紧缩压力减轻,货币政策在减缓通货紧缩压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中国的超额放贷,不仅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虚拟金融市场,稳定了经济,而且也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复苏。
2010年,(背景)2009年货币政策过度宽松,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大,物价过高,通货膨胀增大。到期的央行票据和外汇占款比重大;外汇储备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2010年10月20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5%、5.56%)(三年来首次加息)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了5次,从15.50% 调高到18%
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改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通胀压力增大。根据我国经济中货币流通数量非常充裕但经济体系的恢复基础尚不十分稳固的具体实际情况,货币调控力度逐步小幅快速加大,连续五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物价涨幅显示出回落迹象的调控目标。2011 年下半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加大通货膨胀控制力度; 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农村金融服务。
第五篇:4-3货币政策
端午节前的几天,中国的银行同业拆息率开始突然上升。虽然拆息率似乎已经见顶,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中国银行表示他们将审慎处理因信贷快速扩张而带来的流动资产风险,这场风险已经造成了中国股市暴跌。
该声明告诫其他银行应该减少在影子银行市场的风险活动。面对现金周转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并依赖央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央行还指出,银行整体流动资产状况尚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今年前5个月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了16%,比政府的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那么,为什么银行系统充裕的货币供给依然不能满足现金需求?银行曹姓发言人说,银行系统运作存在不协调的地方,现金没有流入需要的地方。
曹还说到影子银行贷款类产品的增长在总贷款增长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
20%。影子银行资金的规模约为20万亿美元。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严重性,为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表示现在愿意放缓经济增速并接受经济短期内遭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