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时间:2019-05-14 04:5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第一篇: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摘要:首先明确提出高校学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是基层党组织中坚力量,高校是培养优秀共产党员的基地;其次从高校学生党的建设的现状出发,高校学生党的建设中出现了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最后从各方面实际出发分析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 建设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所以党任重而道远。

党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经历了90年的光辉历程,走到了今天,被人们传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群体民心向背决定了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高校是先进青年云集之处。高校是党的基层组织中坚力量。高校学生党员这个群体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既是普通的大学生,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是未来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担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为确保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实现,党对高校学生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一所高校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完善与否,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成败与否。因此,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仅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有能力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够高,入党动机不纯,有较强的功利性。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学生对于党的理论理解认识肤浅,或者受某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不能深入学习和领会实质。各种思想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都通过经济载体深入到政治和思想领域。大学生入党动机总体上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但不少是为了趁年轻累积些政治资本,大学入党相对宽松,有了一顶共产党员的帽子,将来就业时能给自己“加分”。这种动机严重背离了作为共产党员所应追求的思想境界。

(二)一部分学生对党的认识不够,党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在党章考试中作弊,党章成绩不理想。在网络发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言论,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三)学生党建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培训不够丰富,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与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过程形式化。

(四)组织生活阅历,社会实践不够丰富。目前,大部分学生支部的组织生活仍旧沿袭传统的学习文件、传达上级党组织指示精神或者讨论员发展等形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学生党员的要求高校在开展适合青年学生党员特点和实际的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方面还很欠缺。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单调,甚至脱离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形式单

一、呆板,对学生党员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外出形式的组织生活几乎没有。

(五)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程序形式化,缺乏新意,对入党的标准把关不严。一是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有的学生党支部没有严格地履行组织程序,没有经过支委会或支部会讨论确定。有的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入党也不认真履行程序不经支委会研究,只有支部书记签字。其次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考察不严格、不认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不能按期填写或转正之前才突击填写考察内容填写是千篇一律,根本起不到定期培养考察的作用。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有的入党介绍和培养联系人原则性不强,只讲优点不讲缺点,只提希望不提改进提高。

(六)党员教育管理脱离实际。当前对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是组织观念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而保持先进性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所占比重较小。各种教育形式化严重,没有结合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使得部分党员表里不一。

(七)党员没有起到先锋模范用,在同学生活当中没有起到“有困难党员当先”的榜样作用,甚至一些党员还不如一般同学,抽烟酗酒,并且在参加各项活动结束之后就告一段落,没有对活动的效果进反馈追踪和调查。

(八)党建的存档工作有缺陷,在需要资料时候不能及时找出,支部过于庞大,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网络的存档没有及时,丢失资料。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一)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思想教育,端正入党动机,同时多开课程,多办讲座等活动,激发党员学习的兴趣,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党的学风与教风、校风相一致的观念。

(二)团员是党员的源泉,建立起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完善“推优入党”机制,切实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合格人才。做好五四评奖评优工作,为党培养优秀合格的的党员候选人做准备。

(三)完善党建工作,以及入党程序。加强转预备转正的考察工作,做到严谨,一丝不苟,按要求办事。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和程序来培养和发展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力求做到考察要认真、确定要慎重、培养要细致、教育要经常、入党手续要完备。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确保新党员的发展质量。党组织要做好早“选苗”和早培养、落实好培养联系人、制定好发展计划、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等工作。入党积极分子是主要培养对象,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以确保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源源不断地发展到党内,对党的将来有利。

(四)培养党管人才。党管人才,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突出抓好人才工作,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党员干部应创先争优,起到带头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利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

作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高层次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把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变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和行动,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五)与时俱进,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做好党建工作。网络在高校学生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并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党校必须加快网络建设,抢占这一不可或缺的阵地,拓宽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途径。

(六)进行多元化培训。首先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注入新的知识。其次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时候多安排户外活动,增加党员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增加生活阅历,与党深入接触,培养热爱党的情操。同时创造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交流的机会,让党员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和平演变等教育,让学生党员深入了解党,积极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七)党支部队伍的规模进行适当缩减。正如经济学里说得规模报酬递减规律一样,当一个组织规模过大就不利于管理,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建立适当规模的党支部,让每个学生党员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八)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任务,推进学习型学生党组织是高校党建的必然要求。建设学习型学生党组织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党员都能够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党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使学生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在高校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培养党员具有自觉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恒久学习,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九)建立健全党校培训机制。党校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三基”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与党校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高校党校是高校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它是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组织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的机构,是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和增强党性锻炼熔炉,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党校是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创新高校党校教育培养模式,推动党校工作全面科学发展,是高校党的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总之,高校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推动器,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党委要把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办好高等学校的关键来抓。要紧密结合高校实际,着眼大局,理解内涵,明确定位;遵守规范,把握导向;抓好基础,持之以恒;勇于校正,自觉防范。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培养那个优秀共产党员,意义重大,影响长远。牢牢把握住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着力点。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关乎执政党执政地位之稳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晏凌.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建设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廖述香.高校建设学习型学生党组织机制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04期

[3]彭立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王振、屈有明.试论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S1期

[5]杨艳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赵伟.对党管人才的认识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 29期

[7]万顶来.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研究[J].科技信,2006年S4期

[8]雷达、宋春红.孟德勇;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 08期

[9]陈茵茵.试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0期

第二篇: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定稿)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制度。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从制度建设高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对党的忠诚。把党的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注重从制度建设高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既是对党的建设长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业建设的自觉探索。面对新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这一历史性课题,把改革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押运到党风建设的关键位置。

一、以制度建设保证和促进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60年前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党的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相统一之先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党的历史上“左”右倾错误及其严重危害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思想解放,理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思想根源,而且注重从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研究问题,总结主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制度根源,从而有力地保证和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在全党的形成。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高度统一,合全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仍然十分注重党的作风建设。针对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反复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说,要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1页)他认为,只有切实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才能调动党内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健全的制度确保优良的作风,可以说是从延安整风到执政初期我们党在党风建设的探索中的一条重要经验。

>50年代后期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党在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关键也是由于制度方面出了漏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总结,特别注重于制度层面。他深刻指出,党内存僚主义等等不良风气,以至使党的优良传统破坏殆尽,“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逊第2卷第333页)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和切产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革履,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轮换制度,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有可能重新出现。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改革对党的作风建设的作用,可以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了新的境界。

>在新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注重制度建设的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他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他特别强调:“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今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精辟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即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指针。

二、党风建设的任务和现状警示我们,关键在于制度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核心问题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确保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围绕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都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但是无论哪一个方面,都要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的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现实问题、指导新的实践的水平和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获得制度保障,合因循守旧、不思进娶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受到制度制约。否则,某些制度和体制中的惰性和漏洞,就有可能阻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切实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也很难有大的突破。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党遵循的准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的权力动作制度。权力运作制度不合理、不规范,存在漏洞,就会直接诱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党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也直接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也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

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活活动局面,才能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上来。

>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也迫切要求在作风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客观地讲,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上的弊端密切相关的。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娶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过程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平庸者缺乏应有的制约力,可以说,这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作风蔓延的一个根本原因。有的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也与现行干部选任制度的弊端有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任领导干部的民主程序形同虚设,甚至根本不讲民主规则和程序,欠民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很难贯彻到干部选任过程中去,这样,就容易导致干部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的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领导干部搞家长作风和自由主义,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较突出,这也与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缺乏健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等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就更需要从制度和体制方面寻找原因,推动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将滋生~,就对的权力绝对地滋生~。以上分析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制度和体制上的问题相联系的,党风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

三、切实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指明了以制度建设促进党风建设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在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包括:(1)民主原则。即人民群众按照民主程序对从事政治和社会管理理的人员进行选择和监督。(2)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同社会进步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生活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科学民主程序。(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的政治文明水平,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用的形成和发展。

>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实施党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领导,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这两个层面是相成、有机统一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自觉地、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一是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贯彻到干部的选任过程中,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推进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权力,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既积极稳妥而又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经受住任何挑战和考验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第三篇:论如何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

论如何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加强和改进生产一线班组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木桶原理(也叫短线决定原则)来加以诠释。

一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条组成的。它能盛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也不取决于各块木板的平均长度,而唯一地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在管理工作中,短线决定原则对我们有三点重要启示:

1、要了解真正的薄弱环节之所在。做为一名主要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真正的管理薄弱环节在哪儿?为什么说“真正的短线”?因为有假象,有时好像是短线,但不是真正的短线。所以,一定要了解知道真的短线之所在。

2、当你发现短线时,怎么解决它?必须先扫除体制上的障碍。因为短线的解决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体制上的问题解决好了,短线问题就好解决了。

3、解决任何短线都需要有追加的投入。没有追加投入,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那么现在从哪里来寻找追加的投入?就靠我们在管理中具体想办法,而且投入时应注重效率问题。

从短线决定原则和对我们的三点启示,我们可以对加强生产一线班组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作这样的概括:

1、班组建设是企业系统建设的最基础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要让国有煤炭企业这个“木桶”盛更多的水,那么就必须

补齐班组这块短板,即必须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

2、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最基础的管理,也是国有煤炭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之所在,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生产一线班组管理,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班组管理水平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才能提升。

3、班组的发展质量决定着企业发展的质量,企业要又好又快发展,班组必须首先要又好又快发展,否则,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根据短线决定原则,结合国有煤炭企业班组管理的现状和实践,我们认为加强和改进生产一线班组建设应按照这样的路径去走,即:明确“三个定位”,设定“四项目标”,跳出“一个圈子”,处理好“三个关系”,抓好“八个落实”。

1、明确“三个定位”:一是要明确,班组的安全生产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要实现安全零目标,班组首先要实现安全零目标,只有班组安全,才能企业安全,只有班组安全发展,才能企业安全发展,所以生产一线班组是企业安全发展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工会是党和行政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车间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小组是桥梁的基座,是职工之家的支柱,所以说班组是工会工作的桥头堡。三是要明确班组建设是创建学习型工会小组的最佳切入点,是创建学习型车间工会的突破点,是创建学习型工会的制高点。

2、设定“四项目标”:一是要把生产一线班组建设成为固若金汤的安全生产“马其诺防线”。二是要把生产一线班组建设成为工会的“桥头堡”。三是要把生产一线班组建设成为创建学习型工会的“试验田”。四是要把生产一线班组建设成为靠得住、打得赢、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尖刀班”。

3、跳出“一个圈子”,即跳出为抓班组建设而抓班组建设的圈子,把班组建设放在企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机制创新上动脑筋,在制度管理上下功夫,在文化管理上花气力,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做文章,使生产一线班组管理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4、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班组管理与班组建设的关系。班组管理是从生产经营层面讲的,它侧重于生产管理的有序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班组建设是从综合层面讲的,它侧重于人力资源的配置、职工素质的提升、职工行为的养成、心智模式的改善等,属队伍建设的范畴。班组管理是基础,班组建设是动力;班组建设必须以班组管理为基础,班组管理必须以班组建设为动力;班组建设要以加强班组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组管理检验班组建设、统领班组建设、指导班组建设。二是处理好班组建设与班组长队伍建设的关系,班组建设是水,班组长队伍建设是鱼,班组建设与班组长队伍建设是水和鱼的关系;班组建设的本质是班组长的德和才,班组长是德和才的载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强将手下无弱兵,一将无能累杀千军,所以加强班组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加强班组长队

伍建设上,选好用好班组长。三是处理好现任班组长队伍建设与后备班组长队伍建设的关系。事业是永恒的,人才是暂时的。加强班组建设要立足当前突出抓好现任班组长队伍建设,同时要着眼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抓好后备班组长队伍建设,做到后继有人,防止班组长的断层和无接续。

5、抓好“八个落实”:一是抓好生产一线班组现状调查摸底的落实,通过调查摸底不但要详实掌握生产一线班组的数量,而且要掌握生产一线班组的质量,包括班组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政治面貌结构以及优势所在、劣势所在,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提供客观依据,打好基础。二是抓好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实施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采取反复酝酿、广泛讨论的方法,制定出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的实施办法。在制定实施办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特色、彰显个性、力求能用管用、切实可行、防止泛泛化、一般化。四是抓好班组管理制度的完善,重点制定和完善好《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班组成本管理制度》、《班组质量管理制度》、《班组长工作流程》、《班组长岗位责任制》、《班组班前会制度》、《班组精细化管理考核实施办法》、《班组经费提取使用管理办法》、《班组培训学习制度》、《班组自主创新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把制度管理真正延伸到生产一线班组,为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奠定扎实的基础,推进班组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五是狠抓后备班组长队伍建设的落实,要按照“愿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原则,采取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三结合方式,建立后备班组长人才储备库,在班组内部形成鲶鱼效应,促进现任班组长与后备班组长的互动和共同进步。六是狠抓班组长培训学习的落实,要根据班组长队伍的现状及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性格结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以提高综合管理素质为目标,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等方式,统筹规划,分期分批抓好班组长的培训学习,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素质高、会管理、能干成事的班组长队伍。七是狠抓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落实,积极推行班组文化管理。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今的社会是文化制胜的社会。最高的竞争是文化,最高的管理是文化。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是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实施文化管理,所以说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文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全新的管理思想、全新的管理模式。从管理革命的这种意义上说,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应把创建学习型班组、推行文化管理作为长远目标和最高目标,进而达到自我管理、“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按照文化管理的构成,创建学习型班组应重点抓好理念文化的制定和灌输,即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要制定出班组的理念识别系统,并加以宣传和推广,以此来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增强职工对班组的认同。与此同时要抓好行为文化的制定和灌输,重点是推行6S行为管理,改善职工的行为方式,使职工时时处处按标准作业、按规范作业,最终实现由“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八是抓好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落实。班组建设重在建设,贵在落

实。因此,抓好班组建设,要相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此把班组建设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在方式方法上,要设定科学的考核内容、科学的考核方法、科学的奖惩措施,保证班组建设的有效运行和规范运行,使文化管理在班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班组真正建设成为战斗的集体、和谐的团队、温暖的家庭、人才的摇篮。

开拓队牛红义

2009.6.17

第四篇: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 高等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师德师风现状 策略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是高校的宝贵财富。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地位,决定着国家各项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和水平。教师的好坏关键在师德,因为只有德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即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对周围事物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和态度,并对学生及周围的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其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论。其本质是鼓励人自主发展、自由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关爱为核心和基石。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导,热爱教学、知识渊博、人品高尚为师德之本,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力求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对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较大影响,具有表率和示范作用。要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思想道德素质好、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建设则必须同时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师德师风作为一所学习的灵魂所在,它体现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良好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赞誉的名师。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他们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高校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不容置疑,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难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教师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行业要求的差距。

一是政治倾向淡化。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对学生缺点、错误不批评、不教育、育人意识淡薄。还有有的教师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言行不谨.信口开河,观点片面,过分渲染社会阴暗的一面.在课堂上发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从而误导了学生。

二是敬业精神弱化。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心浮气躁,治学不严谨,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上课不备课,得过且过或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空洞、陈旧、乏味,教

学方法单调,缺乏与师生交流。

三是道德观念淡薄。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执教不严,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教师学术作风浮躁,科研缺少创新,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甚至有个别老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法律。

三、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位高校教师长期为之奋斗的艰巨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重点;以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为目的,切实有效地推进师德建设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

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高校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增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通过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全面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使每个高校教师明确,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自觉地克服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真心诚意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益友,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科学规范师德师风建设标准。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

1、政治素养高,思想品德好。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正直,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品德优秀,为师生所公认。

2、爱岗敬业,悉心育人。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能够以培育优秀人才为追求,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能够关心学生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是学生公认的良师益友。

3、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具有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学风端正,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创新实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将创新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科研行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

4、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能够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学校发展、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深受学生爱戴。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建设。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铸德为重。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在育人中的作用,彻底改变以往师资队伍建设中重业务轻师德的现象,全方位加强高校师德师风的机制建设。

1、完善培训机制。高校人事管理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将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2、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对认真履行师德师风义务,表现优秀的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评选、树立先进模范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提高其物质待遇。

3、加强监督机制。高校师德师风监督要实行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4、科学评价机制。高校师德师风评价机制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师德师风评价的可操作性。

5、引进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可有效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总之,高校师德师风对高校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续的,甚至是终生的;师德师风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将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注入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康宇.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2] 肖昊,成长群.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之内涵[J].学习月刊,2008(2)

[3] 孙延斐.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 薛禄辰,尉志凌.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高效师资队伍建设[J].甘肃科技,2005(8)

[5] 万立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第五篇:论网络高校档案管理建设

前言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而档案资料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它的价值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高校档案信息往往不能及时为用户所用,不能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该说这是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之故。因此,为了满足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信息“广、快、精、准”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技术手段,建立高校档案信息网络,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

档案作为信息宝库中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收集、分类、存贮和管理的主要目的,除了真实地记录高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之外,还有就是为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就后者而言,由于档案信息的历史价值及其在高校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档案管理和服务手段落后之间所产生的巨大反差,因此,无沦从管理层面还是从利用与服务层面上看,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都有其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2.1 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材料是以纸张为主,辅以各种书写材料,形成传统的档案。这种传统型的档案是建立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的,其档案信息的服务,也是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档案管理工作也加快了计算机的应用,主要用于档案目录的分类、存贮和管理,利用的方式也基本上是单机型的,当然也有个别档案部门建立起了单位内局部联机的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但这些计算机档案作为信息宝库中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收管理或系统,在功能上是大同小异的,主要为档案目录的存储检索,为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的工具,还未能实现向档案信息用户提供机上档案内容信息服务,或由用户自行上机检索档案信息。因此,这种计算机管理模式还不能使档案信息的管理和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办公、商务、管理、信息传递和发布等各个方面正在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建立,使得高校过去形成档案的文件、通知、规章制度等主要材料,现在都是用电子文件的形式在网上发布,并同时形成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型的同一文本材料。这一发展趋势,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与其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2.2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立,可以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看,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传统型档案和以电子文件为代表的新形式档案,都会同时并存。从管理的角度看,传统型档案以手工管理为主,按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人的实际工作对档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会因人的水平、能力、责任心等诸多因素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产生很大差异;以电子式文件为代表的新形式的档案,其管理虽然也依靠人的作用,但这种管理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按档案管理规范的要求编制成计算机管理程序来实施管理,无论任何人进行操作和管理,其差异都很小;在一定的信息网络平台上实现的高校档案管理,要求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按系统的要求开展工作,这样,档案管理质量上产生的问题就会相应减少;同时,也迫使水平和能力稍差的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工作要求,从而提高整个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利用高校各职能部门形成的各种电子式文件档案材料,利用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直接生成部门档案并汇总和进人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转成高校的完整档案库和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存贮和检索利用,也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功能选择。与此同时,把原有的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型档案转制成网上可读的电子文件,并入整个档

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这样,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进行存贮、检索、利用以及系统管理;其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当然是传统模式的管理不可比拟的。

2.3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

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功能强大、效率高。高校档案信息网络的建立,可以解决一般档案信息的检索查找(如档案目录的检索),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用户密码指令进行档案具体内容的检索查找和打印输出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档案资源共享利用。由于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利用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只要是系统允许的合法用户,就可以随时检索利用,这种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当然是传统型的档案管理系统不能同日而语的。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可行性

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网络。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冲破了地理位置上的束缚,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以及其它各类人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机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利用模式,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网和其它网络系统,也为我们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提供了基础。

3.1 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建立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在内的互联信息网络的不断建设发展和完善,给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目前,各高校建设的网络系统已日趋完善,在普遍开通教育科研网的同时,还与不同的网络系统实现了互联,实现了各类网上信息的共享和利用,这就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平台,而无需另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现有的信息网络及其系统,无论技术、设备或功能上都完全能支撑高校档案信息实现网络化的管理要求。现在,无论任何地域的用户,只要联入因特网,便可随时随地浏览网上全球各类信息,包括文本型文献信息以及声音、图像等,因特网提供的各种强大、灵活、实用的功能完全可以实现

并满足档案用户之间、档案馆(室)之间、档案用户与档案馆(室)之间的档案信息交流与共享利用。同时,由于高校的部、处、系、所、中心等计算机终端机均与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相联,完全可以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库与各部、处、系、所、中心数据的资源共享。

3.2 高校档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为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创建提供了基础

高校档案管理自实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以后,已经有一个较全面的著录标准。它的范围包括检索语言、目录著录、名词术语、信息代码、馆库建筑、技术设备、档案载体、档案分类整理、档案统计等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学校的档案管理均实现计算机辅助处理,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进行档案查询利用,除了档案软件系统外,在计算机的存储资料库上也已经存有大量可供查询的档案数据;在现时己输入的计算机档案数据和有关内容特征信息中,如文件题名、责任者、主题词或关键词、日期、保管期限等,已具备用于机上检索的基本条件及功能要求,这就为档案网络的创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的措施

4.1 法律上要保证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网的建成对档案的保密工作是个挑战。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在网上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必须有必要的限制,不是任何人对任何档案都可随意利用。一般地说,与国家安全和利益,与社会秩序有关的档案,或与集体、个人秘密有关的档案因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均属于限制利用的范围。因此急需制定政

策,制订法律规程确定档案的上网等级。如可规定一级保密的档案不能上网,二级保密的档案上内部网,三级保密的档案可上Internet网。对于二级保密的档案,如技术、专利等可提供一部分普通的信息,以不造成泄密、经济损失和损害技术人员的发明,同时又能吸引别人来查阅档案为原则。在具体工作上,可以对现存的档案进行经常、及时地鉴定,争取做到该保密的一定要保密,该开放的一定要及时开放。总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与保密是对立统一的,在开发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积极开发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工作服务,又要坚持保密原则。因此,制定出相关的档案信息上网的政策法规是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必需的法律基础。

4.2 开发优秀软件

开发优秀的适用于档案管理信息网络使用的软件,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前提。这种软件应该具备强大的功能,其中包括对不同密级档案利用的保密功能。目前,在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的软件开发中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出全国统一的软件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使高校的档案管理软件及其系统按统一标准执行。

一个技术水平高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应在管理档案业务方面要有较强的通用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档案管理,而且还应对不同应用人员素质和应用水平同样要有较强的适应性。软件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用户管理档案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考虑到利用人员素质的多层次性,注意增强软件功能使用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增强软件的容错能力和提示引导能力;软件在开发编程阶段要考虑到软件要适应用户的要求,井可按各自的需要能作必要的改进,增强软件的易维护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开发优秀的软件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必须组成多学科的相关人员联合攻关,共同开发。

4.3 档案信息资源网运行的安全性

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问题是互联网安全的共性问题,它的威胁主要来自黑客、病毒以及系统本身的故障。新世纪伊始,黑客们便给网络安全问题来了一个下马威:雅虎、CNN等许多世界知名网站纷纷受到攻击而瘫痪,网络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任何技术上的安全措施对于黑客高手来说,都如同沙筑的堤坝一样不堪一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问题。对网络的运行安全,只要我们定出严密的措施,并在前期严格控制上网信息范围,就可避免成为黑客们攻击的目标,此外,病毒也是伴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而生的一个顽疾。如受CIH、蠕虫等病毒的肆虐而给网络信息及设备造成的巨大损失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系统本身的故障也会造成信息的破坏和数据丢失,对于这些威胁,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同时注意做好信息的备份工作,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信息的完整。

结束语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少数高校档案馆(室)的事情,而应是全国高校档案馆(室)共同的事情,它的建立不仅对全国高校档案馆(室)今后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高校的各项工作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把高校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纳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加以建设与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载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解决好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干部生活......

    加强和改进新形式基层党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既是贯彻......

    作风建设论文: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论文: 论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 摘 要:本文根据石化管道建设发展的现状与实际,对石化管道的工作性质、面临的任务、石化管道机关的现状及工作性质四个方面分析论述......

    论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

    论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 杜召辉(天津农学院基础科学学院) 学风从广义上来讲,它包含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关于从事学术和学习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精神风貌;从狭义上来讲,......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论公司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作风在党的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中共焦作市山阳区委组织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和今后......

    浅论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论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大报告按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论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