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登记中介违法十大典型案例
公司登记中介违法十大典型案例
2007-11-29 07:59:00 作者: 来源:
本报济南11月28日讯 今天下午,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公安厅联合发布了全省公司登记中介服务违法行为专项治理查处结果,公布了济南隆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十大非法垫资、虚假验资典型案例。
1.济南隆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非法垫资案
济南隆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代办执照和投资咨询为名,非法为公司注册提供垫资服务,同时还伪造验资报告中的银行进账单,牟取暴利。几年内先后为330户公司非法垫资,垫资金额5.1亿元。
目前公安部门已立案侦察;工商部门对涉案的54户公司已调查处理,罚款630万元。
2.济南市王某伪造银行票据制造虚假验资报告系列案
王某与6名代理人勾结,擅自刻制银行业务章,伪造银行对账单、现金缴款单、询证函等资料,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取得验资报告,代理人凭验资报告,帮助拟成立公司的客户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收取高额“代理费”,共同分赃。据查,王某先后为54家公司骗取登记,累计虚报注册资本金4900万元。
目前,王某已被检察机关批捕;工商部门对4家涉案会计师事务所失职行为,依法分别处10万元罚款;对54家涉案公司和6名无照代理人,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3.枣庄市房某等为公司非法垫资案
枣庄市居民房某(女)利用其丈夫武某在市农业银行工作、其表弟吴某在市财政局工作之便,与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勾结,挪用财政局资金,按垫付注册资本金3‰—7‰的比例收取垫资费用,组成一个专门从事为公司非法垫资的团伙。该团伙在2年多时间内,共为292家公司非法垫资,垫资额达7.58亿元,非法获利近500万元。
目前,房某已被移送公安机关;对涉案的292家公司,工商部门区分不同情况依
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4.东营鲁中企业策划咨询中心非法从事中介服务案
东营鲁中企业策划咨询中心通过办理商标注册代理、公司登记代理、为他人垫付资金办理公司登记和投资融资业务,违法所得共计19000元。
东营市工商局依法对东营鲁中企业策划咨询中心停止违法经营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6000元罚款。
5.潍坊市鲁静无照经营案
鲁静(女)先后三次采取非法垫资、出具虚假验资报告书和向验资机构提交虚假银行询证函、现金交款单、银行验资账号、银行业务公章等方式,为三家公司虚报注册资本1340万元,从中非法获利10.885万元。
潍坊市工商局对鲁静无照经营情况进行立案调查后,将鲁静案移交到公安部门,目前公安部门正在侦查中。
6.山东金正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报告案
山东金正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向银行询证的情况下,仅凭不实的银行进账单或现金交款单为设立公司的当事人出具验资报告。目前,已发现该所为潍坊金广隆置业有限公司、山东隆鑫置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出具了虚假验资报告。
潍坊市工商局已联合东营市工商局立案调查。对涉案的6家公司正在依法处理。
7.临沂阳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报告案
临沂阳都会计师事务所不履行必要的验资程序,为14家公司出具了验资报告,共收取验资费用5700元。
沂南县工商局依法对该事务所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7.1万元的行政处罚。
8.临沂金桥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虚假评估验资报告案
2005年山东蒙阳红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承揽项目,需要一份注册资本不低于4000万元的营业执照。其法定代表人提供了两份总计土地106亩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书(其中一份合同已于2001年终止),要求临沂金桥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该会计师事务所在没有实地测量和价格询证的情况下,出具了价值为4206.6万元的资产评估报告书。随后,该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依据评估报
告,作出了数额为4200万元的虚假验资报告。山东蒙阳红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持验资报告办理了变更登记。
2007年6月20日,平邑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依法对该会计师事务所法定代表人王兴全及工作人员任安德刑事拘留。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9.聊城天信会计师事务所虚假验资案
聊城天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为6家公司承担验资业务,验资所用银行对账单、询证函均由拟成立公司的当事人提供。该事务所在验资过程中没有履行询证义务,在未查证银行进账单、银行询证函真伪的情况下,为上述6家拟成立的公司出具了验资报告,从中牟利9200元。经调查,上述银行询证函及对账单均系伪造。
聊城市工商局依法对其没收非法所得,并处3.5万元罚款。
10.淄博市徐善秀无照经营审计业务案
徐善秀,男,注册会计师,雇工两名,利用两台微机等简陋设备,无营业执照从事审计业务。从2006年底开始经营,主要靠几个朋友联系业务,起草好审计报告后到山东某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另案处理),该事务所按比例提成费用。截至案发时,已为20户企业出具审计报告。
淄博市工商局对此无营业执照审计业务依法予以取缔,并对当事人处2万元罚款。
专项治理查处197个违法中介
李梦 李小齐 报道
本报济南11月28日讯 记者从省工商局获悉,在历时9个月的全省公司登记中介服务机构违法行为专项治理工作中,共查处违法中介机构197个,查获涉及骗取登记的公司1371户。通过专项治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无照无证经营、垫资、虚假验资等中介违法行为。
据悉,由工商、财政、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的这一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共查处为公司登记非法垫资机构30个,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经营开展企业登记代理服务机构11
3个,提供虚假验资、审计和资产评估报告的中介机构54个,虚假报告372份,查获涉及骗取登记的公司1371户,罚没款共计3441万元。在专项治理中,各级工商部门向公安部门移交13户公司,各级公安部门共立案13起,拘留刑事犯罪嫌疑人13人。
第二篇:网络违法经营十大典型案例(小编推荐)
全省工商系统查处的网络违法经营十大典型案例
山东正邦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网络虚假宣传企业名称案
2011年3月,济南市工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接举报,称山东正邦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网站上使用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对外宣传从事经营活动,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检查时,当事人不能提供集团名称的相关证明,涉嫌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查实,当事人为扩大企业知名度便于经营,自2010年9月6日委托济南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网站,使用未经工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山东正邦集团”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
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了对企业集团名称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2011年4月,济南市工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法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20000元的决定。
济南韩某利用淘宝网店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手机案
2011年2月,济南市工商局历城分局华山工商所接举报称:济南韩某自2009年以来,通过其在淘宝网上开设的网店销售假冒著名品牌手机,且销售数额巨大。
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办公地点及仓库实施检查时发现:现场存有大量的手机包装盒、电池、充电器、说明书、保修凭证、系统光盘等配件,并当场查获标注三星、诺基亚、苹果、HTC、摩托罗拉等五种注册商标的手机2051部和手机销售资料。经三星手机公司有关人员初步认定,现场存放的三星手机全部为假冒产品,仅此一种品牌假冒手机按正品价格核算货值近30万元,上述侵权商品货值总额近200余万元。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构成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违法行为。
因该案涉案金额巨大,2011年2月24日,济南市工商局历城工商分局按照规定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青岛王某利用淘宝网店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摄影器具包案
2010年7月,青岛市工商局市南分局接某公司举报称,青岛王某通过名为“小水蛛蛛”的淘宝网店销售侵犯该公司注册商标(“乐摄宝”)专用权的摄影器具包。青岛市工商局市南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王某的经营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查,查扣涉嫌侵权的摄影器具包380个及部分经营资料。
经查,当事人王某于2004年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至2010年7月23日,销售假冒上述品牌注册商标的摄影器具包交易记录达1万余条。其中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1月26日的308次交易记录,销售额达106205元。现场查扣的假冒注册商标的380个摄影器具包,按正品价格核算货值约23万余元。
当事人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违法行为。2011年1月21日,青岛市工商局对该案调查终结。因该案涉案金额巨大,已经达到移送司法机关立案追诉的标准,青岛市工商局市南分局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青岛伊见钟情服饰有限公司利用网络虚假宣传案 2010年底,即墨市工商局接投诉,称青岛伊见钟情服饰有限公司在网络上进行虚假宣传。经过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公司在从事服装贸易过程中,为了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影响力,自2009年8月份开始,在其公司网站对外宣传中使用标有其服饰品牌“伊见钟情”作为注册商标的字样和图样。
经查实,当事人未依法取得包含有其服饰品牌字样或图样的商标注册证,上述宣传内容系当事人伪造,冒用注册商标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构成了冒用注册商标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之违法行为。2010年8月,即墨市工商局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处罚款10000元。
淄博市临淄鲁辉化工有限公司无照经营煤油案
2011年3月15日,淄博市工商局临淄分局执法人员在进行网上巡查时,发现淄博市临淄鲁辉化工有限公司在网站上发布销售煤油信息。随后,执法人员到当事人的办公现场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进销煤油的发票等相关证据,但当事人不能提供《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涉嫌超经营范围经营成品油。
经查实,当事人在未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情况下,擅自通过网络宣传联系煤油销售业务,并于2011年2月24日从南京某科贸有限公司购进煤油17吨。2011年3月10日,将其中9.96吨销售给河南省某煤焦有限公司,从中非法获利2283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构成违法经营行为,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鉴于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尚未产生社会危险后果,临淄分局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共计20000元的处罚决定。
烟台市芝罘区张某无照举办健身培训案 2011年3月7日,烟台市工商局芝罘分局执法人员在进行网络商品交易巡查时,发现辖区张某以公司名义在网上发布举办健身培训班信息。执法人员对其办公场所检查时,张某无法提供营业执照,涉嫌从事无照经营。
经查实,张某于2011年2月9日开始,未办理营业执照,非法从事健身培训经营活动,并以公司的名义在互联网建立网站,发布举办健身培训班有关信息。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属于《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规定的“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2011年3月,芝罘分局依法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0000元的决定。
蓬莱市开源机械厂利用网络虚假宣传案 2011年3月9日,蓬莱市工商局执法人员进行网上日常巡查时发现,辖区蓬莱市开源机械厂网站上标有“山东科技创新明星企业”和“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牌匾。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办公场所现场检查,当事人不能提供获得荣誉牌匾的证明材料,涉嫌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查实,当事人在未依法取得省级守信用重合同企业、科技创新明星企业等荣誉的情况下,于2010年8月份印制公司宣传书1000册,在推销产品中使用,同年10月在其网站发布企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科技创新明星企业和山东省守合同重企业等荣誉称号”虚假内容,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构成了对企业获奖获优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2011年3月,蓬莱市工商局依法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0000元的决定。
诸城市信诚明顺机械有限公司利用网络虚假宣传案 2011年1月,诸城市工商局执法人员在对诸城市信诚明顺机械有限公司网站进行检查时,发现网站标有该企业获得“潍坊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潍坊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的牌匾,但当事人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涉嫌虚假宣传。
经查实,当事人诸城市某机械公司在未依法取得“潍坊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潍坊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的情况下,于2010年11月在本公司网站上发布本企业获得上述荣誉称号的虚假内容,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构成了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2011年3月22日,诸城市工商局依法对当事人做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5000元的决定。
临沂“性趣堡成人购物网”无照经营并发布虚假违法广告案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监测,临沂“性趣堡成人购物网”涉嫌发布“含有虚假内容、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广告并销售成人用品、性药品等。
经临沂市工商局查明,“性趣堡成人购物网”由当事人李佳申请设立,在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在购物网上发布销售成人用品、性药品的涉嫌违法广告并销售成人用品、性药品等。上述行为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的规定。临沂市工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没收当事人用于无照经营的工具电脑15台及无照经营的性药品30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规定,罚款人民币20000元。
济宁市理连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利用网络虚假宣传案 2010年9月1日,济宁市工商局市中分局执法人员在进行日常网上巡查时,发现济宁市理连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涉嫌在淘宝网的网店上对销售的商品作虚假宣传。
经查,当事人于2009年6月,在淘宝网开设家居专营店,并在其网店的商品介绍中将销售的医疗器械、化妆品作为具有治疗功能的药品进行宣传,使用了“特效药、绝无副作用、特效中药”等用语,以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济宁市工商局市中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0000元。
第三篇:违法分包典型案例
违法分包建设工程应承担连带责任
【案情】
2015年4月,被告建筑公司从某新农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处承包一集中居住区建筑工程后,将该工程承包给无施工资质的被告杨某,杨某及其父又将该工程混凝土浇注、砌筑、内外粉刷等项目分包给无施工资质的原告夏某。夏某按约进行了施工。2016年4月,原告夏某因追要工程欠款以及工人工资等事宜与被告发生矛盾告上法庭。【审理】
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杨某父子系被告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故表明被告杨某父子共同承接了该工程,其相对于建筑公司系实际施工人。杨某父子又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原告夏某,原告相对于杨某父子系实际施工人。因原告及被告杨某父子均无施工资质,且分包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故原、被告之间的合同系无效合同,但原告已按合同约定完成了施工任务,并已确定了工程价款。实际施工人要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法院应予支持。据此,法院判决被告杨某父子给付原告工程欠款33万元,被告建筑公司承担连带责任。【法律评析】
第一,我国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建设工程企业实行资质等级许可制度。《建筑法》第13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因此,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第二,违法分包建设工程应承担连带责任。我国《合同法》第272条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总承包人明知建筑施工承包人没有相应的资质,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当前建筑业领域资质挂靠、非法转包等现象问题突出。一些资质较低甚至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工程队乃至个人,挂靠具有较高建筑资质的企业,参与竞标并成功竞标现象比较常见。尽管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分包有严格的限制,但在实际运作中,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在中标后,往往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资质较低或没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工程队甚至个人。此类现象,轻则影响工程质量,重则关系民生安全,比如工程款纠纷往往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处理不当易影响民生及社会稳定,需引重视和加强综合治理。
第四篇:违法建筑典型案例
违法建筑应依法拆除
【案情介绍】 原告:李某。
被告:××市××区规划建设局
×× 市××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原告李某于2010年12月在×× 市××区××镇某处的临时建设用地上搭建鸭棚进行养殖,并××镇土地管理所缴纳了460平方米的临时土地使用管理费230元,但至本案审理之际未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2013年9月22日,××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2013‟113号《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包括原告鸭棚在内的区域为“禁养区”,并要求“禁养区”内各类畜禽养殖场在2014年底完成关、停、转、迁工作。原告未按通知要求搬迁。2015年6月,被告××区××镇人民政府发出《致“禁养区”内养殖户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包括原告在内的养殖户在2015年10月1日前自行拆除养殖棚屋。2016年1月4日,被告向原告下达了《“禁养区”畜禽棚屋强制拆除通知书》,告知原告因其未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畜禽养殖棚屋,被告将告知市执法局于近日内将组织人员进行强制拆除。2016年5月4日,×× 区规划建设局向原告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其在2016年5月8日17时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鸭棚,恢复原状,逾期将依法对其实施处罚。2016年5月15日上午,被告组织人员强制拆除了原告的鸭棚。
原告李某诉称:原告系失地农民,自2000年起开始养鸭。原养鸭场地因汽车城和村建设所需,经相关部门与村委会准许于2010年12月搬至×× 市××区××镇某处。原告缴纳了管理费用,具有合法手续。2016年5月15日上午8时许,被告在趁原告不在场之机,纠集城建、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约五十人,擅自非法拆除原告的养鸭场,致使原告的3000余只鸭子大量跑失,损失严重。被告既无权强行拆除原告养鸭场,强制拆除程序又违反法律规定。请求法院依法确认被告拆除原告养鸭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被告×× 市××区建设局辩称:1.原告在“禁养区”内搭建的鸭棚属违法建筑,理应被拆除。2.被告拆除原告违法搭建的鸭棚,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被告多次通过原告所在村的村干部做原告自行拆除的思想动员工作,但原告依然无动于衷。被告依照法律规定及相关精神依法拆除了原告的违法建筑。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
×× 市××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临时使用讼争地块虽然缴纳了土地管理费,但未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且未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即在该地块上自行建造鸭棚进行养殖,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之规定,在该地块上建设的鸭棚系违法建筑。对已经建成的违法建筑,应当依法予以拆除。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已经建成的违法建筑物,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建筑物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拆除的措施。即规划主管部门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责成是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拆除措施的法定条件。本案中,×× 区规划建设局于2016年5月4日向原告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其在2016年5月8日17时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鸭棚,恢复原状。但到截止日期原该并未拆除鸭棚,恢复原状。被告强制拆除程序符合法律规定。本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
确认被告×× 市××区规划建设局于2016年5月15日强制拆除原告鸭棚的行政行为合法。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评析】
违法建筑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对违法建筑的处理一直是规划管理实践中的难题。本案涉及违法建筑的强制执行,争议焦点集中在两点:一是原告搭建的鸭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是否应当予以拆除?二是×× 市××区规划建设局强制拆除行为的合法性。
一、原告搭建的鸭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是否应当予以拆除
违法建筑可区分为程序违建和实质违建。程序违建指仅违反程序法上建筑物的建造,主要依据包括建筑法、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以法定的建造程序对建筑进行管理,从而限制和引导建筑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如,《城市规划法》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选址意见书,即“两证一书”;《城乡规划法》设立了“一书三证”为核心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制度,新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没有经规划、土地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有关批准手续的属于违法建筑。实质违建是指违反实体法且情节严重的建筑物的建造,其依据分布于规划法、水法、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器法、环境保护法、防洪法等,那些妨碍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构成了实质违建。对实质违建的建筑物无从依程序补正,变成合法之建筑物。
对于违法建筑物并非应“一刀切”予以拆除。区分程序违建和实质违建的必要性在于对不同的违法建筑区别对待,在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之同时将相对人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强制拆除是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须严加限制。如果单纯属于程序违建,应允许相对人有改正的机会,行政机关可以对其采取责令限期改正、罚款等处罚;当建筑物构成实质性违建情况下,如妨碍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等,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况下,限期拆除。
本案中原告搭建的鸭棚具有程序性违建和实质性违建的双重属性。原告未取得“两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在临时建设用地上自行建造鸭棚,在使用期限届满后也未重新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在程序上显属违法。××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2013‟113号《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包括原告鸭棚在内的区域为“禁养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章为参照,对于该规范性文件,虽然不属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可适用规范性文件,但该文件符合上位法《城乡规划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因而具有法律效力。原告在禁养区内搭建鸭棚不符合城市规划,妨害公共卫生,同时属于实质性违建,理应予以拆除。
二、×× 市××区规划建设局强制拆除行为的合法性 基于对物权的保护,行政机关对于建筑物是否具有强制拆除权属于法律保留事项。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以立法形式授权行政机关具有强拆权,“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本案中行政机关作出责令拆除的处罚决定后,被处罚人不起诉也不履行且超出起诉期限的条件下,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以立法形式明确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对违法建筑采取强制拆除等措施。
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之规定,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必须以规划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拆除决定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责成为前提条件。
1.规划主管部门的限期拆除决定。违法建筑应当依照规划法的规定由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并依法作出限期拆除决定,且决定必须依法定形式作出,告知相对人履行期限、不履行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救济方式。本案中,×× 市××区规划建设局于2016年5月4日向原告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其在2016年5月8日17时前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鸭棚,恢复原状,逾期将依法对其实施处罚。不履行“限期拆除”决定的,应承担被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拆除措施必须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责成,责成的形式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概况性责成”抑或针对个案具体情况“一案一责成”,《城乡规划法》并无明确规定。但不论是那种形式,在行政诉讼中被责成相关部门必须举证其实施强制拆除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的具体依据。本案中被告提供证据证明其强制拆除行为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责成,即×× 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作出的„2003‟113号《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即为“责成”,因为该通知明确要求“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在2004年底前按规定完成关、停、转、迁工作,并要求×× 市××区规划建设局具体负责实施。
《城乡规划法》的一大亮点就是以立法形式授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使强制执行权,势必将大大提高惩治违法建筑行为的效率,对及时消除违法建筑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到本案,原告搭建的鸭棚属于违法建筑,且应予拆除,但首先应由规划主管部门以法定形式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对逾期不拆除的,再由县级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第五篇: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2014年03月28日 发布
3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查处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中案情复杂、涉案金额较高、社会影响恶劣、具有警示作用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坚持民生导向,始终将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开展了保健食品打“四非”、药品“两打两建”、“打四黑除四害”、“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强力打击整治各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突出违法犯罪,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年各地侦破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万余名,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发生,有力维护了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受违法犯罪的暴利驱使,滋生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因素短时间内还难以消除,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持续不断的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一是长链条跨区域案件明显增多。从原料的生产销售到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劣药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由作坊式生产向跨区域化、集团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制售网络遍及城乡各地,各环节异地分散,发现查证成本高。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随着物流行业、互联网的日益发达,网上销售假劣食品药品犯罪明显增多,扩散性、欺骗性更强,消费者更容易受骗。三是犯罪手法升级、活动愈加隐蔽。如制售、使用瘦肉精犯罪,以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为主要手段的“瘦肉精”犯罪生产源头基本打掉、主要销售网络基本摧毁后,犯罪分子变换手法,又先后出现在屠宰环节给生猪注射瘦肉精、在兽药中添加瘦肉精等违法犯罪现象,发现查处难度加大。
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形势、特点,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始终绷紧保卫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紧密配合,大力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共同建立了线索共享、案件移送、协同查处、联合督办、共同发布信息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针对一些传统重点领域犯罪根治难度大、多反复、易反弹的特点,坚持行政主管部门源头治理、日常监管与公安机关重拳打击双管齐下,积极推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根本上防范、遏制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劣药品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经过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打击整治,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仍多发易发,治理难度加大,新的问题还不断出现,打击整治任务仍然繁重艰巨。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立法工作,致力于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并对食品药品违法实施最严厉的惩处措施;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保持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公安部已部署开展“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深化年”活动。
在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保持食品药品领域法治诚信的良好市场秩序,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
河南民权“5.24”特大病死肉案。2013年9月,在公安部统一协调指挥下,河南、云南等地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特大生产、销售病死肉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5名,查扣病死牛马肉80余吨,摧毁一跨7省区犯罪网络,查明2008年以来云南昭通、曲靖等地犯罪嫌疑人从当地农户收购病死、死因不明的牛、马、驴,屠宰加工、贩运到省内外农贸市场、熟食摊点等,案值9000余万元。
湖北武汉闵某某等生猪非法注射沙丁胺醇案。2013年6月,湖北武汉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给生猪注射沙丁胺醇案,一举打掉以闵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端掉6个“黑窝点”,查获有毒有害生猪525头及注射器、沙丁胺醇药水等作案工具,抓获涉案人员38人。经查,2012年下半年以来,闵某某犯罪团伙在武汉城乡结合部控制6个屠宰点屠宰生猪,并向生猪注射沙丁胺醇。该犯罪团伙直接经营其中一个窝点,并负责向另外5个无证屠宰点供应生猪,销售“沙丁胺醇”注射剂,按每头猪40元的标准收取“保护费”,案值3000余万元。
陕西西安李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牛肉案。2013年9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下,陕西省西安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牛肉案,抓获嫌疑人45名,捣毁“黑窝点”6个,当场收缴成品、半成品假牛肉17.5吨,案值6000余万元。
山东枣庄盖某等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2013年6月,根据当地监管部门移送线索,山东省枣庄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一起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现场查获未经检疫牛肉制品54吨,查明盖某等人通过非法渠道经由香港购入未经检疫的巴西牛肉制品,再通过物流公司运输至山东等多地,案值1400余万元。
辽宁本溪徐某等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保健食品、药品案。2013年3月,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配合下,辽宁省本溪市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徐某等生产、销售伪劣保健食品、药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缴获生产设备2套、原材料胶囊200余万板、包装物60余万套、生物降压素牌双参胶囊等20种伪劣保健食品、药品20余万盒,捣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黑窝点11处,案值2000余万元。
江苏沛县蒋某等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保健食品案。2013年5月,根据群众举报,江苏沛县公安机关联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深海鱼油案,打掉 “黑工厂”6家,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查扣假劣鱼油胶囊180万粒,查明犯罪嫌疑人蒋某从山东、江苏多家公司利用废弃深海鱼油下脚料生产伪劣鱼油250余吨,案值近1亿元。
广西柳州“5.17”生产、销售假药案。2013年5月,公安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协调指挥广西、安徽等地公安机关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功破获一特大生产、销售假劣人血白蛋白、人用狂犬疫苗等假药系列案,捣毁生产、销售假药黑窝点4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案值2000余万元。
广东深圳“7.29”系列生产、销售假药案。2013年7月29日,根据前期主动梳理排查的线索,广东深圳公安机关、药监部门联合行动,捣毁销售假药窝点8个,破获案件6起,刑事拘留14人,缴获“易瑞沙”等抗癌类假药8600余盒,查明犯罪嫌疑人通过QQ视频通话的方式低价购入高价售出,通过物流寄递渠道销售假药,案值1600余万元。
湖南隆回孙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药案。2013年5月,根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案件,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成功破获孙某等生产、销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查缴假药生产线2条、制假设备6台,缴获假药6000余瓶及各类假药商标、包装盒2.8万余套,查明该团伙2007年以来生产加工“骨刺风湿宁胶囊”等假药销售至湖南、湖北、广东等16个省市区,案值1000余万元。
浙江丽水周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劣创可贴案。2013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公安机关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功侦破周某等涉嫌生产、销售假劣创可贴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捣毁生产、销售假劣创可贴的“黑窝点”2个,查明销售假劣云南白药牌、邦迪牌、恒健牌创可贴7700余万片,案值16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