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科带头人培训计划
2009—2012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新轮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深化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训目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12年为止盟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比例为全体专任教师的30%。
二、培训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3、教科研与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4、与新课程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三、工作任务:
1、按教育部门的要求,做好县、乡、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发挥其作用。
2、继续开展名师、学科带头人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四、鼓励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把骨干教师工作纳入到工作日程。
2、学校为骨干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提高骨干教师素质。
3、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4、是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者评优、评聘、晋升工资时优先考虑。
新滩小学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充分发挥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作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维护学校及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利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履行下列义务:
① 每学期至少在各级刊物上或在市级以上教研部门的论文评比中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② 每学年至少在所在教研组或学校举办一次学术讲座,学术讲座需要充分准备,有完整详细的讲稿,并将讲稿作为教师理论学习资料印发。
③ 每学期至少在各级教学检查,学校组织的达标课,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中主讲一节示范课,展示课或研究课,除教学检查中的展示课外,无论示范课还是研究课,必须有详实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等相关资料;
④ 至少要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并就所承担的课题负责,能写出计划,按计划进行实验,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课题总结;⑤ 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有不少于10000字的教育理论学习笔记或读书心得;
⑥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每学期至少针对学校实际,对校本课
程的开发,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并被学校采用,取得成功;
⑦能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在教科室的组织下,开展学校教学竞赛,论文征集,教师评价其它工作。
⑧达到规定的学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标准。
⑨ 在本学科能创建一种教学模式,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实施过程和推广应用价值。
二、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中,有如下一些权利:
①每学期,享受学校发给的资料费补贴。其标准分别为:省级每人每月80元,市级每人每月50元,县市级每人每月30元,校级每人每月20元。(同时有两个以上称号的,取较高称号的标准发放,不累加)
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上级组织的学习、培训,教学研究等活动。
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外出考察活动;
④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检查中,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备课可以自主掌握质与量,在学校组织的评比活动中优先聘为评委。
⑤在向上级推荐教科研、教学改革论文、先进个人中,在同等条件下,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先。
⑥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评选与上级同类评选接轨,优先推荐参
与上一级评比。
三、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采用学期考评方式进行考评,在考评的基础上发放资料费补贴。其考评方案如下:
①按学校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每学期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评估,评估由自评与学校评估专班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
②在评价中,学校依据评价结果发放各级别资料费补贴。其标准为:被评为优秀及良好者,按各级别80元、50元、30元、20元发放,合格者减半发放,不合格者不发给资料费补贴。
③在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中,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考核评估中直接评定为不合格,情况严重者,经评议,报请上级批准,取消该教师的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资格。
A:一学期在教研组内没有上过一节研究课,没有开展一次教育理论或学术讲座者。
B:一学期没有一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者。
C:在学期中对校长,分管副校长及学校教科室安排的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任务,没有原因地不完成者。
D:有违反师德及其它违法违纪现象者。
E:期未考试三率之和位居同年级同学科最后一名者。
四、学校课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考评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开展,其考核方案另案制定。
第二篇:学科带头人计划
保安农场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是学校优质教育的支撑,是课改的领头羊,他们的专业发展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未来,决定着学校质量提升的进程,对于培养人才,对于学校内求高质外树形象意义深远。本学期我们将坚持“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的工作思路,以“定点定向培养,课题加压,专业引领”为举措,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建设,以取得带一班优一群的成效,故制定此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秉着“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学科带头人培养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科带头人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二、培养目标:
提升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促使他们成为课程改革的真正带头人。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科建设规划、教学和科研计划,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搜集和掌握本学科的各种前沿信息的引领者。
1、学科带头人应发挥的作用:
(1)小学课程改革坚定的促进派和积极的实践者。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参与和推进小学课程改革,大胆探索,勇于进取,敢当课改的领头雁。
(2)小学课程行动研究的先行者和课程校本化的建设者。
在课程改革中,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把每一间教室都变成新课程的实验室。把实践与研究、课程与教学溶为一体,通过反思性教学,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重建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积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有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在全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在小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主动地帮助年轻教师,在全校同行中产生积极导向。
2、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素养:
(1)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深切的人文情怀;
(2)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先进的教育观念;
(3)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鲜明的教学个性;
(4)富有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
(5)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学科知识;
(6)具有一定的行动研究能力。
三、培养原则:
1.通识与学科相结合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3.全面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四、培养过程:
理论研修——行动研究——反思总结(循环往复)
五、培养方式:
1.理论研修与学术沙龙
2.课例研究与现场学术观摩
3.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
4.论题答辩与专题汇报
六、制度保障
1、内在制度保障:
(1)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旨在反映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研究轨迹和成长历程。内容有:
①个性化教案
②课后小结与札记
③教学案例
④教学随笔
⑤专题研究文
⑥读书笔记.(2)建立教师个人“图书馆”和“资料库”。内容有:①精读若干著作
②订阅重要专业杂志(报纸)
③按兴趣和专题分门别类收集和整理专业资料.2、外在制度保障:
(1)保证教师的研究时间(建议减免教师三分之一的教学工作量).(2)保证教师的研究经费(建议学校以课题项目方式划拔经费).(3)给教师提供发挥“带头”作用的平台.
第三篇:学科带头人评选与培训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与评选计划
学科带头人培养分2010—2011学年上、下学期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2010—2011学年上学期,在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基础上,从“达标”教师中选择对象,通过集体评课等活动,请校外力量指导,培养教研组级学科带头人每组一名,教学能手5名。
2、2010—2011学年上学期,在教研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深化新课程标准学习实践,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依托教研室名校名师的指导,培养选拔年级组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5名,同时培养教研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年未教研组、年级组两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人数达百分之二十八。
第二阶段:
1、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全方位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校内评优课活动,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各学科一名,教学能手5名,进一步依托教研组与名校名师指导,向上级推荐“县级学科带头人”2-3名,实现零的突破,依靠校级学科带头人与教学能手,培养年级组、教研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实现三年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人数达百分之三十八。
2、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充分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示范作用,面向全县上好公开课,实行导师制度,带好青年教师,带动中老年教师,使各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总数达全校在岗教师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优良课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法规和有关课程改革的培训,认真学习学科带头人选拔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立“加快发展”的意识,讲成绩、讲团结、谈发展、看行动。
二、分析当前教师实际,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对照课堂教学常规达标考核要求,找到差距,也找到前进方向和希望。确立新的教育现象,整体提高从教素质。
三、依靠上级指导,依托教研组和名师名校指导,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切实加强指导力量。
四、开展课堂教学练兵活动,上好“汇报课”、“达标课”、“示范课”的形式,形成教研的常规和氛围,在教中学,学中教。
五、教研组、年级组订出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学习内容,定教改内容,严格把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尽快形成“新、精、活、实”的课堂教学特色。
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确定对象,确立“导师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以“老”带“少”的模式。
七、整合优势,创造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便利,做好服务工作和设施配套,在考核中提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待遇方案,提交教代会通过。
广川镇周吕联小
2010年9月
第四篇:学科带头人培训材料
学科带头人培训材料
走进课堂教学研究
——导学案
玛纳斯县电厂学校朱永奇
2013年5月
一、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理解
一般高效课堂的认识:习惯于从“教”的角度理解,这不是理想中的课堂。真正的高效课堂要立足于学生的“状态和效果”核心关键词:状态、体验、生成。
一)高效课堂观察的基点:
是否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少教多学。
二)课堂高效的四个支撑点
1.教师准确地把握课标和教材是前提
2.教师合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是关键
3.教师有效驾驭课堂秩序是保证
4.教师科学运用评价激励是手段
二、导学案编制
一)导学案编制的核心
1.学习目标问题化(灵魂)
在导学案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习来检测目标的达成程度,因而,学习目标的设定应概括准确、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等特点。
2.学习问题序列化
学情分析很重要。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
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注重知识的构建过程。概念形成和原理探究的活动,应体现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例题示范活动,应体现分析过程,解答规范过程和反思总结方法或技能的环节;自主练习活动,应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应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难度较大又是重点的问题,应遵循低台阶、高密度、缓坡度的原则,步步为营,既展现问题的发展变化,又满足发展水平欠佳学生的学习需要;合作探究活动,应着力设计开放型问题或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3.学习行为动词化(外显化)
学案要求层次化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4.学案要求层次化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
二)纠正几个“误区”
1.导学案不是教案---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服务。
2.导学案研究的是如何“学”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依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把学习方式细化为学习活动中具体为可执行程序(包括学习指令或指导语言),把学习内容细化为在学习活动中的系列问题。构成清晰的学法线和问题线。
3.教案呈现的是如何“教”,为教服务。
4.导学案不是习题集
有些导学案的练习有余,展示不足;检测有余,反馈不足。受功利主义影响,信奉“练习效益”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最后达标题,一堂课堂测试卷。
5.导学案练习层次性不清晰,制约了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
6.导学案不是教材内容的大搬家-----一些导学案单纯的代替了教材文本。其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文本”,不是把课本上的东西大面积地搬运到“导学案”上。
三)导学案是“脚手架”
1.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完全脱离教材文本,宁信“导学案”,不信“课本”。——本末倒置。
导学案要做到“五个化”“五个让”
2.“五个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
渐进化。
“五个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况,体系让学生构建。
四)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三个关注: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当堂训练。
2.关注课堂效果提升:出台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3.倡导教学有效性针对性
关注校本研修实效:优化集体备课流程
导学案的基本栏目:
1)学习目标:行为外显,便于识记,易于测量。
2)重点难点:
3)使用说明与自学指导:含学法指导,预1)4)习自测。
5)典型练习
6)当堂检测
7)学习反思
8)拓展训练(分层设计)
9)归纳小结
精选练习与作业量的控制原则---教师能改得完和学生能做得了。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10)作业特别是基本的重要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在教师眼皮底下完成,并当场反馈订正,每次课堂作业就像小测试一样,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课业负担的灵丹妙药。这个环节10—15分钟 ——余文森教授
注意:
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综合训练和能力提升题目都要有“点拨”,学生出现困惑后,可参考“点拨”解决疑问,仍不能解决疑问的,由老师指导解决。
三、设计思路
主线——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情境——优化实验,突破难点
方法——数据归纳,方法指导
问题——问题引领,诱思探究
四、反思
“关注学生,关注有效”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创新永无止境
课程资源与情境创设
第五篇:白沙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白沙小学“十二五”(2011—2015)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振兴名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直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改革实践呼唤着成千上万名优秀教师并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不仅为广大教师成长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具备了产生一大批优秀教师群体的客观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发展,承待涌现一大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带动作用,是一条快速高效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尽快建立起一支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指定了此计划。
一、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建立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富于教育教学创新精神和能力,适应素质需要,具有高一层学历,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作好新一轮骨干教师的认定工作,申报镇级骨干教师,选出专任教师的3%申报县级骨干教师。
二、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
(一)学科骨干教师选拔:
1、学科的骨干教师要求在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中选拔:
2、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三年以上教龄;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3)富有教育教学的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能力;
(4)积极参加镇、校教学活动,而且取得一定成绩;
(5)在教改实践中积极参与实验课题研讨。
3、各学科骨干教师选拔的原则:
(1)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以上;
(2)各学科分布要考虑层次合理;
(3)同等条件下,高学历者优先。
(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形式:
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注意培训形式的“多元化”灵活地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快骨干教师的前进步伐,缩短骨干教师的成长周期,培训工作要体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特点。
1、要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系统培训并积极组织校级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2、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要切实开展好常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和科研教改活动。
3、坚持研培结合,充分发挥教研带培、科研促培的优势。在科研、教研中培训队伍,锻炼队伍,坚持在课题上培训,在研究中提高。
4、鼓励自我提高。通过积极进修,参加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和各种竞赛活动等,提高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不断自我完善,尽快成长。
5、做到研培与教研结合,自学与指导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
(三)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分两部分,即理论课与专业学习。
1、理论知识学习,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
2、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
3、学习教改讲座。
4、观看教学录象。
三、学科骨干教师选拔标准:
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新和责任感,爱护学生,工作成绩突出。
2、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能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止言行堪为师表。
3、教育思想端正,能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
4、有系统扎实的教学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教学效果好。
5、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与发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论文。在教育教学改革、教材教法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能承担教改教研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或终结性成果。
6、能独立承担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工作的排头兵。
7、有较强的科技意识,能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学媒体。
(二)学科教师骨干的审核和认定:
学校根据学科骨干教师条件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产生校级骨干教师。镇、县、地级学科骨干教师由上级主管部门认定。
四、建立健全学科骨干教师业务档案并跟踪考核。
1、个人提高计划;
2、承担教研情况;
3、承担的校改项目或科研课题有计划、有过程、有阶段总结或实验报告。
4、撰写的经验或论文在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5、有带培新教师计划,有理论学习辅导提纲;
6、取得成绩、获得荣誉。
二○一一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