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3食品安全资料
问题:
1.生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产值和营业额较低。
2.流通销售企业比例过大、档次低、竞争力弱。
3.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较为严重。
4.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然存在。
5.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非法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不择手段地制假售假,危害人民群众。
6.农村牧区成了假冒伪劣食品的“重灾区”。
7.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也较常见
8.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监管形势严峻。
原因: 1.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
2.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
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
3.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
由于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成本大,加之人民群众对其认同度的不高,致使无公害食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也没有明显的优势,优质得不到优价,多数生产者及经营者没有见到明显的实惠。
4.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
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经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通过“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经营者食品质量意识不强,基本没有检测设备及手段,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5.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通辽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委员会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但在整合执法力量、协同执法步调、密切配合作战、信息互通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6.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
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以工商部
门为例,如果想检测,只有委托外地相关部门。对于涉嫌不合格的食品,因不能及时进行检验,如果要扣留又没有法定的依据,使监管执法陷于被动状态。
7.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目前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由于从事小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投入少、见效快,因此开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就成为就业的首选。这些人大多心理不平衡,在不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就理直气壮地开业,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因此在执法时常常遭到他们的阻挠和抵触,有时还出现“暴力抗法”;有些经营户流动性大,加之所售食品来源不明,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而且极易反弹,执法难度较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特别是私屠乱宰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对策:
1.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要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重视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努力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宣传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食品消费知识,宣传无公害食品,倡导绿色、健康消费,切实加强正面宣传和消费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扩大整治成效,树立执法权威。
2.进一步落实食品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从明确整治重点、落实区域责任、严格督查考核三方面入手,实施质量保证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委员会要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管理责任书,相关职能部门还要与生产厂家、市场主办者、经营户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要求经营户严格遵守食品经营有关法律、法规,做到货真价实,不出售假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创新督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对因食品质量问题产生不良后果或工作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将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加大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加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强化对技术和执法人员的培训。配齐、配全、配优必备的监测、检验设备;提供必要的抽检经费。加强食品质量监测,要建立以市场主办单位自检为基础、消费者复检为补充、执法部门抽检为保障的“三方互动”的监测体系,拓宽抽检领域,扩大监测覆盖面,及时通报公布结果。
4.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及食品质量入市关,推进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严格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登记审批,在对新申请从事食品经营的,除了加强其前置审批外,还应该对申请人的经营场地、经营规模、个人的诚信程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管理,督促其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度,从生产和流通环节把好食品质量关和入市关。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日常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赋予重要职责的职能部门,要成立快速反应的应急执法分队,制定突发事件值班制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5.加大执法力度,从重从严查处食品大要案件。
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大要案件的排查和督办,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一批大要案件。要建立案件查处协作制度,对涉及辖区范围以外的案件及线索,及时通报给相关地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尤其要查清其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坚决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扩散。要继续开展与名优食品生产企业联手打假活动,不断完善联手打假工作机制。要建立相关执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机制,凡触犯刑律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6.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
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示制度,在市政府指定的网站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专栏,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7.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机制。
要专门设立食品检查台账,对守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建立档案,并及时录入信用信息监管情况,失信企业将列入“黑名单”。同时在各市场、超市设立公示牌,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所涉及的经营者(姓名、摊位号、企业名称)和不合格商品名称、批次在市场进行公示,向社会发布质量安全通报和消费警示,对“问题食品”和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
食品保安全 关键在体制。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全面强化监管总而言之,解决中国食品卫生安全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个体制以食品卫生标准化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以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为中心,以技术官员主导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为辅助措施,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责任明确的食品卫生监管体系。
民以食为天。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正全面强化监管,为百姓打造“放心的餐桌”。可是,最近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充分意识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相当紧迫的地步。这种情况的发生,食品安全卫生领域的监管“打架”难辞其咎:
——“立法打架”。近20部法律、近40部行政法规、近150部部门规章,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食品安全的不可谓不多,但没有形成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反而在许多方面造成了“打架”现象。如,对市场上发现的未经检验的动物产品,动物防疫法与食品卫生法处理的规定就不一致。
——“管理打架”。职能交叉、多头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现象大量存在。多部门组织开展食品监督检查,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无端增加了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引起社会不满。——“标准打架”。截至目前,我国共清理涉及可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国家标准1817项,废止国家标准208项;清理行业标准2588项,废止323项。此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标准交叉、重复,让企业感到无所适从。——“机构打架”。农业、质检、工商、卫生、药监、商业„„我国承担食品卫生或食品质量管理职责的部门有近10个。“机构云集”增加了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难度。多个部门监管一个方面的事务往往需要政府协调,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
种种“打架”,造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混乱,出现“六七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的怪现象,急需规范调整。在一些国家,并没有从田地到餐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只是在食品销售的最后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法规。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者,如果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市场上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么由政府官员负责,要么由企业负责。在我国,虽然配备了大量的卫生检疫检查人员,但这些官员一般不会出现在消费现场。这样的法律监管机制,无法保证食品检测不出现漏洞?
所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案。首先,必须改变多头执法的局面,从最后的环节入手,强化食品销售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其次,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强化食品卫生标准化工作,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一律不得出售。最后,必须建立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在事故发生的第一现场官员必须说明事故的真相,并且有针对性地采
取技术改进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不久前,深圳市罗湖质量技术监督分局会同工商、卫生监督等部门在对一系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窝点检查时发现,国际知名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在深圳的正规“厨房”竟然没有卫生许可证,引起公众震惊。
辽宁海城豆奶中毒事件、“苏丹红”事件、“劣质奶粉”案、蔬菜水果重金属超标、广州“毒酒案”„„这些年,食品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振聋发聩,让人心寒。
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说:“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顽疾一
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
吴仪说:“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有的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
对策: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下一步,我国要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强化溯源管理。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继续加强对农药等方面的监测。通过几年的努力,建设一批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本解决“餐桌污染”问题。
顽疾二
食品生产加工:假冒伪劣突出
吴仪说:“有的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等加工食品;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对策: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我国将全面清理和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企业,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抽查和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制度。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遍布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非法小作坊,集中力量打击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地带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顽疾三
食品流通环节:经营不规范
吴仪表示,在食品流通领域,大多缺乏必要的冷藏、保鲜设施,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她分析指出:“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的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对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
我国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标志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把儿童及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作为重中之重。继续督促企业普遍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严格市场开办者的质量责任制度。同时积极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鼓励实行商店与农副产品生产者、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等购销方式。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通过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集中整治和建设,有效防范和制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让百姓买到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
同时,在食品消费领域强化监督检查。重点加强餐饮业、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工作,加大对学校、建筑工地、旅游景点食堂、餐馆的卫生监督检查力度,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餐饮业、食堂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促进餐饮企业提高食品安全自律能力。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溯源能力。年内,力争在小食品店、小餐馆、流动小摊点的卫生监管方面有所突破。
顽疾四
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004年,卫生部通报的381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140起,中毒9251起;由食用有毒动植物引起的72起,中毒1466人。”吴仪沉重地说。对策:严查大要案与建立长效机制并重
1.答案提示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光,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食 品监管不主动;缺乏评判标准;食品安全多头监管;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缺乏 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同时也反映出食品行业安全意识薄弱,消费者对食 品安全知识匮乏等。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就此事做出许多努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 根本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2.答案提示
在工作实践中,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部门要找准定位、履行职能,着力提高综 合监督能力,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建立全 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统筹规划食品安全工作。通过推进食品安全信用 体系建设,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活动,强化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食品安 全意识。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积极应对、组织协调地方及时处置,充分发挥 政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的作用。
3.答案提示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1)食品生产企业应从这次事件中受到警示,企业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应 时刻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为消费者着想,特别是关系到消费者人身健康乃至生 命安全时,更来不得半点马虎。
(2)政府监管要到位,这样才能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国家 质检总局决定停止实行食品生产企业国家免检,就是最大限度遏制食品生产与销 售领域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与切身利益的必要之举,也 是对政府严格依法监管食品安全职责的应有回归。
4.答案提示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近几年,有关部门在安全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但也要看到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今后食 品安全工作仍然责任重大,任务繁多,必须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才能保证人们的 生命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使食品安全法制化,即构建一个合理的 有效率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小的 差距:食品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食品安全管理中“权限不清”、不同安全 等级的食品“定义不清”,食品卫生管理取代了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法律的 系统性不够等。因此,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
建设就成为我国保证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 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发展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 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 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第二,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 的有效保护。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性的恶化态势,原因固然很多,但现有法律法 规中的惩罚力度较弱不能不说是一条重要原因。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 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 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 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第三,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 安全标准体系。按国际标准规程,全面系统地实施先进的管理技术,努力提高科 技含量,加速食品生产标准化进程,尽快制定我国食品生产的质量标准,使我国 食品的生产、流通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 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提高企业入市门槛以确保食品安全。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 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检测手段、计量仪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等基本 条件,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食品的生产加工;食品出厂必须检 验合格;食品出厂必须加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建立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 制度。应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 营记录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如果食品安全无法达到承诺要求,生产厂商有将产品召回的义务。建立健全食品 安全社会信用体系,即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 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要食品卫生部门及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认识,就一定能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保证社会的稳 定,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第二篇: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资料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资料
一、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资料。
二、食品安全三进宣传资料。
三、各种培训资料。
四、舆情监测资料。
第三篇:食品安全极品资料
温家宝: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温家宝强调,要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切实落实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要继续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切实搞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学校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要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温家宝说,要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偷逃骗税、走私贩私等违法活动。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中国2007年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张毅)记者从全国整规办获悉,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2007年中国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以下重点:
在种植养殖环节,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加强对农药、兽药残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监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强化溯源管理。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在生产加工环节,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非法小作坊,全面消除乳制品、饮料等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
在流通环节,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紧对庙会、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
在消费环节,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改进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人大代表靳克文:要努力探索我国食品安全新路
新华网人民大会堂3月12电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委书记靳克文今天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两会联合直播间,并接受了记者专访。靳克文说,抓好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漯河市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要努力探索我国食品安全的新路,让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全。
靳克文介绍,2006年漯河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单位168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0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9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5.4%。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呢?就是坚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推行食品加工的标准化生产。
首先是抓源头。农田是食品加工的第一车间,抓源头就是抓好农产品生产的第一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双汇产品之所以质量好,就是双汇集团十分重视基地建设,对基地生猪养殖实行“五个统一”,统一供种、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污水处理、统一收购,每头猪都有编号,屠宰前每头猪还要进行全面检疫,一旦发现某头猪有质量问题,立刻就知道是哪个基地提供的生猪,这样就把有问题的生猪真正挡在了加工车间之外。
二是抓加工。在食品生产加工方面,漯河在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同时,还制定了88个地方和企业标准,培育壮大了一批食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有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61家市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正是一大批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了漯河数千个品种的食品安全。
三是抓流通。在农产品产销环节上,推行了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市共设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站点328个,健全了市、县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两级三层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对于散装食品安全管理,强力推行了标识制度,做到“四统一”:统一制定方案、统一产品分类、统一标签格式、统一标识内容。
四是抓品牌。长期以来,漯河强力实施名牌战略,致力于扶优扶强,引导消费,培育出了一批知名食品品牌。双汇、南街、北徐、乐天澳的利4家企业进入了中国食品工业百强,8家企业进入全省食品工业50强,全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0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3个。漯河的肉制品、面制品和无公害蔬菜等产品遍布全国各地,走上京城老百姓的餐桌。漯河的食品不仅让百姓吃的放心、更吃的舒心。
靳克文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除要抓好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性监管外,还要注重经常化、系统化管理,常抓不懈,这就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的信用体系。漯河市主要是构建了“三个体系”,即构建政府监管体系、行业自律体系和社会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政府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高规格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市长亲自任主任,两名副市长任副主任,25个市直单位一把手任成员。县、乡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1256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员,实现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覆盖。并对村级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员开展业务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把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纳入各县区、各有关单位目标考评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形成了“政府指挥、食品监管局领唱、各部门齐唱”的食品安全工作大合唱。对长期守法诚信的企业,在项目建设、土地征用、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失信的企业媒体曝光,严厉惩处,努力做到:达不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准上市出售,达不到食品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不准开工生产,达不到检验合格标准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
二是建立行业自律体系。按照自愿、自主、互助、互动原则,把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建立起协会组织,或推行会员制,实现信誉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目前,我市已在农村建立近200个基层食品行业协会。
三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聘请监督员,延伸食品安全监督触角。设立公开栏,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尤其是《漯河日报》专门开办食品周刊,每周都要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实行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20多部,举报箱50多个,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热情。
“三大体系”的建设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证。通过建立政府监管体系,延伸了监管者的组织领导网络和行政执法网络;通过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增强了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通过建立社会监督体系,提高了消费者的识假辨假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
第四篇:食品安全资料一
食品添加剂市场急需治理整顿
在部分食品批发市场,各种“食品添加剂随处可见,猪肉精粉、牛肉膏、羊肉精膏、猪肉香粉、色素、添香、增味的、火锅红油等各种精粉、提香剂、上色剂,售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在网上购物平台,“只需滴入一两滴,一锅清水就能变成鲜美无比的高汤”的“一滴香”、鸡膏等增香、增味的食品添加剂也多有销售,价格从几元至150多元都有。
虽然有部分食品添加剂说明标签上标示有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但店家称,为了增香,可放多一些。在某知名购物平台上,还看到一网店专门销售适用于低档肉丸的专用香精,据该网店介绍,使用该香精后“不仅能提供优美的肉香,还能提供厚实的肉感。”并表示,“在高出品率的肉丸(出品率在300%以上)产品中,更能体现它的作用:可以达到与真肉媲美的口感和肉香。同时,还具有遮蔽产品中淀粉、蛋白等原料产生的不良气味的功能。”
专家建议 对食品添加剂应全程监管。针对国内部分食品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添加的现象,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公告,决心严厉整治这种乱象。
广东商学院法学教授王学沛指出,对于食品监管,刑法的修正案也正在加强。“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向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施加更大的压力,通过他们将这种压力传导到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才能从源头和过程上保证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规范流通,为食品安全构筑坚实有力的法律屏障。”他认为,中国应当效仿国外,建立或完善食品添加剂清单,并制定、完善相应的使用规章制度。
有食品专家建议,借鉴国外的追溯制度,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产品生产、流向,以及流向食品企业后食品企业的使用量、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后的食品流向的终端均进行全链条管理。
广东仲恺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白卫东指出,在国外有很多第三方机构和科研机构,加上政府部门一起监管食品安全,尤其是科研机构和第三方,他们对食品存在风险评估、预警进行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为保障社会食品安全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第五篇:食品安全宣传资料
食品安全宣传资料
罐装食品和方便食品:罐装食品和方便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加入色素、香精、甜味剂、防腐剂等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规定:专供婴儿的主辅食品除按规定可加入营养强化剂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酸钠及不适宜的食品添加剂。因为儿童发育尚未成熟,肝脏解毒功能还不完善,这些添加剂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
可乐、碳酸饮料:可乐里含咖啡因,可乐型饮料对儿童记忆有干扰作用,并可兴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易导致儿童多动症。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另外,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磷酸,大量磷酸的摄入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威胁骨骼健康。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白糖:儿童每日以摄入15-20克糖为宜。过量摄入食糖可导致“儿童嗜糖精神烦燥症”,此症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冲动,睡眠差,常在梦中惊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面色苍白,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此外,多吃甜食还可引起腹泻、腹胀、厌食、呕吐、消化不良、水肿、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龋齿等。
爆米花: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儿童对铅解毒能力弱,常吃多吃爆米花后极易发生慢性铅中毒,造成食欲减退、腹泻、烦燥、牙龈变紫以及生产发育改变等严重后果。
彩色食品:有些食品色素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这种物质会干扰人体内的正常代谢和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蓄积在体内还会导致慢性中毒。过多食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儿童多动症。
果冻:果冻不是用水果汁加糖制成的,主要成分是海藻酸钠,再添加香精、糖、增稠剂、甜味剂、色素调制而成,吃得过多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也会降低铁、锌元素的吸收,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这些物质对人体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多吃对孩子的健康无益。
泡泡糖:泡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性,其代谢酚也对人体有害;此外儿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往往很不卫生,容易造成肠胃道疾病。
鸡蛋:儿童每日吃1-2个鸡蛋即可。过多吃鸡蛋会增加儿童的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还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面部皮疹,嗜睡,毛发脱落等。
豆类:豆类含有一种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可促使甲状腺素排出体外,容易使体内甲状腺素缺乏而导致体内甲状腺体积增大。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容易受害,所以,豆类尤其是未煮透的豆类不宜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