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目的、性质、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等方面谈几点看法。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目标;理解
对高等职业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为了增进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提高社交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以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培养专门人才的方向和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内容。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所需人才规格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措施的前提之一。
影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是专业划分是否恰当,专业划分取决于国家建设对专门人才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专业,以体现其职业性。专业划分宽窄关系到课程的设置,专业划分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讨论,总的原则应是“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技能,长于实践”,以培养“懂理论、会实践、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具有把科学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高等院校难以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通过专业课、实践课来培养。实践课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能搞一刀切,应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其知识点、能力点,然后用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来实现。
五、高等职业教育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市场竞争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第二,办学单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第三,作为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很好把握学生知识宽窄“度”问题。实现学历与能力的统一;第四,就业渠道不畅通问题;第五,新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对专业建设和设置没有创新概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继续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基础上,必须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国家长远发展需求上要依托企业谋取更大发展。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在解决供需矛盾上谋取更大发展。建立校企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将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和就业。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培养人才上谋取更大发展。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中谋取更大发展。第五,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上谋取更大发展。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第二篇: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董涛(滨州市技术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目的、性质、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等方面谈几点看法。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目标;理解
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已有20 余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近年来国务院连续召开了几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二是中央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20 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0 所左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三是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5 年9 月12 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曾感叹“职业教育太需要了,也太重要了”。四是国企、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等在用人政策上,很大程度上倾向专业对口的高职生。对114名高职生“高等职业教育”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75 人,占65.8%;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是一线生产工人的有17 人,占14.9%;认为是考不上大学的才上高职院校,是低层次教育的有22人,占19.3%。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理解或认识不足。笔者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为了增进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提高社交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以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培养专门人才的方向和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内容。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所需人才规格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措施的前提之一。
影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是专业划分是否恰当,专业划分取决于国家建设对专门人才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专业,以体现其职业性。专业划分宽窄关系到课程的设置,专业划分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讨论,总的原则应是“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技能,长于实践”,以培养“懂理论、会实践、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具有把科学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高等院校难以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通过专业课、实践课来培养。实践课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能搞一刀切,应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其知识点、能力点,然后用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来实现。
五、高等职业教育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市场竞争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第二,办学单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第三,作为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很好把握学生知识宽窄“度”问题。实现学历与能力的统一;第四,就业渠道不畅通问题;第五,新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对专业建设和设置没有创新概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继续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思路基础上,必须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第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国家长远发展需求上要依托企业谋取更大发展。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在解决供需矛盾上谋取更大发展。建立校企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将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和就业。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培养人才上谋取更大发展。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中谋取更大发展。第五,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教师队伍上谋取更大发展。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第三篇: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通过近期学院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作为一名外聘教师,我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因而,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否则就无法体现高职的教育功能,体现高职的正确内涵。搞好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是关键;而要有效地进行教育改革,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更是关键的关键。作为一名外聘教师,同样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育水平,现做总结如下。
一、高职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在培养目标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学科型专业,即以学科的分类为专业设置的依据;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职业型专业,即与职业岗位群对口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广博性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面向具体职业的,是为学生职业服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面向职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研究做准备,或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准备。因此,职业性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即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特色和优势。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方案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系统,重视案例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行动导向的主要特点是:
1、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动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4、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三、高职教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在任教课程中的应用
结合自身所教平面设计类课程,我有以下体会。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软件使用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只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只能教会学生最简单的软件本身。而从学生易于快速掌握并熟练应用的角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关键在于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培养学生的美感;如何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如何拓宽学生视野,利用丰富的资源不断充实和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以欣赏课开始,会带来比常规方式更好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会从主观上想把课程学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就会主动查找资料,不断拓展知识,完成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摒弃传统的上课就讲界面,介绍知识点的讲课方法,以欣赏课开课,例如讲解Photoshop的发展历程时,欣赏一些Photoshop在各行业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对Photoshop先有感性了解,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很好。为了配合欣赏课的效果,课前精心搜集一些Photoshop各方面应用的典型实例效果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欣赏课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开始后面的讲课内容就事半功倍了。
2.转变传统实例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必然会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具体功能,但死板地使用实例,往往效果不佳,很多学生上完课后只会做课上的几个实例,而根本不去思索怎样创新。所以,如何进行创新实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不同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使用实例。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只有技巧及构思才是我们应该着重学习和掌握的。教师应该把知识点从图例中摘出,在课堂上强化讲解,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图库,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及对图例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操作中融入自己的创作,形成一个全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基石。
3.转变师生角色,配合学生学习。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当一回教师,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发生重要的转变,教与学本来就是相互的。常规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必然会占主导地位,通过优秀的实例和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接受知识。但在全部教学环节中,一味采用这种“教师讲给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无法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称赞,必要的竞争也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进步所以他们会很珍惜这种机会,一定会积极准备。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加深,又可以让学生无形中养成查阅大量资料,做大量练习以辅助设计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氛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能够自学掌握升级后软件的使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设计中的新问题并由此教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
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外聘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此次岗前培训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通过近期学院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作为一名外聘教师,我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因而,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否则就无法体现高职的教育功能,体现高职的正确内涵。搞好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是关键;而要有效地进行教育改革,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更是关键的关键。作为一名外聘教师,同样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育水平,现做总结如下。
一、高职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在培养目标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学科型专业,即以学科的分类为专业设置的依据;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职业型专业,即与职业岗位群对口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广博性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面向具体职业的,是为学生职业服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面向职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研究做准备,或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准备。因此,职业性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即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特色和优势。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方案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
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系统,重视案例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行动导向的主要特点是:
1、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动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4、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三、高职教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在任教课程中的应用
结合自身所教平面设计类课程,我有以下体会。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软件使用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只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只能教会学生最简单的软件本身。而从学生易于快速掌握并熟练应用的角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关键在于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培养学生的美感;如何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如何拓宽学生视野,利用丰富的资源不断充实和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以欣赏课开始,会带来比常规方式更好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会从主观上想把课程学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就会主动查找资料,不断拓展知识,完成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摒弃传统的上课就讲界面,介绍知识点的讲课方法,以欣赏课开课,例如讲解Photoshop的发展历程时,欣赏一些Photoshop在各行业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对Photoshop先有感性了解,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在实际教
学中的效果很好。为了配合欣赏课的效果,课前精心搜集一些Photoshop各方面应用的典型实例效果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欣赏课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开始后面的讲课内容就事半功倍了。
2.转变传统实例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必然会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具体功能,但死板地使用实例,往往效果不佳,很多学生上完课后只会做课上的几个实例,而根本不去思索怎样创新。所以,如何进行创新实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不同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使用实例。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只有技巧及构思才是我们应该着重学习和掌握的。教师应该把知识点从图例中摘出,在课堂上强化讲解,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图库,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及对图例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操作中融入自己的创作,形成一个全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基石。
3.转变师生角色,配合学生学习。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当一回教师,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发生重要的转变,教与学本来就是相互的。常规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必然会占主导地位,通过优秀的实例和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接受知识。但在全部教学环节中,一味采用这种“教师讲给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无法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称赞,必要的竞争也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进步所以他们会很珍惜这种机会,一定会积极准备。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加深,又可以让学生无形中养成查阅大量资料,做大量练习以辅助设计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氛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能够自学掌握升级后软件的使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设计中的新问题并由此教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
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外聘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此次岗前培训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对小班化教育几点认识
对小班化教育几点认识
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动脑筋,学习小班化新理念,不断进行课题研究,改变传统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我校作为全市小班化教学的试点学校,我们没有经验,我们需要学习,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的理论书籍、报刊,学习优秀的小班化学校经验、优秀案例,我们更需要积极实践与研究,,进行小班化实验,提出学校小班化教学的总体思路,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学校和南京的先进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学校情况: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进行,我校片内生源大幅度减少,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学校发展策略,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班额控制在35人,全校现有18个教学班。根据市教育局小班化试点要求,学校要从班级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改革。
二、小班化试点的总体思路:
1、学习小班化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小班化教学策略与方法。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3、以科研引领,坚持理论创新,不断实践总结,促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做到小班化的“小”而“精”,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每一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小班化教学的特点:
班额小,教师的常规工作量减轻,但不能按老办法教学,要有更多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课堂上,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
班额小,既保留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更有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和个别化指导,注重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班额小,教室内学生座位可以自由设计,可排列成U形、圆形、等。其目的是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也更易情感的交流。班额小,更能建立起一种能点燃学生奋斗、拼搏的教室环境。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放置一些学生荣誉榜,设立一个小书库,公布一批学习标兵等,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激发进取心。
四、突出几个原则和意识:
突出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一样关怀。
教育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教师必须树立探究意识。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互动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五、“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参照上海、南京在率先进行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
1、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
1、全员参与。
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七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语言展现出来。学习了《风筝》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风筝,或设计一场有意义的游戏。
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2、合作教学策略
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
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别人,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认真聆听;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存在着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内详尽的讲解字的音,形,义。而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个个轮流拼读,互相帮助,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担当小老师,就生字的音,形,义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大家一起来记住生字。这样的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反客为主,学得生动活泼。平时随时可见,四人小组一起看课外读物,一边交流,一起练习口算。合作意识明显加强。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终身有用。小班化教学提倡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美术教学拼贴秋天景色的一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在小黑板上编帜七幅美丽的秋景,拼贴,结束让学生评出哪一组最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哪幅画做工最精致,哪幅画最有特色,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从评价中既体现小组间的竞争,同时体现评价,审美的多元化。同事要求教师要精选小组讨论学习的问题,对教学顺序和内容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努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其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到解决问题或悟出规律,要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时间,不能一晃而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有表达的机会。
3、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与联系,使差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优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层教学的另一含义就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等方面体现出来。使优中差的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克服那种课堂教学中——照顾优生,差生当陪读;照顾差生,优生又觉无聊顾此失彼的不和谐课堂状况。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好的学生可以进行问题的深度探究,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力求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究。(2)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对比较浮躁的同学严格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对善于表现的学生多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对接受较慢的学生适当点拨等等。
(3)组织组内辅导。教师把目标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再把目标落实到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安排组长或学习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以达到全面提高。