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是头等大事,食品安全对于农村来说也是重中之重。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辖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情况,近日,疏勒河工商所就辖区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抛砖引玉。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流通环节负主要监管责任的工商部门,能强化责任意识,在做好日常巡查、执法办案、消保维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自我预防能力。加大了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力度,严厉查处散装食品、预包装食品、乳制品等存在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规格的行为,认真实施食品流通环节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无证照经营的取缔力度,认真落实食品经营六项自律制度、食品安全承诺制度、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一票通制度等,对存在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经营者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积极推广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的使用,对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总体好转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辖区办理了营业执照的食品经营户共有388户,其中办理了食品流通证的有328户,其中11户批发户都进行了商户备案和商品备案,并能使用食品安全电子平台进行进销货管理。办理了食E通的有220户,占实办百分比67.07%,使用的有211户,使用率为95.91%。辖区七个乡镇食品零售户都能积极办理食E通,其中三道沟镇区应办80户,实办53户,办理率66.25%;布隆吉乡应办59户,实办45户,办理率76.27%;河东乡应办40户,实办27户,办理率67.5%;七墩乡应办12户,实办10户,办理率83.33%;沙河乡应办33户,实办24户,办理率72.73%;双塔乡应办57户,实办29户,办理率50.88%;腰站子乡应办44户,实办32户,办理率72.73%。

二、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农村依然存在无照经营问题。当前农村食品经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以规范,农村旧有的“散、偏、小”,而且“脏、乱、差”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许多的无照经营涉及食品经营行业。从业人员中有下岗无业人员、失地农民、外来流动人员、移民等。而且无照经营者,是因达不到许可规定的标准和条件而产生的。另外,一些部门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的同时,提出了“先上车,再补票”的要求,导致工商部门登记工作被动。由此产生的无照经营得不到许可审批部门的及时制止,往往形成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兜底处理的局面,造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担过重,使一些问题长期积压并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这是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目前,工商部门正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无照经营是违法的,工商部门必须予以取缔,但取缔弱势群体无照又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无照经营的取缔必须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有力配合,没有政府系统运作,工商部门无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食品快速检测与行政执法得不到有效衔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污染和种类也在快速的递增,流通领域食品的流动速度极快,鲜活食品日益增多,必须快速地出具法定检测报告才能有效执法。

目前工商部门虽然使用食品快速检测箱的使用,该检测箱全都是

可以快速检测食品的设备,能随时对市场上出售的粮、油、肉、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进行监控,可快速检测出食物所含添加剂是否超标,哪项指标超过了国家标准等,百姓关心的农药残留、苏丹红含量、注水肉、牛奶新鲜度、水发产品工业碱、蜂蜜蔗糖等多个项目均在检测范围内。但是,随着检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快速检测项目单调、检测面狭窄、快速检测后还要拿到有关部门进行复检才能作出处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程序上都比较复杂等等。另外,食品检测箱在普及使用上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检测箱各种试剂的配备不能及时,有些试剂不易保存,资金支持无着落;快速检测手段也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平台和法律保障等。

3.自律制度落实比较困难。经营者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应当树立自律的观念。自律要求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而且要照顾消费者利益,尊重消费者的人格和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与事实相反,一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比较简陋,经不起经营责任风险或赔偿责任风险。二是经营者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文盲也占了相当比例。由于受年龄、文化的影响,经营者的法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经营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卫生知识、自律意识等严重缺乏。三是经营投资少、规模小,经营品种仅限于农村村民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大部分小食品店,整个小店的商品价值超不过

一、两千元。经营者自律制度很难得到落实。

4.消费维权站、“一专三员”等机构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食品安

全监管面临新挑战。工商行政执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工作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其次是工作任务和项目越来越多,专项整治任务非常繁重,其三是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其四基层工商管理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综合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6.食E通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食E通已经推广了大半年,就全省来看,至8月23日全省共办理食E通56531家,使用33479家,使用率不足60%,而为此全省每月要支出至少1130620元的信息费用,仅这使用的33479家中商品备案数量过万的才有21家,商品备案数量过千的才有155家,商品备案数量过百的才有960家。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市食E通办理了4788家,使用2718家,使用率还不到57%。虽然本辖区的食E通使用率高达95%以上,但使用过程中,大多数零售户仅仅使用食E通卖过几个商品,而且还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使用的,他们由于自身的文化、年龄、观念等因素,加上自身的逆反心理及惰性,尚不能熟练使用食E通。

三、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广、量大,是一项复杂、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商、质监、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和防范知识,动员全社会参与日常监督,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2.整合监管力量,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合力。要进一步整合全省食品安全监管、检测资源,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食品安全涉及工商、质监、卫生、农业、食品药

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整合、充实监管执法队伍,切实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要加强加检测、监管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的综合执法队伍。

3.构建信息平台,实现监管、检测信息共享。抓住当前我省推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平台的时机,按照各相关部门履行食品安全职能职责的要求,强力推进信息共享。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科研机构为支撑、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生产经营厂家资料、食品安全检测数据、食品安全处罚等方面,实现信息互通,提高常态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形成更高层次、多方合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完善应用功能,提升服务层面,完善和健全“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软件,实现监管信息系统下上下贯通、内外联接、便捷高效、运转协调,切实提高全省食品安全监管、检测效率。

4.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完善检测体系。农村是我省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要特别重视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不断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快速筛查、定量检测、移动检测等检测方式,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的省、市、县、所四级检测监控体系,扩大检测覆盖面,不断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食品快检机构,将食品安全监测经费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为食品安全工

作提供切实的资金保障和人力保障。

5.加强食E通的监管,切实将食E通的使用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培训,工商所负责人与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对登录以及进销货台账的录入进行了现场演示和培训,确保经营户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更进一步地做好进销货记录和电子台账录入;二是结合市场监管推进。将“食e通”使用与市场巡查、开展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周活动宣传、个体验照提示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并现场指导食品经营户做好电子台账录入和销售工作;三是联合移动公司人员上门服务。强化与移动公司的配合,监管人员与移动公司人员对食品经营户采取逐户上门服务的方式,手把手的给食品经营户演示和录入食品电子台账;四是对新注册的做到注册与使用同步;五是要建立起食E通使用的长效机制。

6.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大工商”理念,努力做到三个转变。以开展“创新发展年”、“双联”行动为载体,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好辖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第二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北京华联—超市食品经营法律规范指南附件八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商务部令2007年第1号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2月20日商务部第10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商务部部长:***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加强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场,是指从事食品交易活动的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包括集贸市场、超市、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便利店、食杂店等)。

本办法所称经销商,是指从事食品批发、零售、现场制作销售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流通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市场和经销商应当取得营业执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经营食品的相关证照,其 78

食品经营环境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 市场应当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七条 市场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应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鼓励市场与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建立直供关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应当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

禁止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应当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应当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

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应当立

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

第八条 鼓励市场申请绿色市场认证,并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

禁止冒用、使用伪造的前款规定的认证标志。

第九条市场现场制作食品、散装食品及生鲜食品销售应当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条件,远离污染源,并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市场现场制作食品在消费者可是范围内操作。

市场生、熟食品应分区销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市场巡查制度,对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完善食品安全的市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十二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与食品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第十三条 鼓励新闻媒体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 市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 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食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价格低廉的劣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受农村地域、经济条件和消费观念的多重限制,农民的消费水平目前还比较低下,质量意识较差,他们购买食品时往往先考虑价格因素,而忽视了成分、品牌、生产日期等诸多重要的因素,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在利益的驱使下,众多小食杂店、小商店、小作坊也更愿意购进或利用劣质原材料生产价格低廉、市场广阔的劣质食品,加之一些正规厂家和商家不愿将触角伸向农村地区,这都是造成劣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的重要原因。

2、无标识、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的产品普遍存在。因为这类产品往往售价低廉,农村消费者又缺乏安全意识,使这类产品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产品虽然有生产厂家,但是厂址含糊笼统,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根溯源。有的产品虽然有生产厂家、厂址,但是没有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日期标注模糊,根本无法辨认。有的小作坊、小加工点随食品配送自己印制的生产日期标签,让销售点自行张贴,这无疑给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过期食品大量出现。受利益驱使,很多农村小食杂店、小商店销售的食品过期后,往往不能主动下架处理,而是单独放臵,抱着“能卖则卖”的侥幸心理继续销售,消费者选购这种食

品时,销售人员多数不会主动提醒该食品已过期。一旦工商执法人员要求下架,销售者就会强调该食品已经单独存放,是等待退换、不再出售的。因为没有证据,执法人员就陷入了明知是过期食品却不能收缴的尴尬境地。还有部分商店主,对不能退换的过期食品,宁愿自己当场食用也不交给工商人员收缴,既给执法造成了阻力,也臵自身健康于不顾。在执法监管中,笔者还发现,有个别的商店主,竟然自己涂改过期食品的生产日期,使之模糊难辨,以图继续销售。上述种种行为都说明,广大农民的消费习惯、销售人员的销售意识都和食品安全的要求相去甚远,食品质量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4、食品包装保护不成,反成危害。为降低包装成本,那些地下小加工点和小作坊,多半会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包装食品。据笔者了解,这类塑料包装绝大部分来自一些小型个体塑料加工厂,是用收购来的废旧塑料、工业塑料制作而成的。用这种废塑料制成的食品包装,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汽水、果汁等饮料瓶包装外壁很多带有擦痕,瓶体不干净。这种包装就很有可能是被一些地下小作坊回收后,再次重复利用的。这种最多只经过简单清洗的包装物,在未经消毒的情况下二次利用,其危害性可想而知。另外,国家明令禁止在儿童食品中夹杂玩具的包装方式,却因为美味与游戏的双重诱惑而在农村大行其道。

(二)、食品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食品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经营难以规范。为改善生活

条件,农村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和青壮年男子多在外求学或打工,小食杂店、小商店的经营者大多为妇女或老人,文化水平过低,给工商管理部门食品从业人员各项制度的确立带来较大阻力,而且对送货上门的食品缺乏基本的查验能力,笔者在工作中就曾遇到,有的食杂店昨天刚进的多箱方便面,今天就过期了,食品质量很难保证。

2、经营条件简陋,商品摆放杂乱、储存欠规范。农村食杂店、经销点因规模太小,大多设在经营者家中,有的前店后家,有的亦店亦家,所售商品和日常家居用品缺乏有效区分,摆放混杂,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有的销售人员缺乏基本尝试,将杀虫剂、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和食品混杂摆放,存在明显的安全事故隐患。对要求冷藏的熟肉类食品露天放臵,导致不到保质期规定期限就已经过期变质。

3、地下小作坊、小加工点环境差、从业人员卫生操作习惯没有养成。在农村市场广为流通的散裸装食品,大多是卫生条件不达标的小作坊生产的,这些小作坊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标准和管理规范,工艺设备陈旧,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体检办理健康证,身体状况良莠不齐,卫生操作的意识还远没有形成。更有小作坊贪图私利,购进质次价低的原材料来降低生产成本,食品安全很难保障。

(三)工商部门食品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销业户对各项食品自律制度缺乏认同感,推行有一定

阻力。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食品经销业户对工商部门推行的各项食品行业自律制度不能正确理解,认为证照都是给工商部门悬挂的,资料都是给工商部门保存的,各类上墙资料也是为了工商部门检查时看的,对一票通等自律制度的推行缺乏认同感。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主要是因为经销户还没有体会到这些制度的作用,没有尝到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可以依照自律制度对问题食品追踪溯源,以减免经销商自身责任的甜头。这也需要我们基层工商人员在监管的同时,做好各类制度的讲解和宣传。

2、受部门职责分工的限制,工商人员对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比较陌生,专业素质低。工商执法人员对如何鉴别劣质食品经验不足,有时只能从外观加以把握,对于食品的成分含量、添加剂种类等难以掌握。虽然配备了部分检测设备,但是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利于随时随地实施检测。

3、食品质量检测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尚不确定。目前工商部门对部分食品所做的抽样检验,其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尚不确定,所以工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即使发现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也只能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先封存不合格的食品,再将不合格食品的样品送至有合法资质的检测机构申请复检。那么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食品是特殊商品,涉及保鲜、保质期问题,特别是保鲜食品,极易出现腐烂的情况,一旦复检结果合格,那么对于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变质腐烂的食品,工商部门是否承担赔偿

责任。

4、无照经营现象普遍,取缔工作难度较大。在边远农村,尚存在较为普遍的无照经营现象。从业者多为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弱病残人群,经营条件达不到安全经营标准,无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具备办理营业执照的条件,但他们又要靠此为生,属于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如果强行取缔,不但于心不忍,而且极易发生过激事件。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巩固改善:

(一)、全面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点、线、面”三维监管模式。

1、点上严抓细管。所谓点就是每一个农村食品经销店,每一个食品经营业户。食品经营业户是整个食品流通体系的源头和重点,加强业户管理也是整个三维监管体系的核心。

建议基层工商所组织精干力量对各自辖区进行拉网式再摸底。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情况、前臵许可情况、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对其日常经营行为进行规范指导,严把市场准入关,不搞任何形式的变通和擅自降低登记标准。对摸底中发现的三无过期食品,全部下架并作责令整改处理。

2、线上跟踪监控。所谓线,就是食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

费的流通过程,进货销货的方向。线上监控,是对监管源头的延伸。

在对线的监控中,力争对食品来源、去向全程把关。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对食品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严密审查,确保资格合法。在经营中督导食品经营业户做好进销货台帐登记,落实“五项措施”,规范食品经营者建立自律制度,实行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规范“一票通”的使用情况,保证食品源头可朔、去向可控。并加强对外地食品配送车的监督检查。

3、面上规范提高。面,即辖区整个食品流通体系。在点上严抓细管、线上跟踪监控的基础上,着力对辖区整个食品流通体系的经营秩序进行规范提高。一是对业户进行照前培训。将食品经营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选择供货商、如何建立供销货档案以及识别假货的简单方法一一告知经营者,从基础上规范经营行为。二是强化经济片警日常巡查。充分发挥经济片警巡查面广的优势,对重点业户、重点食品加大巡查密度和力度。并成立专门考核督查组,对片警食品业户监管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食品案件的查办力度,将食品案件定期上报,信息共享,分析食品案件的倾向,为监管工作指引方向。四是选择优秀业户进行典型示范。按照食品经营“四制”标准,选取优秀业户代表,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周边业户规范经营。

第四篇:秦安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秦安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根据甘肃省商务厅《关于开展2009年全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成立专项调查组,制订实施方案,局领导亲自带队,对全县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基本情况

秦安县地处甘肃省几何中心位置,坐落于南岳衡山和雪峰山的怀抱之中,县域面积17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万亩、林地120万亩,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898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总人口92万,是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邑,现隶属天水市。

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

(一)市场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6月底,全县共有专业和综合性市场44个,其中县城有市场6个,即一个水果批发市场,一个综合性农贸批发市场和4个农贸市场,其余28个为各乡镇的固定农村集贸市场。年交易额最大的是永丰市场,年交易额达3亿元。

(二)生活必须品超市情况

2000年开始,我县城乡相继掀起了一股超市建设热潮。目前全县上规模的超市已达120多家,其中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超市1家,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4家,永丰城区一般标准超市(600平方米左右)和便利店(100平方米左右)分别为5家和18家。县城5家知名超市2005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的7.6%。此外,我县大型超市正在加快向乡镇及农村扩张的进程,对推动我县商贸流通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流通流通食品的安全也得到了加强。

(三)“万村千乡”工程情况

日用品承办企业新华联和家家乐从2005年开始农家店建设至2008年底我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家店257家。已覆盖全县17个乡镇(含县经开区)的235个行政村、覆盖率分别为100%和26.2%。2008年“农家店实现销售额2119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安排就业人员1125人。农家店的建立,对拉动内需,改善农村购物环境,方便农民购物起到了凸显的作用。农民在农家店购物,买得放心,用得开心,农家店已成为农村市场工业品和农资产品下乡的主力军,(四)全县食品生产企业情况

全县县域规模食品生产企业68家,其中大米面条厂34个,饮用水厂7个,食用植物油厂1个,酱腌菜厂12个,方便食品厂10个,调味厂3个,肉制品厂1个。主要生产大米、辣酱、饮用水、粉丝等加工产品。截至2009年6月,均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我县农产品龙头企业如年产2000吨以上的三个辣酱生产厂,大地红食品厂等均取得了QS证书,获得了ISO9000及HACCP认证,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及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其产品主要是外销和出口。

三、政府工作情况

1、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夯实监管基础。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成立了秦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任主任,商务、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卫生、环保、工商、农业、粮食、畜牧、供销社、盐务等各个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同时制订了秦安县《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全县食品安全工作。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一是县人民政府与各个食品监管职能部门、16个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二是推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建设,设站17个,对食品安全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制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指标,明确各自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三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形成共同参予,全程监督、依法维权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四是开展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和不定期的食品安全突击检查,重整食品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五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成员协调工作会议制度。

3、紧抓食品安全监管环节,强化监管措施。

(1)推行蔬菜例行检测制度,有效控制食品源头污染。建立了秦安县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在县电视台《农事指南》专题节目里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及生产技术专栏,专题讲座2次;上半年共抽取蔬菜样品962个、水果样品172个,进行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出蔬菜农残超标样品1个;所有超标产品,强制立即停止销售,均作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公布了抽检结果,合格率为96.9%,农药残留超标率为2.81%,比去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力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安全分级。二是对食品进行质量安全风险分类。三是督促企业积极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的巡查、回访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进行了四次以上的巡查、回访,特别是对高风险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重点巡查、回访。共出动执法人员180多人次,车辆110多台次。在巡查中发现存在问题160多人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40余份,并将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企业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四是加强产品抽检,上半年共抽取样品121个,合格率为80.2%;其中抽取大米、辣酱、饮用水等样品36个,合格率为88.3%。

(3)严格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一是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工商部门加强食品经营户资格管理,严格食品经营条件,严厉查处无照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执法。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20人次,检查了560个经营户,取缔无照食品经营14户,查获假冒劣食品180公斤,责令清理下柜过期食品包(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和举报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7万元。

(4)加强消费环节的监管。一是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为此,食品药品监督、商务、卫生等部门专门成立了食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农村食品、奶制品、豆制品、节假日黄金周餐饮业、学校周边和旅游景点周边等公共场所的食品摊点进行专项整治。二是加强食品抽样检验工作。上半年食品抽样监督监测118份,合格份数106份,合格率89.8%;对城区餐饮单位进行餐具监测135份,合格份数126份,合格率为93.3%。三是举办行业负责人卫生知识培训班,传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等知识,强化业主依法经营和行为自律的法律意识。四是充分利用媒体,动员广大群众,对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者进行监督与查处,及时消除食品市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5)强化家畜定点屠宰和检疫工作。

一是狠抓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建设,在改造完善好现有2个生猪屠宰厂(场、点)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兴建屠宰厂。二是严把肉品检疫检验关,确保肉品上市质量。今年上半年,全县定点屠宰生猪达16280头,肉牛570头,检疫检验出病害猪2头,并同时对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大执法力度,整顿肉品流通秩序,杜绝不合格肉品注入市场。今年上半年缴没私宰肉500多公斤,其中病害猪210公斤,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得到了进一步遏制。加大宣传力度,上半年共印发生猪定点屠宰宣传资料5000多份,对不法屠商起到了震慑作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氛围。

(6)积极推进“放心酒”工程。

一是建立了全县完善的酒类销售台帐。二是加强酒类安全生产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动宣传车20余趟次。三是加大酒类执法力度,开展酒类执法60余次,其中下乡执法40余次,共查处假贵州茅台酒、假五粮液酒、假水井坊、假国窖1573、假开口笑十五年等高档酒1000余瓶,有力的打击了假冒伪劣酒类经营行为。四是成立了秦安县酒类行业协会,作为我市唯一的酒类行业协会,将是政府、企业和经销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引导我县酒类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7)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监管氛围。

充分利用媒体,各职能部分按各自所属行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把各种食品安全知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从而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印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4.8万份。

四、抽样调查全县食品安全情况

(一)主要市场(含超市)调查情况

1、全县城各大超市均建立了市场准入和质量检测制度,明确规定对入市的经销商要求提供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件。在质量检测方面主要实行政府公检,项目涉及蔬菜有机磷、瘦肉精、注水肉等多项。从抽检的结果来看,平均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不合格的产品采取协议销毁或者封存并移交工商部门处理。

2、在我们调查的4个县城市场中,永丰市场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白燕、一心、水果批发市场均由所辖的村上村委会管理,在近几年中,各市场均有较大改善,如地面硬化都达到了100%,交易场所室内面积都扩大了近,有适量的保鲜、贮藏设施,卫生状况有很大改善,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集贸市场流动的小摊、小贩数量多,流动速度快,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很难找出事故发生原因。

3、在我们调查的8个农村市场中,各市场基础条件有了大的改进,但各食品经销商大多以小门店为主,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防潮、防水、防鼠、灭虫设施。食品经营条件较差,同时进贸渠道混乱,绝大部分经营者没有索证、索票意识,人员素质较差,文化水平又较低,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同时,人员流动性大,还仍然有许多食品露天经营,现场制作,很难达到卫生标准。各市场没有建立经销商管理、商品质量承诺、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等制度,因此,各市场管理处普遍仍存在管理乏力,制度不健全。

(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调查情况

1、调查显示,城市消费者和农村消费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在被调查的人群中,90%以上的城市消费者,购买理由选择价格质量并重,而农村消费近70%以价格作为购买的首选。30%以上的人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食品安全状况缺乏信任,主要是对市场的腌制品、卤制品等加工食品尤为突出。65%的消费者最常去购买食品的场所是超市。

2、有问题的食品范围广。调查显示,有九成消费者曾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见的食品安全隐患是:注水肉、有害物质超标、过期食品。在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中,消费者最担心的是:蔬菜中农药高残留、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3、消费者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存在不满。近年来,我县各部门积极开展各种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还是有距离。针对我县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的看法为问题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力度认定为不到位。如按满分100分来计算,仅打70分。另外,据调查,普遍在遇到食品安全时不会向有关部门投诉,80%的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不向有关部门投诉,不投诉的原因主要是: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投诉。

五、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一)、近年来,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抽验合格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上市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初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问题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到位,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一是因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经营条件差,进货渠道混乱;二是中小餐饮单位和街头食品摊点数量多、分布广、流动大、卫生条件差;三是各类集体食堂经营成分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三)、农村市场流通环节存在漏洞。由于农村居民购买渠道主要靠自由集市和居住附近的小卖部、市场监管缺位,执法力量十分薄弱,消费者既不查验相关标签标识,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以及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不合格食品流向农村市场。

(四)、食品监督机构自身工作存在不足。一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然不够顺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重复检验以及监管空白的问题;二检测设备手段落后,检测区域不广,跟不上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六、措施与建议

(一)推广农村新型种植养殖模式,逐步解决食品源头污染问题。

(二)加强对农贸、集市的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安全监管,形成合力,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

(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万村千乡”工程成果,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

(五)加大以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六)继续推进三绿工程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七)建立全县食品生产行业协会,严格自律,逐步完善食流通品安全机制。

第五篇: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

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

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与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的重点。东河区工商分局在不断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食品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加强宣传、加强企业自律、加强社会监督入手,深入推行食品安全宣传公示制度。

以分局和各工商所为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基本单位,通过分局OA办公网的食品信息公示栏及时将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予以宣传公示,同时,各工商所内充分利用在办照大厅设立的食品安全公示栏,公开向社会公众披露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的结果、需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食品消费警示、食品经营者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召回的情况等信息。通过食品安全信息的宣传和公示,使广大消费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并逐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公示扶优打劣,努力营造全社会监督的氛围,提高经营者自律意识,为建立不诚信单位退市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分局已推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信息60余期,并将在辖区各大集贸市场、超市、商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加以深入推广。

下载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小学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第三小学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同学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今的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倡导健康消费、科学消费、安全消费、和谐消费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人......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辖区监管责任书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辖区监管责任书为了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工商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职责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在我国城市,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各大城市政府高度重视食 品安全工作,企业开始自觉实施保障食品安全措施,这表明我国城市已基......

    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分析

    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分析 摘要:食品流通是整个食品链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食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食品在流通消费领域的安全性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与管......

    2004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04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1999年以来,商务部会同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

    2007年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2007年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深入推进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2007年,商务部......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辖区监管责任书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辖区监管责任书 为了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工商管理部门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职责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农村调研报告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