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安全方案Doc1
东胥小学食品卫生安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宣传《食品卫生法》,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餐饮健康,确保学校师生食品卫生和生命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7年〈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围绕“关注餐饮卫生,预防食物中毒”的活动主题,在全校组织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活动通知如下:
二、活动主题:
吃放心食品建学习保障
三、活动内容:
1、举行食品卫生讲座:各班要利用集体晨会、健康教育课
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对小学生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基础知识讲座。
2、组织卫生检查:安全小组要利用宣传活动时间,再次对
小卖部等组织一次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
3、开展宣传教育:
(1)设计制作食品安全卫生宣传标语(见附件1)。
(2)进行一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见附件2)
(3)上好一节食品卫生安全教学课。
(4)征集宣传食品安全卫生童谣。(见附件3)
四、活动要求:
1、认真制定食品卫生宣传周活动计划,将宣传重点放在小
卖部的食品卫生管理和师生关注的食品卫生热点问题上,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的重要意义。
2、活动期间组织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现场宣传和检查活动,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加有关宣传活动,努力营造领导重视、师生支持、社会监督的互动氛围。
3、充分利用苗苗电视台、黑板报等宣传媒介,广泛开展食
品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食品卫生意识,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消费信心。
4、围绕宣传主题,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确保宣传活动顺利
开展。要突出主题,贴近生活,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紧扣热点问题,力求取得实效。
附件1: 《食品卫生法》宣传标语
主题:吃放心食品建学习保障
--食品卫生法是保障您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
--食品卫生法保护您的身体健康
--食品卫生,法律保障
--食品卫生法关系你我他
--减少、控制食物中毒,保障大众健康
--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促进经济发展
--食品卫生无小事,您的健康是大事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卫生的第一责任人
--让百姓吃得放心
--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选购放心食品,吃出健康体魄
--树立正确营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附件2:在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上的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集中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共同学习。
深秋季节温差较大,湿度大,各种致病微生物易繁殖,食物易腐败,再加之苍蝇叮爬,污染食物,如果人吃了被病菌或病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熟食制品、凉菜、冷食等食品加工或贮存不当,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一般来说,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冷荤、凉菜、剩米饭和肉制品等为主,海鲜类食品、扁豆、新鲜腌制的咸菜也易出现这一问题。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从家里所带腌制品在校不能超过2天
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
查看基本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
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简介市场准入标志QS):为了保护人们饮食卫生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出厂食品,经过强制检验合格后,加贴市场准入标志,方便选购。2002年起,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2003年下半年,对方便面、膨化食品、罐头、冷饮等10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
附件3:食品卫生安全童谣优秀作品
食品安全真重要
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
“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
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变质食品要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
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
第二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doc
**食品销售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订并实施以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一条、组织机构
组长:***(企业法人)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成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
第二条、职责分工
(1)、组长为企业法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区域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单位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为本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督促公司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等员工按公司规定的食品质量安全制度执行;
(3)公司内凡是直接接触产品的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是食品安全的执行人员,对各自环节负直接责任,并按公司食品安全制度履行自已的职责,保障所经营的食品安全卫生;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条、确保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等)未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
第二条、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包装人员等)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后方可上岗,同时建立健康档案。
第三条、公司为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上岗,做到“四勤”(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工作衣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经营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进入本企业的食品时都实行进货查验,审验供货方的资格,按批次向供货者食品生产加工者索取、查验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复印留存,具体有:
(一)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二)食品质量合格证明、检疫(检验)证明、外埠产品进口证。
(三)强制性证书(国际强制认证的食品)
(四)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注册证、专利、绿色或无公害食品的证明。
(五)进货票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
第三条、本企业员工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的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第四条、本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建立供货商档案(食品产地、生产厂家、供货商家联系方式),集
中备案,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妥善保存能证明购进食品真实来源的进货票据和凭证2年以上,对于奶粉等婴幼儿食品,建立销售台账,记录销售数量和去向。
第五条、本企业员工在进货时,对手续不全或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第一条、建立完善食品质量日常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人员和岗位职责,自觉对市场购进商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采取必要措施保障食品售前质量。
第二条、检查食品是否污染、变质、是否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
第三条、检查食品运输、仓储、保管、包装、以及销售环境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四条、逐步设立检测设备,对进入市场的散装食品、奶制品、饮料等重点食品质量自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第五条、自行检测确定的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无合格证食品、劣质食品、冒牌食品等不合格食品,不得入市销售。
第六条、自行检测的食品,进行详细登记,确定为不合格食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报告工商部门实施监督,防止再次进入流通环节。
第七条、对散装、裸装食品,在柜台显著位置清晰标明食品名称、厂名、厂址、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警示标准等。
第八条、对自行分装食品,在每个最小独立销售单元包装上清晰标明食品名称、厂名、厂址、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第一条、购进食品时做到:
(一)不从无主体资质的供货单位或个人进货;
(二)不购进食品资质证明不全的食品;
(三)不购进质量不合格食品和有问题的食品;
(四)不购进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
(五)进货时查验食品质量及来源,进货台账记录详细和真实,进货凭证和台账相符,进货凭证保存不少于二年。
第二条、食品上柜销售前再次检验质量和商品外观,杜绝不合格食品上柜销售。
第三条、销售食品开具销货凭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售后服务规定,积极配合工商和消协做好消费投诉工作。
第四条、建立食品遇警制度,过期或变质食品主动及时下柜销毁,并做好记录;对经有关职能部门鉴定为不合格的食品,及时清理下柜。
第五条、食品明码标价,标签内容真实明确,食品计量正确无误。
第六条、保持店容店貌整洁,营业证照齐全,商品分类存放,摆放整齐有序。
第七条、发生食品质量问题愿承担以下相应责任:
(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承担行政责任
(三)承担刑事责任
(四)承担公开承诺的社会责任
(五)承担法律、法规规定应该承担的其它责任
第八条、主动接受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食品质量的监督,主动接受行政执法部门对食品质量依法经行的质量监测,主动处理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有关食品质量的投诉、申诉和举报。
第九条、保证主体资质合法,自觉把好质量质量关口,建立健全食品经营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条、对重要食品、批量大的食品和认为需要送检的食品,主动送检。对经检验检疫有问题的食品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第一条、下列食品停止销售,退出市场:
(一)经检测证实为不合格或感官鉴别已经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不洁、有异物、异味的;
(二)“三无”食品,超过保质期或保存期的;
(三)应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
(五)伪造产地、虚构厂名厂址、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执行标准、质量标志,对食品质量作引人误解虚假夸大宣传的;
(六)假冒他人商标,擅自使用仿冒知名商标独有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
(七)包装严重破损和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八)使用非食用色素,超标准使用食用色素,或添加其它有损害人生安全健康物质的;
(九)其它法律法规禁止上市的。
第二条、对尚未售出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食品进行认真清理,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
(二)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
(三)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第三条、对已售出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应在第一时间追回,或在媒体发布召回、停止食用的公告。
第四条、对无法追回、召回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予以经济赔偿,并视情节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五条、对退市的不合格食品或有问题的食品,追溯来源和渠道,及时采取强制措施,防止再次销售。
第六条、进货主动与经销商或生产商签订合同,在合同中订立供货食品质量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退货和赔偿条款。
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第一条、加强对企业职工安全知识培训是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经营活动有关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条、培训目的:
加强本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职业素养,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通过对食品安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本企业员工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特别要明确食品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积极开展对本企业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本企业食品经营安全。
第三条、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第四条、培训方式: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员工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本企业培训,并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第五条、培训时间:本企业规定员工每周对食品安全内容进行自学,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六条、培训要求:本企业员工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认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本企业员工不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要掌握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的具体规定。
第七条、对新录用员工为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八条、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安全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和奖惩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九条、对本企业食品安排知识培训及学习情况建立培训档案。对组织和参与情况、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归
纳、整理并进行归档。档案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做好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 目的及原则
建立健全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迅速展开处置行动;当遇到重大安全事故时,在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配合,迅速展开处置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1.2 适用及启动
本单位经营的食品发生(含可能发生的)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包括本单位负责存储、运输的食品发生安全事故,或接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食品安全事故通知,启动本处置方案。
1.3 分级标准
依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第52号),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社会影响,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级具体标准略)。
2、职责及行动
企业负责人负责本单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并积极配合和协助政府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
2.1 负责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职责
负责人应及时研究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有关情况,制定应急管理措施,指挥本单位及时、稳妥地处置本单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依据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协助和配合政府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
(1)根据政府或政府重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解除应急处置状态;
(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请求;
(5)决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的其他相关事项。
3、预警与报告
3.1预警
在政府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加强重点品种,尤其是高风险食品品种的日常监管和食品质量抽样检测,加强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一旦确认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或前兆信息时,单位负责人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并决定是否发布预警和做好应急响应的准备。
3.2 报告
品安全事故时,负责人应准确了解情况,及时内向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3.2.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波及范围、造成伤害及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事故控制情况及面临的问题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3.2.2 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2.3 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置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2.4 报告时限要求
本单位负责人在食品安全事故后2小时内向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做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政府机构的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
4、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
单位负责人根据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情况或辖政府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启动食品安全事故等级的通知启动相应的响应处置行动。
4.2 具体响应
负责人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危害链。
(1)查明引发事故的食品品种、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
(2)对发生事故的食品下架、封存、包括库存相关食品;
(3)追溯查明引发事故的食品来源与流向,清查台账;
(4)立即将引发事故的食品基本信息与流通范围报告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的政府机构或相关职能部门,并按其要求做好其它工作。
4.3 级别转换
根据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的指示启动或转换相应的响应级别,并组织本单位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的协助和配合工作。
4.4响应终结
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根据政府机构或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急处置结束通知,宣布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结束。
5、故处置
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政府及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以下工作:
(1)及时对导致或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包括其它连锁店的相关食品、存储在库房内的相关食品)及相关工具、设备等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2)立即将引发事故的食品基本信息与流通范围报告当地工商局,并对事故食品采取退市下架处置;
(3)查明引发事故的食品品种、品名、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批次(生产日期)、销售者等基本信息,封存引发事故的食品的进货凭证、库存食品,抽样送检并封存备样;
(4)追溯查明引发事故的食品来源与流向,向食品生产商或食品批发企业报告相关食品的情况,马上联系销售对象,实行食品召回等处置措施;
(5)在政府相关部门对安全事故认定后,在其指导下对事故食品采取召回、销毁等安全处理措施,并对相关的工具、设施采取清洗、消毒等处理措施,确保对经营场所有害源的可靠清除;
(6)按法定程序在相关媒体客观公正地发布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情况。后期工作
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开展事故分析责任认定、整改落实等事项,配合监管部门做好相关涉案食品处理,单位负责人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落实整改和改进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制定之日起实施
附:工商行政管理所值班电话:
卫生防控值班电话:
第三篇:食品安全教案doc
课题:食品卫生安全教案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吃了一些食品之后会有腹泻、腹痛、呕吐等现象,这时我们就会考虑食物中毒现象。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学习新授: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5).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6).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7).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8).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9).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
(10).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三、课堂小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引起注意,如果忽略了这项,其后果不堪设想
寿光市化龙镇中心小学
李勇
0536-5891975
教学设计
第四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DOC)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共分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事故等级的评估核定,由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1.4 事故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3)科学评估,依法处置。有效使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等科学手段;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
(4)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宣教培训,提高员工自我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编辑
2.1 应急机制启动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级别。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卫生部会同食品安全办向国务院提出启动I级响应的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后,成立国家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分别由事故所在地省、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相应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2 指挥部设置
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包括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铁道部、粮食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旅游局、新闻办、民航局和食品安全办等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当事故涉及国外、港澳台时,增加外交部、港澳办、台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由卫生部、食品安全办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指挥部办公室。
2.3 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组织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4 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事态蔓延扩大;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向国务院、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组织信息发布。指挥部办公室建立会商、发文、信息发布和督查等制度,确保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2.5 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对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2.6 工作组设置及职责
根据事故处置需要,指挥部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分别开展相关工作。各工作组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并随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1)事故调查组
由卫生部牵头,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及相关部门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评估事故影响,尽快查明致病原因,作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部负责,督促、指导涉案地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查清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监管部门及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调查。根据实际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设置在事故发生地或派出部分人员赴现场开展事故调查(简称前方工作组)。
(2)危害控制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监督、指导事故发生地政府职能部门召回、下架、封存有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3)医疗救治组
由卫生部负责,结合事故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制定最佳救治方案,指导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对健康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4)检测评估组
由卫生部牵头,提出检测方案和要求,组织实施相关检测,综合分析各方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检测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5)维护稳定组
由公安部牵头,指导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6)新闻宣传组 由中央宣传部牵头,会同新闻办、卫生部等部门组织事故处置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7)专家组
指挥部成立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为应急响应的调整和解除以及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
2.7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在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保障 编辑
3.1 信息保障
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国家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包含食品安全监测、事故报告与通报、食品安全事故隐患预警等内容;建立健全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的统一管理。
有关部门应当设立信息报告和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报告渠道,确保食品安全事故的及时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
3.2 医疗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在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时迅速开展医疗救治。
3.3 人员及技术保障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机构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建设,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健全专家队伍,为事故核实、级别核定、事故隐患预警及应急响应等相关技术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研发,促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提供技术保障。3.4 物资与经费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与调用应当得到保障;使用储备物资后须及时补充;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产品抽样及检验等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应急资金。
3.5 社会动员保障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参与应急处置,必要时依法调用企业及个人物资。在动用社会力量或企业、个人物资进行应急处置后,应当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3.6 宣教培训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安全专业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与培训,促进专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技能,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编辑
4.1 监测预警
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体系。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提出并公布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有关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问题,应及时通报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方面,依法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4.2 事故报告 4.2.1 事故信息来源
(1)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与引发食品安全事故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报告的信息;
(2)医疗机构报告的信息;
(3)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监测和分析结果;(4)经核实的公众举报信息;(5)经核实的媒体披露与报道信息;
(6)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其他国家和地区通报我国信息。
4.2.2 报告主体和时限
(1)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可能与食品有关的急性群体性健康损害的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3)接收食品安全事故病人治疗的单位,应当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4)食品安全相关技术机构、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当及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或举报。
(5)有关监管部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应当立即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经初步核实后,要继续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将有关情况进一步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管部门通报。
(6)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且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及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卫生部报告。
4.2.3 报告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者、医疗、技术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疑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当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人数等基本情况。
有关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时,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已采取措施、事故简要经过等内容;并随时通报或者补报工作进展。
4.3 事故评估
4.3.1有关监管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评估。
4.3.2食品安全事故评估是为核定食品安全事故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污染食品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故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3)事故发展蔓延趋势。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响应 编辑
5.1 分级响应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响应。核定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经国务院批准并宣布启动Ⅰ级响应后,指挥部立即成立运行,组织开展应急处置。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的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启动相应级别响应,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进行处置。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指导、协助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启动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期间,指挥部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与调度下,按相应职责做好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地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并及时报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事故发生单位按照相应的处置方案开展先期处置,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食源性疾病中涉及传染病疫情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5.2 应急处置措施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危害:
(1)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组织指导医疗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患者的救治。
(2)卫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相关部门及时组织检验机构开展抽样检验,尽快查找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对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及时介入,开展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侦破工作。
(3)农业行政、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强制性就地或异地封存事故相关食品及原料和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待卫生行政部门查明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后,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彻底清洗消毒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消除污染。(4)对确认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相关食品及原料,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监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生产经营者召回、停止经营及进出口并销毁。检验后确认未被污染的应当予以解封。
(5)及时组织研判事故发展态势,并向事故可能蔓延到的地方人民政府通报信息,提醒做好应对准备。事故可能影响到国(境)外时,及时协调有关涉外部门做好相关通报工作。
5.3 检测分析评估
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应当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检测,专家组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分析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事故调查和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控制,事故中伤病人员救治,现场、受污染食品控制,食品与环境,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5.4 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过程中,要遵循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直至响应终止。
5.4.1 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条件(1)级别提升
当事故进一步加重,影响和危害扩大,并有蔓延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响应级别。
当学校或托幼机构、全国性或区域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相应提高响应级别,加大应急处置力度,确保迅速、有效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2)级别降低
事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且经研判认为事故危害降低到原级别评估标准以下或无进一步扩散趋势的,可降低应急响应级别。
(3)响应终止
当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控制,并达到以下两项要求,经分析评估认为可解除响应的,应当及时终止响应: ——食品安全事故伤病员全部得到救治,原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且无新的急性病症患者出现,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在末例患者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出现;
——现场、受污染食品得以有效控制,食品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清理并符合相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5.4.2 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程序
指挥部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论证。评估认为符合级别调整条件的,指挥部提出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事故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调整后级别采取相应措施。评估认为符合响应终止条件时,指挥部提出终止响应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下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为食品安全事故响应级别调整和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5.5 信息发布 事故信息发布由指挥部或其办公室统一组织,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后期处置 编辑
6.1 善后处置
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消除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应当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承担受害人后续治疗及保障等相关费用。
6.2 奖惩 6.2.1 奖励 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6.2.2 责任追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食品安全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3 总结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评估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完成总结报告。
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附 则 编辑
7.1 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制定本部门和地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7.2 演习演练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习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食品安全方案
2018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全面做好新一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师生就餐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2018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题,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紧紧抓住关系师生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明确监督员职责,责任细化,层层抓落实,有关部门参与,聚为合力,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危害,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处置工作,把危害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并降到最低程度。
三、突出重点、很抓落实
本期学校学校将坚持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确定的工作目标,很抓落实,力争取得明显效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监管,提高餐饮质量
学校食堂监管从源头抓起,建立经营者采购食品时索取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进货渠道关,加强食品卫生日常管,并有专人负责,积极配合卫生监督部门落实卫生防病和食品卫生管理措施,规范食品烹饪方法选择的科学性,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事前预防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为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学校逐步完善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急性传染病在学校爆发流行的管理措施,学校制定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预案,同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制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
(三)加强校内外门前摊点治理,营造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
学校门前、周边普遍存在大量食品经营、摆摊设点叫卖的现象,多数卫生状况较差,制售伪劣食品,只图营利,不顾学生健康,是隐患的源头,必须堵住。学校门前和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涉及到很多单位和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动与有关执法部门联系,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坚决取缔学校门前、周边无证非法经营的食品销售摊贩,杜绝以各种方式侵犯学生健康权益行为,在突击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学校保安人员维护校门前安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委以重任,要求保安人员要担负每日校门前流动摊点、小贩的驱赶清理工作,对不听劝阻者,及时通知市食品安全协调办协助执法,使教学环境得到净化。
四、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校医、专职管理干部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时对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其弄懂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食品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烹饪方法,以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坚持培训上岗、执证上岗制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五、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工作开展
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重点督查。对学校门前摊点、商贩反弹快、成效甚微的现象,重点抓、反复抓、抓反复,将学校自治和协同有关职能部门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突击检查和长期管理结合起来,造成一定声势,营造专项治理氛围,督查中对工作出现推委扯皮、拖拉疲沓、整改不办,造成后果的学校及个人,依法追究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职责,推动工作开展。
饮马河中心学校
2018.3
2018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饮马河中心学校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