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猪行业中防与治辩证关系探讨
防与治的辩证关系
防是全方位的,从品种引进、环境控制、饲料管理、药物预防、疫苗接种,一直到病猪处理,都应该有防疫意识。引猪需要先隔离观察,或者抽血化验,受条件和技术限制,小型养猪场可能做不到,但大中型养猪场却不能忽视。环境控制是预防疫病的源头,大型养猪场做得很到位,但小型养猪场做得不够好,环境消毒有死角,空气消毒有漏洞,散养户甚至根本就不消毒。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在保证空气清新的条件下,适当缩小消毒密度,既能节约资金和人力,也有利于激发猪群的自我免疫功能。
饲料的问题主要是同源动物饲料成分。2006年流行的猪病,从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有很多属于圆环病毒继发或原发案例,之所以大面积暴发,除了流感等诱因外,饲料源性病原的入侵可能是最大嫌疑,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大面积在乳猪料和小猪料中使用,可能早已埋下了随时暴发的定时炸弹。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饲料厂家加强自我约束。
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很重要,不可或缺,但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些养猪场用药过量、过滥,免疫接种时不考虑实际情况,恨不得将所有的疫苗全部用上才放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混乱用药会破坏猪肠道菌群平衡,还有可能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过量接种能引起免疫麻痹,有时还可能会引来疫病。
病猪的治疗和护理不容回避。虽然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养猪场内致命的“杀手”,但给予积极的隔离、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机体康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也有利于积累临床经验,康复猪血液还具有极强的利用价值。当然,药物投入要有限度,超出应有价值的投入是不合算的。如果不给予合理的隔离治疗,只能使疫情扩大,危害不言自明;而不加分析地随便淘汰发病猪,也会丧失借鉴的机会。
大与小的辩证关系
大病要重视,小病不忽视。搞好大病的防治是猪场防疫工程的核心,但小病也不应该忽视。我们都知道,养好子猪十分重要,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子猪的存活率。一般情况下,哺乳子猪的死亡率为5%~25%,其中,压死44.8%,弱死23.6%,饿死10.6%,畸形3.8%,外翻腿3.0%,下痢3.8%,关节炎1.7%,湿疹1.2%,流行性感冒0.7%,咬死1.1%,其他5.7%。控制好了这些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病,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子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效益。许多养猪场非常重视预防传染性疾病,却不太注意预防寄生虫性疾病,其实,寄生虫能掠夺营养,破坏猪体组织,诱发细菌感染,严重时还可引起死亡,使肥育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
大猪是关键,小猪是基础。养猪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衔接、承前启后,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小猪阶段,促进发育是必要的,但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供给全面的营养,促进协调发育。有些养殖户在饲养小猪时,常常喂给高营养浓度的饲料,如羊奶、花生乳、小米粥等,为了调整饲料的口味,还要加入肉汤、虾酱等,不注意给予必要的粗饲料,不进行采食能力锻炼,这样既可能造成浪费,也容易在饲料过渡阶段造成应激,影响换料阶段的生长发育。大猪阶段,促进增重是主要任务,但要合理利用饲料,还要正确处理长肉与长膘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营养调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处要耐心,小处要细心。为了保证良好的效益,养猪场要从品种选择、资源利用、日粮配制、环境控制、育肥制度、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耐心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细心做好小处的工作。用生石灰、草木灰进行日常消毒,花钱不多,效益不小;高温季节,给猪喂些西瓜皮,不用资金投入,也能帮助清热解暑、刺激食欲;注意改进料槽高度和饲料添加方式,减少饲料浪费。日常管理事无巨细,大中有小,小中含大,重大不忘小,效益才会高。
土与洋的辩证关系
土种猪分布广泛,品种复杂,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培育,都具有了适应本地气候条件、饲料资源和管理方式的特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抗病性能好,不易患病。饲养土种猪虽然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但可以采用较为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包括野生饲料、农作物秸秆、农副加工产品等,投入不多,效益明显,又加上肉质口感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售价自然比洋猪高,即使生产周期长一些,也有账可算。近几年,很多散养户就靠养殖土种猪创出了好效益。目前最大的缺点是许多地方在使用洋猪进行品种改良过程中,造成了血统混乱,真正不含外血的土种猪已不多见。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体型大,产肉率高,生长发育快。利用洋品种改良本地品种形成的杂交猪,瘦肉率高,生长很快,一般6个月即可出栏,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生长快需要很高的饲养管理条件,尤其是需要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如果饲料条件达不到要求,生长速度反而不如土种猪快;又因
第二篇:中国安防行业调查
日本思想文化的精髓耻辱感与团队精神(转帖)
(2010-03-08 09:17:27)
转载
标签:
杂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思想文化,而且都有所不同。就是大体上所讲的西方思想文化,好像西方各国都一样,但实际上具体到每一个国家,都多少有所差异。虽然他们思想都来自基督教和那些公知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即使任何一个很愿意接受外来先进思想文化的国家,本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烙印也不可能完全的去掉。但是区别在于:有的国家思想文化对外来先进思想文化非常融洽,而且发扬更好更有利于自己国家。有的国家思想文化阻碍外来先进思想文化进入,与外来先进思想文化磨合漫长。使自己的国家在发展道路上坑坑洼洼,非常艰难。日本就是前一个例子,表面看他完全接受了西方思想文化,但实际上日本的本民族的文化的精髓一点也没有丢,更可贵的是日本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在日本传播,更有利于日本的发展。所以才是日本用最短的时间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日本思想文化的精髓就是“耻辱感与团队精神”。
1971年,日本学者土居健郎著的《日本人的心理结构》(闫小妹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版),曾经在当年成为日本畅销书之首,也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对日本人的性格有许多绝妙的解释。比如耻辱感问题就是如此。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日本人一边是知耻辱的文化,一边常常干着灭绝人性的事情。一边经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一边对自己做错了的事情,却不愿意按照受害者的要求来道歉。一边常怀耻辱之心,另一边常常集体去干丑事,而不感觉难为情。日本人的耻辱感是因为团体才产生的。日本人的耻辱感是在背叛了团体,有被团体抛弃的时候,才会产生。土居健郎是这样解释日本人的耻辱感的:“日本人一般是在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团利益,失去集团信赖时才会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同上书31页),而耻辱感“则是首先意识到外界压力,最终化为个人灵魂深处的。”(34页)日本人耻辱感,常常并不是因为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情,而是因为自己所属于的团队出了丑闻,或者自己给自己所属的利益团体带了不光彩的丑闻。这都是一种耻辱。
土居健郎说:“在日本这个社会,即便出了丑闻,一般不会过多地去追究个人责任,有关系的人大都承担某种责任而主动提出辞职。这足以说明日本人的罪恶感与耻辱心是浑然一体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优先考虑自己所属集团的利益,而不去追究责任,出于连带责任意识,出了丑闻应感到耻辱,不能说与已无关,否则那也是一种罪恶,是一种耻辱。即使本人没有责任,也要主动辞职,这成了日本人的社会习惯。如果因某种理由无法遵循社会习惯,事后也会为此痛苦不堪的。”(36页)土居的这段话,让我们重新理解日本人动辄辞职的做法。即使是首相,如果自己的下属有丑闻,即使不是自己的直接责任,也会立即申请辞职。因此,日本人的耻辱感更是团体性质的。责任是连带的。我们也可以由此看到,日本常常因为一个内阁成员出了丑闻,而从首相到整个内阁集体辞职,因此,日本的各种职位,常常如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日本人不会留恋任何职位,他们很在乎的是团队的利益与荣誉。如果自己把事情做坏了,那么常常只有以自杀来谢罪。在整个团队,则要以集体辞职来挽救自己团队的荣誉感。这一点与我们在出现事情之后千方百计寻找借口,寻找替死鬼与替罪羊来代自己受过的做法截然不同。日本人越是居上位者,越是要主动承揽责任,有时明明是自己属下做坏的事情,作为领导也要承担主要责任。正因为这种敏锐的责任意识与耻辱感,才使日本人总是努力把事情做好,做完美。在日本,一个公司如果面临破产,从公司总裁到公司里的清洁工都作出自己的反思,即使是清洁工也会从自己的工作中寻找原因。这与中国人出了事故之后千方百计推卸责任与掩盖责任是大不相同的,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蕴含在团体精神中的耻辱感,是我们所难以理解的。
日本人的耻辱感还表现在自己文化落后方面。去过日本,接触过日本的人,都会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印象,就是日本人非常喜欢问到日本参观旅游的外国人一个问题:“您感觉日本怎样?”如果日本人听到你说,日本不错,发展得非常好,虽然这也只是一个客观的描述,但是日本人也会感觉非常高兴,感觉有一种特别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为了这种荣誉感与自豪感,每一个日本人都努力不去做破坏自己家园的事情,不去做让自己国家民族蒙羞的事情。比如日本人不会随手给自己的环境乱丢一点垃圾,不会因为自己的马虎做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而让自己的公司蒙羞,他们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给社会添麻烦。所谓给社会添麻烦,也就是给别人添加麻烦。如果有这样的事情不幸发生了,那么日本人立即就会感觉非常不安,那时道歉就会接而连三而来,即使你已经原谅了他,他也会再三感觉诚惶诚恐。日本人的内心是非常敏感而内敛的。这种敏感、好胜,维护自己民族与团队的荣誉的强烈意识,促使日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也包括向西方学习。
日本人的耻辱感与中国人的标准也大不相同。比如,日本当年战败,许多家庭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男丁,只剩下了孤儿寡母,为了把孩子养大成人,许多日本家庭主妇都选择了向美国大兵卖春的职业。这些妇女在日本后来不但没有受到歧视,而且被认为是英雄的母亲,是她们的努力才使得日本从二战战败的硝烟弥漫的破败中走出来。而作为日本战后的孤儿,在向外国人介绍自己的母亲的时候,也毫不忌讳二战结束时,自己母亲向美国大兵卖春,以便把自己抚养成人的经历。这如果以中国人的耻辱观来看,连提及都会是一种非常令人伤心,令人欲绝的事情,更是一种永久的耻辱。但是,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是没有负担的。日本人的耻辱感在于落后,在于战败,在于不如他人先进发达。除此之外,与我们相比,更缺少一些道德上的判断。这一点从日本人对待西方外来文化上与中国也有很明显的差异。
日本人在对外来的文化方面,只认是否比自己先进,是否对自己的有利,而根本不考虑是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使得日本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表现了与中国人很大的不同。土居健郎引用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中的话说:“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这个态度使土居发现中国人有强烈的排外心理,而日本人对一切比自己先进的东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持一种完全开放吸纳的态度,绝对不会侮辱外来文化。因此,土居说:“面对西方文化,中国与日本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的结果自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民族对外界动态极为敏感,每当发现他人之长,会承认并把它全面吸收融汇过来。”(第30页)在这个时候,日本人一点耻辱感也没有,相反,他们还会因为在第一时间里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文化与技术,而深感庆幸。但是,中国人如果赞扬一下西洋文化,那种“将灵魂卖给鬼子”的耻辱心理仍然挥之不去。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的苦难与日本的发展之间微妙的差别,却导致了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之间的不同命运。
后一个例子是哪个国家呢?
清竹2010-03-08 11:43:09 [举报]
分析得很透。加精!来自:“金股哲学圈”圈子
博主回复:2010-03-09 09:34:10
同感。
时默2010-03-08 17:28:48 [举报]
他们没有几千年中央之国悠久文化传统的包袱,没有世界最先进的理论武器。他们甘心向一切先进的文化学习,所以才能在短期内发展强盛。这一点,其实美国也有相似之处,即都没有本国文化传统优越的包袱。
而国人(主要是当权者)至今还是常常以自己所谓的长处,去比别人的所谓的短处。始终抱残守缺地不肯学习外人的长处,且振振有词地把自己的恶疮描绘成莲花......所以把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糟蹋成如今这个样子......博主回复:2010-03-09 09:55:26
我认为每一国家都有自己最独特文化精髓,所谓文化大国和文化小国的区分在于围绕在这个最精髓文化周边附属和陪衬是多是少的问题。就像写文章围绕一个主体,有的简简单单的写了百八十个字,而有的人写了成千上
万字来修饰和阐明。中国所谓悠久文化就是修饰的太多。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就是等级和集权,绝大数的思想文化都是围绕这个思想来展开,老子和墨子虽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太渺茫。日本相对西方来讲等级思想要比西方强烈的多,但跟日本的耻辱感和团体精神比就大大靠后了。在我们中国人思想里排在一位的是什么呢?----等级,集权。
第三篇: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就教师而言,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懂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这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第二,就教材而言,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
第三,就教学而言,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张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张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第二,以生成的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生成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 “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
三、教师应走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误区
第一,为生成而生成,刻意追求生成,对生成缺乏有效引领
肆意进行盲目生成,事实上是一种违反生成规律和特点的虚假和无效的课堂生成。为此,教师一定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在科学预设的基础上进行开放的互动的合理适度的生成。
第二,一味追求课堂预设完美,力争教学环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老师过度表演和预设的课堂,课堂效益是不会高的。为此,我们教师应转变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和创造性,在老师精心预设和指导下,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创设情境进行自主、合作乃至探究性学习,自我反思、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才能让课堂充满师生智慧,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课改的需要,把素质教育的人本思想落到实处。
第四篇:探讨钢琴演奏中放松与紧张的辩证关系
探讨钢琴演奏中放松与紧张的辩证关系
摘 要 钢琴演奏艺术博大精深,不止是行云流水般的弹奏技巧值得学习研究,还有通过钢琴这个西洋乐器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更是值得探究的一门学问,这也是学习钢琴,学习音乐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所有的技巧都是为音乐而服务的,那么,在钢琴演奏中就会存在紧张和放松的状态。“紧张”并不是贬义词,“放松”也不是褒义词,在钢琴演奏中,能够把“紧张”与“放松”融洽的结合在某一个点上,这样的演奏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演奏,所以紧张与放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 钢琴演奏 放松 紧张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1钢琴演奏中的“紧张”状态
在钢琴演奏中,不管是在平日上课还是在舞台上的演出,都存在两种“紧张”状态,一种是肌肉的紧张,另一种是思想上的紧张。在平日上课时,肌肉的紧张占多数,思想上的紧张占少数;而在舞台上演出,肌肉紧张与思想紧张都很强烈,下面分情况进行论述。
在上钢琴课时,老师经常会说起两个字:“放松”,主要是因为我们弹奏的姿势,包括手臂及手腕手指关节等保持同一个动作,从而老师会认为这是“紧张”的状态,不利于在弹奏时充分的表现音乐,所以经常会说:“放松”,但很少具体指出哪一部位放松,很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区甚至是盲区。所以,“放松”一词并不能随意的说,“放松”的状态要与“紧张”的状态结合起来。在弹奏中,肌肉紧张是必须的状态,这时,我们的身体要坐稳,脊背要挺直,还有手臂、手腕、手型都需要架住和稳住,这些都需要紧张状态来完成,比如在弹奏音阶这个技术时,如果手腕不能保持适当紧张的状态,那么手腕上下晃动则会影响手指跑动的速度与颗粒性,同样如果完全的“放松”,身体也就不能坐稳着弹奏了,所以“放松”二字是值得细究的,需要说得更完整和精确。在思想上,因为需要思想集中的弹奏,不仅眼睛要仔细看谱,耳朵也要能敏感的听到自己弹出的声音,还有踏板的运用也是要认真留意的,这些都需要头脑全神贯注的运作。老师在上课时的指导,要求弹奏者一边弹奏一边改正错误,意识指导着弹奏,所以思想上是紧绷着的,此时的紧张状态更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舞台上演出时,“紧张”更是必不可免的,对于常年上舞台的演奏者来说都存在台前紧状态和演奏中的紧张状态,更别说偶尔上一次舞台演奏的人。此时,身体和思想都是极度紧张,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在舞台上还会出现手脚发抖的症状,手心出汗,导致手指打滑碰错音,如若不能调整,错误率可能会更高。这些都是钢琴演奏中的“紧张”状态,那么,它是完全错误的吗?“紧张”一词就一定是贬义词吗?其实不是,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考,这是一种必然现象,一种没有必要抹去的自然现象。在演出时碰错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能因为紧张碰错音就遭到指责或质疑。所以无论是在平日的钢琴课还是在舞台上,我们都需要这样的一种“紧张”状态,才能让我们全神贯注地去演奏,让我们以更重视的心态去完成课时内容或是演出,这也是一种对待这门艺术负责任的体现,所以在钢琴演奏中的“紧张”状态是必不可少的。
2钢琴演奏中的“放松”状态
同上所述,在钢琴演奏中,“紧张”状态包含两种,“放松”状态也包含两种,一种是肌肉的放松,也是身体的放松,另一种是思想上的放松。
前面论证了钢琴演奏中紧张状态的必要性,同样,放松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紧张”与“放松”不能孤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提醒学生“放松”,这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任由他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作为钢琴专业的我们都知道,在钢琴演奏中,身体的支撑、手腕手臂的支撑以及手型的支撑都需要紧张的状态。但是,如果持续的“紧张”,身体会僵硬,手臂和手腕也会由于紧张而造成肌肉酸痛,钢琴的技巧追求的是一种音色的通透,如果这时弹奏七和弦或九和弦,会导致力量沉不下去,出现声音虚和飘的情况,那么也就很难达到音色集中通透的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小臂和手掌紧张,则会导致快速跑动时速度起不来,手指不均匀等情况。在前面论述中提过,如果手腕放松,跑动的速度会受影响,同样,如果完全紧张也会影响跑动速度。从多年的学习与教学中得到,从而推出紧张与放松是需要适度的,要找到紧张与放松的那个平衡点。这是肌肉的“放松”状态所产生的现象和影响。
在平常的练习中或课堂上,我们肌肉的放松是能够调节心态的,也是思想上的“放松”,当我们在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可能会导致一些弹奏上的错误,所以我们需要适当的调节,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教师是引起学生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想要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放松”的状态,那么教师耐心细致的态度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样,在舞台上观众也是造成演奏者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舞台上还可能面临灯光昏暗、音响嘈杂、钢琴音色质量等客观因素存在,所以需要观众们尽可能不以一种怀疑、挑剔的眼光去看一场音乐会,而是抱着一种观摩、鼓励的心态去看。在会场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不仅是对演奏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予演奏者很大安慰和鼓励,从而使演奏者达到放松的状态。这些都是从客观的因素上来看待“放松”状态的问题。从主观上来看,演奏者自身也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多上舞台演出是缓解“紧张”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演奏有时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舞台上,如果完全的放松,则会给观众们一种无精打采的负面印象,也会造成自己不在状态的情况,所以在演奏中要求演奏者要学习合理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状态。
第五篇: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楼主
房子防护 发表于 搜房网第一城业主论坛
日前,科技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在北京召开安防行业研讨会,中国安防协会秘书长靳秀凤撰文对安防行业发展发表了看法。
1、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初步预计未来几年安防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将保持20%-30%的速度增长,其中有些专业领域(如报警、监控)将达到30%以上。由于目前安防需求的基数已比较大,因此相同速度下的需求总量已相当可观。
2、一些龙头企业将做大做强,产业集中度将加速发展。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及联合、兼
并、上市或其他资本的介入,在电子防护产品领域将会有一些企业进入到大型企业的行列,同
时也将会有一批小型企业进入到中型企业的行列。预计在“十一五”末期,全国安防大中型企业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提高到60%-80的水平,逐步进入较为合理的区间。
3、科技创新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中高端产品方面将有所作为。为实现创新型
国家、创新型行业的要求,公安部、科技部已将《人体个体识别与物证溯源关键技术研究》等
7个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不少企业也将参加相关技术的研究。同时,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将在数字监控、网络设备、入侵报警、集成平台等方面,研发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中端产品。
4、企业在加快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无数事例证明,在十几
年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的住脚的企业往往是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因此许多企业在经历
了艰苦的初创阶段以后,将会更加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维护,行业中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行业
名牌、中国名牌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5、产品出口将继续稳步增长。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国制造产品将更加受到国际市
场的青睐,出口产品规模、品种将会继续增加。同时企业在做OEM的同时,将逐步开辟或建
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推出企业自有品牌产品。
6、市场竞争将日趋理性化、规范化。建立全国统一、规范有序、适度竞争的市场体系
不仅是国家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不少企业已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依靠“价格战”占领和扩大市场的做法已不可取,市场竞争的理念
日趋理性化,今后竞争的热点将逐步转向产品创新及性能、质量、服务的提高等方面。
7、国际合作步伐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品牌企业通过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或与中国安防企业进行合作、合资、兼并等,开辟中国市场或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中国
安防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将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中华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