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人物分析

时间:2019-05-14 04:2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放牛班的春天人物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放牛班的春天人物分析》。

第一篇:放牛班的春天人物分析

爱的奇效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也许没有人会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静而长远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有这样一所监狱般的寄宿学院,他们的校长冷酷、无情、虚伪而残忍,里面住着的学生们无法避免地成为了一群不学无术、野蛮、冷漠的小孩。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甚至是拿破仑那样的将军。刻板的校长只能以自己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然而一个被公认为一事无成的人——马修来了,怀着对不良孩子们无私的爱,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开始萌发。

是的,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过气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的喜怒哀乐中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修的“善良、宽容而充满爱”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马修到一所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但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马修的第一节课是恐怖的,但结局是成功的。走在教室外面就可以听到教室内学生炸开了锅,通过玻璃就可以看到里面打闹成一团,秩序很遭。但我们可以看他的课堂行为:一进门,他又一次听到学生喊“秃头来了”,但却没有怪罪;看到人体骷髅的嘴里叼着烟,只是幽默的说道“上课时间不准抽烟,大家都一视同仁,你(指向骷髅)也不能例外”,没有怪罪这件事;差点摔倒,把皮包掉在地上被学生传来传去,马修老师歇斯底里喊了几声但不能奏效,直到院长来后学生才停止哄抢,不过马修老师仍在为犯错学生考虑——为学生保密,使学生免于院长的处罚,这下学生心里开始犯嘀咕了,开始怀疑了,“以前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老师呀”;和乐格克的协议,以及入情入理的说教,可见马修老师的教育态度;皮埃尔在教室维持秩序,但却在黑板上带头画马修老师的“秃头”图像,但马修老师仍不生气,仍然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最后就是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开始写写自己的未来理想——“令我惊讶的是每个人都写了,但除了佩皮诺„„”不过马修老师仍然不是吵、不是骂,而是和风细雨的与佩皮诺聊天。学生是有理想的,也都想有个美好的未来!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可能性。

晚上,马修老师久久不能入眠,院长让他害怕,他害怕院长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房子让他害怕,他害怕这些房子变成了监牢、变成了地狱;学生让他害怕,他害怕孩子的行为习惯,害怕这些孩子将来真的成为社会的“人渣”。这是马修老师报到第一天的反思,而这种反思也给我们每位观众透露了一个重要事实:马修老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教育的关注程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的。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没有错误就不会成长,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所以学校或者教室就是一个“犯错”的场所,如果我们想法设法的杜绝错误的发生,这只能是事与愿违,结果会更糟。不管是院长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还是任课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可以让马修老师肯定那“三个可怕”。因为这不是良好的教育,至少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学生、当孩子来看待,而像是在对待在押的犯人。

佩皮诺惹麻烦了,院长的提问不会,眼看着要受罚,马修老师不忍心让这个“小不点”受罚,几次想帮助他,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得零分,罚抄一百遍。皮埃尔为院长画的漫画像引火烧身,最终被关禁闭!作为学校的纪律老师,一贯的管理方式就是“犯错——受罚”模式,中间根本没有考虑教育、教导。可见当时的学校管理已经完全是把孩子们当犯人来对待,甚至还不如在押的犯人。皮埃尔的母亲来“探视”也不能如愿。

马修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

我想,曾经身为一名教师的马修,曾经为音乐而奋斗的马修,是十分快乐的;然而,当马修面对人生的最低谷,当他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当他站在“池塘畔底”哺育院的门口时,他的心中当是悲哀的吧。当他面目严肃地站在这群学生的面前时,定也在想,这些学生到底是怎样的人吧;当他被学生们称为“子弹头”的时候,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想着,为什么这些学生会是这样的桀骜不逊,定也在心中暗暗地恨,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的倒霉,定也在心中暗暗地迷惘着,自己以后应当怎样教育这些孩子呢?答案却是没有的。但是,当他了解这些孩子作恶的原因,当他看见这些孩子对校长的恐惧,当他知道这些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当他见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梦想时,他曾经想要狠起来的心又软了。于是,他竭尽全力以音乐教育他们,他费尽心思对校长建议换种方式教育他们,他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们接受自己,„„这种种的种种,无不表明他对孩子们无私、无悔、无怨的爱。或许,在他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去取得成功却最终失败的时候,他是卑微的;当他为了自己心中无悔的爱而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的时候,或许他仍是卑微的、是失败的;但是,即使他是卑微的,他的爱却也是伟大的,是平常人无法超越的无私的爱啊!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

爱是什么?是金子般的梦么?是水晶般的心么?是天使创造的奇迹么?爱啊,像阅读一般,翻乱了邪恶的页码;像春风一般,洗濯了人们的心。荒野上的秃鹰,不再孤寂,因为有天使创造了爱的奇迹。用仙女般的恣肆,创造爱的奇迹;用天使般的心,放飞爱的奇迹。洗去心中的不快,倒空心中的尘埃;用爱填满,填满,直到心扉敞开。大地跳起迪斯科,它的心中充满了爱,因为春姑娘创造了——爱的奇迹。将你的爱,带给身边的人;用你的心,创造爱的奇迹。

体教091:孙鎏华

第二篇:放牛班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 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马修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就组织了一支合唱团,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价值的自己。

片中有几个情节更是让我记忆深刻。马修第一次进学校时,在门口看见了一个叫佩皮诺的小男孩,才知道小男孩每周六都会在学校门口站着,等着„„是为了等自己的爸爸来接他,可是事实上,他的爸爸早已去世,学校里的学监告诉男孩这个事实,可男孩不肯相信,因为他坚信爸爸会在周六那天来池塘之底接他。在故事结尾,在马修离开学校的那天,佩皮诺带着自己的行李要跟马修走,因为此时的他已认定马修就是他的爸爸,而这天正是星期六。马修作为老师真是付出了自己的精力与爱心。影片呈现出美好的一面,同时也在揭露那恶的一面。片中的校长是个虚伪、虚荣的男人,他把孩子们当成那些罪犯,对他们进行体罚,一开始他强烈反对合唱团的组成,后来因为孩子们纯洁美妙的童声得到了众多高贵地位人士的欣赏,校长便又举双手赞同。可见此人的两面性。也正是因为校长对学生的这种看法,态度,使得后来的转学生蒙丹放火烧了学校,片中并没有直接描述,而是给了一个场景就是:山下的学校冒着浓浓的烟,而蒙丹站在山上,抽着烟,得意的一笑。聪明的观众我想应该知道这件是谁干的吧!此时的马修正带着孩子们在山里玩耍,可以说是马修救了这些孩子的命,可校长却觉得是因为马修的失职而造成了大火,把马修辞退了。最后一个场景更是让我感动,校长不让孩子们去送马修,马修一个人走了,显得好孤独。此时从空中飘下来一架架纸飞机,里面是孩子们的祝福和签名。马修抬头一看,窗口全是孩子们的手在向马修告别。因为围墙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别。马修一下子变的好幸福,他在校门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是伟大音乐家马修„„可是,谁又认识我呢?”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第三篇:《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心理学分析

《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心理学分析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讲述是1949年发生在法国乡村一所专为“再教育”儿童设置寄宿学校——“池塘之底”里的故事。在这里,一位失意的音乐家马修用自己音乐和宽容拯救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春天,带来了希望,教师马修的教育哲学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阴森的“池塘之底”

学校名叫“池塘之底”,“池塘之底”这四个字,一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学生不是普通学生,他们有的被父母放弃,有的双亲在二战中战死,他们顽劣,甚至冷酷。另一方面呢,这四个字也反映了这所学校的教育——黑暗、压抑、永无天日。校长哈珊秉着“行动——惩罚”的原则来管理这所学校,如果有人犯错,就得被关禁闭,还得做学校服务,不幸运者还得被校长带到办公室暴打一顿。

对校长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维持一种表面上的纪律,以达成其“升迁”的愿望。对孩子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如何在犯错之后躲避惩罚。殊不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因这种强制性的教育而违抗师长,校长及其它教员们越是压制他们,他们的心理就越反抗。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大多数学习发生在社会环境中,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1】。在“池塘之底里”里,学生的来源五花八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需要被矫正的行为,他们的相互模仿则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及学校的其他教员没有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行动——惩罚”的原则下,通过关禁闭,暴力体罚的方式来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这在某些程度上反而给孩子们树立了反面的榜样。

二、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学校的现状因一位新学监——克雷蒙•马修的到来而改变。克雷蒙•马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其人生的低谷到了这所 “池塘之底”学校,但他的到来却为这所学校带来的希望,带来了春天,他像对待音乐一样对待这些几乎被所有人放弃的孩子——

“永不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马修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不小心滑倒,手提包掉在了地上,学生捡到后相互传抛,他狼狈地想抢回他的包,教室乱成一团。这时,校长进来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校长要惩罚闹事的学生,可是马修却说是要找这名学生上去答题,校长走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学生从没想过在这所学校里老师在才被他们捉弄的情况下,会帮学生解围,而马修老师也将他对学生这种宽容的态度坚持到了最后。

1.每位学生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中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的需要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是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它们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1】。

但对这些孩子而言,他们可能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勉强的满足,更别说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他们几个礼拜才能够见一次家人,有些可能好几年甚至永远见不到父母,有一些还要被周围的同学欺负,他们犯错误后要被关禁闭,甚至会被校长暴打一通,他们不被尊重,当然也不尊重别人;他们不被包容,不被理解,也就无法体谅那种被宽恕被体谅后的感激。

但马修老师不同,他给了学生最大的宽容和保护,他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在马修老师为了组合唱团将大家分组时,出现了两个特例,一个是不会唱任何歌曲的小佩皮诺,另外一位是老走音的郭邦。马修没有让他们做在教室的一角观看,没有将他们置身事外,而是分别任命他们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和“乐谱架”。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任命马邦为“乐谱架”时,他侧过身,乐谱进在伸手的地方,可他特别对坐在讲桌一侧的佩皮诺说“佩皮诺先生,把乐谱给我”,“佩皮诺先生,指挥棒,非常感谢”。如果说“乐谱架”还有些必要的话,“指挥助理”就纯粹是为了让佩皮诺参与进来而设的职位。他没有让这两个孩子感到被放弃或是被抛弃,他鼓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了音乐和集体合作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2】。

2.儿童是自己道德观念的塑造者

儿童的不良行为如暴力行为若不得到及时的纠正或教育,这种行为便会保留下来甚至不断被强化。既然不倡导体罚,那究竟要如何让儿童认识并改正错误呢?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源于主体(即儿童)与社会环境的积极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一个“哲学家”,是自己的道德观念的构造者,道德发展史儿童自己积极思维的产物,成人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角色应是一个协助者而不是主人。成人和权威的影响只有通过儿童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活动才能发生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德育时英青岛儿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能动性,以促进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高【1】。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马修老师做的恰到好处。

在处理乐格克弄伤马桑大叔的问题上,马修老师让乐格克去照顾马桑大叔。在与马桑大叔相处时,乐格克发现马桑大叔其实是一个很善良、和蔼、宽容的人,也认识到自己,当马桑大叔因病情恶化被推走时,乐格克不安地问马修“他会死吗?”可见乐格克从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衷心地希望马桑大叔好起来,这种希望不是因为他可以不用再照顾马桑大叔,而是因为他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给马桑大叔造成的伤害是多么的不应该,在之后也自然会主动克服和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在莫杭治因一时冲动用墨水丢了马修老师后,马修老师通过取消其独唱的方式让其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莫杭治在之前是很被马修老师看重的,马修老师欣赏他的才能,并对他进行了特别的辅导,而现在他失去了马修老师赞许的眼神,失去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独唱。但这只是惩罚,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行为。因此,在为伯爵夫人演唱的那天,马修再次转向莫杭治,向他做出了“请”的手势,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莫杭治完美的契合着马修的节拍,在莫杭治的眼睛里,他读到了莫杭治的自豪、被谅解后的快乐以及感激。这些都为莫杭治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音乐指挥家做了很大的贡献。

3.用鼓励让梦想飞翔

莫杭治的成功与马修老师的鼓励和辅导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马修老师对莫杭治声音的赞美,对他歌唱的肯定,让莫杭治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自尊,让他从一个爱偷窃、内向,因逃学被公立学校开除的学生,变成一个受人崇拜和尊敬的著名音乐指挥家。这不又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的例证吗?

鼓励和肯定在儿童形成积极勤奋的人格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点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也有体现。埃里克森认为在6~12岁,儿童追求的是周围人比如教师和家人对自己活动的成就的认可和赞许,从而培养勤奋向上的个性品质,否则儿童则会发展出自卑的人格【1】。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莫杭治在被马修老师发现之前,会趁大家都不的时候在教室唱歌,正是因为他不自信,可见鼓励和肯定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三、回味春天到来中的故事

因蒙丹纵火事件,马修被解职离校,校长不许马修见学生最后一面,但在马修经过教室楼下时,从教室的窗户飞出了一个个写有祝福的纸飞机,学生用歌声为他送行“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呢⋯⋯”这是学生对他的不舍,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的肯定。马修的行为符合了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真诚一致。在获知将马桑大叔眼睛弄伤的孩子就是乐格克后,他将乐格克扭送往校长的办公室,在听到被校长体罚的学生的叫声后,他决定私下了结这件事情;在发现郭邦偷了校长的十万法郎,而目的仅仅是为了买个梦想的热气球时,他答应帮他保守秘密【3】,当然他做到了,虽然这更加增进了校长对他的不满。他对他的学生真诚并且宽容。

其次,他做到了对学生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知道学生调皮甚至冷酷后,他对每个学生也报以积极的态度,即使是智力低下但却有邪恶倾向的蒙丹也不例外。他觉得他们如同音乐一样“前方总有希望”。在第一节课上他让孩子们写下了自己将来想做的职业,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理想并应该有理想的。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3个消防员,2个牛仔,1个驯虎员,4个亡命徒,2个间谍,一个热气球驾驶员„„”,他觉得所有人的梦想都没好极了,我们可以认为马修老师是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可以说他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无论如何有梦想都是好的。

此外,他具有同理心。他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为学生考虑。在莫杭治因画了“校长吃屎”的漫画被关禁闭期间,他没有告诉这位可怜的母亲莫杭治在关禁闭。反倒说莫杭治牙疼,去拔牙了,为一个有恋母情节的孩子保住了在母亲面前的尊严。在小佩皮诺被校长提问时,为了避免其被罚抄,他在校长背后做手势告诉他答案,此外在处理乐克

弄伤马桑大叔眼睛和发现马邦偷钱的事情后,他都替学生考虑了很多。因为他知道,教育的最终目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在哈珊校长的体罚下,是不能帮助学生改正的。因此,为了达到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及教育的目的他采取了独特的惩罚方法。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正确看待人生,真诚宽容地对待学生,那一张张之内的面孔上闪现的笑容是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光荣.专业所在班级:土木工程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班

姓名:谢凯

学号:1100701106

第四篇:《放牛班的春天》教育心理学分析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放牛班的春天》

在此之前,也看过一遍《放牛班的春天》,那是在大一的时候。以前看怎么也不明白为何片名会取之为“放牛班的春天”,也疑惑过为何会有像“池塘之地”般的学校,还有譬如“马修老师为何选择给学生组合唱团?”之类的问题,然而对于片中各个学生貌似“怪异”举动却从未迟疑过,我想这也许也是符合我当时年龄心态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于多少有些叛逆的年龄,看待像大家眼中的叛逆行为却多了一份看似平常的态度。此次观看该影片,不知道真的只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还是因为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看到了两年前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当然也明白了“春天”涵义,明白了“音乐”的魅力,还有“池塘之地”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同样,影片中学生们的转变,甜美清亮的合唱声音,还有悠扬歌声中传递出来的信心、梦想、感动和希望,也让人心灵震撼!

走过冬天,才会迎来春天。

无论是对于马修老师、麦神父,还是“池塘之地”学生们,在学

校期间,无疑有着大家眼中认为的冬天,马修老师的到来,不仅是对学校对学生,甚至是对学校的老师都带来了春天;同时,在学校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也让他重新获取了对音乐的信心,对生活的希望,给自己人生也带来了“春天”。也许作为一名代课老师,作为一名中年失意的音乐家,马修老师如他日记中所说的“失败”,因为他“多年来在不同领域尝试”都失败了,深信着会面临最悲惨的未来,最终选择了来到这锁学校,也许这动机都会让他成为一名不合格的老师。其实起初也确实是这样,我想最开始的马修老师也没有那么好的耐心和信心会教育好这一群大家眼中的“问题生”,但是秉着一份教师的职责,还有他善良正直的心,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燃烧的火焰。这是一所寄宿学校,学校里的学生一言一行都被学校的老师监控着,他们似乎没有自由,就像是已经被抛弃了一样,随时都会无条件无反抗被校长惩罚,他们就像是在阳光下那些漂浮跌落的尘埃,连自己漂浮和跌落都不受自己的控制。最终导致了他们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没有儿童般的天真和朝气,有的只是对学校的怨气,对老师的愤怒,他们自暴自弃,内心的孤独和恐惧全部化成了老师眼中的叛逆。校长无休止和无秩序的惩罚,只是在无形中促长了学生们对于现实的恐惧和想反抗的心理。“池塘之地”和学生们都处在了冬天之中。也许对于当时的马修老师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并非是建立在一种教育心理的态度上,但却无疑给了教育者一种启示。第一次的上课就给了我们启示:宽容很重要;对于一名刚到学校就被学生们欺负的老师,校长的解围应该让他趁机向校长告状从而让校长知道他教学的困难性,然而宽容的马修老师却向校长解释了并非是学生闹事,而是他要求学生上黑板前作答。面对这一情形,受到保护的学生有一个惊讶望着老师的表情,确实,在这样的一个学校里,以前会有这样一名老师么?袒护了学生的过错不说,还让自己摊上了无法维持教堂秩序的头衔。在获知将麦神父眼睛弄伤的孩子是盖勒克之后,本想把他拉到校长室去接受禁闭的惩罚,不过在听到校长室传出的殴打声之后,他决定和孩子做一个交易,让他主动去照顾麦神父作为对他的惩罚。只是一种信任和宽容的结合,相信作为老师的人们都能够体会到马修的良苦用心。同样,在发现自己最珍爱的乐谱被学生拿走之后,马修老师也只是紧张了自己的东西,对学生没有过多的责备,反而又一次的向同校的老师掩盖了学生们的“罪行”,称是自己在组合唱团。对于学生们的恶劣行为,马修老师给予的更多是宽容,虽然有时会给学生们一些“威胁”,但那也只不过是故意说出来给自己增加阵势罢了。

第二点启示就是:尊重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取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作为老师,首要的是要尊重学生,马修老师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给予了学生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教育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目的?作为学校的校长,看重的不是教育,而是维持着整个校园的一种表面上纪律,以惩罚的手段进行着教育;在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中的学生,他们缺乏的是关爱与尊重,有一些是孤儿,再也看不到亲人,有一些是一两年才能看到自己的父母或亲人,即使是能经常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别人甚至是自己父母眼中,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们总是想法设法的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是在犯错之后想法设法的逃避惩罚,一种心理的反抗贯穿在整个影片中。

对于马修老师而言,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在组合唱团的时候,有一个不会唱歌的贝比若还有一个发不准音的郭和颁,分配给他们一个合唱团团长助理和乐谱架的职责,并非否定他们在团体中的作用。而且在语言上巧妙的幽默感,更加抓住的两位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多余的

莫翰奇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母亲和马修老师在操场上谈话,敏感的心灵中,更多是夹杂了对马修老师的误解,他用墨水从楼上扔在了马修老师的头顶上,对于这个行为,马修老师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取消了他的独唱部分。然而在伯爵夫人来观赏演唱的那天,马修老师依旧向莫翰奇做出了“请”的手势,完美的合拍让伯爵夫人赞赏不已,也让莫翰奇在演唱时,眼神中流露出了对马修老师的感激,自己的自信和赢得谅解和尊重的快乐!作为老师,没有比让学生学会人生道理更加值得骄傲的了。

第三点启示:老师的对待学生的平等性。马修老师作为一名代课老师,但是却从未怠慢过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在他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自己的长处所在,而不像学校里类似校长的老师们一样,对待“池塘畔底”的孩子们,就像是对待犯人一样——犯错,惩罚,禁闭。

在一次课堂上,小贝比诺因为答不出奈元帅是怎么死的而被罚抄答案一百遍。下课之后,校长和蔼可亲地给了他最喜欢的乖孩子伯尼饼干的奖励,说:“你知道奈元帅是被枪决的吧?”伯尼自信地说:“是的,先生,就像拿破仑一样。”校长十分尴尬。另一幕,马修在厕所里堵住了偷他乐谱的学生,刚好被学校的另一位老师撞见。马修谎称是在教学生合唱。但是马修对老师的宽容换来的确实那位老师的警告:不要总是袒护学生。马修愤愤地说:“你真是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那位老师转过身冷漠地说:“在这里吗?没错!”如果一个老师认定自己的学生无药可救,那么自然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坏事,哪怕他们什么都还没有做,也很可能是在进行预谋策划。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一旦过了头,势必就要演变成罗森塔尔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可以想见,在老师的偏见与歧视之下,再天性纯良的孩子,也极有可能成长为心理扭曲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作为一部教育片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希望在社会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像马修一样的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五篇: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影片,它讲述了马修老师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马修老师来到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任学监。在这所学校里,校长把这些犯有错误和调皮的孩子,视为无可救药的人,采取严厉的高压管理,动不动用鞭打体罚。

马修老师对学校的这种制度深恶痛绝。他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他用他宽广的爱心溶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永远对他们深怀信心,给予他们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尽力培养他们。其中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马修老师克服重重阻力,给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扉,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和希望。他在课堂上,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他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们的尊重。

他尽心尽职地培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其中莫翰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莫翰奇,一个屡次逃学而被公立学校开除了的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马修的细心观察和培养,他的音乐才华得到充分的挖掘。当莫翰奇因辱骂校长而被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就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他,还给他单独辅导。正是由于马修/ 2的无尽的关爱和鼓励,莫翰奇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真诚的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要永远感激老师的关爱。/ 2

下载放牛班的春天人物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放牛班的春天人物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放牛班的春天大全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建议我们教师都看一看这部电影。 《放牛班的故事》,是这样一部影片,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色情和暴力,而是那样的阳光和健康,却同样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这......

    《放牛班的春天》

    《艺术教育》之放牛班的春天开场白:赏析优秀电影,品位艺术经典。大家好,我是林志强,欢迎收看今天的《艺术教育》特别企划,《电影原声音乐赏析》。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电影是来......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雅克贝汉说:“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于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完......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觉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电影中的学生都是一些问题学生,而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也会有个别问题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doc整理稿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叫马修的老师在一所寄宿学校做学监时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 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 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

    放牛班的春天范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学生:严月学号:080214144这是部电影,名字很是有意思,仿佛是讲一个农村放牛的故事。怀着好奇心慢慢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才知道原来......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I have seen many movies and I recommended a film named directed by Christophe Barratier. It is made by French,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And it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