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

时间:2019-05-14 03: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

第一篇: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

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

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

财政预算是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审查批准本级财政预决算并监督其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地方人大设立以来,在对财政预算监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

一定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监督程序不规范、监督效果不理想。因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督机制,更新监督理念,依法规范政府的理财行为,防止预算编制的笼统化,杜绝人大审批程序的简单化、审批内容的形式化,从而有效提高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实效。

一、预算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预算监督实效性不强。人代会时间短、议程多,加之政府提交人代会审查的报告过于笼统,预算草案按功能大类罗列一串数字,没有“款”、“项”、“目”的具体内容,造成“内行看不清,外行看不懂”,代表们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深入审查。因此,存在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的现象。

二是预算执行约束力不硬。受政策、经济社会事业决策与预算决策不协调、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多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办法。加上预算资金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客观造成了“部门伸手、领导批条、追加预算”等隐性分配或二次分配,弱化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应有的约束力。

[本文转载自三是预算编制完整性不够。目前的预算编制是在人代会前一个月进行的。预算编制时间短促,缺乏科学的预测。每年1—2月份开人代会审批预算,而实际上预算已经从1月1日开始执行,造成预算编制和审批滞后于预算年度起始时间,一年只有10个月有预算可执行。同时,由于人代会只批功能预算,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人大审查批准之外,造成预算内外“两张皮”,使得预算缺乏完整性。

四是预算监督经常性不多。财政预算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人大尚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和力量,难以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就县级而言,日常监督主要由财经工委承担,但财经工委多是“一人代表全委”,加之对口联系部门多,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

二、强化预算监督的几点思考

1.改革预算编制,深化和规范部门预算。要把预算细化到部门和项目,并实行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能够全面反映预算内外资金的安排,满足预算细化和全面的要求。预算编制、上报、下达的时间均应提前,保证在年度开始前,预算就已确定好,有利于提高预算的时效性。实行部门预算,从预算分配环节控制财政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有利于防止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预算分配和执行中的“暗箱操作”,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因此,要让人大代表在审查预算时,知道哪个部门有多少人、干多少事、花多少钱,钱怎么花、花在哪里,绩效如何,就要督促政府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将部门预算纳入人大监督范围,加大审查监督力度。

2.增强预算约束,加强对政府行为监督。导致预算变更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的不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决策的科学性和行政行为的准确性是关键。因此,人大可考虑建立重要财经情况报告备案制度和重大支出行为的审查批准制度,结合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加强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的审查,督促政府依法行使各项具体行政行为,从根本上减少预算变更,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3.创新预算监督,提高预算的审查质量。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逐步实现对本级预算的实质性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代表人民管好财。

一要创新理念,保障预算监督权不再虚设。针对“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审批不严格,预算执行不认真,预算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不作为即是失职”的观念,排除使监督权“虚化”的外部干扰和心理“惰性”,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探索依法行使预算审查监督权的途径和方法。

二要创新渠道,保障对预算信息的知情权。一些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现有的知情渠道比较狭窄,不能满足对预算信息知情的需求。拓展信息源,扩大信息传递渠道,成为保障组成人员享有知情权所必须。一要完善信息的交换平台。地方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之间应当建立公开、透明、适时且正常运转的信息交换制度,有条件的要建立信息交换局域网,适时将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收支、预算执行及分析、预算税收政策、财政体制改革政策、资金调度、政府采购、财政周转金使用、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总预算汇总、预算调整、转移支付、人大的监督意见和修改建议等预算信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换,服务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监督工作。二要建立规范的报表体

系和备案制度。地方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工作机构可以与政府财政部门相互协商,规范报批和备案的文本及表格,保障信息流的畅通。三要拓展民情收集渠道。加强调研和走访,广泛了解民所想、民所思、民所求,使人民群众和基层对预算编制、执行等方面的意见,能够畅通地反映到地方权力机关来,为预算监督打下良好的民意基础。

三要创新体制,保障预算监

督权力的行使。现行的财政体制受政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利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预算监督。笔者认为,要使财政体制公开、透明、高效运转,必须进行体制创新。一是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通过立法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完善并规范转移支付和预算追加制度,实行相对稳定的税收政策,减少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财政的干预,从体制上保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预算审查、批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降低财政风险。二是推行部门预算,提前编制预算。地方政府必须摒弃代编预算,各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提早编制部门预算,再由地方政府编制本级预算,在每个财政年度前提交本级人大批准。三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在财政部门内部建立预算绩效的评价制度,还要在财政部门外部建立专门审计和综合审计为主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人大预算监督权的行使创造体制条件。

四要创新方法,保障预算监督权落到实处。方法创新,首先必须统一对预算绩效的评价标准。认识标准一致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搞好预算监督工作。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监督工作机构普遍存在着专业力量薄弱的现象,这种情况由于编制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聘请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参与到预算监督的前期工作中,提高监督的水平。再次要突出重点。充分运用审计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审查结果,尽可能防止“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现象发生。第四,要重视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意见的落实。明确督促部门和承办部门的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使监督意见都能得到及时的办理,保障人大的预算监督权得以有效行使。

第二篇:关于地方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实效的思考

关于地方人大财政预算监督实效的思考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各地人大对预算实施审查监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目前的人大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地方人大行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程序、方法还不够完善,预算体制尚不够顺畅,预算管理还不够规范,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依法行使好这项职权,这是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本人结合几年在人大工作实践,就地方人大如何加强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地方人大在预算审查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目前,财政预算草案一般先由党委、政府“定盘子”,再提交人代会审查批准。导致部分组成有员和人大代表对预算监督的热情不足、积极性不高。同时怕认真监督,影响与地方党委的关系,怕严格监督,损害了与

政府的关系,因而工作起来胆子不大,腰杆不硬。被监督者人大意识不强,受旧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的影响,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往往认为,人大预算监督仅仅是履行法律程序,工作中产生了“图省事”、“走捷径”、“嫌麻烦”等消极思想。

2、审批流于形式。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一般是从11月底部署下一的预算编制工作,难以按法定时间提交预算草案,导致人大难以严格履行审查程序。尤其人代会会期短、议程多,加之政府提交人代会审查的报告过于笼统,在大会审查中难以对预算报告进行专门、深入、细致的审议,难以对预算草案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结果只能履行表决程序,客观上形成流于形式的程序性监督。

3、法律相对滞后。人大实施财政预算监督的主要依据是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但其对于人大预算监督的范围、内容、实施程序和操作办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规定过于原则、简单,尽管各地都制定了有关政预算监督的制度,但地方人大仍很难具体操作。

4、力量相对缺乏。预算监督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财经知识较为缺乏,使人大常委会既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又难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跟踪监督。且人大财经委人员少、对口联系部门多,缺乏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在时间上、技术上和人力上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建议。

二、提高财政预算监督质量的对策与思考

针对目前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1、注重强化宣传,营造预算监督氛围。要从增强预算改革意识入手,营造预算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有关人员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学习和宣传《监督法》、《预算法》,逐步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大预算监督、财政、审计部门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人大积极推动、政府认真落实的预算审查监督新格局,全县上下、各预算单位共同努力,监督与被监督双方相互理解、配合,共同加强预算监督工作。

2、注重事前介入,把好预算初审关。要按照监督法对预算监督的规定和要求,提前介入、预先审查,使预算在政府合理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中的作用更加显现。人大财经工委要在政府“定盘子”前,就深入到财政等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政府在制定预算收支计划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和各部门对预算安排的意见建议。要求政府及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要求,每年县级决算草案在县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的30天前提交,以确保有足够时间审查。同时要按照县人

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3、注重事中审查,加强对预算执行监督。一要开展专题调研。财经工委要深入到财政、国税、地税、审计和重要经济部门了解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出具有实质内容、针对性强的调查报告,供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参考。二要开展专项检查。选择一些重要部门或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进行检查,及时、准确地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预算资金均衡足额到位。三要认真听取和审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预算草案要进行分析研究,着重围绕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否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标安排是否合理、收支是否平衡、法定支出是否达到要求、重点是否突出、各项措施是否可行、重点支出项目安排是否合理。在审议中结合全县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注重事后问效,确保预算监督效果。要在提高审议质量下功夫,肯定成绩和指出问题要“实”,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准”。使预算及执行监督由简单的“规则监督”向“绩效监督”转变。同时要实行问责制度。对不按规定时间提交相关报告和资料、不按规定办理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或在办理中敷衍塞责、存在突出问题的,按照相关规定实行问责通报,并限期整改。

5、注重强化重点,拓展预算审查空间。要着眼于预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尽快构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对主要指标、项目和科目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估、分析和研究。同时,要有选择地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拨情况、计划进度等进行动态跟踪监督,提高预算监督的实效。

6、注重完善机制,推进预算法制建设。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时制定本级预算监督实施细则,使人大预算监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建议尽快对《预算法》及其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完善,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需要。

7、注重强化自身,提高预算监督水平。一要强化培训。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认真学习经济理论,特别是财经知识,解决听不懂财政报告、看不懂财政报表、监督无从下手等问题。二要借肋外力。要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预算执行深度监督工作。三要充实力量。要建立一支适应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可以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以解决人大财经工委工作人员偏少,对口联系部门多,时间短,任务重,难以对预算各项指标进行严格审查的困难。

第三篇:关于增强人大信访监督实效的几点思考

关于增强人大信访监督实效的几点思考

监督实效是人大信访工作的灵魂,只有增强实效,人大信访工作才能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近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5】9号文件和《监督法》精神,以增强监督实效为主线,着力破解人大信访工作难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对制约人大信访监督实效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一我县人大信访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把加强信访工作作为依法监督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增强监督实效为主线,从加强信访队伍建设入手,从建立制度创新机制做起,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奠定了人大信访工作基础,开创了工作局面。

(一)构建了人大信访工作的基本框架。县人大常委会想方设法增加信访机构和编制,成立了正科级人大信访科,专职信访干部达到了2人,在各乡镇成立了人大信访接待室,专职信访干部一般一至二人,由乡镇人大主席或副主席挂帅,同时,加强硬件建设,县人大常委会为人大信访科配备了微机,有三分之一乡镇人大信访接待室配备了专用微机,为实现办公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县落实了信访机构编制,改善办公条件,初步构建了人大信访工作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人大信访工作的合力和动力。

(二)建立了一整套人大信访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县人大常委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职能 切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确保全县政治稳定的通知》,出台了《平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待处理人民代表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暂行办法》《平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实施个案监督办法(试行)》,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人大信访工作制度,对人大信访工作的机构与职责、案件受理范围、办理程序、立案与督办结案做了明确的制度规定,对人大信访干部的职业道德、工作守则和怎样办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了办理人大交办督办案件的具体实施办法,建设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规范的制度,使人大信访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人大信访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为增强人大信访监督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督办实效。初步实现了人大信访工作由仅仅满足于收收转转向发挥信访作用,履行监督职能,切实解决问题,注重督办实效的转变;由单一督办模式到立体督办模式的转变,由人大信访孤军作战到依靠党委领导,联席会议指导协调,人大督办,汇集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的转变。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与政法委联合督办涉法上访案件、主任会议定期听取“一府两院”关于人大信访交办案件办理汇报等措施增强了人大信访工作督办实效。各单位也与时俱进,对增强人大信访督办实效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吾乡人大主席团在解决涉法信访案件中,聘请法官、律师和熟悉法律和农村工作的人大代表参加,发挥群体优势,促进了问题的解决。王坡乡人大主席团注重发挥代表作用,摸索出了一条人大代表审议、视察、调研、评议信访工作督办信访案件的路子,解决了一批缠诉缠访老案。

二 影响人大信访监督实效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和我国民主体制的逐步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种各样的诉求越来越多,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群众给以厚望,近年来到人大机关信访的群众越来越多,希望通过人大依法监督来实现自己的诉求。严峻的人大信访形势,迫切要求增强人大信访监督实效,以实现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我们认为,影响人大信访监督实效的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上还不够重视。一些人大领导存在船到码头人到站的认识误区,对人大信访工作认识不足,工作标准偏低,不同程度上放松了对人大信访的领导。部分人大信访干部以人大信访工作不办具体案件为由,错误地把人大信访机构当作“中转站”,一转了之,把督办当成转办,注重程序解决问题,忽视答疑释理实际解决问题,既消弱了人大的监督权威,又不同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一些承办部门错误地认为信访工作可有可无,可大可小,可抓可不抓,没有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静下心来研究得少,批转交办的多,甚至有的回避上访群众,态度冷漠,把矛盾上推下卸。而一些信访干部觉得信访工作费力不讨好,不如其他工作实惠或轻闲,自认为低人一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工作上的无所作为,消弱人大信访工作的监督实效。

(二)机构设置和人员还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一工作人员素质还不高。人大信访工作的特殊性,客观上要求,人大信访干部既是会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才,而目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县乡人大信访干部共有48人,就熟悉法律知识而言,法律专业大专院校毕业的7人,自学过法律专业的11人,就做群众工作,从事信访工作或基层工作二十年以上的8人,十年至二十年的15人,十年以下的25人,存在会做群众工作的缺乏法律知识,熟悉法律的群众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二是机构设置不合理,特别是乡镇,大部分人大信访接待室与政府信访、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所合署办公,几套牌子,一套人马,这样做,使得人大信访形同虚设,不利于发挥人大独特的部门优势,人大信访监督实效必然大打折扣。三是人大信访干部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特别是许多乡镇人大信访干部由人大主席或者副主席兼职,他们既要负责党委安排的分管工作和中心工作,又要具体督办信访案件,显得力不从心。

(三)信访制度还有待规范。调研中发现,我们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原则规定的多,具体规定的少,对信访工作的规范过少,过粗,过宽,过于原则,致使有的人大信访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错误心态,对信访案件一转了之,完事大吉,在重点案件督办上,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不敢督办,不愿督办,怕出错,怕“越位”,怕伤人,怕担责,不规范的法律法规和信访制度,无法发挥法律的强制性功能,从很大程度上消弱了人大信访工作的督办实效。

(四)监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刚性监督缺失。虽然《监督法》对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作出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但是在人大信访实践中,人大常委会往往过多考虑与党委和“一府两院”的关系,听取汇报多,视察评议多,很少运用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罢免等刚性手段,即使听取汇报、视察评议,有时也是隔靴搔痒,导致信访承办部门对人大交办的信访事项不够重视,存在敷衍应付多,主动查办少;推诿拖延多,按时结案少,维持肯定多,真追实究少的问题,出现解决问题难难,纠错改错难现象。二是问责机制有待落到实处。各级人大常委会虽然建立了一套人大信访工作问责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批评的多,处理的少,问责追究机制滞后,弱化了人大的法律权威,影响了人大信访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 对增强人大信访监督实效的几点思考

首先,进一步强化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全国人大对信访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信访工作要承担起这项任务,力求把一些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把绝大多数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以减轻政府和社会压力”。吴邦国委员长强调对重信重访要整合力量,加以处理。最近中纪委发布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信访工作已经越来越引起中央的重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机关,人大信访工作是党和国家整个信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人大常委会和信访工作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积极解决群众的正当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努力把人大信访工作提到一个新水平。

二,借力办访,增强实效。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显示器信访工作的意见》提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要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因此,人大信访要跳出人大抓信访,与时俱进,巧借东风,推动工作。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大信访工作是党和国家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依靠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综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二是坚持在信访联席会议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处理信访问题。信访联席会议是在党委领导下,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是新时期处理重大信访问题的实践和创新,坚持在信访联席会议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处理信访问题,依靠成员单位的各自优势,加强监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使问题解决。三是县人大常委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制度,健全机制,明确责任,形成领导主抓,办公室信访科协调,各科室和乡镇人大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人大信访队伍建设,增强信访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激情。一是提高素质。人大信访工作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新时期的人大信访工作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各行各业的情况,成为工作的多面手和全才,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监督,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所以,要加强学习提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交流、研讨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人大信访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善于实践。人大信访干部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多调研,多实践,掌握第一手材料,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百姓呼声,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办法多,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妥善解决问题,息诉罢访。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善人大信访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确保人大信访干部个人待遇不低,工作条件不差。同时对于人大信访干部不仅要压担子,还要搭梯子,把信访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信访实践中锻炼干部,推荐干部,提拔干部,从而激发干部在信访岗位建功立业的工作激情。

四,发挥人大独特优势,做好信访工作。一是通过视察、调研和群众信访,帮助“一府两院”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制度和机制设计缺陷,帮助他们修补漏洞,建章立制,从制度上、机制上和根源上解决问题。二是动真的,来硬的,干实的。对一些督而办、办而不力,而又影响较大较坏的案件,人大要挺直腰杆,冲破阻力,无所畏惧,充分运用《监督法》赋予的权力,通过质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和罢免等强硬措施,为民请命,为民做主。通过办几件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取信于民,树立人大权威,进一步强化“一府两院”对人大工作的认识,提高人大信访案件的督办实效。

五,加强信息工作。一是加快信访系统信息联网,明确接待承办责任,避免多头交办浪费信访资源现象,使信访部门抽出精力,用心用力抓好信访案件督办。二是加强综合分析。通过办信接待,了解社情民意,选择一些重大的、突出的倾向性的问题,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研究,了解问题的现状、成因,提出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向常委会报告,发挥“第二研究室”的作用。

第四篇:关于增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增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实效的几点思考

加强人大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各级人大常委会应从围绕中心、立足发展、服务大局的高度,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切实加强人大监督,着力增强监督实效。就此,笔者就如何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浅谈几点意见。

一、强化三种意识,夯实监督工作基础。

一要强化中心意识,认真选择监督课题,把握适于监督的正确方向。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监督要紧密围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中心,坚持以重点带全面、以核心促全局、以主线立根本,抓住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来监督。具体而言,就是要围绕本行政区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事项加大监督力度,推动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纳入工作监督重点,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围绕“一府两院”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等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贯彻实施,维护法律权威。二要强化主体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善于监督的过硬队伍。重点要在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上着力,在选配常委会组成人员时要合理搭配成员年龄结构,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常委会的决策能力。要立足于增强议政能力、提高议事质量,着力选配一些懂经济、懂管理、懂科技、懂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型人才充实常委会组成人员队伍,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专业结构。要着力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水平,从制度上保证常委会专职成员成为主体,并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使常委会更能有效地行使法定职权。要根据各工委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安排工委工作人员和配备一些精通经济管理、法律法规、部门业务的人大代表担任工委委员,以充实工委力量,提高工委的工作水平。要坚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干部选拔到人大工作岗位上来,着力提高人大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要把人大干部提拔交流作为自身建设的重点,积极协调同级党委把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大干部推荐到各级党政部门担任更高职务,努力构筑进得来、用得上、出得好的良性互动机制。三要强化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筑利于监督的良好氛围。人大监督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强,要提高监督工作实效,必须注重抓好监督制度的建立完善,确保工作运转协调、保障得力、规范有序。从当前来看,重点要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预算审查监督办法、部门工作评议办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审议意见交办等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制度,确保人大监督工作从选定监督课题起到办理落实止的每个环节都能实现积极有效的监督,防止出现工作走过场、监督流形式、办理在应付、落实打折扣的现象,切实提高监督权威、增强监督实效。

二、把握三个重点,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一要深入开展调研,增强监督的针对性。要根据监督计划,制定好专项调研工作方案,明-1-

确调研方法、步骤、时间和具体要求,并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实施。通过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规范有序来促进“一府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影响力。要高度重视调研队伍的组建,除了人大机关相关委室工作人员外,还应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从人大代表中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参加,必要时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派人参与,把熟悉情况、了解业务的人员充实到调研队伍中来,力保调研实效。在调研中,要采取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好差结合、明查与暗访结合、听取汇报与实地察看结合、查阅资料与走访群众结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挖掘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打好基础。二要认真进行审议,增强监督的实效性。要严格按《监督法》规定,在常委会会议召开七日前将需审议的相关专项报告印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以便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报告内容、熟悉审议事项。同时,在寄送专项报告时相应附送审议意见表,便于更准确、及时地收集审议意见。要紧密结合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事项,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参会管理、列席人员参会要求、会议审议发言和列席人员发言等作出规定,实行中心发言与补充发言相结合,鼓励常委会组成人员畅所欲言,客观、公正地反映情况、提出意见,确保会议审议更富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体现集体意志和智慧,提高常委会的审议质量。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要认真进行整理,科学归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审议意见初稿,提交主任会议审议,确保审议意见的质量。三要加强跟踪督办,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审议意见办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监督实效,地方人大常委会要认真抓好审议意见的办理,切实做到事必议、议必行、行必果。对审议意见的办理,常委会要加强与“一府两院”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办理情况,发现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促进审议意见更好地落实。要强化跟踪督办措施,采取主任会议听汇报、进行专项检查或督查、组织代表视察办理情况等方式,跟踪督促承办单位落实审议意见,确保办量效果。要强化审议意见的法律地位,在常委会听取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时采取表决制,增强审议意见的权威性,从根本上改变“对文对文”等敷衍办理审议意见的不良现象。与此同时,要善于借助审计、舆论、纪检监察等力量抓审议意见的办理,以人大监督为主体,其它监督相配合,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监督工作,提高人大监督实效。

三、理顺三种关系,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监督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遵循的一条政治原则。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积极争取同级党委加强对人大监督工作领导的同时,更要正确把握党的方针和决策,深刻领会党的意志和意图,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深入开展工作监督。对在监督前、监督中和监督后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同级党组织请示汇报并提出决策建议,致力确保党的执政理念和相关政策得到顺利落实。二要正确处理依法监督与加强支持的关系。要正确理解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坚持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地方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国家机关,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国家和地方全局的、长远的、重大的问题,“一府两院”在人大常委会监督下独立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四者虽然分工不同、职能不同,但

其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因此,人大常委会在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要充分体谅、理解和支持“一府两院”的工作,积极帮助“一府两院”协调解决履职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合情、合理、合适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力求做到“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支持不盲从、监督不挑剔、保护不庇护”,协调配合推进工作,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三要正确处理依法监督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地方人大常委会代议机关的性质决定了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同时,同样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人大常委会要努力提高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积极拓展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和方式,促进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务求人大监督更多地赢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自觉接受监督中促进依法监督,提高人大工作的影响力。

第五篇:强化预算审查 增强监督实效

强化预算审查 增强监督实效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加强县级预算监督 志丹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高仲岗

审查和监督财政预算,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人大财经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增强县级预算监督的实效,我个人认为,县级人大常委会只有理顺监督程序、完善监督内容、创新监督方式,才能使县级人大常委会监督财政预算由“程序性”监督迈入“实质性” 监督,真正促进县级政府预算“依法编制、科学管理、刚性执行”。

一、理顺程序,力求预算编制的规范性

宪法、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对预算审查作了明确规定,既要求政府按法定程序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又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预算依法进行审查。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只求走程序,往往是执行已结,才报送预算报告及其草案。这就变成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听取预算报告在后,预算执行在先。为改变由被动监督变为主动监督这种局面,我认为,一是县级人大常委会应借鉴沿海省、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的先进经验,积极和县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依据宪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套运转有序的预算审查办法和规定。即:《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预算办法》、《县级人大常委会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办

和经济性质列出。按功能预算资金要具体到类、款、项,按经济性质预算到类、款,特别是项目预算应单独列出。做到人员经费细化到人,公用经费细化到项,专用经费细化到款,使内行说的清,外行看的懂。二是完善内容。按照中央十八大会议的精神和新预算法要求,县级政府应实行全口径预算,将财政总收支、一般预算收支、其他财政收支、预算外资金、非税收支、各项基金收支等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并按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进行分门编类,并数字罗列,使每组数字都用列表来反映政府收支全貌和履行职能活动的情况。三是注重实际。针对全县财政各项收支不同的实际状况,县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草案和预算调整草案时,应充分考虑本县实际情况,将财政所有收支和增收的全部资金纳入预算或预算调整盘子,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前提下切实把收入的重点和增收部分的再分配放在公益事业、民生领域和后续财源建设等方面,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在事业最需要、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加大资金流向、使用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创新方式,增强预算监督的实效性

随着财政法规不断健全和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进,县级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审查也要不断深入和创新。一是提前介入。首先,在每年人代会召开前二个月,县级人大常委会及其财经工委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财政、国税、地税、重大项目实施部门和

级政府,促使县级政府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合法性。五是常态检查。常态检查可发挥人大监督的及时性和补救性作用。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求县级政府将财政、国税、地税部门税额征收情况、累计完成情况、占年任务比例、同比情况和部门预算完成情况按月按季向县级人大常委会及其财经工委主动报送,自觉接受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动态监督。其好处是便于县级人大常委会真实掌握本县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早发现、及时整改,确保预算在阳光下执行,维护预算的刚性。六是绩效审查。为了有效改变预算只重视资金分配,忽视使用效益状况,县级人大常委会应将绩效审查纳入预算执行审查范围,将本县预算支出安排与绩效联系起来,对县级财政列支的资金进行追踪问效,使县级财政资金从审核、拨付、使用得到全程监督。这样,一方面促进县级政府将有限资金投入到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项建设中,提高了公共财政的社会共享度;另一方面促进县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按实际情况编制预算,更好地发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下载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之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浅谈如何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地方人大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必须在工作实践中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一、要始终坚持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规定......

    实化同级监督 增强监督实效

    实化同级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振兴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地方纪委对同级党委有效监督的路径,以加强政治监督为主线,扛实扛牢主体责任,做实做细监督职责,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

    完善监督方式方法 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完善监督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既要理直气壮地依法开展监督,又要讲究监督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结合人大工作实践经验,监督工作......

    提高常委会质量 增强监督实效

    提高常委会质量增强监督实效根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县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经常运用的基本形式是......

    创新监督方式 增强监督实效(太平)

    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 作者单位:太平镇人大办公室 2013年7月30日 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工作的重点。作为乡镇人大,常规工作大都围绕监督工作来进行。近年来,太平镇人大在监督......

    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监督法增强监督实效(精)

    人大常委会贯彻实施监督法增强监督实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人大常委会......

    多措并举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多措并举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一)加强宣传,促进人大监督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不断强化人大日常工作的宣传,通过对人大日常工作动态、人大代表先进事迹的宣传,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和......

    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实践和思考

    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实践和思考加强预算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近年来,我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预算监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