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学易解析09年公考申论热点系列: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饮用水安全及保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必须放在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位置。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饮用水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净水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污染源治理和饮用水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城市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水源地污染和水量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供水管网建设落后,导致二次污染,有的水质监测和检测能力不足,应急供水能力较低。要在实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同时,切实做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要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强化监管的原则,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科学规划水源保护区,建设水源地隔离防护设施,实施污染源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水质安全。
二、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调配水源。科学改造和扩建现有水源地,科学规划新建水源地工程,提高供水能力。
三、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改进净水工艺,改造供水管网设施,统筹安排新增供水工程。
四、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落实供水监测检测值班制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重点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强化水厂处理措施,改善安全供水条件,防患于未然。
五、加大投入力度,理顺价格机制,完善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体系。
六、落实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对供水保障全面负责。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将供水保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信息共享、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机制。
第二篇:随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报告
随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报告
随州市下辖曾都区、随县和广水市。随州城区(曾都区)和随县县城同用一套供水系统和同一供水水源。现将我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水源地情况
1、随州市(曾都区、随县县城)目前供水水源地有2处,备用水源1处。
一是先觉庙水库,是随州城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地。该库位于随州中心城区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的曾都区万店镇先觉庙村,水库跨曾都区、广水市的三个乡镇,属随州市水利局的直管单位。承雨面积450平方公里,总库容2.408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为1.617亿立方米),正常水位107米,水库水面面积1.2万亩,是一座以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为主要功能的大
(二)型水库。水库除灌溉9万亩农田以外,每年可向随州市中心城区供水8000万立方米,是随州市中心城区50万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目前向城区供水只有8万吨/日,长年检测为:Ⅱ类水质。2011年4月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
二是城区白云湖水库。是随州城区供水的补充水源,日供水4万吨。该库为闸坝型水库。库容287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1179万立方米,位于城区中间地带。取水口位于涢水河城区王福窑段。近年来,由于城市不断发展,目前水源地保护区内己建设有各种建筑物,对水源地水质的安全影响较大。该库水质不稳定,正常年景的汛期为国家Ⅲ类水体,枯水季节有时降为国家ⅴ类水质。生要是总磷、总氮、氨氮、COD有时超标,主要原因是枯水季上游来水偏少,库内淤泥受气温影响较大和城区生活污水直排所致。
三是封江口水库为备用水源地。该库为大
(二)型水库,总库容为2.64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为1.368亿立方米,水质现状为Ⅱ类,除灌溉5-6万亩农田外,每年可向城区提供6000万立方米优质水。距随州城区40公里,距随县县城15公里。目前正在进行向随县县城和随州城区日供水10万吨供水工程的准备工作,准备将其备用水源地变为主要供水水源地,因该库可同时解决随县和随州城区的用水问题。
2、广水市主城区供水水源地为许家冲水库。该库位于广水城区北部22公里处,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为主要功能的中型水库。总库容为252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1715万立方米,该库水质为国家Ⅱ类水体。目前日供水量为4.2万立方米,供水人口13万人。飞沙河水库为补充水源地,位于城北35公里处,该库总库容为663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775万立方米,是农村安全饮用的水源地,因输水管道经过广水城区,所以作为了广水市的补充水源地。该库水质为国家Ⅱ类水体。霞家河水库为广水办事处和京广铁路广水站的供水水源地。该库位于广水武胜关镇,距广水办事处28公里。总库容328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125万立方米。目前日供水量为3万吨,供水人口7.4万人。是湖北省重要饮用水源地。
(二)水源地监测情况
随州地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位、降雨量、流量的监测及重点水源地水质的检测由随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承担;饮用水源地水质(含重点水源地)监测由市环保部门承担。每季向社会公开发布其监测信息。随州市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作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其水位、降雨量的监测由随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先觉庙水库工程管理局共同监测(两套监测设备)。水质由市环保、湖北省供水检测随州分站、随州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随州市疾控中心共同监测,环保和水文为定时监测、供水分站和疾控为抽测。就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随州市先觉庙水库、许家冲水库、封江口水库的水质为Ⅱ类,白云湖水库水质为Ⅲ类。
二、水利部门在城市水源地安全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
(一)制定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规定,划定了保护区。2001年市水利局作为牵头单位,会同市环保、卫生、建设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随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2008年广水市制定了《广水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和《广水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定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并督促水源地管理部门制作了水源地保护区界碑、永久性宣传牌。使饮用水源地界线明确、责任明确、管理规范。为了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市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保护饮用水源规范水库养殖行为的通知》,《通知》规定,全市所有担负城乡饮用水任务的大、中、小型水库和堰塘,严禁投肥养殖,禁止采取电打鱼、炸鱼、毒鱼、过度捕捞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进行捕捞,防止造成水体污染而影响饮用水水质。
(二)重点整治了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环境,确保了随州市中心城区饮水安全。为了保护好先觉庙水库水源地,2010年随州市人大二届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将把《关于加强随州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的议案》作为1号决议,要求市政府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2010年5月10日,市长刘晓明主持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我市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问题,市政府拿出100万元作为水源地整治以奖代补资金。(市长办公会[3]号会议纪要)。2010年5月17日,市政府办公室专文下发了《关于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随政办发[2010]37号)。从2010年5月份开始,市政府决定开展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治工作,广水市、曾都区及市直相关单位按照市政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开展了整治工作。一是市政府于2010年5月17日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彭明方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为副组长,市监察、水利、环保、公安、财政、国土、林业及广水市政府、曾都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先觉庙水库水源地保护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0年5月31日召开了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动员大会,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广水市政府、曾都区政府先后作了表态发言。此后,各地各单位按照文件和会议要求,迅速行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及时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了靠前指挥,2010年11月中旬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副秘书长负责,水利、公安、环保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治工作前线指挥部,广水市和曾都区迅速作出反应,也都及时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前线指挥部的成立,进一步加大了整治工作力度,为全力打好水源地保护整治工作攻坚战,做好了组织保障。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市水利局、环保局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先觉庙水库洪水线以下及上游河流、水库的全部水域和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全部陆域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查摸底工作,制作了电视宣传专题片,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调查取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出了影响水库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筑坝拦汊,投肥养殖,造成水库水质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水库内原有筑坝拦汊28处,面积约3163 亩(曾都区18处,面积为403亩;广水市9处,面积为2720亩;先觉庙水库1处,面积为40亩)。二是非法拦网,过度捕捞,造成水库生物链有失衡的趋势。水库内原设有各类渔具504 处,其中非法渔具202处(拦河大毫59处,灯光网143处),拦网57处,网箱245处。三是非法生产,非法排污,造成水库水质有被工业污染的潜在危险。四是水库流域面积内农民生产及生活活动,造成水库水质有被面源污染的潜在危险。在深入调查弄清了水质变化的原因后,经过组织有关专家科学分析,联合调查组拟订了整治工作方案,报经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审议后印发。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整治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工作措施。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舆论声势。一是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各地各单位共向库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重点宣传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主要内容和政策法律依据。二是制作宣传标牌进行宣传。市水利局在库区交通路口和主要集镇制作宣传标牌30块,其中永久性宣传牌10块。三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其中《人民代表报》、国家环保部官方网站、中国轻工业网、荆楚网、省环保网、湖北省水利网、随州日报、随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治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四是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宣传。广水市、曾都区分别召开了库区村组干部和群众大会,在会上反复讲政策、讲法律、讲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等。各地还出动宣传车深入库区巡回宣传。通过宣传发动,提高了库区群众对开展水源地整治工作的认识,避免了整治工作中矛盾激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整治。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整治工作重点,曾都区、广水市政府,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公安局、市国土局等多个单位,进行多次联合执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依法关闭了吴店镇的3家小造纸企业和2家采矿企业;二是取缔了水库内非法渔具,202处,(其中拦河大毫59处、灯光网143处);三是对先觉庙水库流域范围内的10座小型水库下达了禁止投肥告知书;四是对在建、待建的4家畜禽养殖场责令停止建设,对5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点)进行了重点整治 ;五是清理了先觉庙水库上游河道内采砂点2处,清理采砂船5艘;六是拆除水库内筑坝拦汊2处,面积约80亩;七是曾都区万店镇政府组织人员对水库上游16000支木耳棒全部进行了搬迁;八是对库区周边的村民下发了通知,要求在109米洪水线以下,严禁毁林种地;九是投放20万尾鱼苗,保持水生态平衡;十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如巡库、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巡库的需要,我们争取省防办支持了一艘执法快艇;2011年4月,国家水利部将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纳入了全国第三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三)存在的问题
1、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不容乐观,污染问题解决困难。一是我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普遍存在着承雨面积内居有大量居民,特别是库区3000米以内的居民,他们的生活、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直接进入了水源地,对水体水质影响很大,这些居民应该进行搬迁,但由于政策和资金问题,搬迁困难很大。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始终是一个安全隐患。二是筑坝拦汊搞养殖,对水库水质安全造成直接威胁。以先觉庙水库为例,水库现有筑坝拦汊搞养殖的有26处,面积达3000多亩,大部分是1988年《水法》颁布之前,是政策允许搞多种经营鼓励村民建造的,现在强拆无据,据实赔偿需要大量资金(先觉庙需要3000多万元),一时无法解决。有些养殖户偷投肥料搞养殖,一旦溃坝对水库水质安全将造成严重影响。三是面上污染严重。水源地承雨面积内农田的农药、化肥等污染源通过雨水冲涮就直接流入到了水源地,日积月累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2、政府对饮用水源地保护投入不足。就我市而言,各级政府对水源地保护几乎无投资,主要靠水利部门和水源地管理单位自己想办法。没有资金支持,保护起来比较困难。
3、管理体制不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各级环保部门,水源地管理部门是水利部门,管环境的不管水,管水的管不了环境,协调有困难。
4、执法难度大。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污染的执法属环保部门,有时水利部门发现的污染源,自己不能执法,报告环保部门后要按程序来,受制于人。水面的养殖执法权在农业部门,非法捕捞的、投肥养殖的,水利部门只有向农业部门报告,又要按程序来。各地没有统一综合执法队伍是无法管理好饮用水源地的。
三、建议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建议
1、各级政府和上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部门(水利、环保)要加大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当地水源地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2、要理顺管理、执法体制。饮用水源地涉及到民生问题,一定要从全局考虑,建议国家水利部、环保部、农业部等部门联合行文,要求各地组建饮用水源地综合执法部门,把各部门的执法权进行整合,以免相互推诿和扯皮。
3、要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力度。水利、环保、卫生部门的水质检测机构要整合资源,联合检测。可在省内实行定期或不定期交叉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可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指标,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4、国家要就饮用水源地保护进行立法,从法律的角度规范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建设问题,一定要有强制的法律措施。现在的情况是:规划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城建部门各自为战,各自强调自身的利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按照水利部有关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的要求,完成我市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地的达标建设工作。
2、建立全市饮用水源地管理信息库。将全市乡镇以上的饮用水源地的基础资料进行认真统计、审核、建档,逐步实现在线监控,以确保全市饮用水源安全。
3、编制全市(乡镇以上)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争取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4、完善《随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建议由市人大牵头,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队,市发改、环保、水利、卫生、城建等部门参加,在考察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随州市的实际,重新制定《随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并建议将各地饮用水水源地工作作为考核当地政府政绩的内容。
5、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大力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开展“三少”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第三篇: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
简介:针对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的现状,探讨了饮用水安全的内涵、工作依据及必要性、相关政府部门职责等问题,研究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现行法律制度及不足,并提出加强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的具体对策建议。关键字: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
饮用水安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水利工作“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汪恕诚部长在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也提出,“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目前,水利、发展改革、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正在结合各自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由于饮用水安全问题缺乏专项法规规范,散见在相关法律中的具体制度未能很好衔接协调甚至相互冲突,不同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职能交叉,布置任务重叠等问题,工作效率和效益都有待提高。笔者结合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待与读者商榷:
一、饮用水安全相关问题概述
(一)饮用水安全的内涵
目前,国内关于饮用水安全还没有明确定义。较为规范的说法有2004年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被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关于城市饮用水安全,笔者认为与之稍有不同,一般来说除了水质、水量以外,管网覆盖率、管网停水率,水压等也是重要评价指标。无论怎样表述,饮用水的功能和水资源自身的属性都决定了水量保证和水质达标是饮用水安全的两项基本要求。
(二)饮用水安全的法律依据及现实需要
《水法》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饮用水安全。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五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条件”。
而从现实需要来看,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一项广为认可的基本人权。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饮水水质。
饮用水安全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与权益委员会2002年11月将饮水权确认为一项基本权益。联合国千年宣言(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8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2003年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首要议题就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强调了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构建设和谐社会,关注人权,展示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刻不容缓。
(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具体来讲,饮用水安全涉及到从水源、水厂、配水管网到二次供水设施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供水管理、污染源控制、水资源保护、水源涵养等多项工作,与之相对应,水利、环保、建设、卫生、农业、林业、质检等多个政府部门都负有重要职责。现结合法律法规和“三定”等对主要部门的职能分析如下:
水利部门:按照《水法》、《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利部“三定”的规定,水利部门是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水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协同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包含饮用水源在内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负责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负责水库、调水等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建设和乡镇供水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水利部门统筹考虑城乡饮水安全,统筹考虑应急需要与长远需求,统筹考虑水量水质,因此,饮用水安全工作应该是水利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责。
环保部门: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特别是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从饮用水安全角度分析,主要负责饮用水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建设部门:按照《城市供水条例》和建设部“三定”规定,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因此,建设部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通过对供水企业的管理,负责城市供水安全。
卫生部门:卫生部门主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从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的角度,负责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并且对集中式供水发放卫生许可证。
(四)几组基本概念辨析探讨
1、水源和水源地。水源和水源地意义差别不大,在有关材料中也往往通用。笔者认为,水源地一般是指水源所在的区域,包括其周边的部分陆域。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城市供水条例》等法规的规定来看,都使用水源一词。
2、水源管理和水源工程管理。水源管理和水源工程管理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笔者认为,水源工程管理,可以属于不同的部门,如隶属城建部门、水利部门甚至供水企业自身等,不带有政府职能;但是水源作为水资源中具有供水功能的一部分,并不例外,由水利部门按照《水法》等的规定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因此,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工作。
3、饮用水水源区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区是指提供饮用水水源的水域。水功能区划是《水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按照水利部《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规定,饮用水源区属于水功能二级区的七种类型之一,在水功能一级区开发利用区中划定的。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是为了保证饮用水水源安全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水域和陆域。按照有关规定,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从范围上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部分陆域而饮用水水源区不包括;另外,一级保护区由于在水源取水口附近划定,一般位于饮用水源区内,而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则有可能超越饮用水水源区自身的地理范围,如处于饮用水源区的上游。
二、饮用水安全主要工作内容的探讨
饮用水安全问题,不仅取决于饮用水源的安全,还取决于供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水处理工艺等。目前,除有机污染物消除技术外,原水处理工艺基本成熟,只要水源地水质合格、水量能够保证,加上严格的处理工艺运行控制和管网输配水质控制,同时注重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其供水质量的保证一般来讲没有问题。因此,饮用水安全的核心问题还在于饮用水源安全。
(一)饮用水源水量安全保障
首先,要解决好江河源头的水源涵养问题。《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在水功能区划中,重要河流的源头河段一般被划定为保护区。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等工程,以涵养水源、防止水源枯竭。
在保障饮用水源水量方面,《水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这就确立了包括饮用水在内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优先次序”。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引水、蓄水等供水工程的建设就成为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已兴建大中小型水库8.5万座,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还加大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使5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困难,使农村供水工作由饮水解困型向饮水安全型转变,另外,还启动“南水北调”、“西水东调”(辽河流域)等众多调水工程,开展了“引黄济津”、“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晋冀向京集中输水”等应急调水和补水工作,确保供水安全。
在供水水源确定和提高供水保证率方面,按照有关要求,应当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城市用水要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当地水、后过境水;逐步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建立枯水期及连续枯水期应急管理制度,编制供水应急预案,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
(二)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
解决水质安全问题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其中污染源控制是水质安全的核心任务。除了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本底水质不合格外,污染型水质安全问题的主要解决途径还是加强污染源的控制。
目前,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的方面主要措施是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水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设置的排污口,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并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环保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部门应当按照《水法》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的要求,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同时加大对 另外,在重要饮用水源的上游和周边城镇,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保证正常运行,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由于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危机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还要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防止规模畜禽养殖场有机污染,同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拦截面源污染物。
除此以外,保护好饮用水源水质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手段,如建设内源治理工程、生态隔离带工程、河道曝气、前置库等。水利部门应当发挥行业优势,完善基建程序,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这些非传统水利项目的建设力度。
三、现行法律规定不足之处的分析
(一)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
目前,饮用水安全还没有专项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只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国家环保局、水利部等五部委1989年联合颁布),《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999年颁布并于2004年7月修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1996年联合颁布)等部门规章。这些规章效力层次较低,规定的基本又是饮用水安全的某一领域,缺乏统筹与协调,其中五部委联合规章已经颁布十几年而未作修改,很多规定也已经不符合现实要求。
《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关的具体制度,但是存在一定的冲突之处。《水法》第三十三条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与《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而不是“可以”划定,是一种法律义务;二是《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水源保护区制度仅适用地表水源(《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补充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制度),而《水法》则扩大到所有饮用水源,包括地下水源地;三是《水法》对排污行为规定得更为严格,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而《水污染防治法》只是对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保护规定得较为严格;四是除防止水体污染外,还要防止水源枯竭。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适用《水法》的有关规定。但是《水法》中关于该项制度的规定又较为笼统,缺少操作性。
(二)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严重
在出厂水水质管理问题上,主要是卫生部门和建设部门负责。两者管理角度和方式都不同,卫生部门从防治传染病,加强卫生监管的角度,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而建设部门作为供水企业的行业主管和资质管理单位,负责供水水质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的管理对象是一致的,职责往往难以分清,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建设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这与卫生监督工作就很难区分。
在饮用水源保护问题上,主要是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负责,从职能分析比较来看,饮用水源保护对象凸现的是水的资源功能,而不是环境功能,应当由水利部门牵头,但在现行规定和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环保部门牵头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双方在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功能区划、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中都有所交叉或冲突。
至于供水和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以上四部门和供水企业都有各自监测队伍,从总体上看,在监测能力和力量不足的同时又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和浪费。
(三)饮用水水质规范不统一
1985年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强制性标准,由城市统一供给和自备水源供给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均应符合该标准。该《标准》自发布以来一直未作修订,其控制指标的内容也十分有限,检测项目仅有35项,其中有机污染物仅有2项,农药仅有2项,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未列入检测标准之内,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卫生部作为该标准的编制单位,近年来也多次组织修订,但是因为协调意见不统一,没能作为国家标准发布。2001年6月卫生部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包含检测标准96条,其中62个项目(大多为有机污染物)属于非常规检验项目,不具有强制性。2005年建设部也发布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于6月1日开始执行,包含检测标准101条。国家标准、卫生部的“部门规范”以及建设部的“行业标准”目前都有效,但是规范的对象相同,供水单位面对内容不一致之处将无所适从。
(四)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针对饮用水安全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目前,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其资金来源渠道。水资源费、排污费、水利工程水费等的使用范围,都没有明确规定直接用于饮用水安全。对于政府投资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也没有形成法定的投入机制。另外,关于跨流域调水对调出区的影响、供水功能转变(如将农村灌溉功能转变为城市饮用功能)后对原供水对象的影响、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的代价等问题,也没有建立法定的补偿机制。周边水域新建、改建、扩大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强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的建议
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既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尽快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拟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部门联合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笔者认为,该《规定》适用范围主要是污染防治,但是饮用水安全问题包括并超越了水污染防治的范畴,也就是说即使污染防治工作做好了,饮用水源也未必安全,另外,还涉及到水量保护问题。因此,建议国务院指定水利部牵头组织国务院相关部门,起草《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尽快整合有关制度,水质水量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进一步规范和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重视水源安全的应急处置,明确资金渠道,确立补偿机制,推进公众参与,加大对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违法成本。
(二)尽快扭转多头管理的体制
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出发,要进一步加快水务一体化进程,将建设部门指导城市供水、节水职能和对污水处理厂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给水利(水务)部门,由其对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和回用等进行一体化管理。水利(水务)部门应当统筹考虑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水源工程的建设、饮用水源的保护以及对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和行业指导等,并牵头组建统一的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和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在饮用水安全问题上起到主导作用。
另外,卫生、环保部门应当配合水利(水务)部门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卫生部门工作职责应当界定在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管网和出厂水以及相关产品、人员的卫生监管上,而环保部门则主要负责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同时会同农业部门做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三)尽快统一水质规范
我国现行的国家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原水的实际状况,有关部门要参照国际先进水质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EC)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以及美国环保局(USEPA)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等),结合近年来水质变化特点,抓紧修改或重新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国家标准),并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有关内容纳入其中,进行整合归并。考虑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水源条件差异很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该标准也可以分级实施。
(四)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强调与《水法》的衔接与协调,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含流域管理机构)和公众的作用,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争取出台《节水法》,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将社会需水量控制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限度内,同时防止用水浪费,降低供水投资,减少污水排放,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另外,针对跨流域调水还应当专门立法,按照“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合理确定调水规模和水量配置,同时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建议提出的是现阶段就务必抓紧的具体措施。而从长远情况来看,应从构建完善的水事法规体系出发,在理顺体制、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出台综合性的《饮用水安全法》,对饮用水安全进行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依法保障饮用水安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精心组织 广泛宣传 保障饮用水安全
精心组织 广泛宣传 保障饮用水安全
为纪念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日)和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3月22日—3月28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知识,节日期间,我局结合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市区和保护区周边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世界水日”当天,由水资源保护科牵头,与资源管理所、水质监测站联合组织工作人员到株树桥水库流域的高坪、七宝山、中和、小河、张坊等地进行宣传活动,在重要路段、人员密集处张贴宣传画和《长沙市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图解等,发放《长沙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和《长沙市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宣传资料,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中国水周”期间,我局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介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一是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水源保护知识,播放电视宣传教育片;二是组织各乡镇水保办工作人员和村护水员就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座谈;三是对保护区进行全面巡查,制定方案,防控治理,防微杜渐;四是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普及了水资源保护知识,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爱水、护水意识,使大家对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有了进一步认识。为加快水利发展,促进人水和谐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012年3月28日
第五篇: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轻供水短缺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贵州省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前中枢城区供水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工作原则
(一)市政府成立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由市城管、水利、财政、公安、卫生、建设、环保、消防、供电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供水应急事件处理的统一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城管局,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二)供水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统一调度、保障重点、计划供应、节约用水,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原则。
(三)应急期供水优先顺序
1、居民生活和党政机关用水;
2、学校、医院用水;
3、重点工程用水;
4、宾馆酒店用水;
5、重要园林、绿地用水;
6、一般工业、建筑业用水;
7、其它用水。
(四)供水重点保障区域
1、城区主要居民生活区;
2、市委、市政府办公区;
3、学校和医院;
(五)在供水应急期间,市供水应急指挥部根据抢险的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在应急抢险结束后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为保证城市供水,调用农业等其它用水造成损失的,给予适当补偿。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积极参加供水应急抢险救灾的义务。对在应急供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二、预防和应急准备
(一)水利、城管、财政、公安、卫生、建设、环保、消防、供电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本预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制订本单位供水应急预案,报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二)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供水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供水应急领导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2、供水应急工作方案;
3、供水应急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储备和调度;
4、供水应急信息收集、上报制度;供水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培训和演练。
(三)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
1、协调和督促供水安全隐患的处理,核定重点单位供水调度方案;
2、根据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发布供水应急公报;
3、编制全市供水应急抢险经费、物资计划,并监督管理供水抢险经费、物资的使用;
4、监测、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收集、报告险情、灾情及抢险救灾情况;
5、经市供水应急指挥部授权,采取必要的紧急处置措施;
6、完成市供水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城市供水企业供水应急期间的工作职责
1、建立内部完善的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供水应急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2、设立企业内部供水应急指挥系统并定期演练应急措施方案;
3、加强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改造供水管网,减少水的漏失量;
4、供水企业应配足抢险物资、机械设备、机具、车辆等,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抢险物资的供应;
5、供水企业在企业内部成立供水抢险工作队,下设若干个抢修分队,各抢修队的队员均应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等,确保抢险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抢险过程中必需的管线图、抢险通讯录及其他抢险机具等必须配备齐全,保证完好有效,机具必须经常维修,并存放在抢险工程车上;
6、加强进厂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检测;
7、根据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的命令,采取其它供水应急措施。
三、报告及信息发布
(一)建立城市供水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当发生或者预知将会发生重大供水安全事故和灾难性事件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向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在二十四小时内报送书面报告。
1、造成事故的单位及发生时间、地点;
2、造成事故的原因、经过,影响范围和人口,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应对事故采取的抢救措施;
4、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5、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供水事故,应当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由市人民政府确定预警级别和宣布进入预警期。(二)任何
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三)市政府及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告事项后,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指挥督促水务、供水、财政、公安、卫生、城建、环保、发展与改革、消防、园林、供电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对应应急措施。(四)市供水应急指挥部根据供水事故的情况,及时向驻地军警等有关部门通报。(五)市供水应急指挥部负责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应急事件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四、应急措施根据可能发生的供水短缺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序,将我市供水应急分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三个级别,并分别用橙色、黄色和红色标识,一级预警为最高级别。
(一)三级适用于威胁程度较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供水短缺事件,以及突发供水事件造成个别重点保障 区严重缺水。
(二)二级适用于威胁程度很高,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供水短缺事件,以及突发供水事件造成部分重点保障区严重缺水。
(三)一级适用于威胁程度很严重,可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对社会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供水短缺事件,以及突发供水事件造成大部分重点保障区严重缺水。
(四)进入预警期后,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供水短缺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节水和蓄水、减轻供水短缺危害的常识;
2、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3、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和占用场地,紧急调集园林、消防等部门运输工具实行配送给水,实施救灾、救助等工作;
4、启用应急水源及开采地下水缓解城市水荒;
5、确保通讯、交通、供电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6、其他应对措施。
(五)进入预警期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应当服从市供水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主动到岗,相互配合、协作,采取有关的对应控制措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坚守岗位,积极履行职责。
(六)因干旱因素造成的供水短缺预警,具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三级预警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1)实行分片区、定时段供水。城北片区单日:供胜利北路至养护段以东;双日:供胜利北路至粮食局以西。城南片区单日:供国酒大道沿线;双日:供黄树桩至街心花园沿线,殡仪馆至建行、人民银行以上。(2)按供水优先顺序供水,暂停浴室、洗车场等高耗水行业的供水,暂停建筑施工场地供水。(3)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通知居民户作好蓄水准备。(4)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预警信息。
2、二级预警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1)采取一级预警的各项措施;(2)建设加压站抽取石板塘、文村桥和白岩沟水源;(3)、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预警信息。
3、一级预警采取的主要应急措施:(1)上报省政府,通报当地驻军等单位,给予应急支持;(2)控制葡萄井、大水井、龙井等几处地下水,控制各单位自备水源,统一调剂供水,同时组织公安、街道社区维护取水秩序。(3)调用市内洒水车、消防车、酒罐车从周边可取水的地方运水进入中枢城区,向重要供水保障区实行配送给水,并在街心花园、广场、三个转盘、市政中心等处设立取水点,向市民提供基本生活用水。(4)向社会公众媒体统一发布供水预警信息。
(七)预警的解除
1、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可以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2、有关情况证明不可能发生严重供水短缺事件的,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已经宣布进入预警期的,应当立即宣布终止预警,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五、职责分工
(一)卫生防疫部门及供水公司负责水源和自来水、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水质污染,及时报告市政府和市供水应急指挥部;
(二)公安机关负责维护供水应急抢险事故现场秩序,打击阻挠供水应急抢险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缺水区社会稳定,确保供水应急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三)环境部门负责对水源及供水设施周围污染源的监督,组织查处环境污染事故,在生活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
急情况下,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应急措施;
(四)城管部门和供水单位负责供水的统一调配,负责供水应急管网的建设和抢修;
(五)供电、电信管理部门负责抢修供电及电信设施;
(六)财政部门负责应急抢险资金和救济资金的拨付和监督,对特大应急资金的使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督查。
(七)市新闻媒体等部门负责供水应急的宣传。在收到市供水应急指挥部发布的有关供水应急信息后,及时通过本市电视、电台、报刊等传播媒体向公众传播供水应急信息。
六、法律责任
(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未履行本供水应急工作职责的,给予单位第一责任人相应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有关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要求,未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供水应急期间不服从市供水应急指挥部调度的单位或个人,可当场给予处罚。
(四)在供水应急期间,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