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时间:2019-05-14 04:5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第一篇:201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博广南理工考研网汇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具体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爆炸化学及应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学位)、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安全工程(专业学位)、制药工程(专业学位)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 高鸿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物理化学》下册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册 傅献彩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 高鸿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力学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普通物理学》2 程守洙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中册 马文蔚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学》 上册 马文蔚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物理学》3 程守洙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安全系统工程》 胡毅亭 南京大学出版社

《流体力学》 李玉柱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火工品技术》 叶迎华 北京理工大学

《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 高鸿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

《安全系统工程》 胡毅亭 南京大学出版社

《无机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广南理工考研网http:///

第二篇:华东理工化工学院考研初试经验

华东理工化工学院考研初试经验

2011-06-08 13:39 考研论坛 930037【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毕业论文终于结束了,答辩还没有开始,终于有空闲下来写点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本人今年考上了华理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虽然是经验贴,但是经验是不多的,更多的是给大家一点真诚的建议,因为毕竟考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此,先祝福所有考研的学子几个月后金榜题名,也祝看到这个帖子的你们和我来日有缘在华理相见。

先提供给大家点内部的消息,这个可能大家是不知道的,我们初试的成绩单上写着,本专业参加考试的人数是761人,推免生52人,最后我们知道的招生人数是227人,貌似油气储运专业没有招满,也就是从化工最后排名的228-237当中再面试一次,其中有7个人调到了油气储运专业。然后初试成绩335以上,单科政治45英语50化工原理68数学二68的人都可以去面试,最后印象中275人去面试,虽然335分已经排到了330+的名次了,但很多人被英语卡了,还貌似有几人放弃了面试。最后收的最低分好像是336,被刷的最高分是393,因为他复试总分59.8悲剧的人。情况就是这样的,希望这些对大家有用。也希望对大家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种动力吧。

说说我自己的故事,本人来自一所211大学化工专业,按说这种学校的学生考华理应该是很有优势的,其实不然,其实我们只有在复试的时候有优势,初试还处于挺大的劣势呢。在此提醒所有211大学考华理的同学,我们的姿态确实比别人放的高,但是我们的课程太多,考试也很集中很复杂,尤其是什么设计啦,综合实验啦,实习啦等很耗费时间而且又不能把什么课都翘了,同时我们又没什么找工作的压力,动力是不如普通大学同学足的,而且大学的课程,尤其考研的性质,它不是一个搭智商的考试,更多的是一个搭时间的考试,所以说实话我们的成功率还真不高,真的,我很多同学都没考上,对本科211的学弟学妹们,希望能引以为戒。在华理复试的时候,很多普通学校甚至不入流学校的学生都可以过来复试,而且分数高的惊人,不得不说这就是他们在高压下想改变自己命运所迸发出来的惊人的能量,我对他们真的是很尊重,确实普通学校的学生追求梦想更不容易,所以看到这贴的普通大学的学生也希望你们能努力,内部数据表明华理化工的招人平均211占百分40,你们很多学长学姐都成功了,2012年,成功的又为什么不是你们呢?

我是从10年4月份开始复习备考的,觉得完全详细的说这段经历没有意义,因为不同的人总有自己的复习方法。这个复习是一个慢慢体会的过程,所以把我的这段经历,写的粗略点,大概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但是有重点。

基本上4月到6月,主要是背了英语单词和看了数学教材顺便做书后题。背英语单词用的时那本红皮分级词汇,这书不错,同时我总结了一点,英语单词是只有靠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有了很多巧记速记反而达不到效果,至于我就是这样的。而数学就是蓝色的同济微积分上下册了,这个我没用那本绿皮的高等数学,其实用什么书都一样,跟本无所谓什么教材的版本,如果纠结到这上面,就悲剧了。两个月结束之后,考试月来了,世界杯月也来了,6月的时候基本上还是延续45月的思路继续,但进展不多,同时这个月的时候我翻看了我们学校用的化工原理教材,只是翻看,看重点和曾经的笔记。也买了华东陈敏恒第三版的化工原理教材。刚翻了下书,发现2010年6月25日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本必买,理由不解释。

7月份放假后做了两件事,回家呆了两周,放松身心,有在家小看了点书。然后去上海看了世博会,但是我没去华理,因为觉得以后迟早要来的。前后耽误了大概18天左右,开始全力复习,有点小紧张,因为感觉大家都进入状态了似的。但我觉得,不用过于紧张,我回家和游玩充分的休息,绝对是另一种财富。7月29日这天我买了一本书叫做大概是考研英语阅读200篇,郭庆民编的,好书一本,值得推荐,开始做这个,其实很受打击的,偶尔全错,后来慢慢的开始好些了。刚才看了看,最后这本书阅读我做了60篇左右,暑假做了40篇,剩下的就浪费了,觉得这里面的阅读不能做过了就算了,得好好的分析,同时背下后面的单词和理解下全文翻译。记得那时每次我做一篇加分析肯定都超过一个小时了。暑假对于英语还有连带着继续背单词,单词很重要,得单词者得阅读,得阅读者得英语。暑假各科都有有集中复习的时间,暑假也挺关键的,但不是决定性的。

到9月暑假结束前,数学复习全书基本做了一遍了,其中线代部分做的很烂啊,当时感觉很难,后来发现也还好,高数我的状态时开始感觉简单,后来慢慢变难了,线代相反,呵呵。线代我后来买了一份配套练习,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当时记得好像都被什么线性相关无关搞晕了,后来发现也不难。

9月份我们学校有一个令人dt的实习,很费事啊,实习两周,这段时间基本在化工厂画图,挺悲剧。期间和回来的时候开始做英语真题,两天一套,月末结束。用的张剑黄皮书,经典书目,毫无保留推荐。顺便记得,英语真题要一遍一遍做,考研之前我一共做了5编,真的,最近10年的就好。做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即使记住答案了,也再去想想,做的过程中,速度也提上去了。还是实习回来的时候,政治的红宝书出来了,看了一个月看完,后来有点后悔,因为我到临考前一个月的时候看到了一本更好的书,叫做什么名字忘了,是复印同学的书。就是教育部出的,跟红宝书配套的一本考点归纳类似的,薄薄的是红宝书的四分之一左右。我推荐两本书一起看吧。后者基本把考点包括了,可以后期用来背。还有就是政治这个是得选择者得天下,不信各位可以试试,刚开始做选择的时候尤其是多选,你不dt才怪呢!选择题我买了考纲配套1600题。后来觉得解释的不详细有买了张俊芳2100题,前者没有全做,做了百分30,后者全做了,后来发现更贴近考试真题的其实是前者,但前者答案真的很烂,这个怎么选择,自己看着办。但是不要以政治为主,政治9月中旬新书出了复习,来得及的。10月我快速的又看一遍数学全书之后开始做数学真题了,11月前完成了一遍,用书还是李永乐系列。10月在政治上费了不少时间,英语也开始真题2遍,单词接着背,复习。9月10月看过化工原理陈敏恒的书,顺便配套看了本马江权的化工原理学习指导,挺不错的一本书,但是错误也很多很明显。

11月继续的真题,各科都是除了政治。化工原理第一遍做的时候挺受打击的,至少05.06这两年做的非常之差。后来的考研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和坚持了。12月开始陆陆续续的出些政治的实事,大题答题技巧的书,随便买本看看都一样的。真题继续反复的做,偶尔再看看自己曾经看过的全书,化原教材什么的,也可以背下化原前面的10道思考题。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掉队,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有人还跟我这么说的,数学一本叫400题的书很好,确实很好,自己找时间看什么时候做,最好早一点。要不后期会很有压力的。400题难度很大,但是做过了之后,甚至做过两遍之后,你数学就进入另一个境界了,后面的超越135分,在做过400题之后你会发现那都是浮云。

鉴于有些人觉得考研这个最后一个月会很忙,背政治,背英语作文,背化原思考题,尤其211学校此时还有化工设计等期末考和毕业设计和综合实验汇总,会烦死你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之前就打好基础,把该完成的早点完成,省的最后一个月太累,累的抓不到方向。

后来就是上考场了,把握好一切就是水到渠成。

再说几件重要的事,这个算作教训。

我复习英语作文的时间很晚,后来发现作文写不好,其实作文很重要,拉分差距很大的,希望大家早早的重视作文,切记,华理化工可是要拿英语刷人的!我数学经典模拟400题没有好好做,是因为我没有时间了,可能是之前比较随意,所以考研数学考的很差,这本书可以跟真题一起做,但是切记,这本书很难,被打击真的是正常的。还有一本都是选填的660题也挺好,我暑假做了也没做完,这本书名字叫做基础过关660题,其实一点也不基础,大家做过就都懂了,同样是能提高境界的一本书。总之数学李永乐系列就是经典啊。考研数学核心题型,我做过,不错。

我化工原理没有复习干燥那章,但是今年出了道干燥的大题。虽然10分,但是没办法做不出,其实这题很简单,就是下册247页例14-4修改了两个数字。很悲剧,没有想到新增题型,今年大家小心了,以前华理每年大题都是流体,精馏,吸收,传热四大题每题30分,今年变成了前三题30后面传热20干燥10,而且传热出的不是非定态,而是传热面积的比较换热器选型问题。所以大家偶尔看下干燥是必要的,但12年也有可能不考。非定态也不要怕,搞好了真题几道加上化工原理学习指导上几道会发现非定态其实简单的要死啊。

还有几点算初试过程这几个月真正的建议:

考研辅导班个人觉得没必要报,费时费力费钱,主要是打乱自己的复习思路。认真踏实复习是王道。

初试要考化工原理。

辅导书不要买多,一本书看五遍,境界足比五本同类的书每本看一遍效果好。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这本书不用看吧,看了的作用最多是心里安慰,书加真题足够了。

考研的时候最好别放弃找工作,真的!尤其是重点校的学生,找工作根本不影响你考研,来学校的公司也多,不乏名企,我就是考上了研也签约了名企,这样你就有机会跟企业或学校谈条件了,华理不同意我缓读,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我的公司同意我三年后可以回去,还签了个合同,当然我也可以不回去,但是有保底公司在也很好,而且是名企。其实两条战线都成功才更是一种经历和财富,这样你也有巨大的选择面了,即使要放弃一个,主动权也在自己的手里,对吧?同时我想说的是找工作是不会浪费你多少时间的,即使是名企也比考研简单的多,当然要自信。考研有风险,要不然没考上其实挺亏的,好公司一般大四下是不来的,切记,无论如何都要努力有一个好的未来,去一个垃圾学校读研还不如去工作呢,这是真理。

还有考研是要翘课翘实验的,如果可能能多翘尽量多翘,记得如果你不翘,可能就会输给翘课的对手。

第三篇: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信息

2011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招生专业目录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专业代码 070300 专业名称 化学招生人数 Y110 研究方向 A组: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物理化学 B组: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试科目 A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34有机化学或666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52大学化学或853仪器分析 B组: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③670高分子化学④852大学化学或853仪器分析 复试:

1、综合化学

2、化学实验技术操作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结参考书目 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化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10名。可选考我校环境学院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物理学院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除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生命科学院除[1007]类及工程硕士以外专业的任一组科目。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全院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无机化学070301含以下方向:备注 01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能02生物无机化学03固相配位化学04有机金属化学05结构和理论配位化学06超分子化学

07纳米化学;分析化学070302含以下方向:01纳米生物电分析化学02生物分析化学03生命与功能材料的表界面分析04分离与分子识别05环境和能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070303含以下方向:01有机合成化学02金属有机化学03有机超分子化学04化学生物学与药物化学05天然产物全合成;物理化学070304含以下方向:01催化化学02理论及计算化学03沸石化学04介观材料化学05表面与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5含以下方向:01高分子凝聚态物理02功能高分子03生物医用高分子04高分子界面科学05高分子溶液06生物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 081704 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招生人数01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02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03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04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05绿色催化反

应过程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7化工原理 复试:

1、综合化学

2、化学实验技术操作

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备注

专业代码 085216 专业名称 工程硕士(化学工程)招生人数 25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10名。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全院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研究方向 01化学工程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7化工原理

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备注 专业学位,学制3年。

第四篇:考研初试(中医专业)

考研初试始末

本人湖南长沙考生,本科中医专业,报考北中医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专业。初试成绩,中综245分,英语69分,政治61分,总分375分。

1〃目标

当我看到北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去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名单上初试最低分是365分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分数——375到420区间,结果是目标最低分,本可以发挥得更好的。(录取名单上初试最低分不等于复试线,只要过了复试线都会有机会。)

但是不管怎样,回首备考幕幕,对自己的努力还是肯定的。

当初也曾在各大院校间徘徊,也曾担心自己是否好高骛远,当别人把目标定在340、350甚至310、320时,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

但是目标的高远与否决定你的动力大小。

尤其是在网上报名后,越发破釜沉舟,越发苦读勤学,越发日益精进。梦想是你踮起脚尖甚至努力跳跃才可能触及的,拼搏的汗水是你美好未来的邀请函,请你不要怀疑自己的潜力。

纵是你没有达到预期分数,相信我,这些拼搏也不会有负于你。

2〃关于中综

对我而言中医功课的复习与其说是任务,不如说是志趣。

我不知道有多人会像我一样每个学期开学提前一周过来将上学期的中医功课复习一遍,每个学期的课本都会从头至尾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遍不管老师讲不讲,中药方剂等即使考过了还会一遍遍地抄,古今医籍更是不间断地看。我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医生,我的目标不在考研,而在诊病的实力。考研是一块跳板,我希望藉此更上一城楼。

但是当我9月下旬坐在学校图书馆自习室明亮的窗子边时,打开课本,遗忘的知识还是触目皆是。

我买了《中医综合傲视宝典》(个人觉得这个比240分之路好些),打印了所有历年真题。

第一阶段结合课本和宝典,以看课本为主,补充宝典上不足的,每天听与宝典配套的MP3。我们的课本既不是五版的也不是七版的,但是因为用得比较熟,所以先惯性用着。

第二阶段看宝典,强化记忆,完成每日的任务,用水性笔划出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做宝典配套的习题,标出错题,将不熟悉的地方与错题录音。

第三阶段我借了同学的五版教材(借了中基、方剂和中内,因为她也要用,借到这几本我已经很感谢啦),边看边继续补充宝典上的不足。不得不说,五版教材薄而精,约而蕴,赞一个。将傲视宝典从头至尾读了一遍,重做了一遍习题,标出错题,用彩色荧光笔标出记忆不足的地方。同时开始做真题,每天一套。三个小时考试时间的试卷我最少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不过对答案(标记错题)、翻书确认并扩展考点却花费了我很多时间。这样真的很麻烦,效果就是后来不管同学问哪一道题我差不多都知道答案,并且知道选项为何正确为何错误。有些题 1

目的答案是有歧义的,跟同学们讨论一下。每天补充的五版教材知识点、彩色荧光笔标记的部分、真题错题也录音。

第四阶段快速地将宝典看一遍(包括习题),将真题错题温习一遍,重点在于查漏补缺。将缺漏录音。

每天利用休息时段将当天的,昨天的,一周前的,一个月前的录音听一遍,是我的一大法宝。这不仅强化了我的记忆,而且节省了大量时间。

其实我考研复习并不专注,在整个复习期间,我还听了《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道德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以及人教版高中的全部古文诗词等。在功课上,我将课本从头至尾认真背了一遍,不管考研考不考。当然有些未列入考点的也会考,比如大安丸(在五版教材上它属于保和丸的附方)。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还是建议你至少将课本全过一遍吧。

中基重在理解,经典原文必须背诵,比如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不要混淆,掌握各脏腑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不要遗漏。注意总结,比如说气的生成在肺脾胃肾,气的运行则各脏腑参与;血的生成在脾胃心肺肾,血的运行在肺心肝;津的生成在胃小肠,津的运行在肺脾肾,津的输布在五脏与三焦,津的排泄在肺肾。

中诊考点庞杂繁多,要多复习两遍。重点在舌脉象,必须强化背诵。我把脏腑辩证的每一个证型以及主症集中写在宝典前几页的,这样查阅挺方便的。

中药的前期复习建议以课本为主,因为宝典上的编排不如课本的合理。有些药味宝典上有而课本上没有需注意补充。首先记忆每一章都有哪些药,这会给你一个很好的开端。中药常常是背了忘,忘了背,按章节临近的药物对比记忆效果会好些。药物的应用是为功效服务的,结合应用里的方剂并同步到方剂课本会使记忆事半功倍,比如说三棱莪术均取其攻积作用的方剂有木香槟榔丸。同理,方剂的复习结合中药也可以省时省力,比如说内补黄芪汤用远志,既取其宁心安神之力,又用它消散痈肿之功。后期复习要亲自归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把药味的来源科属、部位、性味归经、功效、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抄了一遍,再归纳出诸如“属于姜科的”、“药用种子的”、“先煎的”、“剂量特殊的”以及“收涩药中可止血的”等分类。

我觉得记忆方剂还得靠方歌,是包含功效的方歌而非趣味方歌。我把方歌里的功效与宝典同步,为此修改了不少方歌。在背诵方歌时特殊药物要“特别待遇”,比如厚朴温中汤用的是草豆蔻仁,天台乌药散用的是高良姜。取一个安静的地方将宝典用心地慢速地读一遍,会让你注意到很多以前未注意的地方。

内科学的记忆同样是历尽磨难。尤其是在初期室友询问我不久前背过的病证时,那种茫然感真是超打击。我是在第二阶段每天规定的病证已经完成,把所有病证类型以及代表方(含附方)誊写出来整体复习时才可以卡壳地道出室友所问。质变发生得比较缓慢,不代表那些茫然可以抹杀你之前的努力。相信我,只要你完成了所有病证的每日任务以及总体复习,这些铺垫将会证明卡壳其实离倒背如流只有一步之遥。

去北中医复试时,有位同学说背诵病证证型歌诀效果超赞,即每个病有哪些证型用什么方。她用这个方法两个礼拜就把所有的病证证型记牢了。

针灸的复习可以放到最后,其实课本对于考研复习来说不如宝典短小精悍且实用。我室友原来背过针灸歌诀,为了方便彼此问答我也背了,一背就上手了,而且不容易忘。结合图谱,在自己身上标画也不错。

中综复习所需记忆量太大,能够采用多种辅助记忆的手段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听MP3,尤其是自己的录音激发听觉记忆;彩色荧光笔分色标记触发视觉记忆;制作表格会减轻记忆的负担;光线的集中能带动注意力的集中;空间狭小记忆效果更好(这是有人喜欢呆在厕所里期末突击的原因)……附录一首记忆歌诀: 背诵是记忆的根本,理解是记忆的基础,重复是记忆的窍门,争论是记忆的益友,趣味是记忆的动力,联想是记忆的媒介,应用是记忆的要雇化简是记忆的助手,卡片是记忆的仓库,疲劳是记忆的敌人。

最重要的还是“重复是记忆之母”。

祝愿你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行,践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志!

3〃关于英语

英语是你必须最先准备的,永远都不要嫌早。

四、六级英语证书最好拿在手里,它们是一张通行证或者是一张王牌。有些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要求过四级,有些则不必。研究生必须过了六级才能拿到学位证,而导师们不希望你把时间大多花在这个地方。我复试时找导师,几乎都被问过“过了六级没有”。

然而即使四级没过,你也一样可以考高分。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也请不要灰心。

英语是我最开始动手的,具体说来应该是准备2012年6月份的六级考试——彼时已两次“欲过未遂”。于是从3月份开学起我就开始背单词。看了刘一男的英语单词记忆八大原则视频(强烈推荐!),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还是挺有信心的。随后上网将他考研单词5500视频都给down了下来,每天看点点,视频看了两遍,对单词记忆的帮助挺大。(如果你觉得时间不够用,也可以直接down其相关的听课笔记。)同时我用荧光笔将六级真题里每一个生词标记出来,每天温习即日、昨日、三天前的标记及其所在的句子。

这样到我正式考研复习时(9月下旬)单词量已比较丰富了。值得注意的是,单词是第一步,不管在哪个阶段,单词的记忆都不可掉以轻心。我每天都会安排时间复习一定量的单词。我用过新东方绿皮的词汇书、徐绽老师词根词汇的那本书、频度英语、张剑黄皮书赠送的那本词汇,每一本看过至少两遍,每一次看都会摘抄生词、熟词僻义,摘抄笔记又至少都复习过两遍。我习惯于用不同的书重复记忆印象的广度和深度。其实书不在多,符合自己习惯有效就好。考前一周将全部词汇词组复习了一遍。

各大考研培训机构前期的课程都是免费的,文都何凯文老师和启航王逸群老师的长难句都值得一听,后者会同时讲解作文的长难句写法。

真题的价值是其余资料无法比拟的,也是你发掘不尽的。

我只买过真题,是张剑的黄皮书,从2005到2012年的。留了近年的3套做考前模拟。

我啃真题第一轮时,并没有涉及作文以及翻译。首先限时完成,可以是一整套也可以是一个题型。阅读(包括新题型)和完型在对完答案后先自己试图找出命题老师的命题点(选项设题思路)所在,写下选项正确的原因和错误的原因(写在别处,保持卷面的整洁,以便于下次做题),总结解题技巧。然后回归原文,用荧光笔标记每一个生词,用红笔标记每一个不理解的句子,然后对照译文,将

译文中的生词及句子解释摘抄下来,同时归纳熟词僻义以及词组,并经常复习。晚上泡脚时播放真题MP3,睡前复习摘抄笔记。

这一轮速度很慢,对于单词尚未过关的同学来说,看着满眼陌生的白纸黑字,常“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感,尤其是在开头的第一套会很受打击。我当初备考六级时第一套试卷同法花了好几天时间,几乎都画满了!坚持是胜利的唯一保障。不管是谁,不管你的基础有多差,只要你坚持4——5张试卷,你就会明显感觉到单词量的攀升。

做完这5套试卷(2005——2009),同法拿着学姐给我的历年真题从2004做到了1995.期间看过的资料推荐的有新东方考研阅读解题思路、93分考研英语达人的经验、考研英语十二大基础语法体系。这些网络都有下载。

不管你报不报班,每一篇文章、每一道题都需要自己认真啃过。尤其对于报班的同学来说,你一定要在老师讲解之前将题目做好,否则便浪费了或者说削弱了真题对于你自我思维的训练价值。文章看得懂但是做不对是因为你啃得还不够,技巧是实力的附加品,老师讲解的技巧最终还是要内化为自我摸索总结的技巧。第二轮复习跟第一轮差不多。因为有先前的铺垫这次速度会快很多。此时要注重全文的行文布局,再次错误的选项应引起高度注意,找出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做归纳。我把做错了的阅读页面都折角了,有事没事会去翻翻。

这时我开始训练翻译,按理说翻译分配20分钟足够了,可是我每次都要30多分钟才能完成。如你所知,北京地区对外地考生实行倒扣分制,即使采分点都答对但是整个句子有小错误的地方还是会扣分。

第三轮复习的资料依然还是真题,我到图书馆里借来了1994到1984的真题,除了听力和改错以外,其他题型都做。这个阶段已经不用划单词和句子了,不要纠结于正确率的高低,主要训练解题的手感以及创建自己的作文模板。作文一定要背、要写,背过的作文要能默写出来,写好的作文可以先自己修改,再请他人修改。1995——2009的真题我听着MP3看着文字再复习了一遍,折角的阅读页面重做了一次,并仿写了一些优秀的句子,同步复习摘抄笔记。

有个老师说,训练纯正英语思维写作的最好方法是双译——找出一本优秀的双语书籍,比如说新概念英语3、4,先看英文写出中文,对照原书译文进行修改,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文章译文英文,再与原文对照进行修改,如此反复,不辞艰辛,只需要完成一本你便破茧成蝶。

这个时候大部分同学买了各种出版社英语阅读冲刺之类的书籍,我做了两篇同学买的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感觉出题思路与真题有异,所以犹豫再三还是没买。因为历年真题里的新题型太少,所以我复印了几篇同学的新题型来做。后期模拟用的是留下来的3套真题,一定要严格按正规的考试时间作答,最好提前 5——10分钟结束。我复印过启航的最后五道题,总体说来其词汇比真题难一点点,但是出题较之简单,几乎不用绕什么弯子,当然也可能是我阅读训练得不错的缘故(包括新题型我5篇阅读最多错4个)。

大部分同学喜欢先写作文,我做题的顺序同试卷排版。做完形只看一遍,不过做得慢,有时候做到后文会回过头看前文相照应的地方。做阅读时先看题目、选项,均划出关键词,再带着关键词返回原文。有些题目根本不用看完全文,即便如此,文章主题、行文结构仍然是重中之重,它会帮助你自查答题正确与否。同样10分的分值,付出在新题型上的努力会比你付出在完型或者翻译上的更具有 回报率。我先看选项,划出关键词,再带回原文。这里的关键词可以是人名、地

点、时间,也可以是比如说and、also,despite之类的连接词。北京地区对于作文的批改是比较苛刻的,不一定说你的语法正确、句子优美就会拿高分,还要看主题、结构等,加上翻译的话,其非涂卡的题目得分一定会比你预期的要低,甚至低很多。

我读过徐绽的美文60+30(晨读篇),除此之外并没有看其他的时文或者课外扩展,所有的复习均围绕真题展开。曾看过一篇文章说,真题过三遍,一定会过线。我觉得这个“过”字要细细品味,单词(包括熟词僻义)是要过的,词组是要过的,长难句是要过的,行文布局要过的,选项特点、命题思路要过的,新题型的解题技巧是要过的、作文是要过的、翻译是要过的。如果你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了这些,那么60分是必须的。

当然,你于此时便奔赴了了考研征程,有时间多看些书籍有益无害。大学的英语课文、后面的习题以及相配套的辅导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4〃关于政治

大家都说政治不宜早动手,否则费时费力还会拖累其他科目。

如果你中综和英语有足够底气加实力——这是必要充分条件——那么11月份开始着手政治都不成问题。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政治还是产出率高的科目,所以不能忽略它在提高总分中的作用。

我比较建议10月份拨小块时间出来,将政治慢慢过一遍,不一定要求记住,至少要求理解。可以边看边做习题(选择题),答案先不填上,将做错的标记出来。

11月份全面细致地将书看两遍,运用提问法帮助记忆,运用习题强化记忆。提问法比如说“(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关系、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括号里的文字都可以作为被提问的内容。习题再做一遍,填上答案,标出错题,下次看一遍习题,重点看上两次标出的错题。记忆不必要求特别深刻,一些题目先记住答题有几个要点,然后大概有个印象选得出选项就行。

不少配套习题集都是三部曲,其实认认真真地把第一本习题集做三遍反而效果更好。

真题还是有价值的,做十年的真题会让你掌握很多考点,而且有些题目会首尾倒臵换着出题。

11月份会出来一本很好的资料,即《风中劲草核心背诵考点》,以及相应的习题册。风中劲草的前言说如何使用它以保证最少 70分,我是后来才接触劲草的,当时已没有时间将习题做完了。根据做过的章节来看,题目很全面,涵括历年真题、新编习题涉及每一个考点,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些可以网购,也可以到一些考研论坛或者鲤鱼网可以down下来。

我用的是红宝书,后来一好友借过去看了几天,她说他们机构的书不全面。做过两本习题(用的是学姐送的,不记得书名了,都做过3遍),一套真题,半本风中劲草,还有些其他打印的资料。

12月份终于接触大头了,疯狂地背大题吧。这时要将书和错题再过一遍。虽然我没有报班,但是同学们有的资料我全都复印或借看了(学校复印店大多有卖),包括肖秀荣、任汝芬的最后五套题,20天20题,蒋中挺的模拟题,和他们所有的时事政治资料、最后冲刺复习资料以及一些自己网上下载的资料。这些我都看过、背过,所以政治试卷上几乎没有多少陌生的。然而我得分只有

61分,因为我太自信了,考前没有进行模拟,所以考试时悠哉悠哉磨洋工去了,选择题认认真真做了两遍!还有最后十五分钟时我才刚写完一个大题,第二大题才刚刚开始!顿足啊!捶地啊!吹哨以后心都慌了,这里添添那里写写,都是看过、背过的,一下子思维却乱了,手一直在抖。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写完,肯定上80啊。

血的教训!政治上的马失前蹄让我考完后心情极度灰暗。虽然选择题得分率很高,但是后面大题的空缺加上北京地区对外省考生评卷的严格却让我跌入谷底,我本来打算靠政治提分的。

学弟学妹们一定要严格进行考前模拟两次,大题答题必须写全,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说过去就过去了。

同时,政治的冲刺班可以报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授课老师的梳理会带给你对于政治整体的把握。点题班没什么必要,借同学的划划就好了。

5〃其他

考研是身体加意志与时间的长期拔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学习没效率,而且打针吃药费时费力还费神,一点都不划算。冬天最要注意保暖,宁可要温度不要风度。一定要注意规律的作息、充足的营养、适当的锻炼与休息。早上的营养占了全天的70%,最不能马虎。我一般头天晚上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包括各色谷物,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偶或其他水果,第二天早上插上电就可以吃到温暖可口的早餐。苹果煮粥很好吃,你不要怀疑。有一段时间还加了阿胶,结果去年冬天头发长得好快呀,哈哈。怕冷的童鞋从立冬起加姜片。我每周都去羊肉馆吃一回。我早上六点起床,中午必须午休40分钟,晚上十点回住处洗漱,不管洗不洗澡每天都会泡脚至少十几分钟,十点五十睡觉。尽管寒风凛冽,我的手脚却一直很暖和。每到节气日我都会艾灸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每周四下午、每周日晚上都给自己放假,先锻炼然后到处逛逛再稍稍复习一周来的成果。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是真理。坚持住最初复习时的安心、细心、耐心与信心,坚持到复试结束。给自己安排计划时留一截弹性时间,让自己缓冲。每个人都有疲倦、怀疑、放纵、打退堂鼓的时候,不要自责,调整过后迎头赶上就是了。离开手机、电视,除非你有非常强大的自制力。团结战友,彼此分担,共同加油,互通有无,齐头并进。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复习节奏,你只要完成自己的计划,比昨天进步就好了,不要因为别人的抢先而乱了阵脚。

个人觉得复习最好的地方是学校自习室,坐在窗边,阳光会驱走冬日心情的阴霾。

网上预报名或正式报名时你可以多注册几个用户名,多报几个学校,免得你犹豫来犹豫去老往网吧跑,现场确认时选定一个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

报考外省的考生报名点选长沙教育考试中心,一定要注意,这是我的血泪教训啊。即使填错了,或者错过报名时间,现场确认的时候也可以申请补报名。补报名界面从“现场确认”的那个框框点击进入(记得好像在主页面的左边),然后再点击报名。否则你会找不到可以报名的页面的。有条件的带上可以上网的本本去。没有条件的直接到附近的复印店去,网吧太远了。

第五篇:201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考研复习手册

2013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考研复习手册

一、考研基础信息

专业及代码:70300化学

研究方向:

A组:01无机化学02分析化学03有机化学04物理化学

B组: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初试科目:

A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34有机化学或666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52大学化学或853仪器分析

B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70高分子化学④852大学化学或853仪器分析 初试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复试科目:

1、综合化学

2、化学实验技术操作

必备参考资料:

《2013南京大学仪器分析考研复习精编》

《2013南京大学有机化学考研复习精编》

《2013南京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复习精编》

二、学院介绍、各专业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始建于1920年,后经中央大学化学系和金陵大学化学系合并而成,1993年成立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下设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工系;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名,博士生导师63名、教授67名。在籍本科生9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0多人。学院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和极其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学院图书馆藏书量15余万册,在全国化学类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化学楼和实验楼为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析化学

南京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立于1952年,该学科在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院士和前任教研室主任陈洪渊院士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努力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981年首批建立博士点,1987年首批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本科教育、硕士点、博士点 和 博士后流动站。在该学科的基础上,分别于1998和2005年成立了“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两个研究型基地。学科现有人员1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新世纪人才1名。教授1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实验人员2人,形成了方向集中明确、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近十多年来,学科根据生命科学研究的需要,及时调整布局,将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临床医学交叉结合,开展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分析化学测试领域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纳米生物电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命与功能材料的表界面分析、分离与分子识别、环境和能源分析化学。

从2001至今,该学科队伍在陈洪渊院士的带领下,共承担了973子项目、86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大、重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和跨世纪人材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SCI论文47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研究型仪器分析”课程获2005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仪器分析》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仪器分析》系列教材获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材。同时,还出版了多部有影响的教材和专著。

有机化学

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设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是化学系中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有机化学学科在国内一直是颇有影响的学科,培养了十多位院士校友及一批活跃在国际及国内前沿研究领域的青年有机化学家。该学科于1982年成为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现设有本科教育、硕士点、博士点 和 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还设有“国家863高新技术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和“南京大学药物化学研究所”两个正式的研究型基地。有机教研室现有人员3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2人,实验人员6人,形成了方向集中明确、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该学科科研设备齐全,拥有300M核磁共振仪、液相-质谱联用仪、气相-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有机化学研究所用的仪器。

从2001.1至今,该学科队伍在胡宏纹院士的带领下,共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料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跨世纪人材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8项;目前在研项目44项。在此期间,发表SCI论文21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65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23篇。获得教育部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还出版了多部有影响的教材和专著,其中胡宏纹院士编著的《有机化学》教材曾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该学科是培养造就高质量有机化学人才的摇篮。

物理化学

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设立于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是化学系中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倪则埙教授任第一届教研室主任。当时的主要科研方向为胶体化学和电化热力学,分别由倪则埙和李方训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究催化化学,在北京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处培训青年教师。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分子筛的研究。由丁莹如、陈懿、须沁华、秦关林教授当时负责的“穆斯堡尔谱”、“分子筛”两项科研成果被誉为六十年代南京大学科研史上的“五朵金花”之列。七十年代本专业的主要科研方向是多相催化,分为氧化物和分子筛催化两大方向。曾在国内首先合成 A,X,Y型号沸石并协助组织有关工业化投产,为我国的沸石催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做出重要贡献。1981年设立硕士点,是全国首批设立的单位之一。1984年设立博士点。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学科。1991年之后在江元生院士领导下建立了理论化学和结构化学研究方向,2001年成立了南京大学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2003年成立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梯队整齐,作风严谨,学术思想活跃。以中科院院士江元生教授、陈懿教授为核心的本博士点,拥有院士2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新世纪人才3名。本学科现有14名博士生导师,16名教授,7名副教授,2名讲师。他们分别在理论化学、催化化学、介观材料化学、自组装分子膜化学、应

用沸石化学等重要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本博士点还拥有一批近年来脱颍而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每个科研领域中除了德高望重的博士生导师以外都配有年富力强的副手,他们是学术思想极为活跃的年青教授或副教授,其中大部分去过美国,日本, 加拿大,德国进修或深造过,组成一支承上启下的精干梯队。

本学科承担着国家973项目、科委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及面上,博士点基金,以及江苏省科学基金和应用基础等重要科研项目,近五年来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项。多项科研项目先后通过省部级鉴定。

本专业拥有FTRaman,多功能吸附仪GC/MSD,FTIR,UV-VIS,TG-DTA,微小吸附量热计,电子微量Cahn自动天平,各类激光器和计算机,从真空至高压的各种类型催化评价反应装置以及各种合成催化剂的先进设备。

本专业还为南京大学七个院系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实验。为化学化工学院的本科生开设四门专业课程,为研究生开设八门专业课程。编著的有关教材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四项奖励。“化学原理”课程获得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于196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首任教研室主任为朱永教授,1984年成为我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教研室主任为程镕时教授,1993年经国家批准成立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为薛奇教授,现任系主任为蒋锡群教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长期以来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并行发展,于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96-98年的省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中,从全省85个理、工科重点学科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2000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研究人员27人,教授7人,博导7人,副教授14人,另有实验技术人员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B类1人)、新世纪人才2名。学科已形成由院士、中青年博士生导师、青年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学科队伍,成为基础研究、国防重大课题、应用技术中心的学术带头人。

针对高分子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本系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并行建设,在南京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江苏省表界面工程中心、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及国家水煤浆活性剂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表界面化学和生物大分子及医用材料。

本学科主持承担了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研究项目、国防项目、省部级及企业项目多项。近五年发表文章三百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1项;2篇博士论文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称号;由本学科教师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挑战杯”金奖。

应用化学

● 发展历程

南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隶属于化学化工学院。1984年为加强应用研究,成立南京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是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1986年又增设了应用化学专业,1993年首次招生,2001年成立南京大学分离工程研究中心。现任专业主任为张志炳教授,副主任吴有庭教授。

二十年来,专业在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一个工程研究中心,多个应用化学研究方向的南京大学80年代以来新兴的特色专业之一。

● 风采综述

专业非常重视科研方向的选择和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立足于应用研究,选择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前沿课题,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选留或招聘了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才,使得专业具有一支年轻、短小精悍开拓型的科研梯队。

塔器分离技术研究是专业近年来取得突出成果的课题之一。张志炳教授领导开展的塔器分离领域,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规整填料塔的壁流概念,同时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方面的详细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料塔内液体线分布和面分布的概念。先后发明了“无壁流规整填料”、“液体线分布器”、“液体面分布器”、“大通量95型塔板”、“混合箱塔板”和“流线菱形浮阀塔板”等十多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质传热元件。在环境领域,开发了“城市空气大规模处理装置”和“有限空间空气高效净化器”等专利技术。在精细分离方面,研制成功了“复合精细精馏”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和成套装备,并已大规模用于石化原料和产品的分离、化工废料的回收、香料和医药化学品的精细分离,及复杂天然物质的分离过程等。已为相关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十多亿元,使南京大学分离工程中心成为国际国内科研和企业界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所之一。

此外,同时在新型能源化学、生物制品和药物加工、绿色化工过程技术与过程强化、新型化工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研究和开发、催化过程和催化材料等方面开展专业的研究工作。● 发展目标

研究化学化工中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开发,拓宽研究领域和发展交叉学科,重点发展塔器分离技术、新型能源化学、生物制品和药物加工、分子计算和化工过程模拟、新型化工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研究和开发、催化过程和催化材料等研究领域,使得应用化学专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个子学科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特色专业,为将来发展成为重点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201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各专业考研初试参考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