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5102353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3:5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1025102353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1025102353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

第一篇:20071025102353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

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

赣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研员吴小羽

十月的山东秋高气爽,刚刚分管食品安全工作就有幸参加了省局组织的考察组,赴山东学习考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我们一行12人由陈琳处长带队先后到济南、邹城(国家级示范县)和新泰县(省级示范县)考察,与省、市、县局的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尤其是实地考察了四个乡镇的食品安全工作,深受教育和启发。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是食品生产、消费大省,200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4979.8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份额22.9%,山东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全国为43%),城镇居民为32%(全国为35.8%),富裕程度较高,因此财政对食品安全的资金投入也较多,基础设施建设好。2006年该省未发生重特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二、主要特点

1、体制机制较完备,政府负总责的作用充分体现。

山东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我省相似,监管主要集中在14个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重大案件查处。省、市、县都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协调机构,大部分县(市)的监管触角都延伸到了乡镇,成立了食 1

品安全工作站。我们考察的四个乡镇的工作站,基本做到了五有:有机构、有专人、有办公场所、有专项经费和信息员队伍,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在制度建设方面,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办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

2、每年都有工作切入点,食药监系统“抓手”的作用发挥充分。

山东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干部克服畏难情绪,切实承担起了综合监管的职能,每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都有重点和切入点。如2004年重点抓体制机制的建设,2005年重点抓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06年全面实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强与生产经营企业联系的纽带,2007年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建设上。每年的工作切入使山东的食品安全工作年年出亮点,处处有特色,充分发挥了食药监系统的“抓手”作用,有力保障了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3、四级联创食品安全示范县,纵深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山东莱阳市、邹城市、沂水县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此外,山东省每个设区市都有一个省级示范县,同时要求组织开展市级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已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创的格局。开展创建活动的特点一是启动早,今年6月就全面启动了创建活动;二是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很多县(市)、乡政府把此作为关注民生、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创品牌的重要措施,积极申报,努力争创;三是措施有力,特别强调整个创建处于受控状态,如不仅有方案、责任书、还有督导考核,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层层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

三、几点建议

山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疑值得我们借鉴,但更应结合我省我市的实际,创造性的做好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端正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当前形势的变化对我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种挑战,更是考验,我们能否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职能,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消极观望,要知难而上、乘势而上。

2、明确工作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要紧紧围绕省局“确保两个安全,实现一个有作为”的工作目标,把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作为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切入点,并作为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要继续抓好赣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同时要求每个县(市、区)都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的试点建设工作。

3、整合监管资源,构建乡镇综合监管新机制。要把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在乡镇(社区)体现“政府负总责”的工作要求,尽快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的体制机制,并能有效运转。要积极探索、大胆推进基层大安全综合监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二00七年十月十五日

第二篇:山东省食品安全条例

山东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不得生产经营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本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属地管理责任,协调有关部门的派出机构,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工作。

农业、林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卫生、商务、药品监督、公安等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并做好食品安全指导工作。

教育、建设、旅游等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行业或者领域的食品安全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六条 本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对食品安全风险和危害实施全过程预防和控制。

第七条 食品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规范和指导会员生产经营行为,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参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第八条 鼓励学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鼓励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规范。

第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检举、控告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显着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的食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省地方标准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强制性标准(以下统称食品安全标准)。

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十一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标准而又需要在本省范围内统一食品安全要求的,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内容包括:

(一)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等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三)对食品标签等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标识、说明的要求;

(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第十二条 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地方标准缺失、标准滞后,认为亟需制定或者修订标准的,应当及时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制定或者修订标准的要求;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第十三条 本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根据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本省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参照相关食品安全国际标准进行修订。

第十四条 制定、修订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及时公布,公众可以免费查阅。

第十五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食品安全标准不一致的,应当及时向省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报告。省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确定适用标准的要求,由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评估,按照有利于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原则确定适用标准。

有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标准冲突的情况通报原标准的制定单位或者批准发布部门。

第三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十六条 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取得行政许可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记录,如实记载食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供货商、进货日期、数量等信息。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和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许可证件,并保存复印件;对购进的食品应当按照规定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疫证明、销售凭证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文件,并保存复印件。

生产经营记录、食品相关许可证件和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当按照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第十八条 在本省生产、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本省对蔬菜、水果、水产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进入食品批发市场和超市销售的蔬菜、水产品,应当随附相应的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证明。进入本省销售的活禽、牲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附带承载养殖信息的标识物。

第十九条 列入重点监督管理食品名录的预包装食品应当附有商品条码、电子标签等信息储存介质,记载可追溯食品来源的相关信息。

食品经营者购进预包装食品时,应当查验信息储存介质的证明文件。不得购进、销售使用未经核准注册、假冒或者伪造信息储存介质的预包装食品。

第二十条 以散装形式销售的豆制品、熟肉制品、调味品以及糕点等经过加工、半加工的食品,在出厂时和零售前应当具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出厂时应当附有食品标签,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销售前款所列食品,应当明示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存方式和保质期。

第二十一条 销售进口食品,应当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或者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中文标签和检验检疫标志,并保证货证相符。

食品进口经营者应当向经销商提供卫生证书或者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的保健食品,还应当具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并符合保健食品标签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开办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场发展规划。开办者应当具有企业法人资格,领取营业执照。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具备必要的经营设施和条件,并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

第二十三条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审查入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

(二)建立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

(三)指导并督促经营者建立经营记录,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出货凭证等与保障食品安全有关的制度;

(四)及时制止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行为,并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临时控制措施,督促经营者处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除遵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与进入市场经营的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禽屠宰场(厂)签订食品安全协议。

第二十四条 食品批发市场、经营食品的大型超市和仓储式食品店、食品配送中心应当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条件和能力。

第二十五条 提供食品仓储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记录存储食品和存储者名称等相关信息,留存存储者身份证明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在仓储地点就地销售食品的,应当办理营业执照并取得相关行政许可。

第二十六条 餐饮服务经营者、市场内的食品加工销售点和单位食堂应当明确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人,确保提供的食品安全、卫生,符合餐饮业卫生规范要求。

餐饮服务经营者、市场内的食品加工销售点和单位食堂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当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禁止在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市场内的食品加工销售点和单位食堂存放、使用亚硝酸盐。

第二十七条 运输、销售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应当使用冷藏车辆、冷藏设施。冷藏温度应当符合食品标签明示温度以及食品安全要求。

第二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和非食品用添加物;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违反规定在食用动物及其产品中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不得在依法核定的场所外销售畜禽及其产品。

第二十九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并记录处置结果。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餐厨垃圾进行处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第三十条 食品生产企业知悉其生产的食品存在现实或者潜在的危害时,应当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示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章 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

第三十一条 省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组织建立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制定食品安全监测计划。

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监测计划实施监测,分析监测信息。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抽样检测,如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第三十二条 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科研检测机构和专家,根据监测数据、检测结果和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协调体系,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举办大型社会活动或者会议涉及餐饮的,主办者应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安全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确定安全责任人,明确安全措施、岗位职责,接受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和公安、卫生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十五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发现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食品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实施责令停止购进、销售相关食品的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可以对相关企业、区域生产的同类食品实施临时控制措施。

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的条件和原因消除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解除临时控制措施。

第三十六条 发现生产、销售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标准并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时,由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出具评估意见,作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理相关食品的参考。

第三十七条 经检测确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生产者召回已售出的食品。

第三十八条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

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统一归集、分析、整理食品安全信息并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发布下列信息:

(一)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情况;

(三)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的情况;

(四)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

(五)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负责指导食品安全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食品安全规划,协调和监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协调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第四十条 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程度确定重点监督管理的食品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对非法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行为,有权予以制止,并应当协调、督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进行查处,或者向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发现非法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行为的,应当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四十二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可以依据检测结果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采取扣押、封存等措施。

采取上述措施后,实行快速检测的部门应当及时将食品样本送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处理。

快速检测应当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和列入国家标准的测定方法。

第四十三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测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采样规则进行取样,并将检测结果告知被抽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抽取样品应当付费,并不得收取抽样检测费和其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列支。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生产者召回食品的,应当按照规定审查生产者的食品召回计划,监督召回过程。

第四十五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许可证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的查处等信用信息记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和整改指导。

第四十六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调查、询问相关当事人和证人;查阅、复制、扣押与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有关的进货凭证、出货台账、合同、账册、票证和单据等相关材料;依法查封、扣押不安全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场所。

第四十七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时,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四十八条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举报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举报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农业、林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卫生、商务、药品监督等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实施。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进入食品批发市场或者超市销售的蔬菜、水产品未按规定随附相应的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证明的,销售的活禽、牲畜未按规定附带承载养殖信息标识物的,没收违法所得和未售出的蔬菜、水产品、活禽、牲畜,并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生产、销售预包装食品未按规定附有信息储存介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购进、销售的预包装食品使用未经核准注册、假冒或者伪造信息储存介质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和未售出的预包装食品,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以散装形式销售的食品在出厂时和零售前没有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或者未附有食品标签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销售的进口食品不能提供卫生证书或者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中文标签和检验检疫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食品集中交易市场不具备必要的经营设施和条件,或者未按规定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提供食品仓储服务的经营者未如实记录存储食品和存储者名称等相关信息,或者未留存存储者身份证明和营业执照复印件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营业。

第五十七条 违反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市场内食品加工销售点或者单位食堂未按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

违反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市场内食品加工销售点或者单位食堂存放、使用亚硝酸盐的,没收相关物品,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运输、销售需低温保存的食品未按规定使用冷藏车辆、冷藏设施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违反规定在食用动物及其产品中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或者在依法核定的场所外销售畜禽及其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规定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执行临时控制措施的,由实施临时控制措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者未按要求召回食品的,由责令召回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食品,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第六十三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因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被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自被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任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

依照前款规定作出行政决定的部门,应当将决定在网站和媒体上公布。

第六十四条 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部门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滥用职权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应承担的职责,造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

第六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7月24日至26日,县长助理杨干保率领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有关同志一行23人赴山东省寿光市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期间,考察组实地参观了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山东省农产品标准化加工企业——洛城特菜、中国胡萝卜第一镇——化龙镇胡萝卜生产基地、中国韭菜第一乡——桑家街道万亩韭菜示范园、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中国特色经济村——三元朱村、寿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家街道桑家村一边倒桃树基地等地,并走访了寿光市农业局、蔬菜发展中心和市农工办。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倍受启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东省寿光市基本情况

寿光市是山东东北部的一个滨海县级市,隶属中国风筝之乡——潍坊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下辖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居委会),耕地135万亩,人口-1-

102万,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寿光市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和快速发展,连续九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08年名列第26位,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2009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6亿元,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蔬菜产业。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农户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二、寿光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寿光市主要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打造蔬菜品牌来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1、大力扶持引导。自改革开放以来,寿光市确立了“以菜兴市,以菜兴经济,以菜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后,始终坚持发展思路不动摇,历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把蔬菜产业作为“第一菜单”来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市、乡镇、村三级层层成立行政第一把手为首的蔬菜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市里专门成立市蔬菜发展中心负责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并从技术指导、销售、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蔬菜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寿光市委、市政府将蔬菜列入全市年终考核进行专项评比,每年从市财政拿出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奖励发展蔬菜的有功之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浓厚氛围。

2、创新蔬菜栽培模式。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

展开。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2009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40万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目前,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经试验淘汰1500个,有500个新品种在农民的大棚里落地生金。

3、推进规模化生产。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寿光市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他们采取反租倒包、招标承包、使用权拍卖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能人、涉农部门等创办农业园区,鼓励农民以技术、资金等入股,激活各生产要素、集聚各类资本,大力发展种养加、贸工农、科研开发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集约经营,逐步从“公司+农户”的松散型走向“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农场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新路。目前在全市已形成了500多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农场,发展农业

龙头企业达到410家。

4、注重产品质量。1995年以后,全国各地蔬菜生产迅猛发展,消费者在基本满足量的需求后,对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市场消费开展倾向绿色无公害食品。为此,寿光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逐步引导群众向发展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方式转变,开始了以发展绿色食品蔬菜为主要内容的蔬菜产业二次革命。编制《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蔬菜质量水平为重点,重点抓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监控,市政府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市级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镇街道共建设了14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定期对进入超市的蔬菜进行抽检,每月检测样品100多个,对超标严重的蔬菜,坚决销毁。推广标准化管理措施,加强质量监控,开展蔬菜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促进了寿光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大片的土地按同一标准进行结构调整,打响了寿光菜的“绿色牌”、“生态牌”,打造了寿光“品牌蔬菜”。目前,该市对14万户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制了身份证,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并有325种蔬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打造了“乐义”蔬

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

5、强化蔬菜流通。有长盛不衰的大市场,才会有坚挺不败的菜园子,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至关重要。为此,寿光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扩建,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农产品电子拍卖中心,面积扩大到680亩,年交易量40亿公斤,交易额56亿元,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扩大经营范围,构筑复合型的大流通格局,先后开通了绿色通道、蓝色通道和网上通道路,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建成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2008年交易额216亿元。为更好地适应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2008年该市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3026亩的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一期已建成运营,全部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该市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每年参观人数达到150万人次,架起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成为寿光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使寿光蔬菜享誉国内外。目前,寿光市已发展专业市场40多处,集

贸市场196个,创建了全省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洽尔滨、港江3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

6、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科技创新和服务始终是寿光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源泉。该市多年来始终 坚持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提高蔬菜产业综合效益的根本措施,坚持引进与开发,示范推广相结合。该市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等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了合作,开展了蔬菜育种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扩大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全市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为把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到基层,全市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组建了50多家蔬菜协会,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0多名。以市农广校、农技中心、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

第四篇: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寿光市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7月24日至26日,县长助理杨干保率领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和各乡镇有关同志一行23人赴山东省寿光市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考察期间,考察组实地参观了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山东省农产品标准化加工企业——洛城特菜、中国胡萝卜第一镇——化龙镇胡萝卜生产基地、中国韭菜第一乡——桑家街道万亩韭菜示范园、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中国特色经济村——三元朱村、寿光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家街道桑家村一边倒桃树基地等地,并走访了寿光市农业局、蔬菜发展中心和市农工办。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倍受启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山东省寿光市基本情况

寿光市是山东东北部的一个滨海县级市,隶属中国风筝之乡——潍坊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下辖9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居委会),耕地135万亩,人口102万,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寿光市通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和快速发-1-

展,连续九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08年名列第26位,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2009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6亿元,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2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蔬菜产业。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587个,农户基本实现了区城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二、寿光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寿光市主要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打造蔬菜品牌来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1、大力扶持引导。自改革开放以来,寿光市确立了“以菜兴市,以菜兴经济,以菜富农民”的工作思路后,始终坚持发展思路不动摇,历届市委、市政府班子把蔬菜产业作为“第一菜单”来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市、乡镇、村三级层层成立行政第一把手为首的蔬菜产销工作领导班子,市里专门成立市蔬菜发展中心负责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并从技术指导、销售、贷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蔬菜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寿光市委、市政府将蔬菜列入全市年终考核进行专项评比,每年从市财政拿出3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奖励发展蔬菜的有功之臣,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在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浓厚氛围。

2、创新蔬菜栽培模式。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2009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40万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目前,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经试验淘汰1500个,有500个新品种在农民的大棚里落地生金。

3、推进规模化生产。在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寿光市积极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他们采取反租倒包、招标承包、使用权拍卖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能人、涉农部门等创办农业园区,鼓励农民以技术、资金等入股,激活各生产要素、集聚各类资本,大力发展种养加、贸工农、科研开发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集约经营,逐步从“公司+农户”的松散型走向“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农场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新路。目前在全市已形成了500多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农场,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10家。

4、注重产品质量。1995年以后,全国各地蔬菜生产迅猛发展,消费者在基本满足量的需求后,对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市场消费开展倾向绿色无公害食品。为此,寿光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逐步引导群众向发展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方式转变,开始了以发展绿色食品蔬菜为主要内容的蔬菜产业二次革命。编制《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蔬菜质量水平为重点,重点抓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监控,市政府投资1200万元建立了市级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镇街道共建设了14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定期对进入超市的蔬菜进行抽检,每月检测样品100多个,对超标严重的蔬菜,坚决销毁。推广标准化管理措施,加强质量监控,开展蔬菜基地认定、产品认证

和商标注册,促进了寿光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大片的土地按同一标准进行结构调整,打响了寿光菜的“绿色牌”、“生态牌”,打造了寿光“品牌蔬菜”。目前,该市对14万户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制了身份证,做到有据可查,能够追溯,并有325种蔬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打造了“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

5、强化蔬菜流通。有长盛不衰的大市场,才会有坚挺不败的菜园子,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至关重要。为此,寿光先后投资3亿多元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扩建,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农产品电子拍卖中心,面积扩大到680亩,年交易量40亿公斤,交易额56亿元,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扩大经营范围,构筑复合型的大流通格局,先后开通了绿色通道、蓝色通道和网上通道路,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建成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2008年交易额216亿元。为更好地适应农产品流通业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2008年该市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3026亩的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一期已建成运营,全部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到600亿元。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该市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每年参观人数达到150万人次,架起了农产品与市

场对接的桥梁,成为寿光农业对外开放的窗口,使寿光蔬菜享誉国内外。目前,寿光市已发展专业市场40多处,集贸市场196个,创建了全省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洽尔滨、港江3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网上通道蔬菜销售范围辐射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10多个国家和地区。

6、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科技创新和服务始终是寿光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源泉。该市多年来始终 坚持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提高蔬菜产业综合效益的根本措施,坚持引进与开发,示范推广相结合。该市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等46家省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了合作,开展了蔬菜育种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扩大了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生物组培等30多种种植新模式,全市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为把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到基层,全市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组建了50多家蔬菜协会,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100多名。以市农广校、农技中心、镇农技服务中心、村科技综合服务大院作为培训基地,定期对全市广大农村群众进行科技知识轮训,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巡回讲课。到目前全市有10多万农民获得

第五篇:赴山东省桓台县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桓台县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先进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查找不足。5月23日-24日,市政府副市长王春晓带领市爱卫办、创建办有关人员及各乡镇、办事处、环翠峪管委主管爱卫工作的副职二十余人前往山东省桓台县学习考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学习考察期间,考察团听取了当地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桓台县城区、马桥镇、唐山镇郑家村、邢家镇黄家村以及桓台县生活垃圾转运站。通过学习考察,使考察团成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切实增强了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紧迫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桓台县基本情况

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鲁中名城淄博的市辖县,全国百强县(市),山东省县域经济30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人口49万,是山东省七大名胜风景区之一,素有“北国江南”之称。2009年,全县GDP 303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各项税收收入25.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1亿元,居淄博市首位。近年来,桓台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和谐、人文宜居城乡。按照示范带动、政策激励、分类指导的思路,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总投资13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新框架。投资5600万元对县文体中心、文体公园配套完善。投资8500万元对居民小区和城区雨污管网提升改造。投资6000万元进行城市绿化提升,新增公共绿地5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11万,城区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其龙头乡镇马桥镇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2009年10月17日和2009年6月27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到桓台县视察指导工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桓台县被定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分包的联系点。

二、桓台县的经验做法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伊始,桓台县通过发放问卷、深入调查等形式,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整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把为人民群众营造整洁优美、舒适现代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全县的民心工程、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来抓。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突出规划编制、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三个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处理工程。截至2009年6月份,该工程已经覆盖全县11个镇、335个行政村,整建制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针对农村居住分散,垃圾不易管理的特点,桓台县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开展迁村并点工作。在马桥镇北一社区内,生活垃圾做到了集中收集、集中运输,游园、健身器材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生活环境整洁、优美、舒适,群众交口称赞。

(一)出台政策,健全机制

桓台县政府首先出台了《桓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确立了环境立县的战略,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作模式,实施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提高了城乡环境卫生质量。目前,全县城乡已经实现了环卫基础设施全覆盖,保洁人员全覆盖。而后,县政府又出台了《桓台县镇村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按照考核办法全县每年在春冬两季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日常管理工作每季度考核一次,县财政每年拿出600万元作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经费,按照考核结果,考核一次拨款一次。

(二)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监督权限上收”的原则,理顺“两级政府(县、镇),三级管理(县、镇、村)”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为加强全县市容环境管理工作,设立了桓台县市容环卫管理局,负责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市容和环卫法律、法规、规章的落实和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指导、监督、协调镇(街道办)的环境卫生工作,负责依法对城区内的环境卫生设置实施清洁保障,负责卫生保洁区的调整和划分。

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市容环卫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做好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生活垃圾按时定点投放、收集、清运进行监管。

村(社区居委会)成立了由班子成员兼职负责的市容环卫管理站,协助镇(街道办)做好行政责任区内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集的组织、开展和落实。

通过县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桓台县实现了村村全面保洁,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效果明显。

(三)加大投入,抓好落实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资金投入办法和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各种考核奖励办法,保证了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城区保洁及垃圾清运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外进行招标,县财政出资由专门的保洁公司和垃圾清运公司进行城区日常保洁和垃

圾清运。有条件的乡镇也通过招标方式引进了专业环卫保洁队伍,负责镇区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公司的加入,使环卫工作真正实现了“干管分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避免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全县各镇村全部取缔了简易垃圾填埋场,由县财政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一座,日处理能力可达220吨。各镇的生活垃圾全部运至压缩转运站压缩后转运至淄博市生活垃圾焚烧电厂进行处理。各镇按照1辆/万人标准配备密封式运输车辆,按照1辆/2万人配备叉车,购置车辆经费由县财政补贴60%,车辆购置一项县财政已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各行政村按照150人/处垃圾箱的标准配备垃圾方箱,县财政按照每个750元的标准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补贴。另外对全县各乡镇的生活垃圾清运进行补贴,乡镇至县生活垃圾中转站10公里(含)以内的每吨补贴15元;10-15公里(含)每吨补贴17.5元;15公里以外的每吨补贴20元。镇驻地及各行政村卫生保洁人员按照每千人不少于三人的标准进行配备,全县共配备1600余名保洁员,保洁人员每月工资保证在500-600元,县财政每名保洁人员每月补贴225元,其余由各乡镇政府承担。对生活垃圾清运补贴和保洁人员补贴按照百分制考核实际得分进行打折发放。

从2007年至今,县财政每年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体系。由于

经费有保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桓台县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垃圾治理新路子。

三、桓台之行给予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桓台县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中的做法特色突出、亮点明显,使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学习、充分借鉴。

一、思想意识是关键

加快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必须瞄准高标准,创立新思维。桓台的成功经验,说明客观条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人、在思想、在行动。只有在解放思想意识上先人一步,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解放思想意识上率先胜出,才能走在前列。我们要对照桓台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查找思想意识解放不到位、观念更新不够快、日常行为受束缚的症结所在,从而开拓视野、创新思路,确立追赶目标,拿出过硬措施,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大发展。

二、健全机制是保证

桓台县从县到镇到村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考核机制,整体提高了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结合我市,我们也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管理办法和周六市领导卫生检查制度,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了很

大的提高。但是,还需加大对考核检查机制的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对平时管理到位、工作扎实、考核优秀的乡镇进行奖励,体现出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促使各乡镇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三、资金投入是基础

桓台县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实现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全覆盖、保洁人员全覆盖,资金投入到位是关键因素,对比桓台县我市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投入还有所欠缺,我市目前农村垃圾运输车辆、环卫基础设施、保洁人员数量还满足不了需要,应采取向上争一点、财政奖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出一点、农民筹一点以及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垃圾运输费用进行补贴。桓台县境内没有垃圾焚烧电厂,需要压缩转运处理,我市的垃圾发电厂就在市区,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尽早的在农村消灭简易垃圾填埋场,抓好全市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争取用2-3年的时间,实现全市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全覆盖、保洁人员全覆盖、垃圾处理全覆盖。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要对照先进经验主动查找主客观差距,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委、市政府既定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细化工作措施,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现大发展。

下载20071025102353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1025102353山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考察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按照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带队,13个市(地)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委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

    赴山东省xx二中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xx二中考察报告 ——学习借鉴新课改经验戚建东 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何贯彻落实,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都要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来实现。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要改革,为了......

    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按照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带队,13个市(地)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委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

    赴山东省昌乐二中考察报告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山东省昌乐二中考察报告 季克高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品位,落实“建设美丽和谐校园、打造幸福优秀团队、培养阳光全面学生”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

    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考察报告

    赴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考察报告 的学习考察体会汇报如下: 一、简要说明2010年3月27日到4月2日,我校一行6人赴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考察。收获不小,启发很大。现将我们 昌乐二中是......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欧盟食品政策;欧盟食品安全局情况;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的官方管理和检验;欧盟转基因食品(GMO)问题。通过考察对欧盟食......

    赴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考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推进我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今年我省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工作部署,建设厅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