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固始县食品工业强县经验交流材料
依托食品产业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固始县食品工业发展简介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耕地170万亩,拥有人口163万,是国家产粮大县,2004年被列为全省规划的5个区域性城市之一。近年来,固始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充分利用当地粮油、畜禽等资源优势,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食品工业。固始县2005被确定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食品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2007年食品工业预计增加值将达到2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5%。目前,全县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企业60多家,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近60家企业通过了“QS国家食品安全认证”。食品工业的发展壮大了地方财政收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全县工业企业中起着骨干拉动作用,食品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发展食品工业的主要做法
随着目前已有蓼风面粉、固始鸡、仰天洼茶叶、九华山茶业等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食品工业产品畅销省内外。
(一)龙头食品企业的发展应与当地农业的优势紧密结合协调发展。近几年,我县龙头食品企业建设都是立足当地,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品资源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走龙头企业带动的路子,形成了以固始鸡
1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固始鸡绿色食品加工系列,以蓼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金丝燕面粉厂、顺兴粮油公司为龙头的粮食加工系列,以维雪啤酒公司、金河南白酒为龙头的啤酒生产系列,以王脑萝卜、“愣头青”萝卜、柳树毛豆为龙头的蔬菜加工系列。在龙头企业壮大的同时,带动了几大食品产业的发展,固始鸡发展有限公司为全国最大的地方优质鸡繁育供种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863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固始鸡已获得国家三项论证:绿色食品论证、证明商标及原产地标记论证,固始鸡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全县养殖规模达到3000万只,形成了育种、养殖、加工一体化,促使鸡疫苗研制和鸡蛋高产研发、饲料加工、鸡蛋保鲜等市场的发展,延伸了固始鸡市场的产业链条。蓼风粮油有限公司和金丝燕面粉厂日处理小麦400吨;豫申粮油公司和顺兴粮油公司年处理优质稻谷均达50万吨,有利地带动了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处理好与生产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县固始鸡发展有限公司一批新生的龙头食品企业,在具有原料优势的乡镇和广大的农村建立基地,又新生若干的配套行业和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场(养殖场)+农业工人”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龙头带动的发展模式。通过基地的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食品工业增效,农民增收,把千家万户农民带上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和完善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食品加工的企业和生产原料的农户取得了“双赢”。
(三)着力发展粮油加工业和畜禽加工产业。2008年全县粮油加工业产值预计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26%。全县粮油加工企业前已达140
多家,年加工粮食能力达40亿斤,其中重点工业企业40家,占全县重点工业企业的39.6%。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达30多家,国内市场销售达30亿斤,占全县同行业总量90%以上。主要粮油深加工比例达到26%以上,一批地方品牌在发展中脱颖而出,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有近60家企业通过了“QS国家食品安全认证”,“顺兴莲”、“申源牌米糠油”被国家评为绿色食品,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蓼风”、“三环”、“千里马”、“民富仙”等粮油产品畅销广东、江浙等国内市场。
全县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加工区达到省定标准的规模养殖场(户)9000个,较去年底新增近3000个,其中:规模养猪场2102个,总饲养量80.4万头;规模养鸡场4124个,总饲养量2961.8万只;规模养鹅场532个,总饲养量111.6万只;养牛养羊场(户)753个,总饲养量6.2万头;规模养鸭场336个,总饲养量96.2万只。达到省定标准的养殖小区35个。全县畜禽养殖生产方式正在由单家独户庭前院落的传统散放养方式朝着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迅速转变,年加工能力不断加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38%上升到2006年的40%,2007年预计可达到42%。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36.3%上升到2006年的37.8%。
二、食品工业的发展定位
固始县食品工业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化为契机,立足本地丰富的农业和自然资源,依托现有的工业基础,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基地化、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道路;加快建设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竞争力,促进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
三高集团、聚鑫粮油、蓼风粮油、顺兴粮油、吉尔茶饮品、双板桥酒业、维雪啤酒等龙头企业。产品定位在粮油、茶及茶饮品、酒类、禽肉加工等几大主导产品。
三、固始县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把握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变化趋势,顺应消费市场的需求,制订既有一定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分析发展趋势,寻找自身发展的机遇,将规划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单位,明确目标和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定期跟踪督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制定食品工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规划,走“产学研”结合、“高起点”发展的路子,高位切入,按照现代食品的标准,采用适用的高新技术,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逐步降低初(粗)加工行业和低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提高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名优产品的比重,以科技含量高的、具有特色的新型食品占领食品市场的制高点,为全县食品工业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有利条件。
(二)大力加强对可食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向安全化、方便化、多样化的食品。一是加快技术引进和成套先进设备引进的步伐,加速食品工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强同科研单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发和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食品专业的人才,服务于我县食品工业的发展。鼓励食品专业人才以兼职、技术入股等形式来我县开展合作创业。
(三)是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当前,固始县经济实力还不强,加之部分企业仍处于困境之中,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来满足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太现实。必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变以往政府
定项目、出投资、办企业的老办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内引外联等途径,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商共同投资发展食品工业的新格局。尤其要创造宽松环境,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民营企业成为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固始县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步入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四)是发挥区域集聚效应,形成集中联合发展,以这次省发改委批复的柳编、食品工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把培育和发展大型食品企业(集团)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现有固始县聚鑫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维雪固始啤酒有限公司、河南三高固始鸡发展有限公司、中美合资信阳吉尔茶饮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做得更强、更大、更好,还要加快培养和发展一批新的大型企业,逐步形成一大批经济实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省内外知名企业。
(五)建立和完善食品从原料到加工一系列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制订固始食品工业技术标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在加强质量监督的同时,加强宣传、塑造优势、培育品牌、树立形象,加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食品工业信息系统,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使我县食品工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食品工业是我县支柱产业之一,是一项富民强县的产业,有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其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我县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指引下,锐意进取,促进我县食品工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篇:上海食品工业100强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上海松江油脂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53 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54 上海雀巢饮用水有限公司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55 上海晨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56 上海好成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
东方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浓缩饲料厂8 上海良友海狮油脂实业有限公司 58 上海大昌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59 上海元祖梦果子有限公司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60 上海锦江麒麟饮料食品有限公司11 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江湾药酒不凡帝范梅勒糖果(中国)有限公司62 上海冠生园华光酿酒药业有限公司13 上海达能饼干食品有限公司 63 上海高榕食品有限公司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64 上海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上海东辰粮油有限公司
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爱普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7 上海高扬国际烟草有限公司18 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68 上海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69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20 上海乐惠米业有限公司70 好丽友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71 沃富胜(上海)肠衣有限公司22 上海双汇大昌泰森有限公司72 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73 上海味丹企业有限公司上海汉德食品有限公司74 上海佳丰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天喔食品有限公司75 箭牌糖类(上海)有限公司26 上海富恩肠衣有限公司76 上海农心食品有限公司三得利啤酒(上海)有限公司 77 上海都乐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78 上海吉元德食品有限公司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 79 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30 上海爱农饲料有限公司
上海东方希望动物营养食品有限公司
南海特种油脂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青浦区饲料32 上海惠氏营养品有限公司 82 上海达能酸乳酪有限公司
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83 上海世达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84 上海印福油脂工业有限公司35 上海福新面粉有限公司 85 上海冠生园天厨调味品有限公司36 上海伊利爱贝食品有限公司 86 上海川崎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87 上海星星肠衣有限公司
上海台尚食品有限公司88 上海丰原嘉丽可可食品有限公司39 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89 上海热浪饮料有限公司
上海三明食品公司
上海日清油脂有限公司
上海英联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91 大成美食(上海)有限公司42 上海香川饲料有限公司92 上海冠生园蜂制品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93 上海福旺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江崎格力高食品有限公司 94 上海海湾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95 上海可颂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
嘉吉高果糖(上海)有限公司47 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97 上海福乐食品有限公司
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98 上海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上海三得利梅林食品有限公司 99 上海大江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100上海东亚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第三篇:如何做大做强食品工业产业
食品工业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十五”期间,我市工业产业发展进入历史的最快时期,2001年我市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03年全市经济总量结构排位依次为二产、三产、一产。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28.6亿元,工业增加值9.9亿元,分别占全市
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13.79%、15.36%。然而,××食品工业化程度还不高,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仍然偏低,如何做大做强食品工业产业,到2010年实现我市食品工业产业销售收入突破95亿元的既定目标,促进工业、农业联动发展?本文对此作一肤浅思考。
一、突出优势,培育一批绿色食品种植基地
我市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已经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只有在品种改良、形成规模、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才能够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把传统农业优势转变为食品工业优势。
一是夯实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基础。目前,全市拥有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种植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1个,全国绿色食品(大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全国绿色食品(椪柑)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在全省站前列。要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力度,大力推行“公司+园区+农户”的联营模式,做大奉新、宜丰的猕猴桃,铜鼓的棚架磨菇,丰城的水产养殖,高安的蔬菜原料生产,袁州油茶种植等基地规模,夯实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基础。
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农产品质量是食品企业扩张的“利器”,农民增收的法宝。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前移农产品质量监控的关口。健全以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对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的产品种养,要将其用肥、用药、水质和对种植区的环境要求等,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控制农药、重金属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
三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走产品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产业链调长的路子,带动农民增收。在全市大力推广万载百合农业生产标准和袁州油茶低产林改造两项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完善文秘杂烩网绿色大米,宜丰猕猴桃,靖安椪柑,铜鼓反季节地埋香菇,高安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建设五项标准化模式;探究并制定适合我市的“稻鸭共栖、稻渔共养”,无公害梨等标准化生产模式;狠抓樟树中药材种植、丰城“三水”产业、靖安果品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力争我市主导农产品及获得省部认证的农产品逐渐实现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龙头企业基地面积和经济效益。
四是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丰富的绿色农产品资源是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市现有无公害认证产地71个,产品认证34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我市无论是在示范基地建设上,还是在通过认证的产品数量上都优势凸显。我市还要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创建品牌农业、名牌农产品,这既是发展食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的需要,又是保证食品工业产品质量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创建品牌食品生产企业、名牌食品产品的质量保证。
二、工农联动,开发一批农产品种植加工精深生产线
食品工业的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如何,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能力,决定了农户与市场联结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可以说,农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食品工业的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我市现有食品工业企业拥有资产的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还有限,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和食品工业应当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因此,我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加快建立与当地农业实际相适应的食品工业产业化,显得尤其重要。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抓住重点,力创特色,大力推进高安汽车货运的“货运流通+基地+运输协会+农户”、樟树药都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基地+农户”、青龙高科的“油茶生产+基地+茶农组织+农户”和奉新快乐园“食品企业+园区+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走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创办标准高、辐射力强、效益好的食品工业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增长。
二是加快对农产品精深生产加工的研发步伐,走工业与农业联动发展道路。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使食品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起到牵动作用的同时,提升产品品牌,如开发油茶精深加工,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在油茶林种植基地建设上,青龙高科承担并实施
300万亩高产有机油茶林基地建设,全面实施高产种苗培植、种植和管理标准化,按照欧盟有机标准要求,参照国家中药材种植gap标准的相关经验,根据油茶生长的特性,制定油茶种植的标准并进行全过程管理,形成了一套“公司+基地+茶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自身成熟的高产油茶育苗新技术指导农民种植,使农民在现有每亩年油茶产量3至4公斤的基础上提高到80公斤以上。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力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其中“高纯茶皂苷中试”等工艺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省内技术空白。在产品研发上,不断向广度、深度和系列化方向拓展,逐步形成了享有声誉的食用油、化妆品、中西药、茶皂素等油茶系列产品。目前,青龙高科生产的“金世本香”牌山茶油和“润心”牌山茶油已获得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haccp认证、有机食品标志认证、aa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和国家原产地标志保护注册,是国内仅次于国酒“茅台”的第二个通过了5项系统质量认证的产品,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价格比传统茶油高出3倍。
三、深挖潜力,壮大一批食品工业“龙头”企业
食品工业与农业关系密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产业,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产业,无疑抓住了我市经济发展的症结之所在。因此,依托我市生态资源优势,将农业优势转变食品工业优势,努力建设食品工业强市。
一是确立主攻行业、壮大“龙头”企业。整合食品工业资源,扩大生产加工规模,确立以粮油、果蔬加工,酒业酿制,食用盐和糕点糖果制造等食品生产加工业为我市食品主攻行业,依托现有品牌,壮大“龙头”企业。要加大樟树四特集团的扩张力度,使其成为白酒生产行业的龙头老大,形成我市食品工业的“拳头”产业;以江西盐矿为基地,加大食用盐制造和深度生产加工,提升食品工业的“含金量”;以国家免检产品(汇银、花卉牌系列大米、仙人牌菜籽油、大豆油)、中国名牌(玉珠牌大米)、省名牌产品(润心牌茶油等)为品牌,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加大对猴圣牌猕猴桃干酒和高安腐竹的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带动果业、粮食种植的发展;扩大万载有机食品种植规模,增加农产品出口的创汇份额。
二是内资与外资并举,加速发展步伐。一方面,要盘活现有资产存量。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食品工业龙头企业;鼓励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聚集优质资产,实行强强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改制、改组和改善经营管理,通过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力度,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各地要立足本地区实际,突出地方资源和企业产品优势,有选择地引进外资、技术和食品龙头企业的优势项目、名优品牌。
四、扶优扶强,打造一批“园中”食品工业区
食品工业作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已形成粮油、果蔬加工,饮料酒、糕点糖果、调味品制造等14个类别的食品工业体系。有规模才有效益,龙头企业只有合理布局、形成规模,才能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因此,在食品企业布局上,本着“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基本原则,采取“扶优、扶强、扶大”的战略思路,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园中”食品工业区。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作用,对新引进的食品工业企业,要在提供良好的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要有意向、分类别地引导不同类别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相应落户到各个工业园区。上高工业园区现有瑞麦、旺旺等食品企业,奉新工业园区也有中绿集团、快乐园等食品企业,应着力打造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袁州工业区打造以粮油类生产加工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靖安、宜丰工业园打造以果品、粮食类生产加工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高安工业园打造以肉、豆、蔬菜类生产加工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樟树工业园打造以酒、食用盐、粮油生产加工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万载工业园打造以糕点、油茶类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丰城工业园打造以水产品、糖果类生产加工为主的“园中”食品工业区,等等。在保证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做大产品规模的同时,促进企业间的人才交流、市场开发、技术工艺、生产质量管理、信息服务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共同发展合力,产生聚集效应。
五、整规并重,建立一套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食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和营养,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为此,我们要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
一是建立以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政府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置,办公场所设在同级政府办公室内,明确机构性质、单位级别、人员编制,同时将政府成立的蔬菜办、屠管办、三绿办等有关食品工作方面的非常设机构,统一归口到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综合行政职能,整合管理资源,强化综合协调,建立以政府负总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二是建立统一、集中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本着改革与改制相结合,调整与发展相配套,内涵与外延相适应的原则,以解决区域食品安全基本检测服务和提供特殊检测需求为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组建统一、集中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坚持深入开展对初级农产品、食品加工生产、种养业和农贸市场内的蔬菜、豆制品、肉类等产品的检验检测,把好源头监管关。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对社会反映良好的企业,作为典型示范样板予以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对企业食品安全质量工作的考核管理,督促企业强化质检科室建设,配备必需的质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加强食品安全的培训,健全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严格考核管理。鼓励企业建立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倡导企业规范化管理。
四是建立快捷、准确的食品安全分析机制。建立包括影响食品安全因素、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完整的信息收集制度。通过信息分析,为食品生产者提供安全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把安全的食品生产标准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自律行为。(
第四篇:食品工业工作计划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基础。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食品工业发展,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效益农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椐省“十五”规划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以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从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
一、浙江食品工业现状
(一)“九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九五”期间,全省食品工业在大调整中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XX年,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917家,资产总额456亿元,职工15.2万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7%和7.7%。“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16.4%和13.1%。15种(类)主要产品有11种(类)增幅较大。
2、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XX年与1995年的工业总产值相比,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52.6%和22.5%降到40%和16.7%,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6%和4.3%上升到30.9%和12.4%。发展最快的是软饮料业,比“八五”末增长了3.7倍。省名牌食品由1995年的20种增加到XX年的52种(其中省农业名牌15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食品工业总量的38%。精制茶叶、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软饮料、啤酒、罐头、水产加工品、食用菌、味精、食品添加剂、冷冻饮品、乳制品等产量分列全国前2-4位。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业群。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九五”期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7家增加到131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47家增加到66家;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7家增加到50家,其中上亿元的由14家增加到27家。列入省“五个一批”的重点骨干企业达20家。淘汰了一大批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XX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86.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6%和9.6%;“九五”期间,利税总额增长了2.39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了4.93倍,远高于销售收入63.1%的增长率。
5、产业发展基础稳步增强。预计“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近1.2倍。XX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165.3亿元,比“八五”末增加99.5%。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国有企业从59.8%降为26.2%,集体企业从18.8%降为6.7%,“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21.4%上升为67.2%(其中港澳台资及外资占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行业发展没有较大突破;饮料业除了饮用水外,新的增长点不多,缺乏高质量、有特色、成规模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二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后劲。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九五”期间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4.3%,低于“八五”的30.9%;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远不如其他沿海省市。四是食品工业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食品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二、食品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xx同志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十五”时期是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食品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般持续20-30年,年均增长速度一般保持10%以上。“小康”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40%以上,食品仍是第一大消费品。XX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500多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3.5%,食品工业发展进入需求增大、增长加快时期。
(二)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食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将加快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发展“本土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这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是个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认清趋势,迎接挑战。一方面,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浙江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食品工业在发达国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食品工业顺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省政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十五”期末食品工业总量比1998年翻一番,到2015年再翻一番。全省食品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工业食品占食品总供应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食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了方便、营养、科学、卫生、安全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占食物总供应量比重已超过80%,而我省只有30%左右。迫切需要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实现现代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更多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产品,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兴起,但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食品加工业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3:1。而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0%左右,其中畜禽、水产、果蔬类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3-9%,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必须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来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十五”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联农业,依托市场,抓大带小,扶优治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大力提高我省食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
(二)主要预期目标:到XX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1、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5%;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
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5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3、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3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4、利税总额达到14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2%。
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
6、形成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的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15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重点县达到10个。
7、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的产品和企业。
四、“十五”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发基础原料。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十大支柱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精深度。大米、面粉、食油、淀粉等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继续朝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奶源;发挥食品添加剂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应用领域,形成小商品大市场。适应养殖业发展,不断调整饲料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专用和高效饲料生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二)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发展以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的主副方便食品,发展餐桌食品、营养快餐、学生营养餐、速冻食品等各种方便食品。实现工厂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力争XX年把家庭、餐饮业的成品、半成品供应率提高到40%以上。坚持中西并举,西式快餐的主、辅料力争在国内供应;传统优秀的方便食品通过改造,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快餐;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加快发展保质期长的畜禽肉类小包装生、熟制品;扩大净菜和加工菜供应。
(三)大力提高饮料业水平。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发展以果蔬汁为主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和果酒;充分发挥我省绿茶生产和科研优势,攻克绿茶饮料生产技术难关,使我省绿茶饮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茶饮料中的主导产品;扩大奶类及植物蛋白类饮料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大中城市居民对直接饮用水的需要,积极发展饮、用水分管道供应。
(四)大力增产特色食品。针对婴幼族、学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旅游族、康复及特殊职业族等不同消费群体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当今国际流行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照我国“药食同源”原理,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发展新型特色食品和各种休闲食品,拓展食品工业新领域。
(五)大力提升传统优势食品。传统优势食品要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要,提高标准,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持续发展。水产加工品、黄酒、啤酒、冷冻饮品、罐头、味精、食用菌、蜂产品、乳制品、一类卷烟等产品,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档次和集约化程度,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在提高精制茶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茶、茶饮料及低级茶综合利用产品。传统调味品,重点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按标准定点组织生产,并开发各种新型调味品,使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六)大力发展出口食品。把握国际食品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优质品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符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重点开发用于出口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果蔬食品、畜禽肉制品、水产加工品和特色食品。水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竹笋、食用菌、蜂产品、罐头等是我省重点出口产品,要努力提高加工精深度和包装水平。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效益。
(七)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是决定食品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加快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的发展,适应食品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化发展需要,适应生产企业运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彩色胶印、新型包装等发展趋势。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和加强食品行业管理
加强对食品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专业协会),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各地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农业大县和山区、海岛县更要重视抓好食品工业。加强食品行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二)加快食品工业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际化水平。深入抓好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施资产重组,推进规模经营。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展开放型的食品工业。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国外、省外办厂设店,实行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开辟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三)推进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振兴食品工业的关键大力抓好。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十五”期间至少有3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二是加快人才(特别是营养师)的培养和引进,争取“十五”期末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全省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三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是开发应用生物、冷冻速冻、真空、膜分离、气调、辐射、远红外、微波、膨化、挤压、高压灭菌、超临界抽提、微电子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争取“十五”期末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四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贮备一代,争取“十五”期末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6.1%提高到12%左右。五是推进营销创新,加强生产企业与食品市场及超市的联合,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
食品工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计“十五”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比“九五”期间增长1.2倍。按照省政府关于“省掌握的财政贴息可适当向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倾斜”、“各地区应视财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扩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设法从地方财政、农业发展基金、工业技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补助。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跨国食品企业来我省落户。各级食品工业协会要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主动为企业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密结合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食品工业企业要主动紧靠农业,以参股、契约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工厂)加农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食物制成品供应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重视解决“农口”与“工口”的体制分割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食品工业企业争取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名牌产品
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食品工业发展新路。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采用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进一步发展名牌产品,巩固壮大老名牌,加速培植新名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十五”期末,力争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80个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严格质量管理,对重要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制度。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依法整治,直至关闭。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七)促进食文化建设
发展食文化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我省丰厚的食文化底蕴,积极创立新时代的食文化,以食文化推动当代食品工业发展。进一步办好具有各地特色、形式多样的食文化节,进一步发展西湖龙井、金华火腿、绍兴老酒、嘉兴五芳斋粽子等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名品,进一步开发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新型食品。
第五篇:乡强乡兴村经验交流材料
**乡“强乡兴村”经验交流材料
我乡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落实“五大一提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这个总体目标和增强村级班子执政能力工作重点,全面加强村级班子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加快强乡兴村进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和群众参与本村事务的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工作团队。为了提高村级干部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从而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乡党委将教育培训作为村级干部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按照“认清形式、转变观念、提高能力、振奋精神”的要求,以提高思想素质为前提,充分运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资源,集中对村组干部、党员骨干进行了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抓好自学,严格考核,坚持每月两次的集中学习。
二是以产业富乡为基石,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基地,成立合作社,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增强农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农村广阔天地干一番事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条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完成500青脆李种植基地,300亩大蒜种植基地,80亩葡萄种植基地,800亩甜椒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肉牛基地4个,养殖肉牛240头;发展土鸡养殖基地1个,养殖土鸡800只。
三是高度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我乡更新用人理念,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将那些党性强、作风正、年龄轻、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致富带动能力的党员和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坚持唯才是举原则,通过自荐、群众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最终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我乡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1人。其中中专文化2人,高中文化3人,初中文化6人。
四是细致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重点培养、个别吸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是从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抓起。乡党委结合党建工作会议,督促各支部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健全完善介绍人、党支部、乡党委教育培养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点。注重培养一线岗位上的村干部、生产能手和妇女中的骨干分子。三是严格执行党支部发展党员“公示制”和“票决制”,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针,从严要求,严把入口关,有力地保证了党员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五是完善村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严格村干部考核,制定考核办法,把平时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按照“五挂钩”标准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发放村干部补贴的主要依据,并作为村级班子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
六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定级、分类指导、动态管理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开展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开展扶贫解困,发展致富产业;帮助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搞好教育培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帮助搞好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展望未来,**乡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强乡,全力打造综合实力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