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程教学安排

时间:2019-05-12 23:2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课程教学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课程教学安排》。

第一篇:思修课程教学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课程性质,意义,目标),课程考核安排(平时成绩70%(其中实践成绩占60%,出勤40%),期末考试成绩30%),课程教学安排,每个班级根据班级人数分组。把每个小组要完成的事情进行安排,1,要求每周的第一次上课前一个小组每周要闻播报半小时。

2、正能量随手拍,合成制作成短片,在11周的时候展播,3、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情境剧比赛。

第二周:适应大学生活,SCL-90大学生心理普查量表的测评。第三周:适应大学生活,谈谈我心中的大学生活和我眼中的大学生活 第四周:理想教育: 第五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周:三观教育(辩论赛)

第七周:道德教育(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的问卷调查和板报制作)第八周:道德教育(2015年道德模范视频播放)第九周: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第十周: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第十一周:随手拍视频的展播 第十二周:法制教育 第十三周:法庭观摩 第十四周:常用法律知识介绍 第十五周:情景剧大赛比赛 第十六周:复习周

第二篇:思修课程教学重点

绪论、第一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宏观: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微观: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2、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什么?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4、*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5、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弘扬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

1、*什么是人生目的?

涵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对于人生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3、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

首先,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同时并存,相互统一的。

其次,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价值,只有当人们的自我价值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时,才是真正的自我完美。

再次,自我价值要以有益于社会、他人为前提,如果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失去社会价值,对社会和他人产生负的社会价值,就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否定,丧失自我价值。

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首先,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不可能只有自我价值而没有社会价值,也不可能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其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这时便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

4、*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方法是什么?

(1)根本尺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2)基本尺度: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评价方法: 坚持能力犹大小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京生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5、*什么是人生环境?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四章

1、*道德的内涵、本质、功能和社会作用。

道德的内涵: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峄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的本质:(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道德带有阶级属性。(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1)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2)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5、*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

主要内容: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 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6、*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 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二恣意妄为;

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是指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实践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同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第五章

当今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及其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1、*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生活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现象。例如,商场对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生产场所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是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3、*我国公共生活中有哪些主要法律规范?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 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第六章

1、职业活动中有哪些主要法律?

*

2、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求,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爱情的本质。

本质: 恋爱中的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 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道德要求: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第七章

1、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含哪些基本观念?

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

3、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4、新的国家安全观具有哪些内容?

(1)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2)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3)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5、什么是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将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方式?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第八章

1、基本概念:

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体;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法。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

物权;

知识产权;

诉讼时效;(1)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资金的;寄存财务被丢失或者损毁的(2)一般诉讼时效期间(2年)

(3)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

民事诉讼。

2、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4、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5、我国的刑罚体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附加邢(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适用于犯罪的外国趋逐出境)

6、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篇:思修课程小结

思修课程小结

进入大学,意味着进入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一段全新的体验。拘束少了,自由多了。

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我们可以一整天待在图书馆废寝忘食,我们也可以扔下课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我们也会三五成群熬夜追剧„„然而,我们也会因为选择错误而迷茫阴郁,因为挫折失败而心灰意冷。现实的浪潮推动着我们去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困顿。我们需奋力向前,积极适应,积极转变,完善人格,提高修养,让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树德立志,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才不至于被猛浪打翻,沉没在平庸的渔网中。

随着我们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的思想也逐渐丰富、成熟。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学好理论知识,同时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我们才能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飞的更高!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思想道德、“三观”、爱国精神与时代精神、法治观念等有了系统的了解。这些都将帮助我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帮助我们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辞源》中关于“修养”的解释:“乃学问上精密之功夫也。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针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好比将玉璞切磋琢磨、用肥水浇灌花木、用香料长期熏陶器物,都是为了使事物美好的质地对外显露出来。这门课程便是磨石、肥水和香料,帮助我们大学生提炼出良好的修养,帮助我们掌握启迪智慧、修身养性的方法,引导我们立志、树德和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强调,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思修这门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体现了思修课传承和弘扬优秀思想、理念的功能,同时它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体现出思修课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老师以课件的形式向我们讲解这门课程,通过一些现实中的案例、新闻报道以及名人名言、哲理故事,将其隐含的与课本相呼应的思想方法传达给我们。将理论与今后的实践结合,是我们成为“四有”公民的必要条件。思修课给予我们的多方面知识就像一根细绳,将我们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三观”串联起来,无形中牵引着我们驶向光明彼岸的船只,是我们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重要动力。

思修课告诉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我们科学分析问题,坚持道德准则,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懂法守法,做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并且,我们要把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求真务实而非浅尝辄止,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遵循客观规律,更好地把人生意愿与个人情况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目标。作为大学生,我们如果无法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就无法对周围的更多人负责,更无法对民族和人类负责。如箭飞逝的光阴从不等待任何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人生价值的无限才是我们要一直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思修课程介绍

《思修》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予以极大的关注。1998 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把“两课”教育列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2006 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 号)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5 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 [2005]9 号)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即“ 05 方案”。根据“05方案”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其中,“基础”课是“ 05 方案”的开篇之作,从06年秋季开学起在大学新生中开始实施。

本课程总课时为45课时,3个学分。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像“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直接对应的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直接对应的则是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因此,本课程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教科书”。明确这一点,是设计好该门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1、教学目标定位于有效指导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既传授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各类知识,更传达人生理念,强调情感熏陶,注重养成教育。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项目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紧紧围绕有效指导高职学生的个体人生实践来设计。从内容上,教师必须在全面透彻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深入了解高职生的所思所想,理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懂得学生心灵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设计出有理论内涵、有知识含量、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学内容,理论讲述内容一定深入浅出,且以实例说明,切忌长篇大论。从方法和手段上,必须从高职生的学习特点,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有饱满的激情、有宽容的心态,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多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书面化的理论内容尽可能生活化,化为生活化的哲理和生活化的常识,使学生易于理解,也易于化为行动;实践教学不搞形式主义,要树立实践教学无处不在的思想,善于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启发心灵、促进成长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并挖掘事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4、把课堂集体教育与课余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充分理解该课程的特殊性,把课堂之外的时间也作为该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课堂教学要设计好,对课堂之外与学生的个别交流也要精心准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心灵交流。

5、课程考核强调过程性,学生到课情况、参与课堂讨论情况、听课笔记、听课感想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并加大计分权重(60%以上)。期末考试,增加专题研讨环节,由学生分组围绕有现实意义的人生专题,集体研讨并制作PPT,在班级集中展示。期末考试试卷,强调两部分内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核。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

根据国家统编教材的内容,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为: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主要讲述:大学生活的特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的意义和方法这四方面的内容。重点是帮助学生尽快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绪论外 , 教学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共计八章。

第一部分:一至三章。第一章 “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 “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主要讲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联系起来,做忠诚的爱国者,在报效祖国、为国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三章 “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着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大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投入积极的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部分:四章及五、六章的部分内容。第四章 “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着重帮助大学生认识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五章 “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 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道德 ” 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明确道德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

第三部分:

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和七至八章。

五、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第七章 “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 和第八章 “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 这两章着重帮助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思维方式;认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积极参加法律实践。

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是思想前提,为第二、三部分的道德观和法制观提供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第二、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的深入具体的落实。三个部分服从一个统一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人。

这样,我们把整个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基本脉络,分为大学生活篇(绪论)、思想教育篇(第一、二、三章)、道德教育篇(第四、五、六章)和法制教育篇(第七、八章)。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思想、情感、行为发生的规律,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理论的逻辑,由思想到行为、由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合法行为而依次展开,形成了一个环环紧扣、有机融合的完整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既传达教材理论要点,又充分结合学生成长实际,以问题或案例为导引,以对典型现实事例的分析为主干,注重师生互动,强调联系自我实际,强调心灵的启迪和震撼,强调情感情操的培育和熏陶。

四、实践教学项目及组织实施

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适应,并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我们实际了如下实践教学项目:

实践项目一:交流:我的大学生活

实践项目二:参观:天一阁(或北仑港)

实践项目三:挖掘:我的十大优点

实践项目四:发现:公共环境下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实践项目五:体验:职业人的一天

实践项目六:感悟:说出对父母的感恩

实践项目七:观摩:模拟法庭(或参观望春监狱)实践项目八:经历:我的打工生活

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不仅限于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段,指导教师也不仅限于本课程任课教师。必要时,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根据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设计,组织监督学生实施项目。例如,实践项目一的实施,在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指导设计出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后,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当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规划,并监督学生实施。该项目的切实实施,对学生的大学生活意义重大。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我们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三联”教学法。

“三联”教学法是指将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结合起来,以学导式教学法为总框架,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以案例教学法为重心,将学导式教学法的“学导四环节”中的“解疑”代之以问题教学法中的“情境和问题”,将“精讲”代之以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1、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简介

学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均为世界五大教学方法之一。其中,学导式教学法是我国教育者根据长期教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教学法。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学力(能力、智力、动力)为主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法。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率是目的。学导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类型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学导四环教学”。其程序是自学(教师提出目标明确、深浅适度的要求,由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不出质疑时教师要适当设疑,进而组织学生解疑。通过解疑,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精讲(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精讲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透彻、连贯、清晰、准确的理解)——演练(通过作业、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完成从知识到技能技巧的转化)。

案例教学法又被称之为范例式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言简意赅)的例子”。范例式教学法或案例教学法可以理解为“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例子进行教学”。范例教学或案例教学并不是为教例子而教例子,而是通过例子即通过典型的个别而了解和学习一般理论和规律。案例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系统教育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传统教学一味追求系统全面、点滴不漏地讲授一个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案例教学法认为这种片面强调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的做法,往往使教学在庞杂的教材内容面前匆匆而过,教不能彻底,学更不能彻底,教师学生都被繁重的教学内容压的喘息不得,而实际效果却常常是貌似系统全面,实则浮光掠影、杂乱模糊,教师学生都易产生对教学的厌倦情绪。案例教学法选用典型、精当的案例,一方面,省掉教材中非实质性的东西,克服教学内容庞杂繁重的现象,使教学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以彻底性代替全面性,使学生实现“教养性学习”,即通过专注而且能够胜任的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而不是处于一种疲乏、麻木、停滞的机械性活动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组

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独立能力和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和激发。同时从案例出发的思考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形象性、生动性和开放性、发散性。抽象概括的一般规律性知识通过与个别现象的结合而生动、鲜活起来,而个别对一般的无限包含又使案例中生发出的一般规律性知识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激发。

问题教学法由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倡导。杜威强调人的经验的主观性,他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经验”的过程,是“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内心体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谐的情境,把学生引向问题的确定、解决和应用。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称“五步教学法”。教学过程可分为5步:(1)情境。给学生设置一种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疑难,产生兴趣。(2)问题。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3)假设。学生应获取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解决。推断何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应用。学生通过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后来,杜威把这一过程修改为暗示、问题、臆说、推理和试证。问题教学法重视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对矫正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形成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2、“三联”教学法的内涵

学导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都是现代教学法中有代表性的方法,都有其独立的系统、鲜活的内容。但不同课程的教学因其教学目标、内容的独特性和课程接受者学生的实际状况而呈现出复杂性。很难说哪一门课程只能使用或者正好对应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同样,也不能说,哪一种教学法只能独立适用于某一门课程的教学。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总教学时数一般只有45学时,但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而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知识基础较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相对较差,学习的持久性专注性也要差一些。这些因素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难以使用传统的法律课通常会采用的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上面介绍的“案例教学法”,它是指在法学课上经常采用的一种以系统阐述法学理论为主导,以案例分析为辅助的教学模式,其做法主要为:教师系统讲解教科书内容,偶尔列举案例对原理进行辅助说明;学生认真听讲,以学习理论为主,根据教师要求参与案例讨论。应当说,这种方法在学生学习愿望强烈、学习习惯好、基础知识扎实、课堂纪律好、授课时间充足的本科课堂上,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在高职院校使用这种方法,一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太少);二是课堂秩序极易陷入沉闷或混乱(多数学生缺乏理论兴趣)。而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或问题教学法独立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也不合适。如前所述,典型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应踊跃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典型的问题教学法要求整个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学生要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的探索和思考中体验从模糊、疑难、矛盾、混乱向清晰、连

贯、确定、和谐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思维习惯,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并对本课程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而高职院校基本不具备这个条件,完全以案例或问题展开教学,极易使课堂陷入冷场或无谓的争论乃至无聊的闲谈。

而仅仅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又不能适应和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要求,只在精讲部分为讲述理论举一些案例或提几个问题,有限的时间,使案例和问题都不能充分展开,教学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和震撼力都大受影响,整个教学过程还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课堂会变的沉闷乏味、平淡无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经过思考和尝试,我们发现,比较恰当的方法是以学导式教学法为总框架,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以案例教学法为重心,三种教学方法结合形成的“学导—案例式”教学法。该方法以学导式教学法为总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自学”,主要在课下进行。但前面已经说了,高职生学习积极性多数较差,主动自学的不多,为督促学生课前预习,我们编写了自学指导书,指导学生课外预习教材。此环节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第二环节是“情境和问题”。上课后,教师首先根据自学指导书上的要求检查学生预习教材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问题形式表达本章理论内容,也就是说,努力把教材中阐述的理论内容还原为生活中原本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努力还原、营造形成和产生问题的生活原初的情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以问题对教材内容的覆盖性和问题本身的生活原本程度为好坏标准。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把教材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连接,使学生直面和思考自己的生活,并学会在教材中获得启迪。第三环节是案例分析,即生活实例分析。此环节即是以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分析代替了学导式教学法的精讲,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或核心。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将能反映本章内容的来自生活的典型案例展示出来,先由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进行评析,使学生从中学到理论知识或得到人生启发,也体会到分析思考问题的乐趣。第四环节是演练。包括课上演练,也包括课外作业。其中课上演练,主要由学生独立地分析一些相关案例、事例,锻炼考察学生对前述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手段方面,在有效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所有任课教师都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所有章节均已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包括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并在网上展示阅读材料、视频资料等。

第五篇:思修 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分: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考核方式:考试

修习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大专一年级学生

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主线,按照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要求,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依据及基本要求,以及人生发展和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人生道路和价值选择、合格公民与法律意识、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以法治国与政治文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友情和爱情、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坐而论道与起而实践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之路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4.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编 写 人:李丽

2011年8月8日

下载思修课程教学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课程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课程总结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这让我们这些还有点迷惘的新生感到新鲜却又不知所措。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突然出现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我们需要尽快适应大学,这个......

    思修课程总结

    思修课程感悟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12班朱彦1121110238 上了思修课后,感触良多。尤其是思想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我就来谈谈学历这门课程的感受与收获。 刚进入了广西大学后......

    思修课程报告

    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调查报告 -------思修课程实践报告 姓名: 院系 学号: 联系方式: 前言: ,从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到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从固定的志愿活动安排到临时的志......

    思修课程总结

    (思修课程)教学总结 基于多年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由于课程内容的特定性,加之我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人尽......

    思修第二次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实践教学活动 • 具体要求: • 1.形式主题——追击校园不文明行为 • 2.形式载体——摄影、拍照、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PPT制作。 • 3.方式: •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5到7......

    本科 思修实践教学安排[精选5篇]

    实践教学设计(包括3个主题) 实践主题一 理想——我的大学计划 实践教学设计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围绕制订“大学生活规划”,促进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将远大的理想与目前大学的......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思修实践教学安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思修实践教学安排 根据我校关于思修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并。教师每学期在进行思修理论教学同时,布置三篇实践论文,并给予指导、......

    大学思修课程问卷调查

    附录 大学思修课程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此次调查主要是想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的现状,此次问卷仅供学习研究使用,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谢!对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