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1]416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多次强调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党的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2011年3月,国务院成立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导和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财政部的部署,积极研究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试点范围较小,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市场经济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绩效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对重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和再评价。财政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顶层制度的设计,组织并指导下级财政部门和本级预算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预算单位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负责组织、指导单位本级和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勇于探索,先易后难,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和社会公益性较强的项目等进行预算绩效管理
试点,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试点。
(三)程序规范,重点突出。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突出重点,建立和完善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
(四)客观公正,公开透明。预算绩效管理要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评价指标要科学,基础数据要准确,评价方法要合理,评价结果要依法公开,接受监督。
三、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一起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一)绩效目标管理。
1.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要根据国务院编制预算的总体要求和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测算资金需求,编制预算绩效计划,报送绩效目标。报送的绩效目标应与部门目标高度相关,并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预算绩效计划要详细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资金需求、信息资源等,并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2.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包括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的相关性、绩效目标的实现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资金的合理性等。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财政部门应要求报送单位调整、修改;审核合格的,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
3.绩效目标批复。财政预算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在单位预算批复中同时批复绩效目标。批复的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可量化,以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时对照比较。
(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
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跟踪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三)绩效评价实施管理。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预算执行结束后,要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实施绩效评价要编制绩效评价方案,拟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工具,确定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要将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组织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要提交绩效评价报告,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提出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支出绩效的意见和建议。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
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逐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要求
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要求和工作部署上来,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健全组织,充实人员,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理顺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各预算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健全制度。抓紧研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办法,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和技术支撑。
(三)推进相关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研究完善政府会计制度,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编制滚动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改革,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增强预算绩效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五)建立考核机制。采取重点督查、随机检查等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做得好的地区和单位予以表扬,对工作做得不好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
财政部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第二篇:河北省政府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省政府文件《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第1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年第12号省政府文件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冀政〔2010〕138号2010年12月3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就深化和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初步确立,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绩效管理日益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通过实施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提高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成为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根本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部门责任意识,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对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审查、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部门支出绩效责任和财政部门监管作用,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强化“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制度和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改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运转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使财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更加有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都要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
(三)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稳步推进。要紧密结合地区、部门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工作思路,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相关工作。2科学规范、便于操作。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简便易行、规范高效。
3客观公正、公开透明。预算绩效管理要做到标准统一、数据准确、程序透明、评价公正,依法公开相关信息,部门一般预算事项和政府基金预算要编列到款级科目和具体项目,做到具体翔实,便于接受公众监督。
4低效问责、高效激励。要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资金使用低效必须受到问责,资金管理和使用高效可适当奖励。
三、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其每个环节都要贯彻绩效理念,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为核心实施管理。
(一)编制部门事业发展计划。预算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滚动编制未来三年本部门事业发展计划,明确战略目标,据以确定工作任务及承诺实现的绩效目标,并描绘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路线图。部门事业发展计划要商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作为编制预算依据。
(二)围绕绩效编制预算建议计划。预算需求要根据部门战略规划、三年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计划确定的目标及工作任务提出,编制预算建议计划要同时编制预算绩效说明书,阐述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围绕绩效目标编制清晰、量化、便于考核的绩效指标。预算部门向财政部门申报预算建议前,要按财政部门要求,组织对本部门所申报的预算事项实施预期绩效自评。
(三)强化事前预期绩效审核评估。财政部门要依据部门战略规划、事业发展计划、预算绩效说明和预期绩效自评情况审核部门预算建议,重点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申请资金额度的合理性,以及为完成绩效目标所计划采取的管理制度措施等绩效情况进行审核论证。只有经财政部门绩效审核达标的项目才可进入预算编制流程。经论证评估绩效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不按规定要求编制和绩效低的项目不能进入预算流程,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四)突出绩效导向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预算决策要以绩效为衡量标准,规范决策程序,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预算部门要提供可靠、充分的预算绩效信息,辅助政府决策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在资金分配环节要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根据预期绩效以公开、竞争方式科学透明地分配资金。
(五)预算文本要载明绩效信息。要将政府和部门(单位)职责、三年事业发展计划、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等绩效信息编入政府预算及部门预算文本,作为预算执行、监督、绩效评价和问责的依据。
(六)预算执行中要监控绩效运行。要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绩效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向相应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要探索实行绩效拨款制度,变简单追求支出进度为追求绩效完成进度。要建立绩效信息数据库,采集和跟踪预算绩效信息,辅助绩效监控。
(七)预算执行完毕要实施绩效评价。在首先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要逐步实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资金综合绩效评价。预算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要求组织本部门的绩效自评工作,既要负责组织对部门本身专项资金实施自评,又要指导和督促所属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报财政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并批复预算部门。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本级各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对部门自评项目进行一定数量的抽评,以加强管理,提高部门自评质量。要选取预算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公共效应的重大项目,实施财政重点评价。
(八)建立绩效报告制度。各预算部门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下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部门预算绩效的完成进度、存在问题、纠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向政府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财政支出综合绩效情况,本级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绩效综合情况及重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特别是要建立绩效信息公开机制,逐步公开预算绩效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九)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实施奖惩和问责。要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本着“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市县政府、各级预算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包括提出质询、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乃至降级处分;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规定的,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视情节给予行政记过以至撤职处分。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对绩效优的市县政府、预算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相应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包括预算执行进度低于规定标准的部门项目和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和低绩效项目。
(十)全面实施绩效监督和审计。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监督、审计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实现绩效监督审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客观反映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通报,督促部门整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财政效益提高。
四、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要建立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绩效管理工作力量,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各级政府预算部门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的重心,尽快制定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并负责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二)建立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注重制度体系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结果应用和问责等各管理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不断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动财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本级各预算部门研究建立科学、规范、实用的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推进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网络、绩效信息平台、绩效指标库、绩效标准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管理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附:1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2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试行)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和问责等管理工作。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以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为目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和问责全过程,运用一系列绩效管理方法实施的管理活动。
第五条预算绩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结果导向原则。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要以结果为导向,强调预算安排与支出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二)目标管理原则。预算管理要围绕绩效目标来进行,事前设定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三)责任追究原则。预算管理强调预算部门的财政支出责任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责任,实行绩效问责。对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公开透明原则。预算绩效管理及财政支出结果信息要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第二章预算绩效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级政府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分管领导对分管部门预算资金配置绩效、执行效率和使用绩效负有指导和监督责任。第七条 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办法,并对有关制度和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组织、指导、协调本级预算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绩效预算草案,并进行审查和预期绩效评估;
(三)具体编制本级政府绩效预算草案,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批复部门绩效预算;
(四)具体组织本级绩效预算的执行,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绩效监督检查和控制;
(五)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本级绩效预算的变更事项;
(六)负责组织、指导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自评工作;
(七)负责审查本级预算部门绩效自评报告,并提出审查意见批复部门;
(八)具体组织对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再评价;
(九)指导、监督、考核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十)具体考核下级财政部门财政综合支出绩效和重大项目支出绩效工作;
(十一)根据预算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绩效问责建议;
(十二)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本级绩效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结果情况;
(十三)负责公开本级预算和重大项目的绩效结果情况。第八条各级预算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职责是:
(一)编制本部门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绩效预算草案,并在规定时间内报本级财政部门;
(二)组织、指导、协调所属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绩效预算草案,并进行审查;
(三)组织对拟列入本部门预算建议计划和绩效预算草案的项目进行预期绩效评估;
(四)具体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绩效预算的执行,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绩效监督检查和控制;
(五)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部门绩效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六)组织对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自评,并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自评报告;
(七)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和绩效问责意见改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八)负责公开本部门预算的绩效结果情况。第三章三年事业发展计划和 工作计划制定
第九条预算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国家和省市县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滚动编制未来三年部门事业发展计划。第十条部门三年事业发展计划主要包括:
(一)部门职能和工作任务说明;
(二)部门中长期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三)围绕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所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和项目;
(四)完成项目所需的条件和拟采取的措施,包括技术和技能、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其他资源方面的需求、实施计划和措施。
第十一条部门三年事业发展计划要符合国家和省、市、县的政策要求,要与全省及本部门中长期规划保持一致。涉及政府财政资金配置方面的内容要经财政部门同意;对于同一战略目标需要跨部门实施的,由财政部门统筹协调一致。必要时报本级政府研究决定。
第十二条工作计划是部门三年事业发展计划的实施计划。预算部门要依据部门三年事业发展计划编制下一预算的工作计划。
第十三条部门三年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计划中包含的项目要单独编列项目规划和计划,明确项目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分工作计划和资金需求预算建议计划。
第十四条预算部门应于每年4月底前编制完成部门未来三年事业发展计划和本工作计划,并报送财政部门。第四章绩效预算编制
第十五条绩效预算是按照绩效思想和原则编制并包含清晰的事业发展计划和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的预算。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要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分别编制针对政府总支出、部门总支出、项目支出的政府绩效预算、部门绩效预算和项目绩效预算。
第十七条项目绩效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和财政部门安排的对下转移支付支出。
第十八条预算部门要根据部门三年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部门绩效目标和指标,提出本部门的预算项目,编制项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
第十九条绩效目标分为中长期目标和目标。中长期目标是针对期望达到的中长期结果设定的目标。目标是针对期望达到的结果设定的目标。
部门及其项目的绩效目标要与部门职责相吻合,与事业发展计划中的绩效目标相衔接,目标设置应科学可行、准确具体、简洁明了。
第二十条绩效指标要针对绩效目标编制,分为产出指标和效果指标。产出指标反映与目标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情况。效果指标反映与目标相关的财政支出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绩效指标要与绩效目标密切相关,要尽量使用反映最终结果的指标,指标设置应科学合理、充分量化、便于考核。
第二十一条预算部门要对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研究论证,按照项目绩效优劣等级排序,选择确定高绩效的预算项目。
第二十二条预算部门要在编制部门预算建议计划的同时,编制部门和预算项目的预算绩效说明书。部门预算绩效说明书要列明部门职责概况、部门总目标和指标、总支出情况、总体项目安排等情况,说明部门支出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情况。
预算项目绩效说明书要列明项目的概况,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说明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情况。
第二十三条预算部门向财政部门申报预算建议前,要按财政部门要求,组织对本部门所申报预算事项实施预期绩效自评,并将自评结果随同部门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绩效说明书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要围绕绩效对部门预算建议计划、预算绩效说明书和预期绩效自评情况进行审核、论证和预期绩效评估,并提出审查意见。
第二十五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绩效审核、论证、评估可以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参与。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要对专家和中介机构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建立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论证评估项目所聘请的专家或中介机构要统一从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中选取。
第二十七条经财政部门绩效审核,符合要求的项目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制流程,经论证评估绩效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不按规定要求编制和绩效低的项目不能进入预算流程,不能安排预算资金。
第二十八条政府绩效预算草案文本和部门绩效预算草案文本除按《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及市县相关规定要求编制外,还要分别编入政府、部门和项目的事业发展计划、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等绩效信息。
第二十九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编制政府绩效预算草案和部门绩效预算草案时,应当同时编制未来三年滚动绩效预算草案。
第三十条预算资金分配环节要引入竞争机制。对资金可以相对灵活地在不同对象间分配的项目,要按照项目绩效以竞争方式公开透明地分配财政资金。
财政部门要制定统一规范的财政支出竞争性分配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预算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财政部门的工作。第三十一条绩效预算编制程序:
(一)每年第一季度,财政部门向本级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向所属单位逐级部署下一预算编制工作;
(二)预算部门所属单位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绩效说明书,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绩效说明书,7月10日前报财政部门;
(三)预算部门组织对本部门所申报预算事项实施预期绩效自评,7月10日前将预算绩效自评情况报财政部门;
(四)财政部门审查各部门报送的部门预算建议计划,依据预算绩效说明书和预算绩效自评情况,对部门预算项目提出审查意见,8月底下达部门;
(五)预算部门根据财政部门的审查意见,编制部门绩效预算草案,9月15日前报财政部门;
(六)财政部门审核各部门报送的部门绩效预算草案,对绩效相关内容再次审核后,汇总编制政府绩效预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
第三十二条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竞争性分配项目,财政部门要公开其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预算资金安排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十三条发生突发事件或其他难以预见的紧急状态安排的应急预算支出,或因特殊原因,未经绩效审核编入部门预算的财政支出,要按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审核程序补充编制有关绩效内容。
第三十四条预算部门拟制定的与财政收支相关的政策须经财政部门绩效审核论证后出台。第三十五条预算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总目标和所有项目的绩效目标分别制定部门和部门项目的绩效指标体系,报财政部门审核、备案。
财政部门要在部门和部门项目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汇总编制综合绩效指标体系、功能分类绩效指标体系、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和项目绩效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综合、功能、部门、项目四个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第五章预算执行
第三十六条预算部门应当根据项目预期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预期完成进度情况,制定具体的绩效实施计划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预算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对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第三十八条当预算执行绩效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预算部门要立即向财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矫正措施。
第三十九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根据不同项目所设定的便于考核的绩效完成进度拨款,发现无绩效或低于预期绩效的项目,要取消或减少预算安排,并收回相应未支出的预算资金。第四十条预算执行中,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事项,必须严格按照绩效预算的编制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上报。
第四十一条预算部门要及时统计预算执行中有关绩效数据,按财政部门统一要求编制绩效预算运行半年报告,于半年终了一个月内向财政部门上报部门和项目绩效完成进度情况。第四十二条财政部门要对本级政府的综合支出和重点项目进行检查,建立预算绩效的监测与预警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和跟踪预算绩效信息,及时向本级政府、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情况。第六章绩效评价
第四十三条预算执行完毕,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要依据绩效目标和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效果和管理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第四十四条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绩效评价分为综合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
综合绩效评价是指对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的总体评价;部门绩效评价是指对部门整体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项目绩效评价是指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的评价,包括对预算部门项目的评价和对财政部门安排的对下转移支付项目的评价。
第四十五条按照评价类型的不同,绩效评价分为阶段评价和结束评价。
阶段评价是对上已安排预算,下需继续安排预算的跨项目的评价;结束评价是对上已安排预算,下不再安排预算的项目的评价。
对项目效果暂不能体现或不能充分体现的预算项目,要在项目执行完毕后进行适时跟踪评价。第四十六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对财政支出最终结果的绩效评价和对财政支出管理的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结果绩效评价是对反映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结果绩效指标实现程度的评价;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是对项目的立项定位、预算编制、组织实施和绩效考评等管理绩效的评价。第四十七条绩效评价应当以定量评价为主,确实不能以客观的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的,可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绩效情况进行计分。
第四十八条绩效评价可以采取直接组织评价和委托评价两种方式。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根据项目的专业化程度确定项目评价方式。
第四十九条预算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自评工作,并按财政部门的规定撰写部门绩效自评报告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第五十条绩效自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部门及项目背景、实施情况介绍;
(二)财政支出结果绩效的自我评价;
(三)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的自我评价;
(四)财政支出综合绩效的自我评价;
(五)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六)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五十一条财政部门要重点对部门自评报告的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复核审查,并结合部门自评工作组织情况,提出审核意见并批复部门。财政部门要抽取部分部门项目实施财政重点再评价。
第五十二条绩效评价结果要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五十三条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一)每年第四季度,财政部门向预算部门部署对本预算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
(二)预算终了三个月内,项目管理单位按要求完成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并按规定撰写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三)预算终了四个月内,预算部门要完成本部门绩效自评工作,并按规定撰写部门绩效自评报告,报本级财政部门;
(四)预算终了六个月内,财政部门对各部门报送的部门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并对重大项目进行绩效再评价;财政部门组织对本级预算执行总体绩效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撰写综合绩效评价报告;综合绩效评价报告、部门及其项目绩效评价基本情况总结要及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
第五十四条对预算部门未能完成的项目或项目效果暂不能体现的项目评价情况,应在部门绩效评价报告中对原因进行分析说明,但不能因此影响部门绩效自评报告提交。
第五十五条预算部门未按规定时间和内容编制报送绩效自评报告的,要向财政部门说明原因,否则不予列入下预算。第七章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第五十六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编制部门预算和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七条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逐步完善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体系。
第五十八条预算部门要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本部门以后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要报本级财政部门备案。第五十九条财政部门要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预算支出管理的意见,督促部门落实。
第六十条绩效评价数据信息要在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之间实现共享。
第六十一条评价结果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
预算部门要将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竞争性分配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逐步实现部门所有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
财政部门要将本级财政综合支出和再评价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六十二条要根据评价结果建立财政支出绩效奖惩机制,对绩效优的下级政府和本级预算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下级政府、本级预算部门及其责任人,要依照《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绩效问责。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各设区市、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第六十四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河北省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理念和责任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预算绩效管理问责是指政府及其授权部门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下级政府、本级预算部门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第三条预算绩效管理问责适用于纳入预算管理的所有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五条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客观事实,以全面真实的绩效管理信息为依据,确保绩效问责的客观公正。
(二)科学规范。要合理确定绩效问责事项,科学界定相关责任主体的责权,按照规范的问责程序实施问责。
(三)公开透明。绩效问责的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利用多种方式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预算绩效管理问责的主体资格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
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力资源等相关机构受政府委托,依照职能分工,参与预算绩效管理问责。
预算部门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对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实施问责。
第七条省政府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由主管财政的常务副省长、省政府主管副秘书长、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力资源等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专家组成。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
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会议由主管财政的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常务副省长不能主持召开时,委托省政府主管副秘书长或省财政厅厅长主持召开。各市县比照省级设立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并开展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算绩效管理问责中的职责是:审核批准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提出的绩效问责建议,做出绩效问责决定,做出申诉处理决定。第九条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在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工作中的职责是:
(一)组织审核相关部门提出的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建议,提请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组织受理有关预算部门提出的绩效问责申诉,组织复核,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第十条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问责中的职责是:
(一)组织预算部门编制预算绩效内容,并对绩效内容编制情况进行审核和评估,对不编制预算绩效内容或虽然编制但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经督促仍不改正的,提出初步问责意见,提交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议;
(二)组织监控预算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运行情况,对绩效运行未达到相关要求,经督促仍未纠正的,提出初步问责意见,提交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议;
(三)组织对预算部门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审核预算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等级或要求的,提出初步问责建议,提交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议;
(四)组织对下级政府、本级预算部门实施预算绩效整体评价,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等级或要求的,提出初步问责建议,提交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议。第十一条预算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工作中的职责是:
组织本部门预算绩效内容的编制,组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按规定及时报送绩效评价报告。承担相关绩效管理责任,对所属单位或项目的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实施问责。
第三章绩效问责情形、方式
第十二条预算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对预算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实行绩效问责:
(一)不按规定编制预算绩效内容的;
(二)由于预算绩效内容编制问题造成预算决策失误的;
(三)预算执行过程中,绩效未按预定目标同步实现或发生偏离的;
(四)财政支出项目结束后,绩效达不到省政府通过、省人大批准的预定目标的;
(五)财政支出整体绩效评价结果达不到规定档次的;
(六)不能按规定履行相关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绩效评价工作组织不得力、发生违反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或事项的;
(七)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违反《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八)干扰、阻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
(九)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十)其他应该问责的事项。
第十三条对不能按要求履行预算绩效管理职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达不到预定绩效目标的预算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选择以下方式进行绩效问责:
(一)取消该部门当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二)收回没有执行或没按规定执行的预算,并相应减少下预算;
(三)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该部门实行效能问责;
(四)依法给予警告;
(五)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
(六)审计部门对该部门下预算实施绩效跟踪审计;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多款合并使用。
第十四条对不能按规定履行预算绩效管理职责的责任人,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选择如下方式进行绩效问责:
(一)告诫或者责令做出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组织处理:包括取消评优资格、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
(四)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多款合并使用。
情节轻微的,可实施告诫、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等问责方式; 情节较重的,可实施停职检查、调离岗位、警告、记过等问责方式;
情节严重的,可实施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记大过、降级、撤职等问责方式; 情节非常严重的,可实施开除问责方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下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对政府及相关责任人实行绩效问责:
(一)财政支出整体绩效评价结果达不到规定档次的;
(二)省级下达的专项资金未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
(三)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违反《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四)其他应该问责的事项。
第十六条对出现违法违纪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预算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具有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形,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及时整改,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八条将预算部门绩效管理情况、财政支出绩效结果情况作为预算部门及其责任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对履行预算绩效管理职责好、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预算部门,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奖励:
(一)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奖励;
(二)优先考虑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三)给予适当的经费奖励。
第二十条对履行预算绩效管理职责好的相关责任人,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奖励:
(一)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表扬或奖励;
(二)优先考虑当考核评先资格;
(三)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一条预算部门相关责任人的有关问责材料应交组织或人力资源部门备案。第四章绩效问责程序
第二十二条预算绩效问责程序包括绩效责任的考核、责任追究和实施奖惩。
第二十三条除预算绩效内容编制、预算决策、预算绩效运行方面的责任考核随相关预算绩效管理程序进行外,绩效责任的考核主要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由财政和预算部门分别组织进行。
(一)预算终了4个月内,预算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完成本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财政支出实际绩效与年初既定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按规定撰写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报财政部门审核。
(二)预算终了6个月内,财政部门组织对预算部门报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评价,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研究提出绩效问责建议,报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四条绩效责任追究和实施奖惩由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组织进行。
(一)预算终了8个月内,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核批准财政部门提出的绩效问责建议。
(二)预算终了9个月内,财政部门根据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批准的问责决定,草拟《绩效问责决定书》,送达被问责预算部门以及相关机构执行。
《绩效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当事人名称地址或姓名、问责事项、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
(三)被问责预算部门以及相关执行机构及时将绩效问责执行情况报告财政部门。
(四)财政部门审核绩效问责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
(五)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向社会公示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责任追究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并接受社会反馈意见,特别重要的意见及时向政府报告。
第二十五条下级政府于预算终了4个月内,按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完成本级财政支出整体绩效评价工作,并按规定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核。
预算终了6个月内,上级财政部门组织对下级报送的财政支出整体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评价,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研究提出绩效问责建议,报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六条纪检(监察)、审计、组织等部门,依照责权,根据掌握的预算部门或相关责任人违反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的事项,向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提出问责建议,并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受到责任追究的预算部门或个人,对《绩效问责决定书》有异议的,应在《绩效问责决定书》送达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诉,提请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复审。
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审核委员会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受理并做出处理。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的执行。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设区市、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县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县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单位、部门: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全面推进我县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效、责任、透明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高度统一思想,全力支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贯彻《预算法》,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政府绩效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我县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县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为主体,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切实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强化部门单位支出责任,逐步构建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期间,全县各部门单位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比较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
(三)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严格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县财政部门牵头、各部门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县财政部门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组织对重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和再评价,组织指导全县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预算单位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单位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导下属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积极试点,稳步推进。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原则,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社会公益性较强以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试点。
3.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按照“客观、真实、公开、公正”的要求,充分利用中介机构、专家和社会公众等第三方力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做到基础数据准确、评价指标科学、评价方法合理,并依法公开评价结果,接受监督。
4.规范程序,严格考评。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简便易行、规范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和制度体系,实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健全绩效目标申报、审核、批复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范围,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考评、问责问效。
三、稳步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建立绩效目标管理机制
1.绩效目标设定。各预算单位在编制下一预算时,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政府预算编制总体要求和县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测算资金需求,编制预算绩效计划,向县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目标。
2.绩效目标审核。由县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部门单位报送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对于绩效目标不符合申报要求的,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审核合格后进入预算编审下一步流程。
3.绩效目标批复。县级财政预算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在单位预算批复时同步批复绩效目标。
(二)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
县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对跟踪监控发现的绩效运行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应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以确保绩效目标顺利实现。
(三)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机制
县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全面地反映和衡量预算支出绩效;建立滚动绩效评价项目库,收集项目立项、决策、建设、竣工等经济技术指标和数据资料;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在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上的积极作用;建立第三方中介机构库,采用集中采购服务的方式,组织、指导中介评价机构参与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财政资金具体使用单位要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向预算单位提交预算绩效报告。各预算单位要组织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对下属单位支出进行评价或再评价,向县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县财政部门要对各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必要时对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实施再评价。同时,要积极开展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逐步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
(四)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
建立健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执行单位,各预算执行单位要认真研究绩效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纠正预算执行偏误,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支出成本。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预算和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部门项目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绩效报告机制,各预算单位要定期向县财政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财政支出绩效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县财政部门每年要向县人民政府报告预算绩效管理综合情况、重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逐步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将预算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绩效问责机制。县政府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权责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县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预算单位要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作用,按照县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各项工作流程,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效衔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专家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和技术支撑。
(三)推进相关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编制滚动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将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时效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积极有序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平台。县审计部门和财政监督机构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财政监督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实施绩效审计和绩效监督。
(四)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县内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五)建立考核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对预算单位下达绩效评价计划任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要采取重点督查、随机检查等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要树立绩效理念,把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作为财政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关于推进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京政办发[2011]53号(范文模版)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京政办发„2011‟5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进一步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本市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初步确立,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绩效管理日益关注。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要求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成为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从根本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部门责任意识,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对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化管理为前提,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各部门支出责任和财政部门的监管作用,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是要整体设计。密切结合各区县、各部门实际,科学制定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工作思路,搭建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二是要稳步推进。在选择部分单位、部分项目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三是要便于操作。要建立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简便易行、规范高效。
(三)总体目标。按照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改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十二五”期间,市级各部门要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有机结合,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绩效控制和管理。
(一)编制部门事业发展计划。预算单位和主管部门要根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部门职责,编制本部门事业发展计划。根据各部门事业发展计划编制部门预算,加强项目论证和审核,列入项目库中的项目应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并实行滚动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配置标准编制资产购置预算。
(二)加强绩效目标编制管理。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包括绩效内容、绩效指标。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同时制定绩效目标,并编制清晰、量化、便于考核的绩效指标。主管部门要负责对部门本级和下级单位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绩效目标,结合政府工作重点和政府财力,审核确定预算安排。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资金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评审效率。
(三)突出绩效导向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实行事前绩效评估制度,财政部门要依据部门战略规划、事业发展规划、项目申报理由,对重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申请资金额度的合理性、财政支持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证,并根据评估结果安排项目预算。在资金分配环节要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根据预期绩效以公开、竞争、透明的方式分配资金。
(四)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管理。要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财政部门要加强国库执行管理,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落脚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要加强资产使 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按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五)预算执行中要加强绩效跟踪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建立绩效跟踪机制,加强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管理、督促检查。当预算执行绩效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主管部门要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矫正措施。
(六)预算执行后要实施绩效评价。预算执行结束后,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本部门的绩效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报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工作重点对部门支出绩效实施财政绩效评价和再评价。通过实施绩效评价,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
(七)建立绩效报告和公开制度。各部门要按要求向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部门预算绩效的完成进度、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财政部门要汇总、分析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做好对部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逐步公开预算绩效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八)实行绩效奖惩和问责制度。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将各部门预算支出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对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的部门,采取收回预算资金等形式实行绩效问责;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执行。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下一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部门项目优先考虑或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项目相应减少预算乃至取消预算安排。
(九)实施绩效审计和绩效监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和财政监督机构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财政监督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实现绩效审计和绩效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客观反映财政支出绩效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督促部门整改。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人大监督,审计跟踪,部门联动”的绩效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
四、强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要切实采取措施,强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保障措施,认真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效性。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的中心,并负责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二)建立制度保障体系。财政部门和各部门要注重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管理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不断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建立技术保障体系。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各部门研 究建立科学、规范、实用的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推进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网络、绩效信息平台、绩效指标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等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绩效管理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精)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现就深化和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初步确立,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和政府绩效管理日益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完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工作效率。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通过实施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提高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成为实施行政问责制和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根本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部门责任意识,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对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建立健全贯穿预算编制、审查、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部门支出绩效责任和财政部门监管作用,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要求,强化“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绩效管理理念;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制度和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改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运转高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使财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更加有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都要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
(三基本原则。
1.整体设计、稳步推进。要紧密结合地区、部门实际,科学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工作思路,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2.科学规范、便于操作。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简便易行、规范高效。
3.客观公正、公开透明。预算绩效管理要做到标准统一、数据准确、程序透明、评价公正,依法公开相关信息,部门一般预算事项和政府基金预算要编列到款级科目和具体项目,做到具体翔实,便于接受公众监督。
4.低效问责、高效激励。要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资金使用低效必须受到问责,资金管理和使用高效可适当奖励。
三、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其每个环节都要贯彻绩效理念,以结果为导向、以绩效为核心实施管理。
(一编制部门事业发展计划。预算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滚动编制未来三年本部门事业发展计划,明确战略目标,据以确定工作任务及承诺实现的绩效目标,并描绘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路线图。部门事业发展计划要商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作为编制预算依据。
(二围绕绩效编制预算建议计划。预算需求要根据部门战略规划、三年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计划确定的目标及工作任务提出,编制预算建议计划要同时编制预算绩效说明书,阐述支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围绕绩效目标编制清晰、量化、便于考核的绩效指标。预算部门向财政部门申报预算建议前,要按财政部门要求,组织对本部门所申报的预算事项实施预期绩效自评。
(三强化事前预期绩效审核评估。财政部门要依据部门战略规划、事业发展计划、预算绩效说明和预期绩效自评情况审核部门预算建议,重点对预算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申请资金额度的合理性,以及为完成绩效目标所计划采取的管理制度措施等绩效情况进行审核论证。只有经财政部门绩效审核达标的项目才可进入预算编制流程。经论证评估绩效较好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不按规定要求编制和绩效低的项目不能进入预算流程,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四突出绩效导向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预算决策要以绩效为衡量标准,规范决策程序,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预算部门要提供可靠、充分的预算绩效信息,辅助政府决策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在资金分配环节要探索引入竞争机制,根据预期绩效以公开、竞争方式科学透明地分配资金。
(五预算文本要载明绩效信息。要将政府和部门(单位职责、三年事业发展计划、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等绩效信息编入政府预算及部门预算文本,作为预算执行、监督、绩效评价和问责的依据。
(六预算执行中要监控绩效运行。要对预算实施过程中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预算执行绩效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向相应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要探索实行绩效拨款制度,变简单追求支出进度为追求绩效完成进度。要建立绩效信息数据库,采集和跟踪预算绩效信息,辅助绩效监控。
(七预算执行完毕要实施绩效评价。在首先做好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要逐步实施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资金综合绩效评价。预算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要求组织本部门的绩效自评工作,既要负责组织对部门本身专项资金实施
自评,又要指导和督促所属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报财政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并批复预算部门。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本级各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并对部门自评项目进行一定数量的抽评,以加强管理,提高部门自评质量。要选取预算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公共效应的重大项目,实施财政重点评价。
(八建立绩效报告制度。各预算部门要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下级财政部门要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部门预算绩效的完成进度、存在问题、纠正措施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向政府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说明财政支出综合绩效情况,本级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绩效综合情况及重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特别是要建立绩效信息公开机制,逐步公开预算绩效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九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实施奖惩和问责。要建立绩效问责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问责办法。本着“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未达到相关要求,以致财政资金配置和执行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规定标准的市县政府、各级预算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包括提出质询、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乃至降级处分;违反财政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规定的,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视情节给予行政记过以至撤职处分。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项目,对绩效优的市县政府、预算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相应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包括预算执行进度低于规定标准的部门项目和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和低绩效项目。
(十全面实施绩效监督和审计。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财政监督、审计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实现绩效监督审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客观反映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存在的问题并予以通报,督促部门整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和财政效益提高。
四、深化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要建立政府负责、财政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组织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绩效管理工作力量,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各级政府预算部门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理顺工作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本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的重心,尽快制定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并负责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二建立系统规范的制度体系。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注重制度体系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结果应用和问责等各管理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不断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动财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本级各预算部门研究建立科学、规范、实用的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为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推进以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网络、绩效信息平台、绩效指标库、绩效标准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管理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