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伟大的革命主义战士——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马克思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那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他留下了50卷的著作.是一个思想史宝库.取之不尽.福泽后世.21世纪的人,有充分理由继续信赖他,遵从他,模仿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进下去.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从这些思想当中,能够得到我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卡尔.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努力.在时代风云变迁中,马克思迅速地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并且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划分开来.他先以青年黑格尔派的立场参与当时的思想解放,在反对封建王权的同时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和无产阶级的无助.决心为正义者寻求国际解放的道路.当他制订出了自己的世界观的纲领后,就进行了最全面的科学研究,全面探究了有史以来直到十九世纪的全部文明史,透彻地发现了只有阶级斗争才能使得
人类走上解放,只有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进化才能推进社会经济形态演进.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为着革命理想,为着科学革命,他舍弃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为了工人的八小时工作权利,他自己却长期每日工作十六小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加以批判地继承,都批判地考察过.所以,2000年他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带有极强的个性,这或许奠定了他成年后的强势作风.事业上,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却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与事业相比,马克思在生活上很窘迫,这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因此 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这让我想到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生活压力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马克思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现代社会,对物质保持正确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让物质决定思想。
马克思既是伟人,是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人,更是一个
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当我们去学习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学习他思想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个人的都应该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第二篇:马克思传记读后感【原创】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原创】
马克思,一个让全世界都记住的名字。他是共产主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从中学时代起,就在心中播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他刻苦学习社会和自然各门学科,并立志成为一个思想深刻,学识渊博的人。大学毕业后他于投身于革命活动,和恩格斯一起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马克思传记》,追寻这位导师的伟大足迹,自己就好像正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地震撼和吸引了。每次阅读《马克思传记》,我的全身都充满了无可比拟的热量。
在里面,我看到了一个伟大导师成长的过程。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摒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老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平他战斗的笔尖,他让她心爱的燕妮等了他八年。他在为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谋幸福,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走到人类行走的前头。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真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并积极为无产阶级社会实践不断奋斗,他提出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观这套十分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他的伟大再与他不是为自己谋利益,而是为整个人类的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他为人类的事业
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投入人类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的人生价值又是什么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整个世界都变得浮躁时,人们太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我们更需要是一方心灵的净土,沉静下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作为当代有志青年,我们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观 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从马克思身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我们可以将马克思称为天才,但我们知道那是勤奋。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他日夜的拼命工作,直到身体实在受不了时才稍事休息。等到稍微恢复了,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整日整日的坐在图书馆里,广泛的涉猎积累大量的资料素材。以致《资本论》的已出版就轰动了整个世界。当我们每次抱怨没有成功眷顾时,不妨静下心想想,只因我们付出的太少太少。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勤奋的人。
马克思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社会科学战士。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他的伟大,归咎其理,是和他废寝忘食的研究革命理论和积极投身革命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他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他认为,无论从事哪种科学研究,都不应该为这种研究可能得出的结果而烦心,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一定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长年累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做井底之蛙。正是有了马克思的亲身实践,才使得理论更加的正确,认识更
加的深入,从而更好的指导了无产阶级工人的斗争。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一味的去学习理论吗,反而忽略了学以致用。我们很快面临工作就业,而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我们的实际工作的能力,我们需要学习马克思理论指导实践的做法,不断地实践来丰富和沉淀。
人们都说,职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偏着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伟大在于他不断的否定,不断吸收,不断改进,不断创造,在创造中产生价值。
从马克思的身上我学到的有太多太多,我们还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终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些年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
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牛顿说,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如果站在马克思这位人类伟大导师的肩膀上,我们势必会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第三篇: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马克思传记读后感
既然是读后感,就只谈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没有任何理论性而言.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从这些思想当中,能够得到我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目的.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是在失去爱人之后,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爱情始终应该是浪漫的,虚无缥缈的,而不是理性的现实的.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和本身却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这将失去爱情.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
第四篇:《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它讲的是白求恩医生在抗战第一线,他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都重要,很多次都在枪林弹雨中坚持为病人做手术,即使手被划伤感染了,仍然为病人治疗,后来因为细菌感染而不幸离开了人世。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很多,像白求恩这样的医生,把病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生死关头,他把生留给了病人,而自己确从容的走向死亡。这让我想到“非典”爆发时,那些医生、护士也一样顶着被传染的危险,从病魔手中拯救一个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们中也有很多因为救治病人不幸离开人世。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我们的榜样。
杨颜萌
第五篇: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时间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中期,南京刚刚被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所占领,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国都。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这同时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次高潮。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当时的欧洲刚刚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还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
而马克思密切关注着中国革命。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特殊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同年6月14日,本文作为社论刊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革命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预言了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本文的开始,马克思首先分析了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两个原因。其一是清王朝内部的腐败没落——“一切都烂透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其二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造成的影响——“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作者花费大量笔墨阐述了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中国的国情。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打开国门,鸦片贸易合法化。从那时候开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马克思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打开国门后,英国的工业品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本国落后分散的手工业在英国机械化生产面前不堪一击,大量手工业者破产;鸦片更加横行,毒害着无数中国青壮年的身心健康;更严重的是,大量的白银外流,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损害。
据冯桂芬记载:“盖通商五口,出入货略相抵,独鸦片价皆以现钱出洋,记每年漏银二、三千万两”。这使战前已有的银荒更加严重,更加剧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而巨额的鸦片贸易和战争赔款也使清政府入不敷出。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肆增加苛捐杂税,以弥补国库的亏空。再经由各级官僚层层剥削,百姓已经不堪负重。
正如马克思写道:“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雪上加霜的是,鸦片的大量输入也在摧残着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给人民带来了了无尽的苦难与折磨。而鸦片贸易的暴利也使得清政府的政权内部更加腐化,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急速增大。
“鸦片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当阶级矛盾激化到极点,当最终天灾出现的时候,百姓走投无路只得揭竿而起。1851年,各路反抗力量汇合在广西,爆发了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
帝国主义促成了革命的爆发。但同时,帝国主义也是革命失败的刽子手。
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固然有其本身弱点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帝国主义与满清政府勾结镇压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指出:“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族王朝。”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令西方列强感受到了威胁,大为震惊。但由于英、法、俄等国之间行动一时难以协调,所以暂未采取武装干涉。再加上后来的几年里,太平军一路北伐东征,势如破竹,列强们对清政府是否能够维持产生了怀疑,于是纷纷宣布中
立,以静观其变,伺机获利。
然而,在于太平军的接触中他们发觉这个新兴的势力并不像清政府那样软弱可欺,接受他们所谓的“条约义务”。要想在中国保持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只能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作为谈判对手。因此,帝国主义列强们只能支持清政府镇压大平天国起义。于是,他们撕破了虚伪的“中立”外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公开与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英国首相公开声明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使“全中国内部全局得入正轨”。法国公使表示,要在“海口助中国剿匪,所有该国停泊海口之船只兵丁,悉听差遣”。俄国公使也不甘落后,“请令中国官军于陆路统重兵进剿,该国拨兵三、四百名与水路会击,必可得手”。英法俄等国还将大量武器或赠与或贩卖给清政府,并且禁止商船贩运军火给太平军。就这样,驰骋十余年、规模空前盛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就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勾结下灭亡了。
但同时,中国爆发的革命也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甚至政治局面。马克思在文章开头,就用黑格尔的“两极相连”的理论指出了当前在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起义与欧洲即将爆发的革命是息息相关的。他认为,太平天国既是一场动摇“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统治基础的农民革命斗争,也给予英法等殖民主义者以最沉重的打击。这次革命加深了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
首先,中国革命加速了英国经济危机的到来。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完全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产出没有限制的增加。只有依靠不断扩张的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才能消耗那么高的产出。但是市场的扩大仍然赶不上工业的增长,一场危机潜伏已久。那时,供给英国的茶叶涨价,而中国的市场却因太平天国而大大缩小。马克思指出,“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尽管当时的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但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矛盾却无法克服。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建立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的。太平天国起义时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进口等措施,加上茶叶涨价、金银外流、毛纺织品输出减少的,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经济。再加上此时欧洲遭受天灾,农产品歉收,一场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了。文中写到:“不要忘记,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其次,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首富,是经济的支撑,是欧洲工业在世界上的代表。“战争也好,革命也好,如果不是来自工商业普遍危机,都不大可能造成全欧洲的纷争,而那种危机到来的信号,总是来自英国这个欧洲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代表。”
最后,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加剧社会阶层间的矛盾,继而引发政治危机。马克思进一步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但我却认为即使欧洲经济会因此出现一些问题,最后也不一定会爆发革命。因为爆发革命就意味着要革新生产关系,而革新生产关系就必定意味着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然而革新生产关系却不一定非得要通过暴力革命这种手段去发生,历史有很多的事实可以证明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很多都是从生产关系自上而下发生的改变。后来的历史事实都告诉了我们,马克思的预言不太准确。当时,欧洲的工业正在不断发展中,即是生产力不断提升。但却没有发生所谓的政治革命,而是在战后各国的政府主动调节生产关系。
而对于马克思所认为的中国爆发革命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中国的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目前的制度,我也不敢苟同。
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
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显然,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基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马克思过于理性或者说过于相信了经济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发现,他十分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似乎社会所有的问题,包括政治斗争,革命起义等问题的根源,或许都来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似乎影响了社会的所有方面。然而在我看来,马克思严重的忽略了文化对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
我们回顾马克思所在的年代,资本主义告诉发展,金钱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所有。而马克思一方面对现有的社会制度痛恨着,一方面又不由自主的收到了当时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之他所在的国家缺乏中国悠久的文化奠基,所以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难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且不能符合中国的国情。就中国而言,封建君主制的存在不是一两天,而是自秦代以来被无数王朝和皇帝改进了的中央集权制。而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在思想上统治他的民众。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汉代起的儒家给人民灌输的忠君思想,到宋代的理学更为过分的封建道德。这其中几千年的发展,忠孝礼信的观念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去了。
我们看到,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难免不能摆脱官本位的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还在搞着个人崇拜。近代的革命也一直围绕着反封建而存在。当然,今天的思想不能说是封建残余了。至于原因,自然是中国深厚悠久的文化力量。试想,即使轰轰烈烈的革命也不能完全斩断的观念何以凭借鸦片而得以实现?贪污一事在中国历来就有,而鸦片只不过是将这个问题严重的暴露了出来。在官员们的骨子里,我相信仍然对高高在上的天子保持着他们的敬畏。
更何况,太平天国的运动,我们也不能称之为革命。即使它在前期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到了中后期后其封建思想日益浓厚,以致这场运动变质为与以往的历次农民运动一样,到最后还是会变回封建皇朝。同时,其得不到外国势力的支持是因为其盲目的排外性质,就跟义和团誓要驱逐杀尽洋人一般。况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揭露,太平天国运动到了后期越来越迷信和腐败,逐渐走向人神所不能共容的地步。所以,后期才会有那么多的汉人军队参加进入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当中。而阶级斗争一说,我认为那只是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引发的,我们总不能因为表面现象而不去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置之不理。若是不去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是整体搞阶级斗争的话,非但生产力得不到发展,更会加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只会让社会倒退。
当然,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也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其中“两级相联”的观点让我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之前学习历史时,我对近代史的理解就是: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在中国肆意掠夺,中国只是纯粹的受害者而已。而资本主义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于中国无关。但马克思的这篇文章却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他通过环环相扣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我也学会了将太平天国起义与当时的大环境联系起来,加深了我对近代史学习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