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之数学运算试题的预测
华图网校v.huatu.com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之数学运算试题的预测 2014年国考正在火热报名中,在报考了理想的职位后,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复习准备了。然而有些考生对数学运算的准备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是很难入手。之所以这样,我分析是因为数学运算模块较多,并且许多考生,已经参加工作或者应届毕业生,长时间没有接触数学,高中学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又“还”给了原来的数学老师。这里呢,我根据近几年国考数学运算命题的规律和众多省份省考的分析,对2014年国考的数学运算的一些重点考试题型进行一些预测。
行程问题、排列组合仍然会是考察重点。对于行程问题,我们要把握其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对于公式中三个要素的关系也要理解记忆。另外还要掌握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以及相遇、追击、背离等相应的公式,并且流水行船问题中如果已知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求水速和船速的公式也需要考生掌握。基本的公式掌握扎实,是做题的关键。万变不离其宗,行程问题可能其中的过程复杂一点,但是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分析,并且善于画图来进行辅助分析,行程问题类的题目是可以克服的。排列组合题目一直被认为是数学运算中最难的一类题目,我们也要掌握其中的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比如关于组合和排列的计算方法在下面一定要多训练,尽最大努力避免在这个环节上出现失误。关于基本方法,当题目中给出或者暗示我们有主体必须在一起时,我们就要采取捆绑法,而如果题目给出或者暗示我们主体必须不能在一起时,我们就要采取插孔法。另外,对于排列组合中概率问题的解决,要灵活对待。当题目所求的概率正面求解相对容易时,就可以找出总的情况数(或者人数)和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或者人数),直接带入概率公式。而当题目中所求的概率正面求解复杂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先找所求事件的反面,也即是考虑求它的逆向概率,最后用1减去这个逆向概率即可。
最值问题在最近几年的国考比重不断增加,所以对于最值问题的复习我们也要引起重视。对于最值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其中的三种题型,因为针对不同的题型有其特定的做题方法。首先是第一类最不利构造问题,这种题型的题目特征是有这样的字眼:至少„保证„,我们的方法是先找到最不利的情形,亦或者说是找到最糟糕,运气最差的情况,然后再加上1就是最后的结果。第二种题型是多集合反向构造,题目特征是至少„都„,或者是都„至少„,解题方法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反向,即找到不满足条件的个数,第二步是求和,也就是将第一步反向求出的几个数字加起来,第三步是做差,即用总的条件数减去第二步加和之后的结果。第三种题型是构造数列题目,题目特征是最多的„最少是„,或者是最少的„最多是„,排名第„最多(少)是„,解题方法是根据题意先构造出一个满足题目要求的数列,然后通过对这个数列的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以上是我认为在2014年国考中数学运算最有可能考到的一些题型,以及一般的解题方法,希望大家认真复习,考上自己理想的职位。
第二篇:2012国家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四大经典题型总结
0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数学运算四大经典题型总结
一、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是2004、2005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难点,很多考生都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容斥原理关键就两个公式:
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A∪B+A∩B
2.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A+B+C=A∪B∪C+A∩B+B∩C+C∩A-A∩B∩C
请看例题:
【例题1】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是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A.22 B.18 C.28 D.26
【解析】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6人),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数(24人),显然,A+B=26+24=50; A∪B=32-4=28,则根据A∩B=A+B-A∪B=50-28=22。答案为A。
【例题2】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问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解析】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显然,A+B=62+34=96;
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则根据公式A∪B= A+B-A∩B=96-11=85,所以,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为100-85=15人。
二、作对或做错题问题
【例题】某次考试由30到判断题,每作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小周共得96分,问他做错了多少道题?
A.12 B.4 C.2 D.5
【解析】
方法一
假设某人在做题时前面24道题都做对了,这时他应该得到96分,后面还有6道题,如果让这最后6道题的得分为0,即可满足题意.这6道题的得分怎么才能为0分呢?根据规则,只要作对2道题,做错4道题即可,据此我们可知做错的题为4道,作对的题为26道.方法二
作对一道可得4分,如果每作对反而扣2分,这一正一负差距就变成了6分.30道题全做对可得120分,而现在只得到96分,意味着差距为24分,用24÷6=4即可得到做错的题,所以可知选择B
三、栽树问题
核心要点提示:①总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只要知道三个要素中的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例题1】李大爷在马路边散步,路边均匀的栽着一行树,李大爷从第一棵数走到底15棵树共用了7分钟,李大爷又向前走了几棵树后就往回走,当他回到第5棵树是共用了30分钟。李大爷步行到第几棵数时就开始往回走?
A.第32棵 B.第32棵 C.第32棵 D.第32棵
解析:李大爷从第一棵数走到第15棵树共用了7分钟,也即走14个棵距用了7分钟,所以走没个棵距用0.5分钟。当他回到第5棵树时,共用了30分钟,计共走了30÷0.5=60个棵距,所以答案为B。第一棵到第33棵共32个棵距,第33可回到第5棵共28个棵距,32+28=60个棵距。
【例题2】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全国各地都在加强环保,植树造林。某单位计划在通往两个比赛场馆的两条路的(不相交)两旁栽上树,现运回一批树苗,已知一条路的长度是另一条路长度的两倍还多6000米,若每隔4米栽一棵,则少2754棵;若每隔5米栽一棵,则多396棵,则共有树苗:()
A.8500棵 B.12500棵 C.12596棵 D.13000棵
解析:设两条路共有树苗ⅹ棵,根据栽树原理,路的总长度是不变的,所以可根据路程相等列出方程:(ⅹ+2754-4)×4=(ⅹ-396-4)×5(因为2条路共栽4排,所以要减4)
解得ⅹ=13000,即选择D。
四、和差倍问题
核心要点提示:和、差、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值。(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较大数—差=较小数。
【例题】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析: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和乙班图书本书的合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乙班160÷(3+1)=40(本),甲班40×3=120(本)。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应届生2015国考行测数学运算备考指南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应届生2015国考行测数学运算
备考指南
行测答题技巧:距离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有四个月的时间,而目前处于大三和研二的准应届毕业生如果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意向,就应当及早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公务员考试并不是一个速成的考试,而是一个选拔具有优秀人才的考试,所以我们应当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素质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量如此之多的行测考试。数学部分主要考查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两大题型,资料分析部分的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只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大量练习就会有所提升。而从数量关系部分来看,需要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来练习才可以有所提升。由于近几年数量关系部分只考数学运算,所以中公教育专家接下来就数学运算部分如何备考给广大考生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熟悉真题,了解考点
数学运算部分的题型和奥数考试类似,不同的是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部分是有选项的,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花费较长时间来解题。如果每一道题目都用奥数的方法来解题会需要较长的时间,就算我们最终解题成功,也对提升总体成绩没有帮助。所以考生只有了解真题的考点,把大部分已经考过的题型都有所涉猎,才可以在真正的考场上快速解题。当然,我们很难保证在备考过程中见过所有的题目,所以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总结,特别是要把题型进行归类,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和极限问题等,主要的解题思想包括代入排除思想、整除思想、特值思想和比例思想。对于这些经常考察的知识点和对应的解题思想就需要大家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多多体会和练习。
第二阶段(用时2个月):专项训练,提升速度
经过一个月的真题演练,我们应当已经完成了15套左右的真题练习,对于大部分的题型也都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解决数学运算部分一些自己易错的考点,解决这个问题中公教育就建议大家通过专项题库或者参加培训来进行提升。数学基础比较好的考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而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专项训练的提升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我们能够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不断地进行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题海战术,而且并不是把每一道题的答案选出来就可以,我们应当做到的是了解错误答案及其设计方法,发现题目中的陷阱,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从目前广大考生的行测考试成绩来看,以100分满分作为标准,能够考到70分以上的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大家通常都放弃了数学运算部分的题目,而其他部分的题目正确率又会达到一个瓶颈。
第三阶段(用时1个月):查漏补缺,学会放弃 2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距离考试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此时我们能够提升和掌握的部分应当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而这个时候如果还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数学运算部分就不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其他部分的成绩,也会影响整体的行测成绩。所以在第三阶段建议广大考生在数学运算部分的复习过程中着重去解决之前的错题,第一阶段有很多我们不会做或者侥幸做对的题目,在这个阶段我们就要把这部分题再做一遍,以提升自己做题的整体感觉。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全真的模拟试卷,但是大家需要挑选一些难度以及题量都与真题相似程度高的试卷,这样才能达到全真模拟的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数学运算的做题技巧,在考场上保持状态,最终考出较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解读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考情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下载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时政】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行测】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
【申论】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资料
【面试】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39362216 3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来源:(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分校数码学习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层 电话
010-51650199
第四篇: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法律常识之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法律常识之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
在私法领域,奉行意思自治原则,即当事人自为行为,自负责任。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或者资格,为此,法律建立一定标准,帮助人们判断行为相对人是否有资格从事民事行为、是否可以独立承担民事法律后果,亦即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一般而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它是自然人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我们可以将行为能力分解为意思能力和责任能力,意思能力是指民事主体能否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预见其后果的能力,如张三购买一台电脑,那么张三肯定是基于自己需要电脑且知道购买电脑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责任能力是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且预见其承担违法后果的心理能力,如李四赊账购买一个手机,那么李四就应当预见自己如不按约定支付手机款,就应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等因素,把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实施任何法律行为的资格,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了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病人除外),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人,如十七周岁的甲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即具有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已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或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自然人所享有的能力,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的资格,《民法总则》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分别规定了两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则上不能独立实施任何法律行为,但纯获利益、不负担责任的行为依然有效。
例题:下列选项中,对于我国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说法,正确的是()。
A.十六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民法总则》第22条的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追认。所以,B项正确。A项应该是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项是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项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以上就是华图网校分享的2018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备考绝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希望考生们都可以耐下心来,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更多考试资讯:http://nmg.huatu.com/
/ 3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预测与备考指南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预测与备考指南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从2015国考开始分类命制行测试卷,分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和市(地)级以下两类。基于招考岗位与测查能力的不同,两类试卷在总题量与考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呈现逐年加大的趋势。中公教育专家预测2018国考的两类试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总题量:省级卷为135道、地市卷为130道。
2.常识判断:两卷有4题互不相同,地市卷中这四题均为法律题。
3.言语理解与表达:两卷有10题互不相同,省级卷中出现了两篇文章阅读(每篇5道小题)。
4.数量关系:省级卷比地市卷多5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5.逻辑判断:两卷有5题互不相同,地市卷中出现了一篇材料带5个小题类逻辑判断这是材料阅读题首次出现在国考的逻辑判断题目中。
由此可见,为了体现报考职位的不同,两类试卷之间的区分度越来越明显,与报考职位更加匹配。预计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会延续这一命题特点和变化趋势,中公教育专家将从命题特点、2018年趋势分析以及备考建议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剖析行测试卷的五大部分,希望对备战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命题特点
2017年国家行测(省级/地市)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涉及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除此之外,省级卷比地市卷多考查了文章阅读题。
2.2018年趋势分析
①两类试卷的言语总题量仍为40道,但为了体现省级卷与地市卷的区别,在考查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这三大共有题型的基础上,省级卷仍有可能考查文章阅读题。
②从考点来看,逻辑填空仍以实词和成语为主要考点;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片段阅读以主旨观点题为主要考点,同时涉及细节判断题、标题添加题、推断下文题等其他考点;文章阅读则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能力。
3.中公备考建议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①逻辑填空部分以实词和成语为主要考点,对此,考生在备考时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积累常见词语词义,打牢基础知识体系。另外,针对逻辑填空题,还需要考生在平时注重观察语言文字的行文逻辑,加强对生活事理的分析能力。
②片段阅读的考点集中在主旨观点题题目上,考生要提高迅速把握材料内涵的能力,抓住材料主旨,找到破题点,确定正确答案。
文章阅读的考点较多,涉及主旨观点、细节判断、语句填充等诸多琐碎考点,但解答这些题目的前提是能够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与主旨。
③针对语句表达中语句排序和语句填充题,在了解题目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④多方关注,增加见识,培养语感。多关注《瞭望东方周刊》《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纸、网站,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二、数量关系 1.命题特点
2017年此部分只考查了数学运算题,省级卷为15题,地市卷为10题,省级卷比地市卷多5题。
2.2018年趋势分析
①两类试卷的题量分布与2017年一致,数学运算仍为主要考查题型。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②从考点来着,数学运算仍侧重考查常规考点,包括计算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工程问题、日期问题、函数图像问题、其他问题等,但不排除出现新考点的可能性。
3.中公备考建议
①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几年的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数字推理出现的可能性仍然不大,考生须将备考的重点放在数学运算上。
②复习数学运算要从基础知识、计算技巧、题型演练三个方面入手。了解数学运算基础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并深刻理解其应用的特点;熟悉各种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解题速度;了解传统题型,重点掌握每种题型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步骤。最后考生可常做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判断推理 1.命题特点
2017年国家行测(省级/地市)判断推理部分总题量均为40题,考查题型涉及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其中,地市卷中的逻辑判断题目第一次考查了材料阅读题(一篇材料带五道小题)。
2.2018年趋势分析
①两类试卷的总题量仍会保持在40道,且以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为主要考查题型,但为了体现省级卷与地市卷的区别,两卷在考点设置方面仍将出现差异。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②从考点来看,图形推理题型多样、考点众多的特点不会变,同时还有可能出现新题型;定义判断仍以单定义为主要考查形式,其试题难度不会有太大变化;类比推理仍以两词型、三词型、对当型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一般;逻辑判断在省级卷中仍将以可能性推理为主要考点,而地市卷则仍会保持可能性推理与智力推理各占一半的局面。
3.中公备考建议
①图形推理:备考重点在于全面了解并掌握各种类型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其中复合规律的考查是热点,要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
②定义判断:定义判断虽然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但这对解题几乎构不上影响,考生只要了解定义判断的解题基础,掌握常见的要点类型,并能熟练运用解题方法,即可准确解题。
③类比推理:备考重点在于对词项间关系的判断,因此要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如集合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和语法关系等五类常见的类比推理基本关系;同时要学会利用遣词造句法、词性对照法、纵向对比法等解题技巧来解题。
④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的重点在于分析论证结构,考生需要牢记论证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的论证类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针对各题型的解题方法。
智力推理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相对的变化也较多。因此此类题目并不需要基础知识的积累,关键在于找到最优的解题方法,即解题的突破口。
四、资料分析 1.命题特点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7年国家行测(省级/地市)资料分析部分总题量为20道,涉及文字型、表格型和综合型材料。重点考查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和倍数等概念,要求考生具备快速查找数据、列式并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
2.2018年趋势分析
①两类试卷的题量继续稳定在20道。
②从考点来看,计算题仍是考查重点,以增长问题、比重问题、平均数问题等为主。计算过程中强调速算技巧的灵活使用,主要包括有效数字法、首数法、特征数字法等。
从选材来看,政府发布的统计信息仍为选材的焦点,涉及社会生产等相关方面。3.中公备考建议
①关注题源,锻炼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资料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科教文卫等方面,资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机构的统计公报、分析报告、行业统计、热点时事相关新闻等。考生要对这些题源进行关注,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对数字的敏感度。
②加强速算能力的培养。认真研读权威教材的速算技巧,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解题,在最后的时间中能够大大提高资料分析得分率。
五、常识判断 1.命题特点
2017年(省级/地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总题量为20题。常识判断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与环境、科技生活常识。其中,省级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卷与地市卷有4题互不相同,省级卷中历史文化和科技生活常识所占比例较大,地市卷中法律知识占比较大。
2.2018年趋势分析
①题量将稳定在20道左右,省级卷与地市卷的差异仍会保持。
②从考点来看,在与时俱进、贴近生活的大前提下,注重政治、法律、经济、科技生活、人文等考点的综合考查。
3.中公备考建议
①常识判断的考查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熟记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②常识判断题目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不论是国情社情还是经济法律,几乎都与社会的最新发展与变化息息相关。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时事热点,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在应对综合性常识判断题目的时候游刃有余。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