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时间:2019-05-14 03:3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第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法律制度、企业内部机制等尚不完善,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们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就要看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不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足不足。因此,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对提高我们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我们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投标风险及控制措施。投标是我们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不中标,施工单位损失购买标书的费用,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以各分公司首先要加强结经营班子的建立并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经营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建筑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主要对业主的信誉、工程的可靠性、施工技术的复杂性、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事前评估。才能在投标前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所以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进行投标,不能盲目地追求经营任务而投标。要做到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就必须要有一个精干务实的经营团队。所以我们的各分公司建立经营班子是必要的也是最首要的。

其次就是要有严格的投标文件制作与检查程序。投标成功的关键不管你标前分析得如何的好,最终要看你的标书质量来决定。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投标文件的制作就是一个仔细的问题。每一次投标就象一次手术一样,要求参加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相当的专业技术知识。如何才能降低风险呢?首先要有投标文件编制和检查的操作手册,并且对每次投标的重点、难点等要进行“会诊”并制定详细的措施。然后专人对已制作好的投标文件严格按检查手册进行复查,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是对投标报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一是政府投资的项目,要对其控制价进行评估,不要迷信控制价,必须要自己对业主所给的清单自己组价并与控制价进行比较后再进行报价。我们公司承建的邻水黎家大桥、犍为县的景观桥就是一个先例。就是我们对控制价过于迷信和对桥梁工程的施工经验不足而造成重大损失。二是对开发商的项目,首先要了解开发商的实力、信誉和利润空间的大小是最为关键。然后对施工技术难度、工程款的支付办法等进行评估,最后做出科学的决策。

2、合同风险及控制。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和投标过程中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材料价格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和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市场上,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所以要加强对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比如南充分公司中标一公路项目,没有做好标前分析,从总价看似合理,我们在对其合同评审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影响整个工程的主要工程量的单价过低、对工程量变化大的量报价过高,经过我们对现场的实际考察后,综合评估,本项目会严重亏损。但最后由于业主的原因,我们主动放弃中标,才避免了重大损失。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合同的评审,他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报价过低、不平等条款等对我们引起的风险。给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综上所述: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和思考营风险是必要的,我们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我们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第二篇: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

摘要:针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着眼于研究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构成及特点,分析了其具体来源,通过理性分析决策,提出了严格投标、合同管理,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采购等手段,以加强经营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给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在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法律制度、企业内部机制等尚不完善,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施工企业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那就要看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不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足不足。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对提高施工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促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合同风险我国建筑市场不规范和投标过程中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材料价格等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和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市场上,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投标风险投标是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不中标,施工单位损失购买标书的费用,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

诉讼风险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拖欠之风蔓延,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近两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曝光的施工企业也屡见不鲜。这类诉讼危及施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法律风险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管理风险许多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使企业加大工程成本,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

物资供应风险物资涨价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建筑材料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思考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施工企业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合理减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

科学分析,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

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

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

要对建筑项目出资人有一个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建筑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决策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建筑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而严格的承接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强化资金管理,化解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首先,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资金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开户,统一管理,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制度,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提高履约能力。其次,施工企业应根据不同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收取条件,在与工程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力争列入支付分 包工程款和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明了工程的 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资金状况,以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度为前提或按相同比例付款,并不因此追究施工企业的违约责任;或力争让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供应商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以回避分包商和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

加强防范,把好法律风险关首先应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加大普法力度。其次建立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参与机制。施工企业应把法律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询论证的力度。第三应加强诉讼管理。施工企业应将案件处理与改进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把侧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控制上来,重视案后的分析与总结,避免错误重复发生。

追求过程精品,强化项目管理在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

把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部首先要把质量、安全、工期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坚持动态管理、节点考核,以一次成优确保全面创优,从而有效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再者,要选准适合企业实际的核心技术作为培育对象,使之发挥持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要把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强化检查控制,消灭亏损项目,避免。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要想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要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依法签订供货合同。实行阳光采购,进行内部公开招标,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发包商指定的供货商要依法收取合理的工程配合费,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向分包方付款的现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一定要在合同中约定按市场价取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白热化的风险市场中,实现安全、健康和稳步的发展。

第三篇:(毕业论文)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

从会计学上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而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向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创建,开展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购置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更要追加投资。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

2、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1)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2)融资富有弹性,举借债务取得资金的限制性相对宽松,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一定的弹性;

(3)融资成本较低;

(4)融资风险高,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金,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特点阐述过于简单,应对每一特点最好通过例子做进一步说明)

3、企业负债经营的表现形式

根据借债动机的不同,企业的负债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如下三种:

(1)积极负债。积极负债是指企业为了搞活经济,拓展市场,增加产品产业链,而采取的筹资行为。例如企业为了向市场投放新产品,就需要加大投入研发经费作为支撑。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企业将产品的研发视为可发展的生命,实现企业战略的前提。

(2)消极负债。消极负债是指一种企业信用缺失的举债行为,由于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者由于较高的负债率,给企业信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企业信誉受损、经营合作伙伴远离,企业进入一种消极的经营状态中的一种举债行为。

(3)被动负债。被动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投资,无法收回成本,到期无力还本付息的举债行为。即由于投资的失败,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承受短期负债,以借新债还旧债,陷入被动的负债恶性循环之中。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意义与作用

1、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迅速筹集所需资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单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很难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利用负债经营,就可以补足自身资金的缺陷,争取先发制人,抢占市场先机,以获取较大收益。

2、企业负债经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债权收益率固定,除非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风险要比股权投资小,相应地要求报酬率也低,而且债务筹资费用也较股权筹资为低。因此,债务资金成本较股权资金成本为低。另外,负债经营可以从“减税效应”中获益。由于债务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能使企业获得减少交纳所得税的好处。在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当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3、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由于对债权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新的利润。因此,一定程度负债经营对提高企业收益率有着重要作用。

4、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债务偿还仍然以其账面价值为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真实价值低于其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5、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筹集资金时,如果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势必带来股权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集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企业控制权,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6、负债经营同时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企业负债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引入债权人的监督来减少股东与经理人员的代理成本。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关注,这无形中就起到了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从而减少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负债不仅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是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而引起的。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另一种观点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两者相比较,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第一种观点只是强调了对债务资本的利用,而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了对利用债务资本所引起的结果,下面的分析就是建立在第二种观点基础之上的。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债务利率,负债经营就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收益,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负担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作用通常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的,所谓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写成: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样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大,其财务的风险就越大,就有可能导致财务利益的损失。

2、成因分析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投资者收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

(1)资金流动性差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付本息,还要看预期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

因为债务资本不仅要支付固定的利息,而且还要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无财务弹性可言,对企业是一项固定的财务负担,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3)企业造血功效不健全

近年国家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造血机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税前还贷,税后留利补充流动资金,调剂折旧方法等措施。但这几年来企业的运行机制一直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重要考核指标是以利润为中心,造成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动,涌现了该应用的政策不到位,该补充的资本金未补充,造成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4)负债经营规模的过度

负债经营规模必须适度,过度扩张会引起财务杠杆的失衡。过度的高额负债,不仅需要支付巨额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

1、适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试举一例来说明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在负债比率分别为0,50%,80%时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如下(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

⑥=④-⑤

100 70 所得税

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

⑨=⑧÷③

9.75% 13% 22.75%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负债比率

0% 50%

80% 息税前利润

90 90 利息费用

0 50 80 税前利润

40 10 所得税

31.5 14 3.5 税后净利

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税息前利润为9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而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借入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同,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负债投资,一类用于企业长期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一类用于日常经营性投资,首先在决策长期投资时我们要用投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相关决策方法认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净现值是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超过投资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现值指数是投资方案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则说明不可行;内含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否则,方案应舍弃;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未来报酬大于原投资额,故方案可以接受,如果其指数小于1,说明方案不可取。综上所述,“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一样,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后者以绝对数表示,不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而前者以相对数表示,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因而在决策分析中,把这两种方法最好结合起来应用。除此以外还应对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作定性分析。经济的增长、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如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那么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大一些,如果未来经济是通货膨胀经济就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能上扬,如未来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或平稳期,投入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生产量,产品的价格可能呈下跌趋势,所以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修正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风险。短期负债决策主要是对日常经营业务的决策,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联购分销等业务的活动,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价格走向等。

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同时为化解风险,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机制。

3、按需举债,量力而行。

权益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入资金是要偿还的,由于负债取得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先后分离,极易造成企业乐于举债,不思偿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均与人们抱有此种思想认识有关。因此,企业举债,进行负债经营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零负债”,以减少损失,避免破产。在经济繁荣、复苏阶段,市场供求趋旺,企业可适当增加负债,抓住有利投资机会迅速发展。此外,在政府鼓励投资时,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充分利用债务资金进行投资和经营。

(2)行业因素

如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经营利润稳中有升,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如处于所得税率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债务利息是税前利润扣除,增加负债可减少所得税,可适当提高负债额,但对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期较长的企业,不应过多使用债务融资。

(3)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收入多变性以及企业的赢利性。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有广阔发展前景,可适当扩大企业负债规模,企业规模扩大可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地减少负债能力,而企业赢利能力是其负债能力的标志与保证,赢利能力较低,则负债规模将受到限制。

(4)偿债能力

在确定企业负债规模时应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以期确定一个合理的负债规模,避免举债过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分析、长期偿付能力分析、偿付能力与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应该根据这些指标分析,确定自己的偿债能力后相应举债。

4、采取多种途径,增加企业筹资能力。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不能与别国,甚至是别的行业和企业无条件地类比,而只能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断定。企业应首先断定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断定应改良负债经营,随之要断定举债额度,合理控制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起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法和资金类别。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方法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应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法:

(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2)向资金市场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应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

(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资金成本高,但是,资金起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必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

(4)稳妥的应用商业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机动,在交易运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应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用好,才干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措施,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

(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从国外引进资金。但必定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把持较严,但社会折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别,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有病乱投医,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应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应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5、选择稳健的筹资模型,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企业在确定适度负债的规模时,应正确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责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②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2)降低破产成本。破产成本又称财务拮据成本,是指企业出现支付危机的成本,它只会发生在有负债的企业中。负债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越高,就越难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发生财务拮据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公司破产,可能被迫以低价拍卖资产,还有法律上的支出。企业出现财务拮据,即使没有导致破产,也会对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出售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最终提高企业股本的要求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负债较低时,破产概率和破产成本增长极为缓慢,当负债达到一定限度之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加速上升,因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拮据成本,也就是说,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不能无限制扩大负债的重要屏障。

(3)协调非负债节税。现代西方学者认为折旧抵税和投资减税与负债融资的抵免税有替代作用,这类因素称之为非负债节税。它们的存在会减少公司负债的节税作用,影响公司负债经营的决策。与投资相关的非负债避税所产生抵免公司税替代效应的结论是在假定投资变量外生化条件下得出的,但将投资变量内生化之后,非负债节税会刺激投资总量的增加,也会使公司现金流入量增加。这种效应为一种补偿性的收入效应,因此,非负债节税对公司最优负债水平的实际影响决定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合并效果。非负债节税高的公司不一定要降低负债水平,要看收入效应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若收入效应效果强,仍能保持一定的负债水平。

(4)注意代理成本。

①负债的代理成本。债权人由于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并无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所以,当贷款或债权投入企业后,企业经营者或股东就有可能改变契约规定的贷款用途进行高风险投资,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承担了契约之外的附加风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补偿。因此,债权人需要利用各种保护性合同条款和监督贷款正确使用的措施来保护其利益免受公司股东的侵占。但是,增加条款和监督实施会发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这些成本随公司负债规模上升而增加,债权人一般以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将代理成本转移给公司,所以公司在选择负债比例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考虑这些负债代理成本。

②股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是指与公司外部股权相关联的代理成本。对于内部股权并存的公司,内部股权在公司经营决策,公司资产的使用与分配,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占有一些便利。若内部股东利用这些便利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导致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挤占了外部股东利益,出现内、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公司外部股东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监督公司按照使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极大化目标行事。这方面支出的费用也是一种代理成本。它随外部股权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总代理成本是这两类代理成本的迭加,因为这两种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正好相反,所以在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拮据成本的情况下,对应于最小的总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此时的负债规模较为适度。

(5)其它因素。除以上几种主要因素,公司规模、公司经营收入的易变性、公司的盈利性以及公司产品和生产的独特性都对公司负债规模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公司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破产概率较低。因此,大公司具备更高的负债能力,而小公司则倾向于使用银行的短期借款;其次,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减少负债能 力;再次,当一家公司处于破产状态时,生产独特专用品的公司在破产清算时会发生较高成本,一个遭清算的企业其有特殊技能的工人及专用资产,公司的供给商和客户将难以迅速找到新的服务,所以独特性与负债规模相关;最后,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是其负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享有高的信誉,因此容易从债权人处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而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则信誉较低,负债规模就要受到限制。

(最后加上总结,这样论文结构较为完整)

第四篇:建筑施工经营风险研讨会领导讲话

强化风险意识,防范经营风险

各位领导、各位兄弟企业的来宾:

正值春光明媚、春风拂面、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南通苏中建设有限公司新落成的办公大楼迎来了第一批尊贵的客人。今天,县建筑业协会在我公司召开“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研讨会”,县政府和县建管局领导以及来自全县施工企业。的各位老总和同仁莅临我公司,使我们倍感荣

幸、深受鼓舞。首先,我谨代表南通苏中建设有限公司的全体员工向长年来关心支持我公司发展的县领导、局领导,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兄弟企业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防范经营风险,对此,我们可以说是深有感触。建筑业协会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建筑市场风险陡增的关键时刻召开这次会议,我们认为非常及时、十分必要。下面,我结合我们南通苏中公司的实际,对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加以控制和防范,谈谈我们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的几大风险因素

去年9月之后,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终于爆发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恐慌程度之深极其罕见,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以及与我们施工企业息息相关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随之显现。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和建筑业市场长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我们施工企业面临异常严峻、异常复杂的局面,风险显著加大。统观当前建筑市场的情形,个人认为施工企业主要面临以下几大风险:

1、巨额拖欠工程款带来的财务风险。近年来,长期以来严重困扰施工企业的拖欠工程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二是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拖欠有理”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巨额的工程拖欠款造成施工企业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帐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少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拖欠问题更加严重。新老矛盾交织的结果,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剧。去年,我公司就有1.5亿元的应收资金未能收回,仅分公司就有多达28幢封顶的高层建筑按合同应付进度工程款,但开发商由于资金问题不仅无法支付,反而向我们求援,要求予以资金支持。就像中国不得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一样,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只好融资帮助其度过难关,使企业超负荷运转,财务风险陡然增加。

2、低价中标带来的利润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价中标模式的出现,施工企业利润空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几年的工程招投标中,一类工程三类取费已是司空见惯,施工企业间的相互压价的情形也愈演愈烈。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开发商为了转嫁风险,更是在施工企业身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压低价格,压榨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这几年,我公司承接的项目中,80%是低价中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施工企业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彻底消化压价让利因素,潜在的利润风险极大。

3、不平等合同带来的履约风险。许多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了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垫资,已成为业主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到工程,不得不垫资施工,少的垫到正负零,多的要垫到主体封顶,这就为以后拖欠工程款埋下了祸根。有的工程由于签了“闭口”合同,材料一次性包死,结果建材涨价,只好亏损收场。还有,在许多情况下,施工企业明知合同中存在更加苛刻的条件,或有漏洞或“陷阱”,但也难以回避。这些“不平等条约”和“霸王条款”给企业造成的履约风险不可低估。

4、政策和管理因素带来的成本风险。去年,国家颁布了《劳动合同法》,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已经不堪重负的施工企业加大了成本负担,仅此一项,去年我公司成本支出人均增加4000元/人。还有,由于一些包工头恶意欠薪以及一些农民工利用国家保护农民工的政策恶意讨薪等,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意外的成本风险。另外,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质量安全事故有时在所难免,一旦发生,施工企业是将受到行业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有些企业管理疏忽,发生事故,罚款、赔偿金、质量保证金的没收等又成了一笔不小的质量安全成本,严重的甚至面临被暂扣安全许可证、暂停招投标、降低施工资质等处罚,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信誉危机,增加了施工企业的隐性成本风险。

此外,施工企业还存在粗放型管理带来的效益风险以及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一部分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使得企业效益低下。由于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这类诉讼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树立风

险和避险意识,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想生存发展,要想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正视上述种种经营风险,增强风险意识,认真分析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把经营风险管理提高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主动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防范、化解、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金融危

机以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经营决策程序,化解决策和经营风险。我们建立了民主科学的经营决策机制,重大投资事项均经董事会集体研究决定。其次,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和签订施工合同是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入口”和“源头”,在选择项目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在合同签订前,公司法律顾问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并视情设定相应的索赔条款,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组织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2、调整市场布局,寻找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化解市场风险。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我公司在北京等大城市的项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我们主动向周边城市转移,同时寻找风险相对较小的政府及公建项目。分公司积极向苏州、无锡以及安徽的马鞍山和芜湖市场开发,与兄弟企业合作,承接了无锡中邦等项目,去年40多万平米的项目已有80%在以外的地区。北京也已经向河北的涿州、张家口、唐山方向开发,承接了张家口的最高层建筑广立家园三期等多个项目,还承接了辽宁鞍山的12万平米的香港新世界花园。内蒙古分公司也取得不小的突破,承接了单体面积达14万平米的鄂尔多斯食品集散中心工程。

同时,我们积极扩大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特别是苏丹市场是我公司的传统和优质市场。近年来,我们紧随中石油非洲探油的步伐,深耕苏丹炼油厂和南部油田项目,仅苏丹施工人员已接近400人,年施工产值一亿多元。随着中石油在非洲石油项目的铺开,我们已经做好了向尼日利亚以及中东地区油田项目扩展的准备。

3、调整专业结构,寻找基础设施及利润空间大的项目,化解利润风险。经过最近10多年的努力,我公司土建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土建安装比翼齐飞的局面。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出台,我们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努力发挥我公司安装等传统专业的优势,积极向市政等领域以及利润空间较大的专业施工进军。今年,我们成功晋升了安装一级资质,重新整合压力管道安装施工力量,积极参与天然气和热力管线的项目竞标。目前,我公司参与的北方某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工程三个标段的投标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5、发挥财务的监控和预警作用,强化资金管理,化解财务风险。我们主要采取:其一,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规范结算纪律,集中开户,统一管理。其二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控制负债经营风险。其三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正确编制现金预算,保证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匹配。其四定期分析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收款政策,控制应收帐款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6、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化解效益风险和成本风险。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因此,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环节,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包括质量、安全、材料等管理),切实提高施工质量,严防安全事故,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同时,做好现场签证,项目完工及时送出结算,把握催要工程款的主动权。

7、规范分包行为,加强分包管理,化解诉讼风险。一是按照有关法律和规章要求,选择合格的分包方,规范分包行为;二是依法签订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合同,有条件的均进行公证和备案;三是对分包人实行履约担保,预防分包人违约带来的风险;四是健全分包管理制度,对分包工程和劳务分包队伍的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金实施管理,减少连带风险,对使用劳务分包较多的项目,我们采取了农民工工资发放表备案制度等,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诉讼风险。

以上是对当前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做法,仅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兄弟企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二〇〇九年四月

第五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控制

商业银行结课论文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控制

摘要: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过程已经完成, 经营行为市场化成分加重, 行政化色彩退却, 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 国际金融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和中国在加入WTO后, 面临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为此如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管理

一、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经营管理与决策风险、政策及法律风险、社会经济环境欠佳以及银行经营管理人员道德、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等诸多个方面,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多种形式。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风险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信用风险即银行的客户未能按提前签订的条件履行义务的可能性。由于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为主的企业,自商业银行产生以来,信用风险就是最为关注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要管理的风险也逐步增多。

(二)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率

不良贷款是由逾期、呆滞、呆账贷款三部分组成的。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全部贷款的很大一部份比率。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由于政策性任务而肩负的沉重包袱,国有企业的亏损通过信贷关系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难以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银行贷款对存款的比例即存贷比率,该比例越大,风险越大,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也就越低。贷款越多,产生信用风险的几率也就越大。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约束和激励机制,我国银行经营理念发生扭曲,不惜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流动和效益为代价,片面追求贷款规模,普遍存在着“超贷”的现象。

(三)支付结算中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为了抓客户、稳存款,无视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客户提取大额现金大开方便之门,形成了现金支付结算的高风险。存款是贷款的基础,而贷款又是现今我国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上不去,贷款就没有了根本的保障。银行为了扩大规模,就采取了虚增存款的方法,最后导致真实的存款没有增加,存贷比率失调,虚假存款引起真实贷款倒逼银行,造成银行风险不断累积。我国商业银行已进入到一个“微利时代”。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企业欠息的情况比较普遍,应收未收利息金额相当大,国有商业银行有盈利,但实际上是虚盈实亏。

二、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

风险首先是一种机遇。银行面对的风险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政策性风险)和行为风险等。

对银行来说,风险不仅仅是损失,银行如能事先降低并且合理规避风险,就能利用风险这一机遇,保全自身的资本,甚至赚取丰厚的回报。所以风险对银行是灾难还是机会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自身对未来变化的了解和掌控能力。对国内银行来说在过去的经营中,有太多因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例子。风险往往变为损失的主要原因,银行缺乏全面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和企业风险文化,表现在计划体制下的完全漠视到强化风险管理和责任下的对风险采取过度规避。

(二)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风险背后是利润的来源,清晰地分析风险就是明确地了解利润产生的本质。银行不要将风险看作阻碍银行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将风险经营、管理的思想贯穿到银行本身的每一个环节,不是一味地去堵截风险,而是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引导、合理的运作,使其在现实中得到可控,并带来相应利润。在现今商业银行中,风险的管理、控制,以及经营方向等是由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来具体执行和操作,但对于风险决不应限于这两方面的人员,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都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真正将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银行要培育自身的风险文化,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风险管理意识。

(三)健全、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防范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 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 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 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 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 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 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 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 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 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

2.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 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 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 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利用内外部利率, 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 建立以安全为前提、效益为中心的内外部利率体系。

(四)创新中间业务降低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要在金融产品设计中加大风险中介的因素,让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有一个相对的竞争优势。及时地推出特别是面向公司客户的避险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和资金价格风险。要创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我国居民的富裕金融资产会越来越多,其合理、有效投资并优化组合投资的委托需求和咨询需求会增强,应及时向这类客户提供用于规避风险的代理理财服务、咨询服务、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联手开发投资组合产品,从而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

结束语: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化解,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存在着

方方面面的原因。只有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体制风险,相应的其他各种配套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奏效。当然,要彻底地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还必须有其他的配套工作的配合,才是最终化解商业经营风险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何明媛.浅谈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规避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3)

[2] 车承武.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7)

[3] 郝龙芹.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管理控制的看法[J].科技信息, 2009,(20)

下载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1—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控制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能否达到国家规范和业主的要求,关系......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摘要:介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控制方法。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本站推荐)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重......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介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内容及控制方法。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控制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技术、施......

    论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五篇范文)

    论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对保险企业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保险企业经营风险才能得到有效化解,并实现保险业又快又......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一、经营风险识别:识别影响经营有效性和效率的潜在风险1、 经营风险识别程序、制度、责任、资源支持2、 明确经营目标:目标与战略一致性、目标之间逻辑关系、......

    浅谈建筑企业成本控制

    浅谈建筑企业成本控制作者:黄永红 摘要:自我国正式加入WTO并逐渐与国际接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的改革力度也明显加大,国内建筑经济领域正面临着日益激烈......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日益走向成熟,加强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节支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将成为大多数施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