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按照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课题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的评价,一是决定课题研究是否按时完成,二是对研究质量做出评估。
一、结题准备
(一)课题负责人进行结题自评
自评要做好如下工作:
1.评估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定目的2.评估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预定方案如期进行
3.评估课题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4.评估课题研究质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5.评估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是否完备齐全
(二)根据课题结题要求,准备结题资料
1.研究课题的管理类资料:
主要包括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立项批复文件、课题研究方案、阶段工作总结、结题工作总结等。
2.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
即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文献调研与原始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的所有与课题有关的有价值的材料。
3.课题的成果资料
包括主件、分件和附件,即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或有关光盘、硬盘、软盘、软件等资料。
工作报告是课题从研究开题到结题,对课题研究进程的回顾、主要大事客观记录的汇总,是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照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一般不超过2000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研究目的、指导思想、研究方法
(2)课题的研究进程,这是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
在准备阶段做了哪些工作,摆阔调查摸底、落实分工、拟定计划、后勤保障等。
在研究阶段,仅仅围绕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把“怎样做”的 主要工作,包括观摩、活动、研讨等如实反映出来,困难、问题、进展等也要回顾进去。
在总结阶段,重点进行测查、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根据研究情况确定结题形式等。
(3)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经费的开支和筹集等。
研究报告是成果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报告的撰写是课题组结题工作的重点内容,一般包括:
(1)题目:“xxx课题研究报告”
(2)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等
(3)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等
(5)课题研究结果分析: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6)研究的主要成果
(7)研究的结论: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8)问题和讨论
4.成果收益资料
主要包括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用、推广的资料,或成果在推官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或成果在学术界、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影响等的材料。
二、结题验收
根据课题研究的情况,结题验收分为会议验收和通讯验收。
(一)验收前的材料准备
验收前,由课题组准备好结题材料,包括填写《结题报告》),并提供研究成果原件、复印件和该课题原《申请书》、《开题论证表》、《计划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等,装订成册,供验收使用。
(二)验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按《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研究成果,无论正式出版或内部印刷,均要求在显著位置标明“××项目(课题)”字样。
(三)验收专家组
专家组由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或实际工作部门人员组成,一般为3-5人。
(四)会议验收程序
会议验收分为预备和验收两个阶段。预备阶段由组织验收的单位主持,主要内容是介绍会议内容、宣布有关事项、产生专家组组长;验收阶段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会议。会议验收按下列程序进行:
1.听取课题主持人的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及成果简介,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预期成果与现有成果;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思想观点及内容;课题的实际意义、学术意义、研究特色及在自治区(国)内外所处的地位;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及研究中突破的难点;
2.质疑、答辩;
3.专家讨论并形成综合验收(包括能否结项)等意见,并将意见填写在《结题报告》中;
(五)通讯验收程序
通讯验收的课题,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专家提供相关材料,专家验收后给出验收意见,并签名。结项时,须将专家验收意见原件和《结题报告》装订在一起上报。
三、成果验收的一般标准和内容: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基本路线;
(二)是否达到了《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中有关成果的设计要求,研究的范围和成果内容是否与《评审书》或《计划任务书》一致,研究成果是否包含了该课题预定的全部内容;
(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方法和建议方案是否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
(四)项目研究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五)项目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及手段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先进性;
(六)项目成果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何种水平,能够取得怎样的综合效益;
(七)项目研究尚存在哪些不足,该领域尚有什么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八)项目成果有无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等;
(九)对成果的推广和宣传意见。
第二篇:怎样做好微型课题的结题工作
怎样做好微型课题的结题工作
——中学政治组课题结题研讨会材料
一、明确课题成果结题评估要求
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所产生的成果达到何种水平,要请专家进行鉴定,通过鉴定才准予结题,由主管理部门发给结题证书。
(一)成果鉴定评估与结题的程序
1、申请成果鉴定;
2、主管部门受理申请与审核;
3、提交同行专家鉴定;
4、根据专家鉴定意见由主管部门决定是否颁发结题证书。
(二)成果鉴定评估应准备的材料 结题验收申报表;
成果主件(研究报告、论文、专著);
成果附件(课题立项通知、开题论证书、中期评估报告、有关佐证材料(获奖证书、有关部门采纳成果证明、媒体的相关报道与评价等)。
成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优秀成果可免于鉴定直接结题。
(三)成果鉴定评估的参考属性
——规范性:研究目标非常明确,研究内容富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设计非常严谨,实施规范有序;概念界定非常清晰,论述非常全面,逻辑性很强;研究报告撰写非常规范完整,研究过程反映详细采用的资料和数据翔实,可信度高;参考文献引证非常规范;
——科学性: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透彻,把握准确,搜集占有资料全面详尽;课题选题的理论依据成立,科学恰当;研究问题真实,前提可靠;研究方法科学,思路清晰;学术观点鲜明,论证分析充分严密,逻辑性强,数据准确,结论真实可信;
——创新性: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为国内学术界权威所认同;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技术富有创新性;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较大突破;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或在同类课题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公开发表的理论成果对推动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大部分主体内容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所采纳,转化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成果对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明显的直接指导作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开发推广前景;
——可持续性:对本问题的不足有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讨论,为后续研究留下了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接口,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组织难易程度:选题重大且涉及的问题复杂,研究周期长,难度大;参与研究的面很广泛,组织实施的工作量很大;资料和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程序复杂,要求很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开展实验;
(四)成果鉴定的内容:
根据科研成果的特点,鉴定内容主要是判断它的教育实践效果及科学研究的价值,即既要考察它的成果,又要考察它的研究过程。具体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题选题方向判断。选题方向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和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是否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否具有新颖性、开拓性,并对其难度作出判断。
2.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认定,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否清晰、合理。可以从课题研究的过程的计划性,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加以判断。
3.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定。对课题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认识成果和技术成果及其价值进行判断,并确认其理论和实践作用及相应的学术水平。对研究成果所取得的结论和推广前景进行科学的评价。
4.对课题研究效果的认定,课题研究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围绕研究目标的变化程度。
如:结题报告需写明结题的指导思想、结题方式、结题结果与分析和结题结论。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结题结果与分析,查阅时要注意以事实为主,可作定性与定量的描述,不能离开事实或超出事实随意阐述并下结论。
(五)成果的归属与认定
成果必须与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相关或相近,不要把课题当作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阶段性成果如论文、专著、编著等,都应在相应的位置标明项目来源。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或资助项目、课题编号等字样。
在专著和编著等成果的前言或后记中对给予本课题研究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应有专门的说明和予以鸣谢。
二、明确课题课题的基点和高度:现代学校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现代教育,之所以冠以“现代”两字,就是因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无不与现代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要实现战略大转移,真正走上内涵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机制,学校管理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一)、基于人本性、科学性、生态性为特质的现代教育制度理念
现代教育制度是能够大力促进校长和教职工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够具体、明确地规范各工作岗位应承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能够引导学校积极地建设校园文化和实施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素质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质:
1、人本性
学校管理本质上是“育人的管理”。课题要以“生命人”为人性假设,要从生命的视角去关注师生,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共同体。应注意坚持爱是根基、师生平等、率先垂范、诚信、快乐感等原则,创建健康、和谐、快乐、积极的育人环境。师生都有追求自主、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由。课题应体现促进自我管理,由他律走向自律,由结果走向过程,由苛刻走向宽容,尊重个体差异,逐步形成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持续性的“内部受益”机制。课题应有高尚的人格素养、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淡化权威心理、有一颗炽热的博爱之心,用人格去影响人格。
2、科学性
课题研究有助于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统一,有助于调节学校各种利益关系,使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特别是对于我校这样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更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制度。科学性是指教育活动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科学性还表现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3、生态性
首先,生态型体现在课题成果的内生性。内生性是指课题成果的产生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行为,它考虑了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本身的内在特征,是课题成员经过实践协调产生的而不是外在组织的力量或学校个别成员任意的行为,有自下而上的民主过程,是融教育理论、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一体的智慧结晶。
其次,生态型体现在课题研究面向全局,着眼于教研组各类工作、各类成员及各类因素的相关性,从整体部署,进而达成教育教学研究目标。
再次,生态型体现在课题研究的发展性。课题研究既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组织结构、组织环境及组织成员观念的某些改变而相应地做出某种变动。事实上,课题研究的发展性就是为学校的最优发展选择最适合教研团队自身发展机制过程。
(二)基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个性、奠基人生”是整个学校的奋斗目标。“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气度和文化品质。这种放眼世界的宏大气度和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已经和正在转化为凝聚学校发展的力量和行动。“发展个性、奠基人生”,表达的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教育目的。
(二)基于规范有序、民主参与、科学有效、引领成长的管理理念
成功的学校来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我们就这样始终秉承“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努力探索一套全新的制度与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致力于把这所高起点、超规模的新型实验学校,建设成一所“继承湖湘优良教育传统,具有较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实验性学校。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我们的课题“基于现代教育制度的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推动教师绩效管理、全面发展和队伍建设,进而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三、课题的着力点:团队合作、民主竞争、专业培养、内涵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摘要】对一个学校来说,教师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的质量归根到底是通过教师的工作绩效得以体现的。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定位:教学教研引入EEPO有效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提出问题即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让所有教师学习。
1、教学
通过对课堂观察结果和学生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我校课堂教学存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钟摆现象,所以,我校积极探究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
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学习“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和策略,结合麓山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通过严密“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行从备课、上课,到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的系统全面的教学改革。这一轮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校本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答了什么是既有效率,又有育人价值的有效教学的问题。自我反思推进变革性实践,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实验探索”中创新发展。
学校引导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元,自下而上共同思考、研讨,构建一套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分学科、分课型的,能被教师认可并有效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重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认为应从“考什么教什么”和“以教论教”向“以学评教”和“教”“学”分评的方向转化。在研讨过程中要体现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自主”、“合作”的培养目标。从课堂以全班学生应该掌握知识的情况为统一标准,转向强调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增强后续学习的能力;从强调反复训练,巩固复习,转向强调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把握学科本质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重视组织与参与,实践再实践。每个教研组必须重视组织与参与,强化过程,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内化,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参透评价标准的内涵,自然演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形成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高效的课堂文化。
学校教学正是因为在强化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构建了这套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分学科、分课型的,能被教师认可并有效操作的课堂评价体系,麓山课堂才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学质量也因此才经受住了学校外部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检测和评价。
2、教研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人本性”理念指导下,我校立足于教师本身,引导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从问题入手的研训机制,将研究与培训有机结合。因此,我校教科室从课题研究切入,引领教师的成长。
我校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开展教师研训。如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EEPO方式”应用推广及研究》。全校性的课题往往过于宏观,多是由校长主持和统领,只有少部分教师成为主要研究人员,而且都是研究教师面临的共性问题。为调动每位教师的研究热情,并且保持研究的可持续性,挖掘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能把握学科精髓的研究型教师,我们要求老师从实践出发,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出了“问题即课题”的微型课题研究选题原则,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而微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鼓励教师自己选题,自主进行研究,自己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同时大力建设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文化,让教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所有的课题来自于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通过集思广益,解决了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成长、提高工作实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关于教师管理
1、教师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与互动的过程
——强化“师本”的服务管理,立足教师职业发展,2、教师绩效管理的先进性体现为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搭台铺路把方向 ——教师发展是学校最大的财富,教师的绩效是学校效能的源泉。
3、教师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开发教师的主体性
——自我教育: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志(自主性);自我管理:现代教师的岗位意识(能动性);自我超越:现代教师的价值追求(创造性)
4、教师管理的实质是资源整合,效率更高
——重心下移:管理在年级、质量在学科、动力在班级
——增值性评价:争创全面优秀,务实年段质量;合作式竞争,提高业务成长速度。
5、教师绩效管理的落脚点是改革创新,专业发展
——播种试验田,业务实践即课题(教研即科研——实践型教师)
四、课题工作进展情况
1、认真研究《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文件,通过参与国家级、省级相关主题会议,组织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实地调研和校际交流研讨等,广泛听取了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进一步调查了解了典型学校的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措施和基本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更深入的论证依据。
2、通过查阅中国知网(CNKI)和相关专业期刊、资料,收集了关于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方面的国内外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创新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重点研究教师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策略及路径以及评价项目维度和细则等课题的关键内容。
4、通过边研究、边试点的办法,在我校重点开展教师和职工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改革与创新的实验,并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形成了有关管理制度、细则及其他相关一手资料。
五、课题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略)
六、课题成果(略)
2013.9
第三篇:课题工作(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BDJ20110638 《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研究报告
平乡县常河镇学区 王素华 闫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依然令人担忧。主要面临问题:
1.学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学生在逼迫的情况下被动学习,没有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2.学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生往往表现得没有主见,缺乏自信,遇到问题总想依赖老师和同学,总希望他们能为自己作出决定,不敢独立负责。
3.注重间接经验的接受,忽视实践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4.缺乏问题意识。学习不主动,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赵杏梅和崔海江老师的《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内在活力,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觉需求,对学习进程的高度负责和对学习活动的充分自主上。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使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李学红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独到的见解:表演是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仿说与仿写是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的有效学习方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县人才学校的“三三三一”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是根,小组交流是蔓,提问展示是魂,当堂训练是本。
毋庸置疑,省内外专家及优秀学校的研究成果,都在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理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我们农村小学,现有的方法好多方面不符合我们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起来操作性不强、不系统、不宜实施。因此,我们课题组致力于从吸纳这些专家成果的精华及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为起点,创造、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的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明确学生学习的需求,把兴趣和需求转化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自己美好的充满梦幻的将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合适的学习方式。
2.拓宽农村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适应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正确利用网络,抵制不正确上网活动。
3.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能力。
4.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生,通过研究将丰富农村基础教育实践与理论,为其它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参考。通过研究将主要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教会孩子利用网络资源独立学习;兼顾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培养孩子问题意识,让孩子学会从问题中学习。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是对现有的学习方法,辩证的采纳,进一步改进、创新,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特色的学习方式,形成固定模式并逐步扩大推广范围。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一)课题研究的范围
本课题将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和西位明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我们将从两所学校1100名学生中,选出六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进行具体研究。我们将二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五年级二、三班和六年级三、四班定为实验班。
(二)基本内容界定
我们尝试在农村小学改变现有题海战术现状,减轻教师、学生课业负担,整合现有资源创新出符合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三年级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为主研方向,五、六年级以“网络资源”和“校本课程”为主研方向。创新学生学习方式,是对现有的学习方法,辩证的采纳,进一步改进、创新、升华,从而摸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特色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指出: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完整的人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研究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从而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21世纪的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研究范式多样性、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一定要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指出:创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理解儿童和青春期学习者的特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将认知发展理论应用于教学,每个人都有其个体的能力与特性,并影响其学习与发展的结果。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动机是一种刺激、支配和维持行为的内状态。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面对任务的兴趣水平、内部动机、设定指导行为的目标,以及关于成败原因的信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利用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学习途径,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
(三)开展在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体验性学习,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锻炼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塑造坚定品格和超强意志力,形成真确人生观、价值观,充满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
(四)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分析。
(二)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三)网络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
(五)总结归纳,创新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非常5+1”学习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对常河镇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和西位明德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1100名学生中,选出六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二年级一班、三年级一班、五年级二、三班和六年级三、四班定为实验班。
二、三年级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为主,五、六年级以“网络资源”和“校本课程”为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2.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3.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确立实验班,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月)
根据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结合常河镇学区的教育现状,联系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研究》为课题组研究课题,于2011年6月开始实验研究工作,正式开题。邀请县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着等莅临指导,举行开题报告会。
2.制定课题组制度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学习制度
本课题的研究由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的组织、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进行分工,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讨论制定《平乡县常河镇学区课题研究制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了解学生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出制定出课题研究的总实施方案。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制定出课题研究的各阶段实施方案,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规划。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2月)1.调查研究阶段
对常河镇学区两所学校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调查范围与方法: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搜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初步了解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学习兴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课堂发言不主动,对待问题时依赖性强,不能主动地进行思考问题和想办法解决。课后不能坚持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不经常进行反思。学生喜欢上网和老师同学交流,喜欢网络游戏等新鲜事物。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比较大,但是学校课程资源匮乏,挖掘不深。
我们课题小组根据调查的结果,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研讨确定我们课题组将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为三个板块: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
2.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2012年1月——2012年3月)(1)调查研究、制定“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实施方案(2)开展多种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积极开展。
学习外校先进经验,定期业务学习丰富自己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的进行“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这段时间学校安排课题组成员到我县有特色校本课程的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先后派课题组教师参加河北省教科所组织的研究培训班和邢台市组织的有关教科研活动。我们将外地的先进经验带回来,结合我们学区两所学校的实际,进行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
①深挖校本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为了拓宽学生阅读、诵读的视野,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我们开展“‘经典内容我知道’征集活动”、“‘颂经典’古诗词朗诵大赛”、“课前诵读十分钟”等活动。
②英语对话作为“诵读”的一个延伸,通过学生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我们课题小组积极思考、研讨,共同努力开展了“英语角”、“英语园地”、“我们都来说英语”、“英语竞猜”等一系列活动。
③班刊是我校的特色刊物。在班主任、各学科老师和全体学生的努力下,创设的班级刊物。通过近两年的“班刊”创办,现有《金色童年》、《花开的声音》、《小荷初绽》、《明天的太阳》、《美文我最爱》等十余种刊物。这一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习作的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在制作班刊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每周一节的“教师讲坛”课程,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方式,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机制,促进教师开展专业反思和成果总结,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进而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内容涉及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读书体会、新书介绍、学生习作撰写指导、社会百科等多个方面。
(3)整理研究成果,通过研讨、分析、反馈、及时总结,撰写“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的影响”研究报告。
3.“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2012.3.——2012.9)(1)调查分析、制定阶段研究实施方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学科特点和任课教师展开交流和座谈,初步了解学生学习方式情况。制定“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实施方案。
(2)分析实验: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现在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运用信息网络化环境提供的文字、影像等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参与情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上网时间。例如:创办学科主题社区,方便了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与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创建师生相互交流的QQ群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更加便利,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途径;提高了学生有效收集、整理、应用信息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小学生依托网络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习惯,提高了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有效改善不良上网习惯。
(3)整理阶段研究成果,撰写“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论文。
4.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2012.9——2013.2)(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低年级进行室内小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高年级结合实际开展室外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并整合家长、社区等资源,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培养孩子问题意识,让孩子学会从问题中寻找学习兴趣与方法。
(2)开展农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实验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田野、社区、社会,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逐步积累成长经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让孩子们体验全新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让孩子感受到所有的体验都是学习,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让孩子早一步熟悉人生的历练,学会乐观的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处处皆学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学问。“放飞”孩子,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观察,自主地探究、发现与解决问题。6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孩子们在获得体验的同时,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体验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与提高。
(3)整理阶段研究成果,撰写“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性学习研究”论文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3.2.——2013.9.)
1.搜集实验阶段资料,统计分析,完成研究报告材料的准备。
2.召开研讨会、交流会,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讲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3.初步形成农村小学生“非常5+1”的学习模式,在学校推广验证。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
通过整理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多彩的校本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便捷的网络资源,能更方便的实现师生互动,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新的学习方式;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帮助孩子学会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塑造了坚定的品质,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读为主的校本课程,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积累,能够高效地实现学习的目的。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非常5+1”学习模式,并常河镇中心小学和西为明德小学推广验证。
1.“非常”指大量的活动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期待。更能通过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满足孩子学习需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正能量。
2.“5”指五步学习法
(1)第一步,课前读书。这一步主要是让孩子学会预习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即可。
①语文课,课前读一遍课文,解决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②数学课,课前读一遍课文,数字、例题都要读,了解课文大概内容。③英语课,先读单词,再读课文,不会读的标记一下或者问问老师、同学。④品德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⑤科学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第二步,课后读书。在老师讲完一节课后,再认认真真、逐字逐句的把本课内容再读一遍。以利于加深记忆,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新知识。
①语文课,课文讲完后,当天抽时间再读一遍课文,要求要精读,生字、生词要记熟记牢,要求背诵的部分需背熟,最好能够默写,能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②数学课,课后再读一遍课文,逐字逐句得读,标点也不要放过,有定义、定理等需要记住的内容,要求背熟能默写。
③英语课,再认真读一遍课文,熟记单词,最好能够背诵课文,并默写。
④品德课,再认真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需要背诵的内容记熟,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⑤科学课,再认真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实验,课下做一下。(3)第三步,每周读书
学生每周六、日把一周来学过的内容再认真的读一遍,将学习的知识点整理,以画图的方式总结、呈现,以利于下一步复习、巩固。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将一周的学习成果以手抄报、班刊、班级英语小报等形式展示出来,也可制成电子版在网络平台共享。
①语文课,每周把一周内讲过的课文,从头到尾认真读一遍,解决所有生字、生词,需要背诵的课文再背诵一遍,背不熟的要认真背熟。整理本周所讲主要内容、知识点,画出知识点结构图。为班刊投稿,提供优秀习作或者学习心得。
②数学课,仔细研读整周学习的课文内容,总结每章节知识点,定义、定理背熟记牢,画出章节知识点结构图。
③英语课,先读单词,再读课文,不会读的标记一下或者问问老师、同学。积极参与“英语对话”活动,搜集有趣的英语小短文、笑话等,筹办英语手抄报。
④品德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根据课文主题、传统节日等,发起或参社会实践活动,⑤科学课,课前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按课文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动手实验,积累经验,培养科学素养。
(4)第四步,每月读书
要求学生每个月末,把一个月以来讲过的课文再认真、逐字逐句的研读一遍,将一个月以来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章节图仔细读一遍,加深记忆。每月在老师指导下自行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或参加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相应知识。
①语文课,归纳、总结每周画出的章节知识点图,认真研读章节知识点网络图,试着记忆网络图形成图表记忆。认真研读本月所学课文,加深理解与记忆,需要背诵的课文背诵一边,背诵不熟的要背熟,知识点理解不透的,咨询老师、同学,或者利用网络学习相关知识,也可利用QQ群和老师、同学直接交流加深理解。
②数学课,认真精读本月所学全部课文内容,记熟定义、定理。整理每周总结的知识点网络图,并认真研读网络图,根据网络图会议每节课讲授内容、知识点、定义、定理等,做到默熟于心。
③英语课,背诵一月来学习的全部课文,复习记忆一月来所有课文单词,要求背熟课文,记熟单词。绘出一月来章节图,根据章节图回忆每节课课文,做到
能复述课文,理解课文汉语意思。
④品德课,认真精读一个月来所讲课文,需要背诵的部分背熟、记熟。整理每周总结的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网络图回忆每节所讲内容。
⑤科学课,认真精读一月所讲课文,需要背诵的部分背熟、记熟。整理每周总结的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网络图回忆每节所讲内容。有条件做实验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增加直接经验,培养科学研究态度与技能。
(5)第五步,学期读书
要求学生每学期结束时,再把整本书认真研读一边,强化知识点的复习。并把整个学期学过的,每一个学科知识用一张树形图总结、归纳起来,方便系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①语文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需要背诵的背熟。整理每月汇总的章节知识点图,形成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并认真研读、记忆网络图,形成图表记忆,根据图表回忆每课讲授内容、背诵部分、知识点、写作方法等。
②数学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数字、例题都要读,需要背诵的定义、定理等背熟。整理每月汇总的章节知识点图,形成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并认真研读、记忆网络图,形成图表记忆,根据图表回忆每课讲授内容、定义、定理等。
③英语课,认真研读每一课课文,并背熟课文、记熟单词。绘制整本书章节图,根据图回忆默背每一课课文,记忆图表。
④品德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背诵部分记熟记牢。整理每月章节图,绘制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回忆每节课讲授内容。
⑤科学课,认真精读每一课课文,背诵部分记熟记牢。整理每月章节图,绘制整本书章节知识点网络图,研读章节知识点网络图回忆每节课讲授内容。
3.“1”指通过归纳、整理得出的一张整本书知识点章节图
孩子们一边学习课本知识,一边总结、归纳每一课的知识点,并手绘成图。尝试记忆章节知识点图,形成系统知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使学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更有利于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归纳整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制能力等。
通过实验,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们也意识到,原来的题海战术是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应该及时的尝试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参验教师能够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组织教学。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搭起了师生沟通的另一个桥梁,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题组成员和实验班教师
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调查,积累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大量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还要求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教师通过积极实验、不断探索,积累了经验。使参与教师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县教研室专家认可。两年来,课题组教师获得市、县级优质课成果2项,发表论文有10篇,累计参加各项培训28人次,经验总结11篇,获奖教学研究成果18个。
课题组对非常“5+1”学习模式,在两所学校扩大试验范围。逐步形成大兴趣、多活动、高效率教学体系,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学校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2013年六年级质量检测常河镇中心小学总排名全县第三、西位明德小学全县第五;两所学校学生在全县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中获奖31人次,创历年之最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提升了办学品位。
(二)丰富多彩的校本资源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积累 深挖校本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开展校本资源对学生兴趣影响研究活动:开展“‘经典内容我知道’征集活动”、“‘颂经典’古诗词朗诵大赛”、“课前诵读十分钟”等活动;“英语角”、“英语园地”、“我们都来说英语”、“英语竞猜”等活动;创设的班级刊物(如:《金色童年》、《花开的声音》、《小荷初绽》、《明天的太阳》、《美文我最爱》等);每周一节的“教师讲坛”课程。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自主有效地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逐步提高孩子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增加了孩子知识积累。培养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了英语口语锻炼。
(三)网络拓宽学习途径,成为学习的有利助手
运用信息网络化环境提供的文字、映像等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参与情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利用上网时间。例如:创办学科主题社区,方便了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与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创建师生相互交流的QQ群平台,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更加便利,缩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空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途径;提高了学生有效收集、整理、应用信息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小学生依托网络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习惯,提高了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有效改善不良上网习惯。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体验全新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全新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
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坚定的品格,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了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常5+1”学习法要求有很多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正能量、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活动次数的多少还不好把握,活动次数多了喧宾夺主,活动次数少了达不到预期效果。
2.“非常5+1”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比较好归纳、整理章节知识点网络图。语文、英语等学科学生归纳、整理章节知识点有点难度。需要教师备课、讲课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必要时可以先明确告诉学生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做好笔记。
3.“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阶段研究,距离预期效果还有差距。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两所小学,学生都是住宿生,学校微机室不能上网。学生每周只有周六、周日才能回家。农村电脑普及率不高,能上网的就更少了。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阶段研究工作的开展,导致我们在本阶段只能依托“常河镇中心小学学科主题社区”发布一些信息;QQ群也只有孩子星期
六、星期日在家的时候,上网咨询老师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家长对孩子上网不支持,害怕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三)今后设想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我们致力于研究出简单、易操作,老师、学生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我们会继续开展研究,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完善我们的学习方式。使更多的师生、家长、专家领导认可我们的成果,并加以指导、应用,为新课改做出我们微薄的贡献。
课题研究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研究成果的推广也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去的更大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澜著.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6。
[2]李芒.教育学(小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03-1。[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6-1.[4]李学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河北省教育科研所,2009-04-08。[5]崔海江、赵杏梅.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J].北京: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03。
[6]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M].北京:教育研究,2002-02。[8]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9。[9]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M].北京:教育研究,2001-09。[10]秦玉友.教师培训应考虑多主体参与[N].中国教育报,2010-7-9。[11]彭文波.自主学习概述[C].教学心理学丛书: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9。
[1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
第四篇:课题结题一般做哪些工作?
课题结题一般做哪些工作 ?
一、结题要递交的材料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课题的结题,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目录
(2)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等
1.结题报告的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1)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和现实意义。
(2)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3)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专著、论文集等。结题报告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9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
②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③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④课题研究的目标
⑤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⑥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 ⑦课题研究的步骤
从第3部分到第7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中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申报报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
⑧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⑨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2.课题研究成果
分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1)实践成果
指课题研究中教师取得的相关教育教学荣誉,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的例证。
(2)理论成果
分阶段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
(A)阶段成果
指课题研究中教师论文发表获奖情况,以及课题组阶段性总结报告等发表情况。
(B)终结性成果
指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研究性论文、教学案例、反思、学术专著、软件等。
3.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
调查问卷、有关课题研究的活动记录、课题研究的课堂实录、教案等。
二、结题论证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
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人员一般在3-7人。
专家组一般由科研管理机构进行组织和聘请,也可以与课题组协商确定人员构成。
三、结题材料的提交和审阅
1.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交《科研课题结题申请报告》同时,完成、提交《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等结题材料。
在提交结题材料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的课题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可以多个课题集中结题论证会场,重大课题也可由课题组负责单独进行。
根据各系部实际,建议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系部多个课题集中进行结题论证,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课题组负责人作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参加课题研究人员作研究心得体会交流
3.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必要时可会前组织成果验证活动,如组织听课或座谈会等)
4.与会专家发表评审意见
5.专家组长发表并签署综合鉴定意见
五、课题材料归档和结题证明 完成结题论证后,各子课题组须及时检查下列材料是否完备 并汇总科研处(相关课题组人员自行留底备用): 1.《科研课题申报书》 2.《科研课题学期检查表》 3.《科研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4.《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5.其他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
根据课题完成结题论证和课题材料归档情况,给予相应结题证明。
第五篇:课题结题材料
《中学生小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孙慧慧
摘要: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发声方法 统一音色 舞台表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乐圣贝多芬对于合唱艺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门“通码艺术”,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合唱这一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合唱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合唱是一门“通码艺术”,以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把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连接到一起,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能全民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合唱中也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受其滋养,并反哺给国民丰富多样的精神满足与享受。
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针对学校教育的群体特征,正确发挥合唱艺术的魅力与作用,不失为现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小合唱是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届铜山区艺术节中本人排练的小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通过排练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是非常不够的,中学生的合唱普遍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支声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是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唱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反应,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感情过程---审美体验。”合唱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在作品的进行过程中,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等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思想认识,人的喜怒哀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使心灵爆发出火花,让情感的审美、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激发,始终蕴涵在作品的审美的活动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所产生的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学生对动听的、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从音乐美感、自然、无拘无束的参与和体验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的让他们把外部条件和内心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从音乐中感受快乐。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4.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合唱的过程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作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探索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安排的方法。
2.深入了解了中学生的变声期问题及探究了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3.探究了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构建的排练方法。4.总结了合唱队演唱中的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求。
5.思考总结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合唱排练效果的方法与步骤。
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唱歌、合唱相关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了研究方向。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如阅读学习了周沛然老师的《合唱指挥法》与马革顺老师的《合唱指挥文集》,观看学习了蒋逸萍老师的《合唱讲座》,指导应用于了课题研究。阅读学习了《合唱训练》《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等相关的书籍与著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了课题研究中。
2.行动研究法
2012年3月铜山区教育局团委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举办了“师生同唱雷锋歌”的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选择什么歌曲是排练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在结合师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与观看相关视,选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灿烂阳光下》,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首先进行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的安排。接着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实践----小结---反思---实践---总结,最后由我负责排练的这两首歌曲在铜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合唱比赛中获得的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定时进行合唱团的排练,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在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的节目准备中,我选择了小合唱的艺术形式,为了符合艺术节“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我给学生选择了歌曲《微笑阳光》这是一首适合中学生演唱,歌曲内容积极向上,通过一点一滴的排练,最终我们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选派参加了区艺术展演,并在镇艺术汇报展演中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如完成的论文《浅谈变声器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上成功发表,及时肯定实践经验,总结有关心得,撰写了《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注重发生训练,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等总结及时上传在课题博客上。(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2011年4月---2012年5月)
1.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1)注重组织工作,调整合唱声部
合唱是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但个体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合唱团的水平的起点高低。在初次选拔是,我采用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并根据相关的标准,正式确定小合唱团的合唱名单。接下来就是组织调配声部。调配声部是根据学生的歌唱音域和歌唱状态,初中学生的歌唱音域大都相差不大。我将音色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声音调配到高声部,因为音色的明暗、厚薄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只是有时也不用过分集中高音声部,有一些高低声部的曲调往往不如高声部那么上口、音准及节奏的难点也不少,有部分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加高低声部就能带动整个声部的演唱、加强合唱效果。
(2)探讨变声期的科学发声方法,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
组织合唱排练,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声期问题,探讨因材施教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
(3)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 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是合唱团训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会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以及合唱队员演唱的积极性,曲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合唱曲目内容应适合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合唱团的年龄特征,应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情绪乐观向上、旋律优美、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中国作品和外国经典儿童合唱歌曲。
曲目应该是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演唱曲目的丰富多彩,不仅能为演出的艺术效果增色,满足听众红歌“常听常新”的艺术趣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欣赏品味,而且能够提高合唱队员适应各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曲目技术难度以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通过努力都能驾驭为标准。特别是合唱指挥,他是合唱排练的总导演,合唱演出的总指挥。常言“合唱队的命运掌握在合唱指挥手中”“一个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这话肯定有一定得道理的,但变化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队员的合唱水平只有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如果队员的演唱未能达到一定水平,就难以驾驭难度太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一个指挥水平有待提高的合唱指挥也是难以驾驭难度较大的合唱曲目的。因此可接受性是选择合唱曲目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合唱队员的实际情况,曲目的选择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作品保持原来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的前提下,更适合学生演唱。可以将单旋律的歌曲增加声部,改编成二声部或三声部合唱歌曲。或者是将技术难度较大的混声合唱删减和弦音,改编成二声部、三声部合唱、让指挥与合唱队员都能驾驭。
合唱的歌曲排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制定的演唱方案,把音乐作品实施为具体的歌曲演唱。歌曲排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排练提高合唱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排练完善演唱方案,探寻并确立歌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的层次变化,力求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歌曲的具体排练过程中,我结合了“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即:(1)音准错了不往下唱(2)节奏错了不往下唱(3)基本性格没把握准确不往下唱(4)声音方法有明显毛病时不往下唱。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排练中发现并逐步加以解决,坚持“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开始速度较慢,但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被解决,最后会取得很好的排练效果。(4)强化声情并茂,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提高表演效果
这是一个“活化”作品或者说赋予作品生命力的阶段。一要“理解”要让合唱团深刻理解作品要传递的丰富内涵。在排练后期去揭示作品丰富的内涵并让合唱队员深刻领悟。二要“进入”要求队员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进入作品所要求的角色中去,在排练时老师要生动的启发和引导,让队员用“心真正进入作品。最后“表现”这是决定演绎是否能够成功的最后一个环节。富有较强表现力的合唱,一定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曲中,“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要求。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对作品深入分析后,添加少量的形体动作。动作简洁但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艺术感染力。要求同学们发出的声音、脸部的表情、形体的动作、内心的感情溶合为一体,能够做到声音动听、表情自然、动作优美、感情真挚,做到画龙点睛,真正提高合唱的表演效果。
2.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使学生在合唱中得到了锻炼,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舞台表现的自信心,使自己学习合唱的兴趣得到增强。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观念得到增强,舞台表现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及时了解了合唱中体态语言的运用的要求和表现能力。
(三)排练的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2012年铜山区教育局合唱比赛一等奖 ;排练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被选参加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展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结撰写的论文《浅谈变声期问题及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成功发表;辅导的学生参加铜山区独唱比赛获一等奖;获得2012年镇教师读书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铜山区片级优秀读书个人奖;被评为铜山区优秀党员。负责整体策划和排练的的节目也成功进行了镇艺术节汇报展演,在展演中辅导的合唱独唱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在合唱队中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有感情的演唱,在合唱中每一个环节是否都要设计活动,以及在舞台表演的现场如何使合唱者减少现场临时发生的干扰因素对于正常合唱的影响,都有待于今后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加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七、附录
共上传材料20篇,其中以下9篇供参考
读书心得(4篇)
1.读马革顺《合唱学》
有感
2.读《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有感
3.构建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的排练方法---有感于《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及对策》
4.有感于 《蒋逸萍老师的讲座》
论文
故事随笔等(5篇)
1.浅谈变声期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论文)2.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
(论文)3.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
(随笔)4.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
(论文)5.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力的一点思考
(论文)
其他
徐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1篇)教育案例(1篇)《唱脸谱》教案
研究论文(2篇)1.中学生合唱曲目的选择
2.运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引用、转载6篇)1.对合唱指挥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转帖)
2.马革顺 《合唱学新编》队形的安排与排列(转帖)3.班级合唱队整体气质和音色的塑造(转帖)
4.周海宏: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音乐潜能(转帖)5.音乐素养培养之路径选择(转帖)6.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转帖)
结题报告(1篇)
八、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
1.袁善琦
《音乐教学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俄)阿利耶夫著
董茉莉编译
《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3)3.陈万桢
陈弃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 4.马革顺
《合唱指挥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