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课程简介

时间:2019-05-14 04:2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 课程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 课程简介》。

第一篇:思修 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分: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考核方式:考试

修习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大专一年级学生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主线,按照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要求,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依据及基本要求,以及人生发展和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以法治国与政治文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友情和爱情、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之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4.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编 写 人:李丽

2011年8月8日

第二篇:思修课程总结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这让我们这些还有点迷惘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突然出现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我们需要尽快适应大学,这个我们人生的新阶段。我们需要一位良师益友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而它就是我们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社会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日常报刊杂志影视作品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他人的帮助等。另一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要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他人的帮助,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已经受了许多磨练,同时也成长了许多。特别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以及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怀下,如今的我已可以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去处事;用一种自信的微笑去解决问题。确实,我长大了,完善了人格,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篇:思修课程报告

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思修课程实践报告

姓名: 院系 学号:

联系方式:

前言:

,从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到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从固定的志愿活动安排到临时的志愿活动项目,从探望敬老院老人到在国际型赛事中的志愿工作,可以说志愿活动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成了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议需要导向和旗帜,也需要一定的载体来落实。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规范和行为模式,奉行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和爱国、爱民、爱集体的道德原则,为社会奉献爱心、为人民办好事。它以雷锋精神为自己的旗帜,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最质朴、最诚实、最平凡、最伟大的传统美德。实践证明,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新风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就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一、调查结果:

这个世界上,你、我、他虽然不能为每个人提供免费的午餐,但却可以在恰当时刻伸出温暖的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对志愿活动的看法如何,大学生职员者活动现状如何?我们通过身边的53名大学生的支援活动的情况展开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共53人,其中大学一年级20人,大学二年级20人,大学(本科或专科)三年级10人,大学(本科或专科)四年级3人。

2、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愿方面,回答“愿意”的为48人,为91%,“不愿意”的为5人,为9%。

3、对于回答愿意的调查对象,“为什么你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可多选)”,“希望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33人,为62%,“大学里要求参加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活动”的为11人,为21%,“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的43人,占选择总人数的81%,“觉得好玩、新鲜”的为21人,为40%,“于今后找工作有益”的为27人,为51%。

4、“你曾经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回答“有”的为26人,为49%,“没有”的为27人,为51%。

5、对于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调查对象,“请简要说出时间和具体活动。(如果是大学期间,请说出大学具体年级,其他的仅要求为“小学”、“中学”„„)(选答题),“中学 扶贫”2人,为4%,“中学 参与地区文化节群众演员大学 一年级社区记者采访”的为2人,为4%,“大学一、二年级 慰问孤老、居委大扫除、假期在居委会辅导小学、中学的小朋友”的3人,占选择总人数的6%,“没有参加过,只报过名,没有活动,不知道募捐算不算”的为1人,为2%,“忘啦”的为7人,为13%,“大学一年级参加爱心学校”4人,为8%,“大学一年级照顾幼儿园小朋友。在幼儿园做卫生”的为2人,为4%,“大学一年级参加爱保护树木倡议书活动”的2人,占选择总人数的4%,“大学一年级担任农民工子弟小学英语助教”的为3人,为6%。

6、“在客观条件(如时间,交通)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因素会影响你去决定是否要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可多选)(必答题)”,“服务内容”43人,为81%,“服务对象”的为23人,为43%,“劳动强度”的21人,占选择总人数的40%,“活动规模和知名度”的为19人,为36%,“时间”的为1人,为2%。

7、“在活动内容上,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或哪些志愿者活动?(可多选)(必答题)”,“与本专业有关的志愿者活动”35人,为66%,“爱心活动(如农村支教,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的为33人,为62%,“增加社会经验的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的48人,占选择总人数的91%,“公益活动(如环保志愿者,交通协管员)”的为32人,为60%。

8、“在服务对象上,以下四者中你更愿意为谁服务?(单选)(必答题)”,“老人”8人,为15%,“儿童”的为32人,为60%,“病患者”的2人,占选择总人数的4%,“智障人士”的为6人,为11%,“残疾人士”的5人,占选择总人数的9%。

9、“在志愿者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你觉得怎样做才比较合适?(单选)(必答题)”,“一周一次”6人,为11%,“一个月一次”的为37人,为57%,“一个学期一次”的8人,占选择总人数的15%,“一年一次”的为1人,为2%,“大三大四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才比较合适”的为6人,为11%,“越多越好”的为2人,为4%。

10、“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有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及有关信息?(可多选)(必答题)”,“网络”17人,为32%,“电视等广播媒介”的为19人,为36%,“学校”的47人,占选择总人数的89%,“他人口中”的为15人,为28%,“宣传海报、广告”的为30人,为57%。

二、目前大学生青年志愿活动现状分析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下,得到顺利的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呈现出时代性、自愿性、无偿性、群众性、实践性、社会性、事业性几个鲜明的基本特征,另外还有专业性、有限性、目的性、组织性、长期性等几个特点。

(1)与大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大学生的成才与就业问题是各国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

(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相对于过去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有: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教授把中国的志愿者分为四类: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志愿者、“草亘组织”即NGO志愿者。丁教授说,中国的志愿者主要集中在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但各有特色,如北京的国际组织、NGO组织较多,各大志愿组织的总部都在北京,上海则以社区志愿者多,而广州“草根”组织活跃。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领域多集中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社会治安、慈善、国际援助、国际合作、扶贫等方面。从趋势上来看,中国今后在社会发展、公共事务、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

三、建议:

1、对于一些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志愿服务项目,组织者要对报 名者进行相应的选拔。比如法律知识宣传方面的项目,要选择法学 专业的学生,支教服务要选拔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志愿者。除此之外,组织者还要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 素质和职业素养。

2、由于活动经费有限,许多活动需要志愿者自担费用,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 生参与其中造成阻碍。要完善对志愿者的各项保障机制,提供基本的安全保 障与基本补贴等,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尝试通过商业性外联的赞助拓宽经 济来源。

3、希望更多的志愿活动能够使志愿者得到权威的服务证明,这既是对 志愿者无偿服务的肯定,也能对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产生激励 作用。

4、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和表彰机制,对志愿活动进行有效评估,对志 愿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5、高校应依靠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色,创建品牌活动,高校应依靠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色,创建品牌活动,服务内容要不断进行 革新和补充。革新和补充。

6、注重活动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减少甚至消除形式主义。注重活动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减少甚至消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不仅浪 费人力、物力,而且丧失了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意义。费人力、物力,而且丧失了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意义。

结语: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不是评论者,更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 积极的参与者。我们应怀着一个崇高的理想去求实,怀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去践行,服 务社会,使身边的社会更美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时代对当代 大学生的要求,而我们大学生的所作所为也体现了我们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篇:思修课程小结

思修课程小结

进入大学,意味着进入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一段全新的体验。拘束少了,自由多了。

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我们可以一整天待在图书馆废寝忘食,我们也可以扔下课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我们也会三五成群熬夜追剧„„然而,我们也会因为选择错误而迷茫阴郁,因为挫折失败而心灰意冷。现实的浪潮推动着我们去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困顿。我们需奋力向前,积极适应,积极转变,完善人格,提高修养,让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树德立志,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才不至于被猛浪打翻,沉没在平庸的渔网中。

随着我们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的思想也逐渐丰富、成熟。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学好理论知识,同时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我们才能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飞的更高!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思想道德、“三观”、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法治观念等有了系统的了解。这些都将帮助我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帮助我们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辞源》中关于“修养”的解释:“乃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也。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针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好比将玉璞切磋琢磨、用肥水浇灌花木、用香料长期熏陶器物,都是为了使事物美好的质地对外显露出来。这门课程便是磨石、肥水和香料,帮助我们大学生提炼出良好的修养,帮助我们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的方法,引导我们立志、树德和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思修这门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体现了思修课传承和弘扬优秀思想、理念的功能,同时它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体现出思修课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老师以课件的形式向我们讲解这门课程,通过一些现实中的案例、新闻报道以及名人名言、哲理故事,将其隐含的与课本相呼应的思想方法传达给我们。将理论与今后的实践结合,是我们成为“四有”公民的必要条件。思修课给予我们的多方面知识就像一根细绳,将我们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三观”串联起来,无形中牵引着我们驶向光明彼岸的船只,是我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重要动力。

思修课告诉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我们科学分析问题,坚持道德准则,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懂法守法,做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并且,我们要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求真务实而非浅尝辄止,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遵循客观规律,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目标。作为大学生,我们如果无法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就无法对周围的更多人负责,更无法对民族和人类负责。如箭飞逝的光阴从不等待任何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人生价值的无限才是我们要一直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思修课程介绍

《思修》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予以极大的关注。1998 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把“两课”教育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2006 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 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 [2005]9 号)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 05 方案”。根据“05方案”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其中,“基础”课是“ 05 方案”的开篇之作,从06年秋季开学起在大学新生中开始实施。

本课程总课时为45课时,3个学分。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直接对应的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直接对应的则是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因此,本课程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教科书”。明确这一点,是设计好该门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1、教学目标定位于有效指导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既传授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各类知识,更传达人生理念,强调情感熏陶,注重养成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项目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紧紧围绕有效指导高职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来设计。从内容上,教师必须在全面透彻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深入了解高职生的所思所想,理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懂得学生心灵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设计出有理论内涵、有知识含量、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学内容,理论讲述内容一定深入浅出,且以实例说明,切忌长篇大论。从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从高职生的学习特点,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有饱满的激情、有宽容的心态,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多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书面化的理论内容尽可能生活化,化为生活化的哲理和生活化的常识,使学生易于理解,也易于化为行动;实践教学不搞形式主义,要树立实践教学无处不在的思想,善于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启发心灵、促进成长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并挖掘事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4、把课堂集体教育与课余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充分理解该课程的特殊性,把课堂之外的时间也作为该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课堂教学要设计好,对课堂之外与学生的个别交流也要精心准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

5、课程考核强调过程性,学生到课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听课笔记、听课感想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并加大计分权重(60%以上)。期末考试,增加专题研讨环节,由学生分组围绕有现实意义的人生专题,集体研讨并制作PPT,在班级集中展示。期末考试试卷,强调两部分内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

根据国家统编教材的内容,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为: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主要讲述:大学生活的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的意义和方法这四方面的内容。重点是帮助学生尽快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绪论外 , 教学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共计八章。

第一部分:一至三章。第一章 “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 “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主要讲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做忠诚的爱国者,在报效祖国、为国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三章 “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着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投入积极的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部分:四章及五、六章的部分内容。第四章 “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着重帮助大学生认识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五章 “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 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道德 ” 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明确道德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

第三部分:

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和七至八章。

五、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第七章 “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 和第八章 “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这两章着重帮助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思维方式;认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积极参加法律实践。

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是思想前提,为第二、三部分的道德观和法制观提供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第二、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的深入具体的落实。三个部分服从一个统一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人。

这样,我们把整个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基本脉络,分为大学生活篇(绪论)、思想教育篇(第一、二、三章)、道德教育篇(第四、五、六章)和法制教育篇(第七、八章)。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思想、情感、行为发生的规律,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论的逻辑,由思想到行为、由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合法行为而依次展开,形成了一个环环紧扣、有机融合的完整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既传达教材理论要点,又充分结合学生成长实际,以问题或案例为导引,以对典型现实事例的分析为主干,注重师生互动,强调联系自我实际,强调心灵的启迪和震撼,强调情感情操的培育和熏陶。

四、实践教学项目及组织实施

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适应,并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我们实际了如下实践教学项目:

实践项目一:交流:我的大学生活

实践项目二:参观:天一阁(或北仑港)

实践项目三:挖掘:我的十大优点

实践项目四:发现:公共环境下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实践项目五:体验:职业人的一天

实践项目六:感悟:说出对父母的感恩

实践项目七:观摩:模拟法庭(或参观望春监狱)实践项目八:经历:我的打工生活

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不仅限于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段,指导教师也不仅限于本课程任课教师。必要时,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根据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设计,组织监督学生实施项目。例如,实践项目一的实施,在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指导设计出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后,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规划,并监督学生实施。该项目的切实实施,对学生的大学生活意义重大。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我们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三联”教学法。

“三联”教学法是指将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结合起来,以学导式教学法为总框架,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以案例教学法为重心,将学导式教学法的“学导四环节”中的“解疑”代之以问题教学法中的“情境和问题”,将“精讲”代之以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1、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简介

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均为世界五大教学方法之一。其中,学导式教学法是我国教育者根据长期教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教学法。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学力(能力、智力、动力)为主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法。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率是目的。学导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类型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学导四环教学”。其程序是自学(教师提出目标明确、深浅适度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不出质疑时教师要适当设疑,进而组织学生解疑。通过解疑,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精讲(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精讲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透彻、连贯、清晰、准确的理解)——演练(通过作业、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完成从知识到技能技巧的转化)。

案例教学法又被称之为范例式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范例式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可以理解为“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例子进行教学”。范例教学或案例教学并不是为教例子而教例子,而是通过例子即通过典型的个别而了解和学习一般理论和规律。案例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系统教育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教学一味追求系统全面、点滴不漏地讲授一个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案例教学法认为这种片面强调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的做法,往往使教学在庞杂的教材内容面前匆匆而过,教不能彻底,学更不能彻底,教师学生都被繁重的教学内容压的喘息不得,而实际效果却常常是貌似系统全面,实则浮光掠影、杂乱模糊,教师学生都易产生对教学的厌倦情绪。案例教学法选用典型、精当的案例,一方面,省掉教材中非实质性的东西,克服教学内容庞杂繁重的现象,使教学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以彻底性代替全面性,使学生实现“教养性学习”,即通过专注而且能够胜任的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而不是处于一种疲乏、麻木、停滞的机械性活动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组

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独立能力和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和激发。同时从案例出发的思考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形象性、生动性和开放性、发散性。抽象概括的一般规律性知识通过与个别现象的结合而生动、鲜活起来,而个别对一般的无限包含又使案例中生发出的一般规律性知识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激发。

问题教学法由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倡导。杜威强调人的经验的主观性,他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经验”的过程,是“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内心体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谐的情境,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确定、解决和应用。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称“五步教学法”。教学过程可分为5步:(1)情境。给学生设置一种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疑难,产生兴趣。(2)问题。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3)假设。学生应获取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解决。推断何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应用。学生通过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后来,杜威把这一过程修改为暗示、问题、臆说、推理和试证。问题教学法重视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对矫正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形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2、“三联”教学法的内涵

学导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都是现代教学法中有代表性的方法,都有其独立的系统、鲜活的内容。但不同课程的教学因其教学目标、内容的独特性和课程接受者学生的实际状况而呈现出复杂性。很难说哪一门课程只能使用或者正好对应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样,也不能说,哪一种教学法只能独立适用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总教学时数一般只有45学时,但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而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较差,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也要差一些。这些因素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难以使用传统的法律课通常会采用的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上面介绍的“案例教学法”,它是指在法学课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以系统阐述法学理论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其做法主要为:教师系统讲解教科书内容,偶尔列举案例对原理进行辅助说明;学生认真听讲,以学习理论为主,根据教师要求参与案例讨论。应当说,这种方法在学生学习愿望强烈、学习习惯好、基础知识扎实、课堂纪律好、授课时间充足的本科课堂上,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在高职院校使用这种方法,一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太少);二是课堂秩序极易陷入沉闷或混乱(多数学生缺乏理论兴趣)。而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或问题教学法独立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也不合适。如前所述,典型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应踊跃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典型的问题教学法要求整个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学生要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和思考中体验从模糊、疑难、矛盾、混乱向清晰、连

贯、确定、和谐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思维习惯,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并对本课程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而高职院校基本不具备这个条件,完全以案例或问题展开教学,极易使课堂陷入冷场或无谓的争论乃至无聊的闲谈。

而仅仅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又不能适应和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只在精讲部分为讲述理论举一些案例或提几个问题,有限的时间,使案例和问题都不能充分展开,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和震撼力都大受影响,整个教学过程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课堂会变的沉闷乏味、平淡无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经过思考和尝试,我们发现,比较恰当的方法是以学导式教学法为总框架,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以案例教学法为重心,三种教学方法结合形成的“学导—案例式”教学法。该方法以学导式教学法为总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自学”,主要在课下进行。但前面已经说了,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多数较差,主动自学的不多,为督促学生课前预习,我们编写了自学指导书,指导学生课外预习教材。此环节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第二环节是“情境和问题”。上课后,教师首先根据自学指导书上的要求检查学生预习教材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问题形式表达本章理论内容,也就是说,努力把教材中阐述的理论内容还原为生活中原本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努力还原、营造形成和产生问题的生活原初的情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以问题对教材内容的覆盖性和问题本身的生活原本程度为好坏标准。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把教材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使学生直面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并学会在教材中获得启迪。第三环节是案例分析,即生活实例分析。此环节即是以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分析代替了学导式教学法的精讲,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或核心。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将能反映本章内容的来自生活的典型案例展示出来,先由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进行评析,使学生从中学到理论知识或得到人生启发,也体会到分析思考问题的乐趣。第四环节是演练。包括课上演练,也包括课外作业。其中课上演练,主要由学生独立地分析一些相关案例、事例,锻炼考察学生对前述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手段方面,在有效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所有任课教师都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所有章节均已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包括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并在网上展示阅读材料、视频资料等。

下载思修 课程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 课程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课程总结

    思修课程感悟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12班朱彦1121110238 上了思修课后,感触良多。尤其是思想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我就来谈谈学历这门课程的感受与收获。 刚进入了广西大学后......

    思修课程总结

    (思修课程)教学总结 基于多年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由于课程内容的特定性,加之我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人尽......

    思修课程学习感悟

    大学的时光正在以我们毫无察觉的速度悄然流逝。转眼间,我们来到大学已经将近一年了,这个学期我们开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从中我获益匪浅。雷芳老师带我们领略了......

    大学生的思修课程

    名词解释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一致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P22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

    思修课程教学重点

    绪论、第一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 (2)用......

    思修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思修课程教学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课程性质,意义,目标),课程考核安排(平时成绩70%(其中实践成绩占60%,出勤40%),期末考试成绩30%),课程教学安排,每个班级根据班级人数分组。把每个小组要完成的事情进行安......

    大学思修课程问卷调查

    附录 大学思修课程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此次调查主要是想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现状,此次问卷仅供学习研究使用,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谢!对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