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政文摘第一期
第1期
2012年2月12日
[ 廉政动态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委员123人,列席299人。中央纪委常委会主持了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了2009年的任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出席全会第二次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全会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一致认为,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加
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着力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全党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党同志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成绩,反腐倡廉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全会提出,2009年,全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落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高度重视政治纪律,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保证全党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灾后重建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等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第二,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解决理论脱离实际、作风飘浮、弄虚作假、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等问题。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一切事业,认真执行中央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积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第三,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严禁领导干部违反
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等行为;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境)外定居等规定和有关事项报告登记制度;治理违规建房、超标准建房等问题;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严禁领导干部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开展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工作,压缩出国(境)经费、团组数量和规模,从严控制在国(境)外停留时间。严格控制新建楼堂馆所,纠正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的问题。
第四,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金融和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案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执纪,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的惩处。
第五,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专项基金和资金监管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对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涉农负担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把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惩处结合起来,力争在治理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投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及相关改革。充分发挥国家预防腐败局的作用。
第七,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深入推进巡视工作。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健全非派驻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责。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探索监督关口前移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
第八,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加强国有企业(含金融机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推进高等学校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
全会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讲政治、顾大局、抓落实、作表率,把学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与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积极服务和有力保证;与认真研究部署和努力完成好今年的纪
检监察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廉政漫画]
责任编辑:于水云编辑:孙刚王雅军
第二篇:浙江国税廉政文摘(第九期)
廉政教育文摘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第九期 纪检组监察室编印 2008年9月
【案例剖析】
从开化原县委书记王金良案看“贪妻贪夫”现象
案发上虞“官场地震”
2007年4月9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浙江省开化县委原书记王金良(曾任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受贿101.9万元案有了结果,浙江省嘉兴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判处王金良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万元。
无论是在领导的心中,还是在群众的眼里,王金良都是位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没想到他却因为贪欲,最终走向了犯罪的深渊。翻开那厚厚的案卷,王金良的48次受贿记录暴露在阳光之下,令人触目惊心。
1962年12月出生的王金良,31岁就晋升为副处级领导干部,仕途可谓一帆风顺。1983年8月至1993年7月,他分别在绍兴市委统战部、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市委办公室工作,其间1990年5月至1991年12月在上虞县娥江乡挂职锻炼,任乡党委副书记;1993年7月起任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3月任嵊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7年12月任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2006年7月起任开化县委书记。
王金良案发于上虞“官场地震”。2006年下半年,上虞市委原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严永泰、上虞市原副市长张吉太、上虞市委原书记任其良等相继落马。随着检察机关的调查深入,王金良受贿案也浮出了水面。
王金良最后一次以县委书记身份公开露面是在2007年8月3日,他带队前往农村进行农民用水调研。同年8月6日,他被浙江省纪委审查,8月25日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9月30日被嘉兴市检察院决定逮捕。
贪婪的妻子助他走上腐败路
王金良受贿记录基本上是在担任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时候创下的。王金良48次收受贿赂的过程,就好似一部正在上演的电视连续剧。
浙江某建设集团董事长杭某是这起贿赂案的“重磅手”。从2001年起,他每年春节都会以拜年的名义为王金良送上礼金。2002年杭某在绍兴开发一楼盘,向王金良夫妇发出了看房的邀请。王金良夫妇看中了一套排屋,面积183平方米,总价约115万元。2003年的夏天,要付首付款的前一天,杭某提着一个纸袋登门拜访。当时王金良不在家,杭某将纸袋交给了王金良的妻子余某,说:“这30万元给你们,拿去把房款付掉。”余某见这么一大笔钱,起初是推辞,杭某又说:“这是我自己的钱,你们只管拿去放心地用,没问题的。”余某又推辞了一回,便收下了。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2004年上半年,王金良准备装修新房。一天早上,杭某又提着一个纸袋来了。王金良正在家里吃早饭,杭某进来后与王金良打了个招呼,就径直往他家的客厅走,于是余某跟了过去。杭某把纸袋放在地上,对余某说:“这20万元是给你们装修的钱,装修的事你们自己搞,我就不参与了。”这次余某只推辞了一下,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据余某后来交代:“但毕竟是这么大的一笔钱,收下后心里也多少有点不踏实,有时也想过要退,但总只是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据王金良自己交代,仅杭某一人就送给他现金人民币50.94万元、美元4000元、英镑1000元。
周某,系绍兴市某工程设备安装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0年与王金良结识,其后两家人走得很近,关系也相当密切。王金良接受周某的第一笔贿赂是在2000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周某夫妻请王金良全家吃饭。饭后,在回家的路上,周某递给余某一个红包,说是“一点小意思”,余某回到家打开红包一看是1万元。
2003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周某夫妻又请王家吃饭,这回周某把红包递给了王金良的儿子,说:“过年了,叔叔给你的压岁钱。”后来余某对办案人员说:“我和我儿子推辞了一阵,最后还是收下了。晚上回到家后,打开红包,里面装着1万元。”
2004年初,王金良母亲去世,周某赶到王金良的诸暨老家给王金良母亲送行,送上5001元钱的丧礼,余某又悉数收了起来。就这样,王金良先后11次收受周某的贿赂人民币6.4万余元、美元4000元。
王某系嵊州某房地产公司老板。王金良在嵊州做组织部长时与之相识。2005年王金良的妻子余某想买车,可又不想花自家的钱,便与王金良商量,能不能向王某借钱买车,王金良说:“你自己和他去说,买车借钱总应该说得出口。”于是,余某拨通了王某的电话,轻松“借”得20万元。经法院确认,王金良先后三次从王某处收受贿赂款合计人民币20.3万元、2000欧元、500英镑。
在王金良担任绍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几年间,他还先后9次收受某村党支部书记王某所送的2.38万元人民币、2200美元、2000欧元;先后6次收受浙江某建筑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某钱物折合人民币2.9万元、美元1000元;先后10次收受某村党支部书记赵某所送3.54万元;先后两次收受杜某、金某所送的6800元;为曾任上虞市交通局局长、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张吉太的职务升迁帮忙,收取其托人所送的5000元购物卡。
作为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王金良应该深知党纪国法,他的妻子余某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也理应懂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家属所应遵守的操守,但面对物欲与金钱的诱惑,他们还是打开了思想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接受调查时,余某后悔莫及:“王金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收受这些钱物肯定是违法的,而我作为他的家属,没有为他把好这一关,还参与其中。不仅葬送了他的前途,还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严重伤害,特别是影响到我儿子的健康成长,我现在非常后悔。”
只要他出面,什么事都好办
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收了如此多的贿赂,王金良也自然少不了为这些人帮忙。王金良手中的权力渐渐成了那些行贿者为谋取私利而通关的一张“王牌”。
就拿杭某来说,2002年其公司一楼盘的规划许可证没有批下来,没有许可证,工程就不能开工,杭某便请王金良给有关单位打招呼。在王金良的直接关心下,杭某的项目得到了顺利审批。
2004年,杭某又为一项目的税收问题找王金良,这个项目的税可以交到公司注册地上虞,也可以交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绍兴市,杭某希望把税交到上虞,这样他们就可以得到上虞市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后来经王金良“打招呼”,此事顺利办成。
2004年,杭某公司的一些原股东对该公司的改制提出异议,认为杭某侵占了他们的股份,到省里去告状。后来,省里把有关信访件转至上虞市政府。杭某为此事请王金良帮忙,王金良便分别给上虞市委原书记任其良和原副市长张吉太打了招呼。
2006年,杭某的公司要申报特级资质,浙江省建设厅和建设部都已经同意他的公司去申报,但绍兴市的有关部门却没有把有关材料报上去,杭某为此又找到王金良。王金良亲自出面,为杭某的公司成功申报特级资质立下了“汗马功劳”。
纵观行贿人的行贿意图,行贿人看中的都是王金良“组织部长”的这块“金”字招牌。
上虞市原副市长张吉太有个侄子想调进建设局下属的质检站,张吉太的外甥女想进交通局,都是王金良打的招呼,就连他自己的升迁也是得依靠王金良的帮助。2002年底,绍兴市开始进行换届考察,当时张吉太任上虞市交通局局长,由于他年龄已超过45周岁,而当时浙江省委规定超过45周岁的一般不再提名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而且张吉太获得推荐的票数也不够多,但因为有王金良的极力推荐,张吉太还是当上了上虞市副市长。
在行贿者的眼中,没有王金良摆不平的事,只要请他出面打个招呼,什么事都好办。
2004年,嵊州某房地产公司老板王某在新昌搞一个房地产项目,遇上一些麻烦,曾找王金良帮忙。2005年下半年,王某和别人合伙想在内蒙古开发天然气,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审批,问王金良认不认识有关系的人,王金良十分热心地为王某搭成了“桥”。
2005年,浙江某建筑集团公司要报批一个园林工程的资质,但被有关部门“卡”住了,该集团董事长王某曾找王金良帮忙。王某的公司开户在绍兴市某信用联社,为了其融资的方便,王金良出面,为王某建立起了“用得着”的人际关系。
迟来的忏悔
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县委书记,从一名党培育多年的国家干部到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巨大落差使王金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在看守所内,王金良写下了5000多字的《我对犯罪行为的思想认识》,他用了五个“非常对不起”来表达自己的忏悔心情:“我非常对不起组织对我多年的培养;非常对不起关心帮助教育过我的领导和同事;非常对不起组织工作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非常对不起开化人民;非常对不起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儿子。”
他分析自己的犯罪原因时认为:“一是自傲心理作怪,二是侥幸心理作祟,三是攀比心理作用,四是自慰心理作恶。”
办案检察官指出,除了他自己分析的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他没把家属管好,余某不但没为王金良管好家,而且还参与收受贿赂,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受贿案件如出一辙。身为领导干部的家属,余某本该是帮助丈夫廉洁从政的“廉内助”,却钱迷心窍,利令智昏,积极伙同或帮助丈夫纳贡受贿,甚至鼓动丈夫为人谋利,成为“贪内助”,结果把丈夫推向犯罪深渊。这样的教训实在值得每个党员干部的家属引以为戒!
古人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块阵地。领导干部的配偶都要当好反腐败斗争的监督员和战斗员。办案检察官分析说,当前,一些心术不正者为谋求私利,千方百计想拉拢、腐蚀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当他们从正面进攻、外围袭击难以奏效时,便采用迂回战术,先是俘虏领导干部的家属,再由家属鼓动领导干部为他们营私舞弊。像王金良这样的人,他们不是被别人打倒的,而是被自己打倒的,是被自己的配偶打倒的。
有人说,“贪欲是滋生罪恶的沃土”。与王金良共事的许多人怎么都无法相信,昔日曾提醒教育部下要廉洁自律的领导,自己却成了一面反面的“镜子”。
主审:张松青 主编:章毓华 责编:马优良
第三篇:浙江国税廉政文摘08第二期
廉政教育文摘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第二期 纪检组监察室编印 2008年2月
拒 礼 拒 贿 六 法
编者按:春节将至,又到了“礼尚往来”最盛时,中国有句古话:“官不打送礼的”,说的是在送礼人面前,再严厉的官也不好意思板下脸来训人。面对送礼人,不受礼受贿是一个刚性原则,但如何拒礼拒贿却是一种艺术。本期向大家推荐拒礼拒贿范例,以期有所收获。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省局纪检组及监察室全体人员衷心祝愿大家过一个和谐、廉洁、文明、欢乐的节日!
一、先声夺人,明确告示
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常州的张埙到任登封后,了解到登封县贿赂成风,官不理事,民不聊生。三天后,就召集县衙人员,明确宣布:“不取一钱,不枉一人”。同时,在县衙的门口还立了一块表明誓言的巨石。这样一来,有的人想投机取巧送礼也不敢了。经过他的治理,登封县人民安居乐业,政事清明,老百姓送给张埙“官清民乐”四个字以称颂他。先声夺人还可以应用于送礼者尚未提起所求事宜时,首先“约法三章”,表明自己做人原则,将对方的话口封住。
二、晓之道义,当场拒绝
东汉时期的杨震被誉为“关西孔子”,一次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半夜怀揣重金前来谒见。他对杨震说:“深更半夜,此事无人知晓。”杨震面对重金,没有动心,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来人羞愧难当,只好收起重金告辞。南北朝时李幼廉为官做人清心寡欲,有人将黄金珠宝送给他,他当场扔到地上,告诉来人:“你以黄金珠宝为宝,而我以保持清廉名节为宝。”
杨震拒金,胜在义正词严,幼廉拒宝,胜在道义分明。对于我们的借鉴意义就是,当下属或者陌生人来送礼时,完全可以拉下面子,晓之以道义、纪律法规,当场予以拒绝,态度要诚恳,立场要鲜明,柔中见刚,使送礼者没有回旋余地。
三、援引案例,借以示人
明朝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以促使官吏廉洁从政:官吏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一贯以下杖八十,四十贯处斩;官吏犯赃款罪,轻者罚苦役,守边疆,赃满六十两,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为此,也重典处斩了一些人,并将案例编成《明大诰》发给官吏学习。当时官吏深为震慑,相互以案例为戒,不敢越雷池半步。今天,我们的干部应该说对一些不正之风还是有警惕之心的。但是,由于送礼人无所不用其极,在送礼的方式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总是借亲情、友情、老乡感情等理由进行掩盖,往往也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头脑冷静,态度鲜明地予以拒绝。对方既然谈感情,那么不妨举一些系统内发生的案例来作为“挡箭牌”:“最近我们系统发生过这样的案子……他们为此丢了位子,既然你为我好,就应该为我考虑,不要让我为难。”
四、上交组织,清白于心
刘少奇同志当年在淮北开展革命斗争时,有一次紧急军事转移,依依不舍的房东趁他不注意,将一些红枣等干果塞进他的行李包中。途中休息时,他才发现。当时的形势已不可能退回,于是,他便将东西上交组织。
一代伟人就是如此在细微之处严于自律。当然,房东大娘送干果并不是对刘少奇同志有所图,但是,他这种做法仍然可资借鉴。对于无法拒收的钱物,将其上交单位纪检等组织,保持自己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丢掉心理包袱,照样坚持按原则办事。上交组织后,还可以正告行贿人,使其丢掉幻想。
五、讲明政策,送礼枉然
前不久,江苏省监狱系统实施了“狱务公开”活动,对涉及到减刑、假释的条件、标准、程序都实行“阳光操作”。在系统内的一次廉政先进人物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先进就介绍说,有一次一个家里很穷的罪犯亲属到他家送礼。他首先将当前监狱减刑、假释的操作标准对其进行了宣传,又告知现在的狱务公开制度,该减刑的不送礼也能减,不该减的送了礼也不能减,这名罪犯亲属恍然大悟,说:“早知这样,我们就不全家凑钱送礼了!”
六、公之于众,以儆效尤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中的大学士刘统勋,平时勤俭仆素,讨厌别人奉承,偏偏有个资郎喜欢奉承送了一份厚礼。第二天,刘统勋召集全体官吏,当众对资郎呵斥:“半夜三更叫门,不是正当人的行为嘛!今后再犯,严惩不怠!”这种“公之于众,以儆效尤”的方法,今天也不乏其例。某县县委书记上任后,先后有9名干部给他送了3万多元,他不仅将钱退了,还在“五套班子”会议上当众曝光了送钱人的名单,令送钱人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这种“公之于众,以儆效尤”的曝光方式,是打击行贿送礼之风的一剂“猛药”,尽管比较刚猛了一点,甚至有可能会招来送礼者的仇恨。但是,对于那些像“狗皮膏药”一样屡次三番不死心的送礼人,如果想一下子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倒不失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
主审:张松青 主编:章毓华 责编:马优良
第四篇:教育文摘
《教育文摘》读后感
利用业余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教育文摘》这本书。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也很大。
“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教师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敬慕感。他们愿意与教师推心置腹的交谈,心悦诚服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假如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教师的表扬会被当作是讽刺,教师的批评会被当作整治,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窗户,拒绝教师的教育,纵使教师才华出众,招数高明,无济于事。
爱的付出是双向的,教师把爱献给了学生,学生也会爱着老师,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更何况是需要爱的学生呢?我相信捣乱的学生最想要得到的就是老师对他的关注,哪怕是老师批评他,他都会很开心,他认为,老师还是关心他的,还是看到他的存在的,就这样他们走上了误区,觉得捣乱才是引起老师注意的方式。这样的情况我想不在少数,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有没有想过自身的做法对不对呢?真正的关心他了吗?还是只知道一味的批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真正的感受到“爱”一种伟大的“师爱”,我想学生心中那尘封的心在爱的沐浴下慢慢地发光,发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非常的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对于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面对学生能够奉献自己的爱,奉献精神要常驻于心。尽心的为学生讲授知识,是奉献精神;学生有困难而伸出援手也是奉献,就像汶川地震时牺牲的英雄教师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这都是奉献。奉献是无私的,是教师站在这个讲台上所必须的,师爱与奉献,是教师心中恒久的旋律。
在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学无止境,教师永远要做一个有所准备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教育的潮流所淘汰,多读书,结合着教育理论,联系着教育实际,相信我们的教学会更好。
《教育文摘》读后感
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读罢《教育文摘》第6期的《为师者请三思而言》一文,使我深受触动,并且也引发我的深思。因为与我亲身经历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文中引用了两个事例:一个事例是讲述一位老师用她的一句话改变了一名身有残疾的二年级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并从此鼓足勇气不懈努力,终于成了一名学有所成的人。而另一个事例则是讲述一名校长在高中时因一位语文老师的话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刺痛,并导致他放弃了爱好的语文改修数学。虽然他成为了一名校长,但他却对此事深表遗憾:“对那篇习作,我自感满意,可是,教师给的‘0’分以及拆下来在班上讲的话,把我对语文的自信全部摧毁了,使我完全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并因此改变了我后来的发展道路??”作者表示:“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那番评论,也许他会成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由这两个事例我们不禁要深思:“教育工作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工作,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言之。因为,你的一句话,也许影响他们一辈子!”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施以真情的爱,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特别是对后进生给予真情的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短的话语,也能使学生觉得老师没有放弃自己。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对你说句悄悄话”的活动。说“悄悄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自然和孩子们进行真心的交流。这“悄悄话”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了一座由教师通向大朋友的桥梁。每堂课开始之前,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的来到微机室,我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你今天真漂亮!”“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很出色。”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们信心,使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迎接新的一课;每次在学生们进行练习时,我也会送上几句“悄悄话”:“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的操作能像你弹琴那样熟练,那该多好啊!”恰当委婉的语气使孩子们受到莫大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春意融融的心灵土壤,关注每一颗心灵,使新型人才具备着健全的心理。我们播种知识,我们播种希望,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为每一个学生种下一颗自信、自强的种子。为了激发这颗种子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我想,任何一位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都不会拒绝这千百次的浇灌与耕耘吧!
愿被誉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教师们都能将自己的语言化作滴滴甘露去浸润学生们那等待灌溉的心田。
《教育文摘》读后感
多读书,勤学习,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基础,是教师充实内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校推荐一些教育报刊。《教育文摘》以“关注教育热点,广采教育信息,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形成了专辑化的特色,既有“课题研究资料”、“教育文稿写作指导”、“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专辑,也有围绕课程改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校本课程资料”专辑,给教师提供大容量、专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认真自学,及时做好《读书摘要》,吸取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前沿的教育信息,本人受益匪浅。
学习了《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我常想,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的学生呢?“让我的爱渗透到他们心灵当中吧!”只有他们真正用心灵感受到了我的爱,他们才会成长,才会进步。
心灵的渗透需要我不断的付出,永不放弃。用我的真诚,用我的真心来打动他们,让他们接受我,信任我,用心灵来交换心灵。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追求的目标吧!
列夫.托尔斯泰说的好:“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他只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有像父母那样对学生的爱,那么他也比读过许多书,但又不热爱事业也不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与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我确实亲身体验到了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感受到了师爱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凝聚智慧和心血的高尚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特别需要我们付出情感的孩子,就让我们用爱心为学生筑就一级级台阶,帮助他们拾级而上,努力攀登到人生新的高度。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文摘》是一本范围广泛、角度多样的文摘期刊。这本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更有指导意义。
通过书中的文章,使我了解了小学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外语教学的各种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晰,可以为我日常的英语教学找到切实的理论依据。如:在英语教学中较常用的“全身反应法”即“TPR”活动,其优点是通过身体动作和其他直观手段语言情景,有利于语言教学,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说的表达能力,强调情意因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其缺点是忽视了“对话”这一交际活动的重要功能,不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文摘中也明确指出:既要扎实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交际的能力;在处理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外语教学,适当利用母语;强调在情景中传授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从强调教师的教,逐步变为强调学生的学。“英语教与学”这一章节中详细地罗列出了九项教育原则,如:兴趣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情景性原则、多样式变化原则、理解性模仿原则等。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尝试过运用上述原则。其中“兴趣性原则”尤为重要,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使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或求知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情景性原则也是我在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情境化和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操练英语知识,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述的这些教学原则是通过长期以来对小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而制定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对小学英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运用领会到的精神和涵义指导我的教学,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有选择地、有机地运用这些教育原则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教育文摘》读后感
我学习了《教育文摘》,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2期的开卷篇《二十八张“留言条”》。文章中教师用第11张留言条(这次数学考试你考了全班第一,大家都很羡慕你,也想向你请教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吗?)换回了学生的第一张留言条(李老师,我明白您的苦心。我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早就充满感激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直到后来,教师珍藏了学生的28张留言条,“换回”了一个孩子与老师的亲近,换回了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倘若没有了沟通,也便没有了教育。与学生的沟通,与其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不如说需要教师的爱心——对那些个别的孩子,以平等的和平常的心态去尊重他们,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更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沟通则是最好的桥梁,它让教师与学生的心走的更近。只有与学生成为朋友,平等的与他们交流,才会产生心灵的碰撞,激发出爱的火光,才会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打开《教育文摘》,《责任与爱心》这篇文章就是我感触颇深。责任源于爱心,更归于爱心。
教师育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必须具备爱心和责任心。一位名符其实的好老师必须具备这种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职业作风,才能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人格形象去教育、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和熏陶学生,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工作应该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对待差生首先要树立“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转变人,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思想,坚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教育,尊重教育效果的客观性,探讨教育措施,进行不懈的教育效果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在塑造人、转变差生过程中,要细致了解和分析学生,找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做到眼中有“人”,因人施教,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要恰当,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形成较完美的人格。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以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职工作。我想,只要每个教师都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不会有“孺子不可教”的现象存在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教育文摘》读后感
最近我学习了《教育文摘》2009年的1至9期,让我爱不释手而又引发我深深思考的是每一期的开卷篇。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第9期的开卷篇《别让梦想枯萎》。
有个男孩心中一直深藏着两个梦想,一个是长大后去环游世界,另一个是当一个作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将梦想埋在心底,帮爸爸干活挣钱。
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便出神地看起来,心早就飞向那个神秘的国度了。父亲的巴掌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父亲夺过他手中的地图撕成碎片,说:“干你的活吧!我保证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望着被撕碎的地图久久不语。
他每天傍晚都去不远处的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上一会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对他说:“你今天把明天的落叶都扫完,明天我就让你看书!”他一听高兴了,抱住每一棵树使劲摇晃,许多叶子飘落下来,他扫完这些树叶,心想明天该有一个清闲的傍晚了。可第二天傍晚他来到林中,惊讶的发现地上又落了一层叶子,懊恼之余他就释然了:今天扫完今天的树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好今天这一刻。
许多年以后,长大的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埃及,并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一直以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同时,他的作品也开始大量问世,被人们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他就是台湾著名的作家林清玄,他出书的速度就像办“林清玄月刊”。当年的两个梦想他都已实现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凋零了,能实现梦想的人很少。其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用自信和努力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清翠。别枯萎了心中的梦,每天靠近一点点,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梦的远方!有人说,假如没有了梦想,生命便不再有意义.我们不知道地球上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梦想,但对人来说,这个假设判断应该是肯定的.梦想,也是一种生命.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就没有理由不去和孩子们一起浇灌他们的梦想。学校是种梦的地方,是呵护梦的地方。
《教育文摘》读后感
每次拿到《红蕾.教育文摘》,总是爱不释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的插图,美轮美奂的,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我很喜欢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让我觉得一篇小小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红蕾.教育文摘》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课改与课堂教学栏目,让我看到了各位老师的智慧,近距离的接触名师,让我感受到了课堂追求智慧教学的魅力。感受到了高超的语言技巧所展示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高质量的设计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能动性,看后受益匪浅。教师的教育随笔更是让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看似错事却也能够变成好事,而且如果我们处理得当,会大大的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学生来说也会从中受益。每每翻阅《红蕾.教育文摘》,总会不时的给我一种惊喜,让我的思维模式也在跳跃中补充着新鲜的血液,让我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作为教育者的自豪。
自从学校给老师们订阅下发红蕾·教育文摘以来,每期我都会抽空细细阅读,这本杂志浓缩了很多专家与老师的教学理念精华,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分,受益非浅。其中一篇文章《教室:出错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文中作者提出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允许学生适度的出错,它彰显了教育者的大思想、大智慧,蕴涵着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这也坚定了我对学生要适度的宽容的信念。除了象作者那样对待学生的课业要宽容,我认为更要适度宽容孩子的性格脾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有时,他的性格可能会很出格,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那种,这时的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理解和真爱温暖每一个固执或受伤的心。当老师的几年里,我见到的孩子大多数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他们都快乐向上,充满阳光。但就在这样一些集体里,总有个别另类的孩子。有一个男孩,他孤单不合群,学习成绩不差,但也并不优秀,见到老师也露叛逆的目光,让人有些害怕。有一次因为某件小事,他竟然做了我对手。上课脑袋歪向一边,摆出一副“我就不学,你耐我何”的姿势,下课见了我也扭头不理,似乎有着深仇大恨。一时间,我的心也凉了,我教他还教出仇来了?我很难过,但是我坚持着上课提问他,看着他的眼神,关注他的学习,可他仍然是那份生硬的态度对我。但是慢慢地他的态度不再生硬,眼神也柔和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后来我在他的心语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虽然我没跟老师服软,但我已经知道错了”。我看完了这些话眼睛有些湿润,这孩子的心啊还真难测呢。如果当时我一顿暴风骤雨地训斥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一个宽容的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要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我们做老师的,要用欣赏的眼光,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 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教育文摘》读后感
今天读了《教育文摘》第十期,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受。那就是:“扣分”之后怎么办!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校的管理以及班级的管理已经逐渐开始量化,那扣分了以后怎么办,这个至关重要。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明白了怎样更好的对待六年级的学生。在学生管理上,一旦学生出现了不恰当的行为或一些过失,老师就会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并且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一股不服输的势头,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这股势头,让他们更好的自我管理,班级开始了小组比赛,周周评出优胜组,每一个学生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小组争光。渐渐的,让学生的荣誉感加强。
但当学生为小组扣分以后、班级某些方面扣分以后,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看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严厉的说教不如让我和孩子们一起用平常心来看待吧。因为孩子长大了,老师的宽容常常会让他们感激并更加一如既往地努力。他们都努力了,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可能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好,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努力的过程,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评价结果。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笑容,这样他们会更加用心去做。
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读读学校下发的《红蕾.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岗位工作了这么多年,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而老师不断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也是适应现代教育必然趋势。
《教育文摘》读后感
《红蕾.教育文摘》总是带给我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也足见编者的智慧,从细微之处入手,让拿此书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洗涤。
开卷篇的一些小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它们会变成精灵一样与我们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所得到的启示就会不同,从不同的话语和人物入手,也会收获不一样的果实,只要肯用心,只要肯思考,只要心中有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就会让我们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这本书的知识涵盖面非常广,能够满足不同老师的需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选择阅读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会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毕竟是同一个职业,面对的都是孩子,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书写自己的疑惑,在碰撞中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这条大路上奏响人生的凯歌。
读教育家的名言,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同行老师的真诚语句如同涓涓流淌的小溪,述说着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样的问题,我们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样的问题,原来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差别会那么大,有些事情原来可以那样去处理,读着读着,我们的思想如同行了万里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少走很多弯路。
《教育文摘》读后感
从开学至今,我们已经发了六本教育文摘,不瞒各位,除了第一本因为是在假期发的,使我能够有时间细细的品读外,其余两本实在是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只是挑了几篇题目比较吸引我的略微读了一下,读的不细不深,体会必然也就不那么深刻,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想把自己粗浅的一点体会老师们交流一下。
在我所认真学习的这些内容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篇内容《批评教育的智慧》和《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我个人认为这两部分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都与批评有关:一个是说教师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智慧化解矛盾;另一个是说面对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教师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而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否问题的根源是老师而非学生。
说实话,参加工作这半年多的时间来。面对了不少让我头痛的孩子,开始的时候,我还能耐着性子进行劝说,可是当屡次劝说还看不到他的改变的时候,我忍耐的极限就被打破了,从原先的心平气和转变为大声的训斥,然而每次对着孩子们吼完了之后,我自己就开始后悔,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批评教育只能使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并且改的心不甘情不愿,更严重的后果甚至能让学生对我的课堂产生厌倦的心理。但是即使这样,却总还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而现在《批评教育的智慧》一文中的方法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上,我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错误而忽视他们的良好表现,评价的时候也大部分是以反面评价为主,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表扬某个孩子,因为我片面的认为,作为中高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表扬根本对它们起不了多大作用。现在看来,我真的错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当你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表扬他的时候,他所得到的成就感、自豪感、荣誉感只会更大,可能他表面上不明显的流露出他的喜悦,但内心却已感受到你的肯定,反之,批评时尽量把学生拉到一边谈话,尽可能的缩小范围,降低影响,维护学生的尊严,避免他破罐子破摔。即大声表扬,小声批评。还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所面对的学生犯错误多发生在课堂上,原因无非是学生不认真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等。开始的时候出现这种状况是,我总认为这些孩子的自律性太差,或者和归因于学生对于副科的不重视,这样的想法给了自己一点心理安慰,却也把自己陷入了误区。教育大师裴斯泰洛奇说过: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的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恰恰忽略的就是这一点。兴趣是学生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即使对科学课不重视,但假使能够让他们有兴趣,也同样能够保证顺利的上一节课,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而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讲解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一点点的厌倦课堂,从而慢慢的丧失对这门课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学生必然会寻求别的乐趣,课堂纪律必然会乱。总之,教学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切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教育文摘》读后感
在浮躁的城市森林中穿行,不免有一点无奈与疲倦;于生活的荒漠中跋涉,就会渴求水草丰美的思想绿洲。一直在找寻一段文字,一段能够指引人生勇于探索心灵真谛的文字,一段能够纤毫毕现、淋漓尽致的展现人生深层底蕴的文字。今天,我想,我找到了。打开教育文摘,感受里面流动着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从开卷篇到德育工作到班主任工作再到教育随笔,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细细品来,时而让你感动到流泪,时而又让你开怀大笑,在笑中泪中,我一次又一次的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受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同的文章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在“因为爱而坚持”一文中,解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一份纯真的爱;在“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一文中,吕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一份宽容,的确,爱与宽容,是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像我一样的班主任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师德。如果是爱容纳千川的大海,那宽容,则是引航的一盏明灯,载人的一叶扁舟。宽容,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品质,体现在我们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一直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花朵,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绽放在这个世界上。每朵花都有绽开的那一天,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等待花开的耐心。对于真正的花朵,我们不仅能看到牡丹的大气,百合的纯洁;也能看到青松的气概,忍冬的坚强。即使有刺,我们也欣赏玫瑰,因为她娇艳的面容和迷人的芬芳;即使平凡,我们也爱那努力绽放的小小雏菊,因为就是它,用无数平凡的花朵把整个山岗装点花的海洋。我们能用这么宽容的心态对待花朵,那对我们像花朵般年轻的孩子们呢?
《教育文摘》读后感
说到宽容,就不得不提让那些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所谓“后进生”。最近我从《教育文摘》里读了一篇教育随笔《带着蜗牛散步》,其中有一则小诗让我印象深刻,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小诗是这样写的:
第一部分:有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是蜗牛爬得实在太慢了。我不断地催它,吓唬它,责备它。它却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我又急又气,就去拉它,扯它,甚至踢它。蜗牛受了伤,反而越爬越慢了,后来干脆趴在那里不肯向前爬了,而已筋疲力尽的我也只好看着它干瞪眼。无奈之余,我不禁有些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
第二部分:“唉,好吧!算了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也不管了,我管什么?任蜗牛慢慢地向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这时候,我突然闻到了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接着,我听见了鸟叫虫鸣,感到了温暖的微风。陶醉之余,无意中向前一看,呀!蜗牛已爬出了好远。等我跑步赶上它时,它用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来迎接我。未等我开口,它已经带着自信,奋力地向另一个“驿站”爬去了??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上帝不是叫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呀!
小诗中的蜗牛不就是我们的学生吗?而牵蜗牛的那个人不就是我们老师吗?在我们对蜗牛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又有谁会站到“蜗牛”们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呢?学生就像那只蜗牛,背负着沉沉的壳,努力再努力,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只看见自己的目标在眼前不停的晃动。。
“我牵蜗牛去散步”和“蜗牛牵我去散步”有什么不同呢?细细品味,似乎这里要我们对蜗牛多一点“宽容”,多留给它们一点“自己爬行”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不仅使自己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愉悦了身心,更主要的是使那些所谓的差生们又有了获得“新生”的机会。
宽容是一种品质,而一颗宽容的心必定是与爱紧紧相连的。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与我们待在一起的时间比与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在我们眼里很不听话的学生在家里经常对自己的父母说:这件事情就该这样做,我们老师说的。听听吧,我们老师说的,孩子们说的是多么的肯定,而我们,却总是因为他们身上小小的缺点就全盘否定他们,认为他们一无是处,这样的我们,与宽容与爱心能扯上任何关系吗?
和谐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的主题,而一个紧随时代的校园必然也是一个和谐的校园。其实倡导师生的和谐相处的根本就是爱和宽容,对于我们作教师的来说,正如文摘中所告诉我们的一样,宽容是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感谢教育文摘给我带来的反省和帮我取得的进步,希望以后能伴随更多涤荡心灵的美文一起成长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教育文摘》读后感
《“等待”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摘录: 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被认为“无可救药”、“十恶不赦”的学生,但几年后这些曾经令我们头痛的学生有可能变得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是啊,我们的教育只要经得起“等待”,我们的学生其实都是可以教育的。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感悟: 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等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等待,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后进生,因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在公开公平的教育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是教师的职责。所以作为班主任或是老师更不能冷漠、歧视、放弃“后进生”,应亲近、关爱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进行长期“磨合”,引导他。
《无严不成师》
摘抄:我认为,严格始终伴随着对学生的信任,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也是出于对学生的信任。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工作的能手,也实行督促、约束和强制,但是他做这一切的时候总不忘记:在儿童的心灵里,永远不要让那一点儿宝贵的火种熄灭。
感悟:“严师出高徒”要有多方面的缘由。师傅自己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事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必须重视因材施教,要有独具一格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很好的处世金针,此其一。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这是学好本领的基本保障,要有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此其二。第三是严格要求。这三方面紧密相联,缺一不可。
《教育文摘》读后感
学校开展了让每一位老师读《教育文摘》的活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教育文摘》,在读的过程中,我会结合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刚做教师时,我就曾被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被这话深深地感动着,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教育的岗位的工作了近二十年了,此时的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宽容是老师应有的一种态度》时,我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学生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点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
其实,作为小学生的他们这样做的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呢?我在实践中认为表扬要远远胜于批评。当我进入这种情况的班组中,我就会要求学生们安静下来。这时我会看着学生表扬ⅹⅹ学生,再表扬ⅹⅹ学生,基本上当教师在表扬5位左右的学生时,整个班级就会如同你表扬的学生那样安静下来了。这时你就可以再对整个班组进行一下表扬。此时的班组安静下来了,而且学生们会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心情是愉快的。班组的纪律也是好的。师生的关系也是和谐的。
这种情况也同样可以用于班级中的许多情况。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在读英语对话时声音小小的,有些懒洋洋的时候。我就会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像ⅹⅹ同学那样读得声音响亮。当教师这样说的时候,第二次再读时学生就会读得比前一次好许多,这一次教师再多表扬几个学生之后,第三次的朗读再更好。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声中,读了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对于我们作教师来说,正如文章中说的一样,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面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第五篇:心理文摘
平淡中的相守,才最珍贵;简单中的拥有,才最心安。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寻找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快乐有人分享,就会加倍;痛苦有人分担,就会减半。无论何种心情,只要有人懂,就是最好的安慰。陪伴于无形,是心与心的对语;感动于无声,是魂与魂的聆听。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辈子。
生命里注定会遇到的人,不管怎样都会遇到,不是这一刻,就是下一刻。我们无法决定是否相遇,只能在相遇后尽情做到极致。我们心里有多不愿意承认和面对,也许恰恰说明,我们曾经有多用心地爱过,有多渴望在一起。
于是我明白,爱是两个人互相打开的姿态,最后的最后,不管是二人融合为一,从此相濡以沫;还是爱恨交付,从此两不相欠的清白,都是生命的圆满。都应该感谢遇见过那样一个人,ta陪我们走过,所有的欢喜哀愁,笑靥泪水才有了意义,一边痛一边成长,是ta让我们看到多面的自己,脆弱的、坚强的、天真傻气的、任性小心眼儿的、懦弱的、卑微的……原来那颗心可以如此柔软而坚实,丰富而鲜活。
也就懂得了,每一次珍贵的遇见,都是一段心的旅程,都是为了更好地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