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科学与艺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自己对照书上找的答案不保证100%正确
1.简述领导的重要性
① 在组织体系中起到权衡和调动的作用;②组织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组织目标;③在决策过
程中起指向和决断的作用;④在组织行为方面发挥的是激励与协调的作用;
2.简述领导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阶段的主要理论流派有:菲德尔的领导理论、豪斯(R.J.House)的途径与目标领导理论、费雷姆(V.H.Vroom)和耶顿(P.W.Yetton)的领导参与模型、坦南鲍姆(R.Tannebaum)和施米特(W.H.Schmid)的领导连续统一体模型以及雷定(W.J.Redin)的三因素领导理论等。
3.简述构成领导环境的变量
影响整个领导活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自然环境就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候、人口、地理位置这三类因素
政治因素也是构成领导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任何领导活动都不是一种自然人的行为,它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传统、政治精神和政治权力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影响领导环境的政治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政体类型;②国际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③政府经济干预的政策与手段;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导向和体制改革方向;⑤法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限制条件 经济因素经济活动,是指围绕商品所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而经济环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
4.阐述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作用
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包括领导的性质和领导体制、领导职能的内容和实现程度、领导活动主体的发展、领导活动的全过程和领导方法等几个方面
5.阐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①对待目标的态度不同;②权威基础不同;③职责不同;④存在的空间不同;⑤关注的对象不同;⑥思维方式不同;⑦待人态度不同;⑧自我意识不同;⑨生活方式的抉择标准不同
6.阐述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除了具有人的一般素质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属性。领导者担负的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等重要的社会角色,这必然要求领导者具有高于一般人的基本素质。领导者的素质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综合性、阶级性、动态性、层次性。
7.简述领导作风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领导者作为领导活动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领导目的,就要率领,引导组织成员和下属,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从事领导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态度和行为,经过不断修正和多次重复,这种态度和行为就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模式,反映出一定的特征,人们通过把领导者的这种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叫做领导作风。特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和党风在各级领导活动中的体现;无产阶级继承以往人类社会一切积极的精神文明成果的体现;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主义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这是无产阶级领导作
风的基本特点。
8.阐述加强领导作风建设的途径
①加强学习,提高认识;②健全制度,严肃纪律;③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④加大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⑤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做出表率;
9.阐述领导体制的含义、特点、作用、类型。
含义:领导体制就是指领导系统中的上下、左右之间权力划分和机构组织设置及领导工作制度
特点:领导体制具有系统性、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四个基本特点
作用:领导体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的领导体制是决定领导效能高低的重要变量;②科学的领导体制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③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④科学的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⑤科学的领导体制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证;⑥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造就优秀的领导者
类型:现代领导体制的基本模式有如下几个类型;①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②集权制和分权制;③层级制和职能制;④完整制和分离制
10.简述专家集团式的领导体制
专家集团式领导体制,是指由一个优秀企业家为主的企业家集团领导的体制,既发挥企业家的个人作用,又突出企业家集团的力量。
11.试分析我国传统领导体制的弊端
①党政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②领导权力过于集中;③领导权力关系的运转不顺;④领导集团工作方式的落后;⑤领导规则的不健全;⑥领导程序的缺漏;⑦人事制度缺乏活力
12.简述领导决策的类型和原则
类型:领导决策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别;①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②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③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④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⑤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⑥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几层决策;⑦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⑧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
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系统性原则、预测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
13.阐述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领导决策程序,是指决策的整个过程,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时间顺序所经过的步骤。依照决策进行的先后顺序来划分,领导决策的程序可以分成六个阶段①发现、提出、论证待要决策的问题;②确立决策目标;③拟定可行性方案;④评价选定方案;⑤实施决策方案;⑥追踪决策
领导决策的方法有以下7种;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抽象提喻法、竞赛式决策制定法、回归分析法、模型决策法、系统工程法
14.阐述领导决策评估的内容
决策评估分为三大类: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预评估,就是先前对所要决策的内容进行分析与判断。
过程评估,领导的决策过程评估是指对决策问题认定的整个过程、决策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过程,以及决策执行过程进行评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决策目标评估、决策规划评估、决策执行评估。
结果评估,决策结果评估是整个决策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结果评估是延续、终止一项决策的依据,也是新一轮决策循环过程的开端。
15.阐述领导艺术与引导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都同属于领导科学方法论领域;②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都以领导手段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③领导艺术与
领导方法在某一层次上是交叉的;④领导艺术可以转化为领导方法
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领导方法是领导者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而领导艺术是对这些原则的具体运用;②领导方法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而领导艺术是灵活的、易变化的;③领导方法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规范性特点,而领导艺术具有特殊性、经验性、机变性特点;④领导方法属于理性知识范畴,而领导艺术属于感性知识范畴
16.阐述领导用权的技巧
领导者在实现巩固权力的技巧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比较适用的方法;①巩固权力,创造自己的传奇、保持适度的距离感、坚决果断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②分配权力,大胆放手、适当超脱、知人善任、虚怀宽宏;③管理权利。规范化用权,要遵守法定权限,不对上越权和向下侵权。谨慎性用权,领导者不要轻易运用法定权利,但在必要时敢于果断用权。实效化用权,要保持权力的诱导和控制公功能,使下属不能逾越和冲垮权力底线。体制外用权,领导者要以个人影响权弥补组织法定权之不足,依靠个人影响权使下级达到自觉服从的效果。
17.阐述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般要遵循以下七点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疏导沟通原则,及时持续原则,利益一致原则。严己宽人原则以及公平公正原则
领导者协调好人际关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做下级心目中的“理想上级”;② 充分调动上级的积极性,寻求更多的信任与支持;③协调好同级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18阐述领导讲话和公关艺术
领导讲话艺术: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从而对听者产生较为理想的影响效果。需准确表达思想、明确听众对象、区分不同场合、论点明确精练、时间配置合理、讲话技巧娴熟、注重表达效果。领导公关艺术:公关,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领导者的公关艺术是以一定组织机构为支点从同公众对象呈多辐射的网状关系,是一种互相沟通关系。领导者公关艺术实际上是以公众为对象、以美誉为目标、以互惠为原则、以长远为方针、以真诚为信条、以沟通为手段,是指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社会关系网络技术。
第二篇:科学与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科学与技术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发明家爱迪生的试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5、原子的范围是10-10 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10-15m、夸克的范围是10-20m。
6、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裂变,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裂变。
7、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映所放出的核能,驱动器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二、名词解释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5。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6核力:1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2核力的作用是保持原子核的稳定。3核力是短程力4核力有饱和性。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人为: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决定作用”已经由实践转向了理论,由生产和技术转向了科学,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它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其条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这就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科学发展的这种内部矛盾运动就是其动力。表现 1
为以下几点: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因素(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各种观点、假说、理论之间的矛盾。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答: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 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108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2 ;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2 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因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对某些工作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测量、数据收集、样本处理等等,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研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绘制基因结构的理由,也使绘制工作成为可能。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近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变得越复杂,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在某些领域,例如,固体物理学(包括晶体管和超导体),由于研究物质的能力和制造物质的能力相互依赖,以至于人们不可能把科学和技术截然分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学的进步,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总之,可以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2、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情节和安全的能源?试比较核能与传统能源的优劣。
答: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相信核电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科学与技术作业二:
一、填空题: 2
1、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精、深、细、多学科,综合化。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结果又描述性到推理性,研究方法由定性到定量。
2、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4、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核液 四个部分。
5、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算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7、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二、名词解释:
1。纳米材料:纳米是1m的十亿分之一,即10-9m.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再用这种超细颗粒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纳米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2。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温度)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仅近于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此温度称:临界温度。
3。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加工成型的某些合金,在其他温度下是它发生新的变形后,一旦环境回到原来的成型温度,其形状会自动恢复成原加工的形状。
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5。基因工程: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类似的方法,按人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使之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6。蛋白质工程: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后,并在掌握基阴曹走的基础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的结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质分子,又叫第二代基因工程.7酶工程:酶工程是利用酶,细胞或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生物反应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它是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答: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第二、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第三、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新技术和多学科综合,致力于新型分子的的研究,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合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她要借助数学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借助物理学的量子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等,还要借助物理测试技术和生物学模拟生物功能、生物膜分离能力、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和储存等。
2、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答:生物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大类,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传统的方法来获得需要的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需要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生物技术。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二战期间抗生素的特殊需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雏形逐步形成,20世纪70年代DNA体外重组的成功,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正式诞生。
根据操作的对象和技术,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四、论述题:
1、论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答: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2。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与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有:基因污染(污染传统作物、污染自然界基因库、影响自然界生态平衡);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如破坏生物基因,产生新的毒素);基因治疗疾病的不确定性(疗效不显著、未来如何尚未知);生物的异种移植方面是否因器官移植产生跨物种感染;生物武器带来的恐慌与危险等。
生物技术也对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未来克隆人的出现等,是否会造成基因歧视,个人基因信息的暴露产生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长寿导致人满为患,认为选择生男生女造成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克隆技术带来人的世代观念和生育模式的变化等等。
以上问题的出现,显然对人类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应尽快建立一套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道德规范,明确专业人士的科研道德权利和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当然,这些的问题也不应当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障碍,只要对科研加以规范,通过适当的规则、公约乃至法律来指导生物技术,她就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当代新材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人们开发一种新材料,首先要求材料具有结构上的作用,其次还要求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者具有多功能,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的较完美的结合。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感知”也就是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的能力,犹如具有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即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费弃后,应尽可能少的对换及产生污染。
第四、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第五、节约能源。开发新材料要考虑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第六、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即应用的时间较长,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总之新材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在新世纪里,我们要加强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依托新理论、新构思、新设想、新工艺,创造更多、更新的材料,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科学与技术作业三:
一、填空题:
1、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地球的外部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名称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5、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它诞生于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
6、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英国科学家达默,时间是 1952年。
二、名词解释:
1、星系: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亦即: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的同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大气、水、生物)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被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议案就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作为一门从事空间飞行的综合性技术,它主要包括空间飞行技术、控制与导航、通讯与遥感、遥控、图像与数据处理及包括火箭、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的制造与发射等在内的空间系统工程技术。
4、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信息控制和加工的核心。
5、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使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复制、扩散和传播并造成大面积的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犹如生物病毒使生物染病一样,故命名之。
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将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实现连接,并在通信协议(通信规则与方法)的控制下实现互连通信的系统。
三、简答题:
1、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答:“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 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
2、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应用传感器的目的,是要将各种被检测量转换成便于测量和处理的量。在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使用非常普遍,其作用相当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延伸。根据传感器感知外 5
界信息的原理不同,可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其中物理传感器中的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对目标物进行测量和识别的信息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地面或飞机、卫星、航天飞机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遥感器,收集和记录遥感目标及其所处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得到数据和图像,再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或人工图像判读,进行信息提取,以迅速获得或识别遥感目标及其环境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化的诸多信息特征。
遥感技术的特点是观测范围广、感知能力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遥感技术使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界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而且大大推动了人类改造自然、开发保护资源的科研和实用技术的发展。
3,简述现代化学研究内容?
答现代化学的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1深入研究化学反应伦理,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2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或体系;3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及多学科综合,使化学研究信息趋于更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致力于新型分子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为高科技发展创造新分子,为社会需要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答: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作用。
地上天气变化,气候变异及温室效应都发生在大气圈的对流层,且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水圈指连续保卫地表的水层,包括江河湖海沼泽冰川地下水。气态的水存在于大气圈中(云层);
水圈是地球特有的环境优势,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了地球上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各个圈层,是地球出于不断的变换之中,特别是对设无权重的生命己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生物圈是指地表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有生命的一个特殊圈层。
位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者相邻的界面。现存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河水圈的全部。
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和大气圈层、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的圈层,她也是大气=水河地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她参与了对岩石、大气河水等其它圈层的改造,对地表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换和积聚具有特殊作用。
由此可见,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2、谈谈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答: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 6
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科学与技术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
3、环境科学分支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环境学。
二、名词解释:
1、臭氧层破坏: 在离地面25-30公里的大气层中存在相对稳定的臭氧层,它能屏蔽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其对人和生物的伤害。1958年以来,科学家发现高空臭氧层正逐年减少,1985年甚至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其原因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制冷剂氟里昂等造成的臭氧的分解而引起。
2、环境教育: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人们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
3、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 或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4、自然、自然界:
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相对独立的物质世界(又叫原始自然、第一自然、狭义自然)自然界: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5、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 7
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
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来。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四、论述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应当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其中心思想可以表述如下: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种发展应是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以及他们对于物质、能量、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代际之间用公平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人类的资源和环境,每代人都要以公正的原则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合作”,在国际社会和地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平等的原则,在空间范围内,缩短同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应造成物质上、能量上、信息上乃至心理上的鸿沟,以实现“资源—生产—市场”内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协调”。人类社会要营造“自然—社会—经济”支持系统适宜的外部条 8
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更愉悦的环境之中。2.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有哪些?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维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归纳起有以下几点:(1)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3)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4)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5)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
(6)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7)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域差异。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可归结为以下各点:
(1)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巩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4)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重视解决就业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5)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依法大力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淡水、海洋、森林、草原、矿产和生物等各种自然资源。
(6)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控制、治理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7)加快边远地区开发,缩小区域差别,加大扶贫力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8)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3、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答: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唯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唯一的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一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一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以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以不依赖自然界,即不承认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 9
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一种既协调、又演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三篇:管理方法与艺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3
《管理方法与艺术》行考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决策: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3、领导: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而领导活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两者结合,所谓领导,就是名词的领导进行动词的领导,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率领着一群人去达到目标。
4、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二、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
1、提出“合理性”决策标准的是(A)。
2、可供组织选择的基本战略有(ABCD)。
3、组织总体战略环境包括(ABCD)
4、领导的基础是(BCD)。
5、领导行为理论包括(ABCD)。
6、菲得勒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因素主要有(ACD)。
三、判断并改错
1、决策的本质是选择。是对的。
2、头脑风暴法,“是指采用会议的形式,如集专家开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把专家对过去历史资料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分析,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最终由策划者做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具体项目的策划创意”。而不是简单的“具有匿名和多次反馈特征的决策”。
3、行业环境是组织面临的最关键的环境。是对的。
4、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前进”不是“选择”。
5、领导艺术不是“要求严格按照惯例规律办事”,而是以人为本,“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既有助于密切上下级关系,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
6、管理方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莱克”,不是“利克特”。
7、动机是激励的“核心”而不是“起点和基础”。
8、监督属于实现目标的“保证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
9、强化理论是由“斯金纳” 提出来的而不是“海德”。
四、主要问题
1、领导的职能。
答:领导职能是指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它包括决策、选人用人、指挥协调、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具体为:旅行集团的职能;维持和提高集团的经营能力;构建管框架体系,酝酿企业文化;协调外部管理;联系上下级集团。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答: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
②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③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④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但是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
第二,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3、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
答:①组织总体环境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竞争对手环境、市场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等。②组织行为环境分析。行业环境是组织面临的最关键的环境,对组织行业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行业竞争结构的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者的分析;替代品生产商分析;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③竞争对手环境分析。竞争对手长期目标和战略分析;技术经济实力和能力分析;经营状况和财务能力状况分析;领导者和管理背景分析。④组织内部环境分析。
4、波斯顿矩阵分析法的步骤。
答:①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量状态。一方面,新创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因此,企业在对于“问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 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
②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这类业务处于迅速增长的市场,具有限大的市场份额。在企业 的全部业务当中,“明星业务”在增长和获利上有着极好的长期机会,但它们是企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保护或扩展“明星业务”在增长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企业应在短期内优先供给它们所需的资源,支持它们继续发展。
③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金牛业务”,这类业务处于成熟的低速增长的市场之中,市场地位有利,盈利率高,本身不需要投资,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
④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这类业务处于饱和的市场当中,竞争激烈,可获利润很低,不能成为企业资金的来源。如果这类经营业务还能自我维持,则应该缩小经营范围,加强内部管理。如果这类业务已经彻底失败,企业应及早采取措施,清理业务或退出经营。
波斯顿矩阵指出了每个经营业务竞争中的地位,使企业了解它的作用或任务,从而有选择和集中地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将企业不同的经营业务综合到一个矩阵中,具有简单明了的效果。
5、决策的程序。
答:第一步,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可供进一步选择的可能方案(概括性、典型性、代表性)。第二步,评价备选方案——依据:经验、实验、分析与研究;尺度:必须达成的目标和希望达成的目标。第三步,选择方案。
6、决策有效性的标准。
答:在管理学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有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首先提出来的,并未运筹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们一贯坚持的 “最优”决策标准。——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最优”,是有条件的,并且是在有限的、极为严格的条件下达到的。
第四篇:管理方法与艺术_形成性考核册复习汇总
一、名词解释 A.灵活B.高层C.数字化D.部门
1.管理 :就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由管理主体遵照一定的基本规律、原则、程序8.目标的作用是(ACD)。
和方法,对管理对象行使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沟通等一系A.执行作用B.凝聚作用C.激励作用列职能与方法从而达到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D.考核作用
2.组织文化 :是指一个组织在其组织活动中,长期倡导和实践并为全体成员普遍1.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奉行的共同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总和。A.直线制B.矩阵制C.职能制D.3.管理幅度 :也叫管理跨度或管理宽度,是指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事业部制
和监督的下属人数。2.分权制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也称为组织重建、流程改革。所谓企业再造,出发点在解A.直线制B.矩阵制C.职能制D.决组织流程的欠缺效率、不顺畅,目的在改变组织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改采事业部制
专业分工、权力下放的小组操作,化简为繁,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简化企业的层3.提出“合理性”决策标准的是(A)。
级架构,以达顾客满意。A.泰罗B.西蒙C.巴纳德D.孔茨
5.组织制度:组织制度是单位团队组织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4.可供组织选择的基本战略有(ABCD)。
企业组织机构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办法、标准等。A.成本领先战略B.特色优势战略C.目标聚焦战略D.6.授权:授权,是指行政领导将自己的职务权利委托给下属或其他人去行使,使其多元化战略
能在领导的监督下,自主地处理有关问题。5.组织总体战略环境包括(ABCD)。
7.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A.政治法律环境B.经济环境C.自然文化环境
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D.技术环境
8.团队: 团队是由个体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发挥每一个成员6.领导的基础是(BCD)。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A.控制B.影响力C.职位D.权力
9.组织精神: 组织精神是指组织员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组织生活和7.领导行为理论包括(ABC)。
活动过程的固定看法.是更高层次的原动力 A.管理方格理论B.情景领导理论C.领导四分图理论
10.战略管理: 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D.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
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因素主要有(ACD)。
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A.上下级关系B.外部环境C.任务结构
11.决策: 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D.职位权力
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1.激励的核心要素是(C)。
12.领导 : 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而领导活动是指A.需要B.动机C.外部刺激D.行为
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2.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ABCD)等几个层次。
过程。两者结合,所谓领导,就是名词的领导进行动词的领导,换句话说,就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率领着一群人去达到目标。自我实现需要
13.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3.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D)。
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A.赫茨伯格B.波特C.亚当斯D.弗鲁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 姆
14.沟通:沟通就是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群体或组4.沟通的目的是(ABCD)。
织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A.促进变革B.联络C.实现目标D.管
15.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传递与交理
流(公函晚来、内部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5.沟通的障碍主要来自于(ABCD)。
16.预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A.发送过程B.发送者C.接受者D.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反馈过程
责任中心都有一个预算,它是为执行本中心的任务和完成财务目标所需各种资6.正式沟通的主要形态有(ABCD)。
财的财务计划。A.链式B.轮式和Y式C.环式D.全通道
17.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式
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7.反馈控制工作包括(ABCD)。
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A.财务报告分析B.成本报告分析C.质量控制分析
18.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的全过程的一种把握,是能预测和了解并D.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的考评
决定事物的结果。8.控制工作的程序包括(BCD)。
A.准备阶段B.确定标准C.衡量成效D.二、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纠正偏差
1.管理机制中最基本的机制是(B)。B.运行机制
7、时间网络分析的主要环节是(ACD)。
2.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A.目标创新B.制度创新C.组织创新D.技术创新
10、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是(ABC)。
3.管理学产生的标志是(C)的出现。C.科学管理理论
三、判断并改错
4.“社会人”的概念是由(C)提出的。C.梅奥1.管理的载体是管理机制。(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5.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ABC)。A.精神文化层 B.规范文化层C.行为文化层2.系统观念强调管理的整体效应。(正确)
6.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3.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正确)
A.梅奥B.泰罗C.法约尔D.韦伯 4.西蒙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
7.组织图中的工作关系包括(ABCD)。5.规范文化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正确)
A.直线关系B.横向关系C.参谋关系6.有效性原理强调的是组织工作中要讲求效果。(正确)
D.职能关系 7.人员是组织内部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正确)
8.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ABCD)。8.组织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人上的人的协同劳动。(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A.管理目标B.管理主体C.管理对象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D.管理机制 1.最基本的信息沟通就是通过层次来实现的。最基本的信息沟通就是通过“职权”来实
1.部门划分应遵循(ACD)原则。现的。而不是“层次”
A.优化原则B.精简原则C.分工原则2..领导制度的中心问题是解决领导层的职权划分问题。(正确)
D.制度原则 3.管理幅度是管理者管理员工的人数。(正确)
2..组织职权包括(ABCD)。4.非正式组织以自发形成为基础。(正确)
A.直线职权B.参谋职权C.职能职权5.授权者对被授权者的授权使用不承担责任。(授权者对被授权者的授权使用“应承担相
D.管理职权 应的责任”而不是“不承担责任”。)
3..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ABCD)。6.组织冲突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组织冲突对组织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冲突也可
A.决策的数量B.决策的审核C.决策的重要性以激发人们寻找能够产生更好结果的改进方法。冲突给予人们以活力,使他们更有
D.决策的影响面 创造力,不断地试验新的想法。同时还可以使曾经隐藏的问题被公开了,人们能面
4..组织制度包括(ABCD)。对并解决它。)
A.基本制度B.管理制度C.个人行为规范7.计划工作与其他管理职能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确)
D.业务与技术规范 8.好的目标应体现先进可行的特点。(正确)
5.团队的类型包括(ABC)。1.决策的本质是选择。(正确)
A.工作团队B.项目团队C.管理团队2.具有匿名和多次反馈特征的决策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指采用会议的D.分工团队 形式,如集专家开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把专家对过去历史资料的解释以及对未
6.团队发展的阶段包括(ABCD)。来的分析,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最终由策划者做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找
A.初始B.过渡C.成长D.成出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具体项目的策划创意”。)
熟 3.行业环境是组织面临的最关键的环境。(正确)
7.预算是(D)的计划。4.领导的本质是选择。(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
无反顾地追随他前进”)
5.领导艺术要求严格按照惯例规律办事。(领导艺术是以人为本,“富有创造性的领
导方法的体现”,“既有助于密切上下级关系,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
6.管理方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利克特。(布莱克)7.动机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核心)
8.监督属于保健因素。监督属于实现目标的“保证因素”
9、强化理论是由“斯金纳” 提出来的而不是“海德”。1.目标管理重视过程考核。(正确)2.强化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斯金纳” 3.管理学中的沟通特指人与人的沟通。(“不是”特指人与人的沟通,而是包括组织、信息和个人。)
4.轮式沟通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轮式沟通“具有高度的信息
接受、传递和处理的能力,有较高的沟通效率。但是:一般沟通人之间缺乏直接联系,因此,组织人员的满意度低,士气低落。”不是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
5.传统组织内最主要的沟通流向是上向沟通。“下向沟通”
6.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现状。(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管理控制活动不仅
要维持系统活动的平衡,而且还力求使组织活动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使组织活动达到新的高度和状态,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
7.前馈控制的重点是防止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出现偏差。(正确)8.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衡量成效。(正确)
四、主要问题
答: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
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的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细节管理。其内容包含:1.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5.进行一项新的制度改革。
1.目标管理的特点及过程。
答:特点:
①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
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②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
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③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
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过程:
①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总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
下地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作业层的作业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
②制定目标。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非常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
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然而,组织结构往往不是按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建立的,因此,在按逻辑展开目标和按组织结构展开目标之间,时常会存在差异。其表现是,有时从逻辑上看,一个重要的分目标却找不到对此负全面责任的管理部门,而组织中的有些部门却很难为其确定重要的目标,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可能最终导致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管理还有助于搞清组织机构的作用。
③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
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上级在确定目标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
④检查和评价。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
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
1.管理机制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①组织功能与目标;②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③组织结构; ④环境结构。
2.创建组织文化的方法 答:一是树“英雄”。其目的在于促进团队的发展与壮大,围绕培养岗位文明、增
强岗位技能、提高岗位效益,造就一支以岗位标兵为骨干的新世纪“四有”职
工队伍。二是环境法。此法主要是将单位团队理念,用种种形式设置在周围的环境中,比如办公室、生活区、工作场合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递。三是反复法。比如每天收看一次新闻;每周组织一次升国旗、宣誓仪式,一次政治学习,一次文娱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军训,一次岗位练兵,一次竞赛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思想交流会;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员工评选,组织一次评选活动。通过这些循环往复的活动,广大员工就会在组织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从而努力实践“让社会更美好”的企业理念。
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答:组织结构包含着三个方面,这就是,结构的复杂性、正规性和集中化。组织结
构的复杂性包括组织内的部门化和管理的层次等;正规性是组织中依靠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职工的程度;集中化指的是组织中决策权所处的位置,管理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集中化程度有关。这三方面实际上决定了组织的结构。从这三个方面看,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很多,例如,管理的层次、管理幅度、规章制度、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和理论,这里主要讨论管理层次与幅度以及技术与环境。
4.分析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
答:①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
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责任与职权明确。缺点: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部门间协调差。
②职能型组织结构: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
理者;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优点: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由于吸收专家参加管理,减轻了上层管理者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实行自己的职责。
缺点: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千万管理混乱,不利于明
确划分职责与职权;各职能机构往往从本单位的业务出发考虑工作,横向联系差;对于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不够灵活;强调专业化,使管理者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现实不存在③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
优点: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
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缺点: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
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的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协调工作量大;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合性较差。中、小型组织
④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结合了直线-参谋型组织和职能组织特征
⑤、事业部组织结构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大型的或跨
国的企业
⑥矩阵结构: 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集思广益,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缺点: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
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临时性项目
2.影响组织管理幅度的因素
答:①管理双方的能力。管理者综合素质高,劳动环境令人愉悦;被管理者能力强,不
需要上级督查,也可以增大管理幅度。②工作性质。管理者经常面对的是困难的问题或设计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处理的是复杂的、事关全局的事务,直接管辖的是人数不宜过多。反之,管辖的人数可较多,管理幅度可以增大。③信息沟通。组织信息渠道畅通,交流快捷方便,可以扩大管理幅度。反之,则管理幅度可小些。④授权与标准化程度。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是管理的人数增加。反之,则减小管理幅度。⑤地理位置。组织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分布集中,可增大管理幅度。反之,则减少管理幅度。⑥组织发展阶段。组织在初创阶段,管理幅度通常较小;当组织不断发展成熟,知识经验都得到提高时,可以适当扩大管理幅度。
3.掌握授权的好处及步骤。
答:①下达任务。要选好被授权者,他要有正确行使权力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完成任务;
其次,要下迖明确的任务,规定所要实现的目标与标准以及相应要求和完成时限。②授予权利。要做到权责对等,并使尽责于一定的利益挂钩。注意:明确权利界限、充分的信任、全力支持、放手使用。③监控与考核。要以适当的方式与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工作任务完成后,要对授权效果、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与评价。
4.团队建设的技巧。
答:①科学的设定目标。团队的目标既是团队设立的出发点与归宿,又是凝聚团队成员、合作协调、团结奋战的纽带。②打造团队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与文化是团队建设的灵魂。③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④维持小规模的团队。⑤重新设计信息系统。⑥重新设计报酬系统。必须突破传统的奖酬理念与体系,采取一种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报酬系统,把团队绩效与整个团队的奖酬挂钩,利益与风险共担、荣辱与共,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
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
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5.管理创新及其内容。
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
甚至排除风险,追求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
③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
力。
④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
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但是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
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
第二,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
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置,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人意见,每次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仅沟通清楚,要尽量使被沟通者也清楚。此外,沟通不仅是下达命令、宣布政策和规定,而且是为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依据和资料、决策的理由和对组织成员的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②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沟通内容要言之有物,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准确;要避免含糊的语言,更不要讲空话、套话和废话。
③沟通要有诚意,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与被沟通者建立感情。
有人对经理人员的沟通做过分析,一天用于沟通的时间约70%左右,其中撰写占9%,阅读占16%,言谈占30%,用于聆听45%。但一般经理都不是一个好听众,效率只有25%。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诚意。缺乏诚意大多发生在自下而上的沟通中。所以要提高沟通效率,必须诚心诚意地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样对方也才能把真实想法说出来。
④提倡平行沟通。
所谓平行沟通指车间与车间、科室与科室、科室与车间等组织系统中同一个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些领导者整天忙于当仲裁者的角色而且乐于此事,想以此说明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不明智的。领导的重要职能是协调。但是这里的协调主要是目标的协调、计划的协调,而不是日常活动的协调。日常的协调应尽量鼓励平级之间进行。
2.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⑤提倡直接沟通、双向沟通、口头沟通。
答:①组织总体环境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竞争对美国曾有人找经理们调查,请他们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55%的经理认为直接听口头汇报
手环境、市场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等。②组织行为环境分析。行业环境是组织最好,37%喜欢下去检查,18%喜欢定期会议,25%喜欢下面给写汇报。另外一项调查面临的最关键的环境,对组织行业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行业竞争结构的分析:现是部门经理们在传达重要政策时认为哪种沟通最有效,共51人(可多项选则),选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者的分析;替代品生产商分析;买方的讨价还价择召开会议口头说明的有44人,亲自接见重要工作人员的有27人,在管理公开会能力分析;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③竞争对手环境分析。竞争对手长期目上宣布政策的有16人,在内部备忘录说明政策的有14人。这些都说明倾向于面对标和战略分析;技术经济实力和能力分析;经营状况和财务能力状况分析;领面的直接沟通、口头沟通和双向沟通者居多。导者和管理背景分析。④组织内部环境分析。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每天应到车间科室转转,主动问问有些什么情况和问题,多和当事者 商量。日本不主张领导者单独办公,主张大屋体办公,这些都是为了及时、充分、3.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的步骤 直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不仅了解生产动态,而且也能了解职工的士气和愿答:①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量状态。望,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某些工厂工人连车间主任和厂长都见不到,这不是成功
一方面,新创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领导者的形象。
另一方面,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因此,企业在对于“问⑥设计固定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
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这种方法的形式很多,如采取定期会议、报表、情况报告、相互交换信息的内容等等。的投资量分 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克服沟通障碍不只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根本的是管理理念问题。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流②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这类业务处于迅速增长的市场,具有限大的行的“开门政策”、“走动管理”,是基于尊重、了解实情、组成团队等现代管理理念,市场份额。在企业 的全部业务当中,“明星业务”在增长和获利上有着极好的沟通只是这种理念的实现途径。因此,如何克服沟通障碍,以及如何建立高效、通长期机会,但它们是企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保护或扩展畅的沟通,都不应就事论事地解决,而应站在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高度,妥善地加“明星业务”在增长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企业应在短期内优先供给它们所需以处理。的资源,支持它们继续发展。③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金牛业务”,这类业务处于成熟的低速增长的市场之中,市场地位有利,盈利率高,本身不需要投资,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
④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这类业务处于饱和的市场当中,竞争激烈,可获利润很低,不能成为企业资金的来源。如果这类经营业务还能自我维持,则应该缩小经营范围,加强内部管理。如果这类业务已经彻底失败,企业应及早采取措施,清理业务或退出经营。
波斯顿矩阵指出了每个经营业务竞争中的地位,使企业了解它的作用或任务,从而
有选择和集中地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将企业不同的经营业务综合到一个矩阵中,具有简单明了的效果。
4.决策有效性的标准。答:在管理学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有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首先提出来的,并未运筹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们一贯坚持的 “最优”决策标准。——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最优”,是有条件的,并且是在有限的、极为严格的条件下达到的。
1.有效激励的要求。答:①奖励组织期望的行为;②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③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
④激励时要因人制宜;⑤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
2.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
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
亲密。
(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
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3.有效沟通的原则。
答:①明确沟通的目标;②具备科学的思维;③管理信息流;④选择恰当的沟通渠
道与方式、方法;⑤讲究语言艺术;⑥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的针对性;⑦及时运用反馈。
4.怎样克服沟通障碍?
答:①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沟通者自己首先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
第五篇:管理方法与艺术_形成性考核册复习汇总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就是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由管理主体遵照一定的基本规律、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管理对象行使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沟通等一系列职能与方法从而达到一个确定目标的过程。
2.组织文化 :是指一个组织在其组织活动中,长期倡导和实践并为全体成员普遍奉行的共同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总和。
3.管理幅度 :也叫管理跨度或管理宽度,是指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也称为组织重建、流程改革。所谓企业再造,出发点在解决组织流程的欠缺效率、不顺畅,目的在改变组织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改采专业分工、权力下放的小组操作,化简为繁,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简化企业的层级架构,以达顾客满意。5.组织制度 :组织制度是单位团队组织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企业组织机构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办法、标准等。
6.授权:授权,是指行政领导将自己的职务权利委托给下属或其他人去行使,使其能在领导的监督下,自主地处理有关问题。
7.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8.团队: 团队是由个体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9.组织精神: 组织精神是指组织员工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组织生活和活动过程的固定看法.是更高层次的原动力
10.战略管理: 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1.决策: 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12.领导 : 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动词的领导则是指领导活动,而领导活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两者结合,所谓领导,就是名词的领导进行动词的领导,换句话说,就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率领着一群人去达到目标。13.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
14.沟通:沟通就是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15.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公函晚来、内部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
16.预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责任中心都有一个预算,它是为执行本中心的任务和完成财务目标所需各种资财的财务计划。
17.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18.控制:是指对事物起因、发展及结果的全过程的一种把握,是能预测和了解并决定事物的结果。
二、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
1.管理机制中最基本的机制是(B)。
A.约束机制 B.运行机制 C.动力机制 D.自动机制 2.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A.目标创新 B.制度创新 C.组织创新 D.技术创新 3.管理学产生的标志是(C)的出现。
A.管理过程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管理科学理论 4.“社会人”的概念是由(C)提出的。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西蒙 5.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ABC)。
A.精神文化层 B.规范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综合文化层 6.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梅奥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7.组织图中的工作关系包括(ABCD)。
A.直线关系 B.横向关系 C.参谋关系 D.职能关系 8.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ABCD)。
A.管理目标 B.管理主体 C.管理对象 D.管理机制 1.部门划分应遵循(ACD)原则。
A.优化原则 B.精简原则 C.分工原则 D.制度原则 2..组织职权包括(ABCD)。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职能职权 D.管理职权 3..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是(ABCD)。
A.决策的数量 B.决策的审核 C.决策的重要性 D.决策的影响面 4..组织制度包括(ABCD)。
A.基本制度 B.管理制度 C.个人行为规范 D.业务与技术规范 5.团队的类型包括(ABC)。
A.工作团队 B.项目团队 C.管理团队 D.分工团队 6.团队发展的阶段包括(ABCD)。
A.初始 B.过渡 C.成长 D.成熟 7.预算是(D)的计划。
A.灵活 B.高层 C.数字化 D.部门 8.目标的作用是(ACD)。
A.执行作用 B.凝聚作用 C.激励作用 D.考核作用 1.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A.直线制 B.矩阵制 C.职能制 D.事业部制 2.分权制的组织结构类型是()。
A.直线制 B.矩阵制 C.职能制 D.事业部制 3.提出“合理性”决策标准的是(A)。
A.泰罗 B.西蒙 C.巴纳德 D.孔茨 4.可供组织选择的基本战略有(ABCD)。
A.成本领先战略 B.特色优势战略 C.目标聚焦战略 D.多元化战略 5.组织总体战略环境包括(ABCD)。
A.政治法律环境 B.经济环境 C.自然文化环境 D.技术环境 6.领导的基础是(BCD)。
A.控制 B.影响力 C.职位 D.权力 7.领导行为理论包括(ABC)。
A.管理方格理论 B.情景领导理论 C.领导四分图理论 D.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 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景因素主要有(ACD)。
A.上下级关系 B.外部环境 C.任务结构 D.职位权力 1.激励的核心要素是(C)。
A.需要 B.动机 C.外部刺激 D.行为 2.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ABCD)等几个层次。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3.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D)。
A.赫茨伯格 B.波特 C.亚当斯 D.弗鲁姆 4.沟通的目的是(ABCD)。
A.促进变革 B.联络 C.实现目标 D.管理 5.沟通的障碍主要来自于(ABCD)。
A.发送过程 B.发送者 C.接受者 D.反馈过程 6.正式沟通的主要形态有(ABCD)。
A.链式 B.轮式和Y式 C.环式 D.全通道式 7.反馈控制工作包括(ABCD)。
A.财务报告分析 B.成本报告分析 C.质量控制分析 D.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的考评 8.控制工作的程序包括(BCD)。
A.准备阶段 B.确定标准 C.衡量成效 D.纠正偏差
7、时间网络分析的主要环节是(ACD)。
10、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是(ABC)。
三、判断并改错
1.管理的载体是管理机制。(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系统观念强调管理的整体效应。(正确)3.创新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正确)4.西蒙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 5.规范文化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正确)6.有效性原理强调的是组织工作中要讲求效果。(正确)7.人员是组织内部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正确)8.组织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人上的人的协同劳动。(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1.最基本的信息沟通就是通过层次来实现的。最基本的信息沟通就是通过“职权”来实现的。而不是“层次”
2..领导制度的中心问题是解决领导层的职权划分问题。(正确)3.管理幅度是管理者管理员工的人数。(正确)4.非正式组织以自发形成为基础。(正确)5.授权者对被授权者的授权使用不承担责任。(授权者对被授权者的授权使用“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不承担责任”。)
6.组织冲突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组织冲突对组织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冲突也可以激发人们寻找能够产生更好结果的改进方法。冲突给予人们以活力,使他们更有创造力,不断地试验新的想法。同时还可以使曾经隐藏的问题被公开了,人们能面对并解决它。)7.计划工作与其他管理职能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确)8.好的目标应体现先进可行的特点。(正确)1.决策的本质是选择。(正确)2.具有匿名和多次反馈特征的决策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指采用会议的形式,如集专家开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把专家对过去历史资料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分析,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最终由策划者做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具体项目的策划创意”。)
3.行业环境是组织面临的最关键的环境。(正确)4.领导的本质是选择。(领导的本质“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被领导者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前进”)
5.领导艺术要求严格按照惯例规律办事。(领导艺术是以人为本,“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的体现”,“既有助于密切上下级关系,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6.管理方格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利克特。(布莱克)7.动机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核心)8.监督属于保健因素。监督属于实现目标的“保证因素”
9、强化理论是由“斯金纳” 提出来的而不是“海德”。1.目标管理重视过程考核。(正确)2.强化理论是由海德提出的。“斯金纳” 3.管理学中的沟通特指人与人的沟通。(“不是”特指人与人的沟通,而是包括组织、信息和个人。)4.轮式沟通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轮式沟通“具有高度的信息接受、传递和处理的能力,有较高的沟通效率。但是:一般沟通人之间缺乏直接联系,因此,组织人员的满意度低,士气低落。”不是有利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5.传统组织内最主要的沟通流向是上向沟通。“下向沟通”
6.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现状。(管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管理控制活动不仅要维持系统活动的平衡,而且还力求使组织活动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使组织活动达到新的高度和状态,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7.前馈控制的重点是防止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出现偏差。(正确)8.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衡量成效。(正确)
四、主要问题
1.管理机制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①组织功能与目标;②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③组织结构; ④环境结构。2.创建组织文化的方法 答:一是树“英雄”。其目的在于促进团队的发展与壮大,围绕培养岗位文明、增强岗位技能、提高岗位效益,造就一支以岗位标兵为骨干的新世纪“四有”职工队伍。二是环境法。此法主要是将单位团队理念,用种种形式设臵在周围的环境中,比如办公室、生活区、工作场合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递。三是反复法。比如每天收看一次新闻;每周组织一次升国旗、宣誓仪式,一次政治学习,一次文娱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军训,一次岗位练兵,一次竞赛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思想交流会;每年开展一次十佳员工评选,组织一次评选活动。通过这些循环往复的活动,广大员工就会在组织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从而努力实践“让社会更美好”的企业理念。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答:组织结构包含着三个方面,这就是,结构的复杂性、正规性和集中化。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包括组织内的部门化和管理的层次等;正规性是组织中依靠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职工的程度;集中化指的是组织中决策权所处的位臵,管理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集中化程度有关。这三方面实际上决定了组织的结构。从这三个方面看,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很多,例如,管理的层次、管理幅度、规章制度、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和理论,这里主要讨论管理层次与幅度以及技术与环境。4.分析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
答:①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优点:结构比较简单;责任与职权明确。缺点: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部门间协调差。②职能型组织结构: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优点: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由于吸收专家参加管理,减轻了上层管理者的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以实行自己的职责。缺点: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容易千万管理混乱,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各职能机构往往从本单位的业务出发考虑工作,横向联系差;对于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差,不够灵活;强调专业化,使管理者忽略了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利于培养上层管理者。现实不存在 ③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臵机构,实行专业分工;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优点: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缺点: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的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协调工作量大;难以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合性较差。中、小型组织 ④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结合了直线-参谋型组织和职能组织特征 ⑤、事业部组织结构 :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大型的或跨国的企业 ⑥矩阵结构: 有职能划分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优点:灵活性、适应性强;集思广益,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缺点: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临时性项目 5.管理创新及其内容。答: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的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细节管理。其内容包含:1.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5.进行一项新的制度改革。1.目标管理的特点及过程。答:特点:
①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②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③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过程:
①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总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地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作业层的作业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
②制定目标。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非常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然而,组织结构往往不是按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建立的,因此,在按逻辑展开目标和按组织结构展开目标之间,时常会存在差异。其表现是,有时从逻辑上看,一个重要的分目标却找不到对此负全面责任的管理部门,而组织中的有些部门却很难为其确定重要的目标,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可能最终导致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管理还有助于搞清组织机构的作用。
③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上级在确定目标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
④检查和评价。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2.影响组织管理幅度的因素
答:①管理双方的能力。管理者综合素质高,劳动环境令人愉悦;被管理者能力强,不需要上级督查,也可以增大管理幅度。②工作性质。管理者经常面对的是困难的问题或设计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处理的是复杂的、事关全局的事务,直接管辖的是人数不宜过多。反之,管辖的人数可较多,管理幅度可以增大。③信息沟通。组织信息渠道畅通,交流快捷方便,可以扩大管理幅度。反之,则管理幅度可小些。④授权与标准化程度。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是管理的人数增加。反之,则减小管理幅度。⑤地理位臵。组织在空间地理位臵上分布集中,可增大管理幅度。反之,则减少管理幅度。⑥组织发展阶段。组织在初创阶段,管理幅度通常较小;当组织不断发展成熟,知识经验都得到提高时,可以适当扩大管理幅度。3.掌握授权的好处及步骤。
答:①下达任务。要选好被授权者,他要有正确行使权力的能力,并能有效的完成任务;其次,要下迖明确的任务,规定所要实现的目标与标准以及相应要求和完成时限。②授予权利。要做到权责对等,并使尽责于一定的利益挂钩。注意:明确权利界限、充分的信任、全力支持、放手使用。③监控与考核。要以适当的方式与手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以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工作任务完成后,要对授权效果、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与评价。4.团队建设的技巧。答:①科学的设定目标。团队的目标既是团队设立的出发点与归宿,又是凝聚团队成员、合作协调、团结奋战的纽带。②打造团队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与文化是团队建设的灵魂。③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④维持小规模的团队。⑤重新设计信息系统。⑥重新设计报酬系统。必须突破传统的奖酬理念与体系,采取一种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报酬系统,把团队绩效与整个团队的奖酬挂钩,利益与风险共担、荣辱与共,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侧重于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详细的步骤或时间表,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确保目标的达成。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开发未来前景,发展出达到前景的变化战略,并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②管理的计划与预算强调微观方面,覆盖的时间范围约为几个月到几年,希望降低甚至排除风险,追求合理性。领导注重宏观方面,着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不排斥带有一定风险性的战略。③管理行为的从业人员强调专业化,领导行为的从业人员注重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④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但是也具有管理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第二,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臵,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2.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
答:①组织总体环境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竞争对手环境、市场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等。②组织行为环境分析。行业环境是组织面临的最关键的环境,对组织行业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行业竞争结构的分析: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潜在竞争者的分析;替代品生产商分析;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③竞争对手环境分析。竞争对手长期目标和战略分析;技术经济实力和能力分析;经营状况和财务能力状况分析;领导者和管理背景分析。④组织内部环境分析。
3.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的步骤
答:①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处于最差的现金流量状态。一方面,新创业的市场增长率高,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其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其相对份额地位低,能够生成的资金很小。因此,企业在对于“问题业务”的进一步投资上需要进行分析,判断使其转移到“明星业务”所需要的投资量分 析其未来盈利,研究是否值得投资等问题。②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这类业务处于迅速增长的市场,具有限大的市场份额。在企业 的全部业务当中,“明星业务”在增长和获利上有着极好的长期机会,但它们是企业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大量的投资,为保护或扩展“明星业务”在增长的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企业应在短期内优先供给它们所需的资源,支持它们继续发展。③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金牛业务”,这类业务处于成熟的低速增长的市场之中,市场地位有利,盈利率高,本身不需要投资,反而能为企业提供大量资金,用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④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这类业务处于饱和的市场当中,竞争激烈,可获利润很低,不能成为企业资金的来源。如果这类经营业务还能自我维持,则应该缩小经营范围,加强内部管理。如果这类业务已经彻底失败,企业应及早采取措施,清理业务或退出经营。波斯顿矩阵指出了每个经营业务竞争中的地位,使企业了解它的作用或任务,从而有选择和集中地运用企业有限的资金;将企业不同的经营业务综合到一个矩阵中,具有简单明了的效果。4.决策有效性的标准。
答:在管理学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有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首先提出来的,并未运筹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们一贯坚持的 “最优”决策标准。——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最优”,是有条件的,并且是在有限的、极为严格的条件下达到的。1.有效激励的要求。
答:①奖励组织期望的行为;②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③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④激励时要因人制宜;⑤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2.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3.有效沟通的原则。答:①明确沟通的目标;②具备科学的思维;③管理信息流;④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方法;⑤讲究语言艺术;⑥了解沟通对象,增强沟通的针对性;⑦及时运用反馈。4.怎样克服沟通障碍?
答:①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沟通者自己首先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重要的沟通最好事先征求他人意见,每次沟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不仅沟通清楚,要尽量使被沟通者也清楚。此外,沟通不仅是下达命令、宣布政策和规定,而且是为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所以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依据和资料、决策的理由和对组织成员的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②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沟通内容要言之有物,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准确;要避免含糊的语言,更不要讲空话、套话和废话。③沟通要有诚意,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并与被沟通者建立感情。
有人对经理人员的沟通做过分析,一天用于沟通的时间约70%左右,其中撰写占9%,阅读占16%,言谈占30%,用于聆听45%。但一般经理都不是一个好听众,效率只有25%。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诚意。缺乏诚意大多发生在自下而上的沟通中。所以要提高沟通效率,必须诚心诚意地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样对方也才能把真实想法说出来。④提倡平行沟通。
所谓平行沟通指车间与车间、科室与科室、科室与车间等组织系统中同一个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些领导者整天忙于当仲裁者的角色而且乐于此事,想以此说明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不明智的。领导的重要职能是协调。但是这里的协调主要是目标的协调、计划的协调,而不是日常活动的协调。日常的协调应尽量鼓励平级之间进行。⑤提倡直接沟通、双向沟通、口头沟通。
美国曾有人找经理们调查,请他们选择良好的沟通方式,55%的经理认为直接听口头汇报最好,37%喜欢下去检查,18%喜欢定期会议,25%喜欢下面给写汇报。另外一项调查是部门经理们在传达重要政策时认为哪种沟通最有效,共51人(可多项选则),选择召开会议口头说明的有44人,亲自接见重要工作人员的有27人,在管理公开会上宣布政策的有16人,在内部备忘录说明政策的有14人。这些都说明倾向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口头沟通和双向沟通者居多。
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每天应到车间科室转转,主动问问有些什么情况和问题,多和当事者商量。日本不主张领导者单独办公,主张大屋体办公,这些都是为了及时、充分、直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不仅了解生产动态,而且也能了解职工的士气和愿望,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某些工厂工人连车间主任和厂长都见不到,这不是成功领导者的形象。
⑥设计固定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
这种方法的形式很多,如采取定期会议、报表、情况报告、相互交换信息的内容等等。
克服沟通障碍不只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根本的是管理理念问题。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流行的“开门政策”、“走动管理”,是基于尊重、了解实情、组成团队等现代管理理念,沟通只是这种理念的实现途径。因此,如何克服沟通障碍,以及如何建立高效、通畅的沟通,都不应就事论事地解决,而应站在管理理念和价值观的高度,妥善地加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