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具体能力
“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专项教育心得体会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具体能力
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党对各级领导干部基本要求。新的一年,我们面临考验更加严峻而复杂,能否坚定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噪音杂音,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及时处理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是领导干部落实“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专项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把握根本,切实打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提高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具体能力,必须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放在首要位置,深入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以学习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从根本上打牢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一是要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
著。认真反思和检查在以往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麻木、反应迟钝、真假不辩、以至犯错误、栽跟头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切实纠正学习装模作样,思想境界低下,是非不清的问题,一定意义上讲,对照自身工作生活问题,原原本本重温原著即是理论学习过程,也是提高理论鉴别能力的过程;二是认真学习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文献,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宣言,深刻理解“七一”重要讲话是我党9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运用、创新和发展的深刻总结,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决策,是我党坚定不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胜利的庄严宣示。认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成果和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验,将引导我们更好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现实、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把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是认真学习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主题主线重大战备思想是胡总书记从我国安全和发展的角度,着
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它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的,是指导我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学习主题主线就要积极转变观念,自觉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深刻把握领会主题主线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改进方法手段,大力开展先进的军事文化,牢牢把握军事训练的正确方向,聚焦目标赢得先机,以适应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求,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推动军事训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关键,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
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和分析问题,是对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讲政治具体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当前,部队建设正面临着多变的国际环境、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的思想文化思潮、多样化的军事任务等诸多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与以胡锦涛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加强思想改造和党性锻炼,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站稳正确立场,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坚决防止政治上的自由主义,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保持先进性,迎接十八大。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一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多元文化交流,各种思潮也相互交织,各种现象评论各有说词,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站在全局,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利弊,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始终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权威,维护国家利益;二是要确立标准划清界线。看一种现象和问题是否是政治性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否维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是否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当前网络宣传的音符千差万别,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有文明的也有不文明的,有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也有贬低社会主义的,特别是去年以来一些社会事件大肆炒作的社会影响,更加警醒地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政治标准划清界线,不跟风,不跟调,立场鲜明;三是坚持
实事求是定是非。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对特定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是准确把握政治问题的关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对事件准确把握,严防牵强附会,无限上纲,硬往政治上扯的做法,这样即不利于解决问题,团结群众,又容易给日后处理问题埋下隐患,甚至影响党的形象与权威,失去群众的信任。
三、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提高能力
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领导干部讲政治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处理一件件复杂棘手的问题中,才能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离开实践这个环节,讲政治就只会是一句空话。为此,在遇到具体实际问题时,一是要学用给合。要把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政治高度,从全局的高度,对部队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及时掌握动态,妥善处理和消除可能带来政治影响和政治后果的事;二是坚持原则。领导干部能力强不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中能否坚持原则,特别是涉及
到一些可能有政治影响的问题,在坚持原则上要坚决杜绝态度暧昧,患得患失,回避矛盾,推卸责任,不愿讲政治或不敢讲政治的问题,坚决做到在是在非面前,立场鲜明,态度坚决,不含糊不动摇,不左右蓬源,这样讲政治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三是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找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并对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指导性的意见,进而不断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编者按:今日出版的《求是》杂志2004年第21期发表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袁纯清《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的署名文章,文章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论述了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从切实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和注重学习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问题。本报今日转发全文。
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这对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高学习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学习能力是一项基础能力。一个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以提高学习能力为基础。这样,才可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提高学习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否重视学习,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历史上,一个先进国家因为轻视学习而落后,一个落后国家因为善于学习而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号召全党同志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邓小平同志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放眼世界发展的大势,胸怀改革和建设的全局,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创造新业绩。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习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
明确,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在全党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以学习的高潮推动党的建设的高潮。
提高学习能力,是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和人的素质的竞争。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需要我们去把握、去解决。不学习,就会思想空虚,精神贫乏,是非不辨,方向不明;就会退步落伍,被时代淘汰。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眼光、把握发展规律,能够开拓创新、善于驾驭全局的现代型领导者。提高学习能力,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紧迫课题。一个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素质、城市的活力,取决于这个城市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作为领导干部,对待学习的问题,不能仅从个人习惯和爱好上来看待,必须上升到精神状态和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好不好、事业心强不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对待学习的态度。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行为;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做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作为自觉的、经常性的、不间断的任务。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增智。要通过争做“学习型领导”,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提高学习能力要切实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切实端正学习态度。当前,一些领导同志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表现在思想认识上,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是认为“工作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其实,学习和工作不能截然分开,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互
不相容的关系。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掌握科学知识,不仅不会耽误和影响工作,还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二是认为“自己有高学历,不用怎么学也能对付过去”。这是一种盲目的优越感。有高学历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就此止步,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学过的知识如不及时更新,就会很快过时。在这个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在学习的问题上,谁都没有资格说大话。三是认为“拿起书本就是学习”。有的同志也在学习,但目的性、计划性不强,很少研读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应该明确,我们所强调的学习是有特定含义的,主要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学习政治、经济、管理、历史、法律知识等等。只要克服了上述错误认识,有了对知识的热爱,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切实端正学习态度,把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力求学得主动、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努力把领导干部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提高学习能力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学习者生存发展的理念。学习能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进行精神、智力、能力武装,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谁把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不学习,不掌握新知识和本领,就不具有生存发展的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知识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树立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
源。学习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离开了学习,工作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知识更迭加快的情况下,谁学习抓得越紧,掌握的知识越多,谁的创造潜力就越大,发展进步就越快。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进步的阶梯,把知识作为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努力以学习的进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学习是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学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也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只埋头工作而忽视学习,即使有敬业精神和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工作也难以上台阶、上层次,不仅个人成长进步受影响,党的事业也会受损失。很难想像,一个不注重学习的领导干部,会有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使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为本、终身学习,既是世界上日益深入人心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又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尚学思想精华。如今,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标志。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担当富民强国重任的领导干部,应该审时度势,把学习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经常不断的任务,自觉地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
四、提高学习能力要注重在效果上下功夫
从领导干部学习的现状看,当前要进一步抓好学习落实,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要提高吸取知识的能力。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每个人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比如,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形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必须具有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熟悉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就必须懂得领导科学和管理学知识,养成宏观思维和辩证思维的习惯,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吸取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宽领域、广口径的,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
要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思考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认知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只学习、不思考,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成。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思考的过程是对照比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思考,才能不断修正、调整、丰富、提高自己。因此,领导干部要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思考的能力。只有在孜孜不倦、广泛涉猎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才可能领悟真理,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以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学习,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到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上。
要提高改造世界观的能力。改造世界观,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分和终身课题,是学习能力的最高表现。加强世界观改造,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爱民动真情,为民下真功,为群众诚心诚意地办实事,尽心竭力地解难事,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坚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切实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抓工作、干事情要着眼当前、虑及长远,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使每项工作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评判、历史的评判。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不断强化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奉献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自觉把官位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权力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在用权问题上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不为歪理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名利所诱。(原载《求是》2004年第21期)
第三篇: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提高政治能力的政治意涵,明确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时代要求,把握提高政治能力的基本途径,增强提高政治能力的紧迫感,不断增强政治能力。
一、深刻认识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政治意涵
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政治建设是党为了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所制定的规范和进行的工作,提高政治能力不仅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201X年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文件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时指出,“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中共中央印发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本领,是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增强党的各级组织政治功能,彰显各级权力机关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的政治作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是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的根本。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如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等。政治能力则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党员干部只有具备政治能力,才能对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政治忠诚,对党的事业具有政治担当,在各种考验中保持政治自律,才能使其他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正因为如此,《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对拟任干部要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了解政治理论学习情况,深入考察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二、准确把握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时代要求
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政治能力,概括起来包括政治谋略和政治策略两个层面,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其时代内涵,而对于不同职位身份的党员干部而言,又有其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
第一,保持政治定力。新时代有新矛盾、新问题,党员干部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在“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政治原则问题上态度暧昧、信仰动摇、方向迷糊、模棱两可等问题。
第二,提高政治研判力。新时代有新目标、新任务,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研判新形势、分析新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一切服从和服务大局,并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克服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中目光短浅、等待观望,搞本位主义而损害整体利益的行为。
第三,增强政治鉴别力。新时代有新机遇、新挑战。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工作中善于鉴别和遏制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警惕和遏制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克服在政治是非面前置若罔闻、任其蔓延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第四,提高风险处置力。新时代有新风险、新考验。党员干部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提高政治警惕性,在改革发展中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将各种政治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坚决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五,增强政治担当力。新时代有新使命、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强化政治担当,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敢于承认改正,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斗争,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敢于坚决抵制,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绝不能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
三、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本途径
干部一般的工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政治能力具有政治信仰、政治品格和政治担当等根本特质和要求,这些则是“炼”出来的。因此,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本途径就是加强思想锤炼、政治锻炼、实践淬炼。
一是加强思想锤炼。
所谓锤炼,是人们通过刻苦钻研、反复琢磨进而达到一定的修养境界。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必须加强思想锤炼,通过刻苦的理论学习和深入思考,增强思想理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讲话中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和坚定的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员干部加强思想锤炼的必修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要全面系统学,扎实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样才能系统掌握党的科学理论的思想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二要及时跟进学,这样才能及时掌握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而且及时跟进学比等待理论成为历史知识再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三要深入思考学,做到学而时习之,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才能深刻领会理论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四是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这样才能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明确职责所赋,使命所在,工作所依。总之,在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学习中,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样才能起到加强思想锤炼,提升思想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的效果。二是加强政治锻炼。
锻炼是通过计划性、结构性、重复性地打磨使其达到完整规范形态的过程。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就需要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接受政治生活准则、党的优良传统和组织纪律的教育和约束,在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中千锤百炼。一要自觉遵循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规范,要求党员干部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在党的政治生活准则范围内活动,是加强政治锻炼,提高政治能力的内在要求。二要接受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是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政治文化资源,要在党的优良传统的熏陶中,矫正立场,涵养正气,汲取政治智慧,提高政治能力。三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的政治锻炼,同样要靠党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要知纪明纪,内化于心,敬畏律己,守住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四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经常地检视和反省自己,并自觉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及时发现思想和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及时解决问题和纠正错误,增强自我革命精神,提高政治免疫力。
三是加强实践淬炼。
淬炼是人们经过反复考验和磨炼而达到韧性和强度兼备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实践是淬炼党员干部的大熔炉,也是检验政治能力的大考场,加强实践淬炼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必要途径。一要践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通过实践淬炼提高政治能力,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心系人民,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的困难,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政治智慧,提高团结带领、组织动员、服务群众的政治能力。二要久久为功。提高政治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长期在实践中历练。提高政治能力,要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善始善成。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炼,才能在经历各种复杂的挑战后积累政治经验,历练政治智慧,淬炼政治品格,增长政治才干。三要经受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受各种艰难环境考验才能使政治能力得到提高和检验,因此,党员干部要积极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政治品格,到复杂的环境中增长政治智慧,在处理各种危机中增强政治担当,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中提升政治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第四篇: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应急决策能力
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应急决策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这一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作出决断的能力,即应急决策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努力提高应急决策水平。
一、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既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决定性环节,更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提高应急决策水平是领导干部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曾经出现过和尚未出现过的各种突发事件。这种非常态、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群众的生存和环境造成预料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和危害。在我国主要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能否正确应对和处置这些突发事件,为群众安居乐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仅是对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考验,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严峻挑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视现实,敢于应对,有效处置突出事件,不断提高应急决策水平。
(二)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突发事件常常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创伤。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必须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动;就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就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三)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能力。领导干部是治理一方的组织者、领导者,其应急水平如何,是检验其领导能力和工作智慧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领导干部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前,我们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是高的,但也确有少数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水平不高,方法不多,成效不佳。因此,必须牢牢抓住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这个关键不放松。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促使干部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提高应急决策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应急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强弱。有效处置突发事件,适时地作出正确的应急决策,要求领导干部加强理论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
(一)反应快捷准确的判断力。提高应急决策能力,首先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和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力。领导干部应具有敏锐性,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善于从那些初露端倪的现象中察觉突发事件,迅速、及时并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加以观察和分析,而不能在突发事件已经出现了,还昏昏噩噩,懵然无知。领导干部应当把握准确性,突发事件一旦出现,就要把准性质,弄清原因,掌握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能在突发事件已经产生危害时,还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领导干部应当掌握方向性,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分析和借鉴过去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判断和把握事态发展的方向,争取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性,而不能在突发事件出现较长时间了,还反应迟钝,行动迟缓。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学习,深入工作实际,这样才能增强敏感性和洞察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判断力。
(二)遏制事态恶化的控制力。处置突发事件,事关全局,其关键在于控制住事态发展,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否则,很容易形成“多米骨牌效应”,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遏制事态发展恶化,首先要采取心理控制法。无论哪类突发事件,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和压力,使大部分人处于强烈的冲动、焦躁或恐惧之中。所以,领导干部首先应控制自己情绪,以“冷”制“热”,以“静”制“动”,冷静沉着,镇定自若,从容应对。同时,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组织控制法,在组织内部迅速统一思想,使大多数人有清醒认识,稳住自己的阵脚,并善于整合各种力量,调动各种手段,协调各方关系,齐心协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科学民主果断的决断力。决断力,反映领导干部的能力和魄力。面对突发事件,如果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决断力,势必贻误时机,祸害无穷。领导干部要敢于决断。子曰,君子当“敏于行而纳于言”。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处理紧急问题,最忌讳唯唯诺诺,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大胆决断,独立决断,敢冒风险,敢于负责,不能因为怕丢乌纱帽,而不敢决断。领导干部要当机决断,根据对突发事件的准确分析判断,掌握好作决策的时机和节奏,适时地作出决策,不能囿于常规,近部就班,而推迟决断,错失处理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领导干部要关于决断。领导决断,事关事大。决断必须讲民主讲科学,不管突发事件来得如何突然,如何迅速,领导者必须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征求现场有关人员特别是技术专家的意见建议,以求决策的慎重稳妥,决不能在自己把握不准的情况,借口情况紧急,而一意孤行,胡乱决断。
(四)广泛动员群众的组织力。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对于处理突发事件来说,既是治“标”的迫切需要,又是治“本”的根本举措。要善于疏理群众情绪,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出现的必然性和暂时性,消除隔阂,增进了解,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采取公示、听证等途径,扩大群众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参与度,使应急决策真正集中民智,体现民意。要善于凝聚群众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群众在突发事件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以团结最大多数群众,凝聚最大多数人心,发挥群众最大作用。
(五)敢于冲锋陷阵的行动力。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敢于挺身而出,临机决断,有效控制局面,把利为民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要敢于靠前,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置身一线组织指挥,带领干群攻坚克难,稳定人心,鼓舞士气,尽快解决突发问题。要保持冷静,在处理突发事件中,会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遭到群众的围攻和指责,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心里调适能力,临阵不惧,激而不怒,以泰山崩于前而不慌的沉着冷静,从容应对。
要善于沟通,提高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度,允许新闻媒体进行全面、细致甚至是现场报道,防止不切实际的误导;要让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事态的进展情况,引导公众的态度和行为。
三、提高应急决策能力要建立配套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提高应急决策能力,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来落实,需要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来保障。
(一)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支持机制。及时准确、严格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是有效应对紧急事件的基本前提。要广泛收集信息,制定一套严格的信息报告程序,通过内部报告制度,外部信息收集网络,使这些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决策层,以便有效决策。要精心整理信息,设立专门机构,及时接收、处理信息,并迅速、畅通地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反馈信息,对那些需要全社会成员知晓的信息进行公开披露,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与媒体联系,通过新闻媒体把有关信息传达给社会,以便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采取一致的行动。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决策咨询机制。荀子在《君道》中主张君王以身边亲信、辅臣的智力来延伸自己的智力,使其局限性得到弥补。应急决策所面临的事件往往相当复杂,仅凭个人或少数人往往难以办到,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应急决策真正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基础上。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或邀请他们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尽可能将本地的“乡土人才”利用起来,建立兼职“智囊团”,请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三)建立高效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种力量,集中各方智慧。要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核心,各职能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中枢指挥协调机构,确保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充分的资源和力量,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要建立应急联动队伍,在党委政府统一调度指挥下,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矛盾特点,一遇突发事件能快速反应,相关部门能自觉协同作战。要建立反应控制系统,有针对性地设置应对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便能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使损失降到最低。
(四)建立权责明确的制衡约束机制。要完善应急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应急决策失误造成的责任,按照决策权利与决策责任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那些隐瞒真实信息,误导决策,以拖延、回避应急决策,或不作为方式消极决策的参与者,要追究其失职或渎职责任。要完善法律制约机制,对那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规避法律的应急决策方案,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机关有权否决;对事故有重大责任的官员及临阵脱逃的有关责任人员,要通过司法程序严厉惩治。
第五篇: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与理论素养.课题doc
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与理论素养
——着力提升干部的“三大思维能力”
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素养,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带头探索回答重大理论问题。” 理论教育是培养学习能力与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准确把握学习能力与理论素养的内涵
1、学习能力与理论素养的内涵
学习能力是一种吸收、感悟、转化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是连接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桥梁纽带,是党员干部必备的一个基本能力。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是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素质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基本品质。理论素养是衡量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干部的理论素养具体表现为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视野、能力水平。其中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干部必备的三大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是提高“三大思维能力”的基础
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理论素养的基础,学习能力与理论素养是 1 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习能力高低与理论素养的高低成正比。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体系与提高理论素养是一致的。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体系是由决策目标、基本目标和衡量指标所组成。其中基本目标有两个子系统,即“素养系统”和“能力系统”。为此,提升学习能力是提升其它素养与能力的前提,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必须以提升学习能力为基础。提升学习能力是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现实要求,是提高理论素养的根本途径。
3、理论学习是提高“三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重视理论学习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武器,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既是科学化、系统化、观念化的复杂知识体系,也是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升理论素养关键是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因为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成千上万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人文素养、知识渊博、追求崇高的干部。理论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知识恐慌”的唯一途径,是不断增强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视野及能力水平。是提高“三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4、理论教育是提高“三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理论教育给人们传输的是一种思想真理,思想的真理性在于它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思考。“三大思维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维。理论教育是提高干部“领导力”“执行力”的关键,是有效地培养干部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要拓展理论教育内容,突出理论教育特色,创新理论教育方式方法,把握理论教育本质,切实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二、拓展理论教育内容 提升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1、突出理论教育特色 努力提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就是全局性思维,是对全局性、规律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制定决策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科学思维方法,是从全局高度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宏观性、前瞻性思考的过程。战略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理论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注重理论思维。为此,在理论教育中,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头脑,引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让其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把学员平常积累的零散的、点滴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切实提高学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夯实理论基础,开阔战略思维。
2、拓展理论教育的知识含量 着力培养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理论教育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教育的知识含量。因为战略思维主体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知识的丰厚积累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必须提高学习能力。提高理论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读书,积淀历史知识,达到古今之变的境界。对干部读书情况曾作过问卷调查,34.1%的人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个小时,25.3%的人为3-6小时。就是说有六成多的干部每周的阅读时间是在六小时以下,有的甚至更少。在“您在读书的中最大的困扰是什么”的调查中,“工作忙,抽不出时间读书”成为干部的最大烦恼,占56%。第二位的是“应酬太多,读书时间被挤占”,比例为23.2%。在忙学习是不能中断的,战略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3、在实践中学会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 切实提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是直接指导实践的高端理性,必须具有对客观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战略思维能力是干部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不可能是在脱离实践的课堂上直接培养出来的,而必须从实践中锻炼出来。因此,提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还是要靠实践。只有从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从而获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干部必须在实践中学会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一是明确组织权限和职能,找准组织定位,确定战略目标。二是分析组织外部环境,抓机遇,迎挑战。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一个机遇与威胁并存的环境中,因此必须要超越组织目前的生存环境进行战 略思维,正确面对挑战,充分利用机遇。三是要测定和评价组织自身状况,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四是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对组织发展所作的战略选择。他为组织提供行动纲领,可以使组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实现战略目标。五是推动战略规划的执行。干部有推动战略规划执行和协调各方利益的职责,但这决不意味着大包大揽、事必躬亲,而是通过综合协调,把各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合力干好工作。
三、创新理论教育方式方法 提升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
1、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教育方法 加强创新思维的能力训练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是人类在用理性思维分析认识客观事物时进行的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培养出来的。为了有效地提高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进行教育培训。在理论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研究式、启发式、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加大自学、研讨、答疑、考察的分量,来启发培养干部创新思维的能力。具体方法:一是在研究式教学中采用联想思维法,让学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由于思路受到其他事物某种已知特征的启发,通过相似性进行推导和举一反三,经过思维的联想迁移,已达到“以此解彼”的目的。二是在体验式教学中采用思维舒展法,让干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把注意力从紧张的思维情境中转移出来,从而创造一个更为轻松的思维环境。三是在案例式教学中采用逆向思维法,让学员跳出思维常规和时空排列顺序。反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创新学习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来源于学习和思考,理论根基越深,创新能力越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但是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为此必须创新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的转型。一是把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因为学习必须是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二是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学习转向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因为要解决问题仅仅有高素质是不够的,还要转化为高能力。三是人生一个阶段的学习转向终生学习,因为仅仅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不够了。四是灌输式学习转向研讨式学习,因为灌输式学习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五是单科学习转向兼容式的学习,因为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应对时代的变化。六是个人孤立式学习转向组织化学习,因为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需要大家的群体智慧来解决。
3、在实践中深入研究重大问题 培养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创新思维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以新颖的、独特的、超常规的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干部只有以创新思维研究问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才能使研究成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一是要汲取新知识。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总要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研究什么就学什么、缺乏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研究工作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要激发新思想。干部在研究重大问题 中一定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触及矛盾,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情况,揭示新矛盾,提出新建议。三是要掌握新方法。干部要总结研究经验,掌握研究规律,创新研究方法,积极探索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手段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研究渠道,构建研究平台,提高研究效率。四是要保持新视角。干部研究重大问题时,视角要新颖,眼光要敏锐。善于用时代的、发展的眼光分析观察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思考研究问题。五是要多出新成果。干部要着眼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探索一些鲜活而不陈旧、管用而不迂腐的认识和经验,多出一些创新的、有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把握理论教育的本质 提升干部的辩证思维能力
1、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思维是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辩证思维能力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干部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学习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需要正确理解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从总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深刻理解“对立面的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观察问题,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绝对化,牢固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 方法。
2、在实践中掌握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除了学习之外,干部应注重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领会和掌握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其中六个问题是关键:一是掌握矛盾普遍性原理,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主流,把握总的发展趋势,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二是掌握矛盾特殊性规律,遇事不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掌握矛盾“重点论”原理,遇事要抓“牛鼻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四是掌握矛盾两点论原理,遇事不能以偏概全,而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问题。五是掌握辩证法发展的观点,遇事应联系实际,放眼未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六是掌握质量互变规律,遇事不急于求成,要关注事物的细节。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内容才能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才能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力戒主观性、片面性。
3、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思维就是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坚持在实事求是中解放思想,在尊重客观规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努力促进各项工作,推动科学发 展。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要善于从劣势中看到优势,从危机中看到机遇,从落后中看到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好思路、好办法。三要坚持“对症下药”的方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区别不同情况,在发展变化中认识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找准症结,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四要坚持“牵牛鼻子”的方法。研究重大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抓住重点工作,做到纲举目张。五要坚持“解剖麻雀”的方法。要深入基层,抓住典型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在典型中找出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新对策。六要坚持“弹钢琴”的方法。既要围绕发展、和谐、民生、稳定等中心工作来研究问题,又要研究与中心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其他问题,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把握下情,做到上下结合、一般和个别结合,胸怀全局、统筹兼顾,使研究工作忙中有序,协调推进。
综上所述,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理论素养,必须准确把握学习能力和理论素养的内涵,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理论教育为手段,切实提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