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国务院同意,今天召开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分管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参加会议,目的是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建设部、中编办、国家计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以下简称《贯彻通知》),对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做具体部署。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到2001年,祖国大陆已有设市城市662个,建制镇近2万个,城镇人口近4.8亿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7.7%。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使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九五”期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70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城镇住宅竣工面积30.75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8.47平方米增加到10.25平方米。同时,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纳入了国家保护和管理的轨道。全国已建立各级风景名胜区677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12处。各地以风景名胜区为载体,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2000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2001年市长协会换届时家宝副总理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地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城市规划的编制普遍展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加强了城乡规划的实施。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一批城市,依据城市规划加强对环境的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城市绿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广州市依据城市规划,三年来拆除违章建筑九百多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南京市依据规划对城市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特别在华商大会期间,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好评。大连、成都、中山、唐山等城市按照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危旧房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取得了重大成就,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在灾后重建中,坚持规划先行,把移民和建镇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变安置为安居致富,变救灾为改善生态环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安徽省农村灾后重建项目,在1996年获得迪拜国际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安徽马鞍山移民建镇第一期项目,2000年获得迪拜国际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灾后重建项目,在2002年获得了迪拜国际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浙江省湖州市依据城市规划进行综合协调,使市域内已有及计划建设的18个水厂减少到7个,节约投资达2亿元。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申报世界遗产期间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06亿元,投入劳动力48万人次,拆除违章建筑物28万平方米,拆迁和关闭工厂、矿山、商业网点61家。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根据镕基总理的指示,大规模的拆迁整治,明确提出“景区内不砍一棵树,不建一幢房”,“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景区只拆不建、只出不进”,现在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事实证明,城乡规划在调整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各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综合调控作用。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以权代法、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批准进行建设,造成严重损失。有一个省的领导以权代法、随意干涉城市规划管理,批准建设“外滩花园”。2002年初,虽被爆破拆除,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某省会城市的个别领导在建设“金色大世界”项目过程中,擅自同意将临时建筑建成永久性建筑,改变使用性质,扩大建设规模,堵塞了城市道路。城市规划部门也监管不力,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没有及时予以制止。1999年10月经建设部、监察部责令其强制拆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有一县城在总体规划确定为非建设用地上建房,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加上山体滑坡,致使房屋垮塌,导致79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不顾资源条件,无视区域环境安全,不经科学论证,不履行法定的规划选址程序,擅自开工建设,损害区域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2000年11月,某市利用距离下游水库仅495公里的一个化肥厂的现有场地,建设年产量6000吨氰化钠项目。项目开工四个月后,被勒令停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若建成投产,将严重威胁首都北京的用水安全。
一些地方超越经济与资源承受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档次、高标准,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例如,有一个县级市,基本上是吃饭财政。2000年7月,市政府采取了在预算外收入统筹摊派、银行贷款、拖欠工程款等方式,将原占地27万平方米的东方红广场,扩建为49万平方米,铺装花岗岩、大理石,安装豪华广场灯,建造音乐喷泉,耗资2240万元。到2001年底,该市所在地区累计拖欠教师工资3000多万元,财政缺口上亿元。
一些风景名胜区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资源保护,超强度开发,造成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的严重破坏。某一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省、市和市辖区的一些部门竞相开发,当地百姓纷纷效仿。建设单位有法不依,主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疏于管理,甚至违规越权审批,致使违规开发建设行为泛滥。核心景区内九十年代形成建设高潮,一些单位违反规划,擅自改变用地性质,违规建设宾馆、招待所,严重破坏了整体自然景观。建设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对该风景名胜区建设的混乱状况进行调查。从目前调查到的情况看,不仅拆除违法违规建设要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而一些自然景观资源已无法恢复,损失不可估量。
另一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单位严重违反国办发〔2000〕25号文件及《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明确的重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已建设和筹备建设索道各一条。这两条索道违背了经国务院批准的该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部组织调查组进行了实地调查。目前,在建的索道工程已经停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查清违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正在研究处理意见。
某市政府违反有关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批地,开发商违反法定程序及规定进行建设,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开发建设的“南山别墅山庄”,对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该项目正被查处。
产生上面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城乡规划知识,依法行政意识淡薄,在城乡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建设决策超越经济、资源承受能力,有的不顾整体和长远利益,盲目追求政绩;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城乡规划法制不健全,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行政行为没有明确的监督责任,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公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行政行为难以进行严格监督和约束。上述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资源、环境与文化遗产的破坏更难以挽回,有的还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及与群众的关系。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2002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汇报。根据会议的决定,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汇报稿和《通知》(代拟稿)进行了修改,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国务院正式印发了《通知》。城乡规划和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通知》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决策。
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上。为此,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责任制度,提高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加强对城乡规划的执法监督,不仅要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机制,还要建立同级人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就城乡规划工作向同级人大汇报,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还要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要通过对城乡规划的执法监督,及时纠正建设活动中各种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行为,特别是纠正地方政府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随意修改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行为,以及查处规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对规划实施监管不力,对违法违规行为失察、失职、渎职的行为,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认真领会《通知》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通知》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抓紧修改调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坚决禁止脱离实际的建设项目
各地要按照《通知》的要求,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抓紧修订或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要将当前城市建设重点放在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城市供水、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上。
近期建设规划修订或编制完成后,必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原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经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要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控制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占地规模的基本依据。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贯彻通知》已经明确指出,自2003年7月1日起,凡未按《通知》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议书,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的集中统一
加强规划实施的严肃性,明确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九部委联合发出的《贯彻通知》,明确将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事项,列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有关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具体要求,建设部将在今年九月份另行颁布。变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由原规划审批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严格依据城乡规划,确定建设项目选址。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所选地址的,必须经专门论证,并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审定。国家对建设项目选址程序有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任何地方都不得以政府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取代法定的选址工作程序。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切实履行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职责。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由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附有城乡规划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计划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设地址必须符合选址意见书。
强化规划管理权的集中统一。加强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各类专门性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市一级规划的行政管理权不得下放,设区城市原则上不设区级规划管理机构,如确有必要,可由设区的市规划部门在市辖区设置派出机构;城市各类开发区以及大学城、科技园、度假区等的规划,必须由市城乡规划部门统一管理。坚决纠正随意下放规划管理权限的行为,凡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予以纠正。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对各市、县规划机构设置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要求纠正的要进行督办,并向省级人民政府、建设部和中央有关部门报告。
对城市规划区与风景名胜区重叠地区的规划管理,《贯彻通知》中已明确了责任。各项建设项目的审批,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征求城市园林部门意见,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其它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直辖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在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派出机构,并会同相关业务部门,统一规划管理。
(三)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资源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的,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已经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BF〗也要对照《通知》要求对保护规划进行自查,不符合《通知》精神的,要尽快按法定程序修订调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尚未完成规划编制的,必须在今年底前完成;1990年底以前编制的总体规划,要根据《通知》要求组织重新修编;国务院今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在2003年6月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要严格控制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核心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前,必须进行论证,其中涉及拆除旧建筑和建设新建筑的,应当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后,按程序审批,批准后报历史文化名城批准机关备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和近期建设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批准的总体规划,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查,报建设部批准后,方可实施;总体规划中未作明确规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必须报国务院批准;核心保护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尚未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暂停区内各项工程建设,对未经批准擅自新开工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工并依法拆除。
严格履行资源监管职责。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珍贵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各级城乡规划、园林部门,一定要严格履行国家赋予的监管职责。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各地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要政企分开,管理机构的职责是保护资源,执行规划,不得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和监督的责任交由企业承担,管理机构自身也不得从事开发经营等活动。
(四)切实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抓紧制定城乡结合部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各城市要抓紧完善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乡结合部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的规定实施建设和管理。加强统一规划管理、重点解决和认真查处城乡结合部乱圈土地、建设混乱和违法建设等问题。
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将于近期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联合调研,总结一些地方的经验,加快制定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的具体政策措施。解决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使用权随意流转、土地使用性质及管理权限不清等突出问题。各地要对本地区城乡结合部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掌握准确情况,配合做好政策研究制定工作。
(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镇的规划和管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明确近期内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从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各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心镇规划编制的指导,提高中心镇规划的质量。要逐步实行重点镇规划省级备案核准制度,切实提高小城镇规划的权威性。
要切实加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完善镇功能出发,突出抓好道路、给排水、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完善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明确镇主管规划建设的领导和工作责任,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镇的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严禁在镇安排不切实际的大广场、超标准办公楼和豪华接待设施等建设项目。要积极促进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防止城市的污染工业向镇转移。
(六)落实责任,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
规范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对城乡建设和风景名胜区资源开发活动进行监管,及时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以保证规划的实施。要坚持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与经营活动分开。要改变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既编制规划、调整规划,又组织实施规划的局面,大力推进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分开,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编制和调整规划。要公开规划审批程序。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各地要按照《通知》和《贯彻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同级人大、上级城乡规划部门以及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监督制约机制,彻底改变缺乏监督制约,规划管理自由裁量权过大以及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越权审批、先建后报、建而不报的状况。建设部和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直辖市的规划和园林部门要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受理社会公众对规划建设违法违规案件的举报,并聘请特约社会监督人员,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对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中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纠正机制。各级城乡规划、园林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违反规划案件的查处,上级部门要对下级管理部门查处违法案件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其限期处理,并报告结果,形成及时有效的行政纠正机制。
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规划管理中政府领导、规划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对于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于造成城乡规划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重大破坏,影响严重和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监管不力,放任规划管理中的违法行政行为的,也要追究相应责任。
(七)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建立健全规划培训制度。规划培训的重点是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建设部要会同中组部、中国科协办好市长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管理人员,都要参加建设部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城乡规划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对所辖县级市的市长,以及县长、乡镇长的培训。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建设部将建立全国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动态信息系统,重点加强对国务院审批的总体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管,在2003年年底前实现对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类开发活动的动态监测。各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也要抓紧进行城乡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逐步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测系统。
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首先要认真学习宣传《通知》。《通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为加强新时期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极为重要的文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指导城乡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并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要把贯彻《通知》与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一系列重要批示结合起来,并联系各地的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最近一段时间,镕基总理和岚清、其琛、家宝副总理对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批示。镕基总理针对某风景名胜区遭到人为破坏的状况,在给建设部等部门的一份批件中指出,现在只搞旅游开发区建设,不顾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搞的不好要把老本吃掉了。在我部《关于报送对黄山有关问题的情况的函》上批示,要重视黄山的规划和保护。家宝副总理在一期《互联网信息择要》批示,对开山采石应严格规划和管理,在风景名胜区应明令禁止。山体、植被破坏,难以恢复,所付代价甚多,教训极其深刻。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虽然针对的是某一个城市或风景名胜区,但对全国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监督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
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要加强法制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法规体系。建设部将抓紧做好《城市规划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修订工作。同时,将加紧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定》、《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意见》,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风景名胜区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良性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措施。《通知》中提出的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建立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机制等,是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为了切实落实这些要求,各地要在贯彻落实《通知》和《贯彻通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及时反馈建设部。
加强城乡规划及其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规划、园林、机构编制、计划、财政、监察、国土、环保、旅游、文物等多个部门。各省(自治区)城乡规划部门和直辖市规划、园林部门必须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自觉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方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通知》和《贯彻通知》落实好。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加强领导,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抓好《通知》的贯彻落实,也只有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城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才能做好。
同时也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通知》和《贯彻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并切实加强督促和检查。《通知》下发后,不少地方行动比较快,工作有力度。山东省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贯彻文件,全省采取果断措施,调整了所有开发区、度假区、大学园区的规划管理权。浙江省也专门发了文件,逐条对照《通知》和《贯彻通知》的规定,对全省各地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检查,并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各地都要按照《通知》的要求,逐项落实,并在近期内对本地区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情况组织一次全面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检查整改的重点:一是检查落实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和市、县规划管理机制情况,重点检查市级规划管理权是否集中统一,镇的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和健全;二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制定情况,保护区内建筑物和构筑物高度、体量、外观形象等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三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情况,重点检查管理机构对风景资源保护和规划实施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核心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情况,风景名胜区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和土地、搞经营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情况,非法开山采石破坏山林植被和景观资源的情况。
建设部将按照《通知》要求,会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检查组,在今年9月份对地方的城乡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检查整改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对严重违反规划、破坏环境、铺张浪费和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在有关媒体上公开曝光;对于规划管理混乱、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破坏严重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给予公开警告直至取消相应名称的处分;对于违法、违规事件负有失察、失职、渎职责任的,将按干部管理权限,提请和督促有关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今后,各级规划、园林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对辖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制度。建设部将对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会同国家文物局对国家(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规划管理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从大局出发,主动和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加强协调,争取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工作合力。
同志们:城乡规划、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我们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切实把《通知》精神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城乡规划、建设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省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2009.12)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通知
闽政办〔2009〕185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我省是风景名胜资源大省,已形成世界遗产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体系,对打造海峡西岸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省一些地方擅自出让或变相出让了景区门票专营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景区管理薄弱、资源破坏和国有资产流失。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18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通知如下:
一、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是珍稀的、脆弱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护放在首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促进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禁止出让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门票,必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对已出让或变相出让的,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要按有关规定限期整改,收回门票专营权。
三、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内交通、服务等设施。在符合法律、法规、世界遗产保护规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内交通、服务等经营性项目,并由世界遗产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投资经营者。招标组织实施方案经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并征求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厅同意后,方可实施。
四、明确部门职责,加大保护力度。根据法律法规和部门职能分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以及风景名胜区的监管工作,省文化厅负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文化遗产部分、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物的监管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当切实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促进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本通知下发后,各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于2010年6月底前整改到位。对于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擅自违规出让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门票专营权的,将依法追究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管理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第三篇: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讲话(定稿)
统筹城乡规划
构建特色城市 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会议,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年来城乡规划工作,谋划部署2012年和“十二五”时期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任务。等一会,_________还将作重要讲话。
现在根据会议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近年来全市规划工作取得新成效。
规划是城乡建设的龙头,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城乡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规划局历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实干、奋力拼搏下,我市的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学谋划,形成了定位准确、功能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战略规划。
近年来,我们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立足我市区位、产业、人文等优势,强抓发展机遇,科学提出了“接轨长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依托南京、接轨长三角、东向发展”的区域发展定位。同时,大手笔展开城乡规划工作,规划建设“一个主城区”、“两个副城区”、“五个中心镇”、“五个产业功能区”等重要发展载体。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全市城乡空间进行综合布局,编制了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专题规划,同时,在更大范围实施放权强镇,赋予当涂县、博望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权限。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特色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中心镇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努力把中心镇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服务便利区、和谐社会示范区,着力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确立了“重点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积极扶持中心城镇,加快建设新集镇,合理引导建设农村居民点”的工作思路,科学构建了“城市—中心镇—新集镇(中心村)”三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拉开城乡融合发展大框架,逐步形成了主城区向两翼拓展、副城区集聚辐射、中心镇各具特色的发展形势,城乡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已经形成。
(二)统筹兼顾,形成了具有马鞍山特色、比较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编制体系。
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全域马鞍山”理念,把全市城乡_____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篇布局,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进行统筹考虑,整体谋划,科学规划,在全省率先编制了《马鞍山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围绕打造“精品城市”,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了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编制了道路交通、绿地系统、环卫、集贸市场、给水、排水、风貌等多项专业规划,以及城市中心区、东湖公园、秀山湖公园、体育会展中心、采石河、慈湖河、马濮路、205国道、314和313省道、城市出入口等若干城市重要部位和节点的城市设计;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片区的概念性规划,编制了《 》,及时修订各片区详细规划,提升了城市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围绕园区规划,编制了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濮塘休闲度假区5个产业功能区规划,完成园区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规划,全力推进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滨江新区、秀山新区,启动采石古镇整体改造、滨江湿地生态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小九华。围绕乡镇规划,编制了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和4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镇控规,启动了27个集中居住区和87个中心村、224个基层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统筹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城市设计、小城镇规划、集中居住区规划、村庄规划”为骨架,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相融互补、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系。围绕重大项目,做好规划服务工作。完成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段配套建设工程、亿丰环球商业中心、中加金色新天地、金鹰等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以及泰和天成、绿地世纪城、秀山湖一号等大型居住区项目的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审批工作。先后组织了深业地产、恒泰达观天下等多个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方案审查工作,为项目落到创造了条件。
(三)严格管理、依法行政,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从决策环节入手,着力理顺规划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规划局长任副主任、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城乡规划委员会,采取全委会和主任会的形式,通过“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程序,保证了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从管理环节入手,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专家论证、集体研究、公众参与”的原则,将规划工作每个环节做到公开透明,在行政服务中心和规划网站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内容,通过批前、批后和现场公示等方式,确保城乡规划实施的公开、公正。从法规环节入手,依据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实行“一书三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制定出台了《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马鞍山市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等多项地方性法规,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自由裁量。从执法环节入手,坚持批管结合,对批准实施的各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动态监测和监察,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违反规划的各类建设。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规划体制比较健全、法规制度比较完善、审批行为比较规范、行政执法严肃有效的城乡规划管理运行体系。
在规划的指导、调控和支撑下,我市城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68%以上。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数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同时打造了“山水诗都、休闲名城”的城市名片,成为中国李白诗歌节的永久举办地。这些成绩的取得,规划功不可没,在座的各位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奋战在规划战线上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地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奋力实现2012年规划工作新突破。
未来几年,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含山、和县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打造成城市的副城区,提出了“全域马鞍山”,构建马鞍山市“一主(中心城区)两副(______、_________)?区(_____、_____)”的发展新格局。这给我市的城乡空间发展布局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给城乡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规划转型才能引领城市转型,提升规划水平才能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开拓视野,扎实工作,全面推动我市城乡规划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眼光要远,理念要新。城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搞城乡规划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当前,随着我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影响城乡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在城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马鞍山、研究完善马鞍山的规划,以新要求、新境界、新思路、新规划,引导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规划、超前规划的观念,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全面分析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运用现代化的理念、手段和目标来组合优化城乡布局,合理安排各项设施,力争使我们的城乡规划更具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二)衔接周密,统筹全面。首先,要在发展的空间布局上全覆盖,始终坚持“全域马鞍山”理念,把马鞍山城乡全部纳入规划的范畴,使规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辖区内的每一块土地都纳入规划,不留空白。其次,要在规划体系上全覆盖,进一步抓好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继续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我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动态维护工作;区县规划?区要重点抓好北部新城发展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搞好采石古镇规划;?要抓好钢城特别是钢城经济开发区的规划;?重点编制高新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高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要重点搞好?旅游区总体规划,各类专业规划,?旅游区核心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软件园后期规划等。此外,乡镇规划?各乡镇要切实抓好“两新”工程的规划,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好镇、集镇、集中居住区、中心村的科学布点和村庄整合问题,处理好土地集约、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控制好建设区域和建设标准。同时,规划部门要组织编制马鞍山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南京、合肥、芜湖的对接合作,着力研究长三角都市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促进共赢发展。
(三)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城乡规划,特别是城市规划,不仅要有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更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整个城乡规划中,无论是区域规划,还是概念规划、详细规划,甚至每一个项目的设计、把关,都要精益求精。精品意识要体现到城市整体布局、城市街景规划,要从艺术和美学上认真研究和细化,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体现特点,把城市建设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贯穿其中,做到历史和现实相吻合,亮点和配套相协调,创造出现代文明与厚重历史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三、正确认识,重视规划,依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重视规划、加强城乡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加快发展、有序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规划就是财富”的理念,一丝不苟的做好规划,严格贯彻执行好规划,使各项规划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经得起当代和后人的评说。
(一)严格规划的审批和实施。规划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积极参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把好项目的规划选址关,切实发挥规划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保证规划的实施。要依法对规划区范围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合理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范围,认真做好 “绿线”、“红线”、“紫线”、“黄线”等的划定工作。要严格规划的审批,认真执行“三级会审”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把关,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各级领导要带头执行规划,以身作则,不得随意变更城乡规划,确需修编调整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切实保障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审批规划、调整规划的,除予以纠正外,对有关责任人坚决查处。
(二)强化规划的实施与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衔接和配合,形成合力,依法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各部门要做好与城乡规划审批、执行的衔接与配合,切实加大规划执法监察。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取得选址意见书的,不得批准立项;未按规定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土地部门不得批准建设用地;未按规定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未经规划验收合格的,房产部门不得发放产权证明。规划、执法等相关部门、各区县、乡镇(街道办)要加强衔接和配合,形成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划擅自建设的,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三)大力推行 “阳光规划”。进一步健全规划公示制度,将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建设项目等城市规划方案向社会进行公示,让公众和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规划、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规划部门要注重吸纳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使规划更加科学、更透明、更公正。
(四)加强对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今年确定的重点规划任务,市里将纳入对各区的考核范围。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规划工作作为城乡建设的第一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对每一项重大规划都要成立强有力的班子,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保障规划工作的实施。
同志们,科学的规划需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战斗力强的规划团队作为保证。从事规划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关荣,马鞍山的城乡发展,依赖于你们绘就的规划蓝图。希望从事规划工作的同志政治要过硬,善于从全局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来开展工作;业务要精通,强化对规划知识的学习、充实和更新,及时掌握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自觉运用科学理论、现代科技和专业知识,指导城乡规划,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作风要扎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岗位、埋头苦干,重点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各项规划不仅要“过得去”,更要“过得硬”;态度要端正,办事必须坚持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抛弃私心杂念,依法秉公办事,努力为城乡建设和发展当好参谋助手。
同志们,加强城乡规划工作,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奋斗,以勤奋敬业的精神状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切实把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努力为建设和谐幸福马鞍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苏树林省长在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海西规划》,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上水平。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孙春兰书记多次强调,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在规划上要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切实把规划搞好。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及规划建设部门的努力下,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区域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是,我省城乡规划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规划的层次和品位不高,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特色不够鲜明,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需求;第二,规划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不足,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之间、相邻行政区的规划之间衔接不够;第三,规划的执行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划的行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问题制约了城乡建设,影响了区域发展。我们要从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城乡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切实遵循城乡建设管理规律,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跳出规划,认识规划
规划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认识规划,不能局限于规划本身,必须从规划的本质、规划的规律、规划的效应上来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编制好规划,真正把规划贯穿到城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规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逐步形成了现代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可以说,城乡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像许多欧洲国家的都市、街区和景观,都堪称艺术品,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充分融合了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体现了高度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我们编制城乡规划,就是要着眼于传承历史、弘扬文化,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取使福建成为能够充分展现其文化、历史以及其发展层次和品位的地方。
(二)规划是城乡建设经验与技术的集成。城乡规划涉及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像东京的江户川工程,被誉为全世界最先进的下水道系统,集引导、收纳、运输、调节、排放于一体,最高每秒可泄洪200立方米。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们借鉴了巴黎和伦敦下水道规划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东京地势低洼、台风暴雨和地震多发等因素,采用了独特的建造方法来减少洪水的冲击力、增强工程的抗震性,有些工程的误差甚至是以毫米来计算的。迄今为止,经受了数十次暴雨和洪水的考验,解救东京于危难之中。相反的案例是,今年泰国曼谷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因素外,与城市规划经验不足、规划水平不高、前瞻性不够也有很大关系。人类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提高建设水平,优化生活环境的。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善于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的气
候、区位等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着力做好综合交通、给水排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并将其成果体现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到市政工程设计中。
(三)规划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规划是龙头,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生活。新加坡独立后,仅仅用了40多年时间,就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它的核心经验就是以规划统领城市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我们编制城乡规划,要做到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使每一寸土地都包含在规划中,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有规划依据,要通过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空间品质的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规划是管理者组织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综合体现。规划是评价领导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标尺。一个地方规划、建设得好不好,首先取决于当地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水平,其次取决于当地老百姓的素质。我们要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规划是指南针”的理念,切实增强规划意识,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切实按规划来建设和管理。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下决心纠正边规划边建设、有规划不遵循的陋习;二要坚持先谋划后规划,注重前期研究,找准发展定位,落笔之前想明白、构思好;三要坚持先整体后局部,统筹考虑区域布局,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力争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四要坚持先环境后建筑,把人居环境摆在首位,完善功能配套;五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推进管网缆线下地,大手笔建设地下综合管沟;六要坚持先专家后官员,邀请国内外一流团队参与规划设计,促进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制定出来的规划能够满足未来50年需求,力求100年不落后。
二、土洋结合,做好规划
土洋结合,就是要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本乡本土的实际和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切实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一)以战略眼光制定规划。就是要着眼全局,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增强灵活性、适应性,实现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相协调、相衔接。一要顺应城镇化趋势。当前和未来几十年,我省和全国一样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城市和乡村布局一旦形成格局,就会深刻影响资源能源利用、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效益,而且难以改变。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的机遇和挑战,全面落实《海西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功能定位,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一线、两点、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细化落实好,为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二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聚集在一起。这是城镇化最初也是最终的理念。目前,人们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交通不顺畅、出行不便利、环境不宜居、交往不方便等问题有切身感受,对“道路拉链”、“停车难”等现象反映强烈。我们要更多地从人的生活感受里去研究和考量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切实预防和破解“大城市病”等问题,及时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各项规划之中。三要适时修编调整规划。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规划也应该是动态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城乡建设的因素在不断变化,客观上要求规划随之
不断加以修改或补充;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水平总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提升,这也要求及时将新的认识成果转化为新的实践。要正确处理不变与变的关系,既最大限度地强调规划统一指导,又适时地加以修编完善,确保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促进各层次规划的稳定和衔接。
(二)以最终结果衡量规划。城乡规划的质量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官员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也不算,最终要根据其指导城乡建设的实际成效来衡量,要接受老百姓的评议和历史的检验。福建号称“东南山国”、“闽在海中”,自然山水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具备做好规划十分有利的条件,规划不好、建设不好非常可惜,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要真正对祖先负责、对子孙负责,进一步编制、完善、提升各个层次规划,加快改善福建城乡面貌。一要构建魅力大都市。高标准、高水平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特别是要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编制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加强对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和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城镇空间和土地配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使用的研究,优化整合都市区空间,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镇化紧凑、集约和协调发展。最近漳州提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宜居”的目标,符合漳州的实际,各地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二要打造宜居县城。围绕推进实施“大城关”、“大县城”战略,统筹安排县城空间发展次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城,按照设区市的城市标准进行规划,思路可以拓宽一些,标准可以更高一些;对用地紧张的山区县城,推广集约发展模式;对具备发展潜力的县城,适度建设新区,拉大城区骨架,充分发挥县城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三要发展特色乡镇。坚持科学定位、分类指导,明确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重点抓好42个省级试点小城镇,今年底前完成试点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扩大示范和带动作用。四要建设美丽村庄。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更好地发展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应当抬高起点、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地下管线、排水等现实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促进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目前全省还有4178个村庄未进行规划编制,明年底前要全部完成。要进一步优化省域乡村布局,加强农村建房引导,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有效保护自然生态,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全面提高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前不久,我到长泰县调研,发现那里的田园风光很不错,如果能把规划做好,把景观整治好,不会比欧洲的田园风光差。可以先在长泰开展试点,做一个示范。
(三)以民俗新风融汇规划。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对空间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为广大群众所认识、理解和支持,才能事半功倍地加以推进,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要顺应群众意愿,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树立民俗新风,使科学规划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自愿行动。一要加强对传统“风水”观念的引导。福建民间很重视“风水”,这个民俗特征十分明显。“风水”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风水”在学术上对应的是堪舆学,堪即天,舆即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它具有科学性,只是在民间往往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对待传统“风水”观念,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推陈出新。特别要把规划设计大师和民间“风水大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理念、能够代表党和政府意志的“红色风水大师”,赋予传统“风水”
新的时代内涵,科学有效地引导广大群众的居住观念和建设行为。比如,我省很多农村有钱人不少,即使是在外地发了财、安了家的闽商,往往也回到家乡“起大厝”、“盖大房”,并且以“大”为荣、相互攀比,不仅浪费钱财,也破坏环境。要引导这种建房观念和行为由“求大”、“比阔”向“求优”、“比好”转变,讲求局部与整体协调,重视营造宜居环境。二要大力挖掘人文资源。文化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地方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也是自信心、自豪感的活水源头。福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要把城乡规划与人文研究、文化弘扬结合起来,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和汲取福建民俗和民居的文化精髓,加强对传统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既赋予规划富有地域文化的灵魂气韵,又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三要注重塑造时代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见证并熔铸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要把握城乡建设和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善于“与时俱进”、“无中生有”,精于推陈出新、洋为中用,以“百年慧眼”创造出反映时代潮流、具有现代气息的设计精品。比如,深圳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硬是靠改革开放的熏陶和锻造,把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具有深圳风格、深圳特色、深圳气派的现代化城市,很值得各地借鉴。
(四)以技术标准支撑规划。没有先进的标准,建设就上不了层次。目前,我省城乡面貌之所以景观差、品位不高,从规划建设上找原因就在于执行的标准偏低。要加快推进地方性规范标准工作,根据我省的气候、区位、条件等实际,在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等规范标准,适当提高日照间距、开放空间、道路交通、公共绿地、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等规划标准。比如,我省采取大寒日照不低于3小时的国家标准,但各地在实际执行中新区往往就按低限3小时来掌握,旧区改造只满足国家最低标准1小时日照的要求,导致城市建设密度长期居高不下。今后这类标准要适当提高,特别要根据住宅、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提出不同要求。又如,我省城市路网密度偏低、停车设施不足,道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4公里,与山东9.2、江苏9.7、浙江7.3等的差距较大。要按照设计高标准的道路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切实提高道路、停车场用地等相关标准。再如,现行规定,园林绿化用地面积占建设项目用地的比例,在新区建设中不低于30%,这一指标已落后于目前全省37%的建成区绿地率的实际水平,也必须进行合理调整。
(五)以绿色低碳引领规划。绿色低碳是城乡建设的潮流,打造生态省是福建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城乡规划中,一要维护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坚持生态规划与城乡规划协同共进,充分保护山体、河流、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尽量不搞“削山工程”、“砍树工程”、“填湖工程”、“截流工程”,坚决守住“绿、蓝、紫、黄”四条底线,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要加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要赋予城乡“水”的灵性,优化水网布局,充分考虑防洪排涝要求,结合滞洪区规划人工湖、湿地公园。要推进城乡“四绿工程”,突破传统“以路划地”的思维,推行“以绿隔地”的新理念,拓展农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让城市在优先建立的生态绿地网络间有序发展。要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绿地,借鉴国内外“绿道”建设的经验,以人行道、自行车道为纽带,结合山边、路边、河边、渠边等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绿道”网系统。三要落实节约环保的要求。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污染
源整治、搬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落实城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倡导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推动城乡建设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变。
(六)以优化设计细化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建设的效果、影响规划的成败。一要深化城市设计。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景观,做到依势而建,注重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真正使建筑和自然景观互为衬托,互相添彩。要着力营造由街头绿地、景观带、景观水体、中心广场、城市公园、商业街、十字路口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系,重视勾勒和显现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构建形成大气敞亮、清新和谐的城市形象。二要优化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立交桥、桥梁、过街天桥以及老旧建筑物、构筑物等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通过创意设计、合理摆布,变不利为有利,达到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和视觉艺术的有机统一,形成城市的新地标。三要美化建筑设计。充分发挥真正高水平的建筑师、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的作用,倡导先进科学、积极向上的建筑理念,鼓励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新材料,建造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建筑、标志性建筑,使每一座建筑都成为艺术品。
三、一以贯之,实施规划
做好规划是贡献,执行好规划也是贡献。再好的规划,如果不能抓好实施,也只是一张废纸。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要坚持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用严格的法规制度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确保“一个地方一张图”。前不久,我到泰宁调研时,那里的规划建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泰宁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做得很好,这是当时洪捷序同志在建设厅工作时抓的试点。同时,县里几任党政领导规划意识都很强,对规划很重视、很熟悉、很执着。他们把城区当景区建,显山露水、透绿见景,严格执行产业发展“三限”、城市管理“四禁”和城市建设“五不建”。为了保护尚书第,在旧城改造中采用地方民居建筑风格,运用“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和灰、白、黑色彩等元素,而且规定县城所有新建建筑都要采用这种建筑风格,形成和保持自己的特色。还有龙岩的洋畲村,也是洪捷序同志抓的试点,请骆中钊老建筑师做方案,村支书带头实施,通过五年多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泰宁县和龙岩洋畲村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各级政府要切实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一是市、县长要对本级城乡规划实施负起行政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法》中关于“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的规定。抓紧完善配套法规和技术规范,将规划编制、审批、调整、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推广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实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省里每年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真正使城乡规划成为“铁律”。要强化建设、国土、工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三是强化规划工作的要素保障。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并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作规划编制的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切实加强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引进高层次规划和建筑设计等专业人才,努力打造素质好、能力强、水平高的规划设计队伍。
(二)充分发挥规划效应。规划是生产力,好的规划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坚持“遵循规划、有序释放、依法运作、注重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的投资强度,适当超前或同步改善城市基础设
施。强化土地使用的合同约束,防止多占少用、只占不用。在加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要注意科学合理选址,既不要安排在闹市区和商业地段,也不能安排在偏僻地段,尽量方便居民生活、入学、就业。二是通过规划推进招商引资。路从哪里走,钱就从哪里来。要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合理安排功能组团,有计划地把“生地”变成“熟地”,吸引资本流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和扩大消费。要以城乡新型业态、商业设施、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促进就业、创业、置业、兴业,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新的消费形态、消费模式、消费环境、消费热点。
(三)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过程的组织动员。以执行公示制度为核心,主动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网上征集等方式,积极运用设区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及县镇规划展示图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让公众更好地参与规划过程、了解规划成果、监督规划实施,形成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合力,使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以上是就城乡规划工作讲的三方面意见,概况起来就是:规划是个好东西,编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本事,执行不好规划是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没规矩。我们要有本领、讲规矩,把规划这个好东西运用好。这里要特别强调,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体现在尽快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上,这是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迫切要求。改变城乡环境和面貌的关键,就是抓好“点”、“线”、“面”三个层次的攻坚突破。“点”就是抓好城乡社区的规划、整治和建设,打造完整社区;“线”包括快线和慢线,快线就是抓好高速公路、过境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和整治,慢线就是抓好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的建设,打造人居环境走廊;“面”就是加强各地的小流域治理,打造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为此,要结合打好五大战役,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明年开展试点,第二年全面铺开,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明年的试点工作要求,(1)每个设区市抓两个以上城市社区和一个以上农村社区,每个县抓一个城市社区和两个农村社区;(2)每个设区市抓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每个县抓一条过境公路,每个设区市加快形成市区慢线环网、每个县抓一条慢线;(3)鼓励每个设区市结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抓好一个小流域治理。这次会议一结束,省直有关部门就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专项计划、建设标准、保障措施和考评奖励办法,各市县要抓紧选好试点,组织力量尽快启动。明年“拉练”检查要实地察看“点”“线”“面”试点项目,年底省里将统一组织检查考评,并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推动全省城乡环境和面貌尽快取得看得见的变化。
同志们,城乡规划工作牵动全局、关乎长远。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新一轮城乡规划工作,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在全县烤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
同志们: 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烤烟移栽工作即将全面开展。为确保今年的烤烟移栽工作按时、按量完成,达到规范化、科技化技术指标规格的要求,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电话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期的烤烟生产工作情况 今年是县委、政府抓烟力度最大的一年,其原因是抓好烤烟生产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经济工作,而是一项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治任务。前段时期,经过全县各级干部的艰苦努力,烤烟生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积落实基本完成任务。截止4月20日,全县落实烤烟种植面积 2.68万亩,占指令性种植计划的101.1%。其中,完成任务的有13个乡镇:金塘乡完成2655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2.2%; 蒙姑乡完成2822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8%;中寨乡完成1510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7%;巧家营乡完成1204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3%;东坪乡完成1822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1.2%;大寨镇完成3331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9%;新店乡完成2012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6%;铅厂乡完成1356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4%;老店乡完成1482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2.2%;包谷垴乡完成1957.5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22.3%;崇溪乡完成3303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1%;新华镇完成2215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0.7%;药山镇完成305亩,占指令性计划的102%。没有完成任务的有两个乡:茂租乡完成701亩,占指令性计划的87.7%;六合乡完成195亩,占指令性计划的65%。在此对没有完成的两个乡提出批评。没有完成任务的两个乡,必须采取措施坚决完成任务,不能少一亩一分,并按4月10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传真的通知要求,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立即向县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通报全县,同时作为年终“争先创优”综合考评的单项考评依据。要强调的是各乡镇的面积一定要以烟农实际购买肥料的面积为准,按此标准没有完成任务的,依然要按照4月10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传真的通知要求执行。如果在实际栽植后,通过检查验收,与所报面积不符,水份在8%以上的,县委政府将对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视水份程度分别给予处分。二是烟苗量多质好。全县共完成集中拱架育苗73.6亩,可供2.2万亩大田移栽用苗,目前已经全部假植结束;完成漂浮育苗19.8亩,可供0.8万亩大田移栽用苗。烟苗数量充足,选择余地大,可保证100%的壮苗移栽。三是烟用物资就位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烟用肥、膜、农药已全部按要求就位到各烟草站(点),大部分乡镇开始组织供应给烟农。四是烟区水利条件进一步改善。从去年八月底以来,县委、政府先后两次安排了两批烟水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投资75万元,共修建烤烟抗旱地窖900余个,维修沟渠3条,覆盖全县大部分种烟乡镇,进一步改善了烟区水利条件。
二、今年的烤烟生产困难重重,形势不容乐观 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历了艰难困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下步工作也将困难重重,形势不容乐观。其原因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去年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种烟效益不高,挫伤了烟农今年种烟的积极性;二是去年在烤烟收购中因部分乡镇与烟司在协调上不融洽,造成部分乡村干部不尽力;三是去年底以来,烟用物资涨价,烟农投入增加,增加了落实种烟的难度;四是去年底以来粮食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价格上扬,种植烤烟的比较效益不明显,而种烟风险大、投入多,给今年烤烟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五是外出务工现象突出,种烟地块规划以后,无人签定合同和种植;六是少数乡镇主要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不积极主动,工作欠思考,抓烟措施不力;七是少数乡镇政策宣传不到位、不透彻,对今年烤烟生产的有利形势未讲清楚,宣传不力,烟农对政策不了解,信息未掌握,仍有顾虑,种烟信心不坚定。
三、全力以赴抓好下步工作,确保任务目标实现 今年的烤烟生产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不能悲观失望,徘徊不前,绝对不能丧失信心,要坚决克服各种困难,采取积极果断措施,把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死、抓好、抓实。今后要以抓规范种植为根本,以抓样板为重点,以抓重点村为突破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指导到位、措施到位,使我县今年的烤烟生产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一)以抓规范科学种植为根本 我县受气候、海拔等方方面面的客观条件限制,烤烟生产的空间有限,发展有限,走量的扩张之路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有限的发展空间中依靠科技,规范栽培,达到增量、增质、增效的目的。一是要在领导干部,特别是抓烟的干部中强化科技强烟意识;二是要在烟农中强化科技强烟的观念;三是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县土地、气候等小区环境种烟的科技技术、规范措施体系。今年的烤烟生产,不按规范技术抓好栽植的,必须推倒重来。在兑现奖惩政策时,必须按规范种植技术标准作依据,哪一项没有达到规格要求的,坚决扣分,决不含糊。
(二)以抓样板为重点 抓好样板,以样板示范推动大面烤烟生产的规范、科技种植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一是要认真规划落实好样板种植面积、地块和农户;二是要形成样板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措施;三是要落实好具体的责任人和技术指导人;四是要严格兑现奖惩。
(三)以重点村为突破口 每一个乡镇,都要确定重点村、种烟大户作为规范、科技种烟的突破口。所谓重点突破,就是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合理密植要有突破;二是提墒起垄要有突破;三是要在施足底肥方面有所突破;四是要在地膜覆盖上有所突破;五是要在防治病虫害上有所突破;六是封顶打杈为主的田间管理上有所突破;七是在科学烘烤上有所突破;八是在分级扎把,提高等级纯度上有新突破。
(四)切实加强技术培训 今年不再召开全县性的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议,由县委、政府派工作组到乡镇组织,以乡镇为单位召开移栽现场培训会议。全县委派三个组,分片巡回到各乡镇组织召开培训会议:第一组由县烟办主任胡泽华任组长,负责巧家营、新华、金塘、蒙姑、中寨五个乡镇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的组织实施;第二组由县烟草公司党总支书记、副经理盛兴国任组长,负责新店、大寨、东坪、茂租四个乡镇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的组织实施;第三组由县烟草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王崇玉任组长,负责铅厂、老店、苞谷垴、崇溪四个乡的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的组织实施。药山镇的参会人员就近分别参加大寨和中寨的现场培训会议;六合乡的参会人员参加新店乡的现场培训会议。从4月25日起,各组到乡镇开始组织召开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议,4月30日结束。各乡镇召开烤烟移栽现场培训会议的具体时间由各组负责通知乡镇。会议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县工作组进行技术指导,烟草站点负责现场安排和会议经费。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抓烟的干部职工,烟草站点全体职工、辅导员,各种烟村民委员会支书、主任、村民小组长、烤烟生产小组长和部份种烟大户必须参加培训会议。移栽工作全面展开以后,各乡镇还要以连片地块和以生产小组为单位分别组织召开移栽现场培训会,确保每一户有一个以上劳动力懂技术的明白人。
(五)抓好“以物代金”和物资发放工作 县信用联社必须保证烤烟生产“以物代金”贷款的发放。乡镇党委、政府必须对已经落实面积未购买肥料的烟农进行清理,并督促烟农及时到当地信用社办理“以物代金”手续和到烟草站点领取烟用物资。对于迟迟不办理“以物代金”手续和不领取烟用物资的,乡镇党委、政府应作为重点工作对象,逐户做好工作,烟农存在什么困难就帮助解决什么困难;对于欠帐大,信用社贷款确有风险的烟农,“以物代金”贷款由乡村干部、烟草站点职工为其担保,并在整个生产环节作为重点户加强技术指导,使之通过种烟摆脱困境。
(六)妥善处置小春作物影响烤烟按时移栽的问题 各乡镇必须在4月30日前完成种烟地块内小春作物的收割工作。对于确实会影响烤烟按时移栽的,要向烟办专题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在5月5日前所有种烟地块必须完成提墒起垄工作。
(七)责任到人,指导到户 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烟草站点的站点长、村干部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各项工作与工资挂钩,完不成任务的扣发工资。烟办、烟司、烟站的辅导员、小组长,要提出具体的指导工作要求,要明确地块、面积、农户和技术标准,一家一户,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不能留空白,不能留死角。凡指导不到位,完不成技术指标的,要与工资、奖金和工作考评结合起来,该扣的坚决扣,该罚的坚决罚。
(八)加强领导,强化检查督促 烤烟移栽期间,县委、政府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烤烟移栽领导组,三个巡视组,委派十三个督查组,对全县的烤烟移栽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检查、督促。同时在此期间,余书记和我将带领巡查组负责对工作进展滞后的乡镇进行专门督查。领导组组长由我担任,县委唐正鸿副书记、县政府杨国礼副县长、谢全明副县长分别担任副组长,成员从有关部门抽调。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三个检查组分别由县委唐正鸿副书记、县政府杨国礼副县长、谢全明副县长担任组长,分片对全县的烤烟移栽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包干负责:唐正鸿副书记负责铅厂乡、老店乡、包谷垴乡、崇溪乡、药山镇;杨国礼副县长负责新店乡、大寨镇、东坪乡、茂租乡、六合乡;谢全明副县长负责新华镇、金塘乡、蒙姑乡、中寨乡、巧家营乡。三位领导完不成任务的,要向县委写出情况报告。十三个督查组分别从县直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对十三个主要种烟乡镇的烤烟移栽工作进行蹲点督查。各督查组4月25日进驻到乡镇开展工作。督查组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五项:一是与乡镇共同研究制定能够确保本乡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烤烟移栽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督促乡镇实施;二是与乡镇一道组织开好移栽现场培训会议;三是帮助乡镇解决在烤烟移栽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四是掌握乡镇烤烟移栽进度,并向县烤烟生产领导组办公室(县烟办)每5天报一次进度情况;五是烤烟移栽结束以后向县委、政府写出本乡镇烤烟移栽工作总结。挂钩联系的县级领导要深入到联系的乡镇进行实地指导和督促,没有对该乡镇的移栽工作进行领导、指导、研究的,县委将与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一并通报。
(九)必须按时、按质、按量移栽 全县烤烟移栽工作从5月1日起开始,5月15日全面结束,其中“三优”烤烟必须于5月10日前全部移栽结束。烤烟移栽规格、施肥、盖膜等技术规范,必须统一按照《巧家县人民政府烟办,巧家县烟草公司关于2004年科技兴烟的实施意见》(巧烟联字[2004]2号)文件的要求执行。各乡镇必须按照县委、政府下达的指令性种植计划完成烤烟移栽任务。移栽面积一律以烟农实际购买配供烟用肥料的面积为准,移栽面积完不成指令性种植任务的,年终不享受任何奖励。
(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检查验收 凡抽调参加烤烟移栽工作的人员要驻村、驻户,完成任务后方能回来,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不成任务的要如实地向县政府写出深刻的工作检查报告;抽调参加烤烟移栽工作的人员、烟办、烟司、烟站和种烟乡镇的干部职工“五一”不放假,待移栽完成之后,再统一安排补假;种烟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驻乡镇工作组在20天内一律不准请假。烤烟移栽结束以后,县委、政府组织工作组对乡镇烤烟移栽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结果作为乡镇考核和责任状考核依据。未按指令性计划完成移栽任务的,驻乡镇督查组组长、副组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烟草站点长要分别向县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同志们,我们要抓住今年气候好、烤烟市场行情好的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我县的烤烟产业推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