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2019-05-14 04: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篇: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决定,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是统一性的。我们由此就可以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则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时,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皆为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一、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第二次革命时,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展开了群众革命斗争。这一切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结果。但在这一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不够自觉,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遭受挫折,陷入绝境。后来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的共识。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

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相同,同样,如何进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

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辩证法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过程,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恩格斯也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符合辩证法,所以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认识论

认识论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实践到认识,有个别的,特殊的现象之中总结出一般的,普通的认识论的第二个阶段是由认识到实践,这个过程甚至要比第一个过程重要。马克思主义是根据资本主义的普遍发展规律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能够用来指导中国,用来解决中国问题,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向前推移的,实践永无止境,真理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也是要不断发展的,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含义之一。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3.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尽管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上,党内曾经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态度,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第三篇:毛概复习题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1941年5月,毛泽东在下列的哪篇文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A、《矛盾论》 B、实践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2.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A、李大钊 B、刘少奇 C、邓小平D、毛泽东 3.“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在:

A、遵义会议 B、党的八大 C、延安整风时期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A、政治路线 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 D、工作作风 5.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 A、《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 6.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

A、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2年党的十二大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8.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为了解决我们党的: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 D、基本路线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

10.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加强党风建设 D、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1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2.研究我们党思想路线最早的文章是毛泽东的: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的标志是:

A、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D、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标志是:

A、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D、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1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18.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多项选择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

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 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

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 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4.在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被称作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D、《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5.下面属于表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内在统一关系的选项是: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D、三者思想本质相同、哲学范畴相同 6.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开拓创新

7.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具体针对的问题是: A、“两个凡是”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苏联模式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是:

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 B、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 C、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D、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9.实践证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会导致: A、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想僵化和迷信盛行

C、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D、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最直接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A、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B、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正确的政治方向 C、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D、有力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辨析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1.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2.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什么?

3.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五、论述题

1.请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真正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六、材料题

材料:邓小平在1962年的《怎样恢复农业生产》的讲话中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第四篇:适合专插本 毛概 重点 归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中共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毛泽东思想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记忆重点:不同时期的主要人物,提出的重大理论)——

1、形成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2、形成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3、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形成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代表,进一步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C、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1)它是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它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在需要。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1)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新时代的主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萌发。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到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930年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

(3)遵义会议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成熟。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找出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其主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的六个方面 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2)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基本观点:

第一,农民不仅是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忠实可靠的同盟者,并且是这个革命的主力军; 第二,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第三,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并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准备条件。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他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

提出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及其它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一系列正确方针。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他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斗上的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工作的理论。

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6)党的建设的理论。

总结了党三大优良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存在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他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毛泽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议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6、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二战后,时代的主题开始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现实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经验。

识记内容补充:

1982年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况。

1997年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写入党章。1999年,载入宪法。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8、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如何记忆?教材从三个层次进行了概况:第一,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精髓;第二,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实践形态,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是以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定的。)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3)邓小平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

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A、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它第一次比较系统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识记补充: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辛的三大历史任务。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释义】教材提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党的历史方位”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①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②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形成与发展:

—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同年5月,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4年写进宪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集中概况的内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3)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保证,只有发展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4)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和目的,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2)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3)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4)关于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

(5)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6)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7)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8)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9)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10)关于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思想;

(11)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式,表面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识记补充: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A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B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①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备注:(1)(2)两段是回答的要点,中间①②③④是对(1)的展开论述。

15、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下载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共5篇)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内容摘要】 :本论文深刻总结从毛泽东思想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同时对坚持和发展马......

    13毛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案(xiexiebang推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概论课》导言部分 【导入新课】:运用讨论、插播视频文件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而进行思考讨论。 1、讨论:请同学们谈谈对本课程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5篇)

    论文摘要: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附件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王顺生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徐志宏、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