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财经政府预算2014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就公共财政而言,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及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P3
2.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反映各本级部门所属所有单位全部收支的预算,由部门机关及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P42
3.预备费:不规定具体用途的当年财政后备,预算法规定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的1%~3%,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4.预算年度:预算年度也称财政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P35
5.预算管理标准周期:预算管理标准周期就是从时间序列上将预算管理划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标准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实施时限、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步骤等作出统一的制度规范。P36
6.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状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而不考虑该指标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或基数。P113
7.定员定额:定员是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或工作量,对人员编制或定员比例规定人员指标制度。定额是指国家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的补偿及消耗或利用方面所规定的各种经济制度。P137
8.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及清算,该账户无余额。P161
9.预算周转金:指各级政府为调剂年度内季度收支差额。
10.复式预算:复式预算是根据收支的性质,将政府收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表格中加以反映。P11
1简述 1.简述政府预算的职责功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财政分配功能:政府预算是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财政分配是指财政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集中必要的资金,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发挥作用机制。政府总预算直接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资源,国家通过税收、公债、上缴利润等分配工具把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及个人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集中起来,形成政府预算收入,然后国家根据社会共同需要,将集中的预算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保证重点建设、行政、国防和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需要,为公共产品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
(2)政府预算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预算作为财政分配的中心环节,在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仅仅是一般的财政收支活动。如果通过收支活动有意识地为财政的调控功能服务,那么收支手段就又成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年度预算的预先制定和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平衡调整,实现起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调控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收支结构,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平社会分配。
(3)预算的监督控制功能。通过预算收支指标及其完成情况,可以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预算监督是预算对财政活动的规范和控制,是对预算履行其职责的状况及结果的检验,是预算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国进行的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预算制度性改革,其目标就是要把“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给公民进行监督提供有利支持。
2.试述部门预算和功能预算的不同?
(1)从预算的完整性角度看,部门预算能够完整反映本部门预算收支,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基金以及部门的自有资金;而功能预算一般仅反映预算内资金的收支。
(2)从预算的细致性角度看,部门预算以部门为基础,将部门内的预算收支再按照收入分类、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反映,并细化于多种表格中;而功能预算仅按照收入分类和功能分类进行编制,较为粗糙。
(3)从预算的严肃性角度看,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过程,各部门的预算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要严格执行;而功能预算采取自上而下的编制过程,下级预算往往由上级代编,导致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追加追减等变更预算的情况,降低了预算的严肃性
(4)从预算管理的角度看,部门预算侧重于对部门的管理,包括该部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各项预算收支的全过程管理,该部门的所有预算全部由一个机构进行审核和批复,而不考虑预算支出的功能如何;功能预算侧重于宏观经济管理,即以预算的支出功能为基础,分析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状况,从而进行宏观调控,某一部门的预算分配权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机构中。
3.简述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1)招标性采购: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内的潜在供应商参加投标,政府采购人通过某种事前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分为竞争性招标采购和有限招标采购。竞争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方式。有限招标采购又称邀请招标采购,是指采购人选定若干家供应商,邀请其报价投标,与符合规格且价格最低的货物和服务提供者签订合同。
(2)非招标性采购:指不采用招标形式的采购行为。分为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和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也称直接采购,就是没有竞争的采购。即使采购标的达到了竞争性招标采购的金额标准,但由于来源渠道单一,属于专利或首次制造、合同追加、原有项目的后续扩充等特殊情况,只能从唯一的供应商那里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采购人通过与多家供应商进行分别谈判后从中确定中标供应商并授予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询价采购也称货比三家,是指采购单位向国内外有关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对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进行比较,并确定中标供应商,以确保产品和服务价格具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
4.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成因及分类
成因:在分税制的框架下,由于政府之间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在上下级政府、同级政府之间普遍存在着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责任不对称的情况。为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能力差异、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就必须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
分类:无条件转移支付又称一般性补助,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拨款,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指定资金的用途,地方政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有条件转移支付又称专项补助,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指定拨款的用途,地方政府必须按指定的用途使用这些资金。
5.简述部门预算的程序?
(1)“一上”: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
(2)“一下”: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3)“二上”:部门上报预算
(4)“四下”:财政部批复预算
6.试比较分析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内容:基本支出是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必须的开支而编制的年度支出计划,具体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是行政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
原则:基本支出预算的原则包括综合预算、优先保障、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预算的原则包括综合预算原则,科学论证、合理排序原则,追踪问效原则。
方法: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分为两步,分别是测算和调整。测算具体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制定定额标准、审核基础数据、控制数测算、基本支出预算的调整。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分为三步,申报、审核和批复。
7.试述国库制度的类型和基本职责?
国库即国家金库,是保存和管理一锅财政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反映该国预算执行情况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银行制、委托国库制和独立国库制。
基本职责有办理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和留解;办理国家预算支出的拨付;向上级国库和同级财政机关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协助财政、税务机关督促企业和其他经济收入的单位及时向国家缴纳应缴款项,对于屡催不缴的,应依照税法协助扣收入库;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下级国库工作;办理国家交办的同国库有关的其他工作。
8.政府预算本质特征及其分析?
(1)公共性:指预算分配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的运行方式要公开、透明、规范。
(2)法律性:指政府预算的形成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立法机构审查和批准,预算执行过程要接受立法机关的监督。
(3)计划性:指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支来源和支出用途作出事先的预测和计算,编制出预算收支计划和预算支出计划。
(4)集中性:指预算资金作为集中性的政府财政资金,它的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政府按照社会公共需要,从国家全局和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
(5)综合性:指政府预算是各项财政收支的汇集点和枢纽,综合反映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全貌,即预算内容应包含政府的一切事物形成的收支,全面体现政府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和
预算。
9.试述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成效?
背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分类体系不科学,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分类内容涵盖范围窄,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的全貌,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被弱化;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内容:收入分类,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支出分类,又分为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功能分类包括一般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和其他支出。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成效: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10.试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成效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各预算单位在银行开立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管的账户,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的所有预算收支都通过这些账户完成。
成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弥补国库分散首付制度的不足,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全面性,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硬性约束,有利于提高预算的使用效率。
思路:建立起财政统一管理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李
第二篇:浙江财经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期末复习资料
1.系统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
目标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基本形式一个输入输出系统有以下基本成分: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3.管理是社会组织,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环节来协调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首要智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5.信息是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6.信息的特点:事实性、等级性、不完全性、滞后性、扩散性、压缩性、共享性、转换性。
7.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和人机交互。
8.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组成的人机系统,他对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及技术背景下,使组织内的各层次人员能利用它来有效处理业务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提供决策服务,帮助组织实现规划目标。
9.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1.概念结构、2.物理结构(集中式系统、分布
式系统(文件/服务器(F/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3.功能结构(是指系统按其功能分层分块的结构形式,即模块化的结构)】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2.管理信息系统(MIS)3.决策支
持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结合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又如EDPS、MIS和OA技术在商贸中的应用已发展成为电子商贸系统(EBPS)]。
11.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1.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技术手段复杂;内容复杂,目标多样;投资大,周期长,效益难以计算;环境复杂多变;思维方式的不同)2.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社会过程(将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技术工程比较,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还来自企业内外环境。比如:体制、政策、法规、概念、技术等多种因素)
1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步骤(即生命周期法的5个步骤)信息系统【1.规划(系统规
划)、2.分析(系统分析书)、3.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4.实施(系统测试分析报告)、5.维护和评价】
1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应用软件包
14.生命周期法概述:系统规划阶段(①系统请求阶段、②可行性研究阶段)、系统分析阶
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15.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1.优点:用户参与原则、先逻辑后物理原则、自顶向下,分解协调的原则、工作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2.缺点:过于耗费资源、缺乏灵活性、不适用于开发那些需求不明确的系统
16.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比较P2
317.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tructur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SSA&D,)又称结构
化生命周期法,是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终用户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一个过程,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
18.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亦称“生命周期法”)
(1)优点:从系统整体出发,强调在整体优化的条件下“自上而下”地分析和设计,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和目标的一致性;遵循用户至上原则;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下一阶段的依据,便于系统开发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规范化,按
1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工程标准建立标准化的文档资料。(2)缺点:用户素质或系统分析员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问题;开发周期长,难于适应环境变化;结构化程度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以锁定功能要求。(3)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大、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系统的开发
2、面向对象开发方法(1)优点 :a、分析、设计中的对象和软件中的对象的一致性b、实现软件复用,简化程序设计c、系统易于维护d、缩短开发周期(2)缺点:不易于大系统的开发(3)适用范围:流行的开发方法,适用面很广 系统建设的计划和控制1.建立项目管理组2.项目计划的制定(制定【应用软件开发、阶段进度、质量控制、人员需求和培训、测试、安装运行、经费概算和支出】计划 企业系统规范法(BSP)信息系统规划的任务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3.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信息系统规划的特点1.系统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具有不确定性,结构化程度较低2.系统规划是高层次的,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3.系统规划不宜太细4.系统规划是企业规划的一部分,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1.确定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发展战略和总体结构2.对当前信息系统状况的了解并对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3.做好近期发展的计划和准备工作4.进行可行性研究 系统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1.用户需求调查2.现有企业的运行状况3.管理方式4.现有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5.调查新系统的基本要求6.调查与新系统有关的资源7.条件、假定、限制的调查 系统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业务调查、数据调查、处理调查 企业系统规划的四个基本步骤:定义【管理目标、业务处理过程、数据类、信息结构】 任何企业的管理活动均由三方面组成:1.计划和控制2.产品和服务3.支持资源 产品和服务、支持资源通称为资源。资源是广义的,是指被管理的对象。资源又可划分为两类:关键性资源(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和支持性资源(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使用和消耗的那些资源,如:人员、资金、原材料、设备等)。资源也具有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产生、获得、服务、归宿】阶段P45 定义数据类基本方法有两种,即实体法和功能法。实体法:每个实体可用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统计(汇总)型四种类型的数据来描述 定义信息结构(划分子系统)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技术、经济、管理、计划以及资源等方面的分析 可行性分析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1.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2.技术可行性分析3.经济可行性分析4.管理可行性分析5.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费用(TCO)即整体拥有成本。TCO是管理信息系统从获得、安装、测试、维护、管理、升级、更新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的所发生的费用,大致由设备费用、技术支持费用、管理费用和用户操作费用等几部分构成。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改善。论述ERP实施中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论述题】或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
中之间的矛盾P70
1.从信息来源地一次性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一次性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
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以此来协调分散于集中之间的矛盾
2.利用IT手段将各地分散的资源整合为一体。使得企业在保持灵活服务的同时,获
得规模效益。
36.业务流程图P7
537.实施ERP的要点:1.面向企业流程2.面向顾客与信息技术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38.论述BRP与信息技术IT有紧密的关系,但是两者绝非等同。接P70
BRP是一种思想,IT是一种技术;BRP可以独立于IT而存在,但是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BRP的思想转变中,IT起来一种良好的催化剂的作用。
39.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分析员和用户结合,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
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在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深入仔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新系统逻辑结构的过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可以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经过审核的系统说明书,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
40.用户需求主要包括:【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保密、资源使用、系统成本与
开发进度】需求
41.数据流程图一般由外部项、数据加工、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等基本成分组成42.数据流程图的注意事项P9
543.数据字典有以下4种条目组成: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元素、处理逻辑(填空计算)
44.判定表(树)计算题P99
45.理解数据立即存取图P104学生成绩查询5-26
46.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系统目标、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确定新系统的管理模型
47.系统说明书内容(系统逻辑说明书或者系统分析报告)系统概述、现行系统概况、系
统需求说明、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开发资源与时间进度估计
48.系统说明书的评审,要达到的目标:1.正确地定义了系统开发项目的范围2.适当地定义
了功能、性能和接口3.环境的分析和开发风险证明了系统是可行的4.开发人员与用户对系统的目标达成了共识
49.p111计算题2、3------试卷可能出现类似题型
50.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1、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描述的新系统的目标、功能、环境与限制
条件,确定系统的处理方式和结构,确定合适的计算机系统配置,即系统配置设计
2、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与系统配置,设计新系统模块结构,功能及其调用关系,编写模块说明书,也称模块结构设计或功能结构设计
3、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与系统配置设计,确定新系统数据存储与存取方式,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都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故称数据库设计
4、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及上述设计结果,完成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正确性、可靠性与保密性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等
5、确定设计方案的实施计划,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一是把系统划分成模块,把系统总的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这称为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二是为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称为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等)
51.系统设计的内容: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定、系统设计说
明书的编写
52.模块是一段可以用名字调用的程序段。模块具有输入/输出、逻辑功能、内部数据和程
序代码4大特征
53.结构图中的主要成分有:模块、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
54.模块间的耦合(两模块间的联结)耦合度表明模块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由低到高分
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为:简单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影响模块耦合的因素:联系方式(直接引用或用过程语句调用)—模块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来往信息的作用—模块间来往信息作什么用、数量—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P117 模块的内聚反映模块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 如果要设计一个好的结构化程序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模块间的耦合(越松散越好)、模块的内聚、作用范围和控制范围、模块的扇入与扇出 图6-16初始结构图P125仔细看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P132 代码设计的原则:唯一性、可扩充性、实用性及系统性、简短性、规范性 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段码、分组码、助记码 代码的类型: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一般有数字型、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 代码检验方法1.加权求和2.以模除和得余数3.将余数或模和余数之差作为校验码,附加在原编码之后 数据库规范化两个属性的记录称2-元组,含有n个属性的记录称为n-元组 数据出错:数据内容错、数据多余或不足、数据的延迟 数据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视觉校验、分批汇总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简答题】 企业代码设计案例p149 系统实施是指将新系统的设计方案转换成实际运行系统的全过程 系统实施的任务包括:硬件准备、软件的获取与开发、人员培训、数据准备 结构化方法主张自顶向下实现,先上后下,先总后分 好程序的标准(素质):可读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 在使用注释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注释必须与程序一致,否则他毫无价值;当注释使人感到难以理解时,要注意对它进行相应的修改2.注释不是重复程序语句,而应提供从程序本身难以得到的信息3.对程序段作注释,而不是对每个语句作注释 软件测试过程:模块测试、联合测试、验收测试、系统测试。测试是一个执行程序的过程,即要求被测试程序在机器上运行,称为“动态测试”;不执行程序也可以发现程序的错误,称为“静态检查”。测试的原则【论述题】1.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2.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包括输入数据,还应该包括从系统功能出发预期的测试结果3.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候,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数据及无效的、不合理的输入数据4.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5.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6.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检查7.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或小组来承担8.保留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 几种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逻辑覆盖(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等价类划分法、边值分析法 系统切换上线的三种策略,如表P170 在系统运行或维护阶段对系统软件所进行的修改、对系统硬件进行的维修就是维护。系统维护的内容:应用系统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硬件设备的维护 系统维护的类型: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整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填空简答】 系统维护的步骤:1.提出维护要求2.审批3.组建维护小组4.维护的实施5.文档的维护6.验收 p176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两者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有联系也有区别,可靠性对内,而安全性对外。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自然及不可抗拒因素、硬件及物理因素、电磁波因素、软
件因素、数据因素、人为及管理因素
83.所谓信息系统监理是指聘请用户方与开发方以外的第三方,根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以84.85.86.87.88.89.90.91.92.93.94.95.及开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事件和文档进行审查和监督,为用户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成功。信息系统审计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处理电算化发展的结果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 企业资源计划(ERP)【ERP基本流程】P190图9-4 ERP中五个层次的计划由高到低:企业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S&OP)、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车间作业及采购控制 物料清单(BOM)、关键工作(Critical Work Center)、工艺路线(Routing)、提前期(Lead Time<)、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控制(PAC)独立需求是主生产计划(MPS)下达的,通过预测或用户订单得到,而相关需求则是通过物料需求计划运算后得到的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会计程序是一连串企业对其所运营的经济事件或交易加以确认、分类、记录与汇总的全部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编制分录、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期末结账和编制报表(总账管理处理流程)ERP核心内容【生产及制造管理】P192-203 产品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P208图9-20、图9-21客户关系管理(CRM)功能:满足部门级需求、满足协同级需求、满足企业级需求 供应链管理(SCM)实验参考范例P224
第三篇:政府预算
作者:王斌全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府预算
案》,改革后的政府预算收支体系由“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构成。
八、预算收支分类怎么分?
(1)统分统支:地方组织的全部收入,统一上缴中央,地方所需的支出,统一由中央拨给。
(2)收入分类分成:分类,预算收入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分成收入。由预先设定的分成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分成。
(3)总额分成:把地方组织的全部收入按地方总额分成比例划分给地方。
(4)定额上缴(补助):指在中央核定的地方预算收支数额的基础上,凡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对其收大于支的数额采用一定的方法上解中央;凡支出大于收入的地区,对其抵支的差额由中央定额补助。
(5)分税制:在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方法。
九、我国原有收支分类体系的弊端:
1、原有政府预算收支分类及科目设置,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2、原有政府预算收支分类及科目设置,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深化财政改革和规范预算管理的要求。3.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十、单式预算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
复式预算把预算内的全部财政收入按收入来源和支持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十二、基数预算又称增量预算,是指预算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础,再考虑新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以调整确定。
十三、零基预算是对新的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的收支执行情况,而是以“零”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及财力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
十四、投入预算是指只能反映投入项目的用途和支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的经济效果的预算。
十五、产出预算,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预算形式。产出预算分为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
十六、部门预算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1、基本含义,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基本含义有三点: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取消财政与部门中间环节,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
2、部门预算的特点:
第一,部门预算以部门和单位为编制主体。第二,部门预算是“包罗万象”的完整预算。第三,部门预算是细化程度较高的预算。第四,部门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第三章
一、中央预算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二、政府预算的汇编,一般由部门预算编起,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两上两
下”,逐级汇总的程序。(“一上”:由部门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一下”:财政部门与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审核部门预算建议数后下达预算控制数或预算指 标;“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二下”:财政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完整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稳妥性原则
6、重点性原则
7、透明性原则
8、绩效性原则
四、部门预算的编制方式:
1、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应当纳入本部门预算。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2、部门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国务院审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3、部门预算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包括预算外、基金)。
4、部门预算使用统一的表格和时间表。
5、部门预算收入根据历年情况和下一增减变动测算;部门预算支出根据国家现有政策规定分轻重缓急测算
五、政府总预算是根据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和地方总预算汇编而成的。
第四章
一、国家金库简称国库,是管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以及报告国家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门机构。
二、国家金库的类型:
1、独立国库制
2、委托国库制
3、银行制
三、国家金库的作用:
1、执行作用。国库的执行作用发挥的好,就能保证库款及时收纳,并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划分留解;在预算支出方面就可以保证资金的及时供应和合理使用,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需要,保证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
2、促进作用。库可以运用其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有利条件,通过有关数据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协助财税机关组织预算收入及时入库;同时,分析财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研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从而总结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政府预算收支的圆满实现。
3、监督作用。是通过办理预算收支业务,可以监督预算的执行;二是监督企业单位是否及时、足额缴纳预算收入,财政、税务部门、海关以及国库经收处所收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入库,加快预算收入的入库进度;三是减速各级财政机关正确执行上级财政规定的收支划分范围和留解比例;四是监督库款的退付和支拨,确保按政策、按规定办理退库款的拨付。
4、反映作用。国库各项数据的反映,不仅对财政、金融的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民经济总和平衡的研究和分析,也可以提供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就是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在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
五、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克服现行国库分散支付制度的弊端
(1)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杜绝收入缴库中普遍存在的拖欠挤占现象,解决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的问题。
(2)有利于提高部门预算制定和执行的规范性,硬化预算约束。
(3)有利于健全和强化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腐败。
2、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国库的直接支付使财政资金从国库流向供应商,不仅提高了资金周转的速度,而且有利于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2)由于所有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有权对该账户存款余额进行自由支配,充分利用短期闲置资金,从而降低了资金持有成本,减少短期国债的发行,有利于提高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
(3)有利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4)有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财政专户
5、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特殊过渡性专户
七、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和方法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及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
八、政府采购的特点:
1、采购主体的特殊性。政府采购的主题是公共部门。
2、采购资金的公共性。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是公共资金,即财政拨款和需要由政府偿还的公共借款。这是政府采购的根本特点。
3、采购对象的广泛性:货物、工程、服务等。
4、采购活动的非营利性: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
5、采购数量的规模性。
6、采购依据的政策性。
7、采购程序的规范性。
九、政府预算的调整必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十、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也称“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规划的统称。
第五章
政府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二、政府决算的意义:
1、反映了政府决算执行的结果
2、是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资料
3、使系统整理和积累政府预算收支实际资料的重要来源
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六章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与收支划分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2、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与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支怎样划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收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各级政府所承担的只能及实现只能对预算资金的需要量。这里包括两方面要求:
1、支出划分主要以支出的区域性和受益范围为依据。即将全国收益,以及无明显区域特征的支出划分为中央预算支出,而将收益范围有明显区域性的支出划分为地方预算支出;对那些受益范围交叉的支出,则应由黄宗仰和地方共同承担,或由中央出面协调,将各受益地区共同承担。
收入的划分主要表现在税收收入上。具体来说,属于中央政府的税收有:(1)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2)具有累进性,体现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税种;(3)税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的税种;(4)与稳定国民经济有关的税种及收入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种:(5)在税收体系中占主要地位、收入比重较大的税种。那些流动性不强、税负不易转嫁以及一些零散的小税种则由地方政府来征收显得更有效。
三、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实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按照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各自收入,合力确定中央地方财权财力,并附之于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
四、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的政策选择的意义:
1、分税制可以理顺和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2、分税制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只能
3、分税制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分税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我国现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第二,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第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第四,原则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六、我国现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怎么分?
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即根据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进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具体可分为(1)中央税(2)地方税(3)共享税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为了坚持分税制改革的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改革原则,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1993年为基年期核定。
七、转移支付的概念:
1、广义的转移支付就是“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一般是指货币收入主体之间非货币性的分配关系。
2、政府转移支付也成为政府转移支出,是指与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对应的一部分支出。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八、转移支付的分类:
1、有条件的转移支付,其又可分为配套补助和非配套补助
2、无条件转移支付3.分类转移支付
九、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必要性
1、补偿辖区间外溢
2、弥补地方财政缺口
3、保证实现各地的最低服务标准 优化资源配置
5、调节经济
十、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
1、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2.横向转移模式
3.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交错的混合模式
十一、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方法:
1、财政收入能力均等化方法
2、支出均衡方法
3、收支均衡方法
有限的财政收入能力减支出需求均衡方法
5、按照人口数确定支付额的转移支付方法
第七章
一、政府预算监督是指在预算的全过程中,对有关预算主体依法进行的检查、督促和制约,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府预算监督的作用:
1、政府预算监督是保障国家财政只能实现的重要手段
2、政府预算监督是确保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
3、政府预算监督是保证预算的法律效力、维护法律权威性的重要手段
4、政府预算监督是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和遏制腐败的重要保证
三、政府预算监督的方法:
事前监督
2、日常监督
3、事后监督
4、专项监督检查
5、个案调查
预算外资金的定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属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预算外资金的积极作用:
(1)弥补预算资金不足(2)调动增收节支积极性(3)保障专项事业发展
(4)促进地方事业建设(5)综合平衡社会财力(6)增强政府对公众的责任心
2、预算外资金的消极作用:
(1)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
(2)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容易滋生腐败
(3)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4)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原则:
(1)非营利性原则(2)合理安排和节约资金原则
(3)先收后用,量入为出原则(4)稽查监督制度化原则(5)依法治理原则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措施:
1、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2、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计划管理,其中包括:(1)单位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2)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3)实行综合预算预算
3、加强票据管理,实现收缴分离、票款分离
4、加大审批、监督和处罚力度,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严格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统一审批权限
(2)严格按计划使用预算外资金,加强对预算收支的监管
(3)加大对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的处罚力度
(4)切实完善配套措施和法规建设
5、加强宣传澄清对预算外资金性质的认识
第四篇:政府预算
1、中央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
(一)“一上”:财政部门印发部门预算编制的有关文件、通知,明确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要求。部门从基层预算单位起按财政要求编制单位收支预算建议计划,逐级报送给主管部门。部门对各基层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分析、汇总,并编制部门收支预算建议计划上报给财政部门。
(二)“一下”:财政部门内部有关业务处室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预算建议计划,并提出审核意见报财政预算主管处。财政预算主管处审核汇总后,根据财力情况提出总量支出建议控制指标,报同级政府同意后下达给部门。
(三)“二上”:各部门按财政预算控制数重新调整本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门审核。
(四)“二下”:财政部门内部有关业务处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审核汇总部门预算,提出意见报财政预算主管处。财政预算主管处汇总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并提请同级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草案经人代会通过后,财政部门直接将预算批复给部门,再由部门逐级批复给基层单位。
在二上、二下的过程中,各部门与财政部门随时可就预算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及时、充分地交流有关预算信息。
2、预算周转金是各级财政为平衡预算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 而设置的周转资金。预算周转金只作平衡预算收支临时周转使用,不能安排支出。
2、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意义是什么?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用超收收入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或用于统筹安排下支出。作用:是对财政“超收”实施了“分流”,使一部分“超收”不再直接形成“超支”,从而可在今后调剂使用,并进入预算监督视野。注意与预算周转金的区别:资金来源和使用不同。
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是指各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据以完成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是指在一定的预算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或同级政
府之间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
3.试述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存在问题:①制度运作基础问题:财权与事权的划分 ,政府职能定位②制度的规范问题: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过大额度计算有问题支付方式不规范,基数法为主③制度的体系性问题:缺少激励缺少监督
(2)完善:①规范制度:因素法代替基数法②以法律形式明确事权限制专项:突出重点:如新农村建设、大江大河治理,扶贫开发等③完善省以下的转移支付 4.分税制:在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按划分税种的方式来确定中央和地方财权的预算收支管理体制。是非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4、论述我国税务机构分设实现税收分征分管利弊共存。
答:
一、税务机构分设的有利效果:中央和地方的税务机构均将致力于完善管理机制以 增加各自的收入,新体制下地方政府至多只能控制地方税种的有效税率与税基,这样把主动权掌握在中央财政手里,可以保证税基不受侵蚀,一致了中央财政比重下滑的势头,中央利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管调控的能力将明显增强。
4、谈谈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1)分税制存在的问题①政府事权与收支范围划分仍不规范②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日益扩大(转移支付不到位)③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仍突出④地方税制不健全⑤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不够及时和到位,省内转移支付制度滞后
(2)完善办法①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②完善转移支付③健全地方税制体系④减少财政级次,完善省内财政转移支付
二、务机关分设的弊端:
1)征管权限和事物划分存在交叉
2)国税与地税征管范围互有交叉
3)共享税征收上存在矛盾
4)机构分设使国税系统的纵向管理体制与财政体制上的“分级管理”原则不协调
5)层层下达税收指标,形成“买税”现象
6)乡镇一级的机构分设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
6、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1)政府预算编制监督: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对预算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2)政府预算执行监督:日常监督,检查资金据传进度以及是否按预算拨付;了解情况、收集信息,为决算审查做准备。
政府决算审查,对总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预算完成情况及质量;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审查部门执行预算情况;对预算储备资金和机动财力的使用情况的使用情况审查;预算收支平衡和政府债务收支情况监督。
(3)政府预算调整监督:调整范围是否合理合法、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等
7、从预算透明实际效果看,我国预算透明度政体仍显偏低
(一)财政预决算版块
1.“是否公布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2.“是否及时公布”
3.“预决算报告内容是否详尽”只公布公正收支概况而没有分类说明,为不详细。
4.“预算调整数情况”以预算执行数和预算数之间的差额或决算数完成预算数的比例为判断标准。
5.“是否公布预决算表”包括财政收支预决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表、国有资产经验预算表等。
6.“是否公布部门预算”是否公布细化的部门预算。
(二)财政收支情况
1.“是否公布财政收支情况” 2.“是否及时公布”
以财政收支情况是否公布到统计日期的上个月为标准 3.“公布内容是否详细”
按照收支情况是否有分类、款、项等为标准,只公布概况而未分类者为内容不详细,公布有收支总量情况并有类、款或项说明为内容详细。4.“是否公布‘三公’经费支出” 至少公开一项即视为公布。
(三)政府采购
1.“是否设置采购目录”
2.“是否公布具体采购项目”按照是否在采购目录或采购公告中公布具体的采购项目为标准。
3.“是否公布招投标结果”是否在网站公布中标公告为评价标准。
4.“是否公布投诉处理结果”以政府采购网站有投诉渠道,并且在网站上公布对投诉处理决定书为标准。
(四)政府非税收入
1.“是否公布政府非税收入”是否在预算报告、预算表或单独公布了财政非税收入总额为标准。
2.“是否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 3.“是否公布政府性基金” 4.“是否公布彩票公益金” 如果只是分别列示了上述三项收入数额,未对其项目细化,则评价为“是,但不详细”。对三项收入进行进一步明细划分的则评价为“是很详细”,未公布的评价为“否”。
(五)民生支出
1.“民生支出内容公布是否详细”是否在预决算报告重点提及民生支出,并对如何改善民生做出详细安排。
2.“是否设置民生支出专版”
(六)政府信息公开
1.“是否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2.“是否有申请公开的渠道”是否公布了邮箱、电话等联系方式供民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3.“是否有信息公开意见信箱” 4.“是否有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七)公众监督 1.“是否有监督渠道和方式”以省级财政厅网站是否设有民众监督和提出质疑的渠道和方式,例如设置公众咨询、投诉建议等版块。
2.“渠道和方式是否便利”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沟通视为渠道便利,如果只有电话、信箱等则视为不便利。
3.“是否受理网上质询”
(八)政府网站设置
1.“网站版块设置是否清晰” 2.“网站内容是否充实” 3.“重要财政信息是否醒目” 4.“更新是否及时”考察新闻公告类信息是否更新至当月
7、政府自身如何提高财政透明度
1加强政府财政信息公开 一是逐步实现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法定化,改变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由政府自己说了算的状况,由立法机关来决定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和频率。二是从公众的信息需求出发来提供财政信息。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必须建立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观念,也就是作为信息提供者的政府必须要了解公众及其代表的信息需求,进而在法律的框架之下,尽可能地扩展政府信息公开种类,以提高信息公开的充分性。
三是采用多种手段,以更低的成本、更加便捷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财政信息,以提高公众对信息的易得性。
2建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一是扩展政府会计的核算对象和核算内容,即将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扩展到政府的全部资金,而不仅仅是预算资金的收支活动。二是考虑在一级政府层面上编制合并的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以便向使用者提供合并的政府整体的财务信息。三是逐步采用应计制。应计制又称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否作为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
3进一步加强政府审计
一是建立政府信息审计鉴证制度。在西方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往往必须由政府审计师鉴证后,才能对外公布,审计报告是政府财务报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直到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部门所编制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在提交人大之前并未经过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鉴证。二是完善政府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目前,我国在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方面仍未形成统一的、具有强制力的制度,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只有经过政府首长的审定以后才能有选择性的公开,导致很多反映政府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方面的问题的信息被隐瞒。
8、加强人大财政预算监督
一、扩展和规范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范围,为实现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供了法制保障
明确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范围是预算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新预算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要求,明确规定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了预算完整性原则,通过完整的预算决算全面反映政府和公共部门的活动,并实行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与监督。同时,新预算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确立了政府预算体系,并对四本预算的概念、编制原则和相互关系作出了规定。
二、完善初步审查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全口径预算决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考虑到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预算的特点,初步审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对原预算法关于预算草案初步审查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对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和中央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规定、监督法关于预算调整方案初步审查的规定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新预算法对初步审查制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第一,明确了初步审查范围。主要包括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决算草案。第二,明确了初步审查机构。中央由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初步审查工作由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承担,未设立专门委员会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由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查预算草案时,可以由临时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查结果报告);县级由人大常委会对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初步审查,由有关工作机构对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研究提出意见。第三,明确了初步审查的时间。中央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和县级以上地方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应当分别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的45日前、30日前,提交人大有关机构进行初步审查;县级以上各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决算草案应当在常委会会议召开的30日前,提交人大有关机构进行初步审查。第四,确立了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及其反馈制度。规定人大初步审查后要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对初步审查意见和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的意见,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初步审查意见和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的意见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报告应当印发本级人大代表。
三、明确对预算决算草案重点审查的内容,为推进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实质性审查提供了实现路径
如何实现对预算决算进行实质性审查,是各级人大努力探索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新预算法通过明确预算决算草案的重点审查内容,为推进实质性审查提供了实现路径。新预算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草案及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重点审查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议的要求;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本法的规定;预算安排是否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收支政策是否切实可行;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预算安排是否适当;预算的编制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本法关于细化的规定;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预算是否规范、适当;预算安排举借的债务是否合法、合理,是否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与预算有关重要事项的说明是否清晰。同时,新预算法还明确规定了预算审查结果报告应当包括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上一预算执行和落实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议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本预算草案是否符合本法的规定,是否可行作出评价;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和预算报告提出建议;对执行预算、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绩效、加强预算监督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决算草案进行审查时,重点审查以下十二个方面的内容:预算收入情况;支出政策实施情况和重点支出、重大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结转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结余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及执行情况;财政转移支付安排执行情况;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等情况;本级预算周转金规模和使用情况;本级预备费使用情况;超收收入安排情况,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和使用情况;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落实情况;其他与决算有关的重要情况。
四、拓展预算执行中需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等事项范围,为加强对预算调整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提供了有力约束
新预算法再次明确,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了预算执行中须经人大审查批准事项的范围,主要体现在加强对预算调整和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审查监督等方面。
原预算法规定的预算调整情形,仅指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举借债务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这种规定过于宽松,也不明确,导致了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比较突出。新预算法拓展了需要报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情形,即: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的;需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需要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的;需要增加举借债务数额的。对于需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采取列举的方法,既拓展了范围,又明确具体,有利于严格执行预算,依法调整预算。对不属于预算调整的地方各级政府因上级增加不需要本级提供配套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而引起的预算支出变化的特殊情形,也应向同级人大报告。
新预算法允许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举借债务,但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更加规范、更加严格。在审查批准方面,规定举借债务的规模,应当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对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支出等方式仍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增列赤字,并应当在下一预算中予以弥补。
五、丰富和细化了预算决算监督的具体规定,为增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监督实效创造了条件
人大除了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之外,实际上还承担着对预算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保证预算法律实施的职责。新预算法进一步明确了细化预算编制、严肃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实现各环节、全过程监督,为增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监督实效创造了条件。新预算法明确了对报送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决算草案的细化要求。预算决算草案是政府预算决算编制结果的体现,是人大审查监督的基础,草案不够细化,代表很难看懂,直接影响审查监督质量。为解决预算决算草案细化问题,新预算法作了如下规定:各级预算支出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报送人大审查和批准的预算草案,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应当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基本支出应当编列到款;决算草案应当与预算相对应,按预算数、调整预算数、决算数分别列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应当按其功能分类编列到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一般性转移支付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本标准和计算方法编制,专项转移支付应当分地区、分项目编制。
新预算法还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预算执行监督的规定。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增强预算监督实效的重要环节。为切实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总结实践经验,新预算法进一步充实了以下相关规定:一是增加对预算批准前政府安排支出的监督,要求对按照法律规定在预算批准前安排的支出情况在预算草案的报告中作出说明;二是特定事项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有关情况,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三是完善对决算的监督,财政部门编制的决算草案应经本级审计部门审计后,报本级政府审定,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四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送备案。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六、增加发挥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在预算审查监督中作用的规定,为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实现途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强化人大特别是基层人大的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中的作用和联系选民的优势,扩大社会公众对预算活动的参与,新预算法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各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对预算草案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时,应当邀请本级人大代表参加;县、乡级人大举行会议审查预算草案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级人大代表,听取选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随着预算公开透明的推进,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也应有法律保障,新预算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有违反本法的行为,可以依法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检举人、控告人。
第五篇:财经应用复习资料
1.财经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动等从政策、制度、实施等方面一种书面材料。5.通知:适用于般由企业名称加章程组成2.签询内容和目标。2.前言:主要是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党和国家作出安排时使用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署:一般在标题下括注,在什么概述企业现状,说明咨询报告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政策、法律3.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时间有什么会议通过,有的章程背景,同时提出企业目前存在的法令,以经济现象经济工作为反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有关单位需是在正文之后写明章程制作单位问题。3.正文:分析论证,对企映对象,记录加工和传播有关经4.请示:适用于上级机关请求指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名称和时间,并加盖公章或代表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改善济工作信息,为解决有关经济实示批准的公文。免人员。签字。3.正文:分两种形式,一方案。4.落款:咨询机构,咨询际工作问题而撰写的据有一定体5.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6.函:适用于不相隶属之间洽谈种是总则分则附则结构,另一种人名称,成文日期。
式的公务文书。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是条款结构。8.业务洽谈纪要与会议纪要的区
2.材料:是为写作而采集的,是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的公部门请求批评等的公文。13.制度的写作要点:1.标题:一别:答:1.关系平等性2.语言协写入文章中的真实和理论依据,文。7.申论:即申辩、申诉、论述、般有制度内容加文体组成2.签商性3.备忘作用
也是包括作者在写作前积累和收6.简述行政公文的特点:1.政策论证之意,是对应试者综合分析署(或落款)9.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写清哪些内集的没有作为作品的生活现象,性和权威性2.法规划和格式化能力与与写作能力的考核。由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二者组成容?1.项目概述2.市场和工厂具体事例及各种文字数据资料。实用性和实效性3.准确性和简8.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企事3.正文: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制生产能力3.原材料投入与供应4.3.语体风格:是人们在交际过程练性.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依据定制度的依据目的范围,适应对地理位置和厂商5.项目总体规中,由于交际的目的、任务、对7.行政公文的作用:1.领导和指法律和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具有法象等,划与设计6.工厂组织与管理费象、范围和方式的不同而使用的导作用2.发布政策和法规的作规性和约束力的文书。三部分是执行制度的说明。用7.人员8.项目时间安排9.财据用不同特点的语言所表现出的用3.互通情报、联系公务的作用9.事务文书与行政公文有哪些不14.条例的写作要点:1.标题:一务与经济评价
风格。4.宣传教育作用5.依据和备查同: 种由发文机关事项文种三部分组10.经济论文在写作结构上应包
4.主旨:是主要的意义、目的和作用.答:1.功能不同:事务文书是为成,二种由发文事项和文种两部括哪些内容?1.标题2.摘要3.意图。是指撰写者在反映现象,8.行政公文的一般体式分哪几部处理日常事务活动而使用的,它分构成。2.签署:一般在标题之序论4.体论5.结论6.引文出处说明事物或发表主张时,通过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反映的是具体职能部门的看法和下由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构成,与注释7.谢词8.参考文献 文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思想或基本答一般体式分1.公文的开头部意见,并用圆括号括起。3.正文:一种11.企业管理咨询报告和决策方观点。分2.公文的行文部分3.公文文也可以是工作人员。而行政公文是文章贯条式,一种使逐条到底案的写作内容有何不同:
5.模糊语是指在一定的语境条件尾的组成 体现的是各级领导机关的意志,式。1.企业管理咨询报告标题形式分下,财经应用文选用一种外延不公文的开头部分包括1.公文版其作者是法定的各级领导机关或第四单元 为公文式与文章式,经营决策方确定的表义比较原则而且具有弹头2.秘密等级3.紧急程度4.发机关领导人。1.经济文书:是使经济活动能够案使用单标题和双标题。
性的词语 文字号5.签发人 2.作用不同:事务文书是用来处理性,有序进行的依据,也可以2.企业管理咨询报告有前言,经
6.财经应用文的特点::1.行文的公文的行文部分包括:1.公文标理实际事务的工具,对推动实际说是指导管理经济活动的一种工营决策没有
受命性 2.专业的实用性3.政策题2.主送机关3.正文4.无正文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其参考和指导具。3.企业管理咨询报告的正文包的鲜明性4.时效的严肃性5.语说明5.附件6.成文时间7.文件作用。而行政公文作为管理国家2.决策方案:是企业经营者为了括分析论证与改善方案两部分,言的直陈性6.提示的稳定性7.生效标志 政务的工具是法定作者在法定范解决经济活动中新的重大问题,经营决策方案的正文包括决策目突出的数量观。公文文尾的组成包括:1.主题词围内行使职权而制法的,具有很围绕企业的规划、策略和重大措标、依据资料、实施方案、比较
7.简述使用材料的基本要求:1.2.抄送机关(抄报、抄送、强的权威性和约束性,法定作用施与既定目标,根据市场调查、论证、预测结果。
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材料9.撰写决定需要注意的问题:1.非常明显。市场预测和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情4.企业管理的结尾有落款,包括的组合2.根基材料的性质来安决定的内容应体现政策性和权威3.书写格式不同:事务文书写作报进行分析研究,从两种以上的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名称和成文日排叙述的次序3.根据材料的轻性2.决定的措施要切实可行3.格式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惯用方案中选取一种方案的过程和决期,经营决策有结尾包括习惯结重程度来安排叙述的详略。决定的层次要分明,总体层次要格式,不是牢固不变的,作者可策。束语、署名、日期。
8.简述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主旨清晰4.决定的语气要坚决 以根据其内容和写作要求自由灵3.保险文书:办理保险业务的书12.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几种;1.通和材料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辩10.批复写作应注意的事项:1.活多样的确定表述程序,合理安面材料。过调查获取材料2.通过阅读获证关系。在主旨尚未产生确定之应注意其实效性2.注意做到观排文章结构。而行政公文具有法4.市场调查报告:是把经济市场取材料。
前,材料是第一位,代表着存在点鲜明3.注意其针对性4.注意定格式,在调查获得的情报资料进行整理,1.财经应用文的作用:
和现实,主旨是意识,是第二位批复的行文要干净利落、语言鲜中,对公文的格式行为规则,处筛选,1.指导宣传2.传递沟通3.凭据的,但主旨一但确定,也就是说明、用语周密、简洁,语气要坚理程序甚至用纸规格,书写编排提出采取行动的合理建议之后,和督察
一旦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决果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都要认真遵按规范的体式写成的书面报告。2.财经应用文材料的作用;的飞跃,主旨就要根据自己的需11.守执行 5.催款书:是一种催缴款项的文1.行文主旨从材料中产生2行文要选择材料,能有效的表现和支1.通知侧重以好坏两种来引导有4.表达方式不同:事务文书以叙书,使交款单位或个人在超过规主旨靠材料认证3.行文体式有持主旨的材料就使用,相反则不关单位和个人,提倡好的杜绝坏述说明议论为主,也可适当用描定期限未按时交付款项使用的说材料决定
用。此时主旨又取得了支配材料的,并围绕正面和反面的典型做写方法,是语言即准确质朴简明明书。3.材料收集的方法的统帅地位,材料蕴含主旨,主出恰当的评论,通知是以通知事又生动的形象活泼,增加文章感简答题 调查和阅读.旨决定材料,两者相辅相成,统项为主,染力和说服力。而行政公文是为6.经济文书的作用:1.有助于人4.选择材料的原则
一和谐,才能构成一篇好文章。也较少发表评论。2.情报通报重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其表达方们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推动经济工1.选择主旨需要的材料2.选择
9.财经应用文确定主旨的要求:在向所属单位通报情况,一般不式通常只用说明叙述议论说明,作的深入发展。2.有助于全面了真实可靠的材料3.新颖典型的1.要以党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出现要求所单位去遵照落实的具说明重在把事务、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为材料
为指导2.要直白显露,有强烈的体事项,而通知则经常提出具体叙述重在把事务事理交代明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5.财经应用文主旨的作用
针对性3.要以社会实际价值为事项并要求有关单位去落实。议论重在对事务事理客观评述,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依据。主旨是文章的精神内核主旨是贯尺度 1.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撰写时多用直笔,不用描写抒情3.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企业生产经穿文章始终的一条红线,它统一
10.简述财经应用文结构的基本单位在日常行政事务活动中用来夸张等表达方式。营活动是否适应市场需要,采取文章的所有材料.内容:1.层次2.段落3.过渡与对传递信息,沟通关系,10.简述规章制度的作用?答:1.相应的对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6.批复的特点
应4.开头与结尾 总结经验、调查情况规范行为的是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2.争力。4.有助于经济主管部门全鲜明的针对性,现实的指导性 行
11.简述财经应用文安排结构的书面文体。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面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发展文的简明性
原则:1.要正确反映活动的发展2.计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任重要依据3.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情况,及时调整与修定经济方针7会议技要的特点规律和内在联系2.要为说明主务提出目标要求,制定措施办法的重要手段4.是加强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和措施。5.有助于财政纪实性 概括性 指导性
旨服务3.要适合不同的文体要并作出安排的书面材料。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有效金融部门更好地发挥调控指挥和8.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不同点 求。3.总结:是对本部门本单位和个措施。监督的作用。6.有助于保证企业会议纪要只是一种客观的及时的1.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人对已完成的实贱活动进行回顾11.讲演稿与述职报告有哪些不的经济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材料,记录每个人的发言,而会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分析,从中指出经验教训,提炼同特点: 答:讲演搞特点1.激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议纪要则集中综合的反应会议的力和规范体系的公务文书,是依出具体指导意义的理论认识并形励性2.情境性3.社会性4.有声7.简述企业管理咨询报告各部分主要议定事项其具体指导和规范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重要工成书面材料。性。的写作内容:1.标题:分为公文作用
具。4.简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述职报告特点1.对象的确定性式与文章式两种,公文式标题由10市场调查报告的分类
2.决定:只国家机关对于某个重内部用来反映情况、汇报工作、2.内容的严肃性.咨询对象内容和文件组成,文章市场供求类,营销组合类 资源类 大问题,某项重大任务、工作行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时所采用的12.章程的写作要点:1.标题:一是标题有求精确,简练的提示资11.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
促进生产发展,促进市场繁荣 促
进新产品的研制 促进企业提高
管理水平12预测报告的作用有
利于商品供需平衡 有利于调整
生产计划 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
力
13商品说明书的种类
包装物上的说明书 专用纸张说
明 图表式说明书 装订成册的商
品说明书14.求职信的特点明显的针对性 强烈的自荐性 独具的个性特征 15求职信的写作要点 称谓 开头语 主体 结尾部分 附件 落款 16.述职报告的含义 是述职者为公开述职所准备的应用文稿,是述职者对自己在一定期限内执行岗位指责的实际进行回顾和自我平述的书面报告 17述职报告的作用 1.提高思想水平与工作能力2.便于对任职者进行实际考核3.有利于述职者与各方面的沟通关系 重要决策参考可为企业的健康发 18演讲稿的特点 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商业广告的特点 激励性 情境性 社会性 有声性 商业广告真实性 简明性 营利性 19规章制度的特点规范性 严肃性 激励性和强制性 服撰写商业广告的要求 时间和空间性主题突出 创一求新 20经济文书的特点目的性 客观性 专业性经济消息活动分析地方法 21企业管理咨询报告的特点 商业广告的作用因素分析法 动态分真实性 可行性 协作性 促进生产 搞活流通 2指导消 22企业管理咨询报告的作用方便群众 3活跃市场激励群众4是使企业自身和有关主管部门的5陶冶情操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