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净水器改善农村饮用水问题的里程碑
净水器改善农村饮用水问题的里程碑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更是个农业大国;虽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镇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人口依然有9亿多,在整个13亿人口中占了近70%!而且估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过农村人口比例都将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之间,农村想多城市来说,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比如农村饮用水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饮用水安全问题,使得改善广大农村饮用水问题变得刻不容缓了,这样就可以预见净水设备的需求潜力巨大,随着净水器农村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净水行业先锋、直饮机第一品牌的泉露义不容辞的承担这中国净水使命,大力投入农用型净水器的研发和生产。
根据大部分在农村地区水垢重(水质硬)水质差复杂,地城差异性大,无水压或用水箱水塔储水水压低,没有自来水等情况,结合农村需求(操作简单、安装售后方便、性能稳定可靠),项目组克服重重技术关,在2007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农用型纯水机,命名为农家乐,本机采用国际最先进带有自吸和增压双重功能稳压泵,采用韩国进口的世韩膜,出水质达建设部CJ94—2005直饮水标准,投放市场以来客户反应良好,为农村市场解决了没有自来水也能用纯水、健康水的难题,据了解惊蛰全农家乐系列产品具备流量大,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而且返修率特别低等特点,切实解决了客户需求。农家乐系列产品自2010年在市场上推广以来,在山东、广东、湖北以及湖南新农村建设区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功。为各代理商和经销商打入农村市场而做足了充足的条件,深受心老客户的喜爱!
获得卫生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健康的有效保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与饮水相关的水性疾病仍是威胁我国广大农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研究表明,在我国2.27亿饮水不安全的农村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410万人。由于饮用水源污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长期饮用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还导致氟中毒,砷中毒,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的血吸虫病近几年来也呈增长趋势。农村生活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藻类、病原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毒有机物(pops)以及硝酸盐、氟等化学物质超标已成为威胁农村人口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解决了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仍有不少贫困地区居民饮水卫生条件差,有些农民虽然饮用较洁净自来水,但其饮水工程设计标准低,建设规模小,供水能力差,老化和损坏情况严重,饮水工程水量、水质不达标。同时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人员、设备及经费投入不足,农村饮用水方面法律法规及标准仍不完善,而农民也不愿自费送样检验水质,农村饮用水卫生的基本材料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总之,我国农村供水卫生总体水平不高,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加强农村改水工作,大力普及农村自来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预防疾病、促进农民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多个农村饮水水源类型、水质状况及农民对饮用水满意度及需求调查,研究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影响因素,探索适宜不同经济状况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筹资渠道及监测与管理体系,旨在为政府制定保障农村饮用水卫生与安全的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加强农村改水工作,保护农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泉露农家乐系列产品正在肩负起农村家庭饮用水健康的责任。
第二篇:深圳净水器学校饮用水关注直饮水
深圳净水器学校饮用水关注直饮水
为了改变该现状,记者20日获悉,净水器加盟目前市卫生监督局与教育局正在联合编写《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指引》,目前正在审稿修订环节,其出台有利于推动和提高学校对饮用水卫生的认知水平和管理。
学校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全市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记者20日获悉,深拟出台《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指引》。
2010年学校饮用水卫生专净水器加盟项监督检查结果显示,深圳全市学校饮用水存在一定卫生隐患,其原因主要为“只买不管、只建不管”,即只购买、建设供水设备而不重视或不懂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记者了解到,《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指引》以简明实用为原则,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学校饮用水的供水类型和特点、购置时需要验证的资质证明和日常管理要求等。而通过该指引,各学校负责人能选择合适的饮用水供水类型,做好日常卫生管理。
管道直饮水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集中式供水方式,同时也是介水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净水器加盟一旦出现水质污染,涉及人群面广、传播速度极快,所以它是卫生监督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此次制定指引共同关注的要点。
第三篇:农村饮用水安全(参考而已)
农村饮用水安全浅析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概况
目前,在我国9亿多农村人口中,仍有3亿多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安全标准。过去,环保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农村,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特别是水环境。2006-2007年全国爱卫会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首次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下水的人口占74.87%,饮用地面水的人口占25.13%;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占55.10%,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44.90%。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评价标准,这次调查水样中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的超标率是44.36%;地面水超标率为40.44%,地下水超标率为45.94%;集中式供水超标率为40.83%。农村饮用水污染指标主要是微生物,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
据相关部门测算,全国农村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吨,而这些污染物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中,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环境污染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搬迁至农村,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不准建的排污量大的企业在农村普遍存在。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极大的隐患。近年来兴起的农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视。
2.工矿污染急速加剧。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多分布在农村地区。有些地方政府未能合理、有序地开采,并在采选技术未成熟的条件下盲目开采,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
展大规模调查研究 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
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种类繁多、发生量大、分布广、影响因素多、治理难等特点。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农药的施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
5.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生产粪便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达2000吨以上。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6.大多数农村饮用水采用直接饮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质量没有必要监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从近年来环保部门的信访统计上看,农村饮用水污染信访呈上升趋势。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较差。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而广大农民对饮用水安全意识更差。
2.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生活饮用水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保、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执行主体基本上各行其是。
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改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作,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
4.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基本上还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监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5.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没有开展过系统研究。
四、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农村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制定和建立切实而有效的监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村环境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关于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提案
案 由: 关于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环保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研究办理 提案人: 致公党中央 内 容: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饮水和恶劣卫生条件造成,每年造成死亡超过500万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2000~2005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共投入资金200多亿元,解决了6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到2004年年底,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为3.23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各类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600万人。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410万人。
一、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一些农村地区饮水井条件简陋,工厂、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集中供水率低,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恶劣影响,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
(三)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农业秸秆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每年大量农膜残存于耕地、土壤和流入沟河中,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原有的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及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已建的工程到现在不少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而再次改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限制。
(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
(三)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布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四)科技储备相对薄弱,一些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很多水环境研究中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没有针对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研究。
三、关于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有关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
(二)积极研究和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组织重新制定用水标准,建立农村供水网络,尽快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在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批城镇自来水工程,在相对集中居住地,建立小规模的集中供水网络。
(三)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农村水污染问题研究。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控制和减少氮肥总量,逐步淘汰易挥发性流失化肥品种,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提高饲料中养分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农药施用结构,控制农药施用量。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强化对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要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建设形式、规模和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五)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
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需要政府进行管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差、水量不足、取水不便、不能保证供给等方面。为此,需要政府投入和民间筹资多方支持,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村配套设施建设,以消除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这句话应该改为“安全的水是生命之源”。特别是饮用水安全,已成为政府、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就没有健康的生命,更没有和谐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什么是农村饮用水安全
什么是安全的水?不同国家的政府制定着不同的安全饮用水标准,同一个国家政府制定的安全饮用水标准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认为,安全的水是指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和未经处理但未被污染的水,如泉水、安全的井水和得到保护的钻孔水。在城市地区,水资源可以是公共取水处,或取水距离不超过2C¨。米的储水管。在农村地区,安全的水意味着家庭成员不必为取水而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足够数量安全的水是指能够满足新陈代谢、卫生和家庭需要的量,通常为每人每天20升。
我国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低于《农村实施准则》要求的为不安全。目前,我国对于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主要从氟超标、砷超标、苦咸水、污染水等几个方面来判断。
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的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的为基本安全。常年水量不足的,属于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在我国,根据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划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安全饮用水量标准有所不同。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一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40升、45升、50升、55升、60升。基本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20升、25升、30升、35升、40升。
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为基本安全。多数居民需要远距离挑水或拉水,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分钟,大体相当于水平距离800米,或垂直高差80米的情况,即可认为用水方便程度低。
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的为基本安全。
二、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 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0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到2003年,我国贫困地区有1 8%的农户取得饮用水困难,1 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三、三个村庄的调查
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2005年夏,笔者的学生们深入福建、湖北、河北三省,分别对三个村庄(潭边村、郭坳村、前店子村)、总计400多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饮用水提取方式有所改变,但尚不能消除安全隐患
近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渣的直接倾倒造成对河流、溪水等水源的污染严重,因此出现了部分农户的饮用水提取方式由公共水源改变为自家打井(手压井)、自来水的比较多。当然,在各地,使用各种水源的农户分布不均衡。
对福建潭边村的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饮用井水的农户占70%多,绝大部分是一户用一口井,即使有多户共用的,一口井的使用户数也不超过5户;将近20%的农户饮用山泉自来水;还有近10%的农户饮用自来水。造成该村井水水源污染的原因是:该村的井水水位都很低,最深不过6米,没有遮盖措施,使用井水的村民不注意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经常渗透到井里,造成井水污染而不能饮用。此外,部分井口离生活垃圾区5米以内,由于暴雨、大风而造成的生活垃圾污染井水的情况也很严重,甚至造成邻近的井水水源也不能使用。
对湖北郭坳村的调查表明,60%的被调查者使用手压井,每户用一口井。以前留下来的浅井,由于生活污水的渗入而不能使用,现在村民只用来洗衣服等。25%的被调查者饮用的是山泉自来水,但是饮水的水管大部分是废弃的塑料管,所以普遍存在二度污的隐患。还有9%的被调查者饮用水塘水,6%的被调查者饮用河水。这部分调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干旱年份出现的小河、小塘的水枯竭问题,这时的用水就没有保障了。
(二)除自来水外,其他各种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缺少正式的检验制度安排
在没有自来水的村子里,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是没有正式制度保障的有的村庄的饮用水从来没有进行过水质检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部分农民认识到了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饮用水水源有了改变,但也仅仅是从饮用水塘水改变为饮用山泉水(如被调查的潭边村),而自来水的使用仍然没有普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认为山泉水是最妇的水,没必要安装自来水。二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有些村庄深处大山,村民居住分散,引自来水的成本太高,自来水公司难以获得效益,故一直没有使用自来水。三是部分农民认为自来水是不好的,主要是因为漂白粉有一些味道。
因此,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水源的水质检验一般情况下就是由村民自我检验,主要是通过看、闻等简单方式来判别水质。对于无法通过感官来识别的水质问题,就没有其他的检验手段了。如潭边村三个生产队的井水中含有氟,在没有正式检验制度的情况下,村民们就只能喝井水,从而出现了村民们牙齿变黑的情况。即使有的村庄在打井或安装山泉自来水、自来水的时候有水质监测,但水质的跟踪监测几乎是没有的。
(三)饮用水水量的分布不均
在被调查的村庄中,有的地方的村民认为水源充足,而有的村庄的村民认为水量不充足。在福建村庄使用井水的被调查者中,50%的被调查者认为几户共用一口井,会造成用水高峰期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另外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井越挖越多、越大,人们的用水量增加很快,同时井水的水位每年都在不同程度下降,所以饮用水水量会出现不足。在使用山泉自来水的被调查者中,66.7%的被调查者认为村民间用水关系没有协调好,地势低的和地势高的用户在用水高峰会出现用水矛盾,处于地势高的住户会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另外33.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找对泉眼,从而造成泉水水量不充足。
在河北和湖北的被调查村庄中,被调查者一致认为饮用水水量充足。
(四)饮用水使用中存在的不便利问题
调查发现,饮用水使用不便问题主要体现在饮用水的提取方式与现代生活设施使用之间的矛盾。例如,对使用井水或泉水造成洗衣机使用中的用水提取不便问题,农民感觉很苦恼。当然,在通自来水的村庄,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另外,饮用水使用不便的情况,还主要体现在取水所需的时间上。在潭边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取水很方便,即使是使用井水,取水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山泉自来水、自来水都可以实现室内取水和用水。而在郭坳村,只有25%的山泉自来水农户可以实现室内取水和用水,而60%的手压井农户取水往返时间在5~10分钟之间,9%的使用水塘水的农户取水往返时间在10~1 5分钟之间,6%的使用河水的用户取水往返时间在15分钟以上。
(五)政府关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潭边村和郭坳村,农民从来没有接受到政府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对政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法规,包括政府对农民实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鼓励等措施从不了解。而在1000%的自来水入户的河北被调查村庄中,也仅有6.67%的被调查者知道政府的“村村通”政策。可见,政府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不到位。
四、政府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制的目标及应注意的问题
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准公共产品之一。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个人利益属性。同时,饮用水安全还具有社会属性,涉及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对于提供饮用水安全负有责任,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是政府的职责之一。
(一)政府管制目标
据资料表明,2000~2003年,我国政府解决的饮水困难人口及氟砷改水人口各年总计分别为31 410.67万、29 304.7万、26 494.53万、25088.52万人。2003年,政府分两批共安排国债资金28亿元用于解决1 5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2.5亿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这说明政府是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当做重要职责来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目标是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可见,饮用水安全管理已成为政府“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不仅中央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对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各省市也分别制定了“十一五”饮用水安全管制目标。例如,北京市拟实施农村改水、饮水和集中供水工程,逐步更换老化设施,到2010年实现农民安全饮水,农村饮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山西省拟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尚余1000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辽宁省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江苏省拟到201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浙江省拟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并调整原建设进度,确定到2007年解决68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2010年基本解决浙江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江西省预期5年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山东省力争到2010年,饮用自来水的村庄达85%以上。河南省预期5年内再解决900万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及山区严重缺水问题。贵州省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农村7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陕西省打算解决22()万群众饮用水困难问题、300万群众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并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5%。甘肃省打算解决350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并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青海省将加强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使农村牧区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年内达到80%。
(二)政府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政府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制的目标体现了政府解决关系到农民生命安全的饮用水问题的决心。但是,在政府加强管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的问题。
1.要注重解决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隐患
这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二是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同时,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
政府在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要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控制和正确处理农村饮用水污染源,为农村饮用水的长远安全提供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环境影响力评价,对存在饮用水污染的企业、项目要严格控制,甚至不审批、不上马,要坚决避免“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情况。
2.要多方筹资来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资金不足是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这是主渠道。作为安全饮用水的受益主体,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还要发挥一些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的力量。只有各方合力,才能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
3.要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我国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农村饮用水水源、提水方式、用水量、水质、便利情况等均不同。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要加强引导、宣传、维护和管理,又要加强财政投入,同时也要发挥村民、社区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喝上放心的水。
如我们调查的河北前店子村,100%的农户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喝上了安全的水,这主要归因于政府重视,加强了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同时采取政府财政支持与农户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使村村通水的工程全面落实。这样的村庄,只需要加强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水质的监测工作就可以了。在福建和湖北的调查则表明,不仅要加强政府工作,还要建立筹资制度,解决饮用水安全的问题还要从根上抓。可见,各地情况不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也要因地制宜。
4.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内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一些地区饮水存在水质严重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质性地方病等问题,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
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这样的数字令人深感震惊,但是,这又是残酷的现实。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70%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就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不也被污染了吗?有专家预言,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年以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难怪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专门提到:“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应该说,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实际上,农村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曾几何时,各个城市都开始整体性地把工厂,尤其是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搬出中心地带。搬到哪里去呢?搬到城市的郊区,搬向更远的地方——农村。结果呢,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指数在下降,市长们也津津乐道要建设“宜居城市”。但另一方面,城镇、农村的工厂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起来。即使是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也承认:“目前我国农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指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
记得陶渊明曾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可是,假如今天的陶渊明从大城市回归农村,恐怕很难找到一块净土、一方净水,那些山清水秀、水草丰美的乡村,已经变成了土臭水黑、垃圾遍地的所在。而与此同时,在城市,大片的绿地取代了烟囱的密林,宜居之所正全面地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可是,条条污汇真的能够汇成洁净的江河吗?处于农村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的城市,真的能独善其身吗?如果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城镇、农村处在严重污染之中,所谓的宜居城市也必然是暂时的。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西北沙漠,植树造林,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国土少遭受沙尘暴的侵袭。日本人的做法不值得我们沉思吗?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的题记中,意味深长地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诗句:“谁也不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似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欧洲就会缺其一隅。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这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这是哲人的情怀,更应该是时时鸣响在我们耳边的警钟。
是时候了!我们在关注城市的环保的同时,也应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们的精神家园——农村。如果能逐步使每一条溪流清亮,如果能逐步使每个乡村都变得洁净,由它们所汇成的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美丽洁净的乐园。马国川
我国将在5年内投入80亿元解决8千万人饮水安全
中新网3月22日电 央视国际消息称,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05年-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10年,主题是“生命之水”,而“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成为今天开始的中国第十八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
据初步统计,全国已经有3亿多人存在饮水不安全。其中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6300多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新发现饮用高砷水致病的受影响人口约200万人。3800多万农村人口还在饮用苦咸水,约有1.9亿农村人口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今后5年,中国将投入80亿元,先解决6000到8000万人的饮水安全;到2015年,完成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比例减半任务;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水利部长称目前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3月22日是第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十八届“中国水周”开始的第一天。水利部部长汪恕诚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强调,目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必须加强对城乡污染源的监控,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民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2000年启动农村饮水解困项目以来,国债资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共投入180多亿元,使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
“饮水困难解决之后,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的更高层次的饮水安全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汪恕诚说。他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的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据调查,中国一些地区饮水存在水质严重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水质性地方病等问题,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健康。
现阶段,中国每年因饮水水质问题造成的对人生命的危害,实际上要高于洪水造成的伤亡。汪恕诚说,饮水不安全导致了近年来比较严重的水性地方病发病率明显提高,目前华北、西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6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造成驼背病、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
汪恕诚强调,今年“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必须把这个主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不仅要让农民喝上水,还要让他们喝上安全水和优质水。
他说,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2010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城乡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2005年,水利部将组织制定《全国城乡饮水安全建设规划》,开展饮水安全问题普查,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实施方案。
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
导读]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需要政府进行管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差、水量不足、取水不便、不能保证供给等方面。为此,需要政府投入和民间筹资多方支持,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村配套设施建设,以消除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这句话应该改为“安全的水是生命之源”。特别是饮用水安全,已成为政府、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就没有健康的生命,更没有和谐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什么是农村饮用水安全
什么是安全的水?不同国家的政府制定着不同的安全饮用水标准,同一个国家政府制定的安全饮用水标准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认为,安全的水是指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和未经处理但未被污染的水,如泉水、安全的井水和得到保护的钻孔水。在城市地区,水资源可以是公共取水处,或取水距离不超过2C¨。米的储水管。在农村地区,安全的水意味着家庭成员不必为取水而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足够数量安全的水是指能够满足新陈代谢、卫生和家庭需要的量,通常为每人每天20升。
我国制定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低于《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不安全。目前,我国对于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主要从氟超标、砷超标、苦咸水、污染水等几个方面来判断。
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的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的为基本安全。常年水量不足的,属于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在我国,根据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划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安全饮用水量标准有所不同。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一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40升、45升、50升、55升、60升。基本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20升、25升、30升、35升、40升。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为基本安全。多数居民需要远距离挑水或拉水,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分钟,大体相当于水平距离800米,或垂直高差80米的情况,即可认为用水方便程度低。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的为基本安全。
二、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 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0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到2003年,我国贫困地区有1 8%的农户取得饮用水困难,1 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三、三个村庄的调查
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2005年夏,笔者的学生们深入福建、湖北、河北三省,分别对三个村庄(潭边村、郭坳村、前店子村)、总计400多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饮用水提取方式有所改变,但尚不能消除安全隐患近些年,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渣的直接倾倒造成对河流、溪水等水源的污染严重,因此出现了部分农户的饮用水提取方式由公共水源改变为自家打井(手压井)、自来水的比较多。当然,在各地,使用各种水源的农户分布不均衡。
对福建潭边村的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饮用井水的农户占70%多,绝大部分是一户用一口井,即使有多户共用的,一口井的使用户数也不超过5户;将近20%的农户饮用山泉自来水;还有近10%的农户饮用自来水。造成该村井水水源污染的原因是:该村的井水水位都很低,最深不过6米,没有遮盖措施,使用井水的村民不注意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经常渗透到井里,造成井水污染而不能饮用。此外,部分井口离生活垃圾区5米以内,由于暴雨、大风而造成的生活垃圾污染井水的情况也很严重,甚至造成邻近的井水水源也不能使用。对湖北郭坳村的调查表明,60%的被调查者使用手压井,每户用一口井。以前留下来的浅井,由于生活污水的渗入而不能使用,现在村民只用来洗衣服等。25%的被调查者饮用的是山泉自来水,但是饮水的水管大部分是废弃的塑料管,所以普遍存在二度污的隐患。还有9%的被调查者饮用水塘水,6%的被调查者饮用河水。这部分调查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干旱年份出现的小河、小塘的水枯竭问题,这时的用水就没有保障了。
(二)除自来水外,其他各种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缺少正式的检验制度安排 在没有自来水的村子里,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检验是没有正式制度保障的有的村庄的饮用水从来没有进行过水质检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部分农民认识到了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饮用水水源有了改变,但也仅仅是从饮用水塘水改变为饮用山泉水(如被调查的潭边村),而自来水的使用仍然没有普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认为山泉水是最妇的水,没必要安装自来水。二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有些村庄深处大山,村民居住分散,引自来水的成本太高,自来水公司难以获得效益,故一直没有使用自来水。三是部分农民认为自来水是不好的,主要是因为漂白粉有一些味道。
因此,在没有自来水的地方,水源的水质检验一般情况下就是由村民自我检验,主要是通过看、闻等简单方式来判别水质。对于无法通过感官来识别的水质问题,就没有其他的检验手段了。如潭边村三个生产队的井水中含有氟,在没有正式检验制度的情况下,村民们就只能喝井水,从而出现了村民们牙齿变黑的情况。即使有的村庄在打井或安装山泉自来水、自来水的时候有水质监测,但水质的跟踪监测几乎是没有的。
(三)饮用水水量的分布不均
在被调查的村庄中,有的地方的村民认为水源充足,而有的村庄的村民认为水量不充足。在福建村庄使用井水的被调查者中,50%的被调查者认为几户共用一口井,会造成用水高峰期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另外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井越挖越多、越大,人们的用水量增加很快,同时井水的水位每年都在不同程度下降,所以饮用水水量会出现不足。在使用山泉自来水的被调查者中,66.7%的被调查者认为村民间用水关系没有协调好,地势低的和地势高的用户在用水高峰会出现用水矛盾,处于地势高的住户会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另外33.3%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找对泉眼,从而造成泉水水量不充足。在河北和湖北的被调查村庄中,被调查者一致认为饮用水水量充足。
(四)饮用水使用中存在的不便利问题 调查发现,饮用水使用不便问题主要体现在饮用水的提取方式与现代生活设施使用之间的矛盾。例如,对使用井水或泉水造成洗衣机使用中的用水提取不便问题,农民感觉很苦恼。当然,在通自来水的村庄,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另外,饮用水使用不便的情况,还主要体现在取水所需的时间上。在潭边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取水很方便,即使是使用井水,取水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山泉自来水、自来水都可以实现室内取水和用水。而在郭坳村,只有25%的山泉自来水农户可以实现室内取水和用水,而60%的手压井农户取水往返时间在5~10分钟之间,9%的使用水塘水的农户取水往返时间在10~1 5分钟之间,6%的使用河水的用户取水往返时间在15分钟以上。
(五)政府关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潭边村和郭坳村,农民从来没有接受到政府对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对政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法规,包括政府对农民实施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鼓励等措施从不了解。而在1000%的自来水入户的河北被调查村庄中,也仅有6.67%的被调查者知道政府的“村村通”政策。可见,政府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宣传不到位。
四、政府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制的目标及应注意的问题 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准公共产品之一。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个人利益属性。同时,饮用水安全还具有社会属性,涉及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对于提供饮用水安全负有责任,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是政府的职责之一。
(一)政府管制目标
据资料表明,2000~2003年,我国政府解决的饮水困难人口及氟砷改水人口各年总计分别为31 410.67万、29 304.7万、26 494.53万、25088.52万人。2003年,政府分两批共安排国债资金28亿元用于解决1 5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已累计解决2.5亿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这说明政府是把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当做重要职责来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农村饮用水安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目标是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可见,饮用水安全管理已成为政府“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仅中央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对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各省市也分别制定了“十一五”饮用水安全管制目标。例如,北京市拟实施农村改水、饮水和集中供水工程,逐步更换老化设施,到2010年实现农民安全饮水,农村饮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山西省拟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尚余1000万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辽宁省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江苏省拟到201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浙江省拟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并调整原建设进度,确定到2007年解决68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2010年基本解决浙江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江西省预期5年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山东省力争到2010年,饮用自来水的村庄达85%以上。河南省预期5年内再解决900万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及山区严重缺水问题。贵州省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农村7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陕西省打算解决22()万群众饮用水困难问题、300万群众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并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5%。甘肃省打算解决350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并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青海省将加强建设人畜饮水工程,使农村牧区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年内达到80%。
(二)政府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政府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制的目标体现了政府解决关系到农民生命安全的饮用水问题的决心。但是,在政府加强管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的问题。1.要注重解决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隐患 这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二是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同时,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政府在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要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控制和正确处理农村饮用水污染源,为农村饮用水的长远安全提供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环境影响力评价,对存在饮用水污染的企业、项目要严格控制,甚至不审批、不上马,要坚决避免“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情况。2.要多方筹资来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资金不足是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这是主渠道。作为安全饮用水的受益主体,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还要发挥一些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的力量。只有各方合力,才能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
3.要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我国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农村饮用水水源、提水方式、用水量、水质、便利情况等均不同。因此,政府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既要加强引导、宣传、维护和管理,又要加强财政投入,同时也要发挥村民、社区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喝上放心的水。
如我们调查的河北前店子村,100%的农户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喝上了安全的水,这主要归因于政府重视,加强了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同时采取政府财政支持与农户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使村村通水的工程全面落实。这样的村庄,只需要加强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加强水质的监测工作就可以了。在福建和湖北的调查则表明,不仅要加强政府工作,还要建立筹资制度,解决饮用水安全的问题还要从根上抓。可见,各地情况不同,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也要因地制宜。
4.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内部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将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工作业绩的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吕亚荣)
第四篇: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河水、井水、泉水等,基本不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调查结果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尚有
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
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近9 600万人。
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 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 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涉及9 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 410万人。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因素
1、工业污染
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多表现在感观和细菌学指标方面,现在由于工业污染,饮用水水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直接饮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些农村靠近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直接进入村民饮用水源,工厂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进入到饮用水源。
2、农业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是指在农民生活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以及人畜粪便和垃圾随意排放,使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或农田渗漏,造成对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影响范围大、因素多、方式复杂、强度难以定量评估等特点。
3、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
我国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及西北地区的部分省(自治区),长期饮用高氟水,会产生地方性氟中毒,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等,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江西、吉林等省(自治区),饮用高砷水不仅损害近期人体健康,尤为严重的是,会引起人体长期恶性化改变,如癌变、突变和畸变。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饮用苦咸水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4、供水方式落后,水质监测不力
据初步统计,全国9亿多村镇居民的自来水普及率约为40%,其中镇区约50%,村庄仅30%左右。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低,大部分地区都是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水库、浅层地下水取水,供水设施简单,几乎无净水处理设施,饮水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设施不完善,造成饮用水中细菌学指标污染物、有害矿物成分超标等严重问题。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存在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各级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水源保护
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在严格控制点污染源和全面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防治来自农村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3]。
3、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
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工作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东部较发达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供水。要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管理,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建设程序实施。要建立良性循环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效益。
4、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管理。对广大农村地区,要摸清未达到饮水卫生标准的人口情况、饮用水质状况和地区分布,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建设和实施方案。重点开展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大型村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集中式供水工程,要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
第五篇:农村饮用水安全
农村饮用水安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于不卫生的水与恶劣的环境卫生条件造成的。饮用水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在中国占总人口56%的农村人口饮用水是否安全?在水污染状况令人担忧的今天,也许农村饮用水问题比城市更应得到关注,更迫切需要解决!
●中国农村饮用水状况亟待改善
2006~2007年全国爱卫会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全国农村饮用水调查结果表明,44%的调查水样没有达到基本卫生安全。调查还显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75%的人口在饮用地下水,饮用地面水的人口为25%,其中地面水超标率为40%,地下水也达46%。而且还有45%,即近一半的农村人口在饮用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其超标率更是达到了48%。中国农村饮用水状况亟待改善。
除污染以外,我国农村饮用水还存在高氟、高砷、苦咸等问题。根据中国水网2008报告一——《中国水业政策与风险分析》,目前有8000多万人农村人口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000多万人在饮用苦咸水,受高砷水影响的人口已达几百万。●国家: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战略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水业政策与风险分析》提出,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
由于农药、养殖、农业灌溉等引起的面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作为单独的一节,列在了“水污染防治措施”一章中。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把“保障城乡人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首次将农村的饮水安全纳入国家五年规划。
2008年4月,水利部副部长周英在第二届中部论坛上表示,水利部将争取在2015年基本解决中部地区列入“十一五”规划的453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等饮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卫生部在2008年1月和5月分别印发了《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极大促进了农村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和卫生评估。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更是系统提出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 地方:加速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与国家战略相对应,各地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根据《中国水业政策与风险分析》总结,一年来,就有宁夏、河南、江苏、陕西四个省出台了相关意见和办法。《宁夏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从部门职责分工、项目管理、水源和水质管理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农村供水工作,以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良性运行。《2007年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当年要解决河南省不少于20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陕西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基本解决全省剩余的92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以上。江苏省也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通知》。
除省以外,各城市也出台了相应办法,如湖南常德发布《常德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郑州市印发了《2008年郑州市1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
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08年安排解决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相信随着国家环保战略的提升,以及地方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必将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成为下一个水业市场发展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