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理解
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理解
——学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心得体会新的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善党的领导,要通过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来体现。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中,有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未曾认识的领域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大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驾驭全局,掌握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避免“左”的或右的错误,才能不断地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地推向前进。为此,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经济知识和经济工作实践经验;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等。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繁重的经济建设中,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出现了忽视政治而埋头经济、埋头业务的现象。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江泽民同志指出:“善于从政治上提出和处理问题,保证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完成,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和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要搞上去,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要有安定团结的环境,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及时而果断地消除不安定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保证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提高政治水平,重要的是学会看形势,学会把握时局。当今世界的局势并不太平,形势变化很快,经常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策,把革命的原则性同灵活性结合起来,始终做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还要求我们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有创造性,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进取,善于开拓,敢于创新。是由于广大干部勇于负责,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中,我们面临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学习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努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我们党一贯注重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的改进、领导艺术的提高,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领导作风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环境和领导成分的变化,有的干部对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有所忽视,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了党群关系。新形势下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要特别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改革建设的第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及时发现问题,从实际出发,扎实地开展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善于运用群众创造的经验来引导群众前进。新形势下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重要的是抓好工作的落实,多办实事,少讲空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既不能走群众路线,也不能使工作落实,必须坚决纠正。
十六大报告在结束语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精神。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执政能力心得
践行胡锦涛同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不断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形势下,落实好、实现好、坚持好这一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是个关键,纪委领导更带头践行。s0100
一、要赢民心、顺~、造民福,为夯实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竭心尽力。
要增强“民心”观念,情系于民。始终把“为民”作为党的核心要务。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问题抓紧抓好。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因下岗、失业、因病等造成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
要致力真抓实干,取信于民。民心的向背,说到底是看执政党能否给民众带来实惠。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要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于民。民心不可欺,纪委一定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痛下决心,彻底治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疾。要大力倡导“四个力戒和四个注重”:力戒虚假,注重实际。力戒漂浮,注重实践。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特别要注意珍惜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为民”而不是“政绩工程”上。
二、要抓监督、抓纠风、抓教育,在推进反腐倡廉大业方面做出贡献。
首先要加强监督。蓬江区近期出台了一些重大举措,在加强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监督。一个层次是加强对区直重点部门的监督。区委决定,由区纪委直接向区直9个队伍大或掌握财、物调配权的部门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这是按市纪委要求率先开展的县级纪委派驻试点工作,派驻纪检组(监察室)的人员及业务工作均由区纪委直管,实行垂直领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镇、街乃至社区党员干部的监督,每个镇街都配备了一名以上专职纪检干事,专司党内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到位。第三层次直接抓到村,将监督视线下移,开展“廉政进村”活动。
其次,要坚决纠正不正风。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反腐倡廉的突出问题:既着力解决大案要案,依法惩处~分子,又致力抓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既着力抓“不廉洁”问题,又致力抓“不作为”问题;既着力抓机关作风,又致力抓部门行业风气。要盯住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纠风工作,对城市拆迁补偿问题、严格教育收费“一费制”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问题以及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问题等,要结合正在进行的行风评议和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再次,要强化教育。教育是基础,是治本之策,要通过加强教育,特别是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做到“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增强”的目的: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增强真抓实干促发展的意识;与深入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增强勤政为~识;与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增强表率意识;与剖析~案例、强化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三、要立廉志、修廉德、践廉行,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方面做表率。
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是辩正的有机结合,领导干部不但要能干事、能成事,而且要干净干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作为纪委领导,更是要做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的表率。
要立廉志。这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领导别人执纪执法,监督其他人员廉洁奉公,首先自己必须过得硬,起到表率作用。要以焦裕录、汪洋湖、梁雨润等为榜样,清廉自守,模范带头,立志做“清官”。
要修廉德、践廉行。要将修廉德贯穿于从政过程的始终,纪委领导要在协调领导反腐倡廉大业中,自觉践行廉德,做到廉洁从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七慎”:一要慎始。二要慎微。三要慎言。四要慎好。五要慎独。六要慎友。七要慎终。
只有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纪委领导率先垂范、带领、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抓实干,清正廉洁,才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赢得民心,使党的执政地位坚不可摧。
第三篇:对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
对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一些思考
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在我们党执政的组织系统中,乡镇党委处于十分重要的位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我国,乡镇政权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乡镇党委负有领导乡镇政权机关,支持和保证其依法行使职权的职责,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起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把基层广大党员和党外群众的意见、呼声向上级反映的作用。如果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不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整体水平就难以提高,中央、地方和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受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政策决议就难以落实到基层,我们党的执政大厦就不牢固,甚至还可能出现地动山摇的情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党的各级组织包括乡镇党委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使命,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乡镇党委是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其执政能力特别是领导发展的能力如何,关系到乡镇一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要看到,“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乡镇党委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尤其负有重大责任。只有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近些年来,各地乡镇党委按照“五个好”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的素质有所提高,能力有所增强。但是,要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乡镇党委班子的素质和能力还亟待进一步提高。从长沙市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的现状看,缺乏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者有之,机械照抄照搬上级决议决定者有之,思想方法简单片面者有之,不善于用新方法开展工作者有之……乡镇党委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其肩负的使命之间存在的反差,表明加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
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
到新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认为,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群众既是我们党执政权力的赋予者,又是执政成果的享有者。我们党执政的全部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执政的全过程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长沙市各级党组织联系“为民书记”郑培民等典型的先进事迹,组织编发了《基层干部理论普及读本》,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专题学教活动,对乡镇党委的同志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他们坚持和实践“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自觉性。一些乡镇党委的同志说:我们的职务虽然不高,但群众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定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既有爱民之心,又尽为民之责;既谋利民之策,又办惠民之事。各乡镇除了把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造福群众的根本举措外,还运用多种形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大多数乡镇建立了民情调查、蹲点联系、结对帮扶等制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为民排忧解难活动,如芙蓉区东岸乡开展“上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雨花区洞井镇开展“联系一个困难户,开发一个致富项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三个一”活动等。许多同志在弄清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基础上,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把为群众服务与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把造福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鼓励、支持先富者依法致富与关心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着眼于实现群众的长远利益与关注群众的当前利益结合起来,把顾全国家大局与兼顾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第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当务之急;能否取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成果,是检验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长沙市乡镇党委的同志在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转到速度、效益相结合,更注重效益上来。长沙县星沙镇党委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把解决好农村自身建设与以城带乡的关系以及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关系作为工作重点,更加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二是从资源高强度利用转到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更注重保护上来。天心区大托镇坚
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物流、环保、劳务、生态休闲等主导产业,狠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三是从就经济抓经济转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一起抓上来。一些乡镇过去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就经济抓经济,结果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现在,乡镇党委在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大力推进村民(居民)自治的同时,各乡镇进一步健全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形成了“三个文明”互为条件、协调发展的态势。为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乡镇,市、县(区)党委大力改进干部考核和工作考核办法,纠正过去那种以速度排“座次”、以产值论“英雄”的做法,注意全面地、辩证地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要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当前发展情况,又看发展后劲,从用人导向、舆论导向上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保证。
第三,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长沙市各乡镇党委感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村民居民的生产经营及其各项社会活动决不能搞行政干预,更不能搞强迫命令。以前,一些乡镇吃过行政干预造成农民经济损失的苦头,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学会了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典型示范、提供服务等方法对农民加以引导。我们党执政的实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人民政府。乡镇党委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处理好与乡镇国家机关的关系。长沙市乡镇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处理与乡镇人大、政府等的关系,以“职能明、关系顺、合力大、效率高”为目标,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同时,注意支持乡镇人大、政府和群众组织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能,既发挥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执政能力和执政作风密不可分。优良的作风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乡镇党委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政策决议。近年
来,长沙市各乡镇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制度,找准上级政策和当地实际的结合点,提出体现上级精神、符合当地实际的思路、措施和办法。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不图虚名讲实效。一些乡镇从过去搞“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损害党群关系的教训中,深感形式主义害人害己,再也搞不得。现在,作决定、办事情都坚持可行性研究,既看需要又视可能,量力而行,争取办一件成一件,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坚持求真务实,就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长沙市乡镇党委的同志注意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努力使自己的认识随时代的前进而前进,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求是》2005年第3期
第四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员干部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人民的要求。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我们党要带来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远源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化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然而还要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本文转载自[范文大全-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范文大全]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他充分估计到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我们避免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本文转载自[范文大全-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范文大全]济和文化事业,有统领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他们领导全党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伤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按照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执政57年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它的主体讲,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还涉及党的整体;从党的内容讲,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执政条件的变化,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在执政理论和执政实践上的新进展、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执政以来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成果表明,执政能力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和改革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全面推进。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着力解决经济运行
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的建设重点是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同时,又要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作为检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党的建设的实践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是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一要红线,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综合体现。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了,就表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成效。如果党的执政能力没有提高甚至于有所降低,就表明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党的建设的实践表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结合起来。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得到变化,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全党同党同志的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已经突出地摆在我们党的面前。党的执政能力如何,已经越来越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性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空洞的理论而是要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提高,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提高,在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实践中去提高,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实践中去提高。我们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这是时代要求、人民要求
。我们党执政57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的问题。
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我们党必须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当前,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较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解决。
当前,国内外形势总体上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比较有利,因此全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始终注重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2008年究竟发生了多少群体性事件,官方尚未公布最新数据。不过三年前的一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根据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披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约307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公共事件的多发期。近年来,一些地方因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公共事件处置失当,以致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时有发生。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政府的执政敲响了警钟。
一、群体性事件正日益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8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神七”飞天这样的喜事,也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天灾,同时还发生了许多起非同寻常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有:贵州瓮安事件。由于该县女学生李树芬溺水身亡,其家人对公安机关的“自杀”鉴定结果不服。6月28日,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县政府,后转变为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15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甘肃陇南事件。因对陇南市行政中心搬迁存有疑虑,11月17日,当地三十多名拆迁户集体到市委上访,随后大量群众聚集围堵市委大门,并转变为打 za抢shao的突发群体性bao力事件。这起事件共砸烧房屋110间、车辆22辆,市委大院各单位办公设施及其他损失503.8万元。
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重庆市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汽车全城罢工。7日,湖北省荆州市数百辆的士集体停驶。10日,上百名海南省三亚市出租车司机停止营运。同一天,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百辆出租汽车集体罢运。18日,部分“挂靠”在云南大理交通运输集团的个体客车司机集体罢运,造成大量乘客滞留,全州的县际客运秩序一度濒临瘫痪。20日,广东汕头1000多辆出租车罢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乃是多年矛盾蓄积而致。如企业改制不规范、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根本维护,导致职工集体上访;由于拆迁、征地行为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或补偿不到位,导致被拆迁和被征地群众集体上访,甚至发生群体冲突;由于拆违过程中宣传不到位、程序没履行到位,导致被拆群众集体上访;由于执法部门行为不规范,乱收费、乱摊派,甚至借助黑恶势力对付群众,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者引起群体冲突等等。
这一系列事件给我们基层政府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二、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在其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正当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表达的情况下发生的,或者说常常是无奈中的选择。当一个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借助于一个偶然事件的导火索,许多被压抑的利益要求集中表达出来。
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qun体事件的发生,都与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有关。如果各级政府对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足够的认
识、足够的准备、足够的措施,那么,80%以上的群体性事件都可以避免。换言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凸显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欠缺。
一是执政理念的偏差,没有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理念。正如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说,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女中学生的死因争议,但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qun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近些年,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农民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将损害群众利益当做增加企业与政府利益的前提。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全忘掉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是处理方式僵化,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几乎多数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地方政府在分析原因、教训时,总有这么一条,qun体事件的背后,总是“背后有坏人(不法分子或社会黑势力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因为与民众打交道,特别是与有不满情绪、有自己利益要求的民众打交道,至今是我们政府能力训练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所熟悉的处理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形成的。而这种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或刑事化的处理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其作为政治或刑事案件加以硬性地打压,这是一些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的习惯性方式。如果一些群体性事件不存在政治或刑事因素,人们反而不知道如何来进行处理,而将群体性事件中的一些过激因素人为加以放大,甚至激化出某些过激行为,则很容易将这些事件纳入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
三是解决手段单一,习惯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综观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四是没有依法行政,是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内在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政府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滋生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的腐败行为,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养成的“衙门”作风、“四难”现象。此类不依法行政的种种行为,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同时社会风气、党风的败坏,腐败现象的恶化,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问题的屡禁不止,基层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等等,又加剧了干群矛盾。日积月累,受伤害的群众面越扩越大,矛盾越积越深,一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当或有把柄被抓住,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加上群众情绪激动,从而导致矛盾在短时间内激化进而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制度,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让老百姓有合理表达的渠道,是真心接受群众监督,吸引群众参政议政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各级政府官员实行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却害怕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话有处说”,而是千方百计堵老百姓的嘴,结果导致矛盾越来越多,形成积怨,最后爆发,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定州事件等群体性事件都是深刻的教训。
六是没有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让负面信息左右了公众。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不通畅。在“瓮安事件”应对过程中,作为谣言内容涉及地的瓮安县政府在危机早期并没有关注到民间流传的谣言,对个别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及时澄清。正是基层
政府对于信息舆论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的不足,才使得谣言得以通过非正式途径在社会上呈规模效应模式传播,最终导致区域性社会心理危机。可以说,对传闻的姑息是导致许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正是存在这些不同程度的缺陷,才导致了许多基层政府未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因此,在寻找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中,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建设应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
既然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只有加强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激化。
(一)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是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其中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必须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因此,基层政府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会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自然就会消失。
(二)贯彻依法行政,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要教育行政执法人员,使他们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衣食是人民给的;要使我们的工作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要做到为民执法不动摇,达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的根本目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决杜绝失职不作为和越权乱作为的腐败行为。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法,才有最广泛意义和最大程度的公正和文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偏差,减少执法矛盾。
(三)构建利益诉求机制,畅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基层政府要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各种矛盾产生、发展的特点、规律,紧紧抓住矛盾的本质,积极寻求处理矛盾的方法、途径,防止矛盾激化。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利用信访、群团组织等窗口和桥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矛盾的根源所在,及时、主动、稳妥地化解矛盾。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认真解决,不合理的要求要解释清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把握准确,处置得当,这样才能把一些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中。
(四)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和作风有直接关系。因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干部廉洁勤政,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地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做群众的贴心朋友,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准确地掌握基层的情况和呼声,才能发现基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采
取有效的措施,使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才不至于引发上访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五)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提高基层政府的信息处理能力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打造阳光政府、透明政府的理念下,如果还是习惯于捂盖子、护短处,习惯于对民众需要知道的信息不公布或只是走形式,习惯于对各种传闻存疑消息不说明、不澄清,不仅仅是跟不上形势、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的问题了,还会掩盖矛盾、发酵矛盾、激化矛盾、升级矛盾。因此,作为地方基层政府,要充分保持对信息舆论的敏感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最快的速度从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社会公众的需要,制定出科学适当的危机公关策略。而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必须转变“官本位”的治理理念,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建立“公众本位”的公共信息发布机制。“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满足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打破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