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并从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高度,对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真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会有矛盾。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使各种社会问题也容易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制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越需要社会稳定,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下大力气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稳定大局,保证改革开放继续推进。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脱离群众,党就有丧失政权的危险。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上,坚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增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自觉性。
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由多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到社会各个成员的具体利益,统筹兼顾,妥善安排,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对涉及群众利益问题的工作要多同群众协商,慎重考虑,慎重决策,慎重实施。
要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只有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而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要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就要能够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各项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得失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尤其要关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困难群众,尽快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要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管理、培训和服务工作,特别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切实帮助失地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等等。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就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重点。
要研究和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随着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光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愿望还不够,还必须在保持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新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息访止诉,消弭矛盾;要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要创新载体,善于运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做好宣传、教育群众的工作。
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善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但是,对一些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其他问题,对一些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要求,对一些群众中出现的违法现象,不能放任自流。越是矛盾突出,越是问题复杂,越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要在群众中深入进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教育,深入开展国情教育,深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学会运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真正产生实际效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着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善于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创新社会化维权机制努力提高维权工作能力和水平
创新社会化维权机制努力提高维权工作能力和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商贸业为龙头,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由于义乌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经济关系的变化更为深刻,劳动关系更加尖锐复杂,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比其他地方更多、更早。在新的形势面前,党和政府对工会组织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寄予了殷切期望,工会组织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职工和社会的需求,我们感到,工会要切实履行好维权的基本职责,更好地为职工服务,惟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坚持依法维权的前提下,走出一条维权新路。为此,我们提出了“借风、借理、借力”的思路,努力运用各种社会资源,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社会化维权之路,实现了维权职能的强化和延伸。
从2000年开始,在义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初步建立起了以建设“平安义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法律法规为基准,以社会化维权为特征,以协商调解、参与仲裁、代理诉讼、法律援助为基本手段,融整体维护和具体维护于一体,覆盖劳动关系全过程全领域的协调机制。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社会化维权平台
2000年10月,经义乌市民政局批准,我们建立了由市总工会领导的、非营利性的维权工作专门机构――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后改称为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基层工会为团体会员,职工为自然会员。中心工作人员由市总工会向社会公开招聘,他们与机关干部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中心的维权经费采取“政府补一点,工会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中心在业务上接受公、检、法、司的指导。
维权中心内设来访接待室、调查处理室、法律服务室。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鉴证;参与劳动争议协调处理,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开展职工劳动争议仲裁代理、诉讼代理;开展代书法律文书、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培训;为职工提供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
二、完善社会化维权网络
一是建立维权组织网络。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横向跨省市、纵向到基层的维权组织网络。目前,我们已与四川、湖南等省市工会,建立了跨地区的维权机制。在镇街等我们建立了维权工作站,在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三级维权纵向组织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建立维权信息网络。维权中心各办公室全部配备了电脑,并投资30多万元,与政府相关部门实行热线电话联线;与广播电台联动,建立网站呼叫中心,确保对各类询问、投诉案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快速有效解决。为了让更多的职工能够及时快捷地得到工会的帮助,我们向电信部门申请,开通了职工维权热线电话。
三是建立专兼群相结合的维权工作队伍。工会机关干部是维权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宏观参与和工作指导。在整合工会内部力量,确保专职工作人员稳定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专职人员与聘请社会法律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维权工作队伍,实现了维权力量的社会化。
三、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
近年来,我们在义乌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
为了加强对维权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正、副组长,工会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为工会履行维权职责提供了政策保证。市总工会聘请了市五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公、检、法、司、人劳社保局等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特邀顾问;与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市场贸易发展局以及市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合,实现维权工作的互联、互动、互补;与义乌市天地法律服务所、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强了维权的力量,保证了维权的质量;与浙江工人日报、浙江法制报、义乌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联合,为工会维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进行合作,联合成立了“职工维权科研站”,在义乌市总工会建立“浙师大法政经济学院职工法律维权志愿者工作站”,联合开展普法培训、法律咨询以及职工法律维权理论和机制创新的调研等活动。
四、运用社会化维权手段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借助司法、行政、舆论等社会化力量,运用社会化的维权手段,把维权工作落实到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各个环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说法,力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义乌,“维权找工会”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
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方面。我们主动把维权“关口”前移,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工资支付等合同条款履约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市司法局公证处合作,积极探索劳动合同部分条款公证的新机制,减少了诉讼环节,实现了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各方的支持配合,重视做好集体合同的签订、履约和深化工作。目前,我市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0%,工资协议签订率达到87%。
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我们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动参与企业安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了一委(职业安全卫生联合委员会)、一议(安全卫生合同协议)、一卡(安全生产提示卡)、一书(隐患整改通知书)制度。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企业工会主动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意见》,把“一委、一议、一卡、一书”制度列入各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内容,有效地保护了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在困难职工帮扶方面。我们坚持以深化送温暖工程为抓手,通过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多方面争取支持配合,推动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社会化。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支持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每年参加工会的送温暖活动,并不定期慰问困难职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义乌市特困职工家庭生活优待意见》等有关文件,开展了“万名党员联万户”结对帮联工作,把工会的帮扶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建立公平与正义社会管理目标的大格局。
在劳动争议调解方面。我们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义乌市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规定企业原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凡企业内部无法调解的劳动争议,由市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积极争取市人民法院的支持,在市总工会设立“义乌市人民法院职工维权调解联络处”,及时指导、协助工会化解劳资矛盾,同时,在人民法院的支持下,实现了人民调解和诉讼有机结合,使工会系统的人民陪审员可以直接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或从事判决之前的调解活动。几年来,维权中心共受理投诉案件3434起,调解成功率达91%;接待集体来访283批5314人次;接听维权热线并回复法律咨询电话2582人次;阻止和化解群体性恶性事件29起。与此同时,几年来维权中心还承办了由市民援助中心、市信访局、市残联、市妇联等单位转交案件68起。
在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方面。一方面,我们强化法律维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培养劳动争议仲裁员队伍,目前,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都具备仲裁员资格。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新途径,争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在仲裁委统一受理、统一安排、一口进出、集中归档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在工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既提高效率,又方便了职工群众。几年来,维权中心免费为职工出庭仲裁代理123起。
在代理职工诉讼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市法院的支持,为工会代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快立、快审、快执”的三快措施。同时积极争取有关法律事务所的支持,对复杂、重大的案件由法律事务所指定人员协助工会共同办理,从而保证了办案的质量。2002年2月,我们与市司法局联合发文,成立了义乌市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工作部,实现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接,使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融入市法律援助体系之中。2004年5月,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权益受侵害的职工免费诉讼代理,建立诉讼费垫付基金10万元,为17名经济特困的外来职工解决诉讼费。几年来,维权中心免费为职工出庭诉讼代理116起,共为职工追讨工资及挽回经济损失1065万余元。
几年来的工会维权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职工群众的广泛欢迎,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不仅为党政分忧,也为职工解难;不仅有效地优化了义乌的发展环境,推动了义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扩大了工会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第三篇: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
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执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提高“五种能力”,即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能力,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牢牢把握纪检监察工作“五种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1、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思想。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不断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重大问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基础。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国家才能富强,人民才能富裕,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的意识,自觉地把
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发展这个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自觉地把促进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积极拓展服务第一要务的思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把反腐倡廉工作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思路,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努力使反腐倡廉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有效性。三是要不断创新服务第一要务的方法。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着眼于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纪检监察职能的认识,把握教育、监督、惩处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第一要务的方式方法。要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要严肃查处损害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要倡导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善于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服务第一要务的质量和水平。
2、不断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力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增强监督力度放在突出位置。一是要准确
定位,强化监督职能。在监督内容上,要把对执行政治纪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内法规情况的监督,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作为监督的首要任务的同时,还应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的监督,加强对纠风工作的监督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的监督;在监督的对象上,应突出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在监督的环节和部位上,应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二是要完善体制、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加强对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的统一管理,在人员的考核任用、工作目标考核和队伍的管理上加大力度,完善定期报告和年终述职制度,使其在派驻派出单位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上级纪委应加大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力度,从人事任免、业务指导、干部培训、考核考评等方面加强领导。要强化制度创新意识,构筑严密制度体系,狠抓制度执行,使反腐败斗争实现从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出击为主、从权力反腐为主转向制度反腐为主、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的方向发展。要认真研究腐败滋生蔓延的制度根源,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从削弱权力、规范权力、制衡权力、公开权力运行等环节入手,构筑相应的制度体系。三是要整合资源,增强监督成效。查办案件是十分有效的监督形式,特
别在腐败案件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下,必须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其次,要加大党纪政纪处分决定的执行力度和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及赃款赃物的追缴力度;再次,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与监督功能,以惩治手段来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要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提高监督效力。
3、进一步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提供组织保证。要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全局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通盘谋划,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党政领导班子正职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要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进一步规范组织协调的内容和程序,推进组织协
调工作制度化。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审计机关、组织人事和宣传舆论等部门的联系,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反腐倡廉的合力。
4、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树立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自觉接受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监督,自觉改进工作,纠正问题。二是要严把“入口关”。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达不到一定资格标准的不得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录用干部要注意选调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并大力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机构的领导班子配备,要严格考察、严格把关。三是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纪律,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认真贯彻执行。对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既抓工作,又抓队伍建设、干部管理。四是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装备现代化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条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执纪执法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篇: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调研报告
加强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能力研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局深入开展“三送”活动,从抓党员干部作风、做群众工作入手,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三送”活动梳理了民情民意,营造了和谐环境。通过开展“三送”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了群众参与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三送”工作组通过广泛跟基层群众谈话、跟群众谈心,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打开了群众心结、理顺了群众心气,形成了工作合力。当前的基层农村形式总体上较好,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问题虽然有客观原因和多方面的因素,但也有与少数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对部分群众利益考虑不够、作风不深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不深,很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认为群众工作是小事,习惯于搞行政命令,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不敢面对群众,怕稍有不慎激化矛盾,引火烧身,影响到自己的前途,面对矛盾和问题畏难发愁,遇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于是碰到问题绕着走,不敢做群众工作;更有少数党员干部,学历是越来越高,年龄也越来越轻,但他们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具备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不会做群众工作。作为与群众直接联系最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其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基层农村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通过当前深入开展的“三送”活动,着力提高做群众
1工作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用真心去帮助群众。
群众处于社会的底层,政府、干部是其代言人,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有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责任。党员干部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真心帮助群众。在创先争优(“三送”)活动中,可以通过建设党员服务群众中心、定岗定责来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深入了解群众思想动态,了解群众所需,及时为群众解决难题,维护群众的利益,化解群众的内部矛盾,把真心实意为群众,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
二、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用真情去感动群众。
对待群众要有真挚的感情,带着真情群众自然会感受
到,不能是虚情假意,要把群众当做是衣食父母来看待,有了这种感情才能耐心细致的去做群众工作。要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就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创先争优(“三送”)活动,把开展党支部、党员公开承诺作为服务群众的助推器,积极推行党支部向广大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向广大
群众公开承诺制度。对党员干部分门别类地提出要求,赋予任务,有针对性地服务各类群众。引导党员干部在创先进、争优秀中把目的放在更好服务群众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
三、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用真话取信于群众。
对群众要讲真话,不能说空话、套话,更不能欺骗群众说假话,一旦说了假话就必然失去群众的信任,在群众面前就没有了威信,对上负责,对下敷衍的工作方式也只会激起群众更大的对立情绪,必然得不到拥护,就更做不好群众工作。通过创先争优(“三送”)活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培养干部讲信念讲传统,高标准严要求,在党性上创先争优。同时创新评价体系,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干部敢说真话、能办实事,以理服人、敢于负责,积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只有摆正位置,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才能真正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蚁穴溃堤,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问题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小问题不解决,也可能发展演变成大问题。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做到真诚面对。领
导干部对待群众要认真听取来自基层和群众的建议及意见,缩短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用“真诚”换取群众的“真心”,在干部群众中形成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的氛围,做群众的知心人。摆正主仆位置,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观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五、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群众工作的第一手材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处理。调查研究要克服怕见群众的心理。应及时深入第一线,到困难群众家中去,决不能回避矛盾,怕见群众,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这样,才能摸清情况,晓得群众怨在何处,解决起问题来才能胸有成竹,处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果不敢面对群众,那只会离群众越来越远,与群众隔膜越来越深,调查研究也成为一句空话。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矛盾比较复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而不是听听汇报,走马观花,要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用更多的时
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农家,拉家常,结穷亲,掌握第一手材料,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交流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而且还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转变作风的措施,使工作更有成效。调查研究要真心为民排忧解难。调查研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既合理而又有条件解决好的,就要抓紧办实办好,对那些属于正当要求但一时又难以解决的,则向群众说明情况,明确有关单位,落实责任人,限期给予解决,使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他们看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增强他们的信心。
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
要学会和使用群众语言。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有相当深厚的理论功底,说理论一套一套,如数家珍。但离群众太远,语言干巴巴的,群众不想听。要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需要用喜闻乐见的群众语言,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群众。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能摆架子,耍官气,以权压人。做群众工作不能以“官老爷”自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以普通朋友的姿态和群众沟通,与群众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有敢于碰硬的胆气。做群众工作要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但不等于一味地迁就纵容。对一些群众提出的不符合法律和
政策的要求,特别是对群众中出现的违法现象,我们决不能放任自流。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利用群众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唯恐社会不乱的违法犯罪分子,我们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绳之以法,以确保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要有人格魅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廉谁贪,谁好谁坏,清清楚楚。领导干部一定要慎独、慎微,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增强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
第五篇: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推动“三个加快”再作新贡献
——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绵阳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毕天赤
(2010年1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为及早谋划2010年工作,我们赶在春节前召开这次质量技术监督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邱明君常委、刘东副市长多次听取汇报,赵映坤副主任、姚光华副秘书长、王通明主任亲临会场,并将作重要讲话。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局党组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质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的工作。
一、全省质监工作会议精神
1月11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质监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
2010年工作,动员全省质监系统振奋精神,忠诚履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规范运行,提高效率,全力服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全力服务‚调结构、促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四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云夏作工作报告。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小祥在会上作‚经济社会发展与质量管理‛的专题讲座。会上,表彰了首批优秀基层质监局长、资金统筹特别贡献单位、‚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先进单位及个人,并对2008工业产品质量分析和2009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优秀报告给予了奖励。省质监局各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21个市州局局长、办公室主任、县级局长以及协(学)会负责人参加会议。我们作为质监系统大会发言单位之一,作了《采济南质监创新之花 结绵阳质监丰硕之果》的交流发言。
(一)会议总结全省质监系统2009年工作
会议从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灾后重建及加强系统自身建设五个方面总结了2009年四川质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会议认为,2009年是我省应对金融危机和灾后重建双重压力,发展极为艰难的一年,是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任务极其繁重的一年,也是工作辛劳而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省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执行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全心全意落实‚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基调,坚持救企业就是救经济,抓重建就是抓救灾,保安全就是保民生,提出了‚12583‛工作思路和‚持续、深化、创新、抓2
实、做亮‛工作要求,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打好打赢了又一场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攻坚战。去年9月28日,巨峰省长对质监工作作出批示:‚我省工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全省质监系统工作卓有成效。要继续坚持‘质量兴川’不动摇,大力实施标准化和名牌战略,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改力度,狠抓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努力把我省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会议分析了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的形势
会议认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和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的关键年。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对质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质取胜‛将成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调结构、促转变‛的重大意义,认识到无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还是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无论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都要注重质量和效益,都与质监工作密切相关,要充分认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全省2010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指标,涉及到质监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质监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都需要质量部门发挥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作用,质监部门要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在保障民生中提升监管把关能力,努力为‚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作出新贡献。质监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期待,必须攻坚破难,加快发展。当前,质监工作需要用力‚爬坡‛,需要加劲‚上坎‛,要拿
出击鼓奋进的豪气、跳起摸高的勇气、攻坚破难的锐气、奋起而为的生气,开创质监工作的新局面。
(三)安排部署了2010年的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2010年四川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贯彻实施省政府《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突出服务经济平稳较好发展这一条主线;提升质量宏观管理和监督把关两个能力;抓好县级局服务、监管和自身建设三个规范;用好品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四个抓手,加强县级局、检测能力、信息化、人才队伍、质检文化五项建设,团结奋进,创新破难,减少事故率,提高合格率,提升贡献率,服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大局,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要求,全省质监系统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于‚质量兴川‛战略,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二是着力于保障民生,抓好食品、建材、特种设备监管。三是着力于标准、质量、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工作,积极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四是着力于‚7+3‛优势潜力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五是着力于质监职能,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六是着力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夯实质量工作基础;七是着力于质监队伍建设,大力提升素质能力。
会议特别对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了‚四个方面出实招、见成效‛的要求:一要在抓落实上出实招、见成效。二要在破难题上出实招、见成效。三要在抓创新上出实招、见成效。四要在抓典型上出实招、见成效。
二、2009年全市质监工作回顾
2009年,是绵阳质监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挑战重大、任务繁重的一年,也是经受考验、成绩辉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积极履行质监职能,紧扣‚质量和安全年‛工作主线,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实现了质监事业的新跨越。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灾后重建水平得以提高
2009年全市质监系统在充分利用好对口援建单位支援的同时,坚持自力更生,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大力推动灾后重建进度。把抓好全市质监系统办公检测用房、仪器设备、执法信息化装备等三项重建任务放在自身首位,科学制定重建规划。全市系统维修加固项目都经当地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全部按计划完工。全市系统重建项目都已经当地发改委批准立项。北川质监局初步确定独立修建,项目建设书已经形成;江油质监局综合办公楼已全面竣工,在县级部门中率先投入使用,其检测楼项目也已开工,基础工程现基本完成;平武质监局已与中标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盐亭质监局办公室
检测综合楼方案也正在设计中。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市质检所和北川局的同志超常谋划,快速推进,仅用12天时间就高起点,高标准在全省6个极重灾区率先建成了北川建材质检站。省、市领导对北川质检站的建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该站作为全省基层实验室样板推广。
(二)“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深入推进,全市产品质量水平得以提高
工业强市、质量兴市。全市系统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与 ‚工业强市‛战略紧密结合,以品牌建设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质量兴市‛,以‚质量兴市‛促‚工业强市‛。一是致力于服务地方宏观经济发展。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品牌创建等措施,为推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营造环境。全市有18个产品被确认为第九届四川省名牌产品,1家服务企业被确认为四川省服务名牌,1家企业已通过四川省政府质量奖现场评审。县市区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市县(区)活动。市政府常务会通过我局代拟的《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绵阳市政府兑现了240万元的中国名牌和四川名牌奖励政策,省局刘云夏局长和市委吴靖平书记均对该项工作作了肯定性批示,三台县政府给予5万元用于推进该县名牌战略实施。每个县市区局都建立了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为地方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安县局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得到县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北川局在自身重建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县财政拨款8万元用于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新培育的‚北6
川苔子茶‛已经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夯实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江油局、平武局、三台局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扎实有效。江油西屏懒兔养殖、江油五洲农业蔬菜、平武无公害茶叶等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被批准为农业示范项目,其中江油西屏懒兔养殖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平武建立了‚核桃特供示范基地‛,成为全市标准化基地加公司强强联合的典范;三台‚涪城麦冬‛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完成企业采标认可13项,实现累计采标产品95项的新的突破。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2户。全年申报商品条码新增数量67家,续展数量117家,均超额完成了省局的目标任务,双双达到创优。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我局在绵阳市举办的节水宣传周活动中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被授予‚绵阳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被省局作为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新增1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取得‚C‛标志证书;开展的‚诚信计量进市场、健康计量进医院、光明计量进镜店、服务计量进社区乡镇‛的服务活动顺利通过验收,实现4个100%全覆盖;切实开展计量惠民工作,向灾区群众、各红砖生产企业、建筑监理、检测单位及绵阳各县区集贸市场管理者赠送了价值4万元的3600把检测尺和1600个核校砝码。为全面落实节能措施,帮助3家企业完成了8台锅炉的节能降耗工作。三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质量安全。去年初, 绵阳市政府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
目标考核。2009年,全市完成各类监督抽查5480批次,合格4945批次,批次抽查合格率90.2%。稽查分局加强了与省和县市区执法办案整体的联动,加强与德阳、广元、遂宁等周边市州横向联合,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整治行动,深入开展了以食品、建材、农资、强制性产品认证、室内装饰装修产品、打假保名优为重点的各类专项整治和执法活动。全年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600余万元,立案查处违法案件86件,结案85件,结案率达98.8%。收缴假冒‚五粮液‛、‚丰谷‛等名优白酒45件,捣毁生产地条钢窝点1个,有效保障了群众利益和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纤检所也加大了对‚黑心棉‛的执法力度,刘东副市长就纤检所检查绵阳市恒河宾馆使用‚黑心棉‛事件专门批示:‚违法必究,质监局工作到位,望继续努力,不断作出新贡献‛。政府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涪城、游仙两区政府拨款8万余元,江油市政府拨款15万元、梓潼局拨款10万元专门用于提升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三)“三大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有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得以提高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态势平稳。去年初,市局与各县市区局签订了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建材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并纳入目标考核;要求纳入监管的458家食品、小作坊和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宣贯工作,切实开展打击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年为135家企业受理8
了生产许可证办理,95%以上的企业均通过了现场核查工作,对200余家企业的许可证进行了年审,抽查食品1823批次,平均合格率90.5%。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探寻了新途径。全市系统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狠抓治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锅炉水处理、CNG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电梯专项整治;开展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为主题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江油局进一步创新安全监管理念,完善安全监管手段,通过视频系统对重点单位进行实时监控。建材质量监管取得实效。开展建材质量专项检查和企业巡查、回访,检查各类建材企业近1000余家。对建筑用砖实行逐月抽查,对水泥、建筑用钢材实行季度抽查。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今年已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的建筑用砖600余万匹、预制构件7000余块。安县、北川等县政府都专门安排经费开展建材检测工作。
(四)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技术保障能力及系统人员素质得以提高
一年来,全市系统稳步推进目标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老干部工作、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同时,主要抓了 ‚一个活动‛、‚两项工作‛、‚三个建设‛。
第一,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机关11个科室、4个直属单位、152名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建和谐质监,促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 的‚三学‛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着力解决好了对质监工作职能定位的认识问题。,监管与服务关系的把握问题,创新发展的问题。全局已经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11个环节的各项任务,并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工作人员、人民群众发放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满意度测评表,经统计对我局的满意率高达99.5%,得到了市委学科活动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市领导的认可。
第二,开展‚321‛联系群众和受灾群众安置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在帮扶工作方面,协助帮扶的三台县凯河镇高碾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做好‚扶贫新村‛项目的启动工作和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针对我局联系的帮扶对象的具体困难,赠与该村1.2万元,支持该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局接到市委通知后,立即选派3名责任心强、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较为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进驻北川县擂鼓镇元兴村开展安置因灾失地农民工作,并向134户共计386人的受灾群众送去了价值近50000余元的生活必需品,为确保灾民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被市委评选为‚帮扶群众工作先进单位‛。
第三,不断加强质监队伍建设、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首先,加强队伍建设。全年20余名同志正式任职、聘用、晋升领导职务;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人,1名同志评为高级工程师,2名同志评为工程师,36人被评定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