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凉山州工商系统开展流通环节食品检测
cuicanrensheng.org
凉山州工商系统开展流通环节食品检测
本报讯 为有效打击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近日,凉山州工商系统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全力将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推向深入。
第二篇:21白银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21白银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革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确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营造良好的食品流通市场信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市局决定在全市系统内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行,按照“先试先行出经验,重点推进造亮点,全面铺开得成效”的总体工作方向,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分类细化、重点推进、互动协作、长效监管”为原则,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方式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精度和深度,有效解决常态监管模式在食品流通领域中的矛盾和不足,实现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向长效监管模式的转变,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二、工作步骤:
1、先试先行阶段(2011年8月1日至10月30日):以白银工商分局胜利路工商所和公园路工商所为试点,率先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在试行期间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2、全面铺开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2月28日):在胜利路工商所和公园路工商所的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3、总结评估阶段(2012年3月1日至3月15日):对各基层工商所开展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体系。
三、工作内容:
本方案所指的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其所收集的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信用信息为基础,根据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度及食品安全风险度的不同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内部评价分类,通过创新机制、方式和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流通领域食品行政监管细度和深度,实现监管长效化的工作模式。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遵循“分类细化、重点推进、互动协作、长效监管”的原则。主要对象为本辖区内已登记注册的流通领域食品经营类经济户口(以下简称食品经营主体)。工作的主要形式为:根据主体准入、自律情况、食品质量、电子台帐、索证索票、违法记录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将食品经营主体分为A、B、C、D四个类别:A类为守信经营者,B类为一般守信经营者,C类为失信经营者,D类为严重失信经营者;同时,制定《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标准》作为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信用分类的标准,对不同类别的食品经营主体实行不同频度的监管,确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化。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局成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局成立相应食品安全信用分类领导小组,建立县局(分局)领导小组—消保科—工商所长—片(段)长四级责任机
制,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章立制,明确工作规范。县局(分局)围绕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和《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标准》,并配套制作《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类别调整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汇总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帐》、《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巡查评估记录》等文书,各基层工商所负责具体实施,确实规范工作流程,保证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
3、试点先行,确保平稳有效。为确保工作稳步推行,县局在明确规章制度的同时,采取先行试点→健全完善→全面铺开→评估提升的工作步骤,先在白银分局胜利路工商所、公园路工商所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同时,根据推行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形成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后再进行全面铺开,确保工作长久顺利的推行。
4.上下联动,确保工作成效。各单位要强化对基层工商所开展的食品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推行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并填制《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督导记录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到位,进而逐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度,实现工作的机制化、日常化和长效化。同时,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列为综合考评的一项重点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评议,对工作不负责任、落实
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负责人,对照相关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合力协作的工作格局。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市工商系统要从全面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这项工作作为本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实现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各部门一定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有关目标任务,业务部门、上下层级单位之间要互相协调、紧密配合,优化整合监管执法资源,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3.注重长效,着眼前瞻。各种监管手段、技术、方式的创新和应用,必须从适应监管实际、提高监管实效的角度出发,既不能盲目冒进、凭空想象、浪费资源,也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为工作的深化开展打牢基础、预留空间,同时要不断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可持续监管目的。
4.注意总结,扩大宣传。要注意总结各种工作经验,挖掘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先进拉后进,携手并进,促进工作全面开展,同时加强信息报道工作,及时宣传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推进环境。
第三篇:某工商所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所辖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以及《XX市工商局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流通环节食品抽样检验及快速检测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现制定我所20xx年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快速检测工作
对食品质量实施快速检测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只能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之一。全所上下要高度重视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快速检测工作,充分认识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测工作对于履行食品市场监管职责、防范食品安全系统性和区域风险性、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的重要意义。要把食品监测与市场巡查、案件查处、制度建设、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强化经营者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食品检测人员要加强对快速检测设备的日常保管、维护,充分发挥检测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1、重点时段:
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十一”、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长假期间。
2、重点场所:
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店等。
3、重点品种:
乳粉、乳制品、月饼、白酒、矿泉水、食用油、葡萄酒、蜂蜜、膨化食品、果汁饮料、果冻、果脯蜜饯、酱油等。
农药残留检测:蔬菜、瓜果、茶叶等。
4、重点项目: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亚硝酸盐和重金属检测
肉制品:亚硝酸盐监测,瘦肉精检测和水分检测,食用过氧化值检测
食醋:总酸检测
酱油:氨基酸态氮检测
饮料:色素、糖精检测
水产品、水发产品:双氧水和甲醛检测
大米、谷物:黄曲霉素检测
米面类、豆制品(副食品):二氧化硫、吊白块检测
甲醛检测:水产品及制品、水发产品等。
吊白块检测:腐竹、米、面及豆制品等。
二氧化硫检测:米、面制品、腐竹、莲子、干菜类等。
蛋白质含量及三聚氰胺定性检测:奶粉、液态奶。
检测人员可根据食品安全阶段性整治工作要求,适当增加流通环节食品检测项目。
第四篇:流通环节食品监督管理工作总结
年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所认真开展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序,初显成效。现将半年以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情况。
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户次,各类食品案件立案宗,结案宗,查获各种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公斤,涉案货值达.元,罚没入库金额.万元。
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
我所充分结合该所辖区内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的特点,认真研究,周密部署,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及工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以规范食品监管行为为核心点,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监管人员、监管任务和监管措施,重点监管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同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行政管理目标中,与各相关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监管内容、任务分解细化到各片区组。
三、制度规范,统筹安排。
我所认真指导经营户落实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自律制度;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帮助规范店容店貌;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签订食品经营者向社会公众做出不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承诺书和食品添加剂经营承诺书。
四、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加强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管理,严把食品流通许可关。我所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认真落实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坚持先证后照,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核发行为。对不具备准入条件,坚决不予办理准入登记;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的企业,依法撤销许可。截止目前,我所共发出《食品流通许可证》张。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在日常食品市场巡查工作中,我所主要是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食品进货把关、销售和退市等自律机制,督促食品经营者依法查验核实食品生产者提供的证照和食品质量检测的批次报告或证明文件。切实加强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的监督检查。
五、突发事件处置。上半年未发生突发事件。
六、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巡查力度有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不够扎实和深入,食品市场巡查工作针对性还不够,尤其是其它所辖区结合部以及城乡小食品店的巡查还不到位,存在过期食品;边远山区和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仍然存在监管盲区。
(二)、痕迹资料的收集管理不够完整和规范。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材料方面,存在会议记录不详、不规范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的材料和会议记录应详细,不要简单记录甚至一笔带过,巡查记录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应记录详细,以及处理过程,尽量完整、规范,各项制度、文件应归类保管或装订。
(三)、散装食品的管理有待规范和加强。食品经营门店存在散装食品经营不卫生,防尘、防蝇措施不够;散装食品没有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不能清楚辨别,需加强指导和管理。
(四)、食品安全和法规培训有待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法规培训开展较少,需加强对其食品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增强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感和相关知识,共筑食品安全的防御体系。
七、下步工作计划。、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对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及边远山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针对农村、山区直接送货下乡经营者的监控,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二〇一四年十月三十日
第五篇:食品流通环节应急预案
某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 则
(一)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食品流通环节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 体系和运行机制,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 危害,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规范和指导应 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 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四川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南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预案。
(三)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 安全事故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特别严重食品安全事故(I 级)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3)发生跨地区(香港、澳门、台湾)、跨国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I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地(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的;(3)一起食物中毒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II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超过100人,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3)市(县)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IV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区(市、县)辖区内2个以上乡
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1起食物中毒造成伤害人数在30-9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根据生产流通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响应。核定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经国务院批准并宣布启动 Ⅰ级响应;核定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经省政府批准并宣 布启动Ⅱ级响应;核定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经市人民政 府批准启动Ⅲ级响应;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 人民政府宣布启动Ⅳ级响应。
(2)启动响应。
1.国务院或省政府启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Ⅰ级、Ⅱ级响应后,市局按照本预案启动应急程序,并在国务院或省政府领导下协助开展工作。
2.市政府启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响应后,市局按照本预案启动应急程序,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事发地食药监部门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指挥下,启动应急程序。
3.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宣布启动Ⅳ级响应后,事 故发生地食药监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对流通环
节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处置。必要时,市局派出工作组指导应 急处置工作。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国务院启动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省政府启动食品安全事故Ⅱ级响应或市政府启动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响应,以及获知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Ⅰ级、Ⅱ级、Ⅲ级或Ⅳ级事故后,县局对涉及食品流通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和应对工作。
(六)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某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分级组织应对工作。
2.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着力加强风险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苗头,防患于未然。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相关股室和直属单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影响。
4.科学严谨,依法处置。充分利用股学手段和技术装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应对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处置指挥部及其办公室。
成立由局长任总指挥长、总监为指挥长,党组成员为副指挥长,各股对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负责对事故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本部门配合市局和县相关部门开展处理工作。
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局食品安全监管二股。1.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职责。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全县流通环节食品突发事件防范、应对工作;开展特别重大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相关处置工作;指导协调较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办公室职责。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办公室职责:确保县局各项应急处理工作落实到位;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必要的应急协调通报联合机制;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有关情报信息以及事态进展情况,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处置意见和建议。
(二)相关工作组。
根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设立领导小组、事件调查、危害控制、新闻宣传、人员咨询五个工作组。
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在局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股,负责应急处置管理日常事务,会同局办公室、综合协调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组织协调、信息汇总,通信、交通、资金、物资和后勤保障,以及应急处置指挥机构会议组织和公文处理等工作。
2.事件调查组。按照职责分工由食品安全监管二股牵
头,县局稽查大队,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和原因分析,对问题产品进行送检,研判事件风险和发展趋势,作出调查结论,提出防范意见和建议。
3.危害控制组。由稽查大队牵头,对问题产品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查封扣押,责令召回、下架和销毁等行政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流通环节,防止危害蔓延扩大。
4.新闻宣传组。由办公室牵头,视情况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媒体开展正面宣传报道,协调媒体采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5.专家咨询组。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组成专家咨询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建议。各工作组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前,各相关股室和直属单位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开展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三、信息监测、预警和报告
(一)事件信息来源。
1.上级领导关于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件的批示指 示;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或系统内上报的流 通食品安全事件信息;
3.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或系统内上报的流通环 节食品安全事件信息;
4.市级有关部门通报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件信息; 5.日常监督检查和投诉举报中发现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件信息;
6.其他渠道获取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件信息。
(二)事故报告和信息收集。1.主体和时限。
(1)食品经营户发现其生产的食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在 2 小时内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2)食品送检和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现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情况,应当及时向某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南充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通报。
(3)各监管所或稽查队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或举报,经初步核实后,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某某县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上报。
(4)相关股室通过舆情调查获得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件信息,要及时向某某县食安二股进行通报。
(5)某某县食安二股接到事故信息后,要迅速组织分析研判和初步调查核实,在30分钟内向领导小组提出初步应对工作建议。同时领导小组根据上级领导批示或食品安全事
故变化情况对事故级别作相应调整,并领导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6)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将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食品安全事故向市局和县政府进行上报,并启动本应急预案。
2.报告内容。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 位、时间、地点、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信息(含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已采取措施、事故简要经过等内容;并随时通报或者补报工作进展。
四、事故处置
食品安全事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响应启动后,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定时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判趋势,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各工作组按照领导小组部署和职责分工,指导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一)控制问题食品。
危害控制组要及时控制现场,依法查封、扣押可能导致 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组织检验机构对涉嫌产品进行抽样检 验;查清问题食品流向;对确认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相 关食品,责令经营者召回并封存。
(二)开展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对可疑问题食品进行抽 样和检测,尽快查明原因,作出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措
施意见和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处理的建议。根据需 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事件进行研判。
(三)检验研判。
及时组织检验机构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食品及时进行检测,对没有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及时向市局汇报,争取支持,组织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 准。
(四)信息通报和发布。
新闻宣传组全程关注舆情动态,并根据各股室提供相关资料,汇总整理后报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发布信息。
(五)响应级别调整及终止。
事故相关的食药监部门应根据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六)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事故发生地食药监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 的领导下,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消除 事故影响,恢复正常秩序。
2.奖励。对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责任追究。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食品安全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4.总结评估。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及时对食品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评估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完成总结报告县政府和市局。
五、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发生调整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各县局应结合当地政府要求,参照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演习演练。
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并通过对演习演练的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三)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