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花了几天的时间我读完了刘建军所著的《马克思传》,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经济学家马克思也算有了些了解。所以在此谈谈我的感想。首先,谈谈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以时间为序,逐一的阐述了马克思的一生的事迹。我看完之后感触颇深,仿佛就像亲自拜访了他老人家一样。他的高尚品质,和那共产主义的博爱,以及坚韧的生活态度和为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都令我钦佩不已!
我不得不说马克思的既是辉煌的一生又是艰苦的一生。马克思的成功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从小就天资聪敏且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长大,他父亲以及他父亲的朋友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使得得他受到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所以我觉的一个是否能成才,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优良的教育。其二,这就是它本身勤奋好学,对做的事情坚持不懈,且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思考,所以使得他18岁时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所以勤奋对于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有就是吃苦精神,可以说他的一生中大部都是靠恩格斯的资金帮助才得以度过。所以一个要学会吃苦!
只要谈到马克思,我们就不得不想到另一个伟人,他就是恩格斯,他俩一生可算是挚交,感情非常的深厚。他们的书信达数千封,可以这样说,没有恩格斯,马克思也许早就饿死了,更不可能有《资本论》的产生了,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恩格斯的才能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为了帮助自己所以从事公司职员而埋没了,对他也非常愧疚。在他俩发生的事迹看来,马克思,当然也包括恩格斯,他们是如此重友情的人,体现了他的美好的品质与人生态度。
当然我还不得不说,如果说已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诚然,马克思的爱人燕妮,可谓是啊,她等了马克思7年终于在一起,而其,一生陪伴马克思左右,不离不弃,和马克思一起过四处漂流的生活,从未有过怨言。在马克思生病其见为马克思誊写了《资本论》,才使得著作得以出版。
我最佩服的莫过于马克思的对生活抗打击的能力,由于生活的极度贫困,使得他的孩子没能过上一个好的生活,健康不见佳,爱子,爱女相继因病夭折。可想而之,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再加上生活的困顿,诶。。真为难他了。在他晚年更是大女儿有离世,最后1881年他深爱的妻子也逝世,终于他也伤病而长辞于世。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第二篇: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马克思传》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充分,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大学生,更要对这种指导思想有些认识,学习这种伟大思想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无畏的人格,蔑视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
少年的马克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种对事物要求完美的追求深深植入了马克思心中,引导他最终选择为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至善至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一生的人生道路,中学时期马克思已经能够对宗教历史等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品质形成的雏形时期,大学生活的时代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时的马克思已经能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法的精神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大概可以说明这个现象吧,当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方面.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并积极地为无产阶级社会实践不断奋斗,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这套十分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他的伟大在于他对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实践是用来修正补充理论,学习也同样要理论和实践
从书中学到运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不断努力,不断奋斗,马克思不仅是人类革命的导师,也是这个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动力,
第三篇: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里面有很多富有哲学的经典理论,这勾起了我的兴趣,使我对马克思本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想,这到底是个如何的人物,能再那个社会提出这么超越时代的理论。前两天,我在图书馆借了《马克思传》这本书,通过这两天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现在对马克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越来越崇拜他对无产主义的不懈追求和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马克思传这本书好像在读者眼中,为我们呈现了一组组伟大导师的照片。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伟人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社会,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那些处在阶级社会底层的所谓的“贫民”,他毅然的向大地宣战,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了幻想的葡萄园,他为了磨练自己,让自己的笔尖战斗,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八年。他的过早成熟,让比他大很多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就走到了人类的前头。这两天,每每读者这本《马克思传》,我总是感触很深。这位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并且为无产阶级社会实践不断奋斗,并著有《资本论》,提出了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辨证唯物主义观这套十分全面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为人类事业做贡献的工作中,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所说的那样,他投入到人类事业中去,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纵观马克思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不幸的,他在生活中各种不顺,他的孤傲使朋友经常与他闹矛盾。他无暇谋生,经常陷入窘境,时常面临金钱的紧迫,不得不四处借钱。不幸虽然不幸,但往往不幸更能练就一个伟人,他拒绝了资本主义让自己妥协的诱惑,坚持自己的理论“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而不是让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一架赚钱的机器。”
但是,马克思又是幸运的,在生活中。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友—恩格斯,他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都在不断的帮助着他,并且不断资助马克思。而且恩格斯也有这和他一样的伟大思想,他们两人共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如果没有恩格斯,或许就没有以后的马克思了,没有马克思,我们就很难有着那么伟大的思想并且带领我们向自由及共产主义迈进,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前进方向是否还能向这样。
马克思给我们人类指引了方向,树立了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自私而是乐趣,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这段伟大的名言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工作,向目标不懈奋斗,做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从马克思身上我们学会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能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拥抱成功。正如牛顿的那句话,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如果能站在马克思这位人类伟大的导师身上,我们势必会站得更高,走的更远。
071712130王状状
第四篇: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最近读了麦克莱伦的《马克思传》使我对马克思的生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卡尔.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而他所创作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便对全人类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表现在非共产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表现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在经济文化先进的发达国家。
《马克思传》从马克思的童年时代开始写起,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书中写到“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来自他的这姐妹们。她们告诉外甥女爱琳娜,马克思早先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学生时代的马克思12岁之前应该都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接下来的五年(1830—1835)里在特利尔读中学,马克思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学生时代马克思没将学业落下。马克思在完成他的理论之前,学识的积累已经达到极其庞大的地步,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完成理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哲学著作繁多,各种意识形态纷呈,他在吸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实不易。从而可见所有的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再者就是马克思的婚姻与事业了,马克思有很多缺点.他不善于理财, 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然而对于事业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马克思用尽毕生的精力追求真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甚至投身于革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
我国在引进马克思主义之后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像马克思晚年说的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反映的不过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唯有不断地批判接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变通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
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斯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传》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真实的马克思,他不是一个完美的没有一点缺点的圣人,虽然他在哲学方面有较高的建树,但这并不能掩盖他身上的缺点,他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只不过他比我们更善于思考,他对理想的追求也让他完全沉入到他的事业与工作当中去。他不断的思考,不断地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由于他的亲身实践,使得理论更加正确,认识更加深入,更能指导工人阶级斗争。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们也要不断地思考,思索人生意义,而不是天天无所事事荒废到底。我们要从马克思的人生中学习他的执着和对理想的追求。树立伟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即使遭受挫折的打击也要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的前进,我相信到最后我们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读马克思传有感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以上两句话,当我再次在马克思传中看到时,不禁触动。思想家的魄力让人震撼。这让我想起司马迁的一句话,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其实,真正打动人的不是他的才华和智慧,而是他的信念和执着。前者给人崇拜,后者给人震撼。想想现今社会,有多少人在思考所谓的人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社会的发展?绝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思考着自己,追求着物质。
就像《小王子》中所说,我走近大人圈子,听见他们谈论的都是数字。股票,收入,和女人。我突然发现,思想家消失了,他们稀有的就像武汉的星星!而看完马克思传之后,我感觉马克思的存在,就像是孤独的行者,在思想的小路,一路向北。。。。
最近快看完《苏菲的世界》,除了历代哲学家的智慧让人感叹外,我觉得作者在书中一直谈论的主题也让人深思。这里是他的一个比喻:
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哲学家是孤独的,但哲学家是伟大的,那么是否伟大的都是孤独,抑或孤独才能接近伟大?
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是这样写到:“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了:“精神上是由于失去了我的妻子,生理上是由于病后胸膜硬结和支气管应激性增强””。
同样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才华横溢,但最终不免毒死。
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贝多芬用音乐奏出人生的不屈不挠,但他一生的孤独与痛苦谁又能明白? 我不得不思考伟人与凡人的区别。
我可以说,人有百分之70的时间是活在非自我的状态的。无论是看电影,看书,运动,或者是玩游戏,我们都将思维交给外物,而将自我囚禁。自我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人因为自我而有价值,但又因为自我而痛苦。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对自我的思考,会让人登上一个精神的高峰,也因此更接近上帝,但一个越精神也就往往越脱离物质。身初俗世,大部分人都穷其毕生,追求物欲,所以很难寻觅到有同样精神追求的人。因而,思想家大多孤独。
孤独啊孤独,为什么伟大的成就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悲凉,莫非,这正和上了老子的刚柔福祸的哲学?
我开始明白,躲在兔子皮毛深处的芸芸众生,虽然安逸,舒适,但却无知迷茫,毫无价值。只有顺着毛尖往上爬的人,才能看见魔术师的容颜。看罢容颜,纵然白发华然,也可坦然一笑,毕竟,古往今来,能窥得上帝容颜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最后一句话:马克思已死,马克思不死,马克思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