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公司

时间:2019-05-14 04: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资产管理公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资产管理公司》。

第一篇:高校资产管理公司

4.2.1 建立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自2001年开始,教育部对高校校办产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规范。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根本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为了高校产业的发展。因此,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将“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列为规范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定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和“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1]成为规范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产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高校设立资产经营公司的目的是规范校企关系,理顺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将过去学校以行政手段管理企业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资产经营公司持股经营的经济管理方式,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规范的新型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设立一道“防火墙”。

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后,高校不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对外投资和从事经营活动。高校的所有投资和经营活动,统一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以出资人的身份进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依法行使高校企业股东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依法对所投资企业派出人员参加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统筹管理本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任务。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形成,在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设立起一道“防火墙”,有效规避高校经济和法律风险,避免因校办企业经营问题冲击和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因此,建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解决目前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单

一、经营风险较大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高校资产管理问题

高校国有资产是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我国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一种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意识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相结合困难的非常状态。在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势必要实施一定的对策进行补位,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2006年5月30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除了少数部分是私立性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直管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所以高校的资产理所当然是国有资产,毫无疑问地应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也应严格遵守《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转轨时期,所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付给学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各院系、房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核算,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的公有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观念,国有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盲目或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别部门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意识,难以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

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1、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

第三篇:民营“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开启一个爆发时期

2014-10-13 04:25: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有0人参与

分享到

资产管理领域,接下去会是黄金时代吗?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地工商部门陆续公布的注册信息发现,资产管理公司开启了一个爆发时期,这股势头不亚于5年前的担保、投资咨询类公司。

“区别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这类公司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从事的只能是非金融类的资产管理和咨询整合并购业务。”2011年就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的陈嘉(化名)说,“这个行业现在还处在野蛮生长时期,正因为这样的环境,资管领域的商机引得资本蜂拥而入。”

陈嘉透露,他们的圈子共有15个人,圈子的可投资产约10亿元起。

资本进场门槛

陈嘉是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他们业内对目前国内出现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简单定义是,一种相当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种是非金融企业。他的企业就属于后一种。

前者包括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这类公司主要负责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等。

这三年来,一些由地方政府引导组建的地方AMC也在迅速增加,以浙江温州比较典型,基本是根据各区县辖区,政府部门认为优良的企业联合组建。这类往往不在民资投资之列。

而第二种的非金融机构类的资管公司,才是民间资本涌入的主要领域。这是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是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以非金融类的资产管理和咨询整合并购业务为主。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受托资产管理,投资顾问,股权投资,企业资产的重组、并购及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委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兴办实业等。

数量不断上升的是民营资产管理机构。在陈嘉的圈子里,约数亿元的资金近三年进入到这个领域。若想进场,首先必须了解入场规则。这方面,陈嘉说自己几乎成了被咨询的“专业户”,“这也谈不上什么红海蓝海的,其实业务很广,甚至可以产生互动。”

区别于这类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民营资管公司大多没有金融机构许可证,从事的只能是非金融类的资产管理和咨询整合并购业务。陈嘉将其通俗化称为--固定资产类的资管公司和股权并购类的资管公司。

在河南省工商局网站上,几家已被注册的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范围为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业务范围较笼统。

“固定资产类的,实质上相当于此前民间借贷公司。”陈嘉说,运行模式往往是低价收购固定资产,以此在银行抵押贷款,获得贷款后再收购,如此轮回模式。

“安全投资”运行模式

目前,多数民营资产管理机构的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至1亿之间,仅有工商局的注册门槛,没有具体的业务监管部门。

这种野蛮生长丛生的背景是,华东地区有大量因为企业经营问题出现的不良资产需要快速处置。此外,银监会《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45号文)也明确,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实际上,目前地方版AMC,多数由地方政府参与主导。比如,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下半年在江苏工商局核准成立,资本金50亿元。这家全国首家省级AMC,由无锡最大国有企业无锡国联控股。此外,浙商资产管理公司于2013年8月成立,首期注册资本10亿元,由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控股。

去年,在银监会前述45号文中规定,新成立的地方版AMC需具备三项审慎性条件。

首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且为实缴资本;第二,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适宜于从事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的专业团队;第三,有健全的公司治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陈嘉称,“(地方AMC)这是民资梦寐以求的进入模式,各方资源肯定要比我们民营资管公司丰富。但这不是一般资本能入的,入股股东要在经济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特性层面的资本来配置。” 接近浙商资产的人士表示:“相比四大AMC,并购、重组和对外投资,地方AMC与地方政府联系更为紧密,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考虑如何盘活不良资产,救活当地的企业,重新获得效益,不单纯地走诉讼、处置和执行的老路子。这客观上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以温州一家有民资参股的区级资产管理公司为例,为了达到“安全投资”,一般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由股东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凡是2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全部由股东投票。只有占70%股权的股东投票通过,这个项目才可以实施。而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则由总经理负责。

“我们对项目的选择十分慎重,会对该企业家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和过去的诚信情况都进行摸底,一旦发现曾将资金用作炒房、赌博等,而非投入实体经济的疑点,就会终止投资”。前述温州一家区级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说。

根据陈嘉观察,很大一部分进场的资本,由民营担保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变身”。自从民营担保公司提高准入门槛后,实力较弱的公司无法取得经营许可证,从而转型进入门槛较低的资产管理行业,尽管换了种称呼,但还以民间借贷理财业务为主。

对此,陈嘉称,“报备的反而麻烦,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必须上报监管部门,只有主管单位批复后才能开展业务。”

“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想做金融类业务,注册资金必须数亿以上,并且银行账户上存放数亿元作为保证金。但大多数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都属于私营企业,并没有这种实力。”陈嘉说。

那些没有金融许可证资质的公司,一旦出现类揽储的业务,也就是说把个人的资金吸纳进来投资某些项目,肯定是不合规的,资金风险也很大。

“如果有人推荐你到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项目,要认清两点,一是看公司是否有金融机构许可证,二是看其是否变相吸纳民间资金。”陈嘉强调。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NF055

一个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存亡录”

时间: 2015-12-08 16:33:46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 版权:来源 《中外企业家》

版权:来源 《中外企业家》

掘金发现

何曾拥有一家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他投身到这个跟金融、投资管理、信用、法律都有些相关的行业,十分满意,因为在这里才有全盘的战略感。

最初是由台湾来大陆投资的朋友提起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债权包的发售有如甩卖残货,其实这个产业在国外是由专业商账追收或购置公司来运作的,相当的成熟。何曾很快随朋友远至东北,开始实地考察,观望别人的运作,对四大公开处置市场进行一定的分析,他是很敏锐的,马上认清这是准入度正好适合自己,自己也乐于投身的事业,不存在太多资历和个人能力的局限,也不需要强烈的路径依赖,更不会有太多的群起仿效,有可能是他个人事业的转机。

“良”与“不良”是相对的。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要退出,而退出的这些资产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就是“不良”资产。然而它们并不是没有价值。这里的“不良资产”不是金融学定义的不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退出的这部分国有资产有的本身就是有现金流的资产,只不过由于无效率或低效率要退出,才被视为待处置的“不良资产”。有很多资产是有价值的,并且,对于不同的投资主体而言,价值大小也不尽相同,何曾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价值发现的主体,应时代而生。

参与 初期囿于资本,何曾仅有50万元能够调度,必须有人合作,于是五人合股即成,买到当地的一个不大的债权包,成立公司经营。这个债权包只能交由当地人打理,稍事停留,何曾回到南方。这个资产包交由别人来操作。后来证明并不成功,不得不在两年内任由别人操作,进程缓慢,资产回收率低,现金回收更低。被迫做了分割,何曾回收了些经验和运作思路。奠定了这样的基础——合股买资产包,组织人手处置,何曾自己就可以暂且置身在外,掌控全局,调配资金。单包回收资金每次按比例(而不是按实际发生额)提取处置成本后立即结算给股东,不作积累、不作盈余分配——这典型的合伙制经营,甚至连经营都不算,形同一单接一单的委托,恰恰给何曾带来了信心和可靠的原始积累。

何曾依然专注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向社会发售的资产包,包括贷款本金和利息,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随后何曾接连买下四个债权包,其中的一个又是由竞买人手中转来,在经过快速分解、由股东提供人员负责后,取得了预期效果,股东们都赚到满意,何曾对自己涉足的不良资产投资管理越来越满意,开始考虑不良资产的持续经营。

将债权包买得足够大,债权足够多,一个公司就可以做下去了,做也做不完,用的是已有模式,追加一个现场条件和一个有限公司的外壳,就成了一个能够可靠经营的事业,不是吗?

何曾赶在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政策性债权包的尾声,对一个低成本的债权包进行分析调查后决定参与竞买。此时比以往参与者更多,多种竞争手段在幕后和前台都起到作用,最后何曾奋力一搏,在邀请招标会上以2 000万左右拿下这个价值13.8亿的资产包,竞得后现场就有人愿意加价200万受让,可只有何曾明白已付出的成本远不止竞买价格,对待这份不良资产包几乎有珍藏起来的心情,怎能让给他人?

竞得后的筹资过程备尝艰辛。考虑到资金实力,何曾想用对方以现金入股,自己保留处置权,占个小股份,按比例分成的模式,但对方考虑的是风险,要求何曾必须有现金投入。原有的股东开始解体,何曾只有紧急寻找伙伴,四处奔走,同时后备了几个放高利贷的坐在门外,否则缴款期一过,连竞买押金都会被收走。后来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原有的合伙人,从外部调进款项,帮助何曾绕过了融资陷阱。

深度参与

公司的运作从2006年10月开始,同时操作的四个资产包,包括从长城受让的这个最大的资产包,从华融公司受让的两个单笔债权和一个从信达公司受让的六户债权。但持续经营大都体现在长城这个硕大的债权包上,包括273个案件、500多个债主、债务人和两个不动产组合。何曾终于成为某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在繁华区域的高级写字楼完成角色转换,让资金在这里中转分流,坐拥在不良资产中掘金的梦想。

公司成立后他率先进行的不是对资产包追收处置,而是转身设法整顿股权结构。当其中一个大股东提出对公司业务实施监督时,他拱手捧出占到该股东出资额50%的利润,打发他立即退股了事。另有三个小的出资人,先就跟他们声明有较高的回报,但必须全权委托何曾来处理——公司的大门都不要进。最后,剩下了最大股东和他自己,他是公司的董事长,直接掌管着公司,对方派驻总经理和一个老成的行政人员。

这位总经理是个典型的和解派,希望在和谐的氛围中达成两相情愿的债务解决办法,这一点也真的在以往的两个债权包的处理中运用自如。但现在,已有十年以上历史的积案,何曾认为动辄谈和解,法院的执行手段不甚发挥作用,只有便宜了债务人。同时,面对遍及十几个县市的债务人及资产,也需要在全面调查其经营和资产状况后才有办法谈和解。何曾的见解是对的,只是意见分歧到后来变成互相攻讦,总经理带着他的行政助理和大股东的参与热情愤而离职。但最大股东的资金盘桓在其中又有相当的时间,因为在最大股东不再参与管理后,何曾给对方签订的是固定回报协议,30%的固定回报无法按期支付,累积起来更不可能用现金支付,待到有一处处置回来的房产权属办理清楚后,何曾才能在十几个谈判回合中实施他的计划。即便付出比原始投资多一倍的代价,也要终结合股生意,变成自由驾驭的个人公司。

在是分是合的问题上,何曾初期极富合作精神,谋求各种各样的合作,他在这个极端上成功,但不认为那是成功,只认作权宜的办法; 所以机会来的时候,掉头就走另一个极端,付出算也算不清楚的代价,不计较风险,也要独立起来,包括资本和管理的独立。但是独立后的何曾并不强壮,真正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无规则的深度参与 挖沙不止

何曾的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上首先是处理法律事务,公司基本成员是法务人员。债权文件经过内部整理后,正式开展工作。开展资产调查,调阅权属登记、工商登记资料,进行债权公告、通知,在法院申请债权主体变更,申请财产保全、强制执行,与某些债务人达成和解协议和按约定履行。对可追索的财产,要处分动产和不动产抵押物、查封、扣押、冻结债务人财产和变现求偿,追加债务人,尤其是追加自然人为被执行人,对未起诉债权进行诉讼、考虑调解,对执行异议、再审案要听证、应诉,陪同法官去现场。这些工作是专业法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公司法务,需要反复调查债务人的资信、财产,跟法院一个程序又一个程序地跟进,周到地配合,深入剖析不利于执行到位的障碍,追加人力、物力去积极化解。所有法律工作虽然庞杂,却都是断续而进,可以交叉进行。何曾一会儿想人员不够,一会儿又要节省固定开支,人员就没有稳定过。显然,这么多的案子必须向外部委托。聘用律师来公司成本太高,只有将个案委托给律师。律师需要办案有效果,有高比例的回报。律师不会细腻地胶着在一个不良资产案上,律师作风是激进的,狂风扫落叶将表面资产清理后,刮走丰厚的分成,还是留下未结事项给公司来做。何曾不再信任律师来处置不良资产——他们太挥霍。

委托其他团队做,他们曾有各种关系和手段,兴冲冲直奔有资产的案子而去,有的在法院被诉讼、再审、执行异议程序缠住,将到手的利润分成拿不到;有的动用法律外力量威胁、利诱,遇到麻烦就忙不迭要脱干系,还可能送给一张委托追讨协议给法院作证据——对第三方责任、不利后果应由委托人承担。何曾的人员返身又要为他们收束尾巴。

委托给别人,圆满成功的案例是这样的:能够干净利落处理案件的团队合作,集合了律师、有关系的人、掌控债务人内情的人,还有领导者。选准高价值目标,做详细的猎捕式预案并由领导者作出判断,按照计划迅速行动,不纠缠于细节,在短期内完成,一个案子实现最优回款受偿。面对这种优化方式,何曾看到的是“他们有关系,才快!”哀叹“我们是做不到。”既不能、也不愿去深一层考虑这是否是追收不良资产应有之义,自己的公司追收又有哪些应当调整。

多年的债权追讨的最大的外部支持来自司法系统,大多数是法院的执行。银行形成的不良资产虽然法律关系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但当债权人由国有经济变为民营机构,成为权利人民间主体后,请求法院加大执行力度被认作利用有限司法资源推助暴利经营。对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的追索,不被支持,对其他民事主体的追索只有消极应对。法院从司法中立立场换位到国有资产的保护者,在诉讼中判决资产的受让无效,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免责,国有公司只承担部分责任,在执行中不作债权主体的变更,不采取强制措施,司法权完全让位于行政干预,任由债务人逃脱、资产恶化,都是难以化解的法律障碍。

在一个以法务人员实践为主的公司,如何与法院打交道,公司有多大力度的支持,投入多少资源,就会有多少助力。有关执行制度尚不健全甚至存在多方障碍的环境中,不但要运用法律的明文规定,还要适应司法中动辄以司法政策为回避理由的不公正、不作为。这一问题是资产包的处置的法律环境问题,必须面对,经营者的责任也必须倾注全力解决。无法提升中国的法治水平,但造就一个相对有利的小的执法环境是做得到的,何曾尝试过与法院建立良好的沟通,但时间持续过长、法院又过于分散,以他多是躲在幕后的手段,加之愈来愈认为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他没能像别的债权包处置人一样打通这个关节。他在这个形同经营生命线的战场上用错误的方法,又陷入错误的认识。

其次是债权包的管理理念问题。不良资产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冰淇淋效应”,加速蒸发,即时间越久,价值流失就越快。这样,必须提高处置效率。何曾从不相信这所谓规律,对不良资产的性质是什么,是沙子还是金子一直在争辩,不良资产是金子,变成沙子,也会沙子里埋藏着金子。他不想漏掉一个案子,对某些案子无论花费多少代价,也矢志不渝。甚至决定要将275个案件全面铺开,实行地毯式的调查,毫无例外地做全方位的追索,深度挖掘。

公司处置不良资产进展缓慢,主要原因还在于长期缺乏该领域的专业人才。通常加快不良资产上附着的良性资产的隔离,最快速地剥离现有,才是主导方向。随后对已剥离的不良资产再有两番梳理,就需静置在一边,再行整体处置了。这是收购不良资产方的基本共识,不管他们是自行处置还是转包、委托甚至搁置。但何曾也无视这原则,他同意快速剥离,却更在意那剥离后的残值,想象沙子里还埋藏着金子。

表面的剥离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投资和管理不良资产为主,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除直接收回现金实现债权以外,无法像银行一样审慎接收抵债资产,而是尽量聚拢抵债资产,再行注资盘活,例如房地产或资源型企业发生的税费、土地补偿金、重组安置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以提高重组、追加投入方式重整部分不良资产,使之向良性资产转化,成熟后以良性资产的重估价值在市场变现。在这一过程中,法务人员依法律程序将不良资产的性质转换,权属做变更,其后,现金再投入,管理、财务人员的直接介入都是不可或缺的。它的管理职能同样牵涉到更广的层面,包括个案追收生命周期监控,追讨效应递减的应对策略等等精细化的管理,但无论对人的管理还是对资产的管理,何曾不会放手别人指派,他喜欢从老板到一线员工的透明感。

再次是如何在另一个成本基础上工作。2188万元的历史成本只是业务基础成本,引入公司经营,以这个资产包为标的的不良资产的成本有多重计量和评价方式。静态地计量,包含不同层次。购置成本包括前期调查费用、资产包的竞买费用、成交金额。处置成本包括直接的司法成本,如诉讼、执行费用、调查、追索费用、分摊的其他管理费用,还有融资发生的大量的财务成本。动态地观察,成本中由于不断追加投资用于股权调整、债权的良性转化、关联项目支出、公司运营支出,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费用一再上升。何曾只将部分收益和部分费用交给财务核算,测算单个资产包或单个地区的投入产出比都是自添烦恼,他尝试过,马上放弃。何曾应对的办法是径直在匡算的历史成本上加2%,作为每年的处置成本去思考问题和讨价还价。

另一个成本基础的意义还在于,比之于小的团队工作,以公司运作,必须有庞大的固定开支用于办公消费,而这种开支本来可以用在经营生产上,如直接增加佣金、奖励、报酬提高工作效率,或直接增加对外交往、对外协作的费用,压缩案件在经办环节的滞留等。

那么,另一个成本基础之上的来源呢?主营业务,有很大部分是非现金资产,执行或和解的现金收入却是临时的、偶然的,与费用开支不对称。为了维持公司每年一百五十万左右的费用支出,何曾必须在公司体外弄钱,或以资产变现,这两点赋予“另一个成本基础”以辛酸的内容——何曾要不停地先掏钱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再来期待不定期的收益。

在追收清理中,何曾在处理这275户的债权包上,以公司建制运作,赋予自己上述职能,有顺利实现成功处置的项目,更多的是面临处置、管理难题的项目。从以个案小组为主的处置到公司规模经营是个全新的过程,如果沿用原有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何须设立公司?如果设立公司,原有的个案小组的分工明确、高效率、低成本应当在公司中继续保持,发扬光大,才是良策。何曾恰恰失误在没能保持不良资产专案小组的高产出、高效率、低成本,事实上他完全可以将这一部分投入直接追加到法院、有关行政部门,更顺利地实现收益,实现在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不良资产就是为了效益最大化”。

何曾的控制、他的决定逐渐变为收缩预算、缩减尺度、减轻力度,对待事情恶化无可奈何,最终在关键问题上都不能突破。无所建树,更令自己身心疲惫,但想到有些企业股权资产,拥有几处房地产的积累,他已经似有若无地在放手,放任这不良资产继续其无序的进程。相反,他在其他的方向更有兴趣,恶性循环下,要维持、持续经营只有想到其他出路。在这里,何曾没能最后胜出。

他开始其他投资事项,投机事项也不能少,非法吸存、高息放贷、地下钱庄的融资、结算、利用票据融资吃利差、标会、将短期资金投入长期放款的高利贷,就成为考虑的经营内容。尽管他没有每一项都去尝试,有些机会为时过晚,在低息高利放贷方面还是有了自我循环能力的。从前是为了平衡费用开支,现在可以成为主业外的经营方式,他为自己设定的陷阱,深不可测。

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局投资公司的设计寿命是十年,何曾的顾问曾给他测算的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期只有三年,公司的这项主营寿命期是四年。后来何曾的公司早已脱离了这项工作应有的生命周期,变成欲罢不能。没能在债权清理中有清晰的进展,计划安排无法实现,大力推进达不成预期效果,现金投入和费用支出无法与产出相比,也更无法去比较。清理、追收这一堆不良资产只有无限期推延。

终 结

对于以处置资产包为主营的运作,何曾的公司发生了如下问题:

1.因为要收益通吃,要独自经营,不搞同一层次的合股、合作、股权置换分成,只有自行承担全部经营风险。2.因为要求控制权,买到资产包后,还没有来得及追收,就追加资金,以高额回报换购股权,剔除分权制约因素,造成管理和高层参与的“真空”

3.未能建立公司运行下有效的不良资产债权包处置模式,仅有少量承包、对外委托、分项目出售,处置效率低下。

4.不良资产价值在流失而不认可,处置策略一成不变,几至缺乏正常理性思维。

5.对最重要的协作方,不能投入最重要的力量和最大量成本,导致执行力不足。

6.对外协作关系不紧密,没有多样化的追收渠道,追收只能依赖公司内部人员的常规操作。

7.公司靠人在做事,可是没有稳定的团队,没有人力资源优势,甚至核心法务人员的作用都无法发挥。

8.未能适应司法环境的变化,将有限司法资源合理利用,导致新的诉讼案败诉,旧的执行案遥遥无期。

9.成本集中且迅速增加,吞噬收入,盈利与否永远是未知的。

10.主营业务单一,管理弱化,时常闲置部分资源,造成浪费。

11.由于观念不同,良性资产无法纳入公司经营,公司只在不良资产中打转。

12.缺少使优良资产持续经营获得盈利的能力,优良化后如果没有立即变现,只有搁置。

13.其他投资分散,累积的损失相当可观,消耗公司利润。

14.对不良资产处置各有不同,同行难以了解,成果和收益无从比较,感觉迟钝。

15.不能认识和顺应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被迫拖延到已无方向感。

有这些痼疾,对于一家单一化经营公司来说,不仅不能顾及到盈利,未来如何生存都是难题。高风险、违规经营、偷逃税款以及资产包的持续恶化,费用无从弥补,使得何曾最后将公司空壳化,本人也不再出现。在何曾对不良资产的经营中,资产管理多侧面地反映出它的魅力、它的风险,不良资产管理有成熟的内在规律可循,如果弃之不顾,潜在风险就会无限放大,以至颠覆整个进程。

中国的民间资产在投资管理中还处于粗浅阶段,极易受政策波动的影响。不仅经营无序,投机色彩浓厚,还有许多非法性,减缓了产业化脚步,直接触犯行政管理、司法部门的规制,形态虚弱,风险来临就会四面围合,从不良资产到自身的资产变作不良,只有一步之遥。

资产的优良化,是资产管理者的成就,是企业正当的利润来源。既满足政府政策导向,也是各个受益方的福祉。将资产包交由民间主体处理,从而最终净化经济纠纷,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是金融资产打包处置初衷,它造就了何曾之类的专门投资管理公司,可是只有公司本身的合乎规律的经营才能找到更大的生存空间,以掘金的态度对待一定时期内特定的不良资产资产是可行的,超过了这限度,挖到的只有沙。在纷繁的投资管理产业中,被风险哺育但没有长大,何曾此番经营只幻化作实体投射的一个影子。

第四篇:国内资产管理公司

1999年,东方、信达、华融、长城四大AMC在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并规定存续期为10年,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处置相对应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工商银行)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于1999年10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全国设有32家办事处和营业部,拥有10家平台公司,服务网络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

经过十多年的成功运作和发展,中国华融全面完成了政策性资产处置目标任务,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减债脱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减少国家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华融积极稳健推进商业化转型,旗下已拥有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华融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融致远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融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汇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平台公司,形成了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证券、租赁、信托、投资、基金、期货、银行等业务为依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依托辐射全国的32家办事处和营业部以及多元化的业务平台,发挥综合优势和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多项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实行“三步走”战略: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大客户”战略,彻底走市场化路子;二是适时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走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路子;三是择机上市,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2010年,中国华融荣获“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称号;赖小民总裁荣获“2010中国企业创新十大人物”称号。

1999年4月20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

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独家发起,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6月29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5,155,096,932元,公司性质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经核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为: 1.收购、受托经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投资和处置;

2.债权转股权,对股权资产进行管理、投资和处置;

3.破产管理;

4.对外投资;

5.买卖有价证券;

6.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和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商业融资;

7.经批准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金融机构托管和关闭清算业务;

8.财务、投资、法律及风险管理咨询和顾问;

9.资产及项目评估;

10.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自成立以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从始建初期接收中国建设银行一家不良资产发展到陆续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深圳商业银行等七家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还承办了财政部和中国建设银行委托的资产处置业务。截止2007年上半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受托管理的不良资产帐面值累计近万亿元。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现有29个办事处,分布在全国29个中心大城市。办事处负责管辖区域内的资产处置和管理工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设信达投资有限公司、华建国际集团公司、中润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达期货有限公司、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直属公司。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经国务院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于1999年10月15日在北京成立,下辖25个办事处和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东方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邦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直属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60亿元,外汇5亿美元,由财政部全额拨入。

公司把构建“以不良资产经营和非银行金融服务为主业,具有较强投行功能和综合经营能力的金融控股集团”作为经营发展目标。公司在全国26个中心城市设有25家办事处和1家经营部,负责所辖区域的资产管理、经营、处置等工作。旗下拥有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邦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平台公司。

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保全国有资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企改革为使命,始终把依法合规经营作为生命线,在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政策性债转股和风险金融机构托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公司在商业化业务领域取得良好业绩,业务能力和市场形象不断提升。公司对工建两行可疑类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和增值运作;对闽发证券进行托管清算、组建了东兴证券;对新收购商业化资产采取短平快的经营处置方式,取得了超预期的经济效益;租赁、信用评级等金融平台依托办事处拓展业务,为转型进行了有益探索;酒店管理等非金融平台开拓进取,重组整合,成效显著;托管清算、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逐步做大。

公司拥有100亿资本金,其中有以酒店为特色的数十亿投资类资产,主要分布地沿海及内地大城市,三星级以上酒店近三十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6家,五星级酒店7家。另有一些投资项目相对集中在上海、、天津、大连、广州、深圳等地,运作前景广阔。

产品与服务公司以收购、管理和处置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为主业,兼营投资银行业务,以回收最大化和处置成本最小化为主要目标。公司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涉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范围以外的金融业务,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监管,财政部负责财务监管。

在集中力量做好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的同时,该公司大力倡导业务创新,商业化收购、委托代理业务和追加投资等三项新业务开局良好,成效显著。

发展方向力争早日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办成“以经营、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兼具投资银行功能”的现代金融企业,顺利实现向商业化转型。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农业银行)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1999年10月18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公司实行总裁负责制,总裁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在北京设有总部,内设16个部门;同时还在除青海、宁夏、西藏之外的28个省会城市和深圳、大连2个计划单列市设有30个办事处,并接收了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的全资子公司——农银财务投资有限公司,专门处置中国农业银行香港机构剥离的不良资产。公司实行“一级法人、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办事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根据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农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回收资产、减少损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并对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债转股,努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从2004年开始,公司可以运用资本金对抵债资产进行投资,并可以开展商业化收购、代理委托处置不良资产业务。目前公司的业务领域除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以外,已拓展到包括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破产重组等金融中间服务业务,以及阶段性财务投资业务。同时,还陆续重组搭建了金融租赁、证券投资基金、人寿保险、投资担保、金融咨询和资产评估、信托等金融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提高了公司综合服务功能和盈利能力。

当前,公司正在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核心,进一步加快商业化转型发展步伐,总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为以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以重点服务中小企业为特色,以多种综合金融服务为手段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截止2005年,该企业是中国拥有金融债权资产资源最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共成功收购了中国银行资产包7个、中国工商银行资产包17个,以及华夏银行资产包1个,收购债权本金2,634.5亿元。

第五篇:公司资产管理规定

[键入文字]

_______资产管理规定

为加强公司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采购、使用、保管和报废等管理,保证公司资产完整和安全,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固定资产和办公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发放、保管和报废。

第一章资产管理分类

第一条根据使用年限将公司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易耗品两类:

1、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超过半年以上的资产;

2、易耗品:使用年限为半年以下的劳动工具和办公耗材等。

第二条资产使用人要爱惜保管公司物品,定期做好资产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二章资产管理流程

第三条物资采购:

1、使用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填写《物资申购审批单》,经批示后,管理中心统一采购;

2、低值易耗品申购由管理中心根据库存填写《物资申购审批单》,经批示后采购。

第四条物资发放。采购物资经管理中心登记后,申购部门领用。员工领取易耗品要填写领用单;领取固定资产类物资,离职时要交接,除经批示报废的物品外,损坏要照价赔偿。

第五条资产管理。管理中心管理公司固定资产和易耗品,分薄建立台帐,每月底进行盘点,详细登记。

第六条资产报废。

1、物资超过使用年限或经长期磨损自然损坏维修后已无法正常使用,可申请报废;由于技术进步,物资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工作要求,可申请报废;

2、报废流程:使用人填写《物资报废申请单》,部门总监批示上报公司负责人,管理中心凭《物资报废申请单》做报废物资登记,并回收报废物资;

3、使用人填写《物资申购审批单》再另申购。

第三章附则

第七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归管理中心。

下载高校资产管理公司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资产管理公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资产管理规定

    公司物资管理办法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 凡2000元以上的非低值易耗品均为公司固定资本。一部分价格低于2000元,但确属公司长期使用,并构成主要设备的资产,也应列入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年终总结

    总结主要写一下重点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得出结论,以此改正缺点及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下面是关于资产管理公司年终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资产管理公......

    高校资产管理改进措施9篇

    高校资产管理改进措施9篇 第一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首先建立一级实物总账、资产卡......

    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精诚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相关业务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合作事项 乙方作为中间渠道向甲方介绍贷款业务,承......

    资产公司机械管理总结

    公司机械管理总结 2007年,在局领导及相关部门和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公司设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机械设备行业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及时反馈各种信息,全心全意地......

    资产管理公司筹建方案

    xxx投资集团资产管理公司筹建方案一、筹建工作概述11筹建背景12资产管理公司基本设计12.1公司名称12.2公司股东及注册资本12.3公司业务经营宗旨和范围12.4经营架构规划22.5......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令第2号 【发布日期】2004-04-25 【生效日期】2004-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

    资产管理公司_绩效奖金制度

    X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业务收支和考核激励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