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周先来
2011年第3期 ——政治建设
当前,既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凸显期,容易出现心理失衡、道德失常、秩序失调等问题。正确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对于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党的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县市一级主要领导干部,直接跟基层群众打交道,更应该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前提是树立群众观念
一要尊重群众。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群众,都不能没有群众。在工作实践中,我市在拿每年的工作盘子前,一方面征求专家意见,另一方面,组建市、乡、村三级调研专班,深入群众问计,高度重视群众意见和建议。近3年,我们每年都把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10件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一步一个脚印解决落实,深受群众好评。
二要了解群众。把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作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4年以来,针对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群众要求美化家园的实际,市委、市政府适时作出大力实施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总体目标,以“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的决策部署,并通过以点带面在全市铺开。目前,按照“洁化、亮化、美化”的要求,全市共整治自然湾3600多个,占全市自然湾总数的80%以上。2008年,我市被列为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市,率先成为孝感市清洁乡村工程示范市。
三要教育群众。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仅要管好“肚子”,还要管好“脑子”,不仅要帮助群众解决物质上的贫困,还要引导群众克服精神上的困惑,消除思想上的误区和法律上的盲区,教育引导群众提高素质,争当新型农民、文明市民。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婚育新风进万家工程、法律知识进农户工程,群众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升。2009年,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市、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是提升工作本领
一要有贴近群众的亲和力,让群众“坐得住”。做好群众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爱民心和一颗感恩心。我们在接待群众时,十分注重与群众的感情交流,将心比心,弄清群众的诉求,及时解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疏导群众情绪,引导依法维权。我市棠棣镇政府食堂临时工方全安工作了几十年,年老被辞退后,要求解决其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市人大副主任张光勇先后3次与方全安交心谈心,并在最短时间内协调落实帮扶资金,解决具体问题。现在方全安逢人便说:“领导时刻把我们老百姓的事放在心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上访?”
二要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让群众“听得进”。语言是一门艺术,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语言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市土产公司宿舍居民毛金莲在“书记大接访”活动中反映其子在网吧被人砍伤,法院因被执行人外逃而无法执行,毛金莲要求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我在详细了解事实经过及其家庭背景后,当即表态:“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政府一定会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你的家庭的确困难,我们会通过法律途径对你进行支援”。并现场要求公安机关在加大追逃力量和案件执行力度的同时,从司法救助资金中为其解决司法救助金2万元。上访人激动不已,说她在孩子被伤害以来首次看到了光明。
三要有较高的临场处置问题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起”。面对复杂多变、不可预料的处事环境,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现场办理的能力。2009年10月,府东社区50多户居民因废旧回收市场污染环境问题到市政府上访,反复做工作无效,群众情绪越来越激烈,有些人已与保安和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事态极为紧张。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们当机立断,一面与上访牵头人对话交流,稳控局势,一面迅速组织府城办事处、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实地查处,取缔和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加强环境整治。由于措施得力、处理及时,避免了一次恶性冲突。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根本是解决实际问题
一要以富民为先。当前,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矛盾和问题的背后,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利益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我市的实践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富民”上作文章。只有群众富裕了,生活安稳了,各种问题和矛盾才能迎刃而解。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初步形成了粮油机械、金属制品、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都在500元以上,群众致富有盼头,干事有劲头,生活有想头,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二要以利民为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惠民帮扶、政务服务深化群众工作,整合行政资源,创新“服务惠民只进一道门、群众办事只到一扇窗、群众诉求只找一个人、群众解难只需一张卡”的“四个一”群众工作机制,使信访办理、政务服务、惠民帮扶密切相联、相融互渗、环环紧扣,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同时,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利民的关键举措来抓。围绕群众行路、饮水、就医、上学、安居、通讯、养老等民生问题,整合资源,创新举措,着力解决。近3年来,共修建通村公路800余公里,解决1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危房2500户,农村中小学就学率达100%,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7.6%,农民参合率达99.5%,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实现村村通。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各类矛盾有效化解,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
三要以安民为本。让群众安居乐业、共享和谐,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畅通信访渠道化解民怨、加快平安建设促进民安、加强危机处理排解民忧。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平安和谐”为主题,将基层矛盾排调、信访处理、打击防范、法律和社会事务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五项工作捆绑在一起,大力构筑政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五绑一创”工作网络。在各乡镇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和“五绑一创”工作站,推动信访稳定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走出了过去矛盾面前“新办法不敢用、老办法不管用”的困境,赴市以上越级访、重复访和非正常访逐年减少,源头治访工作成效显著。自2007年创建第一个“五绑一创”工作站以来,全市各便民服务中心和各工作站共接待处理群众来电来访5576批(件)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4325起。我市“四访促和谐”活动连续两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2009年信访工作在孝感市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
(作者系中共安陆市委书记)
第二篇: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
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执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提高“五种能力”,即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把握纪检监察工作“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1、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思想。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不断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重大问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基础。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富裕,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意识,自觉地把
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自觉地把促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积极拓展服务第一要务的思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把反腐倡廉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思路,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努力使反腐倡廉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有效性。三是要不断创新服务第一要务的方法。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着眼于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纪检监察职能的认识,把握教育、监督、惩处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第一要务的方式方法。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要严肃查处损害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要倡导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善于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第一要务的质量和水平。
2、不断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增强监督力度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准确
定位,强化监督职能。在监督内容上,要把对执行政治纪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内法规情况的监督,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作为监督的首要任务的同时,还应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的监督,加强对纠风工作的监督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监督;在监督的对象上,应突出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在监督的环节和部位上,应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二是要完善体制、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对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的统一管理,在人员的考核任用、工作目标考核和队伍的管理上加大力度,完善定期报告和年终述职制度,使其在派驻派出单位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上级纪委应加大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力度,从人事任免、业务指导、干部培训、考核考评等方面加强领导。要强化制度创新意识,构筑严密制度体系,狠抓制度执行,使反腐败斗争实现从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出击为主、从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的方向发展。要认真研究腐败滋生蔓延的制度根源,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从削弱权力、规范权力、制衡权力、公开权力运行等环节入手,构筑相应的制度体系。三是要整合资源,增强监督成效。查办案件是十分有效的监督形式,特
别在腐败案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下,必须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其次,要加大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执行力度和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及赃款赃物的追缴力度;再次,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与监督功能,以惩治手段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要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提高监督效力。
3、进一步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要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全局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通盘谋划,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要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的内容和程序,推进组织协
调工作制度化。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审计机关、组织人事和宣传舆论等部门的联系,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反腐倡廉的合力。
4、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树立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自觉接受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监督,自觉改进工作,纠正问题。二是要严把“入口关”。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达不到一定资格标准的不得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录用干部要注意选调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并大力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机构的领导班子配备,要严格考察、严格把关。三是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纪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对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既抓工作,又抓队伍建设、干部管理。四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装备现代化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条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执纪执法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篇: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调研报告
加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能力研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局深入开展“三送”活动,从抓党员干部作风、做群众工作入手,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三送”活动梳理了民情民意,营造了和谐环境。通过开展“三送”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了群众参与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三送”工作组通过广泛跟基层群众谈话、跟群众谈心,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打开了群众心结、理顺了群众心气,形成了工作合力。当前的基层农村形式总体上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问题虽然有客观原因和多方面的因素,但也有与少数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对部分群众利益考虑不够、作风不深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不深,很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为群众工作是小事,习惯于搞行政命令,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不敢面对群众,怕稍有不慎激化矛盾,引火烧身,影响到自己的前途,面对矛盾和问题畏难发愁,遇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于是碰到问题绕着走,不敢做群众工作;更有少数党员干部,学历是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轻,但他们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具备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会做群众工作。作为与群众直接联系最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其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基层农村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通过当前深入开展的“三送”活动,着力提高做群众
1工作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用真心去帮助群众。
群众处于社会的底层,政府、干部是其代言人,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有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责任。党员干部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真心帮助群众。在创先争优(“三送”)活动中,可以通过建设党员服务群众中心、定岗定责来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深入了解群众思想动态,了解群众所需,及时为群众解决难题,维护群众的利益,化解群众的内部矛盾,把真心实意为群众,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二、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用真情去感动群众。
对待群众要有真挚的感情,带着真情群众自然会感受
到,不能是虚情假意,要把群众当做是衣食父母来看待,有了这种感情才能耐心细致的去做群众工作。要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就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创先争优(“三送”)活动,把开展党支部、党员公开承诺作为服务群众的助推器,积极推行党支部向广大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向广大
群众公开承诺制度。对党员干部分门别类地提出要求,赋予任务,有针对性地服务各类群众。引导党员干部在创先进、争优秀中把目的放在更好服务群众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
三、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用真话取信于群众。
对群众要讲真话,不能说空话、套话,更不能欺骗群众说假话,一旦说了假话就必然失去群众的信任,在群众面前就没有了威信,对上负责,对下敷衍的工作方式也只会激起群众更大的对立情绪,必然得不到拥护,就更做不好群众工作。通过创先争优(“三送”)活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培养干部讲信念讲传统,高标准严要求,在党性上创先争优。同时创新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干部敢说真话、能办实事,以理服人、敢于负责,积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才能真正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蚁穴溃堤,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问题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小问题不解决,也可能发展演变成大问题。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做到真诚面对。领
导干部对待群众要认真听取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建议及意见,缩短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用“真诚”换取群众的“真心”,在干部群众中形成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的氛围,做群众的知心人。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观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五、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群众工作的第一手材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处理。调查研究要克服怕见群众的心理。应及时深入第一线,到困难群众家中去,决不能回避矛盾,怕见群众,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这样,才能摸清情况,晓得群众怨在何处,解决起问题来才能胸有成竹,处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果不敢面对群众,那只会离群众越来越远,与群众隔膜越来越深,调查研究也成为一句空话。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矛盾比较复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而不是听听汇报,走马观花,要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
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农家,拉家常,结穷亲,掌握第一手材料,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而且还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转变作风的措施,使工作更有成效。调查研究要真心为民排忧解难。调查研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既合理而又有条件解决好的,就要抓紧办实办好,对那些属于正当要求但一时又难以解决的,则向群众说明情况,明确有关单位,落实责任人,限期给予解决,使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他们看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增强他们的信心。
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
要学会和使用群众语言。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有相当深厚的理论功底,说理论一套一套,如数家珍。但离群众太远,语言干巴巴的,群众不想听。要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需要用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群众。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能摆架子,耍官气,以权压人。做群众工作不能以“官老爷”自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以普通朋友的姿态和群众沟通,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有敢于碰硬的胆气。做群众工作要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但不等于一味地迁就纵容。对一些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
政策的要求,特别是对群众中出现的违法现象,我们决不能放任自流。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利用群众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唯恐社会不乱的违法犯罪分子,我们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绳之以法,以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要有人格魅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廉谁贪,谁好谁坏,清清楚楚。领导干部一定要慎独、慎微,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增强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
第四篇:提高公安群众工作能力
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公安群众工作能力
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指公安工作实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是在公安工作上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的总称。群众工作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工作对象的广泛性。2.工作内容的复杂性。3.工作时间的随机性。4.工作方式的多样性。5.工作结果的双向性。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做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强、警民互动缺乏等方面。
(一)认识不足。走群众路线是做好公安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们必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公安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民警长期脱离群众,怕下基层,不愿同老百姓打交道,自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导致我们的侦查工作耳不聪、目不明,结果是案难破、人难抓。
(二)主动性缺乏。一方面,部分民警缺乏一种职业荣誉感,感到做基层群众工作总是默默无闻,很难做出成绩,且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从而失去了主动做好群众工作的精神动力和主观愿望,对待群众工作缺乏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市场经济中消极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民警找他了解一般情况都难,更别说让他为我公安机关工作了。
(三)警民互动不够。由于民警和群众之间缺乏广泛的良性的交流
渠道和互动空间,群众不能真正地了解公安工作和民警所付出的大量劳动,因而不能真正理解公安工作。民警与群众关系相互脱节,从而渐渐失去公安工作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
总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基层民警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主要表现在部分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安工作从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意义,习惯以管理者自居,以耍特权为荣,在思想上轻视群众,在行动上脱离群众,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经常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状态。
(二)基层民警无法实实在在地沉到基层一线。因为现在流行“有困难找警察”,致使公安机关过多地忙于应付一些非警务工作。而当前,各种社会新问题、新型犯罪呈爆炸式出现,基层公安机关为应对新情况而普遍出现警力紧张状况,也极大地挤压了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三)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基层民警对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理论学习兴趣不浓,对公安工作的方针、原则掌握不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薄弱,办案过程中刑讯逼供、对待群众“冷、硬、横、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徇私枉法、徇私舞弊。
(四)基层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民警的心理状态。在工作中,民警往往不自觉地会把这种不佳的精神状态发泄在工作对象身上,造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从而进一步伤害了群众的感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毕竟新时期公安工作已经从管理型转变到服务性。但是提高公安群众工作的方法还是大致一样的。
(一)从意识观念入手,确保在思想上贴近群众。当前多数民警应当完全转化意识观念,拒绝停留在上世纪的保守思想上。不能有偏见,不能太自私,不能不作为。
(二)要树立一种观念,在感情上亲民。不要把自己地位想得跟民众有什么区别,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警民是一家,为群众办事儿就是为自己办事儿。
(三)要营造一种氛围,在措施上为民。公安宣传工作也应该把群众工作当成重点,在公安队伍中营造一种警民和谐而且必然和谐的氛围。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贴近民众的感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有利。
(四)要明确一种导向,在效果上惠民。正确的导向促使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导致正确的惠民效果。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就会更支持公安工作更相信人民警察的办事能力。
(五)同时,从能力素质入手,确保在感情上拉近群众.强化政治理论与政策法规学习;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塑造民警一身正气的形象.在与群众接触的时候随时拉近距离突破心理防线。
(六)此外,从细微实事入手,确保在实践上融进群众.不仅要拉紧与群众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我们因该乘胜追击与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
群众工作不仅要从大的方针政策去落实,更要从小事儿做起,比如我们实训课上练习的敲门、入户访谈、接待等等。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未来的群众关系会大有改观。
第五篇:密切联系群众 增强群众工作能力
密切联系群众 增强群众工作能力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进行。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强弱将直接影响工作落实情况。如何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最关键一点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及时把握职工情绪。只有准确知道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才能谈得上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激发群众的内在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实现科学决策与和谐发展。
一、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俯下身子倾听群众心声。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跟群众交朋友,在与职工的交流沟通中,俯下身子说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首先,要在“打成一片”上下功夫。与群众“零距离”,才能听得清楚、听得全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办公室,常下班组、到艰苦的地区、偏远的班组和火热的生产一线,与群众面对面讲形势,肩并肩保安全,手拉手唠家常,心连心听意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密切联系的氛围中体察民情,在非常自然的环境里倾听呼声。第二,要在“增加信任”上动脑筋。群众信任我们,才能打开“话匣子”,向我们敞开心扉。因此,我们说过的话要算数,承诺的事项一定要落实;必须高度重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要让职工切实感到说话有作用,提意见有效果,反映问题能解决,打心眼里信任我们。第三,要在“形成制度”上做文章。既要经常化,坚持做到困难的时候要听顺利的时候也要听,有空的时候要听忙碌的时候也要听,使听意见形成习惯、形成自觉、形成风气;把听取意见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定动作”;坚持把听取意见作为决策过程的一个必要程序,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虚假形式”。
二、密切联系群众,就要耐下性子敢于接受辛辣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要真诚真心,与群众谈心交流要做到不设主题、不做辩解,引导群众讲真话、说实话,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对不同意见、批评意见要更加重视,高看一眼,合理的意见立即采纳,该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偏激的不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着急发狠,要耐下心来认真听完,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绝不能敷衍了事;对待提意见的人不是反感而是感激,不能当面违心感谢,事后找人“算账”,给人家“穿小鞋”。实践证明,敢于让职工讲真话,勇于听取批评意见,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更是了解实情、正确决策的需要。
三、密切联系群众,就要静下心来分析研究群众意见。密切联系群众,要善于总结分析群众意见。群众意见往往是对工作、学习、生活的一种直观反映,是对客观现实的外在表现,常常不那么规范、雅致、顺耳、好听,不那么有条理、有分寸、有格式、有章法,有时甚至以尖锐的、粗糙的、带刺的、极端的形式和方式表现出来。作为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不能只做意见和建议的汇总者,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做机械地传声筒,而要坚持把调查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收集和处理来自群众的各种信息,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分析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从中总结提炼群众提出的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建议在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落实,推进工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进行。
四、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放下架子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党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又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能花拳绣腿、眼高手低,不能光喊口号、不干实事、不求实效。群众听不听你,信不信你,服不服你,归根结底就是看一件事,那就是你是不是真心实意帮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党员干部要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变成经常性、主动性、自觉性的行为,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群众,感情上紧紧贴近群众,作风上真正深入群众,重心上切实关心群众,工作上充分依靠群众,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心里想着群众,跟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武义县道路运输管理局 徐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