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3: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第一篇: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以双汇发展公司为线

摘要: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成为一重大问题。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以双汇发展公司为

主线,从其给消费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健康危害出发,针

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对其展开调查并探

讨研究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双汇瘦肉精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生命安全发展中国家监管失控法律制度不完善

正文:

一、双汇公司瘦肉精案件介绍

屡禁不止的“瘦肉精”再掀风浪,这次翻船的是中国肉类制

品行业的老大“双汇集团”。2011年3月15日,河北省孟州市等地的养猪场采用违禁药品“瘦肉精”死样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号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双汇集团检验程序形同虚设,隐患重重。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双汇,一个长期被人们信赖的肉类品牌,竟然长期收购屠宰含“瘦肉精”生猪,从而使瘦肉精事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舆论地震,俗话说,“名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挑战居民的生存底线。政府部门救火式的督查,双汇令人侧目的道歉,舆论对企业良心的谴责,对严刑峻法的呼吁等,对这一幕幕我们已渐趋麻木。当人们的注意力已被另一些热点转

移时,食品安全仍然无解,食品安全在科技、社会、舆论、法律等诸多领域的困境依然不为人所知。

二、类似案件简介

1、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2008年9月,我国爆发了婴幼儿奶粉事件。由于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症,国家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预案。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其类似物有三聚氰酸。食品中三聚氰胺污染途径有:环境,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成品餐具,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肉类、奶类和蛋类食品中的残留,以及非法在食品中直接添加等。

时隔两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余波未了。7月9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检测结果显示,三份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215mg/kg、1397mg/kg、323mg/kg,分别超出限量值标准86%、559%、130%。青海省质监部门已查获这批问题奶粉,约达38吨。不仅甘肃,在青海、吉林等地,也在奶粉中发现了三聚氰胺超标事件。几乎同时在三个省发现严重超标三聚氰胺奶粉,这也是2009年底,上海熊猫奶粉、陕西金桥乳粉等多起三聚氰胺超“回魂”事件之后,仅时隔半年,又一食品安全恶劣事件。

2、苏丹红事件慈祥的肯德基大叔陆续被曝出有5种产品含有带苏丹红的调料。随后,肯德基的投资方百盛集团向公众公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致歉。在肯德基51.18亿美元品牌价值

(据美国《商业周刊》)中,中国消费者无疑占很大比例。然而,长期以来建立的信任感,在那一刻面临坍塌之危。

3、地沟油事件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酒楼的剩饭菜(通称泔水)经过反复加热提炼出的油。这个加工提炼的过程就是去掉肉眼能看见的“赃物”,通过反复加热,会把残渣过滤或沉淀掉。经过这些工序提炼出的油是清澈透明的,肉眼看上去跟正常的油无任何区别,部分不法分子用于牟取暴利使其回流餐桌。据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

三、原因分析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许多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做出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从苏丹红染色剂到“漂白”木耳,到人造化学鸡蛋,到“三鹿”奶粉,到地沟油,到染色馒头。。。一次次的食品安全危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次次的警钟响起,不得不让我们对此深思!

食品安全方面频频出问题到底是为什么呢,以瘦肉精为例分析,瘦肉精到底有多严重?关于这个问题,郎咸平教授解释道,美国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全世界最严格的食品案全监督

机构,在七种瘦肉精里面,他们批准一种可以使用,叫做莱克多巴胺,他们允许每一公斤的猪肉里面可以使用50毫克。虽然50毫克的瘦肉精不算多,但是这50毫克到最后会到猪的肝脏里面去,而我们只要吃到250克的猪肝就会中毒,可见有多严重。既然问题这么严重,难道美国政府就不知道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政府肯定知道这个危机,问题是药品监督它不是追求一个绝对的安全,而是在你不同的习惯和形态下,你的危险见到最低,这是他们的执法标准。因而瘦肉精的问题根本在于化工系统的监管失控。

总的来说中国食品安全方面频繁出现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农产品源头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其次农民喷洒化学农药等被认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第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在增加。于是乎,有些人便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罔视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第三是政府部门缺位、监管不力。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而且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第四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国家的许多规章制度含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比比皆是,在流通环节和农产品的再次加工中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第五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仍需加大。我国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惩罚不严,打击力度不够。低成本犯罪更是诱使犯罪的致命的诱惑,犯了法被抓到惩罚小,没被抓到利润巨大,无怪乎人们会对此趋之若鹜。

四、解决问题对策

一是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好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生产,从根本上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

二是切实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只要能够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使他们自觉地遵守道德法律规定,化被动为主动,从内部,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这个问题。

三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完善法制,联合执法。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切实改善行政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改革现行体制,从根本上堵住问题农产品的源头。

四是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厉的惩处成为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无论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俗话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严厉处罚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五是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对那些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不法分子,要坚决揭露予以曝光;注意引导消费,保护和宣传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管理工作,防止极少数新闻媒体通过对个别问题的“炒作”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掌握正确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最终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消费市场。

总而言之,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容乐观,需充分提高监管能力,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人员素质,严惩违法犯罪行为,从内部和外部双管齐下,从而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第二篇: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犯罪概念是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与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涉案金额: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

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与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与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1、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辞职信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与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与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与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3、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与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1、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辞职报告范文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3、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4、承办人员应针对大学生犯罪个案或同类案件及时调研,找出相似之处,及时与案发大学联系,以讲座、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强化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求大学生们平时注意保管好钱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意气行事等等,均能起到很好的犯罪预防作用。

第三篇:食品安全犯罪现象(写写帮推荐)

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

——以双汇发展公司为主线

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报道,事件随即引起广泛关注,这是继“三鹿”之后又一次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饭后的焦点问题。在四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谈恶性食品问题时,提出:“应当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信用、讲良心、讲责任的强大舆论氛围。

一、双汇“瘦肉精”事件案情介绍

双汇集团在全国12个省市建有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地,并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发到全国各地。作为我国的知名企业,一直以来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2010年底,双汇集团获得“中国食品安全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誉。经过双汇“瘦肉精”事件后,再回头看这个荣誉,广大消费者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双汇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强调和宣称:从生猪的饲养、检疫到屠宰、加工,再到配送、销售,每一个环节无一不进行严格的监控,仅仅从生猪入厂到成品出厂,就要经过十八道检疫检查关;另外根据有关报道,双汇集团投入了数百万元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引进了气相色谱仪、油脂水分自动测试仪等先进的高科技仪器,对各种重要指标进行检测,严格把关,其生产的所有肉制品都可放心食用。

今年,经3·15的严格检查,相关部门发现河南省孟州市等地的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来饲养生猪,含有毒素的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导致大量含有“瘦肉精”的双汇火腿的肉制品流入消费市场。调查采访之后,我们发现,针对“瘦肉精”的严格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实际上还是隐患重重。

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在其官网站上就“瘦肉精”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深表歉意,并责令相关公司停产自查。除此以外,针对媒体曝光的“瘦肉精”猪肉事件,河南省有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已经有数名涉及此事的违纪人员遭到停职或开除公职处理。

二、类似案情简介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举国轰动。6月28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人名解放军 1

第一医院泌尿科收到第一例婴儿患有“双肾多发性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病例。至9月8日,解放军第一医院两个多月来共收留和治疗了14名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

与此同时,南京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日前也接诊了20多名因吃同一种品牌奶粉患上肾病的患儿,病情严重的已转至上海治疗。通过调查发现有数十名患儿涉及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河南等10个省份。因此 “怀疑喝同一品牌奶粉而导致宝宝患肾结石”的消息就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年轻妈妈的心头。让不少人联想起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这个时候有专家表示此次疾病比四年前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更为严重,因为它会导致患儿肾功能衰竭,容易死亡。9月11日晚,石家庄三鹿集团有限公司经自己检查发现08年8月6日前出场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收到了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种低毒性化工产品,婴幼儿大量摄入会引起泌尿系统疾患。在市场上约有七百多吨,三鹿集团公司决定立即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三鹿”幼儿奶粉导致儿童死亡事件后,国家质量总局局长辞职,并撤换了相关人员。对儿童身体免费进行检查,及时治疗。要求有问题奶粉的厂家进行整改,以防再发生类似问题。

三、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原因

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白色结晶粉末状物体,添加到生猪饲料中后,能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能增加猪的单位经济价值,但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瘦肉精的成分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特布拉林等等,它属于肾上腺神经兴奋剂。瘦肉精会导致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尤其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会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根据相关报道和实地考察,发现引起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瘦肉精”能提高猪的增长速度,增加瘦肉率,使得猪的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因此,饲养生猪商希望通过最短时间就能把猪养大,并且使猪长得又壮又好,减少成本,卖的又好。同样,生产猪肉产品的厂商为了提高销量,同样希望收购喂有“瘦肉精”的猪,甚至他们还用更高的价格收购用含“瘦肉精”饲料喂养的生猪。

第二、生产猪肉产品厂商高价收购喂有“瘦肉精”的生猪,饲养生猪商听说这一点,就纷纷买瘦肉精去喂养生猪,不仅挺高了猪的增长速度和瘦肉率,还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一种“双利双赢”,谁又能不心动呢!

第三、根据中央新闻频道报导,我们发现中间的监督管理部门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他们为了一些私人利益受贿,不顾众多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给一些饲养生猪商放水。

第四、现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是国内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一些行业发展水平低,监管部门存在许多漏洞,有些方面政府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不诚信现象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双汇“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业信条如今倍显尴尬。

第五、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着转型,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若没有把诚信作为企业经营的模式的基本方针,类似的安全问题迟早会再次发生,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品目录》,将“瘦肉精”列为禁用药品,禁止在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并将“瘦肉精”列入例行监测计划,现今,“瘦肉精”再次出现在消费者的食品中,说明农业部的监管问题有待改善和提高。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新的案件立案追诉标志: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人,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接二连三的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这说明了人们的法制观念欠缺,有些法制还不够完善;懂法的人执法不严,甚至去钻法律漏洞,知法犯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

(一)企业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案

1、对生猪进行逐头检验,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性。

从生殖、养殖、收购、贩运、宰杀到市场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实施生猪屠宰“瘦肉精”的逐头检验,旨在从源头抓起确保100%的安全。在厂里新增一些技术人员和设备,在“瘦肉精逐头检验”这道程序上严格把关,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双汇产品更加安全、更加让消费者放心。

2、建立严密的索赔机制,从源头抓起,加大监管力度。

制度中规定,双汇集团在生猪收购过程中,要做到猪头检验,原辅材料进厂时,逐批检查。要确保供应商供应生猪和原辅材料的安全,供应前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保证不采购有“瘦肉精”的猪,不销售有“瘦肉精”的猪,凡是提供有毒有害等非食品原料的供应商,除按照国家规定的进行处理外,还要按“问题生猪”或者是“问题商品”价格的两倍进行索赔。供应商在提供各类物资时,必须证件齐全有效,如果弄虚作假,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的职工,都要付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绝对不让一头有问题的猪和一批有问题的原料流入双汇集团。

3、每年开展一次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活动。

开展这一类活动,主主要是为了警醒每个公民“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可以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等外部监管专家进行活动交流,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

4、大力发展养殖业,确保生产线从源头到最后一道程序都安全。

为了完善双汇产业链,双汇集团应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建立养殖基地。在大力发展自行养殖业的同时,进一步调整采购渠道,将采购重点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并签订长期合同协议,并同时签订生猪交售承诺书,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在原料采购方面,同样做到安全保障。

(二)国家政府部门的对策

1、政府应当严抓企业质量,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应当差人进行调查,检查情况是否属实,而不仅限于形式。把好每道关,不能让不法分子从中窃取私利,做到为民为己,坚守职责。

2、政府可以设立一些检测机构,让这些检测机构与各大食品集团签订协议,进行公开监督,这样,不仅是对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一个完善,同时,对国内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政府应当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管制的依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现今,有些企业商家对于利益的追求已近于疯狂,因此必须有强制性的法律条款对与行为予以限制。所以,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修改出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制定出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执行的法律条款,用来约束企业行为,从而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互相冲突。

在“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后,三鹿酿成了使成千上万婴幼儿健康受到了更大的伤害,三鹿奶粉事件震惊中外,引起全民愤怒。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袭来,引起消费者的恐慌。经过了这次食品安全犯罪问题,让人们懂得了绝不能以伤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当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道德作为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石。建立企业应当先建立信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想要做大做强,久盛不衰,只有以诚实守信为根本,才能登峰造极。

第四篇: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

课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

一、案情

自河南一些地方“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沁阳市,孟州市,温县,获嘉县四地展开拉网式排查,并对济源市当地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首次通报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的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现场封存双汇冷鲜猪肉1877.9公斤,共抽样46个,其中6个确认为阳性,34个阴性,另有6个样品正在等待检测结果。这也是河南省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济源市政府已于3月15日下午,对济源双汇公司的收猪、屠宰和生产猪肉制品等活动全部停业整顿,市畜牧局对库存的689头生猪进行尿液检测,发现19头“瘦肉精”检测呈阳性。

此外,河南省对央视新闻频道“315特别行动”中曝光的,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养殖场(户)1512头存栏生猪进行全部封存后,已排查796头,其中158头被检查出含有“瘦肉精”;排查饲料2579.8公斤,791公斤被核实含有“瘦肉精”。同时,已控制涉案犯罪嫌疑人32人,免职9人,停职11人,开除公职6人。

二、类似案情简介

※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6月,中国的甘肃、江苏、山东、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多家医院披露:多名1岁左右的婴儿患上双肾多发性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婴儿罕见病症。患病的原因尚未查明,但这些孩子的家长说,孩子们都曾经长期食用三鹿牌奶粉,因此怀疑孩子患病与配方奶粉有关。

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9月11日发布声明,经自检发现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公司决定立即对今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毒馒头事件

近日,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被曝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质检总局已明确要求上海市质监局严查严办,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据新华社消息,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上海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同类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全面检查。截至12日16时,上海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馒头1.6万个,涉及多家超市。

三、原因分析

1.农业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

由于目前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有些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含激素类药物、剧毒农药的使用引起的牲畜中毒或影响健康情况难以控制,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

2.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问题。

食品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为家庭小作坊,特点是“小、散、乱、赃、差”,这种生产单位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基本条件,食品标准难以达到要求,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我国食品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比较小,全国现有的700多万家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摊点中80%以上为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工艺落后,卫生条件极差,20%-30%没有达到行业标准。

3.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城乡食品经营单位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缺少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验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集散地。经营业户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4.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农村食品市场分布面广,监管网络不健全,导致无证生产、经营食品情况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隐患比较多。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集贸市场和小卖部,由于农民群众购买力低,鉴别知识少,因而购买食品时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蒙受损失,影响健康。

5.食品质量标准不够系统完善。

食品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近年来发生安全事件的一些食品,有的在标准上竟然是完全合格的,有的却根本没有标准可依。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一是数量少,二是落后,加工食品使用国际标准的比率只有55%,与《国际食品法典》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6.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食品生产、销售、卫生等环节,特别是生产、养殖方面的一些基础环节,没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有些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同时,有关部门监管职能交叉,导致责任不明,影响工作质量。

7.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检测不力。

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多头管理,权力交叉,农业局、畜牧局、渔业局、环保局、卫生防疫站、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贸易局、检疫局等部门都有职责监督食品的生产和管理,监管食品质量,但由于分工过细、职能重叠,结果是大家都在管,谁也管不好。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必须尽快地解决,目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在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中,执法不力的问题不容回避。从我们了解并研究的一些案例看,有不少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失职或渎职等执法不力造成的,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中的一个顽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强、碍于情面和各方压力办“人情案”以及部分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地方保护等等。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注重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制订严密的工作纪律和内部审批程序、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大案要案领导集体决定制度,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使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2、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延续历史做法的同时,更要向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国家学习,使监管体制相对协调集中,逐渐开创我国科学、协调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我们应重点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率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3、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从现实来看,一旦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应对,相关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安全事故,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此等事故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我们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

4、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由于订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比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这不仅让相关食品加工生产者颇为头疼,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5、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就是评价食品中有关危害成份或者危害物质的毒性以及相应的风险程度,这就需要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这些成份或物质的安全剂量。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某些新技术虽然会提高农业生产量,同时也可能使食品更安全,但若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必须对其应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而且这种评估必须公开、透明,并采用国际上认可的方法。因此我国应采取国际认可的手段,创建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评价体系。

6、初步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大多是各职能部门自行公布与其相关的信息,但现实中不仅不同部门对同一内容公布的信息不一样,甚至同一部门对同一内容的信息公布也出现不一致。因此,尽快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五篇:大学生犯罪现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天之骄子”的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两年来,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的 “天之骄子”们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虽然,与其他主体犯罪的数量相比,大学生犯罪所占比例还很低,但已显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前敲响预防的警钟。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十)大多数犯罪具有偶发性

大部分大学生在犯罪时,事前无明确的作案目标,无明确的行动方向,遇事时临时起意,突发性作案。如犯罪嫌疑人马某到其同学陈某家串门时,无意中发现陈某将1200元现金放在床下的皮箱里,遂产生盗窃念头,并乘陈某不备,将1200元现金全部盗走。

二、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一)社会不良文化及风气的影响

1、社会上各种不健康思潮的影响。近年来,一些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在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以及暴力、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丑恶现象使一些意志力薄弱,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可能产生违法犯罪,以身试法。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大学生入校以后,其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原居住在农村或其他中小城镇的大学生,到大城市后,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物质诱惑。同时,在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校园里的攀比之风和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之风也动摇了校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在这种情况下,自以为是天之娇子、社会宠儿的大学生,在经济状况满足不了自己优越的心理和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时,有些人便铤而走险,走向了犯罪。如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杨某某,在其经济条件无法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便向学校微机室的电脑伸出了罪恶的手。

(二)心理原因

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年,其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较,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发育水平还相对滞后。因此,心理问题是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关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具有侥幸心理、冲动心理。大学生犯罪当中,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中,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往往乘人不备,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另外,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自我约束能力差,感情比较脆弱、易冲动,缺乏对事件的正确处理与驾驭能力。在一定的突发事态刺激之下,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极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冲突,容易产生偶发性犯罪。犯罪嫌疑人杨某与被害人孙某某因锁事发生争执,互不相让,进而厮打起来。在厮打过程中,杨某自觉吃了亏,盛怒之下,用刀将孙某某刺成了重伤。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大学生在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挫折没有准备,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一些大学生,特别是出身贫寒,或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在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再加之自己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孤独、敏感、自卑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不满油然而生,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不公和挫折,导致他们对人生悲观,难以自拔,极容易走上歧途。

3、被害人防范意识差。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往往自我保护意识差、防范意识不强,这就给那些思想不良的大学生留下了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从而致使犯罪的发生。如犯罪嫌疑人王某发现其同学郭某某将手机随手放在了宿舍床上,并毫无防备的多次出入。于是,王某乘室内没人之机将手机盗走;而在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三)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1、学校教育方式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教育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重视不够,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大学生作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却相当薄弱。此外,学校内部管理流于形式化也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常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在教养的方式上多采取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有些家庭过于溺爱、偏爱,特别是对子女上大学后的放纵,会使子女产生“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受不得半点委屈,一旦受打击便易心理失衡。

三、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犯罪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我们司法机关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任务。针对大学生犯罪增长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预防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控制犯罪的发生率

家长与学校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追求目标。同时,学校还应采取开设法制课堂、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强化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修养,使他们成为德与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材。

(二)加强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大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心理的同时,社会、学校及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们心理的正确指引,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消除不良的习惯和消极想法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完善和健全校园内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为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学习场所,学校要加强内部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四)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注重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相结合司法机关对大学生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罪行并不严重且有悔改之意的,应本着“宽严相济”的政策,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时,司法机关还应与各大专院校建立紧密联系,结合发生在校园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将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四、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二)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案了之。大学时代是一个学生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在办案中忽略了对犯罪大学生身边环境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承办人员应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学校(以民办学校为主)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校风,尤其做好新生入校后的入学引导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法律基础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管理力度,使学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三)承办人特别应注意办案后的回访工作。犯罪的大学生主观恶性不大,多是轻型犯罪,一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刑满回归社会,还有不少被判处缓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时间更短。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些大学生经历了自己人生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凭自身的努力很难做到“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更多的是需要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些学生家长“恨铁不成钢”,又是断绝家庭关系,又是对刑满归来的孩子冷嘲热讽,进一步打击了犯罪大学生的生活信心,很有可能会促使这些大学生破罐破摔,再次滑向犯罪的深渊。承办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经办的大学生犯罪案件,通过写信、通电话等方法了解其近况,鼓励其改过自新,及时帮助犯罪大学生打消消极的念头,开始正确的生活。

下载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犯罪现象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总结 大学生犯罪现象调查报告总结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

    老人犯罪现象分析

    浅谈老年人犯罪现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大力改善,"高龄化社会"的现象波及到许多国家,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的增......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分析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 “未成年人”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 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但是,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

    严惩食品安全犯罪

    严惩食品安全犯罪: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张景义 刘雯雯 制图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样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专题

    关于青少年犯罪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时间 二、 调查地点 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 三、 调查单位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成都市监狱 成都市内部分中学 四、 调查内容 问:调查报告的出发点......

    大学生犯罪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犯罪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

    青少年犯罪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使全社会和家庭都充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2.调查对象:在20xx年,县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